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论文(共18篇)-澳门凯发

2023-12-28 08:37:54 幼儿教学论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论文,希望你喜欢,也可以帮助到您,欢迎分享!感谢网友“ali3609”向本站投稿了18篇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论文

【摘要】在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是重要地教学形式之一,有助于提高幼儿的认知能力水平,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基于此,本文对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差异性教学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和分析。

【关键词】幼儿园;区域活动;差异性教学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中,开展差异性教学可以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促进幼儿的个性发展,从而对于幼儿教育的长远发展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但是,与其他区域活动教学最大的区别在于,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差异性教学离不开教师的正确的指导。在差异性教学实施过程中,必须要全面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以及心理特点等,保证所选择的活动区域能够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主体性作用,保证教学活动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实现幼儿全面的、健康的发展。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特点分析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述

在幼儿园实施教学过程中,活动形式主要包括区域活动和集体活动两大部分内容。其中,区域活动是其中一种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内容。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需求及兴趣爱好,在严格遵循相关的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前提下,江活动室划分为若干块区域,每个区域内放置相应的活动器材,例如在积木区域内放置积木等。幼儿按照教师制定的活动规则,并且具备自主选择区域活动的权利,让幼儿与材料和同伴之间达成有效的沟通与互动,促使自身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得到充分的满足。但是,在幼儿园实际活动开展过程中,往往以集体活动形式为主,区域活动无法得到有效的实施与保障。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的差异性教学特点

在实施差异性教学过程中,更加注重幼儿的个性发展特点和差异性。同时,教师的引导作用将会得到充分的发挥,可以有效弥补区域活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之处。在差异性教学过程中,将会充分挖掘材料深层次所蕴含的价值。差异性教学与一般区域活动自大的区别在于,在教师的正确指导下,幼儿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材料的深层次价值可以得到充分的挖掘,区域活动的意义将会得到完全的体现。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价值未得到重视

区域活动的发展是近几年才兴起的教育理念,处于发展的初始阶段。区域活动作为新兴教育理念,其余传统的集体活动模式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现阶段,在幼儿园开展活动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集体活动为主,区域活动为辅”的教学理念。但是,在具体的教学方法实施过程中,教师往往无法准确认识到区域活动的独立性价值,导致区域活动往往处于被动的位置。在部分幼儿园中,区域活动往往被安排在放学前,让学生区域活动过程中等待放学,从而区域活动的真正价值无法得到有效的发挥。

(二)对差异性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大部分幼儿园教师对于差异性教学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片面的认为差异性教学就是因材施教,认为两者没有本质上的区别。但是,在现代教学中,对于差异性教学和因材施教两者的概念界定却是不相同的。一般情况下,差异性教学应该立足于因材施教的基础上开展的。从教学内容方面来看,差异性教学所涉及的范围更加广泛和深入,具有更高的教学和内涵价值。

(三)区域环境规划缺乏合理性

为了保证区域活动可以顺利实施和开展,必须对区域环境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规划。通过不断改善区域活动的环境,保证活动教材的齐全性和完善性,促使幼儿在沟通与互动过程中可以得到得到充分的情感体验和感受。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大部分幼儿园的区域环境设置的较为固定,在设计规划过程中并无充分考虑幼儿的层次性特征;部分幼儿园的活动器材和教学工具等不够齐全和丰富,无法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爱好,无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部分幼儿园的各个区域活动是封闭的,缺乏沟通与联系。

三、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的有效策略

(一)结合学生的差异性特征,构建良好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幼儿园区域活动开展过程中,每位幼儿的心理发展状况以及内心的想法等均存在着较大的差异性,教师应该给予每位幼儿足够的尊重,以实现幼儿社会化发展作为学前教育的根本目标,让每位幼儿在区域活动过程中可以充分体现自主性和个体性,获得一定的经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切忌认为幼儿年龄较小,认知能力水平较低,将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强加在幼儿身上。在活动过程中,应该做到尊重每位幼儿,让幼儿自由选择自身感兴趣的活动区域。通过营造自由、宽松的`活动氛围,让学生可以尽情的、自由的发挥,从中获取经验。

(二)设计多元化和差异化的教学目标

在幼儿园教育中,区域活动是重要的组成内容之一。因此,为了提高幼儿园教学的有效性和针对性,应该保证教学目标的多样性和差异化特征,设计科学的、合理的教学目标。在制定教学目标过程中,应该全面考虑幼儿的兴趣爱好和个性特征。同时,教师还需要考虑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能力水平,制定具有差异性的教学目标,更好的满足幼儿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语言活动区域内,教师可以提供展示板,向学生展示不同类型和材质的纸张,帮助学生准确了解和掌握纸的分类。教师可以向学生提供纸张材料,让学生充分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进行手工制作,使得幼儿的审美能力水平可以得到充分的锻炼和培养。

(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保证区域活动的教学质量

合适的教学方式将会为区域活动的质量提供重要的保障作用。因此,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教学方式的重要性,及时了解和掌握幼儿的差异性,保证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同时,教师还可以巧妙地运用分组教学法,实现幼儿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李芸.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分析[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33(10):77-78.

