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乐理课研究论文(精选13篇)-澳门凯发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乐理课研究论文,以供大家参考,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感谢网友“qqww1”向本站投稿了13篇与“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乐理课研究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乐理课研究论文
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乐理课研究论文
在技校众多学生中,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可以说是多才多艺。这一专业的课程包括音乐基础理论课、舞蹈课、手工课、绘画课等。幼儿教育的学生在以后的就业中多是面向幼儿园、早教机构等。教授内容是艺术门类课程,比如早教机构就会将音乐课单独开设,还有配套的教材。可以说学好乐理知识对学生本身专业技能、艺术修养提升有很大的帮助。
一、幼儿教育专业学生学情分析
技工学校的学生多是来自山区县、偏远农村的学生,他们的整体学习能力包括自我自律能力较之普通高中生有明显不足。但他们也有自己的优点,性格开朗活泼、爱结交朋友、思维灵活等,教师要对他们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因材施教,让他们做到学会乐理、爱学乐理、会学乐理。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会发现很多选择学习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有一部分本身对音乐有很大的兴趣,但是总体来说,他们小学、初中的音乐课都是对听觉艺术的培养,对音乐鉴赏知识的学习,很多难点的音乐知识他们只是有些印象,可以说音乐基础知识为零。面对这种现状,既要保持学生对音乐学习的浓厚兴趣,也要通过老师的教学创新把枯燥的乐理知识转化成学生学习的兴趣点。
二、细化乐理知识点利于学生理解记忆
《基本乐理与伴奏编配(第二版)――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材国家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为全国职业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国家级规划教材,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为基本乐理,主要内容包括音的基础知识,记谱法,节奏和节拍,音程,和弦,大、小调式,五声性调式,常用记号与术语;在讲授这本教材的时候,作为教师要在备教材上下足工夫。将乐理知识总结为14个知识点分别为:1.等音、半音、全音;2.音列分组;3.连音符;4.构音程;5.构和弦;6.调式音阶;7.调式中的音程;8.调式中的和弦;9.近关系调的判断;10.分析调式调性;11.七和弦的解决;12.移调;13.音值组合;14.音乐术语。每一个知识点里再细化出小点,思路清晰,知识点由易到难,由浅入深,便于学生理解记忆。
三、采用奥尔夫教学法
在学习乐理的过程中,难免会感觉到枯燥乏味,我们将一些奥尔夫音乐游戏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既能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可以缓解学生学习乐理知识的大脑疲劳。在每学期的第一节课中和大家一起进行《握手舞》游戏,在这个音乐片段中会有三种音乐效果,根据每个音乐效果的变化做出相应的动作变化,尤其是最后一个音乐效果时值长短不一样,所以需要学生们认真去聆听,什么时候握手,什么时候换另一个伙伴接着握手,通过这个游戏师生互动避免了第一节课的`拘谨。当然这个游戏还可用蜡笔,听到最后一声音效时画直线,直到声音重新响起,最后会发现白纸上会出现长短不一的线条,这就是表示的音有时值区分,有长短之分。奥尔夫音乐小游戏也可以运用到学生实习工作的教学中,和小朋友一起来进行游戏,同时也学习了简单的乐理小知识。除了《握手舞》游戏还有很多其他小游戏,比如用《啊苏珊娜》音乐来做传递彩蛋的游戏,锻炼培养学生的节奏感,也增强了学生之间互助合作班级凝聚力。
四、课堂练习精准到位、及时巩固
在学习乐理过程中,课堂练习是学习的中重中之重,及时的巩固练习必不可少。乐理课堂每个学生需要准备三个本,分别是笔记本、五线谱本、练习本。每次复习知识时,学生只需要打开笔记本,知识点包括配套的课堂练习,一目了然。每一个知识点讲解结束后,学生们会很喜欢课堂练习,毕竟他们都是孩子,互相还会比一比谁学得好,课堂练习不必多,每次出5个小题,小班制课堂20个学生每个人都会一个一个检查,每当这个时候,学生们都会竖起耳朵瞪大眼睛看谁是满分,这样的课堂练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总会在想不要给自己的小组拉下分数,而且学生们之间都会知道哪个学生乐理学得好,每次都是满分,自己也会迎头赶上。经过一年多的教学实践,通过分析教材,了解学生,总结教法,丰富课堂,笔者不断地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组织课堂能力,总结出更多实用有效的好方法运用到教学实践中。
篇2:构建复合型幼儿教育专业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构建复合型幼儿教育专业的实践与研究论文
[论文摘要]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是艺术与体育相结合的综合性专业,是根据幼儿教育的特点而构建的复合型专业,是幼儿教育专业建设的创新实践。研究认为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建设应围绕专业培养目标确立、课程结构优化、实践技能的训练和创新能力的培养等方面进行建构,突出艺术与体育教育的专业特色和幼儿艺体教育师资的特点,学前教育(幼儿艺体方向)专业才具有生命力和竞争力。
[论文关键词]专业建设 艺体教育 幼儿教育专业
一、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的依据
高等学校的任务就是按专业培养人才。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人才培养中往往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过分侧重于抽象思维、逻辑分析等能力的训练,而忽视创造能力的开发与培养。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表明:艺体教育在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和能力方面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艺体教育的熏陶,能够丰富想象力、提高审美力,并逐渐增加文化修养、升华精神世界、培养造就良好的创造心理素质,为塑造创造型人才打下基础。根据艺体教育的特点和国际教育的发展趋势,研究幼儿教育人才的特点和规律,构建幼儿教育专业,培养新型的幼儿教师具有重要的探索价值和实践价值。
二、构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
1.开展广泛调研,确立专业培养目标。摸清城乡幼教师资状况和幼教师资培养现状是我们确立专业培养目标的前提。因此,本校分别调查了三峡库区内二十余个区、县的幼教师资情况和重庆、万县、涪陵等地的一些大中专学校培养幼儿师资的情况。其现状是:在幼儿教师中,传统教育观念根深蒂固,现代幼儿教育思想和方法普遍缺乏,尤其忽视艺体教育的功能和作用,幼儿教育多为单纯知识教育,极不利于儿童的心智发展;从与国际教育接轨和幼教发展的要求看,幼教师资的学历普遍偏低;目前一些培养幼师的大中专院校在教育观念、教育模式以及课程设置方面还继续受单纯学科知识教育的影响,艺体教育从课程设置到课堂教学实践等方面都还没有受到应有的重视,培养的幼儿教师缺乏个性。鉴于此,本校确定了提高幼教师资学历层次,突出艺体教育特长和能力的专业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具有专科学历和艺体专长的幼儿园教师和幼儿教育工作者。同时兼顾幼儿教育的社会机构如少年宫、文化宫的需要,突出艺体教育的特色,培养具有灵活运用艺体语言进行幼儿教育教学的“一专多能”的复合型艺体教育师资。
2.创建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开展课题研究。把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转变为培养幼儿教育师资的实践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本校经过全面的分析论证,集中了学校音、体、美3个专业的教学设施和师资队伍的优势,在体育系创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但是在如何突出幼儿艺体专业特色,如何给学生能力和素质定位,以及课程建设等深层次问题上还需进一步地深化认识和进行研究,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教学实践需要提升到理论研究的层面,才能保证幼儿艺体专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校向原国家教委申报了《面向21世纪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师资的研究》课题,国家教委师范司批准正式立项研究。6月课题顺利结题并被鉴定为较优秀的课题。经过课题组三年的努力工作,在课程结构优化、专业主干课程建设和学生能力培养等方面已形成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
3.优化课程结构,突出专业特色。
(1)加强基础课程的建设。在基础课程设置中,我们注重夯实基础与提高素质相结合,让学生掌握现代社会必需的科学文化知识的同时,努力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人文素养和艺术修养,奠定学生发展的坚实基础。突出现代幼儿教育理论课程,开设了幼儿心理学、幼儿教育学、幼儿早期教育理论以及幼儿智力开发等课程,了解和掌握幼儿教育的科学理论,提高学生运用教育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能力。基础课程设置的课程数达20门,占教学总时数的40%。
(2)重点加强艺体综合课程建设。根据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的特点,构建了《音乐与幼儿音乐》《美术与幼儿美术》《舞蹈与幼儿舞蹈》《幼儿体操与游戏》等专业核心课程,并编写了专门的教材。艺体综合课程比例占专业课程的40%左右。
(3)增加实践活动课程和适当增加选修课程。幼儿教师所具备的操作示范能力只能通过教学实践的锻炼和培养才能形成。开设幼儿玩具和教具的设计与制作、幼儿游戏的创编、幼儿教育研究等课程,为学生发展个性和发挥创造性提供更大的.空间。每学期安排1~2周的教学见习课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激发学生学好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保证见习、实习课程占总学时的15%左右。开设了音乐、体育、美术、舞蹈等课程的专选课程,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和特长选修1~2门艺体课程,并有专业教师个别指导,以保证每个学生具备1~2项过硬的艺体专业技能,让他们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出各自独特的优势。
4.加强艺体技能训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1)培养幼儿教师的艺体基本技能。幼儿教师必须具有读、说、唱、画、跳基本功。我们要求学生具有创编儿歌、即兴伴奏和演讲、创编舞蹈、制作教具、玩具和手工作品的能力,具有幼儿艺体教学以及幼儿艺体教育指导、教学管理和实施美育的基本能力。
(2)强化艺体实践技能,培养学生运用艺体语言进行教学活动的能力。教育实践活动是幼儿艺体专业培养合格人才的重要教学环节,它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学以致用并把理论知识转化为能力的有效途径。其一,我们制定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教学实践活动计划》,指导和规范学生参加的教育教学实践活动。学生经常性的见习活动有:参观幼儿园、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幼儿教育调查研究、幼教咨询、为幼儿园服务以及其他课外活动等实践活动。其二,为了检查每届学生整体的学习状况和展示学生艺体教育教学的技能技巧,每届学生都要举办一台大型的教学成果汇报表演(美术作品展、文艺会演),人人创编并演出至少一个体现专业特色的节目,通过自编自导自演文娱及幼儿教育节目,锻炼和培养了学生动手动脑及组织管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其三,我们长期坚持对学生进行幼儿角色的训练,在当地市、区幼儿园和一些小学建立了稳定的教学实践基地,经常组织学生到幼儿园、学前班去体验幼儿园的教学、生活及管理,轮流见习幼儿教师,尽快使学生角色化,适应幼儿教学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具有童心化、幼儿化的思维特征和方式,具有平等交流、耐心指导和细心呵护的角色,为其尽快成为合格的幼儿教师奠定良好的基础。其四,邀请有关教育行政部门、学校幼儿园的领导和专家经常到校来指导学生的学习和训练,并根据各级幼儿园特点和实际,有针对性地开设讲座或实地参观学习,培养学生组织教学活动的技能,以保证学生更快更好地适应幼儿艺体教学工作的要求,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对届~届127名幼儿艺体教育专业毕业生的抽样追踪调查表明,不少学生在公立和私立幼儿园以及中小学艺体教育教学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竞争力。
(3)建立学生实践能力考核体系。在办学实践中,我们认真总结吸收本科学前教育专业和中等幼儿师范学校的教学管理经验,结合幼儿艺体教育专业特点和社会需求的实际,广泛征求用人单位及有关专家的意见,建立了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学生素质能力达标考核制度,制定并实施了“舞蹈能力达标考核办法”“音乐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体育能力达标考核办法”,以及普通话、书法能力达标办法等,把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落到实处,并纳入规范化、科学化、量化的管理序列,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三、结束语
在幼儿艺体教育专业建设过程中,我们实现了艺体教育活动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大胆创新,实施素质教育,突出了艺体教育专业的特色,发挥了艺体活动的独特功能。这在教育观念上是一次突破,体现了幼儿教育专业的超前性和创新性,为幼儿教育实现从单纯知识教育向全面素质教育的根本转变提供了新的思路。根据幼儿教育发展的需要和特点,培养专科学历幼儿艺体教育师资,探索幼儿教育专业改革和发展的新路,突出艺术教育和体育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形成幼儿教育师资培养的鲜明个性和特色。
[参考文献]
[1]袁革,陈祖荣,孟国荣,等.培养专科幼儿艺体师资的研究[j].体育学刊,(5).
