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拙斋家传张惠言阅读题答案及译文(锦集5篇)-澳门凯发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承拙斋家传张惠言阅读题答案及译文,希望对大家的学习与工作有所帮助。感谢网友“qinbin”向本站投稿了5篇与“承拙斋家传张惠言阅读题答案及译文”相关的素材。
篇1:承拙斋家传张惠言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承拙斋家传张惠言阅读题答案及译文
一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日:“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趵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从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囿。保吾墨,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日:“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i志试礼叠濒行命之日行己在耻立复之端也摄失之际慎之志兄夔堂恂谨力学父之教垫。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拙斋年十三而丧母,即知守礼。父卒,教育异母少弟,有恩礼。居乡,长者行甚众。要其大者论之,故不著。杭生者,名乐,笃行君子也,从学者称“留闲先生”,目盲废矣:拙斋事之八年,及卒,邀其同门,具其行呈于学官,旌其门。拙斋所授徒阳湖张淳、宜兴陆典畴,皆以力行称于乡里。
论日:自时文电之学兴,而六经四子之书,为科举羔雁④而已,父以是教其子,师以是传其徒。周公孔子之说,日举于口,而笔于书,而终身不知其为何物者,众也。拙斋教人,求之于心,而勖其子以有耻,古之学者,仃以异是?志为余言,君终身服一言,日“恕”。然晚年乃日:“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鉴盟垫盎堡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选自《茗柯文四编》,有删改)
【注】①斌: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以笔蘸墨,指圈画改订诗文。③时文:当时书坊为应对科举而刻制的经义,称为“时文”。④羔雁:羊羔、大雁,比喻追求仕途的手段。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若晤之几席也 晤:见面
b.具其行呈于学官行:行为
c.自时文之学兴 兴:兴起
d.而勖其子以有耻勖:勉励
5.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b.子志腻礼部/濒行偷之日,行已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c.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d.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拙斋家贫仅有“破屋数椽”,九次乡试都不中,但他仍然达观奋进,不仅教授学徒和子孙,自得其乐,而且著书立说,颇有成就。
b.承拙斋认为读圣贤书目的在于懂得如何立身行事,而不只是学习“文词小伎”。儿子进京会试,临行前,他还告诫儿子要有羞耻心,慎重对待得失。
c.承拙斋忠厚仁义名扬乡里,十三岁为母守孝,父亲死后,教育抚养异母小弟,还把失明的老师侍奉了八年,先生死后还禀告掌官褒扬师风。
d.承拙斋在待人接物上主张“宽恕”,到了晚年终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应如孟子所说,对自己经常反思,这得益于他在学问上的“求之于心”。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2)然则拙斋得力之浅深,与其勤于学,至老而不倦,皆可以知之矣。
参考答案
4.(3分)b(行:品行)
5.(3分)b(原文标点: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日:“行己有耻,立身之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之教也。a项“子”“志”之间不能断;c项“礼部”和“濒行”之间,“濒行”和“命之”之间应断;d项“礼部”与“濒行”之间要断,“力学”与“父之教也”之间 应断)
6.(3分)d(“在待人接物上主张‘宽恕’,到了晚年终于意识到这样做不对”一句错,原文是“吾尝谓‘恕’以接物,善矣;今而知未也,当思孟子三自反。”句中。知未”的意思是“意识到还不够”,而不是“意识到不对”)
7.(10分)
(1)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位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
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句意2分,“安…自得…”各1分)
(2)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句意2分,“得力”“勤”“皆”各1分)