[2]戴天骄.尊重差异,给孩子一片发展的天空――基于《指南》谈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差异性教学存在的问题及策略思考[j].才智,(17):157.

篇2: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分析论文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区域活动不仅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其重要的活动形式。在设置区域活动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按照幼儿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发展需求等,对教育环境进行合理的设定,这样就能通过幼儿主动参与区域活动的方式来提升幼儿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因此本文对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的设置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从而对区域活动设置的建议和策略做了详细的阐述。

一、创设一定的环境,促进区域活动的开展

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能够对幼儿形成思维、习惯、品质、行为以及情感等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由于幼儿在班级上度过了大多数的时间,因而很多幼儿都把班级当作是自己的第二个家。所以教师在开展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创设一个动静分明、舒适整洁的教学活动环境,这样才能确保区域活动能够有效地开展下去。首先教师要引导幼儿们将一些公共物品进行适当的整理和摆放,同时需要将物品做好相应的标志,这样幼儿们就能掌握一定的整理物品的技能,从而形成爱干净,爱整洁的良好习惯。例如针对美工区,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根据材料以及工具等进行分类,其中材料就包括废旧材料以及纸张等,这样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就能进行更好的分辨。同时教师还要引导幼儿们对班级环境进行良好的维护,这样就能让他们树立较强的责任心,例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们,通过建立一定的检查小组,对班级环境进行定期的检查,并且要安排值日生对班级环境进行监督。如在美术活动结束之后,值日生要对活动材料的排放进行检查,以确保其都能回归原位。场次以往幼儿们就能慢慢形成维持班级环境的良好习惯,从而树立较强的责任心以及班级意识。

二、结合趣味游戏,增强区域活动的吸引力

在幼儿教学区域活动设置的过程中,教师还需利用一些趣味游戏,增强区域活动的吸引力以及趣味性,这样幼儿才能积极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对于幼儿来说,教学实质上就是通过一些游戏来让其获得一定的知识。幼儿的天性就是玩,且对于幼儿来说,吸引力最大的就是玩。而在教育游戏活动中,幼儿最喜欢的就是区域活动,且由于区域活动非常独特,所以它不仅能够促使每个幼儿都积极参与到该活动中,同时还能在活动中锻炼和发展幼儿的思维。因此,幼儿教学中,必须对区域活动予以足够的重视,这样才能确保区域活动获得合理高效的开展。例如对于刚进入校园的幼儿来说,其对任何事物都保持着极强的好奇心,且该阶段的幼儿尚未形成一定的信念和理想,而他们积累经验知识的主要来源就是兴趣。因此兴趣则是统一幼儿们行为以及认知的关键,并且兴趣还能将幼儿们的注意力全部吸引过来。又例如在开展益智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其能有效统一幼儿的.行为与认知,并且在整个区域活动中,幼儿还能根据规律,学会如何认识颜色、如何区别长短以及如何排序等,这样一来幼儿的大脑、手、眼等,都能获得一定的协调发展。再比如在练习加动物时,幼儿自然而然的就能掌握一定的数数、分辨动物以及分类等技能,这样不仅能够培养幼儿的专注力,同时还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结合社会实践,提高区域活动的社会价值

一般幼儿园中都具有优美的环境,且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环境等都比较良好,而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就必须将校园资源充分的利用起来,同时结合社会实践,引导幼儿们积极走进校园,熟悉校园环境,认识校内植物,并参与一些美术相关的活动,这样就能有效地增强区域活动的社会价值。例如,幼儿们可以到邻近的初高中或者大学中,与大龄学生们进行互动和交流,这样不仅能够将幼儿的参与兴趣以及积极性充分的激发出来,同时还能达到培养幼儿胆量以及提高交际能力的目的。再例如,通过组织幼儿们到校园外参观一些印刷书本和报纸的机器,让学生们对印刷技术以及相关的流程产生一定的了解和认识。

四、区域活动的开展需注重生活习惯的培养

随着新课标的不断实施,在幼儿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引导他们学会遵守和理解生活,并且要对各项常规常识进行了解和掌握,这样幼儿们才能养成良好的遵守规则的习惯和态度。同时教师还需要结合幼儿的个性以及发展特点等,在开展和组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帮助幼儿们了解、认识、掌握和体验规则,学会尊重别人,重视他们的感受。例如教师可以根据幼儿每天的活动制作相应的记录表格,将幼儿们一天中所进行的活动以及完成的事件准确的记录下来,这样就能对幼儿的日常生活以及学习等有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而在新学期开学时,教师也要积极鼓励幼儿们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早睡早起,每天要按时、积极地参与到班级活动中去,这样不仅能督促幼儿们逐渐形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同时还能帮助教师们更好的管理幼儿,从而达到提高幼儿教学效率的目的。

综上所述,通过对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的设置的研究和分析,可以看出,在集体生活的过程中,由于年龄的增长,幼儿们能够逐渐掌握很多的生活技能,例如独立吃饭、整理书柜以及穿脱衣服等,因而区域活动的设置能够有效地增强幼儿教学的效率。

