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学与游戏的关系论文(精选15篇)-澳门凯发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幼儿教学与游戏的关系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网友“yss726”向本站投稿了15篇与“幼儿教学与游戏的关系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论文
浅析幼儿园教学活动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论文
一、深化认识,理会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内涵
在理解分析“教师组织的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的时候,首先要理解两者的概念。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是目前我国幼儿园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活动类型,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都会是一种不可替代的活动类型,具有计划性、目标性、系统性、组织性、指导性等特点。因其普遍,故而存在的问题较多,关于幼儿园的课程与游戏的关系问题,许多幼教人士都处于概念的混淆与模糊状态,比如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命题。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解读游戏,解读集体教学活动,细细分析,不难理解,集体教学活动是课程的.延展和具体表现形式。因此,对游戏和课程这两个概念本身就有不同的理解,包括广义和狭义的,所以当看到别人提出一个概念,你就要关注他们是在什么涵义上提这个概念的。
二、关注背景,领悟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组织形式
在不同的情景下教师使用这两个概念的时候,其内涵是有区别的。有时我们是在针对某次教学活动说到课程这个词的,有时我们说课程这个词的时候是指幼儿园一日生活的各种活动安排。就游戏而言,有时教师说的游戏是他在教学活动中采用的一种形式,有时她说的是幼儿的自发性活动。前者是教学活动游戏化,后者是游戏。我们在说“游戏化”的时候,显然是指其他活动,而不是游戏本身。“游戏化”意味着活动的游戏性程度会有不同,比如作为教学手段的游戏,会因教师对教学目标达成度的追求程度和对幼儿需求的把握程度不同,使幼儿对活动的游戏性体验有所不同。当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给了幼儿极大的自由度和自主空间的时候,活动目标就极其隐蔽,活动过程也非常开放,这时幼儿对活动的游戏性体验就会很强,那么游戏与教学就融合得很好。
三、细化概念,把握游戏活动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
课程与游戏的关系,我将之概括为四种:合一的、整合的、并列的、分离的。合一即游戏就是课程,课程就是游戏,在实践层面上,课程的基本形式就是幼儿的自发自主性游戏,教师只要创设环境投放材料,让幼儿自由活动,教师适时介入指导,必要时教师组织幼儿进行交流。整合即以课程生成游戏,以游戏生成课程。前者是教师为进行某课程内容的教学而专门投放特定的材料,安排幼儿去进行这方面的游戏,比如教师要教幼儿沉与浮,而专门投放了各种玩水的的材料,让幼儿获取什么东西沉下去、什么动西浮起来的经验。后者是教师从幼儿自发性游戏中观察到一些有价值的东西,然后设计成专门的教学活动。并列即教学归教学,游戏归游戏,两种活动都以一定的时间保证,教师预设的教学活动全都来自于教材或其他材料,同时在幼儿自发的游戏过程中加以关注与即时指导。分离即游戏只是一种教学以外的休闲和娱乐,除了安全和纠纷以外,教师对游戏不加以课程式的关注,比如象小学的上课和课间游戏,各不相关。对幼儿园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的探索,不仅改革了幼儿园的教学模式,更涉及到教师教育观的变革问题。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充分挖掘一切可利用的教育资源,进一步探究如何将要传授的内容巧妙地渗透到游戏中,让幼儿在玩中学、学中玩,提高学习效率,正确处理好游戏和集体教学活动的关系,达到娱乐和学习的有机统一,使幼儿在游戏中愉快地学习,健康地成长。 文 章来
篇2:幼儿攻击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及矫正教育教学论文
幼儿攻击行为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及矫正教育教学论文
【摘 要】家庭作为儿童社会化最基本的动因,对儿童早期行为的塑造起着关键性作用,许多幼儿具有明显的攻击性行为,这和家庭有着密切的关系,父母营造的家庭氛围和教养方式对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及矫正有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从家庭角度研究分析幼儿的攻击性行为的影响因素及其矫正。
【关键词】幼儿攻击行为 家庭矫正
攻击是幼儿中一种比较常见的不良行为。具有攻击性行为的儿童由于在交往中常有攻击性行为,和其他幼儿关系处理不好,常会受到别人的排挤。这样长此以往,就会影响幼儿身心健康发展以及人格和良好品德的发展。
幼儿用攻击的手段来处理问题的思维习惯如何形成的呢?我们通过调查发现:不正确的家庭教育是幼儿形成攻击性行为的主要原因。通过深入剖析家庭教育环境,我们找到了家庭中幼儿产生攻击性行为的根源。
原因之一:不恰当的教育教养方式(一)简单粗暴型这类家长多脾气暴躁,遇事不听解释,不善于与孩子交流,当孩子的行为令其不满意时,则训斥、打骂,这就为孩子树立了攻击性行为的模型,形成了攻击意识。
(二)冷漠拒斥型
这类孩子的家长对孩子玩什么,看什么与什么人交往,听之任之,漠不关心,孩子多由爷爷奶奶带大。久之这种缺乏管理和监控的行为就会导致孩子产生攻击性行为和过失行为。
(三)溺爱纵容型
爱孩子是人之常情,但溺爱甚至纵容孩子则会适得其反。当孩子摔倒而大哭时,有家长便会哄骗孩子:“桌子碰了你,我们打它。”当孩子之间发生冲突时,溺爱孩子的家长又会怎么做呢?如果自己的孩子占了“便宜”,他会沾沾自喜;如果是“吃了亏”就会训斥别的孩子甚至动手教训;如果是自己的孩子理亏打了别人,又会说:“孩子还小嘛……”,很多的家长如是说:“别人打你,你就打他……”在如此娇惯纵容孩子的环境中生长,孩子也就理所当然地表现出任性、蛮横、不讲理,其攻击意识自然萌发攻击行为。
原因之二:不和谐的家庭生活环境(一)家庭成员之间不和谐这类家庭其成员之间较少交流感情,常为一些琐事发生争吵,或漫骂或打架。久而久之,这种攻击行为在家庭中得到了强化,幼儿便深受其害。
(二)家庭成员教育态度的不一致家庭成员都很爱孩子,但在教育孩子的问题往往存在着分歧,尤其是孩子犯错时,有批评、有训斥、有体罚的、也有哄骗、护短的',成员之间甚至还闹得很不愉快。
家庭环境和家庭教养方式是幼儿攻击性行为产生的关键因素。良好的家庭环境和正确的教育方法可以有效的预防和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
一、树立正确的教养态度和科学的教育方式(一)做民主型家长正确对待孩子的需求。父母对待孩子的需要,不要断然的拒绝,也不能毫无原则的一味顺从。亲子间如果遇到争执时,要懂得尊重孩子的选择,采取说理的方式加以引导。在达到教育目的的同时,让孩子有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父母对幼儿提出的要求,要合情合理,是幼儿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这样才能形成良性循环,利于父母对幼儿的引导。总之,幼儿与家长间应该是民主的、平等的、和谐的。
提供合理的情绪宣泄方式。当幼儿的不良情绪产生后,家长应该合理的疏导:如耐心倾听孩子的心声,和孩子建立良好的沟通;允许孩子在紧张、焦躁或委屈时大哭一场;带孩子参加比较剧烈的体育活动或游戏活动,通过这样的方式使孩子的不良情绪能合理的得到发泄。
(二)理性对待幼儿的攻击性行为面对幼儿的攻击性行为,成人的态度应该很明确,及时制止。
并采取理性的应对策略。
采取适量的惩罚。当幼儿出现攻击行为时,可以对幼儿进行适量的惩罚,,以达到儿童“自我控制”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惩罚应让幼儿明白受到惩罚的具体原因,以不损伤儿童的身心健康发展为前提。如取消一次幼儿看动画片的机会,还可以进行冷处理,让孩子单独呆在一处,不理睬他,直到他自己平静下来,这样的方式不会给孩子提供呵斥、打骂等攻击模式。
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烦恼、挫折、愤怒是容易引起攻击性行为的情感,因此要教会孩子懂得宣泄自己的感情。有的孩子在攻击别人时发现对方明显痛苦仍不停止攻击,说明其缺乏移情技能,不会同情受害者,家长应告诉他攻击别人会给别人带来痛苦,导致严重后果;再让孩子换位思考,如果你是受害者,那你会有怎样的感觉和心情呢,让孩子从本质上消除攻击性行为。
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孩子,更多的要以平静、温和的方式进行教育。更重要的是,应提醒家长教给孩子正确解决问题的方法,当孩子出现攻击性行为时,家长自己要给予榜样示范或直接教给其正确方法,让孩子懂得正确宣泄自己的情感,将攻击行为降到最低限度。
二、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孩子最早的模仿对象,所以家庭成员之间应该关系和睦,互相关心,互相尊重,努力营造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当家庭矛盾无法避免时,应至少避免在孩子面前产生正面冲突,尤其是不能出现家庭暴力,而应该采取恰当的方式解决,为孩子提供好的榜样。当儿童看到父母采取非攻击性的方式解决了冲突时,他们很可能会用同样的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
攻击性行为会影响到孩子今后一生的发展,如果这种行为延续至青年和成年,就会出现人际关系紧张、社交困难。困此,全社会都应关注孩子的行为健康问题,除了上面说的家庭教育,我们在幼儿园的日常生活中、社区环境中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都不能掉以轻心,应及早予以关注并进行矫治,促使幼儿身心健康的发展。
篇3:[幼儿美术论文]美术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
[幼儿美术论文]美术教育中的游戏与教学的优化整合
在谈及儿童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时,一位台湾学者曾经感慨地说:“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是一把双面的刀刃。教得多了,儿童极 易成为教学内容与教师偏好的奴隶,难以挣脱,有幸挣脱,亦已身受伤害;教得少了,期待自然开花的结果, 却常见儿童为技巧不足的挫折感所苦,学习的过程空有刺激而没有收获。”在学习和贯彻《幼儿园工作规程》 精神、将转变了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观念转化为幼儿园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实践活动的过程中,我们也遇到了这一棘手的问题。然而, 当我们运用“游戏与教学优化整合”的整体改革思路思考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时,我们原先的困惑化解了。
对幼儿园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价值定位
一个两岁左右的儿童,用笔在纸上涂鸦,或用手指在沙地上乱画线,完全是受其内在自发动机的驱使,满 足视觉和动作上的需要。幼儿从涂鸦起就开始创造一套满足自我表现需要的符号系统。只要成人不去干预,他 们会十分自然地运用自己创造的符号系统,按照自身的需要和愿望去表现自我,完成皮亚杰所说的同化作用。 从这个意义上讲,儿童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游戏。因为这种自由制作过程没有强制的目的和社会实用价值,重过 程而不重结果。儿童作用于美术材料的过程,就是将自身的'经历和体验重新组合,并赋予新的意义的过程。而 儿童的美术作品则是儿童自我的一个部分,表现了他的思想、情感、兴趣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