[2]马启伟.体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篇3:市场营销专业慕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市场营销专业慕课教学模式研究论文
摘要:高职教育中慕课的出现真正意义上实现了教育的国际化,同时也为高职教育的改革带来了机遇。文章针对慕课模式的发展对高职教育影响进行分析,着重对高职教育中市场营销专业中慕课现状进行分析,并且深入分析教学模式和教学困境,以此建构慕课模式理念下高职市场营销专业发展思路。
关键词:高职院校;慕课;mooc;建构
一、慕课特点概述
(一)规模化
慕课课程平台对注册人数、参与者、年龄、学历、性别等等都没有严格限制。只需要在电脑上注册,便可以通过信息技术、网络技术进行免费完整的教学体验,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
(二)趣味化
慕课教学的视频时间一般为5-15分钟,类似于微课,尽管慕课视频时间较短,但每个视频具有突出的教学重难点,视频与视频之间既是独立的也是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并且视频中含有一些必要回答的问题,同闯关相似,问题答对方可进行下一个阶段的学习,如遇到其他问题,可向慕课学习中的学习论坛求助。最后,留有一小部分的时间由老师给学生解答问题,帮助学生顺利完成学习任务,该课程设置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习的趣味性,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三)交互化
成立学习论坛,论坛由课程网站牵头,由教师、学生自主成立,并为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提供学习交流的平台和讨论平台。高职院校的教学中应当依据慕课特点,有针对性对教学内容、教学理念、教学考核进行分析,进而大力推进高职院校中的教学改革问题。
二、慕课模式给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带来的挑战
(一)市场营销专业教学模式困境
基于网络时代下信息碎片化这一背景,市场营销专业课程不能够停留在对学生进行单向知识的传输,需要积极主动地探索和融合,将信息化与市场营销专业进行有机融合。现如今,教学理念需要积极转向价值传播和对文化的认同上,不断积极拓宽学生个体的价值认同感,为学生营造一个良好地传播环境。当今,在慕课的深入发展下,学生可以借助互联网看到来自世界各地的慕课教程。此外,《教育信息发展规划》中提高信息化对教育具有重要性的作用,因此,促进高等教育的优质化,对高职市场营销专业课的资源共享提出了更高要求。就我国慕课发展现状来看,存在诸多现实困境,资源共享、共赢局面还远远没有形成,加上高校之间交流甚少,使得优质资源范围较为狭窄,难以实现共享。
(二)市场营销专业教师面临困境
慕课这一信息化的教学模式与传统教学模式有着本质的区别,马克普林斯基曾将1980年之后出生的人的特点定位成“即时性、互动性、虚拟性”,他们出生在数字化的年代,天生适应数字化,但是绝大部分的慕课教师生于1980年之前,他们成长在非数字时代,经过后天努力的.学习才适应了新技术。可以说,对他们而言,自身对数字时代有种莫名的距离感。比如录制视频费时费力,这是一种巨大的挑战。慕课的应用,能够使得市场营销专业课真正运行,还可以改变教学体制,使得部分教师的授课需求减少。
三、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慕课课程建设思路
(一)以学生为中心,建设市场营销实务课程
首先,在课程开发上,关注网络学生的在线学习情况,开发符合慕课特点的网络课程,并且适当给予学生精细化的学习体验。此外,在借鉴上,重视慕课教学理念、内容组织及授课形式的变化,围绕职业教育理念,将营销工作进行任务分解,针对市场营销环境、策划、产品定位、传播等问题拟定案例教学驱动,构建新知识体系的完整课程。最后,选择高职院校市场营销专业学生为试点,制定教材、大纲,实施开展网上教学、答疑、评价,并针对教学反馈对慕课内容进行改进,充实和完善教学内容,提高有效性、有用性价值。
(二)建设“消费行为”
慕课,以翻转课堂为切入点慕课课程中翻转教学特点较为鲜明,并且在互联网的条件下,翻转课程具有实施的可行性。营销专业学生可利用优质的互联网资源提高知识的接受能力,摒弃单纯依靠授课教师去获得知识的形式。翻转课堂使得教师的角色发生改变,教师更多的责任在于引导学生运用知识。结合市场营销课程的需求,以“消费者行为分析”为试点,开发消费行为慕课,采用课程团队授课方式,在mooc的课程开发过程中考虑到高职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特点,注重教学视频的创建,将课程重点内容分割成若干个小部分,制作成小视频,方便学生利用业余时间学习。积极组织课题活动,将学习内容通过网络课堂形式传递给学生,使学生在高质量的学习活动中,能够应用好所学内容。
(三)构建线上线下的混合教学模式
慕课和网络公开课相比,其互动性更强。采用慕课教学,课堂教学不再以讲授为主,教师可以将市场营销理论部分的内容制作成为视频,让学生在课堂外完成。此外,在课堂上重视学生的互动、探讨、分享。市场营销专业中《市场调查与预测》课程实践部分内容较多,因此传统的课堂教学已经无法满足学生需求。积极引进慕课教学,让学生在课外通过观看视频、在线完成作业、开展网络指导等形式完成理论学习,并且及时进行社会调查,完成教学内容。总的来说,慕课线上线下混合模式的教学可有效地促进传统教学的反思,还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对教学模式的研究和探索。
参考文献:
[1]王小梅,李林.台湾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的发展现状[j].世界教育信息,(6)
[2]郭富平.美国在线课程的评价原则及启示[j].华北科技学院学报,(4)
篇4: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专业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摘 要: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把培养软件人才作为一个主要目标。软件人才应具备的软件开发能力表现在多个方面,是一种综合能力。当前该专业培养的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普遍不强。本文在分析具体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策略。该策略包括构建相应的课程体系、加强主干课教学、利用应用型案例指导实践教学和专业导师制四个方面。
it产业已成为拥有最大产业规模和最具广阔前景的新型产业之一,软件人才短缺是一个不争的事实。近年来,应用型普通本科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培养方向主要定位于软件人才的培养上,培养具有软件开发能力的软件人才是该专业的一个主要目标。目前,国家正在推行“互联网 ”战略和“创新创业”战略,这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同时也为该专业的人才培养方式提出了挑战。
一、软件开发能力的含义
软件开发能力是软件人才的核心能力[1]。从软件岗位的专业特性分析,由于软件项目具有逻辑性强、不可见性、多样性、复杂性等特点,决定了软件开发的从业人员要具有较高的软件开发能力。软件开发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英语阅读能力。掌握高级程序设计语言、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软件工程等专业课程知识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专业基础知识[2]。英语阅读能力非常关键,学习技术和开发软件都需要查阅外文资料,是软件开发人员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2)至少熟练掌握一种开发语言。开发语言是软件开发人员的工具,不能熟练掌握一种开发语言,也就谈不上具有软件开发能力。
(3)具有较高的软件设计能力。能以软件工程为指导,完成软件各阶段的设计,能为所设计的软件选择合适的模型和结构[3]。
(4)具有丰富的开发经验。软件开发经验非常重要,具有软件开发能力的人员,经验是不可缺少的。
(5)具有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软件开发是一种团队活动,开发人员应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6)具有创新能力。软件人才的创新主要体现在技术创新方面,是软件人才必须具备的能力之一。
二、学生软件开发能力不强的原因
每年来自全国各类高等院校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毕业生数量很多,但许多毕业生不能胜任软件开发工作,这就是导致该专业毕业生就业困难,而软件企业招不到人才这一两难现象的出现。毕业生软件开发能力不强,不能适应市场需求的主要原因在于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上存在问题,如何培养合格的软件开发人才,是该专业急需解决的问题。
很多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式还没有很好的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课程体系不适合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很多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课程体系还停留在“研究型”培养模式上,这种培养模式显然不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不适应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2)仍然是应试教育。目前,高等院校对学生学业的评价仍然以期末考试为主,不注重学习过程的监控。学生学习目的也主要是为了考试。这种教育与学习方式显然不适合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直接导致学生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不能熟练掌握开发语言。虽然很多高等院校注意到了这种现象,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但成效不大。
(3)实践实训教学不足。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各类课程主要还是以上机为主,缺少综合性实验,不能培养学生综合利用该课程的知识点来解决问题的能力。缺少设计性实验教学,不能培养学生利用所学知识宏观地、创造性的解决问题的能力。软件开发的专向实训环节缺失或不成熟,不能积累学生的开发经验,不能培养学生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显然也不能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
(4)教师的软件开发能力不强,教学方法不高。大部分的高等院校的教师没有参加过软件开发项目,自身不具备或很少具备软件开发能力,这方面的教学方法很糟糕,很难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使学生比较迷惘,最终失去兴趣与信心。
三、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培养策略
1.构建适应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课程体系
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培养学生的基础编程能力;二是使学生掌握软件开发的相关理论;三是培养学生软件开发的工程能力。因此,要从这三方面出发来构建课程体系。经多年的教学实践,提出了有助于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课程体系。主干课的课程体系如表1所示。
在软件开发方向上,通过该课程体系,能使学生具有扎实的基础知识,能熟练掌握一种开发工具,能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能使学生积累开发经验,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主干课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主干课可分为三类:一类是程序设计课程、另一类是理论课程、最后一类是工程应用课程。这三类课程都非常重要,是提高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应试教育模式,加强学生学习过程監控,最终达到教学目标。
对于程序设计类课程,如c/c 程序设计、c 面向对象程序设计、java程序设计、.net程序设计等课程,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主要培养学生的程序设计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要使学生掌握基本的算法,着重培养学生模块化程序设计思想、复用的思想,培养学生对程序设计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达到培养程序设计能力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测试、竞赛、综合性实验等环节,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并且每个环节都要有成绩,作为最终结课成绩的组成部分,改变期末考试一张卷的评价模式。endprint
对于理论类课程,如数据结构、数据库原理等,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要与应用相结合。例如数据结构课程,在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基本理论的同时,要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比如讲解完链表后,要求学生用链表作为数据结构来解决学生的通讯录管理问题;讲解完栈后,要求学生用栈来解决后缀表达式的计算问题;讲解完队列后,要求学生用队列来解决舞伴问题等。这样不但能加深学生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最终提高了学生编程能力和应用能力。另外,在这些理论课中要安排相关的综合实验,通过这些综合实验来了解和监控学生的学习过程。
