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共19篇)-澳门凯发

2023-06-10 08:28:24 政治教学论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后的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感谢网友“静海听风阁”向本站投稿了19篇与“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摘要:在实践中准确将三维目标融于教学,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始终都在摸索的课题。其一,政治教学在知识和知识的传授方法上需要紧跟时代;其二,政治教学要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养成;其三,要凸显政治教育的本色,培养高素质全面发展的人才。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翻转课堂;新课改

以让学生受益终身。下面笔者根据教学实践,浅谈几点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一、紧跟时代,创新知识传授方法

高中生拥有极强的好奇心,他们对未知的世界充满着探究的欲望,谁能博得他们的眼球,谁就能将知识播进他们的心田。如果教师能够引起学生在课前、课中、课尾的全程关注,能用恰当的方式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愿意参与其中,那课堂必然是优质高效的。古语有云,“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这告诉我们做事情要善于抓住重点。一节成功的政治课,从知识上来讲一个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本节的重难点已被突破。可是课堂时间有限、学生理解能力有很大差异,要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上都能顿悟重难点问题,解决他们心中的疑惑,那几乎是无法完成的。同时学生的注意力又被色彩斑斓的网络生活吸引着,他们更是缺少对知识的消化吸收时间。现代媒体技术的突飞猛进让管理学生的难度日益加大,但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媒体技术的发展也给教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提供了可操作的平台。

“翻转课堂”就随着媒体技术的发展和微时代的到来进入了我们的视野,它有效连接了课堂与媒体。在这一模式下,教师别出心裁地把重难点知识制作成短小精悍的微课视频,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在课下一次或多次进行观看,并记录下自己难以突破的问题,然后利用课堂内的宝贵时间,将学习中遇到的困难疑惑在小组内进行交流、探究、讨论,教师给予恰当的点拨解惑,使学生真正“吸收内化”知识,获得更深层次的理解。微课视频,不但可以让学生进行反复观看加深印象、突破重难点,而且一定意义上解决了媒体与课堂的.冲突,为新课程的成功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新课改要求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微课真实地完成了这种要求。

教师就是导演,是课程的组织者和课堂的引导者,而学生就是课堂的主角,要思考、参悟、表现对知识的理解和领悟,最终师生互动配合在课堂中共同释疑解惑、拓展升华知识。难点的突破让学生兴致盎然,可是一般来说,临近下课时学生注意力就会开始分散,学习热情会有所下降,课堂气氛由热烈变得冷清。常言道:“编筐织篓,贵在收口。”在最后时刻教师如何做好主导、组织好课堂呢?由于知识的系统性和条理性,一个章节的结尾往往是通向另一个章节的开头。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收尾时,善于抓住章节之间的联系,巧设悬念,吊住学生的胃口,既可活跃气氛,又可为下一章节做好铺垫,达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如在讲完“世界的物质性”后,教师可前瞻性地总结: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既然世界是运动的,那是谁在动?既然在动,今日之我已非昨日之我,那昨日的欠账今日还需还吗?同一瞬间,物体既在这儿,又不在这儿,矛盾吗?这就是下节课所要讨论的问题“认识运动,把握规律”,请课下观看视频微课,试着解决一下问题吧。生涩的哲理问题变得生动有趣,学生的学习情绪再一次被调动起来,思维像在自由王国中,顿时产生了许多想法,而且已经迫不及待地开始了激烈的讨论。这样,既有效调动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在旧课的“收尾”中巧妙地埋下了伏笔,为新课的“开场”做了自然过渡。

二、动之以情,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学习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的过程,更是人性养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健康的心态,健全的人格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同时也是社会进步、“中国梦”真正实现的思想保障。在教学中,真正实现“教书育人”的目标并不是一件易事,不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家庭美德、社会公德、职业道德的形成不是在一两次说教之后就能悉数完成的,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养成不是学习一两个理论就能顺利实现的,这些都需要长期的教导与培养。但是卢梭又说:“千万不要干巴巴地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使他们懂得你所讲的道理,你应当使思想的语言通过他的心,才能为他们所了解。”由此可见,教师的责任任重而道远。

教师———太阳下最光辉的职业,我们要用自己的光芒点亮学生前行的路。首先,在教学上我们要通过多种方法,深刻挖掘政治学科内在的情感因素,真诚地进行教学,发挥情感魅力来感染学生。其次,教师要真心地爱护每一个学生,赏识每一个学生,感受学生的爱与痛,帮助他们撑起远航的帆。一点一滴中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有了对教师出自心底的尊重和信任,此时教师的教育会顺其自然地如涓涓细流般淌进学生心田,引导他们用乐观积极的生活态度,求实的科学态度,宽容的人生态度去看待生活。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内隐的,它融汇在玄妙的知识中,散发在谆谆教诲的期盼中,生长在真诚眼神的抚摸中。它的培养和养成会成为学生永远的精神财富和力量之源,使其受益终生。

新课改的实践中教师找到了自己准确的位置,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鼓励者,我们的使命是在紧跟时代层层推进的知识教学中,让学生的智力得到最大开发;在关注着每位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让他们的潜能得到挖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中,让学生的心灵不再荒芜,为他们播种灿烂的明天。

参考文献:

[1]黄凉.采用多样化教学方法,构建活力政治课堂[j].中学时代,(8).

[2]胡光泉.高中思想政治课探究活动有效教学的探索[j].中华民族教育,(2).

[3]门瑞霞.浅谈新课改下高中思想政治课有效教学的若干思考[j].文理导航(下旬),2012(6).

[4]吴燕萍.高中思想政治课趣味性教学方法探索[j].黔东南民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

篇2: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新课改论文

――政治课与生活

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当教师们用新课程的理念重新审视传统政治课的教学时,不难发现:传统的政治课堂因过于追求应试、片面强调知识的灌输和道德行为的训练,而忽略了学生作为个体本身的情感需求,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也疏离了我们的现实生活。而新课程与以往的课程相比较,最重要的是教育观念的转变:力求从根本上扭转应试教育的局面,既要求学生全面发展,又强调为学生的个性发展创造空间。尤其是更加贴近生活了。如 从名称上:必修一 《经济生活》;必修二 《政治生活》;必修三 《文化生活》;必修四 《生活与哲学》。尤其是在哲学中,一开篇就提到了生活处处有哲学。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只有通过生活才能产生作用并真正成为教育。”因此,把政治课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是顺应新课改,调动和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是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必然要求。

怎样“让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在思想政治课中体现“生活”的理念,提高课堂质量,满足学生对“各种生活的关切”?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对思想政治新课改的认识。

一、教材生活化

1.教学目标:向多维目标转变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以知识为本位,过分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而把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目标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时虽然在教学目标上也注重能力的培养,但注重的也是掌握、理解、分析书本知识的能力和解题的能力。因此教师也只是填鸭式的灌输。新课程贯彻了生活的理念,教学目标的设计从一维转向多维,不在单一注重知识和能力目标培养,还要求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多个方面培养。

尤其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通过课堂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通过亲身参与探索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形成关注社会发展,乐于学习,热爱生活的积极、健康、向上的人格。

2.教学内容:从“书本化”转向“生活化”

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特别强调教材内容的灌输,学生学习就是为了习得教材中的内容,这样学生好像就是为了分数而学,为了教材而学。而且以往教材中的教学理论深奥,教材虽比较条理但却死板、脱离生活实际。虽然为了说明这些教材中的观点,也列举了一些例子,但这些例子过于理想化、成人化,与学生的周边的现实生活有着较大的差距,很难产生共鸣。例如:以前《经济学》部分中关于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价格与供求的关系。虽然作为重点大篇幅介绍,但是无法与生活沟通,这样学习下来学生只是死记住了那些理论和知识点,但却不能与我们现实生活中的实例相联系。

新课程改革后的思想政治教科书给我的最大体会应是:从原来的“死的、浮的、静的、读的”变成了“活的、真的、动的`、用的”。新教材更加联系生活,例子也更有价值。例如:《经济生活》的教材安排上,不再像以前教材那样,一开始就讲经济学的理论,而是从我们生活中的常见的消费现象入手,引起学生对经济的兴趣。尤其是讲到“价格变动的影响”这一章节时,新增加了“替代品”、“互补品”等概念,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虽然都是新内容,但是非常贴近生活,因而也非常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

3.教学策略:创设生活情境,引导体验感悟

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启迪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托尔斯泰说过:“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新教材给了教师许多创设问题情景的机会。(新教材中的探究活动,这是与以往教材的一个很大的不同点)这样教师就能以幽默生动的语言、精彩的故事、丰富细腻的情感开展趣味性教学,使学生不但善学而且乐学。记得在江苏省南通市南菁高级中学召开了《江苏省高中思想政治新课程改革研讨会》上听过一堂示范课,课题是《依法纳税》,教师的创造性发挥的很好,创设了4个巧妙的情景,把学生从课堂牵引到生活中来,亲身去体会为什么要纳税?如何树立纳税义务?尤其是课堂最后开设了一个探讨活动,让学生自己设计进行税收宣传。把整堂课引向高潮,这样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增强了教学的实效性。

二、教师的能力要求

思想政治课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时代性,教师在教学中必须要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处理好理论与实际的关系,坚持杜绝脱离实际的空洞说教。新课程改革,使教材更加条理化,生活化。知识的容量也更大,更新。因此,对教师的要求也应该有所提高。

1.注重资料积累,提高教学的趣味性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新内容,这些新内容往往与生活非常近。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积累。应该建立“教学资料档案”,需要时从中提取,方便快捷。利用资料,逐步使教学做到有理、有据、有趣,使学生对政治课愿学、乐学。

2.创新教学方法

缺乏吸引力是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的主要问题之一。如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的动力不足,教师教育观点、教学方法陈旧,不少教师没在教学上下真功夫,这些都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课教学失去了吸引力。这一局面不扭转,思想政治课教学质量的提高、教学目标的实现都无从谈起,我们必须正视这一点,在教学中应始终把增强吸引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为此,教师只有不断更新教学观念,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究教法,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才能更好地承担教书育人的重任,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才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一代新人,达到新课标的教育教学目的。

《课程标准》第一次提出了教学“活动建议”,明确指出“课堂的知识教学要与课外的实践活动结合进行”,要求教师“应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开展社会调查、参观、社会服务,以及引导学生搜集名言、谚语、格言,举办展览、壁报,观看电影、电视、录像等活动,并安排高年级学生撰写小论文、调查报告、总结等”,《课程标准》中的这一规定为政治课教师改进、丰富教学内容指明了方向。无疑,社会实践活动内容的增加,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既有利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3.实现教学手段多样化

在以往的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教师大多数情况下还是使用延续了多年的黑板加粉笔的方式。这样,即使教学内容很丰富,素材也是来源于生活的,但长此以往也很难引起学生的探究学习的欲望。事实上,思想政治课的内容都是来自于政治、经济、文化生活和学生自身的生活的,是对生活的提炼。生活化的素材有时是简单的语言很难再现出来的,学生也很难获得生活上的体验。这时如果我们借助于现代化的教学媒体,创设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情境,使学生获得生动、真实的生活感受。使平淡无其的“文本”素材用生活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就会激活学生的思维,引起他们的兴趣,从而加深学生对内容的理解。

与以往的旧的课程标准相比,初高中的《课程标准》首次提出了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用具的选择”问题,要求教师“要恰当地使用电影、幻灯、照片、录音、录像及计算机等教具辅助教学”,为思想政治课教学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出了方向性要求。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决定了它的教学内容,涉及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要使学生真正理解各种复杂的社会现象,就必须学习一定的抽象理论知识,而我们的教育对象是涉世未深的青少年,要使他们理解并能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并非易事。电化教学的使用,方便了教师的同时,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从而大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因此,如果政治课教师能运用多种手段、多种形式的教学方法,那么对于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吸引力,提高教学质量,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和谐的师生关系