然而,还应该看到,美术活动除了对儿童的一般发展具有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意义外,还对儿童发展具有特殊的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作用 。作为一种审美活动,美术活动不仅在现实生活层面上,而且在对美的追求的层面上,能使幼儿感受和理解真 、善、美,引起幼儿的情感律动,给幼儿以美的享受,陶冶其情操。从这个意义上讲,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 美术教学能使幼儿不只局限于自身的经验,能带给幼儿经过修正的、理想化的现实,使幼儿能按照教师给予的 形式美原则指导下的技能和方法进行作业。
我们在给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活动进行价值定位时,更多地注重前者。我们认为,在幼儿阶段,儿童有十分强烈的内 在表现自己的愿望和动机。满足幼儿美术游戏的需要,让幼儿自主地进行创作,这对于培养幼儿健康的个性具 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们也没有放弃后者,我们认为,美术的技能学习是幼儿美术活动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 师应尊重幼儿的现状,从其理解能力和操作水平出发,去确定略高于幼儿基础的教学要求,而不可机械地按照 教学进度去勉强幼儿。这样的价值定位,使我园的美术教育(www.xfhttp.com-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有了基本立足点。
让幼儿把美术活动看作是自己想做的事
美术活动是一种创造性活动。在美术活动中,需要儿童的想象和创造。
[1] [2]
篇4:幼儿游戏与发展论文
最新幼儿游戏与发展论文1500字
【内容摘要】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游戏是一种以主动、自愿、愉快为特征的“自由”活动,它是在幼儿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展开的,所以符合每一个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游戏在幼儿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占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可以说,有幼儿的地方,就有游戏的存在,就有幼儿的游戏活动的开展。游戏是幼儿生活、学习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幼儿的生活和学习中,游戏是其生活经验和知识结构形成的最有效的方式,具有其他活动不可替代的价值。
【关键词】游戏 发展 幼儿 基本活动 幼儿园
在幼儿教育领域,游戏是一个有特殊地位的重要问题,是幼儿教育区别于小学的一个显著标志。幼儿园如何协调社会发展的要求与幼儿身心发展的需要,为幼儿创造出既符合教育目的的要求,又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的幼儿园生活,是现代幼儿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挑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权利,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 幼儿园把游戏作为基本教育活动,意味着幼儿园要把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的基本组成部分,而且要为幼儿创造符合他们身心发展特点的的幼儿园生活,让幼儿在游戏中健康成长。充分认识游戏的特征和价值,并把游戏融入幼儿生活的方方面面,对于幼儿成长与发展有着独特价值与意义,把游戏作为幼儿园教育的基本形式,让孩子们在游戏(玩)中了解生活、获得知识,在学习中游戏(玩),用游戏来整合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在整合中凸现教育的价值。从而达到开发智力、强壮体魄,实现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为孩子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
一、儿童游戏的基本特征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具有自身所固有的基本特征。
(一)游戏是儿童主动的自愿的活动
游戏是儿童自主自愿的活动,自主性是游戏本质的最基本属性的表现。游戏是适应儿童内部的需要而产生的。游戏从心理方面而言,是一种较松散的活动,能适应儿童的需要,由儿童的直接需要而产生,由内部动机而产生,不是由外面强加的。因此,儿童在游戏中能够全身心的投入,具有极强的积极主动性。
(二)游戏是在假想的情景中反映周围生活
游戏具有社会性。游戏的内容、种类与玩法,受社会历史的、地理的、习俗的、文化的、道德的影响。因此,儿童的游戏是对周围现实生活的反映。但是儿童在游戏中反映的不是周围生活的翻版,他们不是机械模仿,而是通过想象,将日常生活中的`表象,形成新的形象,用新的动作方式去重演别人的活动。
(三)游戏没有社会的实用价值,没有强制性的社会义务,不直接创造财富
人的工作或劳动都有明确的目的,要求生产有社会实用价值的财富,并且按照客观实际,严格地遵守操作方式。而游戏恰恰相反,游戏没有社会的使用价值的目的,游戏不在于外部目的而在于本身的过程。游戏没有强烈的完成任务的需要,没有外部的控制。儿童的兴趣在于游戏的过程,游戏之外的任何结果都不重要。
(四)游戏伴随着愉悦的情绪
游戏适应儿童的需要和身心发展水平,因此使儿童感到满足和愉快。在游戏中,儿童能控制所处的环境,表现自己的能力和实现愿望,从成功和创造中获得愉快。儿童在游戏中由于能积极活动而产生了极大快乐。因此游戏的过程总是伴随着儿童愉悦的情绪。
一般而言,游戏在总体上具有以上四个方面的特征,这些特征相互联系,并实际地表现在各种游戏活动中。当然,从一个具体的游戏来分析,并不一定全部具备上述特征,而且表现程度也是不同的。但是,这些游戏的特征却指明在制定幼儿园教育活动时要重视儿童的游戏,重视游戏者的主体性,使游戏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篇5:角色游戏幼儿教学论文
角色游戏幼儿教学论文推荐
1.角色游戏内容需紧密联系幼儿的生活,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3到6岁是幼儿观察和模仿社会的主要年龄。通过观察生活的幼儿,发现:在幼儿角色游戏中常常表现得较为积极,表演的游戏角色也就越逼真,语言内容更丰富。因此,教师在设计角色游戏内容时应该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真实地表现出自己。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幼儿积极参与到角色游戏中,让幼儿在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中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
2.引导幼儿捕捉角色游戏中的信息,锻炼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的思维具有模仿思维、单向思维、形象思维等几个特征。因此,在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要有针对性地对其加以指导,能够帮助幼儿充分发展自己的模仿思维,有效增强幼儿的思维能力。同时教师应该引导幼儿善于捕捉游戏信息,教师适当给予引导,让幼儿在角色游戏中感受到成功。如,在一个《点心店经营》角色游戏中,安排几个幼儿扮演服务员、一个幼儿扮演店长。当点心店生意冷清时,教师可以转换思维,提出:点心店里能否卖蛋饼吗?以此来激发幼儿捕捉角色游戏的信息,从此开阔幼儿的视野,让幼儿感受到角色游戏中的生活再现,其中幼儿捕捉到游戏新内容,便能够成为激发兴趣的新鲜点,以此来达到训练幼儿思维能力的目的。
3.实施科学引导和开展跨班游戏,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
(1)实施科学教导,提高幼儿交往水平
在幼儿整个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活动的开展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过程,其主要是以幼儿的学习问题为主要中心,在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幼儿、幼儿与幼儿之间相互交往、相互沟通实现的一个过程。幼儿能够在幼儿角色游戏活动中体验角色生活,并且在活动中相互沟通、相互交流,但是这与幼儿教师在角色游戏活动中发挥的指导作用分不开。同时,这并不意味着将幼儿限定在一定的游戏框架中,因为,幼儿才是游戏活动的主人,而教师只是幼儿角色活动中的'重要指导者。因此,在角色游戏活动中,教师的指导作用非常重要。其具体需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学会观察游戏,选择合适的介入时机,在角色游戏的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认真观察幼儿在游戏中所做出的各种反应,并对游戏中的行为进行综合分析和解读,从中去感受幼儿在角色游戏中的情感。如果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开展过程中出现消极情绪时,教师便应该及时指导,从而帮助幼儿提升自己的交往水平;二是注重指导方法,实施隐性参与。在幼儿参与角色游戏的过程中,当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教师便可以提出解决的办法帮助幼儿继续开展游戏活动。但是这种干涉参与需要隐性的方式,很自然地参与到角色游戏过程中,避免强制性中断幼儿开展的角色游戏活动。通过角色游戏让幼儿的交往能力得到有效提高。
(2)开展跨班游戏,提升交往技能
在幼儿教学过程中,角色游戏涉及较为广泛的人际关系,能够让幼儿了解更多的事物,有效扩展幼儿的交往范围。因此,在角色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通过实施跨班游戏,能够有效扩大幼儿的活动空间,增加幼儿在角色游戏活动中的互动性,这样有利于提升幼儿的交往技能。这样能够让幼儿完全融入社会角色活动中,从而提升交往能力。角色游戏是当前幼儿教学过程中较为典型的一种游戏活动。因此,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善于从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思维能力和社会交往能力入手,充分发挥角色游戏活动中对幼儿教学所起到的促进作用,从而帮助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
篇6:浅析幼儿游戏教学学科论文
浅析幼儿游戏教学学科论文
一、游戏教学的内涵
学习游戏,顾名思义,是教师通过组织者教学过程中,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加入游戏,让孩子掌握知识的过程充满快乐,达到超强的学习效果,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幼儿教育中对幼儿知识、态度、情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的需要了,而游戏教学往往可以满足培养现代幼儿教育所缺失的。因为游戏既可以发挥教师通过结合传统教学方法教育孩子,和组织管理班级,又可以吸引儿童对课堂的热情,又可以让上孩子发挥自己的想象,达到教学目标,并且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和冒险精神,这是基础教育是一种新的,并且有效培养孩子学习的未来发展模式。