对于工程应用类课程,如六、七学期的工程应用项目实训类课程,主要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过程中的工程项目能力、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最终培养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这类课程要以软件工程为指导,模拟公司软件开发过程。这类课程的任课教师要有软件工程项目的实际经验,自身必须具备软件开发能力。课程内容及项目选择上必须与实际应用接轨,一般地,可以将教师的实际工程项目进行整理、改编,从而适合教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讲解的是模板,是技术的关键点,学生同时要完成自己的项目。学生分组来完成项目,每个学生在每个工程环节都要承担一定的任务,组内组织各种讨论。结课时,要组织相关教师来对学生项目完成情况进行验收,主要以答辩的形式来完成。通过这些年的实践,这类课程很受学生欢迎,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了学生的软件开发能力,提高了学生的就业质量。
3.利用应用型案例指导实践教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教学包括上机、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三部分。上机是基础实验,来验证或设计基本问题,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知识点和解决基本问题;综合性实验是学生经过一个阶段的学习后,在具有一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运用一门课程或多门课程的知识,对实验技能和方法进行综合训练的实验[4],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设计性实验一般是独立于具体课程教学而进行的一种探索实验,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综合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应用型案例来指导学生。这里所说的应用型案例指的是能完整地解决具体的问题,具有模板性的案例。应用型案例一定要强调完整性和模板性,技术和凯发k8国际首页的解决方案的选择要与当前软件公司实际开发相接轨。另外,案例选择上还应本着大小适中、便于需求的原则。
在综合性实验过程中,教师首先要设计或整理教学用应用型案例,然后可以讲解该案例,留出部分功能让学生去完成的实验模式,也可以讲解全部案例,让学生完成类似题目的实验模式。
在设计性实验过程中,教师也要设计教学用应用型案例,然后宏观简要地讲解该案例,最后让学生自己设计实验题目,独立完成整个实验。
把应用型案例应用于实践教学,能缩短实验时间,能有效提高学生实验的质量,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和软件开发能力。
4.通过专业导师制,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
导师带学生是培养学生软件开发能力的又一条重要途径。导师必须具备软件开发能力,参加过实际的软件工程项目,并且导师的研究方向应和学生的培养方向一致或相近。一个导师一般带4到6个学生比较合适。导师要制定指导计划,组织活动,实施项目。在指导过程中,把自己的经验体会介绍给学生,使学生更好、更快地融入到项目中,并且能收获到成就感,从而增加对软件开发行业的热爱,进一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主动探索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软件开發能力。
篇5: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
化工专业学生职业素养研究论文
摘要:本文根据多年工作经验,针对化工专业学生的体育教育对其职业素养的养成问题进行了研究,从整体到具体的将体育教育教学与化工专业职业素养的培养联系起来,从而完成化工专业教育培养目标。
关键词:体育教育;职业素养;态度
最近几年,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各大院校学生数量规模逐渐变大,教育发展也飞速发展。但是在对于学生的日常培养过程中,学校将重点主要放在学生的专业知识水平层面上,而忽略了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通过体育教学能够引导学生的职业素养向积极的方向发展,针对体育教学如何促进化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做了以下的探究。
1职业素养的内涵
近年来职业素养作为毕业生的一项基本素质已经引起了国内外相关教育专家的重视,因为是否具备职业素养决定了一个人职业生涯的成与败。根据对各大企业管理层人员的调查研究结果来看,职业素养主要指一个人在企业中的敬业精神与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职业素养的核心标志,认真负责、谦虚谨慎的工作态度是促成员工良好完成工作指标的关键因素。而敬业精神则是员工对自身所处工作岗位的热爱,无论工作性质、工作内容如何都无条件热爱自己的工作,争取做到最好,吃苦耐劳,勤动脑,使工作高效并且高质量的完成。而针对化工专业的职业特点来看,对于化工专业的体育教学就对站立的持久性、心理的极强的稳定性、手指小关节的灵活性等有一定的要求。
2化工专业学生体育教学中职业素养的培养内容
化工专业学生就业后需要很高的实践能力,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就要求体育教育过程中始终围绕着工作态度与敬业精神这两个重要内容。体育教育不同于其他专业课程,因而通过体育教育不仅能够强健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完善学生的职业素养,因此体育教学在对学生的职业素质培养担负着至关重要的积极引导作用。
2.1养成严格守时的好习惯
体育教学过程中应该对学生按时集合上课提出严格的要求,从而养成学生严格守时的好习惯。守时是一个人人际交往与职业生涯中的最基本素养,拥有良好的时间观念也是高效完成工作的重要条件。因此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迟到者严惩不贷,如若有学生迟到,严禁学生为自身寻找客观原因,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迟到就是时间观念不足的表现,教师需将迟到者记录在案,并通过跑步等体育锻炼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处罚,从而使得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加强自身的守时意识,进而减少迟到的学生数量,养成学生严格守时的好习惯。、
2.2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在职场中,团队合作精神至关重要,大部分工作无法由个人完成而需要通过团队合作的力量来完成,因此就要求体育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教育内容来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例如,在体育课前整队阶段,要求做到“快、静、齐”。首先给予学生一个量化的指标,要求每一名学生严格要求自己,无法完成指标的时候就由全体成员共同承担惩罚。从而让学生们意识到一个任务并不只是牵扯到自身,为了维护集体的利益就必须严格要求自己,提高自身的团队合作意识。借用此种方式使得学生在体育教学的过程中培养出自身的团队合作精神,从而在未来从事化工工作过程中,能与同事融洽的相处,共同完成化工的试验与科研等。
2.3养成完善准备工作的习惯
“成功是属于有准备的人的”。在企业工作过程中,只有在准备工作充分的情况下才能高效高质量的完成上级交代的工作与任务。运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则可以通过在课堂前期对运动所做的准备活动来养成学生完善准备工作的习惯,通过运动前的准备活动能够使学生从相对静止的状态逐步过渡到运动状态,而不至于在运动的过程中对身体造成伤害,同时能够大脑处于最佳的运动状态,使得运动效果更佳显著。通过此种方式养成学生完善准备工作的习惯,让学生懂得只有在准备充分的情况下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使得学生在每次进行化学试验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从而更大的降低试验的危险系数,缩短试验时间,提高试验的成功率。
2.4培养自身积极参与的心态
在职场中,拥有积极参与心态的员工往往能够得到更多的工作机会与锻炼机会,从而得到更多的升职加薪的机会。因此,就要求在体育课程的教学中针对培养学生自身积极参与的心态对课程进行合理的安排。体育老师可以设立不同的比赛项目并给予优胜者一定的奖励,从而使得学生积极参与到体育活动中去。投影到职场中就等价于按工作量领工资这一常规模式,在工作中充分挖掘自身潜力,使得自己热爱工作,乐于参与到工作中去,积极完成工作。
2.5养成有始有终的好习惯
在体育课程的结束阶段,体育老师要带领学生做好拉伸运动,对身体进行放松,在有助于缓解肌肉疲劳的同时使得学生们领悟到做事有始有终的重要性,从而在今后的职场生涯中对任何工作与任务都能够做到善始善终。有始有终不仅是良好的生活习惯,也是严谨的工作态度。
3如何改善体育教学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
体育教师需要通过重新树立自身教学理念,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体育理论知识与具体实践相结合,有针对性的开展一系列的体育活动从而使得学生从活动中收获心得体会。根据不同的体育项目的自身特点,在增强学生体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与职业素养,针对不同学生采取个性化教学。在改变教学模式的同时,增加体育课的课时,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巩固提高所学知识,温习回顾心得体会。
3.1加强职业实用身体训练
职业实用身体训练是一种通过体育教育的形式,通过体育教育的手段,采取相应的有效方法最大限度地保证人体适应劳动及各项活动所必须的机体能力与运动能力得到一定程度上的发展和完善,从而提高职业教育的效果以及在独立生产活动中保持良好的工作能力。这就要求学校的职业教育从实际出发,通过对学生体育的教育掌握相关职业工作中的身体训练水平,灵活并高效地充分运用自身身体机能来参加实际生产活动。职业实用身体训练的手段,主要采用一般体育运动和竞技运动中的各种各样的身体练习,以及根据职业的活动特点进行改造和专门设计的练习。但是,如果认为只有在形式上与职业劳动中的'动作相类似的联系才可以作为合适的手段,那是不正确的。一般实用性练习,借助它可以形成在一般职业活动条件下和可能出现的极端情况下使用的运动技能。职业使用性体操和职业实用性运动项目不仅要符合职业活动的要求,而且必须预防职业活动对身体状况和姿势所造成的不良影响。
3.2着眼书本
当前大部分体育教师来自各大高校经受过四年的本科甚至研究生的受教经历,因而自身拥有一定的优越感,而进入实际工作环境之后,常常忽视继续采取读书的方式来获取知识。然而现如今社会发展迅速,知识的更迭速度也随之增快,因此就要求体育教师们抱着孜孜不倦的态度不断学习,紧跟时代的脚步来提高自身的教学素质。固步自封只会使得教学水平不进则退,从而阻碍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在对书本知识的探索中大多为以下两种形式,一种是带着教学中所遇到的问题查阅书籍,从书本中寻找答案;另一种则是从书本中汲取新的教学理念,在书籍中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自身的创造力去尝试新的教学理念,结合书本知识进行相应改进从而适应自身的教学模式。在阅读书籍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要做到阅读的广泛性,不要局限于体育专业的相关书籍,在阅读自身专业书籍的同时可以兼顾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书籍,从而在充实自身的同时也能够在课堂上为学生们扩展知识面,进而增强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其次,在读书的过程中要做到及时摘抄,将书本上对自身有益的内容摘抄下来方便归纳与总结。在体育教学书籍的基础之上应多阅读化工专业相关书籍,了解化工专业的职业特点,从而根据职业需求而从多角度地对学生进行深层次的培养,使得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提高自身职业素养,进而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更好地适应自身环境。
3.3重视教学基本功
基本教学能力是对体育教师的最基本要求,教学基本功是否扎实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与教学质量。体育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主要指教师对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对教学内容的规划能力、组织比赛与裁判的能力以及对学生思想道德的指引能力。作为一名青年教师必须针对这些教学基本功进行一定的训练,从而使得这些基本功能够充分运用到日后的教学过程中。这些基本能力是日后在教学领域中不断进步的基础,在掌握基础实践本领的同时也要熟练掌握基础教材,全面把握教材内容,从而在体育教学中游刃有余。
3.4实践中积累经验
实践出真知,因此就要求体育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经过自我反省不断完善自身教学方式与教学理念,进而积累教学经验,从一名初出茅庐的青年教师逐步发展为骨干教师。书本上的知识只停留于理论内容,要想要真正提升自身能力就要求教师注重之间,在其过程中只有领悟者才能获取教育理念的真谛,对自身教学过程进行一系列的剖析,勤对自身的教学进行反省与思考,从中发现自身不足,进而对其进行总结,从而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通过积累的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成果。积累教学经验要求教师坚持写课堂总结,对自身的课堂进行客观评价。把每一节课当做一次教师测评,对课堂中出现的问题加以反思,总结经验教训并加以分析与记录,在经验中不断改进自身教学方式,此种方法对提高自身教学水平有着积极的作用。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飞跃需要不断的积累与总结,将零散的感悟加以记载并归纳总结才能使得感受转化为经验理论,是教学成长之路的一次升华,使日积月累的经验成为教师自身的宝贵意志品质。结合化工专业与其他专业的体育教学的教学经验,从中挖掘出其相同点不不同点,加以总结与归纳,从而从中找出提升教学质量的方法,针对不同专业对学生职业素养的要求,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以达到通过体育教学提升学生自身修养的良好结果。