参考译文: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他的父亲叫承兑,因为孝顺闻名乡里,从事编写地方志的工作。承拙斋在宜兴向杭生老师学习,精通五经四书,广泛地涉猎诸子百家,写诗歌、八股文等,并且把亲自做事当作自己的追求。补学生员,参加了九次乡试,都没有考中。 借所学的知识教授学生,终老一生。作《爱吾庐记》来自我表述,文章的内容是:“爱吾庐是承斋先生读书的地方。有几间破旧的房屋,不能遮蔽风雨、太阳;庭院狭小,没有奇葩异卉可以娱乐眼睛。
有书几千卷,先生在房屋中昼夜讲习。有四个儿子一个孙子,分别授予一部经书,每天和他们辨析所学文章中的问题。让他们写诗歌文辞,以圈点他们的文章为乐趣。没有童仆使唤,有到爱吾庐的人,就请进来,用粗陋的饭食招待,相对而坐,与他们谈论古今圣贤之人,就像在几案边会晤一样。先生用穷究事物的原理获得知识作为地基,用身体力行来登堂入室,用惩戒怨恨、遏制欲望为院墙,用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为门户,用读写书策、吟咏诗歌为花园。保全我没有受到尘俗玷污的本性,处于这个地方就心情安定,进入这个地方就自得其乐,这些是没有必要向其他人说的。”他的乐趣就是这样。他常常对学生说:“文章、诗歌的词句文法都是小技艺,对身心有何好处?读圣贤书,难道就像这样吗?”他的儿子承志,进京参加会试。临行前,承拙斋告诉他:“立身行事要有羞耻之心,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在得失之间,要慎重对待!”承志的兄弟都恭顺谨慎、努力学习,这都是他们的父亲教的。承拙斋写有《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八股文若干篇。享年六十六岁,在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去世。
承拙斋十三岁时母亲就去世,那时,他已经知道守孝。父亲死后,他教育抚养异母小弟,对小弟恩礼有加。居住在乡里,忠厚的行为特别多。因为要把他重要的大的方面写下来,所以不写这些。杭生,名乐,是品行醇厚的人,跟从他学习的都称他为“留闲先生”,眼睛失明了。承拙斋侍奉了八年,等到先生死后,邀请同门师兄弟,详细写出杭生的品行禀告给学官,褒扬他的门风。承拙斋教育的学生中阳湖的张淳、宜兴的.陆典畴,都因为尽力做事闻名乡里。
评论:自从应对科举考试的时文兴起,六经四书就成为科举制度中进入仕途的手段。父亲用这些教他的儿子,老师用这些教授他的学生。周公、孔子的学说,每天都挂在嘴边,用笔写在纸上,但一辈子不知道所学为何物的人很多。而承拙斋教育人,让他们用心去体验领悟,并勉励他的儿子要知羞耻,古代的君子,和这些有何区别呢?承志给我说,他父亲一生信奉的一个字就是“恕”。但到了晚年承拙斋却说:“我曾经用‘恕’来待人接物,很好;如今才知道这还不够啊,还应该思考孟子‘要多 反思自己’的话。”由此,承拙斋学问达到的深浅程度,和在学问上的勤勉以及到老还乐此不疲的精神,都可以知道了。
篇2:承拙斋家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承拙斋家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偈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
【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九试于乡,不得举
(2)客有至者,则延入
(3)常语学者曰
(4)于身心何所益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⑴任用,选拔
⑵领,邀请
⑶告诉,对……说
⑷好处
2.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
⑶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⑴博览群书,身体力行
⑵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
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
⑸勤奋著书
⑹热情好客。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 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开头某句话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时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篇3:承拙斋家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承拙斋家传文言文阅读答案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偈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
【问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九试于乡,不得举
(2)客有至者,则延入
(3)常语学者曰
(4)于身心何所益
2、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3、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
⑴任用,选拔
⑵领,邀请
⑶告诉,对……说
⑷好处
2、
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
⑶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3、
⑴博览群书,身体力行
⑵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