二、采用游戏教学的重要性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对素质教育的重视程度大大提高,教育改革也在不断的深入,这也就导致了幼儿教学的不断发展。“寓教于乐”的理念越来越深得人心,针对幼儿集中注意力持续时间短的问题,游戏教学理念更加适合现代幼儿教学,为此采用游戏教学的必不可少的教学设计理念。1.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游戏化教学法是通过游戏的方式向学生传授知识,我国制定了新的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角。国家现在需要的是创新性人才。全面发展的人才。这是国家的需要也是社会的需要。也是学生自身的需啊。引进游戏化教学,帮助学生提高学习兴趣,将游戏与教学相结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引发学生强烈的学生动机,引导学生积极开展思维活动,促进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能力,从而为学生创造性思维品质的形成提供良好地条件。新课标教学提倡改变教学模式,在课堂中引进新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活跃课堂氛围,将教师和学生在寓教于乐中体会到教和学的乐趣。2.游戏法可以激发孩子兴趣。游戏教学法是可以激发孩子的兴趣的。因为孩子的注意能力是不完美的,不发达的,他们关注事物的能力并不是很好。如果教师教育仅局限于在黑板教学和口语教学,容易让孩子的产生心理疲劳。如果在幼儿教学课堂中能把游戏玩到一个非常灵活的老师,那他一定是一位优秀的幼儿教师。因为他不仅能够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激发孩子的学习。并且在教学过程中,把将快乐融入了学习,同样也将学习变得快乐起来。3.游戏可以提高孩子的语言能力。在早期的幼儿教育中,孩子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幼儿教育是儿童早期智力开发的`关键时期,他们通常具有较低的语言的表达能力,而幼儿教学其中的一个教学目标,就是提高语言表达能力,要想实现教学目标,完全可以设计一个提高表达能力的游戏,比如,孩子们可以通过一个虚构的寓言小故事,与伙伴共同讨论和交流,并且进行扮演,进行对话,让孩子们不仅仅对寓言故事有了初步的理解,并且在进行讨论与交流的时候,也锻炼了语言表达的能力。
三、游戏的选择
幼儿存在年龄小、自制力差等问题,为了解决和改善这些问题,提升幼儿教学的课堂效率,就逐渐形成了游戏教学模式,本文分析研究了游戏教学模式,探讨幼儿教学采用游戏模式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实现幼儿教学中引入游戏教学笔者提出以下几点游戏的选择建议。1.游戏选择要有针对性。在教学目标和在教学过程中加入的游戏有一个共同的目的,那就是实现整个教学的目的,教师不能违背了做游戏的初衷,游戏的选择可以广泛,但要根据选择的课程需要,把游戏和客观知识的有机结合,使儿童游戏在幼儿时期的所要学习整体知识按照一定的阶段进行。例如,教师要交给孩子们写数字,可以组织孩子们拿香蕉,给他们规定任务,每个人必须拿几个的香蕉,1号拿一个,2号拿两个,这样去教孩子,游戏的选择要与所学知识有关。2.及时做好游戏教学的总结和反思。有的教师使用游戏法一堂课课堂气氛是上来了,活跃性有了,但是不善于总结,一堂课嘻嘻哈哈下来了,学生还不知道学的什么,一定要注意反思和总结。毕竟游戏教学法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一节课结束要叫学生总结本次课的知识点,并进行记忆。记忆会有遗忘,总结记录时常翻看才能,将知识内化和应用。
四、结束语
新的时代到来了,教师要由传授知识的教书匠向教书育人的大先生,思想要转变,教学方法要更加追求新颖和实用。游戏教学法是一门新的科学,他不仅改变了传统只讲不做的枯燥课堂模式,并把学习融入到了快乐中。这是一门科学,还等着更多的人去创造,我们应该在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取长补短,传承好的,弃其糟粕。才有利于儿童的发展,才能为祖国培养更好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吴文娜.教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篇7:浅析幼儿园管理教育与幼儿关系论文
浅析幼儿园管理教育与幼儿关系论文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重要阶段,打好幼儿发展最坚实的基础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幼儿启蒙教育影响幼儿的一生,在幼儿身体、认知、情感、性格等方面的发展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引导作用,如何帮助幼儿在接下来的生活和学习中能够茁壮成长则是一个幼儿园管理教育的重点。幼儿园班级是幼儿保教的关键,不同年龄的幼儿需要不同的管理,不同的幼儿有不同的特点,幼儿园的管理教育也应遵循其特点。幼儿园作为幼儿启蒙教育的重要场所,每一方面都极有可能影响幼儿的一生。
一、“赢”在起跑线上的“小学化”教育
让孩子赢在起跑线上。这一句话使多少家长让自己的孩子从幼儿园开始就学习各种知识以及艺术文化,生怕落后于其他幼儿,当今某些幼教工作者也都还存在着以质量观衡量幼儿教育的错误意识。幼儿园推出特色教学、文化幼儿教学,注重知识灌输、技能训练,轻主体意识和学习兴趣,忽视幼儿自我学习能力及其积极的情感体验状况等。而所谓“小学化倾向”是指一些幼儿园为了适应部分家长的错误需求进行的错误教学、提前对幼儿进行小学教育的不良倾向,使幼儿园教学计划中出现教学目标小学化、课程设置小学化、教学过程小学化、行为规范小学化以及教学评价小学化等现象。幼儿园无视幼儿的身心发展的规律和特点,提高幼儿教育的培养目标,也出现不少幼儿园要求幼儿识字、学习拼音、珠算、外语等本该出现在小学教育中的教学计划。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实行)》指出,“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和终身教育的起始阶段。幼儿教育应为幼儿的近期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素质基础应,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并重,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儿童富有个性的发展”。不同的年龄阶段儿童所呈现出来的发展特点和规律是不同的,学习特点和学习能力也是不同的。幼儿园的指导性教学计划更应按照《幼儿教育指导纲领》来制定合乎科学的方法指导幼儿园的教学计划。避免出现错误的“小学化”教育。在幼儿的启蒙学习中我们更应注重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去掉小学化教育的错误方式,给幼儿在启蒙教育中一种轻松愉悦的学习方式,去学习、探索,科学的设置舞蹈、绘画、游戏等活动,使幼儿在生理、心理、社会适应性等方面都获得初步发展。
二、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
幼儿园除了一个科学的指导性的教学计划,更需要一个科学的课程教学方案。幼儿园每学期都有依照有关教育部门的请求制定相关的'幼儿教学课程方案。在制定幼儿教学方案中,课程方案的讨论权、制定权和决议权完全掌握在园方手中,幼儿教师就只能毫无自主性的按照教学方案上面的进度来指导教学,园方制定好并出台教学课程方案后,对于大多数的幼儿教师来说,教学的过程就是执行园方出台的教学课程方案的过程,如果教学的方案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升,对于幼儿成长不会有较大影响。假如园方在制定教学过程中侧重于认知性的读写算,在一定程度上就限制了幼儿教师在校所学技能,使得幼儿教师不能充分的发挥自己的优势、特长及志向,出现幼儿教师在课程上与教学目的发生冲突的现象,就会对幼儿的身心发展产生不良影响。
在幼儿园里,应充分利用游戏的综合作用,开展各类游戏会更好的激发幼儿的积极性,锻炼幼儿拼搏的意志,提高幼儿的学习能力,一些集体游戏还能增强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在各种活动竞争或能力竞争中,幼儿能不断的超越自己,找到在学的乐趣,学会独立做事和团队协作,不断增强竞争意识。在学与玩中更好的找到一个平衡点,用游戏提起幼儿的兴趣,从而促进学习以及身心健康的发展。
由此可见,在儿童智力迅速发展,兴趣爱好,个性品德迅速形成的时期,早期教育的作用很大,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对幼儿的各个方面的发展都有良好的作用。幼儿智力及身心健康发展与幼儿教育是密切相关的,与幼儿管理教育的联系也是不可分割的,若在这个时期内,规划一个科学的教学课程方案,对孩子用正确的方法施以适当的早期教育,其效果可想而知。
三、幼儿园班级工作管理
对于幼儿来说,良好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其形成各种良好的习惯。班级的管理方式,幼儿教师的一言一行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幼儿。班级是幼儿园施行保教任务的一个小场所,在幼儿园里,对幼儿来说,班级是他们与其他同学一起学习生活的地方,大多数的学习、游戏活动、进食都是在班级内部进行的,因此幼儿是否能在幼儿园健康成长很大程度上直接取决于保教工作的实施与管理是否恰当。拥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状况必定拥有一个适合幼儿学习生活的环境,有利于幼儿良好习惯的培养。要想拥有一个良好的班级管理工作,就要注重老师与幼儿的关系。怎样处理老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呢?不同年龄性格的幼儿,都应采取不同的方式方法进行教育管理,而要管理好一个班级,爱则是首要条件,最不可或缺的。除了爱之外,我们也要注重老师和幼儿之前的交流,交流多了,自然双方也就更亲近了。
每一个幼儿都是一个可爱但敏感的天使。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应对每一个幼儿的家庭状况,个性特性,身体情况等等进行适当完善的了解,同时用真诚的爱心、完美的耐心并恰当地运用肢体语言去感染幼儿,让幼儿体会到爱,打开心扉,乐意与社会交流。对于不同年级的幼儿在管理办法上应该有所不同,比方说对小班幼儿,多用肢体言语来亲近幼儿,如摸一摸、抱一抱、拉拉手等来传达爱意,让孩子感到教师对他们的保护、关怀,使幼儿自然而然的对教师产生一种平安感、亲切感等。在对于这个陌生的脱离父母保护的集体中体会到安全、舒适、开心。到了中、大班,则适合多用表情、言语去感染教导孩子,一句真心赞誉的话语、一个鼓舞的眼神、一个会意的笑容,都会使幼儿感受到老师的爱和暖意。老师的爱一旦被孩子了解和乐意接受,他们就会积极开心的参与到老师的教导教学游戏活动中来,从而使幼儿管理可以愈加顺利有效地展开。
四、结语
当幼儿离开疼爱自己的家人来到幼儿园时,他的生活将会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从单一的家庭生活突然过度到复杂的集体生活,坏境的转变给幼儿带来了的不仅是生活上的变化,更重要的是心理上的变化。幼儿园的集体生活对幼儿的成长产生极大的影响,有些幼儿在幼儿园很受其他小朋友的欢迎,拥有很多好朋友;而也有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独自一人,几乎没有朋友。幼儿园就像是幼儿踏进的第一个小小的社会,不同性格的幼儿在各方面的发展都有不同。但幼儿也处于朦胧阶段,对大多东西都在学习中,学前幼儿正处于幼儿教育的关键期,是智力开发的最佳期、人格健全的关键期,幼儿园教育在各个方面都将在幼儿成长有或大或小的影响,使得幼儿在自我管理能力,幼儿的竞争意识,集体观念等各方面都向着一个较好的方面形成发展。
篇8:幼儿教学游戏的重要作用论文
幼儿教学游戏的重要作用论文
一、利用游戏可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
处在幼儿期的孩子,身心都有一定水平的发展,对周围一切事物好奇、好动、好模仿,渴望参加成人的社会实践活动。根据孩子的这些特点,应为幼儿创造宽松自由的环境,凸显幼儿“自主、自信”这样一种主体精神。引导幼儿主动参与,自主选择,使幼儿在参加游戏活动时,身体各器官处于积极活动状态,这样既可以促进身体的正常发育,又可让幼儿在游戏中反映现实生活,探索事物性质,运用已有知识、操作各种材料来进一步丰富幼儿的知识经验,培养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如我在游戏课“奇妙的颜色”的教学过程中,先出示装有红、黄、蓝三种颜色的水,然后对小朋友说:”今天老师给小朋友变一个魔术,仔细看我面前的三杯水会变成什么颜色呢?”说完,我先将一部分红水和黄水混在一起,立刻变成了橙色,一下子就把幼儿的注意力吸引了过来,激起了幼儿的好奇心。于是我又倒出一部分红和蓝两种颜色的水,问幼儿:“如果老师将这两种颜色的水混合在一起,会变成什么颜色呢?”孩子们七嘴八舌、争先恐后的说出可能变成的颜色。听完孩子们的想法后,我说:“现在老师就把这两种颜色的`水混合在一起,看看谁的想法正确呢?”于是,孩子们瞪大了好奇的双眼,静静的看着混合在一起的颜色,证明着自己判断的对错。看着变成紫色的水,小朋友们有的手足舞蹈,有的默不作声。在幼儿的好奇心正浓的时候,我因势利导,欲让两个幼儿自己动手,将黄和蓝这两种颜色的水混在一起,观察变成了什么颜色。孩子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达到了高潮,纷纷举起小手要求做这个实验。经过幼儿自己动手实践发现,这两种颜色的水混在一起变成了绿色。从而让幼儿知道了三原色中任何两种颜色相混合都会产生一种新的颜色。在这个活动中,孩子们学得既轻松又自然,整个过程孩子们是在看一看,想一想,做一做,记一记中进行的。既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又提高了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积极性。