1.善于激励,增强学生的积极性

民主、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有利于生活化的教学情境的创设,也有利于学生情感的迁移,使学生乐于接受教学内容。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应该以表扬激励为主,使学生在愉悦的情感中学习。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和谐友善的,它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的基础上的,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善于抓住时机,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具体到教学过程中,应多给学生以激励和赞扬,这样才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经过教育实践经验和心理学证实的正确的教育行为准则。为了增强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吸引力,思想政治课教师必须善于运用激励艺术。

2.鼓励探索 引导学生勇于实践

以往的教学,一般局限于书本和教室,教学空间单一、封闭,教学时间固定,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的生活化,教学环境也从以前的封闭、专制向开放、民主转化,这就必须要为学生提供生活化的空间。因为认识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来改造世界,实践活动能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善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应该鼓励学生通过开展社会调查、公益活动、社会服务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个性品质――社会责任感、协作意识、竞争意识、独创意识和自我价值的实现等。如去年我校为鼓励学生社会调查,专门组织活动去上海科技馆进行参观,学生们的兴趣很高,还主动地分成了小组,并撰写相关调查报告。从论文看大部分学生思想高度重视,调查态度认真,付出了艰苦的劳动,并进行了积极的思考。

结束语:教育不仅仅是能力的强化,教育的目标是“树人”,是让人成就自我,超越自我。因此,教师只有正确定位,运用巧妙的教学策略,才能让教学源于生活,高于生活,又回归生活。惟有这样,也才能更好地教书育人。

篇3: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探讨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探讨论文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身体素质的要求逐步提高,良好的身体素质是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的前提与基础。高中时期正是学生身体素质发展的黄金时期,随着人们关注度的不断提升,高中体育教学的全面深入改革势在必行。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教学改革最突出的一方面就是模块教学的探讨与实践。

1高中体育教学引入模块教学的意义

传统体育课程的设置主要是以基本锻炼项目为主,进行完基本锻炼项目后,学生以自由活动为主,较少进行专门的体育项目教学,特别是在一些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的地区,体育设施不够完善,这种情况更为突出。随着新课改的进行,这些情况将得到大大改善,模块教学的引入,使得体育课程的发展产生了质的飞跃,学生在基本锻炼项目的基础上有了更多的选择,个人的体育兴趣得到大大丰富。在高中体育课程中引入模块教学,有利于课堂时间的充分利用,减少无效时间的产生,增加学生的有效锻炼时间;有利于丰富学生的体育兴趣,扩展学生的体育视野,深化教师以及学生的体育意识,使体育事业在全体高中师生中焕发出强大的生机活力。

2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2.1课程模块设置单一化严重

尽管目前许多高中学校已经进行了模块化教学改革,学生有了更多的自主选择权利,但大多数学校以乒乓球、羽毛球、跑步等较为简单的个体性项目为主,团体性项目如篮球、排球、足球等关注度较少,学生多以自由训练为主,教师的关注度很低。这些问题、弊端,多是传统体育课程所沿袭下来的,模块教学尚不能彻底解决。

2.2体育教师对本课程的理解程度不足

在体育教师的传统意识里,体育课就是为了给予学生在文化课学习之外的锻炼时间,仅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尤其是高中体育教师,在高考的目标阴影下,这种认识更是深深扎根于他们的意识中。这种问题的出现,将会导致学生产生对体育课程的误解,甚至产生对体育课程的厌烦情绪。同时,这将会使学生在培养广泛兴趣的黄金时期得不到兴趣上的满足,这种不良情绪甚至会被学生带到学习生活中,从而影响他们的学习。

2.3高中体育教师的素质不高

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地区,许多高中学校的体育教师都不是专业体育教师,他们没有经过院校的体育培养,没有经过体育精神文化的熏陶,他们所教授的课程,往往不能得到学生的认可。有些教师的相关技能展示不够规范,不能正确引导学生,使得学生的身体素质得不到提高。部分教师对模块教学的引入甚至产生抵触情绪,他们坚持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对模块教学所赋予新的责任置之不理,这些教师的行为,严重阻碍了模块教学的发展。

2.4文化课程对体育课程的占用情况突出

高考对体育课程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对体育教师意识的'影响上,更严重地体现在体育课程被占用这一现象上。很大一部分高中学校对体育课程的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体育课程可有可无。部分学校的高中三年级,甚至为了高考而取消体育课,改而进行一天不足20min的跑操。这种现象严重阻碍了高中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目前,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特别是在中央政府下达正式文件的强烈要求下,这一现象正在得到逐步改善,但是形势依然不容乐观,这个逐步改善的过程,需要相当长的时期。

2.5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没有深入人心

新课改的主题就是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然而目前全国大部分的高中学校,体育课程的设立以学校安排为主,学生几乎没有自主选择权。教师安排体育课程时,没有经过学生的询问过程,是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教学安排,不能兼顾不同学生的不同需求。

3高中体育模块教学改革对策

3.1兼顾学生兴趣,创新模块选择

学校在进行体育课程安排前,应预先进行相关的问卷调查。在现今计算机发展迅速的时代,可以开发一套完整的计算机程序融入体育课程,将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整理成大数据,从中择出最优选择,从而使大部分学生的体育兴趣得到满足。在模块教学中,体育教师应针对不同的情况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不应将一套固定方法用老用死,特别是针对不同年级、不同性别时,更应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避免因学生对教学方式不适应而产生的不良情绪。

3.2加强教师培训,强化体育精神文化熏陶

为适应新时期要求,各高中学校应尽快加强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强他们的专业素养。政府要在各地设立专门的培训机构,为体育教师的培训提供服务。培训不仅仅是一个学习过程,更是一个交流过程,不同学校的教师相聚一起方便于他们互相交流经验,取长补短,互补不足,在交流互动的过程中创造出新的模块教学方式。与此同时,学校要注重体育精神文化的熏陶,这种熏陶不应局限于体育教师,更应在全校范围内使体育文化盛行开来,只有对体育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才能充分激起学生的体育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体育活动,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只有对体育文化有充分的认识,模块教学才能为体育教师广泛接受,同时不断开拓创新。

3.3建设体育教学评价系统

针对一些体育教师的不负责任行为,学校应建立专门的体育教学评价系统,保障高中体育课程模块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将体育教师的评价进行等级划分,使教师之间形成良性竞争,从而不断促使他们开拓进取、自我创新,为推进模块教学作出力所能及的贡献。

3.4加强制度建设,打造制度保护机制

制度是发展一切的前提,一切发展都要以制度为保障。要保证体育课程不被占用,保证学生能有充分的体育锻炼时间,就要加强制度建设。这就要求全国各高中学校顺应时代潮流,改变传统思维模式,接受新课改要求,努力提高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加快制度保障建设,为学生的体育活动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

3.5开展竞赛活动,培育终身体育理念

体育竞赛活动是培养学生体育兴趣爱好的最佳方式之一,也是营造良好的体育氛围的最佳选择。在模块教学中,教师应加强对运动会、比赛等体育竞赛活动的重视程度,定期举办竞赛活动,鼓励学生多运动、多锻炼。竞赛活动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让他们在学习之余享受体育带来的魅力。终身体育的理念重在导向、激励、调节,体育教师要根据不同学生群体的需求引导和调节学生选择正确的体育观,鼓励学生参与到终身体育的热潮中来。

4结语

模块教学是新时代背景下提出的体育教学课题,它对高中体育事业的发展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目前模块教学在实践上尚存在许多问题,需要我们继承良好的传统进行改革创新,运用科学的方法扬长避短。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模块教学定能在体育教学模式中不断发展。

参考文献:

[1]鲁霖.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体育教学创新思维探讨[j].中华少年,(8):209-210.

[2]高向辉.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体育创新教学探讨[j].新课程(中),(10):62.

篇4: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的尝试

防城港市实验高级中学 许富繁

【摘 要】以“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教学为例,对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运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进行尝试,分析教学过程与策略,并提出建议。

【关键词】问题探究式教学法 “选举权与被选举权”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0450-988903b-0025-03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讲学时采用的是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在他看来,只有通过这种方法才可以把存在于每个人心灵中的真理引导出来。作为一名政治教师,要上好一堂课,也同样可以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把学生内心的想法和观点引导出来。

“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政治生活》第一课第一框题“人民民主专政: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中的一个教学难点。一是因为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基本的民主权利,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和标志,是公民参与政治生活主要途径和方式。需要公民珍惜这一权利。二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内容本身比较抽象,难理解,学生缺乏一定的参与政治生活的实践,理论基础单薄,况且当今不少公民存在“厌选”的情绪。为了化解难点,让学生轻松地理解、掌握知识,达到教学目标,在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可采取问题探究式教学法。具体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如下。

一、教学过程与策略

(一)设疑导入,走进新知

播放84岁的申纪兰连续12届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传奇故事视频,扩大学生视野,启迪思考。用视频教学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师:申纪兰是怎样成为唯一一名从第一届连任至第十二届的全国人大代表?

(二)引出问题,激活思维

一石激起千层浪,笔者话声刚落,学生们七嘴八舌地说开了,笔者把问题整理一下,用ppt展示。

问题1: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问题2:公民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问题3:如果你荣幸地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你将如何行使你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三)探究解惑,得出结论

探究一: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为了探究这一问题,笔者与学生一起分析申纪兰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传奇故事,让学生从中明理,让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样学生学起来较轻松,学习兴趣也得到增强。

师:申纪兰怎样能连任12届全国人大代表的?

生1:因为她淡泊名利,心里装着国家、装着群众、保持了一个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怀和农民女儿的朴素本色的缘故。

生2:申纪兰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她当选全国人大代表是人民选举出来的。

师: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呢?

生: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之一。(www.fwsir.com)选举权是公民选举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与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被选举权则是公民被选任为国家代表机关的代表或其他公职人员的权利。选举权和被选举权通常由我国宪法、法律规定并受到保护。

探究二:公民要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必须具备哪些条件?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设计了三个问题,问题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层层递进,使学生的思维随着问题的递进而展开。

师:我们各位都是中国公民。那么请问,同学们参加过国家代表机关代表或领导人的选举吗?

学生:没有。

师:这是因为,我国宪法和选举法对行使选举权的资格有着严格规定。

师: 我国宪法规哪些人享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生:具有中国国籍、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师:反过来讲,在我国,哪些人不享有选举权呢?

生:根据我国宪法和法律规定,在我国不享有选举的权利的有:外国人、未满18周岁的人、依法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

师:为什么外国人没有参与选举的资格呢?

生:选举的权利属于政治权利,与国家主权相联系,它只能赋予本国公民,不能给予外国人,这是理所当然的。

师:而未满18周岁的公民为什么也没有选举的权利呢?欣赏了小品《三个小孩去选举》后大家也许就明白了。

a,b,c三位同学扮演孩子,甲、乙两位同学扮演父母,老师扮演选举活动的主持人,共同表演:父母带着他们的三个孩子去参加乡人大的选举,三个孩子追着主持人要选票,但没有得到,于是去抢父母的选票。三个孩子拿着选票你看看,我看看。a说:“选票上没有卡通图画,一点也不好看。”b说:“选票上的人,我一个也不认识,我选谁好呢?”c说:“谁给我们买泡泡糖吃,我们就选谁,你们说好不好。”a,b齐答:“好。”甲、乙说:“孩子们,别闹了,你们还小,没有行使选举权的资格。”

小品风趣幽默,引人深思,教师此时可继续引导,让学生在体验中探究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从小品中三个孩子的表现,说一说:法律为什么不赋予未成年人行使选举权利的资格?

生1:未成年人在生理和智力方面都不成熟,缺乏鉴别是非善恶的能力,不能对自己的行为负法律责任。

生2:未成年人尚无选举的能力,不能享有选举权。

师:回答得很好,这也是世界各国的通例。下面再请同学们分析一段对话。

(多媒体显示)

甲:听刚从监狱出来的顺子说,里边的人也有选举权,你说奇怪不奇怪。

乙:你可真逗,这怎么可能呢?

甲:这你就不懂了吧,犯人也是公民,怎么没有选举权呢?

师:请问,犯人有选举权吗?