3.5加强课题研究
高水平的教学必须具备其一定的科学性,因此就要求教师提高对科研的重视,将教学内容与课题研究紧密结合起来。教学离不开科学研究,科研不仅有利于教师的升职加薪也有利于教师在对课题研究的过程中巩固知识。对课题的研究是教师成长之路的重要因素,是对教师自身科研水平的要求,也是对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除了要求教师有一定的教学水平,还要求教师能够潜心钻研,拥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教学是分享知识,而科研则是创造知识,是对教师自身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挑战,只有在课题研究层面有所建树的教师才是能够将实践与理论真正结合,并且切实反思教学过程的优秀教师。课题研究水平也反应了教师本身作为一个创造的主体的创造性思维水平。课题研究也能加强教师之间的沟通,挖掘教师自身潜力,激发教师的创造力,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与教师质量,进而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与自身素质。
4结论
职业素养作为学生步入社会的必要基本素质,在新的体育教学理念下,采取新的体育教学模式来提高化工专业学生的职业素养,在此过程中,体育教育工作者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不仅仅是思政老师、心理教师与辅导员的工作,体育老师都也担负起这一责任,从自身思想深处加以转变,提升自身的责任心,不断钻研教学内容,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进而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
篇6: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研究工商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方式研究工商管理论文
工商管理专业一直以来是我国高等院校中一个与社会经济联系十分紧密的应用性学科,自开始随着管理学学科从经济学学科中独立出来,工商管理专业正式列入教育部本科专业目录。国内外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方法都体现出理论和实践教学两个方面。
一、国外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国外工商管理教学更重视实践教学。以美国为例,诸多高校工商管理本科层次的培养目标一般都是以“适应社会需要,受到基础广泛的管理和人文教育,毕业生能够顺利找到工作”为宗旨,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和个性的培养。
国外先进的实践教学模式主要包括三个环节,即课内实践环节、课外实践环节和校外实践环节。
1.课内实践环节
(1)案例教学。美国一流商学院非常重视案例教学,其中,以哈佛大学最具有代表性。每年哈佛大学的研究人员要研究和撰写350余个新案例,是全球其他商学院撰写案例总和的12倍。在哈佛大学,一年有30%案例被更新。80%的课程通过案例讲解,案例教学中,主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师讲解为辅,同时教师还准备大量视频等参考资料供案例讨论所用。
(2)计算机模拟。运用计算机模拟软件进行本科生实践教学始于20世纪50年代中期。1957年,华盛顿大学在“经营策略”课程中应用了“高层管理决策游戏”(topmanagementdecisiongame)。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几乎所有商学院在战略课或市场营销课中使用“企业竞争模拟”这种游戏软件。
(3)课程讲座。课程讲座就是课程中由非主讲教师开设一定的专题讲座。这是美国商学院课程的一大特色。讲座者可以是专业研究人员、同学院非本课程教授,也可以是企业家、同行业资深人士,甚至是政府官员。他们都会准备丰富的视频、文字资料和一些有趣的讨论题。课程讲座改变了单一的课堂教学模式,对本科生知识面的拓展与相关知识的理解起到了积极作用。
2.课外实践环节
课外实践环节主要包括暑期学院项目、合作研究、学术报告会、研究基金。
(1)合作研究。合作研究是国外商学院课外实践环节的又一大特色。它主要是由指导老师和学生共同承担一项研究课题。如麻省理工学院提倡“研究是实践的核心”,这一思想贯穿于本科生培养的全过程。斯隆商学院一直鼓励学生参加“本科生研究机会项目”。
(2)暑期学院项目。考虑到学生虽然掌握了基本管理理论,但是缺少必要的基本商业技能,因此暑期学院项目应运而生。如斯坦福大学商学院都会举办为期四周的综合管理暑期学院。内容包括:基本的管理理论培训;适合就业的技能和资源训练,如面试练习、职业咨询等。
(3)学术报告会。美国一流商学院非常重视为学生开设学术报告会。如哈佛商学院开设了150多场学术报告会,斯隆商学院20开设了250多场学术报告会。演讲人也来自各种不同的领域,多以企业界和学术界的领袖级人物为主。
3.校外实践环节
校外实践环节包括社区志愿服务、实地考察、担任咨询顾问、休学一年海外实习等。
(1)实地考察。为了让本科生能够更好地应用学过的理论知识解决现实中的问题,美国商学院会组织本科生采取不同的形式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企业进行调查或实习。如哈佛商学院的“基于学科领域的学习项目”,有超过50%的本科生有机会参加这一项目。一般由三名学生组成一个团队,到与学校有密切联系的企业进行实地考察,发现问题,提出凯发k8国际首页的解决方案。
(2)社区志愿服务。社区志愿服务被认为是一项很重要的校外实践活动,通过社区志愿服务,对于学生来说,一方面可以让本科生多接触社会,体验社会生活;另一方面也可以为社会做一些贡献。如沃顿商学院要求学生组成10人的团队,计划并且完成一项社区志愿服务项目。而且这些项目多是一些慈善活动,如为一个巴拉圭村庄举办一场音乐会;拍摄一部关于费城无家可归人生活状况的纪录片。
(3)担任咨询顾问。为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深入到企业中担任咨询顾问。咨询内容包括:行业分析、产业机会和项目可行性研究、集团和企业内部诊断、企业增长战略、竞争战略、营销战略、战略实施规划、财务计划、组织和治理结构、流程和管理改善等。
(4)休学一年海外实习。在美国,很多商学院学生通过休学一年到海外实习,锻炼和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对他们来说,不同的语言环境和文化的差异是出国实习最大的感受。通过海外实习,学生们学到了很多国内学不到的工作方法和经验技能,也认识了很多朋友。积累了这些经历,对回国求职会很有帮助。
二、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
迄今为止,全国已有522所高校设有工商管理专业,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管理人才,积累了许多人才培养经验。目前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现状可从以下几方面体现:
1.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
工商管理专业依据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理论,研究如何运用现代管理的方法和手段来进行有效的企业管理和经营决策。国内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培养目标略有不同(见表1所示)。基本体现为培养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具备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诚信品质,掌握现代管理理论,具有国际化视野、创新意识、团队精神,具有实践能力与沟通技能,从事工商企业及非赢利组织管理工作或理论研究和教学工作的综合型人才。
2.工商管理专业开设课程
工商管理专业学制为四年。国内各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开设课程大体一致,基本包括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专业选修课几方面。学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
(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等基本能力。
(3)掌握企业管理的定性、定量分析方法。
(4)熟悉我国企业管理相关方针、政策和法规以及国际企业管理的惯例与规则。
3.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情况
国内工商管理专业就业情况以为例,本专业学生就业率为87%,而全国大学生平均就业率为68%,从专业角度审视,工商管理专业学生的就业情况良好(见表2所示)。学生毕业后适宜在各类工商企业、经济组织、经济管理部门、管理咨询机构、政府机关做经营管理工作或经营管理顾问,亦可到相应的教学、科研机构工作。
国内许多著名高校根据时代要求、专业需求和自身情况,在专业培养方面大胆创新,体现出专业培养特色。
东北财经大学根据工商管理专业不同培养阶段的侧重不同,将该专业按层次设定培养目标:本科生一实践就业导向,注重工商管理基本知识和技能的掌握;硕士生一应用和研究能力,侧重工商管理研究能力和应用水平的提高;博士生一研究和创新能力,重点在于工商管理理论研究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另有一些高校根据市场需求定制专业。如重庆工商大学设置了制造企业管理、流通企业管理和跨国企业管理三个特色方向课程;天津大学突出“创业”人才的培养,特色课程有创业学导论、创业营销、企业策划与创业计划写作、创业融资与理财、孵化器实务等;广东商学院首创了《危机管理》课程,填补了国内的空白。
三、比较分析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培养存在的问题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人才市场需求多样化,国内高校工商管理专业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集中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培养目标定位偏高,针对性不强
目前工商管理专业本科毕业生就业方向多是公司、企业等单位。无论从生源素质、毕业生就业趋向来看,还是从用人单位的需求来看,“高级工商管理专门人才”的定位显然偏高。另外,传统的人才培养目标针对性不强,即工商管理专业研究生、本科生、高职高专生的培养目标没有多大区别,从而导致各类毕业生层次不分明,特色不鲜明,人才培养类型单一。
2.共性趋同,特色不足
许多高校制订的工商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从总体上看大致相同,甚至一些高校照搬教育部颁布的专业介绍中的专业培养目标和业务规格要求,而没有根据学校的层次定位和服务面向定位加以修订,专业服务面向不明显,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含混、笼统,缺少个性和专业特色,难以满足市场层次化、多样化、差异化的人才需求。
3.教学方法陈旧,方式单一
我国工商管理专业教学中实施的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从教学组织过程看,刚性化的教学计划、程式化的教学过程、灌输式的教学方法忽视了学生的个性,不能因材施教,导致学生缺乏求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师多注重书本知识的传授,并以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作为评定学生学习好坏的标准,忽视了学生实际操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合作与创新能力等方面的培养。
四、针对我国工商管理专业培养过程中问题的对策建议
1.贴近市场,调整培养目标
为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未来展开工作的能力,各高校的管理学院应时刻关注就业市场的要求,不断调整培养目标,针对不同学历层次的学生定位不同的培养目标,并重视对学生基础能力的培养,如沟通协调能力、文字写作能力等。同时,要改进考核方式,不以单一的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多少为成绩评定标准,增加实习实践成绩,个人创新创业展示活动成绩等。
2.找准定位,突出办学特色
各高校应针对自身特点和优势准确定位,突出工商管例专业培养特色。如科研型高校可注重培养理论创新型人才;应用型高校可注重培养实践能力出色的管理精英;基础教学型高校可偏重培养基础管理工作者等。
3.重视实践,改进教学方法
当今社会对工商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除了一定数量的研究型人才外,更多的则是需要大量的高级应用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因而,工商管理专业的培养应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可增加学生创意创业比赛、假期实践等环节。同时,注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方法应是启发式、讨论式的,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学习兴趣,如课上可增加案例讨论环节,课后可开展企业家讲坛、社会调研考察等活动。
参考文献:
[1]吴天舒.谈工商管理专业实践教学的改革思路[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3).