二、游戏可满足孩子的认知需求,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专家指出:“儿童早期是奠定智力发展基础的最佳时期,游戏的过程正是智力发展的非同一般的特殊过程。这恰恰是游戏的作用之所在。”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与好奇,这种兴趣与好奇是理解环境,接纳环境。影响环境的表现。游戏可满足孩子的这种认知发展上的需要,在游戏中与环境相互作用,通过操作物品,认识事物特征,发现事物之间的关系与联系。如:幼儿通过搭高楼游戏,能够初步感知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在游戏中反复操作、尝试、探索,得知用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怎样搭建房子,在搭建高楼时,为什么积木总会倒呢?要把三角形的积木放在最上面,这样高楼就不会倒了,从而还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提高了处理问题的能力。再如:拔萝卜游戏,老师和幼儿一起来做。从老师到小朋友,一个跟着一个来帮忙,排成队(从高到低),通过这个游戏使幼儿从现实情景中感知什么是“排序”,同时还可以让幼儿意识到合作及团结起来力量大。孩子们通过游戏满足了认知需要,激活了思维,陶冶了情操,发展了智力。
三、游戏可培养幼儿良好的思想品质,使其健康的成长
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促进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途径。在游戏中,孩子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充分的发展,他们自觉遵守规则,学习做人做事,信守诺言,体验各种角色。如:“舞龙”、“穿大鞋”、“点兵点将”、“石头剪子布”等民间游戏是孩子们乐此不疲的游戏活动。“舞龙”不仅需要个人动作的协调性灵敏,更加强调的是团队的合作精神及坚持性等品质。同样,在“穿大鞋”游戏中,孩子们不仅获得了动作的发展,体能的增强,重要的是在活动中,让幼儿体验困难,战胜困难,从而树立信心,获得自信,培养了孩子们的积极健康的心理。在“点兵点将”和“石头剪子布”的游戏中,需要分配角色,让幼儿自己组织,共同协商,以取得人人机会平等,个个一致公认的结果,交往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又如:在角色游戏“爱心医院”中,小医生对“病人”的“望闻问切”,俨然就是一名职业医生,他们对前来就诊的患者热情关切,从孩子那专注投入的表情中,让人看到了医生的敬业和救死扶伤的精神。“温馨小吃店”的服务员,礼貌的接待前来消费的顾客,“阿姨,您好!您想吃点什么?我来为您介绍我们店里的特色小吃。”彬彬有礼的话语,热情周到的服务,让人倍感亲切温馨,也体验到人际交往的快乐。游戏中,孩子们的责任意识得到了增强,自主,自立和自强的能力得到了锻炼,很多良好的做人品质和约定成俗的要求在游戏中得到了彰显和强化。总之,游戏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和发展非常重要。因此,幼儿教育应将“寓教于乐”作为基本原则,将游戏作为幼儿教育最为有效的手段,运用到教育活动当中。
篇9: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思路论文
幼儿体育游戏教学思路论文
1、前言
随着固定教学模式的形成,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已开始呈现出千篇 一律的状态,枯燥的教学内容使得刚步人教学环境的幼儿对学习完全不感兴趣,为了激发幼儿对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心,本文针对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进行了探析,通过丰富幼儿教学内容来改良幼儿教学方法。体育游戏是一种以游戏形式和体育动作为基本内容的教学方式,它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参与者的身体素质,由于它具有趣味性和吸引力,因而在开展过程中能很快引起他人的注意,使参与者能尽快将情绪投人到游戏当中,因而体育游戏是一种能加强教学效果的有效教学方式。
2、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作用
2・1增强幼儿体质,促进身体素质的全面发展
体育游戏作为锻炼身体素质和机能的一种方式,它能促进人体的新陈代谢,对大脑神经系统进行有效的调节,提高内脏器官和运动器官的运转效率,总之它是一项具有实际意义的运动。体育游戏主要是考查参与者反射条件的一个过程,因而参与体育游戏的人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智力开发,尤其是针对幼儿而言这是一种全面提高身体素质的有效手段,除了激发幼儿的兴趣和认识能力之外,不同的游戏还能对幼儿的观察力、判断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能力进行培养,在缓解课堂枯燥的同时对身体进行了有效的练习。
2・2提高心理素质,促进幼儿心理健康成长
幼儿处于婴儿期和儿童期之间,相对于这样一个过渡阶段,幼儿对外界所造成的行为活动随着生长逐渐增加,而行为活动所引起的变化又能激发幼儿对外界事物兴趣,进而引发幼儿对事物的认知能力,幼儿开始在认知过程中表现出主观能动性。由于游戏形式丰富多彩,因而任何一个参与者都存在获胜的可能,幼儿通过游戏可初次感受到失败、成功以及竞争的存在,而团体合作又能教会幼儿形成团结意识,在面对竞争时的心态以及处理方式,这些都有利于幼儿心理状况的改善,对心理素质的提高有着重要影响。
2・3培养良好情操,加强幼儿思想品德修养
为了增加游戏的趣味性,大多数体育游戏都会以比赛或是竞争的方式来增加游戏的氛围,竞争机制的存在使得参与者在游戏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规范,这种规范有利于幼儿形成认真的态度和高度的责任感,更是提高幼儿思想品德修养的关键。体育游戏通常都属于集体活动,集体活动的开展势必会涉及到团结合作以及对抗竞争等问题,集体活动的开展不仅能帮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学会机智、勇敢、顽强、拼搏,还能在与他人合作或是抗争的过程中学会有关体育方面的技能,如“迎面接力跑”可有效激发幼儿的跑步能力,为将来体育运动员的选拔奠定良好的基础。
3、体育游戏在幼儿体操教学中的具体运用
3・1将体育游戏穿插在准备活动中
在教学过程中穿插各种类型的体育游戏,有利于提高幼儿的注意力和学习积极性,在缓解课堂枯燥无味的同时调动幼儿情绪。众所周知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对游戏充满热情也是幼儿的天性,只要能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教学方法都是好方法,因而在体育游戏的创编中,教师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组合。体育游戏的创编需具备活动方式、比赛规则和处罚制度等三个基本要素,其中活动方式可根据课堂的实际需求进行设计,比赛规则则需保证游戏的公正性和公平性,而处罚制度也可以是多种多样,根据游戏的目的对处罚内容进行不同的更改。由此可见,体育游戏不仅是一种吸引幼儿注意力的有效方式,还是一种激发幼儿对体育活动感兴趣的有效手段,它在教学中所体现出的价值已得到广泛认同。
3・2将体育游戏运用在幼儿基本技能教学中
体育作为一科锻炼身体提高身体素质的教育,它同样可以成为启蒙幼儿学习体育基本技能的一个有效途径,现阶段我们经常会在新闻中听到某地儿童溺毙或者摔跤导致粉碎性骨折等话题,归根究底在于幼儿体育教学的`不到位,针对以上提出的问题教师可进行针对性教学,如教导幼儿学习游戏以及相关的急救知识,进行基本的体能和反应能力训练。另外独立生活能力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能力,它能帮助幼儿在学前教育中获得全面发展,为进人小学的学习打好基础,在这方面的教学也可采用具有针对性的体育游戏,这样不仅能丰富教学内容,还能促进幼儿基本技能的早期形成。
3・3将体育游戏运用在幼儿教学结束部分
在体育课程的结束部分教师通常会安排学生对该自身进行放松整理,幼儿教学同样如此,放松整理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在这堂课上所产生的疲劳,促进幼儿的身心放松,使他们的情绪从兴奋逐渐转变成平静,但这种自行放松的方式往往会被学生忽视,从而失去了放松整理应有的效果。为了达到放松应有的效果在幼儿教学结束部分,教师可采用跳兔子舞的形式帮助学生放松,或是采用一些负荷相对较小的其他体育游戏,如“背背悠”、“惊弓之鸟”等,在逐渐放松的同时起到兴趣保留的效果。
4、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注意事项
4・1体育游戏应具备教育性
在幼儿教学中引人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某个知识,因而体育游戏的最终目的是教育,所以教师在选择和设计体育游戏时应具备教育性,对幼儿的思想道德教育进行加强。体育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运用使得教学效率有了很大的提升,所以我们应充分利用体育游戏,对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进行提升,使得游戏呈现出明显的教育特征,让幼儿在自然环境中学会克服心理障碍,形成顽强拼搏的良好品质。在游戏竞赛中教师应善于观察幼儿的行为及表现,针对有问题或有心理障碍的幼儿进行及时的开导和表扬,让幼儿明白运动的目的在于磨砺人的意志,而游戏规则则是让幼儿学会遵守纪律,保证游戏的公正性和公平性,学会用正确的心态去面对成功和失败。在游戏结束后及时做出总结,让幼儿根据自己在游戏过程中的表现及感受发表自身感想,无论是成功还是失败都要学会用一颗平常心面对,在游戏中学会克服困难勇往直前。
4・2体育游戏内容应具备针对性
在体育游戏的内容上要严格围绕教学内容进行设计,其次是针对本节课的任务和阶段进行,如在准备活动中引人体育游戏的目的是为了让幼儿在热身过程中活动全身关节,为之后的运动做好铺垫,避免在运动过程中出现肌肉拉伤等现象。基本技能教学则主要是针对幼儿基本体育技能的提升,所以在游戏内容设计上应多融人一些与体育技能相关的动作;课程结束部分的体育游戏是为了让幼儿平复心情缓解课堂疲劳,所以这部分的游戏设计应以柔缓、负荷小为主要原则,总之体育游戏内容的设置应具备针对性。
4・3体育教师应积极参与活动
在体育游戏中体育教师不仅扮演着裁判员、组织员的角色,还应扮演游戏参与者的角色,教师作为一名教育者在游戏中能起到很好的示范作用,对教学效果的提升还有显著的作用,为了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游戏的质量,教师更应积极参与体育游戏。另外,教师参与体育游戏对游戏中的人而言也是一个学习的榜样,在调动学生积极性的同时迅速拉近师生间关系,增加游戏氛围。只有当教师作为一个游戏的参与者,他对游戏的过程和规则才能进行不断完善,对运动量才能起到及时的调控,总之教师的参与不仅能带动游戏氛围,还能提高游戏的教学效果,加深体育游戏的教育性和针对性。
5、总结
从以上描述,我们可以看到体育游戏不仅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促进幼儿身体的发育和增长,对智力的开展和意志品质的培养都着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幼儿心理素质和思想品德的提升。因而在幼儿教学中科学合理的采用体育游戏,针对不同的教育环节采用不同的体育游戏是提升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但在游戏的选取过程中应注意体育游戏的教育和针对性,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对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进,避免因过度的体育游戏而失去原本教育的初衷。