生:没被剥夺政治权利的年满18周岁的犯人有选举权,被剥夺了政治权利的犯人,即使年满18周岁,也没有选举权。

接着教师继续置疑,由学生来解疑。

课件:(1)遵纪守法、成绩优秀的初一学生; (2)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50多岁的农民; (3)深爱中国的德国大学生; (4)因为犯罪被判处有期徒刑,剥夺政治权利3年的中国公民; (5)张某因抢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 (6)在抢险救灾中光荣牺牲的李乡长。

师:以上人员哪个享有选举权?哪个没有选举权?

生: (2) (6)享有选举权,其他的没有。在我国具有选举权须具备三个条件:必须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年满18周岁;未被剥夺政治权利。

结论:(多媒体显示)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年满18周岁的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别、职业、家庭出身、宗教信仰、教育程度、财产状况、居住期限,都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但依照法律被剥夺政治权利的人除外。

(四)总结提升,拓展训练

1.学以致用,畅想未来

将来有一天,你荣幸地当上全国人大代表,你将如何行使你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 (学生畅所欲言)

生甲:我将珍惜好自己的选票,把它投向政治素质高、参政议政能力强的人,让自己信赖的人进入国家机关为人民服好务。

生乙:我将更多地关注“三农”问题,让农民摘掉贫困的帽子,走向富裕之路。

生丙:我将更多的眼光去关心失学儿童,让每一个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接受到良好的教育。

学丁:我将更关注环保,深入调研,为环保事业建言献策。

这一活动寓教于生活中,让教育回归生活,教学与学生生活、社会生活相联系,也是课堂教学的深化与延伸。这样可以有效地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让学生通过一定训练,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化知识为能力,达到知与行的辩证统一。一些学生缺乏学习的动力就是认为学习政治没用或者不会用,基于上一环节的学习,教师把学到的知识结合实际,设计出难度合适,具有主观开放性、活动探究性、生活体验性的习题,还可以布置不同层次的习题,使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通过训练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2.总结梳理,提升能力

在完成以上四个步骤之后,教师还应引导学生进行巩固练习,以夯实基础。

二、教学感悟与反思

纵观整个教学过程,笔者采用问题探究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主线,以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为核心,以落实三维目标为目的,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第一,坚持新课程理念,注重学生主体地位和教师主导地位的有机结合。本课主要是运用问题探究的方式展开教学,把课堂还给学生,师生平等。教师是课堂的导演,发挥帮助者、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教学中笔者不是把教材知识简单地灌输给学生,而是引导他们提出问题、探究问题、梳理总结,提炼运用,达到学生理解知识、掌握知识、突破难点的目标,学生是课堂真正的`主体,为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笔者在引导他们提出问题的基础上,利用不同的方式设疑,让他们动口说、动眼看、动脑思、动耳听、动手做,参与其中思考、感悟、总结,突出他们的主体地位,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做到以学生为中心。

第二,坚持开放互动教学,注重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课堂教学强调师生互动,构建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通过对话的方式充分体现了出来,在信息交流中实现沟通、补充,达成共识,得出结论,师生一起分享理解与感悟,达到心灵与感情的沟通,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生生互动体现在合作探究中,他们进行激烈的讨论,在合作中前进,在讨论中提高,在分析中感悟。课堂教学因高效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而更精彩。

第三,坚持自主合作探究,注重学生参与度和学习习惯养成。课堂参与即知识参与、思维参与、情感参与。教学中所设的问题都有一定的思维梯度,且问题的设计充分考虑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有效地激发了学生思考的乐趣。学生在活动中放飞自己的思维与心灵,更好地展现和锻炼自己的能力,实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三个“参与”。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课堂教学要注重学法指导,教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探究、学会总结、学会梳理。在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同时,笔者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方法和能力,并在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探究问题、得出结论与梳理知识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学习策略,为他们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奠定基础。

第四,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从分层设问探究到共同发展。笔者综合考虑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的层次差异性,构建难度不同的梯度探究问题。对学困生设计一些稍作思考就得到答案的问题,以调动他们学习积极性;对中等生设计综合性提问,促使他们把分散在教材中的理论加以综合概括,培养融会贯通的能力;对尖子生设计思辨性强的问题,以训练思维变通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在分层设问探究的同时,要注意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向更高层次水平发展。

当然,学生的素质存在一定差异,在教学法中,教师应怎样因材施教?是强弱分层好,还是强弱结合好?这还有待进一步探索。

第五,坚持精心准备,注重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问题探究式教学表面上看起来比较轻松,但问题的提出其实经过教师精心的准备,带有很强的预设。从教学实践来看,效果很不错,但学生自主性发挥得还不够,尽管有学生在理解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含义以及对待选举的态度上有一定的自主观察和思考,但总体来看还是预设的多,生成的少。所以,究竟如何处理好预设与生成的关系,是今后课堂教学中必须始终加以关注和研究的课题。

【参考文献】

[1]叶澜。“新基础教育论”――关于当代中国学校变革的探究与认识[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陈洛。陶行知教育思想研究与实践运用[m]。南宁:广西人民出版社,

[3]张安义。课堂因“生成”更精彩[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4)

[4]卢芳家。政治课沉闷问题及对策[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8 (10)

[5]王爱琴。非问,无以广识[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1 (9)

篇5: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论文

新课改下的初中思想政治课堂

巴新焕

巩义市第二初级中学,河南巩义451200

初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中新课改的思想和意识逐渐占据了主要阵地,我们教师要教给学生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所以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采取适宜的教法,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一、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程观

正确的教育理念应该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呼唤人的主体精神,着眼于学生潜能地唤醒、发掘与提升,促进学生的自主发展。因此,教学过程要紧紧围绕学生的发展而开展,教学的重点要由重知识传授向重学生发展转变。要尊重、关心、理解和信任每一个学生,使其人格得到尊重,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发展,即要通过教育,使学生成长为创新意识强、适应能力好、有智慧、有意志、有品德、有追求的人。

二、在差异化教学方法中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差异化教学方法的实质是以新课改提出的因材施教作为基础理论,为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学习目标和学习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对政治知识了解的基础之上获得新的提高,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提高区”体验自己的成长,从而提高每个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比如,在讲“公民的义务和权利”一课时,教师首先要明确课堂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不同理解能力和理解方式,制定出不同的学习方法。教师可以采用故事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应用哲理的形式感染学生、应用感性与理性地结合深化学生对该课堂知识认识的深度等。不管采用哪种方式,最终的教学目标只有一个,改变的只是学生对知识的获得方式。

政治课程差异化的教学方式的基础得益于学生的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体现的是学生学习的.“主角”位置,以及教师从“保姆型”到“自由型”角色转变。自主学习倡导的是把更多的学习时间留给学生,把更多的发挥空间还给学生的教学理念。因此,教师不妨把学习的时间让学生自己来掌握,让每个学生的不同的理解能力和不同的思维模式都能得到开发。最后,让学生自己去“说”对政治知识和观点的认识。这样一来,不但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而且还展示了学生对知识的驾驭能力,从而让学生在主动学习中体会到收获的快乐,为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积极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此外,学生自主学习的结果,也给教师下一步的教学目标的确立提供第一手资料。

三、回归生活,让政治理论及时得到实践

政治知识学习的内在意义在于潜移默化中对学生综合素质、身心修养、价值观念的影响。众所周知,中学生正处在人生发展的重要阶段,对自己人生的发展定位尚处在“雏形期”。因此,如何让政治知识发挥出特有的导向和基础作用,将对学生的成长产生重要的影响。基于此,文章提出了让政治课堂回归生活的教学理念。也就是说,在教学过程中,巧设生活场景,用生活化的思路去叩开学生理解的闸门,从而培养学生对政治知识的发散性思维。

例如在讲“正确认识自我”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模拟成一场综合性的拓展活动,播放“我相信”等带有激励作用的歌曲,来营造一种挑战自我的气氛。然后,教师可以出一些带有政治观点的题目,让学生用自己实际生活的例子进行回答,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加以评论。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但学到了课堂的知识,而且还对自己生活中的表现做了比较准确的定位。可见,通过教学过程中生活场景化片段的引入,增加了学生与课堂的粘着力,使课堂气氛一直处在活跃的状态,提高了教学质量。

四、政治知识点的迁移、拓展教学法

众所周知,政治知识是学生的思想支柱,是开展其他学科学习的基础之一。政治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教学法,是以政治知识的网络构建为基础,因此作为教师首先要帮助学生构建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基础知识的结构框架,让学生具备知识点的迁移与拓展的结构脉络。然后采用关联发散思维的方式重新编排教学内容,从学生认知的发展模式出发,提出知识拓展的方向。例如,在讲“正常情绪”一课时,教师可以发出这样地提问:“情绪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当人产生情绪时,人的身体各部分将发生什么变化?”等一系列的问题,这样,通过政治知识与生物知识的结合,让学生对政治知识的了解更加深刻,对生物知识也有了突破性的认识。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政治课堂,教学方法只是被定义为教师培养学生的一种手段,学生懂得高效的学习方法和掌握对人生的认知规律才是政治教学的最终目的。因此,在政治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本着“因材施教”的教学目标,对学生开展层次教学,通过对学生差异化培养让学生一起进步,共同提高;要善于应用生活中的素材,深化政治知识,让学生懂得学习与实践结合的学习方法;要给学生提供知识迁移与拓展的方向,从而促进学生学习全面进步与发展。

篇6: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初探

新课改下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整合的初探

作者/ 刘景平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以及在各领域应用中的不断扩展,教育教学活动中也有了对于现代化信息技术以及设备的应用实现,尤其是在新课程标准以及改革的要求下,应用现代化的信息设备以及技术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不仅有利于教学方式以及教学手段上的创新以及改进,而且对于教学知识内容的传授以及相关能力培养实现等,也有积极的作用。结合高中思想政治学科的教学特点,在对于信息技术在高中政治教学中的作用优势,以及高中政治信息化教学的要求和问题分析的情况下,实现对于新课改下关于信息技术与高中政治教学整合的探析。

关键词: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信息技术;应用;整合;新课改;分析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对高中阶段学生进行思想品德与健康发展教育以及思想政治、道德水平等相关能力培养的重要学科,不仅具有人文性、思想性、实践性、综合性等特点,并且在教学中对于学生主观能力以及意识的要求比较高。尤其是在新课改要求标准下,注重对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提升中,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实现对学生主观性思维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提升、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形成,更为关键和重要。信息化教育作为一种信息技术发展情况下的教育实践,不仅方式灵活,手段多样,并且在教学应用中具有信息化的特征与优势,对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思想政治教育目标要求的满足实现,更具优势。

一、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优势

高中思想政治学科作为一门思想性、实践性、人文性相结合的综合性学科,而信息技术作为社会经济与科学技术发展下的一种重要产物,两者在实践过程中结合应用,对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来讲,其作用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运用,有利于改变传统的灌输式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学习精神以及主观性学习能力意识,从而更好地实现对高中思想政治中的主观性知识的理解、把握以及运用。

2.政治学科本身是一种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尤其是高中阶段的思想政治教材中,其教学内容的理论性难度更加强,而在新课程标准下,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对思想政治学科中较强理论性知识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改变传统教育观点,实现对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相关能力的培养提升,就会在理论性教学中加入相应的主观性判断与分析,或者是加入与社会实践相关的政治理论知识内容,以使学生在对理论知识理解的情况下,最终形成相关能力水平。这类知识内容在对学生知识掌握的检测中,主要体现为主观题部分,它通常不仅与当前的社会时政热点以及重点有关,并且对学生的创新以及创造、思维、主观性等能力要求比较高。

3.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运用,不仅有利于对于传统教育教学方式的改进,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网络化以及信息化教学实现以及信息资源共享的方式,使得学生能够更多地理解和认识到当前的时政热点以及与政治教育相关的新闻信息,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开阔学生的视野,更容易使学生将思想政治理论知识与社会热点现象等结合应用,从而实现学生主观性能力意识以及创新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提升。