[2]马云阔.创新工商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3).
[3]王坤.工商管理专业特色建设问题探讨[j].管理观察,,(8).
[4]金国峰,董富华.高校工商管理类人才培养方式与就业渠道探索[j].理工高教研究,,(1).
篇7: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环境设计专业学生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一、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这三种能力的途径
1.学生设计能力的培养
第一,开设设计方法课程。设计能力是环境设计专业学生必备的能力之一,但有的高校并没有明确讲授设计方法,而是含糊地开设诸如居住空间设计、商业空间设计、居住区景观设计等课程。第二,加强审美能力的培养。初入大学的新生虽然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形成,但对于美还没有更清晰的认识。美的内容是极其广泛和多元的,所以在设计审美能力的培养方面,教师应尊重每名学生的兴趣爱好,在此基础上广泛涉猎多元文化,从而提高审美能力。第三,加强阅读能力的培养。“读”不仅是读书,也包括看电视、电影,或者到实地进行体验。如,学生要设计咖啡厅,如果学生从没进过咖啡馆,完全没有生活体验,那么其只能上网搜索咖啡馆的相关资料、看图片等,这样的设计难以得到认可。因此,学设计不能纸上谈兵,实地体验非常重要。
2.学生制图能力的培养
制图是设计师表达设计思想的重要途径,设计需要制图来表现。但制图是一门综合性极强的课程,不仅要求学生知道制图规范,如标注方法、图线线宽规则,读懂设计图中的各种符号,更需要学生掌握施工工艺方面的知识,能够看懂水电暖相关专业的图纸,否则制出的图纸没办法和水电暖配合施工,制图的深度只能停留在平面图、立面图这样的初级阶段。第一,加强施工工艺知识的掌握。施工工艺是制图的必备知识。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多组织学生参观施工现场,使其了解各种材料的性能及尺寸规格。学生只有知道了这些才能正确绘制剖面图、构造详图等。第二,强化计算机辅助设计软件的学习。运用软件是为了表达设计意图,使设计更完美地体现。但学会软件不代表就会设计,这是许多初学者容易走进的误区。
3.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
表达能力分两个层面,一个层面是自我营销的表达,另一个层面是设计方案的表达,这两种表达缺一不可。第一,自我营销的表达。首先是个人形象的传递,试想在穿衣打扮、接人待物方面邋遢的设计师,会给客户什么样的印象?所以个人形象是很重要的。其次在自我营销方面,设计师应加强设计理念的.推广,让客户认可自己的理念,如果认可了理念,那么就已经成功了一半。第二,设计方案的表达。影响设计方案优劣判断的因素,一方面在设计,另一方面在口头表达。在教学上,学生长久以来处在被教授的位置,口头表达的能力也较弱,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开设演讲与口才课程,每门课程都采取学生讲标的形式,讲标者接受其他学生和教师的评审。这样可以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和临场应变能力。除了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努力培养学生的以上三种能力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集中考试的方式使学生有紧迫感,可以根据不同年级进行相应的期中、期末考试,制作专门的设计任务书,让学生巩固一学期所学到的知识。如,一年级上半学期学习的内容为素描、色彩、三大构成,那么除了英语、政治这些文化课以外,专业基础课也可以来一场考试。如,命题设计为“古色古香”,要求用构成的方式表达,这样三大构成的知识都可以运用到设计中。将每学期的知识都做一个命题设计的总结,不但巩固了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自我思考、形成设计理念、掌握良好设计方法的能力。
二、结语
细节决定成败,这句话也适合环境设计的教学工作。只要教师把学生的基础打牢固,针对专业特点,培养学生多看、多听、多思考,敢于付诸行动,乐于分享、积极向上的心态,那么环境设计专业学生的能力将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篇8: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对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幼儿教育的发展也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与关注,幼儿教育成了当前教育的热门话题,而其改革也是大势所趋。就培养中职学生职业能力的教学模式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中职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关键词]中职;幼儿教育专业;职业能力;职业素养
一、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
通过调查研究表明,教师的职业情感和职业精神是推动教师专业快速成长的助推器。而幼儿促进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发展的基础是提高学生职业情感并加深其职业认同感。影响职业情感培养的因素有多个,首先,对职业本身的兴趣。这种兴趣大多会与学生的性格有关,比如有的学生喜欢热闹,喜欢与孩子们吵吵闹闹一起玩耍,而有的学生喜欢安静,觉得孩子们太吵闹,和孩子们在一起会不舒服。这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学习能否认真和脚踏实地,以及在工作后是否能够主动追求教学进步。其次,所选职业在行业中的地位。当前有一部分人常常会根据其在行业中的声望来对其所从业的方向和职业进行决定。长期以来,幼儿教师一直被认为是“看孩子”“管孩子”“保姆”的工作,而且工资报酬普遍偏低,使其付出的巨大劳动得不到相应的回报,这些都是阻挡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不愿从事这一行业的不利因素。为了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校可做相应的安排,首先在入学前期,给学生安排一些相关活动,如参观幼儿园、听幼儿园教师讲课等,让学生尽快熟悉并融入幼儿教育的职业环境中去,感受到职业情感、认同职业情感,并培养其职业精神,进而让学生对幼儿教育产生高度的认同感,提高学生对幼儿教育专业学习的`兴趣,并在学习过程中更加积极和主动。
二、加强学生职业知识的学习
想要学生自身能力切实有效地提升就必须要求学生对知识进行系统且全面的学习。幼儿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知识大致可分为以下三个方面:(1)教育基础知识,包括文学、艺术、管理、教育等方面,对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专业知识的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2)幼儿教育的专业知识,包括幼儿教育专业的基本理论知识,如幼儿教育学、幼儿心理学、幼儿舞蹈、幼儿简笔画、幼儿折纸等,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以及其专业水平;(3)实践性知识,包括幼儿活动组织与安排、幼儿园环境创设等,这一内容的学习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职业意识,这对学生以后参加工作快速融入工作环境是非常有必要的。此外,学校还应该专门安排学生到当地的幼儿园见习或是观摩活动。学生的见习活动应该由学校和幼儿园来共同设计和制定,以此达到实训的目的,同时应努力涉及幼儿园环境创设、幼儿表现行为以及教师教学行为等各个方面,并及时进行反馈,从而有效地提高幼儿教育专业学生见习的有效性。
三、对学生职业技能的重点培养
中职学校为了培养幼儿教育专业学生会制定相应的培养方案,而想要实现其方案的最终目标,仅仅培养学生的职业情感,学习职业知识以及塑造职业形象是远远不够的。而且职业技能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部分,中职学校必须加强培养并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并且能够在实际教学中操作。
(一)加强学生基本技能的培养
手工、音乐、舞蹈、绘画作为幼儿教育的基本技能,对其进行深入的学习是非常有必要的,同时这也是一位合格且优秀的幼儿教师所必须完全掌握的技能。因此,中职学校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和教学计划,将实践性教学这一环节放在整个教学中的重要位置,从而让学生不断地通过实训、见习、观摩等方式,逐步提高学生的实操能力。
(二)开展小组实训活动
我们这里所说的小组实训活动,主要是通过解决幼儿教育中的实际问题来提高学生的应变能力和职业能力的,是以小组为单位,就幼儿教育专业中较为典型的案例或是实际工作中遇到的情况,来提出适当的解决方法,此间是由小组共同完成。小组实训活动是以幼儿园实际操作为基础,针对实际情况中的典型案例和职业情境,例如游戏活动、教学设计、环境创设、评价问题等,可以模仿幼儿园班级教师组织结构的形式,以此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积极主动地开展讨论和综合实践,这样有助于学生积极性的充分发挥,并培养学生的创造性能力,而学生的职业能力也能够得到进一步的提高。
(三)开展顶岗实习
顶岗实习是中职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现在大多数中职学校都已经要求学生顶岗实习。为了让学生能够在毕业之后就上岗,而且上岗之后就能马上适应环境,因此学校积极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模式,与幼儿园合作,积极开展顶岗实习,使学生能够在职业能力训练中提高其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总之,要将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放在第一要位,针对幼儿教育的特点,突出其专业教学的实践性和技能性,使幼儿教育专业的学生具备完善的工作技能,在步入工作后更快地适应工作,满足社会对幼儿教育人才的需求。
参考文献:
[1]陈晶.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分析和培养策略[j].魅力中国,(18):43-45.