篇10: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论文
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论文
一、游戏教育在国内外幼儿园教育的历程
日本在创建幼儿教育初期,其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主要受福禄倍尔教育思想的影响。但随着幼儿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日本教师在福禄倍尔的教育思想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渐渐形成了自有的幼儿教育理念与培养体系,也成了儿童游戏的“世界中心”,它的游戏活动也是自成体系与独具一格的。中国幼儿园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研究,起始于20世纪代。陈鹤琴先生,中华民族的幼儿园教育科学研究的先驱者。陈鹤琴提出了儿童游戏的理论,它奠定了我国游戏教育研究的框架与基础,并在幼儿园的教育课程中逐渐融入了游戏。尽管自20世纪60年代起,我国的幼儿教育法规就提出了游戏必须作为幼儿园的一种基本活动,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中,幼儿园更多地关注幼儿知识与技能的培养。游戏仍然没有引起足够的关注与重视。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
随着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内容不断丰富与实效,社会、家长与幼儿教育工作者逐渐地认识到知识至上的教育理念与培养模式的局限,从事幼儿教育研究的学者们纷纷提出了游戏的教育功能、游戏的认知功能等教育理论。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积极作用体现如下:
1.寓教于乐的学习体验
从游戏化的教学方式中,儿童可以根据自己的意愿活动。它极大地激发了幼儿的学习与体验过程,并在寓教于乐的活动中,师幼之间的教学关系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
2.自主学习的活动状态
幼儿天性喜欢游戏,玩是幼儿发自于内心的一种自主活动。在幼儿的日常生活中,通过游戏,幼儿能在其中自主地进行活动与学习。
3.生活体验的认知手段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通过不同的游戏内容和游戏方法,给予幼儿不同的认知进程。受到幼儿家庭和周围社会生活环境的影响,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幼儿与周围同伴之间的交往和认知行为,往往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实现。
三、开展游戏教育的手段
教育工作者要适应新时期的变化,转变幼儿教育的理念,推行幼儿教育的新模式,充分发挥游戏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主体地位,促进幼儿教育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首先,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与发展,社会变化的日新月异,使得教育资源越来越丰富了。它融合了家庭资源、社会资源、信息技术资源与人力资源,在幼儿教育的过程中,把游戏与教育有机结合,创设游戏的良好氛围,探索幼儿教育的游戏模式与方法。其次,信息化技术要逐步引入到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充分发挥多媒体技术在幼儿教育上的优势,有利于拓展幼儿的活动情景,有利于优化幼儿的教育内容,有利于幼儿的健康发展。但是,多媒体技术的使用必须合理与适度。它并不是幼儿教育的唯一手段,应与其他的教育手段互为补充、相辅相成。再次,幼儿园游戏活动场地的规划与建设是幼儿教育中不可忽略的,它肩负着幼儿园教学的重要职责。
然而,当前的幼儿园的游戏环境普遍存在区域狭窄、功能单一、私密性不足与防护设施简陋的弊端。游戏场地不能充分提供幼儿教育的吸引、刺激与激励的作用。最后,传统的游戏活动具有很强的互动性、知识性与趣味性,所以才会经久不衰。传统玩具与幼儿的生活密切相关,制作简单,充满童趣。在幼儿园教育中,幼儿教师需要发掘传统游戏与玩具各自的优点,彼此有机结合,促进儿童在游戏中快乐、健康与聪明的成长。然而,任何事物具有正反两面性,幼儿教师要引导儿童辨识游戏的积极与消极因素,使得儿童能自觉抵制一些游戏所带来的不良后果。四结论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游戏与教育的角色肩负着同等重要的责任,任何一方都不可或缺。教育工作者应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游戏教育在幼儿园教育中的地位,实现游戏与教育的融合,从而推动幼儿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当前幼儿教学中游戏教育的现状
1.游戏教育的教学模式过于呆板
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最常见的方式是一个教师面对多个幼儿进行直接、面对面的教育。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常位于讲台的中心位置,也可以是一对一的单独形式的传授。在以往的教学中,教师是整个教学的主体,突出教师的权威,这样师生之间的距离被拉大,致使幼儿对教师产生畏惧的心理,对教学过程中的活动产生十分强烈的抵触情绪。心理上的不配合导致幼儿不能集中精力,将心思投入活动中,教学效果不佳。
2.对游戏存在过度的依赖性
在幼儿实践教育中,游戏模式受到幼儿的极度喜爱,因此,很受欢迎,得到了较为广泛地推广。但是,在推行的过程中,很多教师没有正确认识,存在盲目推崇的现象,对游戏设置的根本目的没有作出真正的理解,只是将其视为简单的游戏,不会对教学效果产生任何价值。很多幼儿教学案例显示,不同的幼儿园存在各自的.差异,不是所有的游戏都能创设教学情境。有的时候,在教学过程中,直接切入主题也是十分奏效的教学方式,值得幼儿教师们进行深入地研究。
3.忽视了幼儿的心理感受
在游戏化的教学模式中,幼儿是整个服务的主体,并且侧重娱乐方面,负面影响较少。但是,在教学实践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传授的意义,虽然精心地设计了游戏的情境,但是却忽略了幼儿的心理特点和身体素质。有些游戏情景没有为幼儿提供他们所需要的自由发展的空间,致使他们在游戏过程中无法真正、真实地体会到实际的感受。
二、游戏教育在幼儿教学中的价值
1.有利于形成对知识的渗透
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有利于教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在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让幼儿懂得学习知识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同时要保证从客观角度激发幼儿学习的热情。
2.有利于树立端正的学习心态
游戏教学模式的运用增强了知识的挑战性,使课堂充满了趣味性和益智性的特点。因此,教师要提高课堂游戏的有效性,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促使他们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探索游戏中蕴含的知识,增强自信心,树立端正的学习态度。
三、幼儿教学中的具体游戏教育策略
1.将游戏设置为幼儿教学的主要内容
(1)将游戏教学逐渐渗入到实际教学行为中。在进行课程设置的时候,要将游戏设置为主要教学内容,达到教学的连续性和系统性,实现游戏与教学的有机结合,鼓励幼儿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2)在游戏中提供必要的条件。幼儿园既是游戏场所,也是幼儿接受教育的地方,因此,要设置一定的设施,保证幼儿能够拥有合适的游戏空间,引导其积极、自觉地参与游戏,将幼儿自主游戏设置为他们成长进程中的重要项目。
(3)实现自主游戏与教师指导的有效结合。在安排游戏活动的时候,要做到精心设计,考虑全局,尤其要预留一定的时间和空间给幼儿进行自由活动。这样就保证了他们进行游戏选择的权利。同时,也要将游戏与教育教学进行结合,使游戏具有一定的教学价值。教师要对幼儿的游戏进行适当地指导,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取知识和快乐,身心受到启发。
2.将游戏设置为幼儿教学的主要形式
游戏活动的特点是将玩和学进行了结合,幼儿在玩耍中达到了学习的目的。在游戏活动中,幼儿进行了更多地沟通,在不知不觉中学到很多知识,掌握一些基本技能。在幼儿园集体教学的过程中,对游戏进行了巧妙的设置,增强了教学的生动性和趣味性。游戏教学形式与幼儿教学思想并不矛盾,二者刚好契合,实现了幼儿教学的直接性和情境性。同时,游戏教学将健康、道德、生活以及艺术教育融合在一起,应用到游戏中,实现教学形式与内容的一致性。因此,将游戏作为幼儿教学的主要方式,加深了教师与幼儿直接的情感,提升教师亲和力,增强教学效果。
3.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提升幼儿游戏教育水准
教育资源是保证幼儿教育发展的前提,既包括幼儿园本身的资源,还包含一定的家庭和社会资源。只有实现对这些资源的有效整合,才能为幼儿教育的发展提供资源保障,使幼儿在游戏过程中与游戏氛围更好地结合,为幼儿提供更加广泛的发展空间,提升游戏的深度和广度。同时,家长对于游戏的认可也是提升游戏水平的关键。家长参与游戏,进行指导,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能够有效促进游戏的创新。
综上所述,游戏既是幼儿的主要活动,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游戏教育要选择符合幼儿心理的游戏类型和活动方式,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活动中受到启蒙,养成良好的习惯,实现利用游戏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的教育意义。
篇11:音乐游戏的幼儿教学的论文
关于音乐游戏的幼儿教学的论文
一、用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协调能力
教师与幼儿一起玩捉小鱼的游戏,它要求游戏在规定的范围里玩耍,音乐的节拍未响起时幼儿蹲在地上装“石头”,一旦出现某种节拍,幼儿要根据事先规定的角色扮演贝壳和小鱼。贝壳要在节拍响完前拍住小鱼,小鱼要避免自己被抓到。节拍结束幼儿立刻蹲地变成“石头”,直到第二轮游戏开始。在游戏中,被抓到的小鱼出局,一个节拍完成以前,一条小鱼也没有抓到的贝壳也要出局。当音乐游戏完毕时,统计还活着几个贝壳和几条小鱼。这样的游戏集音乐与体育运动于一身,它的游戏过程紧张刺激,幼儿非常喜欢这样的游戏。通过玩这样的音乐游戏,幼儿能把脑子与手协调起来,充分锻炼自己的反射神经。幼儿如果长期玩类似的音乐游戏,会改变过去协调性不佳的状况。
二、用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
由于环境的影响,幼儿很少有表达的机会。如果幼儿不擅长表达自己,将会变得性格内向、难以与他人沟通。幼儿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引导时,发现有些女孩喜欢别人顺从她们,如果没有得到满足就哭泣撒娇;有些男孩与他人交往时喜欢采取暴力。过去人们把幼儿的这些行为归结于“人品不好”,后来经过心理学家研究,发现幼儿存在不会与人沟通的问题,只会用情绪化的方法表达自己的想法。幼儿教师要从小引导幼儿学会沟通。幼儿教师应用音乐游戏能培养幼儿的表达能力。如果幼儿能很好地表达自己,他们就有更多的机会与他人交往或向他人学习。比如,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玩小兔和狼的音乐游戏时,幼儿要在游戏中学会与他人沟通,在玩游戏时,幼儿除了要掌握自己的节拍,完成自己的角色,还要会与他人配才能完成剧情,使幼儿懂得合作的重要性。他们的表达能力也会得到增强。幼儿教师通过合理的游戏锻炼幼儿的表达能力,音乐游戏的训练会使幼儿克服孤僻、任性、自我的毛病,他们会在音乐游戏中学会与人交往、与人沟通,从而形成健全的.人格。