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特征要求

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运用,对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的提升,以及学生思想政治学科相关能力素质以及水平的培养形式等,都有着积极的作用和优势,但是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运用实现的过程中,也就是将信息技术应用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时,也要注意对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结合点的`把握应用,同时在应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以设备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开展中,还要注意教学课件的设计应注意体现时代性要求和特点。最后,在应用信息技术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课件以及计划的设置中,要注意课件与计划设置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真正意义上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发展提升与进步,实现对学生相关能力水平的培养提升。

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的整合中,要避免出现“新瓶装旧酒”和“换汤不换药”的情况。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实现,必然会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的变化,但是一些现代信息化的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中,与信息技术的整合只体现在教学工具或者教学设施上,而对于教学理念以及教学方式仍然是以传统理念与方式进行,这对于教学改革发展以及目标实现都极为不利,应注意避免。此外,在进行高中思想政治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中,还应避免出现形式大过内容和信息技术设备应用过于频繁等情况,这些对于教育教学的开展以及学生能力水平、素质等的培养实现,都有一定的不利作用。

总之,进行新课改下信息技术与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整合探析,有利于促进高中思想政治教学的改革发展,提升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质量水平,实现对学生政治知识以及相关创新思维、主观思考等能力的培养提升,具有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马国智。关于高中政治课堂有效性教学的探究[j]。课程教育研究,(21)。

[2]施建东。生活化教学在高中政治课堂中的运用[j]。教书育人,(08)。

(作者单位 福建省安溪县恒兴中学)

篇7: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浅谈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随着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学校培养人才的标准有了一个较大的转变。一个成功的教育应该是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掌握学习一门课程的方法,提高学生驾驭现代化技术的能力。因此,高中新课程改革是时代的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一名高中信息技术教师,更要与时俱进,深入了解新课改内容。下面就谈谈自己在信息技术新课改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课改所带来的变化

1、教学内容的变化

新课程改革以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分为必修和选修两部分,共六个模块。必修课程是普通高中阶段所有学生必须学习的课程,体现了课程对所有学生的基础性要求。选修课程是供学生自主选择的课程,强调在必修模块的基础上关注技术能力与人文素养的双重建构,是信息素养培养的继续,是支持个性发展的平台。必修部分只有“信息技术基础”一个模块,选修部分包括“选修1:算法与程序设计”、“选修2:多媒体技术应用”、“选修3:网络技术应用”、“选修4:数据管理技术”和“选修5:人工智能初步”五个模块,每个模块2学分。学生必须修满4个信息技术学科的学分,才能取得高中毕业资格。显然,新课改在教学内容上提出了更多的要求。

2、教学目标的变化

新课改的教学目标强调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同时这也是新课改教学目标的核心。知识与技能强调的是理解信息及信息技术的概念与特征,能熟练地操作并应用常用信息技术工具,能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初步形成自主学习新信息技术的能力;过程与方法重点在于指出获取信息的四个过程分别为确定信息需求、确定信息来源、采集信息及保存信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特别强调的课程目标,要求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等。而新课改之前则主要强调学生的知识与技能。因此,在教学目标上,新课改给学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教学方法的变化

在新课改后,我们应该在原有的教学方法基础上更加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这样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我们所有一线的教师都应该在教学方法上下工夫,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

我认为只有清楚在新课改后发生的一些变化才能真正把握好课程的本质,上好一堂精彩的信息技术课。任何新生事物的发展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总会有不同程度的阻力。同样,新课改作为新生事物在其推行发展过程中也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阻碍。

二、新课程改革所面临的实际困难

1、硬件设施方面

硬件是开展信息技术教学最基本的物质条件,没有基本的硬件支持,即使有再好的软件、再好的教师,信息技术教学也不能发挥其作用,因此,硬件设施在整个信息技术教育中起决定性的支撑作用。另外,硬件设备的管理与维护也是很重要的,只有机房维护得好,设备运行正常率高,才能保证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质量。

2、教师方面

新课标将信息素养的培养确定为课程目标。虽然多数教师对新课改的积极性很高,但由于新课改的理念与教师们以往的教学实践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接受起来会遇到很多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教师首先要照顾大多数学生,讲授时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但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可分配较高的教学任务,对他们进行知识上的一些扩充。由于这部分学生接受速度快,可以利用他们的优势去指导基础较差的学生,带动起全班的学习劲头,大家比着学,共同进步。

3、学生学习自觉性方面

新课改后,信息技术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因此有很多任务会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这就需要学生有很高的自觉性。当然,信息技术新课改作为新生事物遇到阻碍是再所难免的,只要通过我们齐心协力,相信再大的困难都是可以克服的,再大的问题都是可以解决的。当然,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教学中要注重以学生为主体,以操作技能培养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在实践中尝到成功的快乐,这是信息技术教学的关键所在。

为此,新课改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教师的角色要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向“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管理者及研究者”转变,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变化,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所以,要保证多媒体教学的顺利进行,除了要有先进的教学设备外,还要有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师,否则,再先进的设施也只是一种摆设,一种渲染现代化教学气息的道具。因此,教师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努力学习新知识和新技能,提高信息素养,具备良好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为了更好地让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活动,教师还应经常互相听课、评课,在平等的交流和相互学习中取长补短、相互提高,总结其成功的经验或失败的教训,从中领悟其教法、学法之精华所在。

自从新课程改革推广的近两年来,对我们一线教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作为一名能与时俱进的合格的信息技术教师,我们应不断地自我学习,不断地去完善和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为创设一个自主、合作、创新、和谐的新课堂而不断努力。

篇8:新课改下如何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如何开展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摘 要:提高课堂效率, 打造高效课堂是新课改下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要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过程, 细化教学环节, 其中教学内容的选择和优化对于完成教学提高教学效率有重要的影响。文章从培养信息素质, 体现“宗旨”;重视教材的作用, 重“掌握”;贴近学生生活, 渗透“应用”等方面详细论。

关键词:信息技术; 教学内容; 选择与优化;

当前的高中课程教学要求要以“三个面向”为指引, 结合时代需求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活动, 切实提升学生的学科素养, 为学生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中, 高中信息技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因为当今社会是信息时代, 信息技术不仅仅是一项技术, 也是学生应该具备的一项技能。而且, 这项技术发展和更新的速度飞快, 需要把课程和现实需求密切结合起来, 进一步提高教学的实效性。

但是从现实来看, 高中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面临着一些困难, 例如教师相对短缺, 任教班级较多, 课时相对较少但教学内容很多, 在教学过程中因为是非高考升学科目, 学生专注度不够, 学习积极性差等一系列问题是较为普遍的。因此, 结合新时代教育的发展方向和学生的现实需求, 非常有必要针对当前的问题采取有效的措施, 尤其是课时紧张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需要广大信息技术教师重新审视教学, 细化教学环节。我认为一个非常重要的途径就是合理选择并且优化教学内容, 这对于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以及顺利完成教学任务都有很大的帮助。

一、培养信息素质, 体现“宗旨”

在, 高中阶段的学科教学要以立德树人为目标, 培养学生学科素养的说法就被提出来。学科素养是以个人发展和终身学习为主体的能力,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来说, 21世纪作为信息时代, 信息素养就是学生的必备素养。据此,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 要结合课程标准的要求, 把“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四方面的素养落实到日常教学中去, 既能够体现知识的获得, 更要重视学生内在综合能力的提升。在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以此为依据进行合理、科学的选择, 把有效和高效有机结合起来。例如在让学生理解microsoft word这一办公最常用的软件的特点和优势时, 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辨别, 我找到类似的软件office与之对比让学生自学它们的相同点及不同点。更直观地给学生呈现学习的内容, 让学生在实际体会中来理解知识, 也能够使学生更容易掌握和运用知识, 无形中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重视教材的作用, 重“掌握”

新课改下的教材目前呈现一标多本的趋势, 各地在教材使用上可以有一定的灵活性, 所以教材的主要作用就是辅助教学、辅助学习, 但是不能够完全死板地教教材, 而是要学会整合相关资源, 结合我们所面对的学生实际, 呈现最适合他们的学习内容。要以信息技术学科的课程标准为指南, 全面、恰当地解读课标, 在此基础上应用教材, 切实发挥教材的作用。同时, 也可以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和说明书等相关信息的学习, 达到创新学习的目标。

三、贴近学生生活, 渗透“应用”

我们学习的很多内容都来源于生活, 和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信息技术学科也是如此。广大教师可以结合当前应用较为普遍的一些技术或者知识, 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应用或者尝试, 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 也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与远方亲人进行视频是信息技术很普通的一个应用, 对于没有用过电脑或者智能手机的年龄大的人来说, 这是一个新鲜事物。信息技术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家庭的周围推广这一技术, 让学生体验收获的成就感的同时, 也能够加深对于所学知识的认知。

三、捕捉意外, 演绎精彩重“联学”

教学需要有预设, 这是必要的', 而且教学预设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前提。课堂生成是有效教学的有机组成, 教学预设要保全生成, 并给意外生成留有空间。在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善于抓住契机, 及时捕捉并灵活利用课堂生成资源, 进行恰当的评价和引导, 有效地促使课堂教学生成和学生的发展, 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这些动态生成的意外或许会扰乱教学节奏。作为教师, 只要有意识地、创新性地利用好这些意外, 信息技术课堂就能焕发出新的活力。例如有一次讲“数据管理技术”, 我正准备让学生按要求筛选数据, 有一位学生举手, 大声说:“我做到了, 我做到了!”学生都投去了好奇和怀疑的目光。于是, 我请那位学生演示, 原来他按要求将表格中的其他内容都删了。于是, 我问:“你们认为这样做是不是真正满足了要求?大家按小组讨论一下。”没想到学生非常踊跃地发言, 课堂气氛空前活跃。

新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 在这样的背景下, 教学不再是完全预设的, 而是不断生成的, 课堂是一个充满活力的生命整体, 处处蕴含着矛盾, 生成与预设之间的平衡与突破, 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也需要生成。预设体现对文本的尊重, 生成则体现对学生的尊重;预设体现教学的计划和封闭性, 生成则体现教学的动态性和开放性。

教师通过合理设计、生动引导, 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课堂上近70%的时间是学生的阅读、思考、体验、反思活动, 他们及时得知自己的学习成效, 在不断学习中深化认识。教师通过网络即时反馈, 准确捕捉到学生个性化的问题, 不仅从方法上及时给予学生指导, 而且通过即时反馈, 积极、正面地评价学生。学生在不断的成功中强化自我肯定感及进一步提升的愿望。师生在持续的互动中形成了良好的课堂氛围。

丹尼尔·平克在《全新思维》一书中写道:未来将属于那些拥有与众不同思维的人!信息技术学习从基于关键词由于高阶思维的转型, 是技术发展之必然, 教育发展之必然, 也是社会发展之必然。

总之, 新课改下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需要结合学生实际和学科特点进行更加科学的设计, 作为教师来说要结合素质教育的发展要求来大胆整合、优化教材, 渗透学科素养的培养方向, 这样才能够打造更加高效的信息技术课堂。

参考文献:

[1]张伟起.初中信息技术教学内容的选择[j].中小信息技术教育, (1) .

[2]郑英.捕捉意外演绎精彩[j].中小信息技术教育, 2014 (1) .