篇3: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创设探究论文

幼儿教学中区域活动创设探究论文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教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课题,幼儿园的教育也受到人们的关注,想要不断提高幼儿园的教育质量就要首先做好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幼儿园和相关的部门应该积极组织开展区域活动,这样能够更加有利的开展幼儿园活动,并且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健康美好的成长环境,从而促进幼儿智力的不断提高,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本文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应该如何对幼儿园教学中区域活动进行创设。

【关键词】幼儿教学;区域活动;创设

前言

区域活动简单的来说就是指活动区的活动,也是在幼儿园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幼儿阶段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必须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合理的安排一些学习和活动内容,保证幼儿有充足的时间学习也要保证幼儿有足够的活动时间,这样才能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也能够让幼儿园的管理工作顺利的进行。在如今的幼儿园教育过程中虽然区域活动创设在不断的完善,但是在发展的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严重的阻碍了幼儿园的发展,因此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不断创新。

一、根据幼儿实际特点而创设区域活动

在进行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教师必须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不能凭空的毫无根据的就进行创设,或者是完全照搬别人的创设成果,因为每个幼儿园都是不同的,因此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牢牢的把握自身幼儿园的特点,这样才能够高效的创设活动区域,从而让幼儿在幼儿园中更好的成长,也能够发挥出区域活动创设的最大作用。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不同年纪特点和兴趣爱好将活动区域进行有效的区分,对于一些年龄较少的幼儿,教师就可以创设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区域,例如“过家家”然而对于一些年纪中等的幼儿来说就可以创设一些具有表演性质的游戏活动区域,这样不仅能够让幼儿玩了游戏还能够让幼儿充分的表现自己,在游戏中不断的成长。对于年纪比较大的幼儿来说就要相应的减少一些角色扮演的区域活动,应该创设更多开发智力的活动区域。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特点分析,可以适当的增加一些实际操作的区域活动,开展一些幼儿比较喜欢的手工课程,或者将幼儿进行小组分配,培养幼儿团结合作的能力,从而为幼儿日后的学习和生活都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依据动态与静态的特点而分隔区域

在幼儿园教学过程中,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应该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区别开来,这样才能够保证创设的区域的合理性,将动态和静态的区域进行区分能够很好的保证幼儿在参与活动的时候不受外界的干扰,能够让幼儿全身心的投入到活动中。例如,在一些图书区域和制作区域中,为了保证幼儿有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将一些比较吵闹的区域与这些区域分开,或者是在安静的区域内增设一些隔离板或者是防噪音泡沫,这样就能够为幼儿提供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也能够最大程度发挥出活动区域的作用。

三、合理投放区域材料

由于幼儿园内的活动区域非常的多,因此会需要很多的区域材料,教师在创设活动区域的时候应该根据不同的区域投放不同的区域材料,在投放区域材料的过程中教师应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进行投放,投放的材料也要与活动的主题相符合。教师在创设区域活动的时候可以区域活动视为幼儿学习的重要场所,然后再根据幼儿的学习兴趣或者是幼儿的实际能力情况进行具有个性化的创设,从而让幼儿进行深入的学习,这样也能够让各个区域的'主题不断的强化,幼儿的学习能力也会得到不断的提高。在组织区域活动的过程中,合理的投放一些区域材料能够让区域活动得到很好的延续,因为在一些角色扮演的活动中,由于课堂时间有限,很多时候规定的时间结束了但是幼儿们仍然沉浸在角色中根本没有意识到时间已经结束了,教师在幼儿的整个模仿过程中应该与幼儿进行良好的交流,及时的纠正一些幼儿的错误,再不断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四、区域活动创设要得到创新

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区域活动的创设是非常重要的部分,区域活动的创设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出整个幼儿园的教育环境,因此在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创设过程中必须要不断的创新,通过开展科学合理的区域活动来开发幼儿的智力。教师应该根据课程活动的主题创设符合主题的区域活动,例如在开展一些生态主题的课程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积极的为幼儿打造一个生态化的区域活动场所,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这样幼儿也能够更快的投入到学习中。之所以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创新是因为区域活动的创设跟幼儿园的教育环境是密切的联系在一起的,然而教育环境也能够直接体现出一个幼儿园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氛围,由此可见区域活动创设需要创新的重要性,实现幼儿长远发展。

五、总结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教学过程中,要对区域活动创设进行不断的创新,这样才能够不断的提高幼儿园的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同时也能够为幼儿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进行区域活动创设的过程中应该根据幼儿园的实际情况进行创设,然后将动态的和静态的区域划分开来,其次还要合理的投放区域材料,这样才能够保证为幼儿创设出一个良好的区域活动空间,从而不断激发幼儿的学习积极性,让幼儿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中。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薛敏.谈如何在区域活动中启发幼儿的创造能力[j].中国校外教育,(08):155.

[2]李志勇.谈幼儿区域教学活动的策略[j].学周刊,2016(02):236.

[3]林莹.区域活动中幼儿活动痕迹存储与教学传播方法初探[j].东南传播,(12):128-130.

[4]李巧红.挖掘农村资源,开展幼儿区域教学活动[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01):67-68.