[2]丽君.岗位对接,工学结合,培养学前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j].教育界,(13):36-38.
篇9: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内容与方法论文
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内容与方法论文
【摘要】在新课改的不断推进下,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要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为目的,这就要求在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新型教学模式的引进,通过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来高效地完成教学任务。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目前教学中存在很多问题,直接对教学的有效性造成了不良影响。从目前的教学状况出发,笔者通过对本院幼儿教育学生进行调查研究,并且分析调查数据得出了目前教学需要改进的地方。
【关键词】幼儿教育;钢琴教学;方法创新;技工院校
一、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现状及发展前景探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幼儿钢琴教师在学前教育中的需求也越来越多。如果一味地按照其他专业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存在已久的诸多问题就无法解决。因此,结合了很多教育教学、思想家对于教学思想的智慧的新型教学模式,通过多媒体等新型教学资源的运用,加以授课方式的转变,来引导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来学生能够对幼儿教育专业钢琴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结合幼儿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我国幼儿教育专业钢琴教师的就业前景非常可观,结合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程度也不断增强,这就要求教师掌握恰当的'教学方法,结合实际情况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专业技能,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理论知识,进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也是一种有效地途径。在技工院校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课堂中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更多结合实际生活的教学素材被引进,通过指导学生结合生活体验开展学习,增强对生活的感悟,丰富自身的情感,进而在学习时,能够打开思路,联系生活。通过新型教学模式的运用,教师借用新媒体资源可引导学生进入由图、画、音等描绘的幼儿教育世界,充分诱发了学生的体验,最终建立多样的评价准则,通过同学间的相互讨论,进一步加强学生体验,增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二、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的基本理念
教师在开展教学的过程中,需要结合技工院校对学生培训以提高幼儿钢琴教育水平为主的特点,通过结合现代幼儿教育对钢琴教学人才的需求,探究相应的教学方法。技工院校教师需要在原有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改变灌溉式的教学方法,根据实际情况引进教学素材,通过课堂讨论、课外活动、多媒体资源引进等方式帮助他们提升对专业知识的吸收效果。因此,教师需要很好地到介入学生的学习过程并对其专业运用能力的提升起到良好的衔接作用。根据对不同学校、不同阶段课堂的教学调研发现,不同的教师教学的价值取向、实施的侧重点和教学效果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开展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时,一定要注意结合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引领学生进行专业知识学习。
三、技工院校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方法的创新
1.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在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中,专业素养的培养主要建立在良好的技能运用上。这不仅需要培养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兴趣,而且要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独立自主的性格。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层次递进的方法来引导学生打开思维创新的思路,同时让学生体会到自主解决问题的乐趣。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引进生活中的实际素材,通过对教学内容中相关因素的改变来生动、形象的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生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提升学生的思维开拓性、独创性和灵活性。2.加强实践性教学。幼儿教育专业钢琴教师在教学活动中,需要对教材中的素材进行深化和探索,通过进一步的解析来引导学生主动去结合生活实际,对于课本知识点完全掌握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要求学生针对有探索价值的素材,主动进行素材解析3.助力学生构建幼儿教育专业钢琴课学习思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幼儿钢琴教学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得到了空前发展,职业素质是衡量毕业生的重要尺度。帮助学生构筑学习思维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方法,比如较为常见的有悬疑式教学法,通过设置疑问的方法来引导学生逐步地走进适合幼儿学习的钢琴专业情境中,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进而养成对于知识的探索和研究能力,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4.新型教学资源的引进。学习钢琴课知识是比较枯燥的一件事情,但是随着科技发展和进步,以计算机网络为基本单元的教学资源不断涌现,极大地丰富了课堂教学的方式,这些教学资源的引进使得单一、抽象的知识以形象、具体的方式展现给学生,将学生带入多媒体资源创造的情境当中,进而提升学生的专业技能。
总结
综合上述,技工院校在开展教学时需要不断探索和引进新的改进点,推行在幼儿钢琴课教学与幼儿教育需求接轨。与此同时,从理论层面推进新课改的进行,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这就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地结合实践经验,对教学理论予以改进,提升园林钢琴课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刘赫男.中职学前教育专业钢琴课教学内容与方法创新的思考[j].无线音乐教育前沿,,(4).
[2]刘瑞生.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探究[j].北方音乐,,(5).
[3]王丹丹.浅谈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j].金色年华(下),,(1).
篇10: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模式研究论文
在当今的大数据时代,信息数据快速更新,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术都存在一定的滞后性。本文主要针对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学习模式进行研究,分析传统的学习模式,并对大数据背景下产生的新学习模式“互联网 ”进行分析。
随着近些年来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与成熟,旅游行业的不断完善,旅游管理专业已经跃入人们的视线,成为学生高考升学时的一个专业选择。我国各大院校也纷纷开设旅游管理专业,培养适应旅游行业需要的专门人才。由于我国旅游业起步比较晚,旅游学科建设时间较短,旅游管理专业的建设仍处于不断发展与成长的状态。目前,旅游学科还未形成完善的学科体系,这就要求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时,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学习方式,除了要结合旅游行业的需求外,还要考虑学科的特点及开设本专业院校的特点,选择适合学生的学习模式。
一、目前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学习的主要模式
学习模式是假定能够使个人达到最佳学习状态的方法。“学习模式”的思想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近年来获得普及。学习模式即为学生在长期学习过程中形成的,相对稳定的,在获取知识时所采用的方式。不同个性特点及教育背景下的学生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模式也不尽相同,本文主要列举几种传统的学习模式。
(一)接受性学习模式
在传统教育的背景下,学生接触最多的是“填鸭式”教学模式,人们也习惯于这种被动接受知识传授的模式。这种接受性学习,是以教师讲授为主进行的知识传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
(二)参与性学习模式
参与性学习模式是学生通过教师给出的任务或情景参与到学习情境中,而非机械地接受教师的想法或思路,学生可以通过参与进一步认识所学内容,但也相对耗费时间和精力。
(三)实践性学习模式
旅游行业区别于其他的实体企业,其主要提供的是服务产品。针对这种行业的特点,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有一定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一定的基本技能。在这种要求下,就需要学生进行实践性学习,通过实践的方式发现问题,进而加深对专业问题的认识。但这种方式也会受到学生个体认知水平的影响,预期效果不定。
二、大数据下新学习模式的'产生
随着时代的发展,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职能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人们对海量数据的挖掘和运用,已经拓展到各行各业中,现今对学生的学习也产生了影响,逐渐形成了新的学习模式。
(一)大数据对旅游专业的影响
1.大数据。大数据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2.大数据对旅游的影响。大数据的出现,使信息更为全面和完善,对旅游行业的影响主要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旅游者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相关企业的影响。通过大量数据,旅游者可以了解目的地的环境、气候、风俗民情等相关旅游信息,建立纵向和横向的数据指数,有效了解旅游行业现行的相关政策等信息。对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相关企业来讲,通过数据分析可以了解游客的喜好和特征,有针对性地提供旅游产品服务,同时还可以对旅游行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创立新的旅游产品。
(二)基于大数据建立的新学习模式——“互联网 ”
1.“互联网 ”学习模式的产生。传统的学习包括两部分内容:一是理论知识,二是实际操作。对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讲,不仅仅是这两部分内容,还包括实时的旅游信息和政策,通过现有的信息,结合旅游目的地的情况及旅游者的特点制订适合旅游者的线路和方案。旅游线路方案的设计,不仅依靠设计者的经验,还需要大量的信息,面对现在快速更新的信息,对如何正确、及时地获取不断更新的信息,成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一个重要目标。传统的课堂学习模式及教材知识已经不能适应信息的更新速度,而“互联网 ”的学习模式应运而生,为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提供了更好的学习模式。2.“互联网 ”学习模式的特点。“互联网 ”学习模式,不是单纯的互联网 学习的简单叠加,而是运用现有的互联网平台数据,将大量的知识进行分析、选择、整合、运用的过程。对于旅游专业的学生来讲,旅游产品的保质期较短,容易被新产品替代,这就需要设计者站在旅游行业的前沿,了解旅游者的需求及政策等不断更新的知识。而“互联网 ”的学习模式更能适应旅游行业的发展。“互联网 ”的学习模式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信息及时化。互联网信息更新及时、迅速,更贴近现代企业的发展状况,反映企业的要求和前瞻性技术。课本知识由于出版时间等问题,滞后于当前企业的信息技术。但同时由于网络信息的发达,“互联网 ”的学习模式同样会给学生带来了一定的困扰和难题,面对庞大的数据信息,难以甄别信息的真伪。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作为基础,找到合适的网络信息途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第二,学习的大众化。“互联网 ”的学习模式,为更多的人提供了继续学习的途径,不再是只能依靠学校的课堂获取知识,通过互联网就可以获得所需的知识,为更多的读书人敞开了大门。
三、结语
时代的发展带来了科技的进步,大数据时代的到来,为不同的行业带来了变化,同时也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学习提供了新的学习模式。虽然现在这种新模式还不完善,会受到网络技术、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但这种“互联网 ”的学习模式已经进入了人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更适应现代企业的发展。通过“互联网 ”的学习模式,可以使学生不断更新知识。笔者希望在网络的不断规范下,能够完善这种新的学习模式,并扩展到其他的学科学习中。
篇11: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研究论文
摘要:近年来,社会经济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加大了人才培养的力度,与此同时,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为我国培养出了大量专业型人才。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要想积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并以学生就业为导向展开教学,必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本文从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入手,对如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展开探讨,希望对中等职业学校人才的全面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
前言:
近年来,社会经济取得较快发展,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加快了城市建设的步伐,从而有效带动园林业的快速发展。而在中等职业学校当中,同其他专业相比,园林专业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综合性,现阶段,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同时还应当不断提升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从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本文首先对现阶段积极加强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进行了论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了相关措施,希望对加强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全面培养起到促进作用。