篇9: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论文

新课改下数学教学论文

一、数学新课改的背景

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世界基础教育发达的国家大都对本国的高中课程进行了新一轮的改革以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我们的邻国日本和韩国都对自己国家的课程标准、课程设置、课程教学等进行了全面革新。面对教育形势的新变化,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也被提上日程。自从教育部正式下发《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通知后,标志着我国的高中课程改革与教学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高中数学课程是义务教育后普通高级中学的一门主要课程,它包含了数学中最基本的内容,是提高培育公民素质的基本教育。高中数学新课程的总目标是:“使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数学课程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作为未来公民所必要的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需要。”从教学总目标我们可以看出,学生学习高中数学课程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更为重要的是为了让广大学生通过数学的学习形成良好的思维习惯、成熟的计算能力以及严密的逻辑思维,为了学生的长远发展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当然,这也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要求。

二、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新特点

此次数学课程改革与我国上其他几次高中数学课程改革比较起来是力度最大的一次,在数学教学的`诸多方面都有创新与突破。辽宁省的高中生在起就开始进入了新课改的学习,我本人于20开始教授高中数学新课改的内容,并于送了新课改的第一批学生。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对新课改后的数学教学有了新的认识。第一,在高中数学课程在结构上创新了选择性,新拓展设置了选修教程,为不同的学生获得不同的数学知识提供的学习机会和途径;第二,从课程内容上引入了算法,设置了数学探究、文化和建模等,将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引进并渗透,从而丰富了数学学习。同时,对一些传统的内容,如几何、概率、函数等,从处理方式发法进行了一些创新性改变;第三,在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上,强调个人探索、团队合作以及信息与技术的共享等。第四,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上,不仅强调对数学公式和计算的掌握,同时也注重情感态度与知识认知;不仅强调数学基础训练,而且注重数学的实际应用;在思维和能力的培养上,不仅强调学习成绩,而且强调数学学习的过程;与此同时,笔者认为教师作为课程实施的最直接参与者,是课程改革能否发挥良好效果的核心因素。课程改革的实际效果要求教师和学生合作与共建。由于我国教育的实际情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教师承受着更大的教学压力,也面临着更大的困难和问题。可以这样说,新课程改革既为数学教师创造了难得的教学机遇,同时也给数学教师带来的严峻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包括从教师的课程适应、教学评价、教育观念、教学方式到教学设置、教学研究乃至同事协调合作等全方位多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有教育专家就中指出的:“新的课程计划成功与否,教师的态度和适应是关键因素。事实表明,一些课程计划没有取得预期效果,并不是课程计划本身的问题,而是由于教师不积极参与或不能适应的缘故。”

三、数学新课程改革的教学探索

(一)尝试安排开放性题目,注重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日本在数学基础教育领域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早在八十年代日本就将开放性问题列为数学教学的重点。日常的生产生活是开放性题目的主要来源,其中的一些问题是学生所熟悉的具体事例,其具体内容来自物理、地理、网络、统计等各个领域。面对快速变化的社会生活,学生结构也在发生变化。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教育背景(主要是指基础教育)和自身思维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数学方法可能就是多样的。因此,作为数学教师要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想法,不断倾听学生的想法,不断鼓励支持学生进行独立的思考,积极提倡计算方法的多样化。因此,作为高中数学教师应敢于突破教学的传统界限,讲究开放策略,积极寻求融合其他高中学科的有关知识,使学生在学习数学中既学到数学知识,又通过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帮助理解掌握数学知识,促进数学教学。不仅如此,这也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题中之义。

(二)推进发现型教学模式

从某种意义上讲,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是伴随着发现进行的。作为教学老师,在实际的要学中发现两者是相互联系互相支持的。着力引导发现型的教学模式,是高中数学新课改教学的方向之一。因为学生发现各类数学问题解决的过程就是他们自主学习数学、认识数学、理解数学、建构数学认知结构的过程。引导学生数学发现的主要途径和方法是问题引导。为此,教师要结合实际,从反映教材重点,同时具有启发性和思维价值的角度深入挖掘能牵动全局的学习。数学的发展史表明,数学来至于问题的解决,没有问题的提出,也就没有数学的发展;学习数学必须从研究数学问题人手,在研究问题中发现数学。当然,这一要求对于高中生来说可能有些难度,而这恰恰需要老师的引导。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创设宏观情景是有效途径,通过情景设置引导学习课题的过程中作问题引导。例如在几何教学中可借助对它的几何意义的研究发现。那么怎样引导学生主动地探究它的几何意义呢?“如同学习任意角的三角函数时,在给出三角函数的定义之后,还要进一步弄清它们的几何表示”这是数学上类比思维的运用。在推进发现型教学模式时,不能忽视此类的启发引导。因为它的功能不仅在于启迪学生对数学探究的主动意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体验数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从而逐步达到自觉应用的水平。

(三)在教学过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方法,引导好学生的情感、态度及价值观

新的课程改革明确规定了数学课程的总目标和总要求。同时,对学生学习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发展也提出了要求。这一总目标对数学教学提出了新的方向,对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素质和能力具有重要意义。新的课程改革将课程目标体系分为发展性领域和知识技能领域。发展性领域包括“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解决问题、情感与态度”四个方面;知识技能领域包括“函数、解析几何、统计与概率、不等式、导数、微积分”。在发展性领域的教学过程中,数学老师要注意课程对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的价值,注重学生经验、学科知识和社会发展三方面的内容的整合,要更加突出地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学习数学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等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四)注重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中获得对数学的理解

在新课标的前言部分中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让学生遵循学习规则和规律,突出数学的生命体验,让学生体验将实际问题的抽象和解释过程的数学模型。通过这一过程,使学生获得的对数学的深刻理解,提高数学思维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进步和发展。因此,教师应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规律,充分摄入学生的知识和经验。新课程改革是一个不断探索、研究、提高、逐步完善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广大青年教师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学习,不断反思,不断尝试,学会激励,学会创新。只有这样,才能使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发挥更好的作用,学生和老师才能与新课程同行。

篇10: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探讨论文

摘要:新课程改革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要求反映了中国现代地理教学鲜明的时代感和使命感,旧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模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面对新的教改要求,高中地理教师也要不断地进行探索,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高中地理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关注学生的心理特点,合理评价学生的学习,适应新教改的高标准和新要求,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形成新的教学理念,培养出高素质的高中人才。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地理;研究

1.更新教育教学观念

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教育要有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战略思想,突出时代感,注重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教师的教育观念要随时代的发展不断更新。教师要以人为本。人是各具个性的,正是丰富多彩的人构成了生动活泼的社会,因此只有关注人,信任人,才能用真诚去影响和改变人。地理教师与其他各学科教师一样,首先应树立新时期的地理教育观,把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统一起来,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人格,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课堂上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活动和思考的时间,不仅要传授有关的地理知识,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能力,而且要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世界观、人生观教育及与当今社会联系比较密切的环境意识教育和可持续发展战略思想教育。

2.抓住学生心理特点,以学生为主体

有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明显地高于无目的性行为。目的'在教学信息的传输过程中具有启动、导向、激励、调节等心理功能。”笔者从和学生的交流中发现,无论是对地理学习有兴趣的还是没有兴趣的大家都认为“地理学习目的”是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即有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对将来的工作和生活都有用,无兴趣的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地理没有用。这对地理教学是一个启示,既怎样才能做到既让本来有兴趣的学生保持热情,又让那些没兴趣的学生激发出兴趣,这是我们地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①要求学生自行探究、上台讲解,增强学习活跃度。高中地理教学中如果能够给予学生自主探究的机会,尤其是上台讲解的机会,会给学生带来较大的新鲜度、好奇感,这也是推动教学开展的重要抓手。②指导学生相互讨论,交流辨析,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高中生在地理教学中已经不再满足于被动接受,他们要求积极研究,有效融入。③引导学生关注焦点,深入探究,培养学生的独立思维能力。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社会发展联系起来,引导他们关注与地理相关的热点,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3.构建最优的课堂教学方法体系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只有科学、有效地运用一定的教学方法,才能实现教学目标。由于地理教学内容具有广泛性、实践性和现实性的特点,教师必须根据地理学科特点,在教学实践中对地理教学的方法予以高度重视和不断探索创新。可用于课堂教学的基本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阅读法、练习法、实验法等,其中讲授法、谈话法、直观演示法在教学中使用最广,这些方法各有其优劣:讲授法是使用频率最高、形式变化最多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其优势是可在短时间内向学生传授较多的知识;但却难以顾及学生的个体差异,不利于学生独立思考和表达能力的培养。谈话法的优点是学生活动得多,有利于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缺点是花费时间长。直观演示法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有着独特的、无可替代的作用,地图、地球仪的使用是地理课堂教学的一大特色:它能使学生获得生动、直观的感性印象,以理解抽象的地理原理;其局限性是受一定的物质条件限制。在组织教学这一环节中,要求师生、生生互动交流,学生学习操作并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演示过程。教师质疑、点拨、引导、分析、讲解、评价,让学生能够动眼观察,动耳倾听,动脑思考,动口表达,动手操作,充分体验压力感、紧张感、愉悦感。这样在课堂上,学生的学习好比是在和煦的春光里驾驶汽车;而教师好比是“交警”,任务就是引导学生走上“高速公路”,不走“岔路”,让他们顺畅地到达目的地。

参考文献:

[1]范章磊.高中地理创新教学初探[j].赤子(中旬),,(3):80.

[2]天津市教研室地理室.普通高中地理新课程的特点及教改方向[j].天津教育,,(6):9.

[3]徐防震.高中地理教学应当更多地体现教改思维[j].教师,,(27):94.

篇11: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新课改下高中体育教学研究论文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体育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其地位日益突出,作用日益突显。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体育教师不能再沿用旧模式、旧思想,而应树立全新的思想与观念,这样才能推进体育学科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新课改;高中体育;师生关系

一、与学生多交流,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直接决定着学生对教师所任教学科的态度。因此,教师要多与学生交流,建立和谐而融洽的师生关系,以使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教学。

1.站在学生的立场,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随着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减负增效成为教学的重要理念,但高中生依旧面对着高考的压力。因此,体育教师要给予学生更多的理解,要切实站在学生的立场上与学生展开交流,理解学生,这样才能听到学生的心声,才能避免师生之间很多不必要的误会,帮助学生缓解紧张的心情,让学生更加放松而自由,从而使教师真正走进学生的心里。

2.言传身教,取得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尊重。教师要与学生多交流,成为学生学习与生活上的向导,用爱来熏陶学生,在与学生交流的过程中给予学生爱的抚摸与眼神,与学生进行情感的沟通与心灵的互动,这可以在学生的内心中产生强烈的情感波澜。教师对学生的热爱、信任、尊重与宽容都可以换来学生对教师的喜爱与尊重,这样自然也会拉近学生与体育学科的距离,使学生与教师、学科之间形成情感上的共鸣和心理上的协调。这样的教学比起以往的强制与命令更有说服力,更有力量。

二、开发校本资源,开创全新的教学局面

以往的体育教学只是就教材机械展开,严格按照教学大纲,而忽视了学生的实际身体需求以及学校的体育器材,造成许多的体育项目因没有体育器材或是学生方面的原因而不能有效展开。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要以教材为中心,与学生资源整合在一起,开发校本课程资源,让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这样才能带着学生走进体育教学,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享受运动的乐趣,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

1.从学生的身体状况出发。学生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最终的归宿。不管教学资源如何开发,都是为学生服务的。因此,在开发体育课程资源时,我们首先要考虑的就是学生资源,要关注学生的身体发展,这样所开发出来的教学资源才能更加符合学生的身体状况,不会超出学生身体的强度,避免不必要的身体损伤,实现学生身体与心理的和谐发展。

2.从教师的具体条件出发。教师在体育运动项目方面并不是样样精通,有着自己的专业与特长,具有相对的局限性,对于有些项目没有能力开发或是开发出来并不能达成预定的效果。因此,教师在开发教学资源时要考虑到自身的具体条件。这样,教师在开展体育活动时才能游刃有余,驾驭好教学活动。

3.从学校的传统项目出发。要实现体育教学的特色化就必须要考虑到学校的具体情况,如可以体现学校的精神面貌,也可以体现体育设施方面的优势。这样具有特色化的.体育运动项目才能拥有灵魂,才能更加吸引学生。这就需要教师要成为一个有心人,要深入挖掘学校的独特资源,来创办富有特色化的学校体育运动项目。

4.从社会的具体需求出发。以学生为本这是新课改的重要教学理念,也是体育教学的指导性思想,以学生为本,就是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之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因此,我们的体育教学也要将眼光放得更远,要从社会具体需求的角度来审视体育教学,这样才能为将学生培养成现代社会所需要的合格人才打下基础。

三、确立主体地位,实现学生的全面参与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自然也是体育活动的主体。因此,教师不要总是以高高在上的身份来强制学生,要给予学生更多的主动权与自主权,确立学生在整个体育运动中的主体地位。这样更能强化学生的主体参与意识,激起学生更大的参与热情,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与技能,其情感得到升华,性情得到陶冶,身体更健康,心理更健全。

1.让学生参与到器材的整理中来。器材是开展体育运动的重要方面,运动前器材的准备以及运动后器材的整理都是体育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为了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与爱护这些体育器材,我们要让学生积极地参与进来,这样更加利于整个体育活动的开展。

2.让学生参与到活动的组织中来。让学生来参与活动的设计与组织,更能使活动贴近学生,以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形式展开。这样不仅可以给予学生更宽广的空间,让学生尽情地展现自己,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学生面对自己设计与组织的活动自然会积极地参与进来,从而更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作者:蒋斌 单位:河北省青龙满族自治县木头凳中学

参考文献:

[1]潘雅梅.中学体育校本课程的开发与资源配置研究[j].淮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

[2]黄嘉富.高中体育教学中师生关系的障碍因素及对策[j].吉林教育,(8).