篇4: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的论文

有关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的论文

摘要: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中重要内容。本文阐述了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三适”原则,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指导

区域活动是幼儿园一项十分重要的幼儿自主活动形式,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能够激发幼儿探索学习、自主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动手操作能力、思考能力等。自主性是幼儿区域活动的重要特征,但区域活动质量的关键却是教师的有效指导。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三适”原则

幼儿园区域活动培养的是幼儿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教师的指导也必须要以此为前提。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三适”原则是指指导的适时性原则、适当性原则以及适度性原则,这也是构成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评价的关键指标。适时性原则是指教师在介入幼儿区域活动进行指导的时机把握,只有在幼儿确实需要教师进行指导的情况下进行介入,才是最佳的时机选择。如幼儿在区域活动中遇到了问题无法解决时进行介入指导;在幼儿对区域活动失去兴趣时适时的介入进行引导;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发生矛盾冲突时进行介入指导等。适时的介入指导以不影响幼儿的自主性为前提,时机的掌握十分考验教师的观察能力。适当性原则是指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活动时所采用的方式需适当,一般性的提问、引导性的帮助、观察与协商等都是教师指导常用的方式。适当的指导以不影响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与积极性为基础,目的是帮助幼儿更好的完成活动项目,但不能过度引导,使幼儿产生指导依赖。适度性原则是指教师介入幼儿区域活动的限度。适度介入是引导,过度介入则会影响幼儿的自主活动。观察是适度介入指导的基础,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选择介入或不介入,可以选择介入的方式是语言点拨还是动手协助。介入指导的适度性包括了“量”的适度与“质”的适度,即不能频繁的介入指导,也不能指导太过深入,影响幼儿的自主学习[1]。

二、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影响因素

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决定了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质量,而影响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主要因素包括:区域活动设置的合理性、教师的观察能力以及指导策略等。幼儿区域活动设置的合理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教师指导的介入频率,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幼儿区域活动的兴趣。区域活动设置合理与否主要取决于活动设计的难易程度以及对幼儿的吸引力。符合幼儿心理特征的活动设计可以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而难易程度则决定着幼儿参与活动的持续性。就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方面来说,难度较高的活动势必会增加教师指导介入的频率,而太过简单的活动设计又不利于培养幼儿探究学习能力以及思考能力。教师指导介入的目的是为了使幼儿能够更好的完成活动,难度太高的活动不但使教师的介入频率增加,指导效果也会比较差,因此,准确掌握幼儿的接受程度,设置合理的活动难易度,是影响教师指导有效性的一大因素。教师的观察能力是指导有效性的重要影响因素。无论是选择指导介入的时机、还是选择指导方法策略,都是以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的观察为基础的。有效的指导需要恰当的介入时机、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方法,只有准确、全盘的观察捕捉到幼儿区域活动的进程、细节,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提高指导的有效性。指导的方法策略是影响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又一重大因素。采用什么样的方法、策略来对幼儿的区域活动进行指导,直接影响着指导的有效性。策略正确、方法得当,可以使教师的指导取得满意的成果输出,反之,则会使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受挫,或是达不到区域活动培养幼儿自主学习能力的目的[2]。

三、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有效性的方法

(一)提高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

幼儿园区域活动有效指导的主体是教师,也就是说,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决定着指导的有效性。因此,提高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应着重提高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提高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首先应培养教师的观察能力与感知力,这是教师有效介入区域活动进行指导的基本能力。幼儿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教师应能够敏锐的观察到幼儿的活动情况,感知其神态、心理变化并做出准确的判断―即幼儿是否遇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是否需要教师的介入指导。其次,应注重培养提高教师区域活动指导的水平,即在介入指导后可以采取适当的方式进行适度的指导。在指导过程中,教师应能够根据幼儿的性格、心理特点、活动的实际情况来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指导策略,这是评价教师指导水平的重要方面。第三,提高教师有效指导区域活动的能力,还应加强教师的反思能力培养,即能够通过不断的反思、经验总结来提高其专业化水平,这是教师提高指导能力的最佳也是最有效的途径,正所谓一日三省,必有所得;日积月累,逐步提高。

(二)尊重幼儿的个性差异,适当适度指导

幼儿的个性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每一个幼儿都有其独特之处,表现在区域活动中,有的幼儿会在活动中表现出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而有的幼儿则会表现出较强的思考能力,也有的幼儿会不知所措,不知该如何开始活动。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所展现出的能力强弱并不是绝对的,在这种情况下,教师的指导策略应顺应幼儿的个性特点,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采取适当适度的指导,以帮助幼儿能够更好的进行自主活动。如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当他们在进行区域活动时,可充当旁观或是欣赏者;而对于能力一般的幼儿,在其遇到困难或寻求帮助时通过言语提示等引导;而对于能力较弱的幼儿,则采用示范法或直接给予帮助。具有针对性的指导,是确保指导有效性的关键措施[3]。

(三)设计区域活动指导方案

设计区域活动指导方案是提高指导有效性的重要一环。区域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是建立在教师对幼儿区域活动情况的观察与了解基础之上的,也就是说,教师需要从活动材料能否激发幼儿兴趣,是否适宜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幼儿的具体操作、探索的情况如何等方面进行观察,把握每个幼儿的认知水平、情感态度特点和个性差异,才能设计出具有针对性的区域活动指导方案。区域活动指导方案的设计可以使教师的指导更具针对性、目的性,能有效避免教师指导的主观随意性,进而提高指导的有效性。区域活动指导方案设计是一个动态调整的过程,教师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不断的调整方案,以适应幼儿区域活动的变化情况。

参考文献

[1]姜萍.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指导策略[j].科教导刊(上旬刊),,(02):59-60.