1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1.1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近年来,在科学和信息技术不断进步的.背景下,我国社会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各行各业在积极面对残酷的市场竞争过程中,必须提高人才综合素质,在实践中不断创新,才能够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就园林业而言,近年来发展速度较快,社会对从事园林行业的人才要求也越来越高,在这种情况下,我国必须及时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及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思考能力,也才能够促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提升[1]。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以学生就业为目标,因此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实践能力的培养融入教学目标当中势在必行。
1.2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培养中的不足:
现阶段,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仍然以传统的应试教育模式为主,课堂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课堂主体,学生作为客体对知识进行死记硬背。这种教学模式,学生无法对知识进行自主思考,更无法将理论知识同实践进行紧密的结合,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有效提高,教学效率低。尽管在新课程改革不断实施的过程中,我国中等职业学校积极增加了实践教学的环节,然而,在实际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较大缺陷:首先,没有在实践中将多门学科进行紧密相连,对学生而言,实践能力仍然无法得到有效提升;其次,实践教学过程中,仍然将教师作为课堂主体,学生只能够对教师的实践动作、顺序等内容进行记忆,自己真正动手参与实践的几率较小等。以上种种不足,仍然无法促使学生的实践能力得到有效提升,偏离了中等职业学校的办学宗旨。
2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措施
2.1应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园林专业同其他专业相比,对学生的实践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首先应当学会思考和质疑,从而才能够在大量经验和基础知识的基础上及时抓住问题的关键,并采取有效措施来解决实际问题。因此现阶段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师在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将实践教学同理论知识的教学进行紧密的结合,促使学生在学习中,思维能力得到有效锻炼。现阶段,学生在充分了解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应当对具体而真实的园林设计过程和施工流程进行全面的掌握,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解决和面对这一过程中的全部问题[2]。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及教师应当积极引导学生走入实践基地,为学生构建实践的机会和环境,由此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紧密相连。学生在实践基地,能够运用自身的基础知识,亲自动手来解决实际问题,实践能力得到有效锻炼。
2.2分层次展开实践教学
:新时期,中等职业学校园林专业教学过程中,在积极强调实践教学重要性的同时,不可以忽视基础知识的重要性,应将二者进行紧密的结合,没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理论知识,学生在实践中无法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思考。在这种情况下,中等职业学校,首先应同当地相关园林企业及实践基地构建紧密联系,促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紧张的工作氛围;其次,不同年级学生应当具有不同的实践内容[3]。例如,低年级学生在进行园林知识实践的过程中,应侧重于基本能力的培养,而高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逐渐引导其在学习过程中,自主的将理论知识同实践内容相结合,从而促使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实际动手能力都得到有效提升。例如,低年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当引导其在充分观察园林建设地点的基础上,自主进行资料的搜集,并积极参与到设计研究过程中,并对整体项目的实施进行跟踪学习。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不仅理论知识得以巩固,同时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团队精神等都能够得到有效培养。
3结论
综上所述,在社会经济不断进步、园林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中等职业学校在积极进行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应提高对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重视,在教学过程中,将理论知识同实践知识进行紧密的结合,并积极同当地企业进行沟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机会,引导学生更好的适应工作环境,运用知识对实际中的问题进行解决,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参考文献
[1]刘敏,厉悦,徐洪国,邵淑丽,张志,郭彦萃,熊毅.基于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的园林专业多维实践教学体系研究[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5,03:197-200.
[2]姚晓洁,冀凤全.土建类风景园林专业园林植物实践能力培养探讨―――以安徽建筑大学风景园林专业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2015,03:82-84.
[3]方国勤,徐国强,姚国良.中职院校园林专业学生社会实践能力的培养―――以浙江省富阳市为例[j].中国园艺文摘,2011,11:166-167+177.
篇12: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研究论文
摘 要:从植物保护专业课程结构入手,从社会需要和发展的角度,针对当前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不足,提出对专业通修课、科类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及实践教学环节的课程体系进行优化和整合,以期提高植保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关键词:植物保护论文
以往的大学教育为精英教育,本科教育处于教育的顶层,专业设置细适应了计划经济的要求。在大学教育逐渐成为大众化教育的时期,本科教育位居整个教育中层,是高等教育的主体和基础,要求本科专业口径要宽,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这样要求加强基础,缩短学时,淡化专业,拓宽口径。如何合理地利用好传统专业优势资源,打破旧的、固有的、传统的窄口径专业设置结构,构建适应社会和市场经济发展的宽口径的专业,如何将基础教育和专业教育协调好,不能将专业课程一唯淡化,是当前专业设置上面临的、必须立即着手解决的问题,以免培养的人才成为不懂专业的大学生。
一、国外农业类专业改革现状比较
西方发达国家农业类专业一般口径较宽,表现在基础课程体系在同类专业中通用和学科间课程的相互渗透,同时强调与新的农业生产体系相吻合,学生的选修面较大,并注重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美国要求农科大学生应该适应平均每4~5年改变一次工作岗位的需要,各专业适当拓宽基础,培养知识面宽、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体现了现代教育思想,即教育社会化、社会教育化。在美国依阿华州立大学,教学计划与教学内容的更新由教师主动提出,由学院的课程委员会审定。为适应培养多样化人才的要求,发达国家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样,探究式、讨论式等启发式教学方法普遍应用,并且更加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
日本的`大学绝大多数是大学一、二年级学习基础理论和文化教养;三、四年级进入主修课学习,学生在导师指导下,选取一门主修学科,即为专业;三年级逐渐接触专业,三年级下学期,按其兴趣、职业方向、能力等确定相应的研究方向并进入相应的研究室,四年级做毕业论文。日本农业教育课程不断随着社会需要的变化而变化,教育内容面向社会实际需要,增加了许多新兴学科和特色学科。各级农业学校紧密结合地区农业经济开设了与地区紧密结合型课程,直接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服务。农业专业知识不仅仅局限于面向第一产业的耕田、畜产等农业直接相关知识的学习,还增加了农业管理、农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农业高中普遍增设了普通课程和专业课程,涉及了更广泛的农业相关领域,供学生从更宽的范围选择履修科目。
二、国内农业类专业改革现状比较
我国以往传统农业类专业设置较细,重视专业对口,强调专门技术和知识的传授,以适应社会需求。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要求厚基础、强能力,以适应多变的市场需求。不少高校进行了相应的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诸如生物、生命科学、信息科学受到各院校的普遍重视,学科间交叉融合,提升传统学科的水平。农业类专业开设了经济学、金融学、国际经济与贸易、农林经济管理、农村区域发展、土地资源管理、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旅游管理等专业课程,为人才综合素质培养奠定基础。
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一些专业被指定了专业方向。例如,安徽农业大学:农学(种子方向) 、园艺(观赏植物方向);浙江大学:农学(种子工程与生物技术方向、农产品生产与经营两个方向) 、植物保护(农业生物及信息技术方向);贵州大学:农学(烟草、种子、药用植物三个方向);华中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应用真菌学、农药学两个方向);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园林专业(城市规划方向)、园艺专业(观光园艺方向) 、农学专业(技术与管理、设施农业两个方向)、植物保护专业(计算机应用)、草业科学专业(草业工程与城镇绿化方向)、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企业规划与形象设计、物业管理两个方向) ;四川农业大学:生物技术(植物、动物两个方向);北京农学院:园林(风景园林方向)、森林资源保护与游憩(旅游管理方向) 。
三、重新定位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面对社会经济迅速发展,人才需求日益增多,综合素质要求提高。拓宽植物保护人才培养的专业口径,提升课程体系、教学内容的内涵,设置植物保护宽口径专业是当前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植物保护专业教育教学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植物保护专业处于综合型大学建设中,人才培养出现新的问题。比如,生源不足、社会对毕业生有效需求不足、经费投入不足、学科实力不强、科研基础薄弱、生源素质较差等一系列困难和问题。因此,办学需要重新定位,尤其是在综合性大学的大背景下重新定位,不追求主导学科,而要努力成为优势学科;不求做大,但求做强。充分利用综合性大学的多学科优势,加强多科综合,优势互补,向交叉、边缘学科拓展。
在专业设置上,坚持“大调整”、“宽口径”,主动适应生命科学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从社会需求看,农科大学生必须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才能适应社会的需要。众所周知,农村社会分工十分粗略,农科大学毕业生在工作中往往会面对各种各样的问题,甚至包括社会问题,农科大学生只有具备方方面面的知识和能力,才能解决纷繁复杂问题和矛盾,才能得到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单科性的农业高校受办学条件的限制,很难培养出综合素质高的复合型人才,而综合性大学门类齐全,学科众多,有利于拓宽农科生的知识面,开阔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因此,综合大学农科院系要充分认识到这一点,将资源优势切实应用于人才培养中。其次,应贯彻“宽口径、厚基础、重实践、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方案。拓宽专业口径,为学生后续专业课的学习,乃至今后的发展打下了一个宽厚的基础,学生的发展有更广阔的舞台和后劲。在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设置和教学安排上体现“重实践、个性化”,农业科学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通过加大实践教学环节、增加综合性实验、鼓励学生参加科技活动等措施,培养学生的实践意识,提高实践能力。通过实行学分制、选修课制等,使学生的发展更具个性化。培养学生自立自强的精神品格。
四、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素质教育在我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广泛开展,为了改变高等农林院校偏窄的专业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增强其对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适应能力,各高等农林院校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其中主要表现在对“宽基础复合型人才”、“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等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方面。
五、植物保护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特色与创新
在植物保护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改革过程中,注重“多样化、高素质、强应用、重创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将课程分为普通教育课程、专业教育课程、综合教育课程三个类别。其中,普通教育课程包括了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计算机信息技术、经济管理、外语、体育、实践训练课程模块。专业教育课程包括了学科基础、专业基础、专业方向和综合特色、专业实践训练课程模块。综合教育课程包括思想教育、学术科技、文化体育课程模块。改革了以往公共课、基础课、学科(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践教学的课程体系,避免人才培养知识体系的复杂性,使学生明晰如何依托专业培养平台,选择课程模块,构建自己人才知识体系,实现个人理念,满足社会需求。
专业教育贯彻学生整个培养过程,摆脱以往先通识教育、后专业教育的模式,使学生了解专业,依托专业塑造自己。专业课程前移,不仅能够合理配置学时,避免学生学习时间的松紧不均性,而且促进学生对专业认识,增加后期自我完善机会。弃陈出新,优化课程,满足教育教学与社会需求。减少了植物线虫学、植物细菌学、城市绿地病虫害、发酵工程、生物农药等课程,增加了植保生物技术、转基因生物安全、绿色食品、农药分析、农产品加工、杂草学、节水滴灌、市场营销等课程。压缩学时,增加选修课程,加强基础性,注重系统性,拓宽学生视野和思路。为学生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留出了较为充裕的时间和空间,也为开展个性化培养、双学位、特优生培养、硕士推免、跨学科先修和课外活动等多种教育形式创造了有利条件。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对实践教学体系进行了改革,形成课程实验、课程实习、生产实习、科研训练四位一体的模式。实现了实践教学全学程不间断,以基本能力训练为基础,以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以创新精神教育为主线,明确教学任务,更新实践教学内容,改革实践教学方法和手段,强化实践教学考核,提高实践教学质量,致力于建设植物保护实践教学基地。
参考文献:
[1]樊东,赵奎军,王晓云.植物保护专业教学过程整体优化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1):69-71.