篇12: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的创新教学论文

新课标下高中思想政治的创新教学论文

摘 要: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这需要广大教师转变教学观念、转变教学方式、完善知识结构、改革评价机制来创新教学体制。

关键词:新课标 高中思想政治 转变观念

新课标,这是一场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实践。此次高的治课改的幅度较大,因而在新课标下如何上好高中思想政治课是广大师生共同关心的问题。

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和理论研究,认为作为教师,必须做到如下几点。

一、以学生发展为本

新课程标准下,教师要教给学生学习的能力和方法;既要“授之以鱼”,也要“授之以渔”。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转变教学观念。在教育中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要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和独立性。教师要跳出以自我为中心的圈子,转移到以学生为中心上来。把课堂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上,教学的目标放在学生的知识和能力的综合提高上。

二、“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手法

新课程的教学要注重充分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和条件,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动机,引导他们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在自主的活动中理解、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因此在政治课教学中,教师要灵活运用归纳法、辩论法、讨论法、多媒体教学等灵活多样的方式,还可以广泛地运用校外的图书馆、工厂、银行、保险公司、股票交易场所等各种社会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如在讲授商品、银行等知识点时,可带领学生去实地考察。这样既能理论联系实际,使教学内容变得更为具体易懂,又能体现政治课实效性强的特点,拓宽学生的视野,提高综合理解能力。

三、加强教师自我知识和业务水平

新课程要求下的教师必须是个“小百科全书”式的人物,这就需要广大教师不断“充电”,加强自我修养,提高业务水平。

一个合格的政治老师必须具备以下几方面的知识。

1.基础知识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信息、计算机技术得到应用和推广,这就要求当今的教师应具有的基础知识必须由“听、说、读、写”延伸到科学技术、通信技术。政治老师应逐步在教学实践中融入投影仪、幻灯机、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使政治课更加直观、生动、有趣。

2.边缘知识

政治课具有综合性、社会性、时效性等特点,涉及边缘学科知识非常广泛,因此政治老师在通晓专业知识的同时,必须博学多闻,广泛涉猎相关学科的知识。

四、教育评价体系要全面

当前的思想政治课评价简单划一,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体差异。新课程理念提出建立促进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注重评价的激励功能,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因此,教师要采用客观公正的评价手段,建立宽松开放的评价氛围,使学生能正视自己的闪光点与不足,扬长避短,努力学习。

笔者认为以下几点可以尝试。

1.增设贴近学生生活实际的开放性试题,提高学生运用和分析所学知识的能力,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答题,培育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扩大评价范围。除关注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外,还应关注学生的沟通、合作、表达能力,搜集与筛选多种社会信息、辨识社会现象、透视社会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持续学习的能力等,都要注重从积极的`方面、用发展的眼光给予评价。

3.采用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可采用谈话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议、学生自评互评等多种评价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改变评价尺度。不要用统一的尺度去评价所有学生,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在原有水平上的发展,给每个学生成功的喜悦、成长的快乐、探索的自信。

五、开发、利用广泛课程资源的作用

开发课程资源可以有以下作用。

1.弥补教材的不足

政治课带有很强的实效性,现实课本离学生所处的实际生活环境较远,滞后性强,证明力弱,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因此,教师可以不断进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甲,弥补教材不足。

2.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教师参与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可以使教师面临新的教学观念、材料和策略的挑战,有利于教师专业上的进步,丰富其学科知识。

3.促进学生的学习结果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可以使学生跳出课本,拓宽视野,将自己置于学习和认识的主体地位,不断提高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人,新课程的不断推广,我和广大教师都应认真学习新课程,领会新理念,实践新理念,勇于探索,大胆创新,引领思想政治课的教改走进一片美好的新天地。

篇13: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思考论文

新课改背景下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思考论文

摘要:

本文从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入手,着重分析了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语法改革的建议。

关键词:

语法教学 高中英语 教学改革

在课程改革的新形势下,淡化语法教学的呼声也日益高涨。

而交际语言教学思想已逐步被我国外语教学界所接受。交际教学法在全国各地的中学课堂里红红火火地开展起来。但是很多人对交际语言教学法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

一种观点是,交际能力就是指听说能力,认为学生能套用课本中旬型进行对话就算达到教学目的,语法不用教了,否则就违背了语言交际运用,将两者对立起来。这种现象造成许多学生不懂句子成分,不懂什么是名词性从句、状语从句、定语从句,更谈不上运用了。

有人反对语法教学的理由是我们汉语都没有专门的语法课程。但要知道,我们在习得母语时,时时刻刻处在母语的语言环境下,不学习语法就可以形成语感,逐渐获得语言交际能力。我们的教学改革并不是让我们在习得使用语言过程中排除语法教学,而是让我们要“优化”语法教学,所以我们中小学教师要用辩证的观点去看待语法教学。

1中学英语语法教学的地位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语言学家认为,语法是语言发生作用的框架,没有语法。人们的交流形式就没有一致性,就无法构成语言。语法能力是掌握语言形式的知识体系,是语言实践能力的前提。语言学家乔姆斯基的转换生成语法理论认为语言不仅是一套习惯的体系,更是受规则支配的体系。倡导交际教学法思想的专家在为交际能力(communi,cative competence)下定义时,无不把语言能力(lin-guiatic competence),即掌握语言、词汇、语法等语言知识和规则、造出合乎语法规则的正确句子等,作为构成交际能力的重要内容之一。交际教学法的主要奠基人威尔金斯在《第二语言学习与教学》一书中明确指出:语法是学习的中心,是保证表意的必须手段。语言既是交际工具,又是思维工具;既具有交际属性,又据有认知属性;既是功能系统。又是规则和知识系统。语法知识可规范学生的语言知识,使学生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不仅具有交际能力,且又是系统的语言知识能力,从而激发学生深层的和持久的学习兴趣。对于大部分中国学生来说,课堂是唯一的语言环境,所以外语不能靠习得,还必须依靠学习。语法教学的实质是在语言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对语言现象进行分析和归类,掌握其规律,训练学生正确和熟练地运用语言。由此可见,语法学习是语言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语法研究人员早在几年前就指出“语法在整个外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问题,已经不是语言该不该教的问题,而是教什么和怎样教的问题”。(束定芳,)。笔者认为,语法教学在任何时候、任何阶段、任何情况下只能优化,不能淡化,更不能不教。

但是,为什么受到众多语言学家首肯的语法教学,现在会受到冷落甚至排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必须对以往的外语教学实践加以回顾。

2语法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2.1教法单一、陈旧、缺乏趣味性

近年来,尽管教材一变再变,但教师的.教学观念却没有根本转变。许多教师没有从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来设计教学,没能摆脱陈旧的教学模式和方法,没有能很好地把握教材设计的目的,不仅阅读课上讲语法,在口语课、听力课上也大讲语法,语法课上更是“满堂灌”、“填鸭式”,往往是教师讲得天花乱坠自我陶醉,学生听得是昏昏欲睡。老师讲,学生听,老师写,学生抄,在这种教学中,学生不动脑,不思考,许多需要都得不到满足,更谈不上体会学习乐趣了。

2.2语法教学应注意系统性和连贯性

现行的教材语法分析项目分层次、分阶段在教材中呈现。尽管教材编者注意了语言知识的循序渐进。由浅入深的原则,却忽视了语法知识结构的连贯性和系统性,它中断了语法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内容过于分散,配套练习又缺乏针对性,达不到精讲精练和突破难点的目的。为了让学生掌握某种语法,教师课后找大量习题让学生练习,大搞题海战术,否则学生难以对所学的内容形成整体概念,这不仅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也增加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导致学生学习时间和精力的浪费,同时使学生的学习意愿和动机受到挫伤。

2.3语法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深化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化,高中英语阅读课、口语课及听力课,成为改革研究的重点,这方面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更是层出不穷,屡见不鲜,并探索了一些新的教学模式,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高中英语语法教学改革却乏人问津,老一套的归纳法、演绎法早已使学生麻木、厌倦,关于语法教学改革的新思想和新方法的文章在报刊杂志上也不多见。这也是语法教学缺乏活力的原因之一。

3语法改革的建议

高中英语教学该如何实施语法教学呢?针对高中语法教学的现状,笔者认为优化语法教学很有必要。

3.1注意语法教学的趣味性

我们常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一个力求认识世界,渴望获得知识和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情感色彩的意向活动。

语法教学被许多学生认为是“干面包”,他们认为语法学习难,枯燥无味,难以下手。所以我们教师在讲语法时要设法引起学生的兴趣。例如:在教虚拟语气时,为了使语法更具课趣味性,笔者做了这样的设计,

(1)让学生用虚拟语气造句,说出自己的愿望。(2)利用图画协助练习,画一幅简图。(提前画好),让学生根据图来用虚拟语气编故事。在编故事的过程中联系了虚拟语气。这样做既让学生动脑,又联系了学习的语法知识,而且学生可根据自己的理解编自己喜欢的故事,从而兴趣十足。学生造出的句子很贴近他们的生活,有些也很幽默,但只要把语法联系了,在快乐和兴趣中学习又何乐而不为呢?另外,龚扬老师在《中小学外语教学与研究》(1992)发表的“长句难句教学的一种简便实用的方法”中用了树形图表示法:

①we must be-lieve;②that each of us isable to do something well,and;③that;④when we discover;⑤what this somethingis we must work⑥until we succeed,学生感到很新鲜,学起来很用心,所以理解这样的句式就很容易了。这种方法可谓匠心独用,既省了繁琐的文字解释,又便于学生理解,同时有增强了学生学习的新鲜感。

3.2注意语法知识语言的通俗性

有些老师讲语法喜欢将语法专业化,一出口都是专用术语,把语法弄得高深莫测,使学生望而生畏。如果老师多用学生易懂的语言,将语言通俗化,学生学起来就会容易些。例如,现在教材都把动名词和现在分词称为ing形式。但不少老师还是按传统的语法将其划分,再逐一讲解,这种区分对学生理解形式和意义的区别及它们在句中的作用没有什么帮助,有些学生连语法名称都记不清,给学生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教师自己也是劳神费力而收效甚微。

3.3将语法融于语境

语境是字、词、句产生确切意义的语言环境。人们交流思想和获取信息都是在一定语境中进行的,没有语境就没有交际活动。将语法教学与语篇教学相结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法运用能力,又有利于其语言交际能力。在讲现在进行时时,我们可以做一些动作让学生来用英语表达。例如,学生在口语中使用进行时容易丢失助动词,而只有ing形式。老师可以通过重复他的话,加以纠正。例如,学生说“we doing our homework”,老师可以重复为:“oh,you are doing your homework,”学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错误而加以纠正。再例如,在学习省略这项语法中,把学生带进课本剧,英语戏剧中有很多省略形式且贴近生活,让学生在语境中来理解语法的运用,学中用,用中学。在教材中,语法教学也不是孤立的,其语法内容是通过语篇呈现的,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归纳法,即现举例说明,再进行归纳,也可以通过例子让学生来总结归纳,使学生先产生感性认识,再逐步上升到理性认识,符合学生学习的规律和心理规律,让学生自己来总结。