[2]杨莉君,邓双.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的有效性研究-以湖南省部分示范性幼儿园为例[j].教师教育研究,,24(02):33-37.

[3]林惠杰.区域活动中师幼互动行为探析[j].教育评论,,(03):116-117.

作者:刘丽 单位: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实验幼儿园

篇5: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探讨教学论文

区域活动中幼儿教师有效指导策略探讨教学论文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颁布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提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从幼儿身心发展的角度去考虑,幼儿阶段其思维特点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的转变过程中。幼儿的经验获得更多依赖于其在生活和学习中的直接经验。幼儿园有必要合理安排一日生活,为幼儿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特别是在区域活动中为幼儿提供更加多层次和丰富的操作材料,给予更多的操作机会,最大限度地给予幼儿支持,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我园基于“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的教育理念,积极通过《如何开展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师指导策略》园本教研,认真组织开展了一系列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和幼儿教育规律的区域活动,在区域活动实践中对幼儿教师的有效指导策略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尝试,帮助幼儿在区域活动开展中快乐健康成长。

一、区域活动设置的因素分析

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和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为区域活动的设置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幼儿教师在设置区域活动时,在充分考虑幼儿“最近发展区”和认知发展阶段的基础上,首先应考虑以下三点:一是要考虑幼儿的已有经验;二是要考虑《纲要》和《指南》对幼儿提出的要求;三是要考虑幼儿现实社会生活中的发展需求。幼儿教师设置的区域活动,要结合《纲要》和《指南》的要求,针对幼儿的已有经验,综合考虑幼儿园或班级近期正在开展或将要开展的各项主题教育教学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现实生活经验和社会认知规律,并指向幼儿未来的发展需求。当然,还需要考虑场地、人数、光线等因素进行合理布局,并遵循动静分区、干湿分区、相对封闭、就近方便等基本原则。

二、进入区域前的教育引导策略

教师要提前熟悉区域功能,并作好介入指导的准备。一是要充分了解区域的名称、内容、规则;二是要清楚材料投放的层次和数量;三是要明确观察记录指标,制订有相应的观察表格;四是要知道适宜介入的显性信号;五是要运用适当的可操作性的指导策略。活动前,教师需要给幼儿有意识介绍相关主题及知识,介绍区域内的新材料、新玩法、新规则,要充分信任幼儿,给予幼儿足够的自主选择权,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吸引幼儿进入新区域和尝试新玩法。教师可以在区域活动开始前,采用唱儿歌、猜谜语、讲故事等方法吸引幼儿对区域产生兴趣,产生想进入区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三、区域活动中的过程性指导策略

纲要》指出:幼儿教师应该成为幼儿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教师要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特别是通过观察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科学理性的分析。幼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都可能透露出相关的信息。幼儿教师要学会观察,学会记录,学会分析孩子的每一个具有介入指导意义的表征行为。有趣的材料能够引起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提高目标的达成度。教师要善于利用操作材料的多样性、层次性,鼓励孩子一物多玩,多物联玩,为不同水平、能力、兴趣、性格的孩子提供发展的平台,为孩子提供着充满探索、发现的空间。有效地指导介入,首先要为区域制订明确的教育目标和内容,制订相应的活动方案,设定好稳妥的阶段和步骤。幼儿教师要了解区域的同时,关注幼儿,熟悉幼儿。在自由自主的前提下,给予幼儿更多的选择权和操作权。

四、区域活动结束后的评价反思指导策略

《纲要》中指出,教育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域活动结束后,通过小组讨论、提问回答、点评反思等策略进行评价,可以了解区域活动开展的适宜性和有效性,进而调整和改进区域活动。教师可利用现代化教育设备,记录幼儿的区域活动过程,在回放的过程中,帮助幼儿回忆区域活动操作和游戏过程,培养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提升幼儿的社会化水平。正如《指南》中所言:“幼儿的发展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幼儿教师通过开展区域活动,发挥幼儿的自主能动性,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探究欲望和创新能力。在区域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幼儿教师要提前设计,合理布局,适当介入,科学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真正体现“幼儿为本”的教育理念和“一切为了幼儿,为了幼儿一切”的宗旨。

篇6: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在创新性区域活动中中班幼儿主动性发展的研究

作者/谢永萍

摘 要:幼儿园是整个学习生涯的开始,也是重要的基础。幼儿期是培养与高速发展的社会相适应的人才的关键时期,幼儿期是创新能力形成的最佳时期,教师应该做的就是为他们提供一个最大限度挖掘潜能的环境,形成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对知识不断渴求探索的态度。主要研究中班幼儿在创新性区域活动中的主动性变化的情况。

关键词:中班幼儿;创新性区域活动;主动性

一、引言

相对于之前的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创新性区域活动更注重教师与小朋友平等相处进行知识的分享。虽然在活动过程中有过失败的经历但是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研究幼儿主动性提供了充足的实践基础。