[2]樊东,赵奎军,张伟,裴海英.新世纪植物保护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3):41-44.
[3]龚国淑,黄云,张敏,蒋素蓉,秦芸.新时期植保高素质人才培养浅析..
[4]郭伟,孙海燕.研究型农业大学农科本科人才“sir”培养模式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2008,25(2):27-29.
[5]侯雪坤,贝丽霞,赵清华.创新教育体系推进“大农业”特色人才培养[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19(25):179-180.
[6]李保同.植物生产类专业复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高等农业教育,,(2):53-55.
[7]李文英.日本农业教育的现状、特点及其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4,(10):63-68.
[8]李艳秀.我国农业高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j].农村经济,2003,(12):77-79.
[9]刘文奎,袁玲,张茂仁.农业院校学生学习现状的调查分析与应对策略[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9(2):216-219.
[10]齐晓辉.以科技创新应对新疆兵团棉花产业危机的思考[j].石河子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3(4):33-35.
[11]任良玉,刘雪春.地方性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科人才就业状况分析与培养对策[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农林教育版),,8(3):12-15.
[12]任良玉.植物保护专业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7,(1):39-43.
[13]王峰.兵团农业技术推广体系的现状与发展[j].新疆农垦科技,,(5):3-5.
[14]王秀德,史亚军.对我国高等农业院校专业设置的调研及分析[j].高等农业教育,2002,(12):59-63.
[15]吴淑娟,龚祖文.高等农业教育研究20 年的反思和展望[j].高等农业教育,2002,(12):16-19.
[16]吴耀清,包云轩,王余进.高等农业院校植物保护专业大学生专业综合能力测试研究[j].高等农业教育,2002,(4):55-56.
篇13:小议如何把地理课上成学生的研究课论文
小议如何把地理课上成学生的研究课论文
【摘 要】在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自身要有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洞察问题的能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知识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乃至自我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研究学习创新能力 实践能力 自主学习
一、充分了解“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特点,积极投身地理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
加强自身学习,正确认识、理解研究性学习的意义、特点,是搞好地理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的前提。“研究是指用科学的方法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而研究性学习的核心是学生的研究活动贯穿于学习过程始终的一种学习方式。它突出的特点在于学习的主动探究性,且学生是实施研究活动的主体。地理学科开展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强调把学到的知识加以归纳、概括、综合分析、判断反思,并在实践中加以运用,从而增强对地理知识的感受和体验。因此,研究性学习具有极为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我们地理教师要把握这一地理教学的研究热点,积极投身于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改实践中。
二、立足课堂教学,积极探索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新思路
(一)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当地实际,找准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
充分理解研究性学习的内涵,在教学中从更高层面和更高的视角把握教材、挖掘教材,根据研究性课题的内容和学生发展的需要做出新的构思和处理,围绕树立正确的“人地观”、“资源观”、“环境观”、和“可持续发展观”,精心设计研究性学习专题、目标、步骤,并预想可遇到的困难及采取的相关引导措施等。
(二)创设研究性学习情景,引导学生步入研究情景
课堂是教育教学的主渠道,也应该成为地理研究性学习的主阵地。因此,立足课堂搞好地理研究性学习是我们的重要教改目标之一。在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设计一系列相关的趣味性浓厚、环环相扣、值得探究的地理问题,努力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和谐、探究问题的情景,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去讨论,引导学生逐步从疑问中得出正确的探究目标,甚至将探究延伸至课外去查找相关资料,来证实自己的观点。如:阿富汗饱受战乱的原因、印巴冲突的由来及现状、巴以冲突的根源及思考、假如我是联合国秘书长等等,均可联系时事,并以此作为教学中新的契机,进行启发引导,从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探究性问题的浓厚兴趣。
(三)指导学生有目的的收集相关资料,深化研究性学习
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自己从多种渠道去寻找自己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并学会分析、加工、提炼并从中发现、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能用准确的语言表达出来。因此,课前引导学生依据所学内容有目的的收集资料,让学生自己举例来解释课本结论或补充拓展学习内容,如课前三分钟地理演讲、我所了解的美国、学习巴西的感悟、展望新世纪地球村民的交往、由小清河再度污染所想到的,为完成好这些相关任务,学生必须主动查找资料,千方百计的阐述自己的观点,在信息化的今天,对学生来说已经不是难事,而且这样得来的例证,既能丰富课本内容,又可引起学生共鸣,容易为学生认可,学生探究性学习的热情高涨。只要教师引导得法,还有利于学生初步学会质疑、探究地理问题的学习方法。如华北地区春旱严重,素有“春雨贵如油”之说,可今年春末几天的连续阴雨,不但没有给农民带来缓解旱情的喜悦,反而使小麦、果树大面积减产甚至绝产,给齐鲁大地的农业生产造成巨额损失。这究竟为什么?当这一问题提出时,学生议论纷纷,争相发言,但难以找到问题的症结。通过课外走访调查、搜集资料、课上质疑、讨论、答辩、交流等,终于弄清了这场连绵多日的春雨给已活跃生长的植物带来的罕见的冻害影响,加深了对北方地区降水的年际变化规律和倒春寒的认识,从而充分理解了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初步学会了用“一分为二”的观点评价地理事物,即实现了知识的内化,又提高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真可谓一举多得。
(四)把握“五多”,通过双向互动式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到把握以下“五多”,即多设计能诱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问题、多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多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多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想象空间和机遇。注意因“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朦胧美的问题情景或悬念,从而激发学生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探究欲望。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随时发问,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发言给予及时、积极、公正的评价,使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示学生才华、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在学生大胆的发言中及时了解学生想法,及时因“学情”的变化而变换教法,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多给学生“动”的机会,促使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展开丰富想象,拓展思维空间,从中体验地理知识的广博及意义,坚定学好地理的决心,达到拓宽知识和教学相长的良好境地。
(五)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和竞争,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是我们教改实验的又一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常用分组方法,多采用就近自由结合的原则,三至四人一个小组,组内对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分工协作,小组间常以公平竞争的形式交流、评价其协作完成目标的情况。如研究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收集、结论的验证乃至小论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无一不是小组同学在合作中齐心协力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竞争与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校课题组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回顾及思索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校地理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探索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双向互动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立足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课堂,但又不局限于课堂,积极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参加研究性学习踊跃,已初步形成主动探求地理知识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合作学习及竞争意识强烈,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关注地理热点问题、关注人类的发展前景,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自身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洞察问题的能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知识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乃至自我学习的能力等均得到显著提高,实验过程中撰写的论文有多篇获奖或发表,真正达到了我们所期待的“向教改要效率,向教改要成绩,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总之,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很粗浅,我们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改实验还刚刚起步,有收获、有教训,更有许多困惑。今后,我们将团结协作、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探索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与广大地理界同仁携手共创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新局面。 (四)把握“五多”,通过双向互动式教学,实现教学相长的良性循环
在指导学生进行地理研究性学习中,我们注意到把握以下“五多”,即多设计能诱发学生探究积极性的问题、多给学生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多给学生提供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机会、多给学生讨论、交流的时间、多给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想象空间和机遇。注意因“学情”的变化而及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思路,故意在课堂上创设一种朦胧美的问题情景或悬念,从而激发学生一睹“庐山真面目”的探究欲望。营造民主、融洽的课堂氛围,允许学生随时发问,鼓励、引导学生大胆发言,对学生发言给予及时、积极、公正的评价,使每个回答问题的学生都能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到成功的喜悦,得到老师的认可和鼓励;让课堂真正成为展示学生才华、张扬学生个性的舞台,在学生大胆的发言中及时了解学生想法,及时因“学情”的变化而变换教法,实现师生“双向互动”;多给学生“动”的机会,促使学生多种感官主动参与学习,主动探求知识,展开丰富想象,拓展思维空间,从中体验地理知识的广博及意义,坚定学好地理的决心,达到拓宽知识和教学相长的良好境地。
(五)让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合作和竞争,为未来的学习和发展打好基础
合作学习、公平竞争,学会与同学团结协作是我们教改实验的又一重要目标在教学中我们常用分组方法,多采用就近自由结合的原则,三至四人一个小组,组内对所选研究性学习内容分工协作,小组间常以公平竞争的形式交流、评价其协作完成目标的情况。如研究课题的选取、资料的收集、结论的验证乃至小论文或探究成果的展示,无一不是小组同学在合作中齐心协力完成的,从而使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学会竞争与合作,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学校课题组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阶段回顾及思索
通过近两年的努力,我校地理研究性学习教改实验已取得阶段性成果,初步探索出符合我校教学实际的“双向互动式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地理研究性学习教学模式”。立足教材,但又不拘泥于教材,着眼于课堂,但又不局限于课堂,积极开展地理研究性学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浓厚,参加研究性学习踊跃,已初步形成主动探求地理知识的良好氛围,学生的合作学习及竞争意识强烈,学习成绩大面积提高,学生关注环境、关注地理热点问题、关注人类的发展前景,表现出高度的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在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教师自身正确处理教材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洞察问题的能力、应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知识的综合能力、指导学生实践的能力、乃至自我学习的能力等均得到显著提高,实验过程中撰写的论文有多篇获奖或发表,真正达到了我们所期待的“向教改要效率,向教改要成绩,全面促进学生的素质提高,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教与学互相促进的良性循环”。
总之,我们对研究性学习的认识还很粗浅,我们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教改实验还刚刚起步,有收获、有教训,更有许多困惑。今后,我们将团结协作、加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水平和业务素质,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努力探索指导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新方法、新思路,与广大地理界同仁携手共创地理研究性学习的新局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