参考文献

1初中英语语法教学

2浅谈如何有效进行小学英语语法教学

3环视英语语法教学

篇14: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论文

新课改下的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的论文

现在中小学逐步普及信息技术课程,广东省在开始进行新课改,信息技术课程再也不是传授普通的计算机知识。过去的教学评价方法令学生只停留在技术学习的层面上,对自主学习、协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没有明确的认识,这不利于信息技术教育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必须转变评价观念,探索评价方法。对信息技术教学进行有效的评价,让信息技术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发挥必要的作用。

一、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标准

公布的“高中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实验)”明确把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作为课程总目标。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是促使学生能根据自己的需求,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收集需要的信息,解决学生、生活中的问题,在信息的获取、整理、传播的过程中,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精神。简单地说,就是培养学生求知的欲望和学习的能力。因此,教师在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中应遵循以下的标准:

1.体现主动性和实践性。信息技术只是一种工具,其作用体现在学习和生活的过程中,评价要在各种教学活动中综合考察学生利用信息技术的熟练程度与团队协作精神。

2.体现创造性。教师应鼓励学生探索与质疑,在纷纭复杂的信息中,学生要懂得通过辨别、加工、处理,提取有效信息,并在总结中发现和提出新的问题。

3.体现开放性。信息技术教学评价不能只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应更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以及集体的相互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和集体相互评价中更充分地交流各自的经验与教训,使学生得到更真实的自我认识,有利于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和勇于表达个人见解的品质。

4.体现个性。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从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出发,注重学生的学习状态和情感,允许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

5.体现发展性。学生在认识自我、展现自我的过程中更应实现自我调控、自我完善,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

二、信息技术课程教学评价的途径

传统教学以考试为主要评价手段,过分强调了选拔与鉴定作用。与其他学科相比,信息技术课作为一门新学科,从来没有强制的考试压力,但具有实践性、参与性、合作性和创造性,更容易实行丰富灵活的教学评价。教师将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行为的表现对教学效果进行有效的评价。

1.在教学过程中评价。由结绳记事到多媒体,由口语相传到计算机网络,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不能固定在计算机上,信息技术课可扩展到校内、校外,结合其他学科组织各种教学活动。比如实地考察、科学实践等。学生以小组形式选择相应的学习项目,并自主进行计划、组织、实施,在项目活动过程中,学生会表现出其个性特征。比如,与同伴的协作能力、问题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创新意识、独立思考能力等。教师通过观察,记录学生在整个活动过程中的技能、行为以及进步,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合作精神、知识技能的掌握程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对学生作品进行评价。学生将自己的'学习、研究成果制成电子文档、幻灯片或者网站,充分展现学生在知识探索过程中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让学生参与优秀作品评选,并让优秀作品的作者讲解作品的亮点以及不足之处,其他同学提供意见。优秀作品放到学校网站上供更多人交流。这种评价方式,不仅重视学生解决问题的结论,而且重视得出结论的过程,有助于学生正确地评价自己和别人。

3.成长记录的评价。在学校网站上开通班级论坛,给每位学生展现自我的空间,让学生在每阶段的学习完成后,写一些自己的收获和体会,记录自己学习、成长的过程,其目的是为了展示学生的学习进步状况。能力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在不断地导向、诊断、调整和强化中进行。从一次性的总结性评价转变为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定期取样,针对学生参加信息技术课的表现、体验及取得的活动成果所进行的评价,是对学生参与活动的水平和质量的检验,促进学科素养的形成以及思想和情感的积极变化。

4.考试的评价。学生所学、所用、所见、所听到的知识需要以理论化进行巩固,所以考试也是必不可少的,而考试最好是“无纸化”的,即考试在计算机上进行,并且考试过程中允许学生通过网络查找相关答案。这种考试虽然形式化,但可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记忆、理解,并且本身就是对学生计算机操作水平的考验,充分体现了现代信息技术的实际应用。

信息技术不单止是一门学科,它是一个工具,可以应用到其他学科的学习中去,可以应用到生活中,对信息技术的评价要延伸到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每一个角落,充分考虑学生的意识、能力,更注重评价过程对学生信息能力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篇15: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新课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论文

浅析新课程改革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师课堂角色的转换

文/徐爱芝

摘 要:思想政治是属于文科类的,和历史、地理一样,是一门偏重于记忆性的学科。传统的思想政治教学,就是老师在课堂上讲课,学生在下面记笔记。思想政治课对于高中生而言,教学过程太过沉闷,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提问方式似乎是千篇 一律,学生在下面听得昏昏欲睡。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推进,各个学科教师渐渐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课堂上的氛围也有了很大的改变。在这样的形势下,高中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也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开始进行教师与学生的角色互换,希望能改变教学氛围,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课程改革;高中思想政治;角色互换

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要抛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树立新的教学理念。过去的教学方式片面地强调知识的传授性,没有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和个人发展。现在新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意见,将课堂还给学生,鼓励他们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来提高学习积极性。但是目前教师偏重于教材上知识的讲解,不太关注当下发生的国内外的大事件或热点话题,这就让政治失去了时代性,让学生不能将理论和实际有效地结合起来,无法引起他们的兴趣。

一、角色转换法在课堂中的运用

1.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大量的语言实践活动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政治是贵族的特权,平民连言论自由也没有。但是,政治包括很多方面,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每个合法公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力。要想深入了解政治,就要学习基本的政治理论,学生则主要通过课堂来接触政治。高中生在学习思想政治的时候,所接触的都是一些课本上所提供的政治事例和理论知识,教师进行授课的时候会对这些理论、事例进行详细的分析和讲解。而学生在学习这些理论知识的时候,难免感到枯燥无聊,因为这些东西本身无法引起他们强烈的兴趣。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适时加入大量生动有趣的实事材料,或者组织学生进行政治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运用这些理论,可以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和语言交际能力。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可以根据教材的特点设计教学活动,比如,话题辩论、看视频分析以及角色扮演等。这些活动可以在师生之间或学生小组之间开展,鼓励学生在谈出自己意见的同时尽可能地应用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因为,我们的教学目标就是要锻炼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样的活动,能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学习氛围,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

2.教师也要积极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

在开展课堂活动时,如果教师能参与其中,学生总是感到特别期待。大部分学生希望老师在参与过程中能够更好地鼓励和引导他们,这样能增进师生之间的感情。少数不希望教师参与的学生可能是因为性格比较内向,或者是担心自己的政治成绩太差之类的问题,所以,教师在参与的同时要照顾到学生的情绪,让每个人都能积极参与其中。

二、改革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虽然传统的教学方法能让学生通过死记硬背的方式牢牢掌握理论知识,当然,锻炼学生的记忆力就是考试的主题,所以在新的教学方式中,这种学习方法不会取消。但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有很大的弊端,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主观能动性无法得到充分发挥,所以,教师必须改革教学方法,从而保证思想政治新课程的实施。首先,提出一些与课本内容相关的.问题,在学生进行自主思考和探索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启发和引导他们,最后才对问题进行正确的回答。其次,教师可以采用现代化的手段进行教学,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进行具象化的表现,降低学生的理解难度。思想政治考试中经常以看图说话的形式来出题,所以,教师也可以将教学内容和漫画、语言以及时政材料、音乐进行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近几年的政治高考中,学生因为对题目分析得不透彻,没能挖掘出有用的信息,导致频频失分。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读题能力。在阅读教材的时候,要记住所有容易混淆的知识,把握住关键字和关键词,随堂要做笔记。还要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新课改要求教师大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的改革在于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让学生在学到知识的过程中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和成功的满足感。教师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中要针对学生的成长给予及时的启发、鼓励和赞扬,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这对他们今后的学习也是很有益的。教师在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新课程所提倡的教育理念来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还要不断积累自己的实践教学经验,将好的教学方法总结出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借鉴和学习。

参考文献:

[1]缪小云。漫谈高中政治教师在课改中的角色转换[j].中学教学参考,.

[2]王璇。用课堂探究提升新课程下高中政治教学实效[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2.

(作者单位 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职教中心)

篇16:高中美术教学新课改论文

高中美术教学新课改论文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普通高中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应当充分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兴趣。高中美术教师要充分研究所教内容,发掘教材内容的呈现形式,尽可能为每一位学生提供积极学习与独立思考的能力,也进一步深化对艺术的体验和感受。总的来说,美术学习对学生的升学、谋职的影响微乎其微,要迫使学生学习它的可能性不大,除非是那些天生对美术就有极大兴趣的学生。因此,美术教师只能付出更多的智慧和精力,充分发挥艺术学科的魅力,提高课堂效益,创新求变。

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翻开中外美术史,我们会发现大凡美术史上的那些杰出的艺术家,都是一生在不断地探索、发现,不断地进行创新。美术教育思维方式的独特性,想象力的丰富性,以及在创作和制作过程中操作的实践性等决定了它的特殊地位。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探究、发现的能力是前提。如何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呢?

1.学会在问题中培养创新能力

要培养学生的探究、发现和创新能力,首先要保护和发展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倡“探究性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获得结论的一种学习方式。因此,高中美术教师也要改变以往单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式,而应在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同时,更注重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勇敢地提出问题,使学生的聪明才智有超长发挥的机会。

2.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培养创新能力

在美术教学中,应当重视引导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形成,要求学生克服思维定势,不受习惯的、传统的思路、方式、方法和原有知识的束缚和影响,充分发挥想象能力,从不同角度、不同途径,去思考问题的答案。同时,还应多给学生一些自由,以便开拓他们的视野,让他们尽量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进而发展他们的创新能力。

三、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作为高中美术教师在关注新课程改革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切实有效地开展高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工作,由于每所学校的条件不一样,决定了“事在人为”的因素。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通过设定学分,让每个学生都能达到基本的`美术学习要求,适应全体学生的发展。

总之,新课程改革带来的变化,高中美术课程实行学分管理,为美术教育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美术课程地位的提升意味着责任更重大。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新课程改革,是一个庞大的课程体系,繁杂的教学内容,多元的评价体系,对科班出身的人来说都是有难度的,这就要求我们美术教师不断探索多元化的教学方式,实现新的自我蜕变和跨越!以上所述只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的一点粗浅的体会,希望能与高中美术新课改教育战线的同行进行交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新课程教育改革能取得更好的成果。

篇17: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论文

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析究

文/宋连昌

摘 要:论述了高中新课改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注意要点,并从pbl、学案导学、学习系统、交流评价等方面阐述了高中信息技术常规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及原则,最后给出了一种常规课堂教学模式流程。

关键词:教学模式;pbl;学习系统;评价

【中图分类号】g424.21 【文献标识码】a

作为一名信息技术教师,日常工作是按照学校教学计划在电脑室或普通教室中对学生进行教学,这样的课是完成教学任务、培养学生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常规课。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教学的科学性、有效性直接决定着学科教学质量。

一、围绕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开展高中信息技术的教学

信息化、网络化时代的到来,信息意识、信息能力、信息道德即信息素养是每一个公民都应具备的、终生有用的基础能力之一。高中新课改明确提出了信息技术的教育目标是要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生活上发现信息、捕获信息,想到用信息技术去解决问题,是信息意识的表现。但是,能不能,会不会,采取适当的方式方法,选择适当的信息技术及工具,通过恰当的途径去解决问题,就要看有没有信息能力。能不能在利用信息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遵守信息伦理,这体现了一个人信息道德水平的高低。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是学生信息素养培养的主阵地,因此,科学有效的教学将决定着信息技术教学质量,直接关系着学生信息素养的提升。在设计和实施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时,我们要注意以下两点:

1.不要将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

由于中小学信息技术成为必修科目时间短,且本身发展速度飞快的特点,再加上各地经济文化发展水平的差异,导致了学生的信息技术起点水平相差大,从而导致课时与内容上矛盾,使得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难以把握。当前,部分高中信息技术教师错误地认为信息技术课堂就是高科技工具,计算机和信息网络被看作高科技工具,教师上课就是教学生学会软件工具,学生纯粹就是为学习这种高科技的工具,导致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怪现象,出现了“狭义工具论”的现象,“点这里点那里”成了信息技术教学的模式。科学理论发明技术,技术生产工具,任何技术都有一定的科学理论支撑着,信息技术也不例外,所以我们信息技术教师在上信息技术课时要多了解学科所依托的科学理论,不要将信息技术“狭义工具论”化。

2.充分认识信息技术学科的实践性、综合性和创造性

传统科学一般从底层学习起,即从原理开始学起:基础理论―技术―应用。实践证明,这种方式用于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是行不通的。高科技的信息技术课程是要从顶层学习起,即从应用层开始学习,也就是说高中的`信息技术课程以应用为主。当然,也要接触到一些初步原理和技术。技术的应用与工具的使用是需要亲历的,只有亲手操作、亲历情境、亲身体验,才能真正理解、学会、掌握,所以,信息技术学科强调实践性。同时,技术产生工具,工具是帮助人们解决实践问题的,信息技术涉及众多的学科,信息技术具有高度的综合性,上课时要注意整合学科课程。信息技术不会像机械和电力技术那样,经过半个世纪高速发展以后,就变成以增量改进为主的传统产业技术,而是面临一次新的信息科学革命。技术的本质在创造,信息技术课堂应该是学生解决实践问题过程中,给学生展示创造提供一个平台空间。信息技术课堂是学生学习实践的场所,要让学生有时间静心实践,要让学生有空间发挥想象力,在此过程中全面提升学生的信息素养。

二、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及原则

1.基于问题解决来设计教学

问题解决(pbl的全称是“problem-based learning”)。此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中心、多种学习途径相整合,而不只是纯粹的探索和发现,同时也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交流合作,强调外部支持与引导在探索学习中的作用等。此模式归纳为四个基本环节: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问题后的反思。这一方法与信息技术学科教学要求特点非常吻合,它可以成为我们常规课堂的基本模式。举个例子,vb循环程序设计for… next,do while…loop结构时,老师先分好组,给所有同学简单的知识讲解后,接着提出编程问题:如,求100内不能整除3的数是多少?让小组学生去讨论、去思考。创建一个学生小组交流表达的平台,让小组最终形成结论,最后让学生的反思结论形成过程。()这种教学方式,教师角色发生变化,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这种方式能极大地培养学生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它是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模式有效形式。

2.基于学习系统、学习主题、学习资源、学案导学来设计教学

信息素养需要学生在学案导学指导下不断实践体验中提升,这需要大量的学习资源。新课改对学生要求不再是以技能应用为主线,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布置一些操作性强,能激发学生兴趣的实践,同时最好将软件工具的使用提供技术参考即凯发k8国际首页的技术支持给学生,方便学生查阅使用,最后一个环节,重视交流和评价,它能使教学效果得到极大的提高。这样一来,信息技术课堂设计将是一个大量信息资源有机整合的过程。资源整合如果采用传统方法,必将费时费力,而效果并不见得高。这时,基于网络学习系统的使用必不可少。

在线学习系统是随着网络技术发展而出现的。这种在线学习方式是由多媒体网络学习资源、网上学习社区及网络技术平台构成的,学员应用网络进行在线学习的一种全新方式。由于信息技术学科在应用学习系统方面有着先天的优势,在常规的信息技术学科教学中,我们可以引入在线学习系统:在一个校园局域网服务器中运行着学习系统,教师学生在此系统的框架内构建更符合信息技术学科特点的课堂模式,学习系统实现了以下功能:学案准备、学习资源控制、互动讨论、作品提交互评、学分统计、实践考核、反思反馈、笔记提问、量表核定、数据管理等。它的作用显而易见:容易实现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的学与教之间交流,激发

学生学习的动机,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评价更加规范快捷。实践证明,学习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信息技术学科各种类型的内容教学,极大地提高了教学效率,值得大面积推广。

3.基于多种教学方法和交流评价来设计教学

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如讲授法、示范教学法、游戏法、任务驱动法、同步教学法、自主探究法、小组协作法,多种方法有机整合,要注意各种方法的正确使用。任务驱动法是信息技术学科性比较强的教学方法。此教学法多用于信息技术操作方面的教学,其核心在于任务的确定。任务定得太少或太容易,则容易造成时间浪费;而任务定得太多太难,学生就无法完成,它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汇报交流与评价这一环节在主题学习活动中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让学生上台讲演自己的作品是对学生实践活动的督促,通过展示学生作品,组织学生谈想法、做法和体会,一起讨论作品的优点和不足,能达到交流思想、取长补短的目的;评价方法可以是自评、他评、互评、师评。教师对学生的作品点评要充分肯定学生的优点,运用鼓励的语言,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三、新课改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

基于上述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注意要点和教学模式设计思想,归纳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如下:确定学习主题→准备学习资源,登陆学习系统,书写学案导学(目标、过程、任务、讨论、技术参考、调查、反馈测试)→强调作业要求,作品评价量表→电子教室小窗口呈现学习主题及目标并签到→学生登陆到学习系统,浏览学案导学,明确任务→情境创设,激发兴趣→pbl(组织小组;开始一个新问题)→学生实践完成任务、提交作业→pbl(后续行动和活动汇报,交流分享,展示评价)→pbl(问题后的反思,梳理总结,拓展延伸)→课后批作业。

历经多年的探索,归纳高中信息技术常规课堂教学模式,实践证明它适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实际运用中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总结归纳、抛砖引玉的陈述中,期待同行提出更好的建议和意见。

参考文献:

刘洪宇。我们的25周年・展望:中国计算机报,(10)。

作者简介:宋连昌,男,广西百色高中信息技术教研组组长。

(作者单位 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色高中)

篇18: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学论文

高中新课改政治教学论文

政治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思考

辽宁省大洼县第三高级中学 陈 琳

【摘 要】高中政治新课改至今,有部分政治教师还是采用原来的老方法,思想观念上没有及时转变,使得新课改流于形式。从目前我国高中政治课堂教学情况来看,教师往往忽视学生在想象力、体会、思想情感等方面的发展需要,没有坚持以人为本,政治课变得枯燥无趣,这必定会严重影响到学生学习主动性。为此,本文就政治新课改背景下增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发表自身意见。

【关键词】学习;主动性

一、保障高中生的主体地位

(一)和谐师生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最好的教育方法就是师生之间进行和谐地心灵交流沟通。”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一起学习研究,相互交流经验、知识,共同启发思考,促进彼此共同进步。长期教学实践表明,专制式教学和放任式教学只会让学生完全听从于教师和权威,只知道考试,“死读书”且缺乏实践能力。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积极转变传统观念,打破原来单纯的“自上而下”灌输式的教学模式,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学习过程中做好学生的“帮手”、“引路人”,服务于学生,建立平等民主、和谐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教师在课堂上应保持谦和的态度和积极的心态,用自己饱满的热情去感染学生,注重思想道德教育和情感培养,加强和学生之间的心灵沟通交流,建立双向互动的平等教学关系。这有利于创造良好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让他们能更好地掌握知识技能。

(二)活用教材

要促进学生素质能力提高,关键在于立足于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角度出发,增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要求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转变“教师中心”的传统模式,把学生确立为教学活动的中心。坚持以人为本原则,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落实到每一个教学环节。通过有效课堂教学,让学生自己不断调整完善认知结构,准确掌握政治学理论并能够合理运用,从而更好地来认识这个世界。为实现该目标,教师必须要从学生实际出发,考虑到不同层次需求,做到因材施教,这样才能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教师在研究分析教材时,首先要充分考虑到学生情况,包括学生原来认知能力水平、学生学习接受程度、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问题。也就是教师要从学生实际出发,来全面深入的研究处理教材,把教材用好、用活,在课堂教学中充分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二、增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途径

(一)将目标转化为问题

教学目标是教学活动的根本所在,它对于教学发展方向具有决定性影响。传统教学目标往往只是要求学生理解掌握知识,虽然学生能够掌握理论知识,但基本都是机械记忆,是一种被动的学习方式,严重阻碍了学生创造性和想象力的发挥。因此,教师可以把条框式的教学目标转化为一系列思考题,巧妙合理地设计问题启发学生思考,激发其求知欲,从而更好学习知识。同时,教师在课堂上要注重培养学生各种素质能力。在设计问题时,应充分考虑到学生实际知识能力水平,问题要有一定针对性、启发性和科学性。另外,教师要采取分层方式来设计问题,学生经过讨论分析后会有很多不同答案,要通过不同层次的问题来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他们懂得合理运用知识,设置问题情境,落实教材相关基本内容,完成教学目标要求。

(二)变结论教学为过程教学

传统教学往往只传授知识结论,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最终造成学生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不懂得运用,缺乏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从学生角度来说,掌握理论知识并不是最重要的,关键在于把握知识形成过程,因为该过程既包含了知识探究、形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又包含了发现问题、得出概念、探寻思路的科学过程方法。所以,课堂教学必须由原来的侧重结果转变为侧重过程,突出学生学习重要性。要协调处理好教师引导和学生学习的关系,教师要积极发挥引导启发作用,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如果有必要可以展开讨论,加深对问题的认识。

三、增强高中生学习主动性的注意事项

(一)注重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

因为高中政治课程内容时空跨度大、对象多、事件、地点、因果联系等线索复杂,而且高中教材中的.政治事件很难确立概念,所以学生往往会感觉政治课枯燥乏味,提不起兴趣。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首先要让学生乐于接受,调动其学习积极性,这样才能提高学习效率。高中政治教材有很多可以挖掘利用的素材,像高一上册中有一幅名为“一哄而下”的漫画,反映了市场经济本身所固有的弱点和缺陷以及国家宏观调控的重要作用,这也是本课的重点知识。在现代市场经济体系中,国家宏观调控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只有准确认识国家宏观调控,才能真正把握市场经济特征。该问题本身具有很强的抽象理论性,通过漫画可以更加具体形象地反映市场经济和国家宏观调控的内在联系。像这种用漫画来介绍抽象概念是一种比较好的创设问题情境方法,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启发学生思考,同时培养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把内容和形式有机结合起来,具体形式应服务于内容本身,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顺利完成教学目标。

(二)注重幽默语言艺术的应用

合理运用幽默语言艺术,这有利于保持学生注意力集中,增强课堂教学趣味性,引导启发学生,调动其心理情绪,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教师应积极挖掘利用教材中的幽默元素,直接激发学生兴趣。教师要合理运用各种幽默教学资源,像漫画、笑话、格言、谜语、相声等,增强课堂趣味性,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在日常生活中,教师要善于观察发现,精心加以改造利用,把课堂教学和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这种幽默教学能够引起学生心理共鸣,能够让他们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从而体会到政治课程学习的快乐。

综上所述,主动性教学主要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学习主动性,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从而达到良好教学效果。在此过程中,教师要注重自主学习兴趣的激发,注重幽默语言艺术的应用,注重学生评价机制的完善。

【参考文献】

[1]张凤珍。高中政治新课程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探究[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36)

[2]陈晓斌。新视野下高中政治有效教学的思考[j].新课程(中学版)。2011(4)

[3]孟娜。浅谈在高中政治谋堂中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j].学周刊a版。2011(3)

篇19: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思想政治教学初探

为努力使思想政治课堂真正贯彻新课程理念,本文从教学方法的创新、充分关注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学手段的革新、对学生学习方法上的引导和注重教师与学生的情感交流等五个方面展开粗浅的探讨.

作 者:伍幽 wu you  作者单位:安福二中,江西,安福,343200 刊 名:井冈山医专学报 英文刊名:journal of jinggangshan medical college 年,卷(期):2009 16(4) 分类号:g631 关键词:新课程理念   教学   主体作用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