二、研究背景

幼儿园中的幼儿是21世纪的接班人,面对知识爆炸时代,创新性对于他们之后的学习和发展是不可或缺的。幼儿在中班的学习应该是一个主动汲取知识的过程,而不是被动接受成年人的二手经验的过程。目前许多幼儿园已经开始了创新性区域活动,这不仅能丰富幼儿的知识,而且能使幼儿得到个性化发展。

三、研究过程

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和接受能力,主要有角色扮演、自己动手、团结协作等创新区域活动,并且每周进行三到五次活动,每次30分钟到50分钟。为了保证幼儿在活动中安全而自由,活动场地一般选择宽阔而封闭的场所。

在角色扮演中设立一个或几个生活场景重点是要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如,超市、餐厅、动物园等),在扮演过程中让幼儿充当大人重现现实生活。将班里的幼儿分为五个小组分配角色,其中四组分别表演四个家庭,剩下的一组表演场景中的服务人员。在第一次角色扮演中,大部分幼儿表现不积极,因此教师在这个时候可以在遵从幼儿选择的基础上进行角色的分配,并在几次的分配中让每个幼儿扮演的角色尽量丰富。在经过几次的分配后,幼儿逐渐认识到自己想要扮演的角色,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给他们以自由进行角色的选择。如果幼儿在角色选择过程中出现矛盾则尽量让幼儿间进行协商,选择合适的方法决定。在角色扮演的活动中幼儿表现得越来越主动,对活动的兴趣也越来越高。

在自己动手活动中,教师主要确保幼儿的安全。让幼儿自己动手进行实践。例如,折纸、画画、橡皮泥等,要充分考虑小朋友的个体差异,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完全肯定。在折纸过程中教师可以起到引导作用,可以进行纸艺基础技能的普及,使幼儿对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于幼儿表现出来的创新性要及时予以鼓励而不是要求千篇 一律。例如,幼儿折出两边带有斗篷的小船,教师要马上表扬该幼儿的创新性并鼓励其他同学向他学习。在画画的活动中教师定一个大范围的题目(比如,会发光的东西),有些幼儿绘画天赋较好,画出的画很精致很漂亮;有些幼儿画的比较简单;有些幼儿想的比较简单(如,蜡烛、电灯等);有些幼儿想的比较有创新性(如,萤火虫等)。教师之后要对每幅画进行点评分别指出优缺点。这既让每个幼儿感到被肯定,又让幼儿认识到自己需要加以改进继续努力的地方。在捏橡皮泥的活动中,教师随机给每个幼儿发两块同颜色的橡皮泥,并让幼儿捏出自己想要的机器人的样子。()有些幼儿将两块橡皮泥都捏成同一颜色的机器人,有些幼儿留下其中一块自己用,用另外一块与其他幼儿进行交换,得到有两个或者更多颜色的机器人;有些幼儿按照人类的形状捏了一个机器人,有些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给机器人来了一个大变身(如,有着鹰的翅膀、猎豹的腿、鱼的尾巴)。对于捏橡皮泥,教师也应充分鼓励小朋友创新性精神的发挥和交际能力的展现。在活动的过程中训练了幼儿手脑间的`协调能力,并培养细心、耐心创新的优良品质。在自己动手做活动中刚开始幼儿的思维存在一定的拘泥,但是随着活动次数的增多幼儿的思维越来越发散,在完成自己的作品后也积极地向教师和同学进行展示。随着活动进行次数的增多,幼儿越来越敢于与众不同、敢于表现自己,同时体验到成功的愉悦,提高了交际能力。

在团结协作活动中可以由幼儿自由分组,教师主要起到平衡的作用,由小组成员共同完成一项任务。例如,运水、篮球接力等。在运水活动中教师准备十个纸杯让五组幼儿按顺序排列好分别由每组的第一个人和第二个人拿着纸杯,队伍旁边放一个盛满水的水桶,在每个队伍距离50米远处对放一个空的水桶。当开始的口令发出后每个队伍的第一个人舀水出发,到达空着的水桶后将水杯中的水倒入,此时第二个人舀水出发,这个时候第一个人将纸杯送到第三个人手中然后排到队伍末,依此类推。五分钟后下达停止的口令,为幼儿提供烧杯量筒等工具供其选择测量水桶中的水量,一分钟后对水量进行比较。刚开始幼儿积极性不高,由于对活动的不熟悉和运水过程中的洒水现象导致幼儿不主动。在篮球接力的活动中准备五个篮球,每组分一个篮球,并将每组分成两部分,相距100米相对而站。在开始的号令发出后,每组拿着篮球的人开始拍球前进(如果球没拍好导致脱手,要从脱手的地方重新开始拍)到达对面后交给对面第一人,每组最后一个人拍完后分别计时。由于幼儿虽然已是中班但是年纪都还小,所以对运球很不擅长,出现脱手情况较多,这时教师要予以正确的鼓励。这个活动使得幼儿相互体谅,能够站在他人的角度上看问题,从小开阔胸怀。随着对团结协作活动的熟悉和以往经验的总结,幼儿对团结协作活动越来越感兴趣,都积极主动地要求做队伍的第一人,得以能更多地参与活动。与此同时,也增加了幼儿的集体荣誉感和与他人合作的能力。