三、用音乐游戏锻炼幼儿的审美能力
审美能力是指人能分辨什么是美的,什么是不美的,审美能力既可以指具体形象的审美,也可以指精神抽象的审美。目前幼儿由于少与人交流,没有机会得到审美教育。音乐游戏有时就可以弥补幼儿这方面的不足。幼儿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参与布景和道具制作,幼儿可以在参与音乐游戏准备的过程中培养初步的审美意识,随自己的想法了解什么是美的布景、什么是美的道具。音乐游戏既然是游戏,就有游戏规则,有些幼儿不懂得遵守规则的道理,他们有时会随自己的想法随便玩游戏,教师要在游戏中引导幼儿理解游戏就像一个社会的秩序,制定规则是为了大家能更好的游戏,如果有人违反规则那么大家都不能正常游戏,幼儿在游戏过程中能理解什么行为是美的、什么行为是不美的。比如,幼儿教师引导幼儿玩糖梅仙子的游戏,教师先将游戏的故事讲给幼儿听,让幼儿思考怎么布置背景,怎么准备道具幼儿通过动脑筋思索,审美的意识会慢慢被打开。在布置游戏场景并制作道具以后,幼儿教师引导幼儿一起玩游戏,幼儿教师一边玩,一边引导幼儿思考哪位幼儿表演得最好,为什么大家都认为他好。幼儿具有初步的审美意识,未来与人交流时才会有正确的三观。
四、结语
由于音乐游戏既具有音乐的特点,又具有游戏的特点,所以它是一个寓教于乐的活动。它能锻炼幼儿的手、脑、身体,让幼儿获得能力、人格、精神上的锻炼。幼儿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游戏的方法让幼儿得到锻炼。幼儿教师在引导幼儿玩音乐游戏时,要能选择各种音乐游戏,尽可能应用音乐游戏的特点让幼儿得到各种能力的锻炼。幼儿受到幼儿教师的初步引导就能在音乐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成长。
篇12:体育游戏与教学论文
体育游戏与教学论文
摘要:
小学体育教学要丰富教学内容,采用多样的教学形式,从而使学生培养体育锻炼的习惯,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体育游戏是不可或缺的教学策略,文章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论述,接受了体育游戏的特点,分析其积极意义,并就如何进行提出个人意见。
关键词:
小学体育;体育教学;教学策略
长期以来,从小学到高中,我们的教育无不是围绕着考试进行,高考升学率的压力从上往下,一直渗透到小学阶段的所有学科教学上,使得小学体育教学备受冲击,限于尴尬的境地。体育教学的滞后带来一系列问题,导致小学生身体素质的下降以及精神品质的孱弱。无论从长远来看,还是从少儿身心健康的发展这样的近期目标来看,都很有必要抓好小学体育教学。针对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如何搞好体育教学,如何让小学生喜欢上运动,喜欢上体育?体育游戏是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一、体育游戏的特点
首先,体育游戏是体育课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不是玩。在许多学生和家长的眼中,似乎游戏就是玩,而玩往往是有违学习的。这是很偏颇的观点。人类的学习首先从游戏开始,少儿游戏是对成人社会无意识的模仿,是最生动的学习。所以,体育游戏首先是课程教学不可分割的部分,不是可有可无的玩,它对学习起到了正迁移的作用,而不是相反。有些教师错误地认为,游戏就是玩,就可以撒手不管,这也是不正确的,没有摆正对体育游戏的态度,也没有能准确理解体育游戏的内涵。其次,体育游戏具有娱乐的特点。
它避免了教学的功利性,在体育教学训练中,小学生的身体机能得到全面地锻炼和开发,成为提升身体素质与身体机能的重要手段。体育游戏与其他游戏相比,具有其自身特有的特点。它仍然以体育锻炼为目的,有助于学生身体的健康成长,能够培养小学生对于体育运动的兴趣,发现不同学生的不同体育特长,让他们在运动中感到快乐。体育游戏能够丰富体育课的内容,变化多样的形式让学生在竞争中体验到各种成功的喜悦,学习到许多体育运动和训练的必备技巧。
二、体育游戏对于促进小学体育教学的意义
首先,培养锻炼习惯。对于许多国人来说,影响身体健康的主要原因在于没有健康的作息规律,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健康的作息规律,没有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没有习惯就没有坚持,就不能持续地让身体得到良好的锻炼。而习惯的养成往往从小时候开始培养。与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相比,体育游戏显得轻松而有趣味性,对小学生有足够的吸引力,能够让他们开始喜欢运动,而喜欢运动则是坚持运动的前提,坚持长久才能形成习惯,以至于产生终身影响。因此,在小学阶段开展体育游戏活动,是激发学生爱好体育锻炼的重要手段,能让学生认识到体育锻炼对于自己的意义,并始终保持终身锻炼的好习惯。其次,体育游戏能有效提高小学生运动水平。有趣的体育游戏调动了学生的运动热情,充分发掘了学生的运动潜能,让他们乐此不疲。
这一点大大区别于传统的体育教学。单调乏味枯燥的重复训练,很容易让学生望而生畏,产生厌倦心理,从主观情绪上开始退缩。凡是有过体育锻炼的人都有体验,当你全身心投入、充分调动内心情绪去锻炼的时候,不仅能发挥出超越之前的水平,还能让身心更加愉悦。相反,如果情绪低落,不想动而强迫自己运动的话,不仅不能发挥水平,反而会增加厌倦情绪,这样的训练毫无效果。体育游戏的特点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发挥其潜能,从而提高训练效果,提升运动水平。再次,体育游戏对文化课有促进作用。体育游戏对于文化课的促进作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讨论,一个是间接的。俗话说,眼疾手快、眼明脑亮,这话是有道理的,肢体动作反应能反映出一个人的思维活动能力,因为头脑转得快的人,往往手脚也快;思维迟钝,反应不够敏捷的人,在肢体的运动上也相对迟缓。
反过来,如果增强运动,加强锻炼,通过提高肢体的灵敏度和运动协调能力,也能够提高大脑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文化课的水平。另一个方面则是直接的。在体育游戏中可以将语文或者是数学上面的一些知识融入进来,将体育游戏和文化课进行有机结合,让学生在运动中学习,在学习中运动,能够让他们比较轻松地掌握文化课的知识。最后,体育游戏可提升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体育游戏的鲜活形式、多样内容有利于学生性格的健康成长,让学生内心充满阳光,学生可以从中学习到心理调节的方法,从而达到内心的平衡。在开展体育游戏时,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也得到了有效夯实,并在与同学合作的过程中逐渐有了初步的社会适应能力,这些基本素质的确定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至关重要的。
三、如何恰当运用体育游戏
首先要合理运用。体育游戏的运用要恰当,对教学有正面的促进作用,而不可为了运用而运用。还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也不能一味地求娱乐性和趣味性,让学生产生错误的理解,以为上体育课就是为了玩。这就需要教师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的设置,根据班级整体的水平预设难度,针对学生的性格确定具体的方案。合理的课程安排应该包含准备、开始、进行、结束几个部分,在准备阶段要向学生强调准备动作的重要性,要成运动前科学活动有关部位的习惯,避免运动发生意外扭伤。比如,在进行快速跑这一体育学习中,为了增加体育游戏趣味性,可以设计接力赛。但在此之前,一定要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跑步技巧。在活动开始前给学生讲明白要注意的事项,让所有停留在跑道上的同学都退到场内去,以免在活动中碰伤。讲明运动规则,提出具体要求,教会活动方法,这样才能保证体育游戏的顺利、安全、有效进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不能保证安全或者是存在安全隐患的体育游戏应该是体育教学坚决避免的。除了合理运用外,教师还要善于用心营造和谐舒适的教学氛围。教师要把握好教学进行的节奏,也要把握好宽严程度和娱乐的深浅。太过严肃没有必要,但也要避免嘻嘻哈哈所带给学生的不严肃感。教师要宽窄有度,奖罚有章,进退自如。同时,还要在游戏中留心观察,要及时发现和把握学生的不良情绪,避免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产生各种不良情绪,影响了自己或他人的运动。
参考文献:
[1]谢健,沈雪江.论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
[2]孙寅超.小学体育教学中运用体育游戏的价值及对策[j].当代体育科技,.
篇13: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论文
幼儿游戏的观察与指导论文
区域活动是幼儿喜爱的活动之一,有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能充分满足孩子们发展的需求。在幼儿自主游戏时会出现的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应该适时介入,采取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幼儿能继续游戏。本次研究我们主要采用了案例分析法、访谈法为主要方法,结合实际,探索不同年龄阶段幼儿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教师介入时机及指导方法。我们希望通过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介入指导的研究,能够帮助即将走向工作岗位的我们在今后开展区域活动时,掌握有效的介入措施,启发幼儿更好的游戏。
通过近半年的研究,我们得出:在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相对轻松的活动气氛能充分满足孩子们的发展需要,但是在孩子们参与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务必会发生种种难以想象的状况,这就需要教师适时地介入,并采用合理的指导方法,以保证探索活动继续下去。教师要把握好介入的时机和指导方法,以下就是我们在调查研究幼儿区域活动中归纳和总结出的针对各个不同年龄阶段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出现问题时,教师介入的时机及指导方法。
一、小班幼儿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选择介入的时机及指导方法
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太小,缺乏一定的创造力,注意力的集中时间也比中大班短,且易分散,小班幼儿也惧怕尝试新事物、新活动,害怕遇到困难。因此教师在引导幼儿区域游戏中应注意适时介入及采取恰当的指导方法,以适应幼儿的不同特点和需要,进而引导幼儿通过区域游戏健身各方面得到发展。以下就是我们总结出的在小班幼儿区域游戏时教师是如何适时介入及介入后的指导方法:
1.榜样示范法——以教师为榜样,充分发挥教师和同伴的示范作用,并以他人的思想、行为来影响孩子的方法。在示范法中教师也应该注意介入的时机,应在孩子需要介入的时候介入才是最佳时期,教师介入后使游戏取得一定深化时,教师应立即退出游戏,让幼儿自主游戏。
2.语言提示法——既帮助幼儿排除障碍,当幼儿在游戏中出现问题、遇到问题而无法顺利进行时,教师一两句简单的建设性提示帮助幼儿理清思绪,从而促进游戏的顺利开展,小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持久性较差,有时会因为活动中遇到的简单问题便放弃活动,或是对原有材料的玩法在幼儿认知范围内已玩尽时。
3.情境材料介入法——既帮助幼儿更好地活动、游戏,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材料,让他们在自由选择的条件下进行游戏,能促进其社会性的发展。教师一方面要提供丰富的材料,另一方面还要根据情况及时添置新的材料。在情境材料介入法中,教师介入的时机应是孩子对活动已经失去兴趣,教师及时介入并出示新材料,激发孩子对游戏的新兴趣。所以,教师及时补充材料都是建立在观察幼儿探索过程的基础上。
二、幼儿中班在班区域活动时教师介入的时机及指导方法