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
⑸勤奋著书
⑹热情好客。
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
(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对象 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 对象 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 对象 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开头某句话作用
(1)引起下文,为下文作铺垫(记叙文)
(2)开篇点题,提出中心(中心论点)
(3)用故事或典故引出论点或论题(说明时象),激起读者阅读兴趣
篇4:承拙斋家传阅读答案
张惠言(清)
承君名任,字是常,自号拙斋先生。父兑,以孝闻,事在郡志。
拙斋先生学于宜兴杭生,通五经四子书,泛览百家,为诗、古时文,然以躬行为务。补学生员。九试于乡,不得举。以所学授生徒,终其身。作《爱吾庐记》以自述,其辞曰:“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破屋数椽,不蔽风日;方庭偈武①,无佳葩奇卉,可以娱目。有书数千卷,先生昼夜讲习其中。有四子一孙,各授一经,日与辨析疑义。使为歌诗文辞,点笔②以为乐。役使无童仆,客有至者,则延入,蔬食相对,与之论古圣贤,若晤之几席也。先生以致知格物为基址,以身体力行为堂奥,以惩忿窒欲为墙垣,以推己及人为门户,以书策吟咏为园圃。保吾天,全吾真,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其指趣如此。常语学者曰:“文词小伎,于身心何所益?读圣贤书,如此尔耶?”子志,试礼部。濒行,命之曰:“行己有耻,立身之大端也。得失之际,慎之!”志兄弟皆恂谨力学,父教之也。著《四书质疑录》《拙斋集》若干卷,时文若干篇。年六十有六,嘉庆三年三月十五日卒。
【注】①偈武:空间逼仄、狭小。②点笔:图画改订诗文。
【问题】
2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4分)
(1)九试于乡,不得举
(2)客有至者,则延入
(3)常语学者曰
(4)于身心何所益
27.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6分)
(1)爱吾庐者,拙斋先生读书处也。
(2)使为歌诗文辞,点笔以为乐。
(3)处而安焉,入而自得焉,盖不足为外人道也。
28.承拙斋先生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内容分条说明。(4分)
【参考答案】
26.⑴任用,选拔
⑵领,邀请
⑶告诉,对……说
⑷好处
27.⑴爱吾庐是拙斋先生读书的'地方。
⑵让儿孙写作诗歌文章,以圈点批改为乐趣。
⑶处在这个地方就心思安宁,进入(房屋)就怡然自得,这些都不值得对外面的人说。
28.⑴博览群书,身体力行
⑵安贫乐道,不慕荣利
⑶教诲子孙,乐此不疲
⑷凭借读书授课,意在修养身心
⑸勤奋著书
⑹热情好客。
篇5:张惠言《周维城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张惠言《周维城传》阅读答案及译文
周维城传
[清]张惠言
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候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候奉调,余去富阳。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也,有资。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重章富家子,骤贫,抑郁无聊,益跅弛①不问生产,遂大困,寻死富阳。丰为儿时,当天寒,父中夜自外归,又无所得食,辄引父足怀中以卧。十余岁,父既卒,学贾。晨有老人过肆②,与之语,奇之,立许字以女。丰事母,起坐行步,尝先得其所欲,饮食必亲视,然后进。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视问辄去,去少顷,即又至。母脱③有不当意,或端坐不语,丰大惧,皇皇然若无所容,绕膝盘旋,呼“阿母”不已,声悲慕如婴儿。视母颜色怡,乃大喜,又久之,然后退。其子孙逮见者,言其寝将寐,必呼“阿母”;将寤又如之,殆不自觉也。……丰贾致富,有子三人,孙六人,年八十四卒。
丰于乡里,能行其德,有长者行。尝有与同贾者归,丰既资之,已而或检其装,有丰肆中物,以告丰。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其来,待之如初。
高傅占言曰:富阳人多称丰能施与好人,然丰尝曰:“吾愧吴翁、焦翁。”吴翁者,徽州人,贾于富阳,每岁尽,夜怀金走里巷,见贫家,嘿④置其户中,不使知也。焦翁者,江宁人,挟三百金之富阳贾。时江水暴发,焦急呼渔者,拯一人者与一金。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三百金立罄。二人者,今以问富阳人,不能知也。丰又尝言:“吾生平感妇翁知我。”
呜呼,市巷中固不乏士哉!
(节选自《茗柯文二编》卷下)
[注]①跅(tuò)弛:放荡,不守规矩。②肆:店铺。③脱:偶尔。④嘿(mò):悄悄地
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未及属稿属:写
b.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 具:完备
c.遂大困,寻死富阳 寻:不久
d.挟三百金之富阳贾 贾:商人