四、结论

幼儿的学习和思维方式是丰富多彩的,我们不应该都用一个标准去衡量。我们要借创新性区域活动的契机鼓励幼儿的创新,保持他们的好奇心和不断探索的能力。研究发现,随着创新性区域活动中中班幼儿的主动性不断增强,他们对活动的喜爱以及在活动过程中表现的进步体现出主动性的增加。这说明我国幼儿园中的创新性区域活动值得推广,这是对我国未来人才建设提供的坚实后盾保障。

五、创新与特色

本文以中班的幼儿为研究对象细致地介绍了我园中主要的创新性区域活动,发现不仅幼儿的主动性逐渐提升了,而且得到创新性区域活动,提升了幼儿各方面的能力。

参考文献:

[1]艾伦。教育装备学与教育技术学[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9)。

[2]罗恒芳。将本地民族艺术融于幼儿区域活动之中[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01)。

[3]华爱华。从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看幼儿园活动区活动[j]. 幼儿教育,(z4)。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精选:

篇7: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论文

内容摘要: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说:“为幼儿的探究活动创造宽松的环境,让每个幼儿都有机会参与尝试,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提出问题,发表不同意见,学会尊重别人的观点和经验。支持和引发幼儿的操作摆弄、探究、实验、制作等活动,引导他们通过自己的发现主动建构有关的知识经验。”近几年创设的区域活动正验证了这一理念的科学合理性,也体现了师幼互动、生生互动、生境互动的价值所在,更完善了教师抓住契机,捕捉兴趣的主导作用。只可惜有些幼儿园的区域活动却流于表面化、简单化、单调化的倾向,如何真正挖掘区域活动的潜能,是我在这篇文章中重点阐述的内容。

关键词:

区域活动、幼儿教师、类型分析、幼儿园

幼儿充分感受到区域活动的快乐,以助幼儿健康成长。拥有健康,才能快乐;有了快乐,才会健康。保障幼儿身心健康,是幼儿园每项活动必须的前提。区域活动是一项集体的活动,是幼儿自我学习、自我探索、自我发现、自我完善的过程,有宽松舒畅的活动氛围,有兴趣无穷的活动形式,才能使幼儿充分感受到区域活动的快乐。喧闹的环境有碍于幼儿静心探究,过分的沉寂,又会使幼儿感到压抑,所以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力争让每个区域的幼儿在快乐中悟出新道理,发现新问题,而不是幼儿流于表面上命令的扮演者,岂能有快乐可言?

域活动的原则在老师有目的、有计划的主题网的前提下进行的主导与主体的相互关系。新《大纲》中对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幼儿的主体作用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主导作用就是要求教师有计划、有目的地唤起幼儿的主体意识和创造意识,引导其充分感受到创造后的快乐,获得成功、自尊、自信的情感体验。做教师容易,做个好教师难。现代的幼儿教师光靠热情、服务周到、老化的知识经验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创新的能力以及洞察幼儿心理的能力,拟定符合幼儿阶段性区域主题网的能力。教师在主题网的指引下,有的放矢地投入材料,观察幼儿,发现新问题,既是组织者,又是游戏伙伴,才能有效地发挥主导与主体的真正意义,何乐而不为呢?

区域活动的内容与幼儿日常生活悉悉相关,并为幼儿熟悉和关注的。区域活动的材料丰富多彩,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的确是一个创新,一个飞跃,幼儿自主选择,自由探索,激发了创造性,提高了创造力。可运用不当,却弊意多多。曾参观过一所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有的班级科学区里摆放的材料可谓五花八门,应有尽有:植物角、动物角、电磁实验角、浮力、牵引力等等,可区角里的幼儿却像摆弄一样“怪物”一般,问其名称,答“不知道”,又何尝让他们去操作呢,岂不是形同虚设而已。诚然,这些材料投放的本身没有丝毫的错误,问题在于教师平时要多方面、多手段地让幼儿熟悉并关注这些科学的材料,让神秘变为常见,让奥妙变为浅显,幼儿会被激发起探究欲望,否则会望而却步,望洋兴叹。

投放的材料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及发展水平,并能及时有目的的更新。区域活动的主要功能:一则是幼儿对已学过的知识加以复习、巩固、消化、升华。二则是幼儿对未知理论作新的探究、发现和创新。然而,这些功能的实现主要是靠操作材料来实现的。材料的价值实用性,材料的变化多层性将直接影响幼儿获得感性认知的多少,影响了幼儿探究兴趣的浓厚及积累知识经验的迥手不同。所以,材料的选择与投放的确是对教师的一种高智能的考验。教师首先富于创新、突破的精神,不要你创我用,你搬我挪,换汤不换药。另外还要考虑材料的趣味性、新颖性,可再造性。其次投放时根据阶段计划,有目的、有秩序地呈阶梯形投放,避免像摆地摊的小贩一样一成不变,一劳永逸,最后材料一定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及本班发展水准来精心挑选、设计,否则,幼儿面前的材料堆山似的,也如一堆垃圾。有规律、有档次的投放,才能有效挖掘幼儿潜在的智能,又激发了幼儿永保不衰的探索心理。