对于中班幼儿来说,他们的游戏兴趣逐渐增强,而且水平大大地提高了,他们能够自己组织游戏,选择主题,自行分工,扮演角色等,游戏情节丰富,内容多样化,为促进幼儿在活动中的交流和协作,教师应鼓励幼儿大胆地和同伴一起游戏,有初步的协作意识。但是由于交往技能的不足,不知道该用哪些交往的方式可以找到好朋友,不知道哪些交往的方式是正确的,容易发生争执和攻击性行为,需要我们正确对待,耐心地在实际生活中多教孩子一些正确的交往方式。以下就是我们总结出的,在中班幼儿区域游戏时教师介入的时机及介入后的指导方法。
1.师生合作法——就是老师以合作者的身份参与到孩子的自主学习中,帮助孩子提高学习的能力以及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2.因势利导法——就是顺着孩子自主学习发展的趋势,加以引导。中班幼儿喜欢在一定的情景中进行区域活动,他们在活动中往往把自己在区域活动中的活动想象为在现实的情景活动中,把自己当成了某一情境中的人物,伴随着各种假想的心理和行为,常沉迷于自己假想的游戏情境中,努力模仿该人物的言行进行游戏,游戏与活动不能分开。
3.观察等待法——既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幼儿一定的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
三、教师选择介入大班区域活动的时机及指导方法
大班的幼儿语言表达灵活多样,并力求与别人不同,但他们的语言概括能力、语言表达的逻辑性方面还存在差异,大班的幼儿的理解较强,创造求知的欲望比较强烈,喜欢角色游戏,动作灵活、控制能力也明显增强。因此,教师在对大班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中要特别注重培养孩子的合作、创新、解决问题等方面的能力。
1.角色介入法——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游戏不能继续进行下去时,教师以适当的角色介入游戏、启发幼儿,让幼儿能够继续进行更好的游戏。在区域游戏时,作为教师的我们要让孩子尝试着自己解决问题,并学会和同伴相互协商如何游戏,共同合作完成游戏。
2.强化情感体验法(既无形中感染幼儿的方法)——就是通过教师对幼儿行为的鼓励与支持,强化幼儿已形成的情感体验。有了初步的合作意识,但又缺乏合作的能力,这是大班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个特点。在区域活动中他们分工不够细致、交流不够大方,因此,合作的效果往往并不理想。如在开展活动时,大班幼儿也能相互协商如何游戏,但到了具体游戏时,往往把开始的协商内容忘记了,在游戏操作过程不能相互支持、帮助。
3.经验迁移法(推陈出新)——经验迁移法就是启发幼儿把自己已学过的经验在新情境中加以应用。大班幼儿创造力有了一定的发展,但是在区域活动时他们偶尔会受客观事物的限制而在创造想象方面有所欠缺。凡是有教育的地方就会有迁移,从来就不存在着相互之间不产生影响的学习,可以说迁移在学校教育教学中无所不在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丰富幼儿的感性经验、情感、想象力、幽默感,对于发展其创造力就显得尤为重要。幼儿在活动区游戏时,有时往往会因为厌倦某种材料单一的玩法而放弃活动。
4.问题设置法——启发幼儿寻找问题归因。问题设置法就是教师根据幼儿在自主学习中的种种表现提出一系列有针对性的问题,启发孩子寻找问题、解决问题。大班幼儿在自身能力相对有限且和外界要求不断增强的情况下,常常由于心理压力较大,情绪表现不够稳定,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弱。在区域活动时部分孩子行为遇到问题常常选择退缩、放弃、依赖教师,活动过程中发生矛盾时常以告状或攻击行为来解决,遇到困难往往求助老师而不知道从同伴那里寻求帮助,同伴遇到困难时也没有意识去协助解决。
四、研究成效
通过对幼儿区域活动教师介入的指导的时机及指导方法的研究,我们获得以下成效:
1.在幼儿区域活动时,教师应仔细观察、正确指导幼儿的区域活动,使幼儿从教师的指导中获得更深层次的提高,生成新的知识经验。
2.教师应选择适当的时机对幼儿进行指导,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但只有在幼儿需要教师介入时,才是教师介入的最好时机。
3.教师对幼儿进行指导后,教师就要大胆放手,因为我们不能低估幼儿的能力,当对幼儿的游戏有了启发后,教师应及时退出角色,让幼儿自己去进行探索创造。
4.区域活动的形式也很多样,幼儿参加活动,也不只是为了游戏,反而促进了同伴之间的交往、幼儿之间的协作能力。
5.区域活动在幼儿园是很重要的活动形式,大部分孩子都喜欢区域活动,乐于自主参加,只要教师运用适宜的指导方法,可以使幼儿通过探索活动的发现、讨论、总结、迁移,进而掌握科学的探究和方法,学会学习,也提高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师在介入幼儿活动时,一定要选择正确的介入时机,不错失任何一个具有教育价值的教授时机,如何把握好介入时机呢?我们也总结出了以下几点:
(1)“认知结”出现时。认知结是指幼儿在探索和思考的过程中遇到可能会使其行为受到阻碍或产生停顿的某个问题,即所谓的认知失衡时刻。这些“结”的解决可能意味着在同化和顺应基础上的知识结构的重新建构,也可能意味着创造性智慧的产生。教师要注意到这些“结”,并适时介入幼儿的活动,使这些“结”成为幼儿注意的焦点,从而使幼儿对问题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2)积极等待仍没有结果时。积极等待是相对消极等待而言的,它是指在活动中教师自始至终关注幼儿的活动,当幼儿出现困难时,不是急于介入,而是给予一定的等待时间,让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探索尽可能自己解决问题。幼儿的探索兴趣无穷无尽,他们经常会遇到自己无法解决的困难,教师这时要“学会等待”。
(3)当幼儿把球抛向教师时。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经常加入幼儿的探索过程,成为幼儿探索发现过程的目击者和共同参与者,因此,教师对幼儿要抱有具有弹性的可变的期望,教师不是一个教导者而是一个促进者。教师不要生硬地去抢幼儿的“球”,当幼儿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适当的方式去“接”,并以适当的方式把球“抛”回给孩子,在接和抛的过程中不露痕迹地促进幼儿发展,达到介入的目的。
7.在区域活动教师的介入不一定是在游戏中,也可以在游戏结束后再介入,把幼儿游戏情况讲给全班小朋友听,间接鼓励他,使他更好地完成下次的游戏。
8.对幼儿区域活动的指导研究,不仅能对孩子的能力有所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师在区域活动中的观察、指导、选择、记录和评价能力。
总之,我们在教学实践中把握好了介入的时机和运用恰当的指导方法,既能使幼儿在游戏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又能让幼儿在玩儿中获得技能、技巧,提高探索能力,促进幼儿独立思维的发展。作为教师的我们,也得不断努力使自己具备敏锐和客观的观察力、反思能力以及随机应变的能力等,这样教师才能不断对幼儿的游戏进行更好的指导和帮助。
篇14:幼儿游戏的放与导论文
幼儿游戏的放与导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下文简称“《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机会,支持幼儿自主地选择、计划活动。为每个幼儿提供表现自己长处和获得成功的机会,增强其自尊心和自信心。”这就要求幼儿园要为幼儿提供自由成长和自由发展的空间。
而区角游戏正是以小组为形式的区域活动,活动具有自选性、自主性、自发性。这种独特的活动形式尊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满足了幼儿个性发展及与同伴交往的需要。但幼儿的游戏如果离开了老师的指导,便会失去应有的活力,对幼儿的发展也起不到相应的促进作用。所以游戏中教师是否能够适时、适宜地指导,对幼儿的游戏发展水平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放
儿童是活动的主体,儿童是独立的发展着的个体,只有在自主活动的过程中,儿童才能充分体验自身的存在与价值,更好地获得发展,因此,在游戏中,教师要提供给幼儿充足的自由活动、自由交流的空间,让幼儿在与同伴及环境的交往、实践中不断发展自己,保证幼儿在区角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自由选择游戏项目及游戏同伴,老师不要加以干涉,以保证幼儿在没有任何压力,没有任何干扰的情境下游戏,体验游戏过程中的喜怒哀乐,体验成功与失败带来的不同感受。
1、自由选择游戏。
在幼儿游戏中,为了保证幼儿在游戏中思维的活跃与情感的投入,为了激发幼儿的主动意识,我们应尽可能满足幼儿的意愿,给幼儿充分的选择游戏的自由,真正让他们在自己喜欢的“游戏王国”里尽情玩乐。
月月特别喜爱表演,只要学会故事,她就会带领几个伙伴按故事中的情节进行角色表演,别的孩子总是对他们投去羡慕的目光。有一次上级领导来园检查区角游戏的开展情况,老师为了保证游戏的效果,安排月月继续玩表演过的故事《小猴邮递员》,没想到月月却说她已经约好伙伴玩跳棋了。老师虽然担心其他的孩子表演不够精彩,但考虑到要尊重孩子,就没有再勉强月月。结果让老师意外的是,没有了月月的参与,其他的孩子竟然表演的同样精彩。这让老师非常感慨:不要让个别孩子的`光芒遮住自己的视线,要善于发现被隐藏的亮光。
2、自由选择同伴。
区角游戏中有许多都是需要幼儿相互合作才能完成的,但如果老师给他们安排了他们不愿合作的伙伴,幼儿在游戏中就不能有很好的发挥和创造,不能够更好的分享合作带来的快乐。有了自己乐意合作的伙伴,在与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幼儿就会很享受与同伴一起合作的乐趣,感受合作带来的成功体验。
导
在区角活动中,幼儿是充满活力,不断活动的,往往易出现某些意外反应或偶发事件。这就要求教师有一定的灵活应变能力,将指导的计划性与随机性结合,随时抓住适宜的指导时机,恰当、灵活的介入游戏,指导幼儿。我们通常在以下情况下介入:
1、当幼儿不愿参与操作活动时。
如在小超市游戏中,老师可以通过增加一些幼儿自己制作加工的环节或指导幼儿搞一些促销活动来吸引顾客,以此吸引幼儿的参与,并注意把握操作活动难易程度,用生动性、趣味性的教学语言激起孩子的兴趣与好奇心。
2、当孩子操作发生困难时。
孩子在游戏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这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他一些帮助,孩子不仅会印象深刻,还会感受到老师对自己的关爱之情,这对孩子的一生发展都可能带来影响。
3、当孩子不能完全投入时。
不完全投入有这几种情况:孩子在游戏中操作马虎,不能反复尝试操作,甚至游离活动等。
婷婷一会到理发店当理发师,一会到小医院当医生,一会又跑去玩积木。等她再次游离时,老师便以病人的角色介入游戏,“哎呀,我的肚子好痛,哪位医生能帮我看看?婷婷,你是医生吗?”婷婷一听,连连点头:“我是。”婷婷一边说着,一边赶紧扶着老师到小医院里坐下,又是询问,又是听诊,又是拿药,忙得不亦乐乎。老师及时对婷婷的热情、认真和专业的诊断给予评价。婷婷越听越开心,越听越起劲,又接着看了好几个“病人”,一直到游戏结束,婷婷再也没有离开过小医院。
4、当幼儿不能独立思考时。
这常常发生在区角活动中,幼儿由于受同伴操作方式或操作过程的影响,不能独立思考,此时老师可以用语言进行引导,打开幼儿的思路。
如,在创意区进行太阳的光芒想象画时,有的幼儿总是照着同伴的作品模仿,老师就可以引导幼儿动脑筋,想一想太阳的光芒还可以变成什么样?以此拓展幼儿的思维,发挥幼儿的想象,同时多给予关注,再根据幼儿具体的作品给予指导。
5、当幼儿发生创造性的行为时。
此时教师一定要及时给予真诚而准确的表扬与鼓励,不是“你真聪明!”“你真棒!”的泛泛之谈。
6、当孩子出现纠纷与行为问题时。
教师应根据情况灵活、巧妙地化解矛盾,或将幼儿的注意力转移到游戏情境中,促使游戏继续进行。
《纲要》指出:“教师在游戏中要发挥观察者、组织者和协调者的作用,正确处理教师在游戏中的地位,注意角色身份的转换。”因此,游戏中教师的身份要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灵活变化:当幼儿对活动缺乏热情时,教师以伙伴的角色出现,能激发孩子的探索兴趣,引导游戏的进程;当幼儿对游戏的玩法、规则、内容不熟悉时,教师可以以某种特殊的身份参与进行指导;当幼儿在游戏中发生纠纷时,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情况,采取适宜的解决方法。
总之,教师的介入要根据不同的幼儿、不同的情境,要根据观察、了解的实际情况进行,介人的结果是促使幼儿的游戏不断向进一步的方向发展。
投