3.下列句子中,全部表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是(3分)
①引父足怀中以卧 ②立许字以女 ③事虽剧,必时时至母所
④丰贾致富,有子三人 ⑤丰急令如故藏,诫勿言 ⑥拯一人者与一金
a.①②⑥ b.①③⑤ c.②③④ d.④⑤⑥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周维城祖上世代住在杭州从商,有了些资产,但到了他父亲一代,因遭火灾,家道衰弱。
b.周维城自幼遭受磨难,但乐善好施,对父母富有孝心,是一位秉礼守义的商人。
c.文章结尾部分引用周维城感佩吴翁、焦翁的话,目的是使周维城的形象更加丰满。
d.文章最后一句表明,作者将关注的目光投向社会,感叹民间并不缺少仁义之士。
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2分)
(2)凡数日得若干人,留肆中饮食之,俟之息,资遣之归。(4分)
参考答案
2、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含义的能力。需要结合原文语言环境来推断词语的含义和用法。a、b、c三项符合均符合原文意思;d项“贾”解释做名词“商人”在文中讲不通,在本句中应该解释为动词“做生意”。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考生对文言实词的把握过于僵化,不能和语言环境结合起来理解,而误认为d项正确
答案:d
3、解析:本题考查对文中信息的筛选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要把握住选择标准,即题干中“全部体现周维城美好德行的一组”。①③两句表现周维城对父母的孝敬,能体现其美好德行;⑤表现了周维城待人心胸宽广,为人善良的美好德行。所以选择b项。②③两句介绍他的娶妻与子女情况,不是写其德行。⑥不是周维城的事迹,而是江宁焦翁。也可用排除法,凡是带②③⑥的选项可以排除。
误区警示:本题的误区在于一是考生对文章内容理解不到位,二是对选择标准不明确,没有扣住“美好德行”来选,或是张冠李戴把⑥当成周维城的事迹
答案:b
4、解析: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分析概括能力,能力层级为c。解答本题要审准题,找出“不正确的一项”,从原文“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可以看出周维城祖上并非时代住在杭州,而是迁徙到杭州的,所以a项说法是错误的。
误区警示:本题误区在于对原文理解不透彻,并且不能找出解题的敏感信息点。
答案;a
5、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注意联系前后文,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做到文从句顺。
第(1)题翻译时要注意“传”是动词,为其做传的意思;“遗”是动词留给的意思。
第(2)题翻译时要注意“肆”“饮食”“俟”“资”“遣”的翻译。肆,是名词店铺;饮食,在句中是动词供给饮食的意思;俟,翻译成等待;资,是动词资助;遣,为动词,遣送,在这里可翻译成安排回家。
误区警示:本题的答题误区在于对重点字词错译、漏译;再就是翻译的辞不达意做不到文从句顺。
参考答案:
(1)所以为他做了传,以便留给后来修志的人(作参考)
(2)前后几天救了若干人,(并)留在店铺中供他们吃喝,等到洪水平息,资助安排他们回家。
【参考译文】
嘉庆元年,我游历富阳县,县令恽君请我撰写整理富阳的县志。还没来得及起草,恽君就奉命调任,我也离开了富阳。富阳县的高傅占是个正派人,他告诉我有关周维城的事非常全面具体,所以我为周维城作传记,留给以后修撰县志的人。
周丰,字维城,祖先是绍兴人,几代都是商人,有钱财。父亲名叫重章,因火灾毁坏了他的家,流浪到富阳居住下来。重章是富家子弟,突然贫困,心情压抑烦闷,更加放纵不羁,不过问家中的生计和产业,于是极端困顿,不久死于富阳。周丰在幼年,每当天气寒冷,父亲半夜从外面回来,又没有什么可以吃的,他就总是把父亲的脚抱在怀里。十多岁,父亲已经死了,他学着做生意。一天早晨,有位老人路过他的店铺,和他交谈,认为他奇异出众,立刻把女儿许嫁给他。周丰侍奉母亲,母亲起身、坐下或走路,他常常事先弄明白母亲想要怎样;母亲的饮食他一定要亲眼看过,然后才送到母亲面前。事务虽然繁重,他一定会时时到母亲房里看望问候才离开,离开一会儿,就又会到母亲身边察视。母亲倘有不如意,或者坐着不说话,周丰十分害怕,那心神不安的`样子像是无处容身,围着母亲的身旁徘徊不已,不停地呼喊“阿母”,声音悲切依恋。看到母亲的脸色和悦了,才非常欢喜;又呆很长时间,然后再退下去。他在世时的子孙们,说他上床将要睡着时,一定会呼唤“阿母”,快要醒来时,又会同样呼唤,大概是成了习惯,并不是自觉如此……周丰做生意致富,有三个儿子、六个孙子,周丰八十四岁死。
周丰在乡里能施行他的恩德,有长者那谨慎宽厚的风度和行为。曾有个和他一起做生意的人要回家乡去,周丰已经资助了他旅途费用。后来有人检点那人的行李,发现有周丰店铺里的货物。就来告诉周丰,周丰赶紧叮嘱让货物原封不动,告诫不要把这事传出去。那合伙做生意的人来了,他像以前一样对待。
高傅占告诉说:“富阳人大多称赞周丰能够施舍帮助别人。可是周丰曾经说:‘我比不上吴翁和焦翁。’”吴翁是徽州人,在富阳做生意。每到年终,他夜里怀揣金钱走街过巷,看见贫寒的人家,就默默地把钱放在门洞里,不让别人知道。焦翁是江宁人,带了三百两银子到富阳做买卖。当时洪水暴发,焦翁急忙呼喊打渔的人,说谁救起一个人,就给他一两银子。一共好几天,救起了若干人,焦翁留他们在铺子里住,给他们东西吃,等洪水平息了,又出旅费送他们回去,三百两银子全部用完了。这两位老翁,如今向富阳人打听,谁也不知道他们。周丰又说过:“我这辈子感激岳父了解我。”
呜呼!街市里巷的平民中间,原本不缺少有德行的士君子啊!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