通常情况下,老师在按照幼儿的兴趣或幼儿的发展需要创设区角时,都会一次性地投放非常丰富的材料,有效的增加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材料,利用材料表现自己的思想、创造。但老师在投放材料时还应考虑材料与活动目标的关系,做到有的放矢,加强材料投放的针对性、目的性和科学性,同时保证材料的鲜活性,并依据对幼儿活动的观察,进行定期更换与补充。
1、根据既定计划,逐步丰富。
皮亚杰提出“儿童智慧源于操作”,儿童是在对材料的操作、摆弄过程中建构的思维。教师在区角活动中应注重提供符合阶段目标和幼儿发展需要的材料,让幼儿尝试和探索。同时为保证区角活动深入的开展,教师应时刻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对幼儿表现出的兴趣倾向和提出的要求给予积极的回应,提供充足的新鲜、生动的游戏材料,持续地支持幼儿延伸和拓展区角活动的内容。
如小班进行分类游戏时,刚开始是给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接着是给不同形状的卡片按大小分类,再接着给圆形图片按颜色分类,再进一步是按颜色与形状分类等等。
2、根据实际需要,不断调整。
预先投入的区角活动材料随着幼儿游戏的深人与情节的拓展,已不能够满足幼儿实际活动的需要,这时教师要及时观察和了解幼儿在当前游戏的需要,及时调整和投放适宜的玩具材料。
在建筑游戏中,当幼儿已不再对单纯的积木搭建感兴趣的时候,教师就可以为幼儿提供平面的材料或易拉罐等柱状材料供幼儿创意使用,会让幼儿继续保持对建筑游戏的兴趣。
3、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变化。
游戏结束要进行及时的交流与评价,教师要根据幼儿反馈的信息而不断变化、调整游戏材料及学习内容,以此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如在讨论智力游戏小动物找家中,有一个幼儿提到蚯蚓身体断了还能存活时,引起了其他幼儿的兴趣,老师抓住了这一切入点,及时提供了蚯蚓,和幼儿一起为蚯蚓造了一个家,供幼儿饲养,并提供图片资料,供幼儿研究。
思
因为孩子多、游戏项目多、材料多,因此每一次游戏都有可能发生很多问题,如在游戏的选择、材料的使用、同伴间的争执、规则的遵守等方面。游戏结束后,老师通常会把这些情况做一个小结,但大多数是教师讲、幼儿听,而游戏的主人幼儿却很少有表达自己的机会。其实,区角活动后的游戏评价可以推动区角活动的不断深入进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和愿望。因此,游戏结束后,教师一定要提供机会引导幼儿开展讲述、讨论、分析游戏的过程,帮助幼儿整理获得的零散经验,引导幼儿修正错误的经验。
在交流中,幼儿不仅可以体验得到成功、满足的快乐,还可以感受到失败、不如意的情绪体验,同时在大家的帮助下找出失败的原因,便于下一次的再尝试,这种经历了失败后的成功幼儿会更珍惜,更有成就感。在这样的交流中,游戏会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更加有吸引力。
此外,教师在聆听了幼儿的感受和心声后,也应该及时进行分析和反思。一是游戏材料是否要作调整,游戏中的介入行为是否及时、适宜,对幼儿的游戏是否有推动作用;二是孩子的兴趣在哪里,还存在什么问题,需要怎样的帮助,等等。有了分析、反思才能体现指导的价值,增加活动的生命力,从而促进幼儿在游戏中得到进一步发展。
篇15:幼儿游戏教学作用分析的论文
提及游戏,幼儿普遍有着浓厚的兴趣,并且经过实践证明,游戏教学能够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到教学中,提升教学效率。因此,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其作用意义更是不可估量。主要因为游戏与幼儿年龄特点相符,适应幼儿发展,将其应用在教育教学中,具有重要作用。
一、游戏教学含义
幼儿教育中应用游戏教学,其形式为:教学与游戏融合,教师通过一定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游戏中发挥想象力与创造力,将抽象化的内容转为形象具体的游戏活动,激发幼儿学习兴趣,让幼儿能够在游戏中得到知识的积累,能够主动投入到学习中。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趣味性,能够让幼儿从中学习到一定的知识或技能,进而提升教学效率,完成教学任务。新课程改革背景下,传统的教学形式落后于现代教学发展,随之而来的是创新型教育形式。游戏教育就是一种创新型教学形式,教师设计科学的教学计划,将教学和游戏相融合,为幼儿塑造浓厚的学习氛围,使幼儿得到思维能力的创新,为今后成长发展奠定基础。在游戏教学中,幼儿通过不断的游戏探索,得到知识能力的提升,实现创新发展。由于游戏趣味性特点与幼儿阶段发展相适用,因此教学效果要高于其他教学形式,对幼儿教学具有帮助性作用。只有不爱学习的孩子,没有不爱做游戏的孩子,每个孩子与生俱来的对游戏有着独特的感情和兴趣。在游戏中,幼儿可以掌控、规划情节,做自己的主人。现阶段,将其应用在教学中,其目的是培养幼儿创造力与创新能力,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会学习、善于学习。
二、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作用
(一)提升幼儿语言交流能力
0--6岁阶段,是幼儿语言思维能力训练的最佳阶段。在该阶段,教师主要通过一些绘本阅读、童谣背诵等形式提升幼儿语言能力。现阶段,教师可以将语言知识与游戏进行融合,通过情景设定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在情景中幼儿通过不断的交流、沟通,得到语言能力的.提升。比如:在学习《我的家是动物园》时,教师可以先带领幼儿进行绘画动物,当动物绘画完成时,播放该故事,当幼儿听到“其实我的爸爸呢,就像狮子”教师就可以进行角色安排,依次排序妈妈、爷爷等情景,教师为幼儿进行装扮,模拟故事中小犹太自述的方式,家庭成员依次进行出场,加上音乐的美感,充分体现出故事中一个家庭的和谐。通过角色扮演游戏形式,不仅提高幼儿语言能力,还能够增加教师而幼儿之间的感情。幼儿在游戏中,思想得到创新进而得到不同角色的语言训练。
(二)提升幼儿学习能力
应用游戏教学形式,相对于传统教学形式,效果更佳。而传统书本教学形式,幼儿没有较高的学习兴趣,尤其在数学教学中,教育效果平平。将游戏教学融入教学中,其效果大相径庭。比如:在加减法学习,5 2计算时,教师可以选择5名男孩、2名女孩,通过人数移动,将算数形式形象的表现出来,使幼儿学会计算,得到能力的提升。
(三)扩大幼儿知识视野
学龄前阶段,幼儿理解能力、接受能力、学习能力等较弱,对事物的理解是直观的。而传统照本宣科的教学形式,使得幼儿学习较为困难。通过游戏教学形式,能够营造轻松快乐的学习环境,通过想象化的知识点引导幼儿学习,降低幼儿理解难度,对教学具有帮助性作用。将生活事物与游戏教学相融合。例如:粉笔、书本,让幼儿通过动手实践,掌握不同事物的不同使用功能,并能够应用在生活中,扩大幼儿知识视野。
三、幼儿教育应用游戏教学方法
经过实践证明,游戏教学方法对幼儿阶段教育教学具有帮助性作用。但是怎样在幼儿教育中开展有效的教学形式,成为教师教学研究的重要课题。对此,笔者根据多年教育经验,就游戏教学方法的应用分为几点进行分析。
(一)游戏与音乐艺术融合方法
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音乐歌曲与游戏融合,进而提升幼儿的审美意识与音乐修养,为今后艺术发展奠定基础。在音乐歌曲中,通过不同的节奏变化,吸引幼儿主动投入其中,进而角色扮演;同时教师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幼儿学会跟随节奏的变化蹦跳,掌握歌曲所传达的情感。例如:在“丢手绢”活动中,教师设计丢手绢环节,首先引导幼儿围成一个圆,由一名幼儿围绕圆圈跑,在音乐停止后幼儿将手绢丢在其他小朋友身后,随后,两名幼儿进行追赶。如果后一名幼儿追赶失败,则为大家表演一个节目。通过这样的游戏形式,符合幼儿个性特点发展,同时训练音乐节奏感,随之产生对音乐的具象理解。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得到能力的提升,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形式。或是在“学习雷锋好榜样”歌曲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雷锋懂得关心、帮助他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幼儿歌曲本身较为抽象化。因此,在歌曲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幼儿生活进行游戏引导。比如:在玩玩具时,引导幼儿学会分享玩具、不随地乱扔等,提升幼儿道德意识和行为意识
(二)培养幼儿合作意识
在游戏教学中,也能够培养幼儿合作意识、学会分工协同,懂得帮助他人、关心他人,对其今后成长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例如:在拔河游戏活动中,教师将幼儿平均分为2组,在规定时间内,哪组小朋友被拽到另一组红线内,哪组小朋友胜利。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充分认识到:在小组合作中,只有小朋友齐心协力,拧成一股绳,劲往一处使,团结协作才能赢得胜利,提升合作意识。比如:在清晨活动中,开展接力运球游戏活动。2人为一组进行运球,两人通过报纸将球运到对面,比一比哪一组小朋友最先到终点。如果中途球掉落,则需要从新回到起点运送。在活动中,小组学生合作将报纸拉好,然后将球放在报纸中,一前一后移动向前。在这次活动中,每一名小朋友都积极参与到互动中,并相互配合取得胜利,幼儿普遍提升了合作意识。由此可见,游戏运行对合作意识的提升,效果显著。
(三)区角游戏形式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教室划分为不同区域,幼儿选择自己的游戏活动区域,选择所需物件,主动投入到游戏规则制定中,培养幼儿规则意识与创新意识。首先教师制定相关游戏计划,与幼儿合作完成,激发幼儿主动学习意识。在游戏规则制定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遇到困难或问题,要冷静处理,保持清醒头脑,提示解决问题能力,同时提升幼儿学习能力。另一方面,通过区域化游戏形式,提升教学效率,使游戏教学充分发挥真正的价值意义。区域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要进行合作反思,通过反思总结区域游戏活动中的不足,并加以完善。除此之外,在合作反思过程中,让幼儿感受到合作的乐趣所在,同时让幼儿认识到合作的重要性。在合作反思时,教师要用积极的语言总结、肯定幼儿行为,提高幼儿自信心,让幼儿感受到教师的关爱与关注,使幼儿能够主动投入到区域游戏活动中。例如:教师设计《三只熊》游戏活动,教师在投放材料中,注重材料投放的目的,要符合游戏活动与幼儿兴趣,根据活动要求,使幼儿得到能力的提升。通过各种不同的信封制作3只纸熊,同时将纸箱作为房子,引导幼儿在信封纸偶游戏中,利用信封纸偶形式进行角色扮演。在活动中,幼儿乐此不疲的在游戏情境中,学会了信封的使用。在制作结束后,幼儿将自己的作品放在展示角中。通过这样的区角活动形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懂得关心良好品质;在制作中得到思维的创新,能够将不同材料应用在相应背景活动中。
综合分析,将游戏活动与教学相融合,其作用影响是值得肯定的,对教学的重要性也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在应用过程中,还需要教师做到引导,尊重幼儿主体地位,科学规划游戏形式,确保游戏教学发挥真正的意义价值。笔者分别从:游戏教学含义、幼儿教育中的作用、应用游戏教学方法,三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幼儿游戏教学的应用起到帮助性作用,同时深化新课程教育改革。
作者:赵静 单位:开封市金明幼儿园
参考文献:
[1]崔玮.民间体育游戏在幼儿体育教学中的应用[j].经营管理者,2016(31).
[2]刘雅凤.以游戏精神观照幼儿教育:从意蕴到行动[j/ol].学周刊,2017(04).
[3]李书b.对幼儿园体育游戏中教师角色的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6(03).
[4]武丹.游戏教学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07).
[5]高红霞.微视频在幼儿游戏教学中的实践分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6(06).
[6]李汉学,柳燕.幼儿阶段有效性教学问题的诊断与矫正[j/ol].天津师范大学学报(基础教育版),2016(04).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