能否使每个区域层次有序,互不干扰,又能让幼儿主动自觉地遵守区域规则,且材料安全卫生。让每个区域层次有序,是很多教师不能十分把握的:有的内容不全面,有的材料不分类,有的位置不恰当,有的编排不合理。比如:一组玩泥,一组刺绣,一组粘贴,一组剪制,这分明都应设在美工区里的,是一个区域的多个层面,而不是多个区域。还有的区域之间设有间隔或间隔太严密,都不利于幼儿交往和操作,且有的幼儿几个区域来回跑动,大大影响了其他幼儿的操作效果。最好每个区域的不同材料设有不同标签,幼儿随拿随放,且用“粘贴小脚印”等分法限制区域人数,并选拔每组一名管理员来监督组员。另外教师要将材料定期,分批的消毒,确保材料的安全卫生。

区域活动主旨在启蒙教育,又不泛创新能力及探究欲望的培养。幼儿园的所有活动都是学前的启蒙教育,启蒙的过程中渗透了幼儿的探究兴趣及创新能力。倘若启蒙教育是楼基时,那么创新能力和探究兴趣则是楼体。现在专家提倡的“活”教育正是启蒙与创新渗透的体现。“活”的老师,拿“活”的东西,用“活”的方式去教“活”的人,要让幼儿想自己所想的,做自己想做的,说自己想说的,玩自己想玩的,手的操作,脑的思考,经验的获得,才会有创造的萌发,教师有责任创造环境、提供材料,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操作、实践、体验的机会,用孩子的心去布置区域,用孩子的情去参与活动吧,愿每个平凡的角落萌发不平凡的创造力。

在这里我紧紧围绕着“什么是区域活动,教师是怎样做的,教师该怎样做”这样一条思路贯穿始终。研究主要采用观察法和访谈法,选取一所幼儿园五个班级中的五名教师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资料整理分析,尝试揭示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现状、类型及特征,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建议。

观念影响着行为,教师对区域活动的认识直接影响他的.教育行为,因此,本研究进行前首先对“幼儿园区域活动是什么,教师是怎样理解的”这个论题进行分析。研究者通过文献收集,资料整合,结合自己的实地观察,指出当前幼儿园教师对区域活动理解的两种主要观点,同时概括出幼儿园区域活动的内涵与性质,并结合幼儿园的实际情况,提出不能照搬国外活动教学的做法,不应该在活动区加入大量的学习成分,减少了儿童游戏的机会,应加强活动区游戏性的观点。

其次是对教师指导行为进行现状分析,研究者通过观察、访谈,对五名教师的指导行为进行“事件取样”,从教师指导方式和指导内容进行量化分析。得出结论:该园教师指导方式中,深入指导与一般指导比较普遍,权威控制指导与被动指导出现的频率低;教师指导内容偏重于知识技能与常规训练,对于幼儿游戏的坚持性、目的性和创造性要求较少。最终对教师指导行为所得到的基本印象:在区域活动时间,师幼互动更多注意到生活的常规,幼儿的知识传授;教师指导行为的产生很少倾向于针对幼儿的表现和发展水平,更多是关注游戏结果而很少关注游戏过程。在结论的基础上,笔者提出通过调整活动区评价的指标,建立教师的目标意识以及提高幼儿游戏水平,来提高教师的指导水平。

再次是对原始资料中的案例进行分析,总结归纳出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的五种类型,三种有效指导:教师分别在观察的基础上,以游戏者、旁观者或指导者这三种角色介入游戏,促进游戏的开展。两种无效指导,一种是教师无观察的介入,监控活动的全过程;另一种是教师的指导实质干扰了幼儿的活动,不注重指导结果的反馈。通过具体案例分析,笔者提出几点建议:教师的角色定位――指导者、游戏者的双重角色;教师的作用定位――促进人、事、物之间互动的桥梁;教师指导的宗旨定位――各年龄班活动区指导侧重点不同;教师指导方法的定位――因人而异的指导。在以上分析的基础上,笔者尝试对教师指导行为的影响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具体包括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等。

最后,研究者对研究课题以及研究者自身进行反思。尝试提出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指导行为提高的途径,即幼儿园教师应通过反思教学、全方位鹰架提供、自身行动研究三个方面,来提高专业水平和敏锐的观察力,从而影响其指导行为正态发展。

篇8:幼儿园区域的活动论文

区域活动,是幼儿一种重要的自主活动形式。它是以快乐和满足为目的,以操作、摆弄为途径的自主性学习活动。它是幼儿主动地寻求解决问题的一种独特方式,其活动动机由内部动机支配而非来自外部的命令,表现为“我要游戏”,而不是“要我玩”自主性是幼儿游戏活动的内在特征。区域活动充分体现了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可满足幼儿活动和游戏的需要,更好地促进幼儿自然、自由、快乐、健康地成长,实现“玩中学”、“做中学”。在区域活动中,幼儿参与积极性高,能积极动脑、大胆创作。这是因为,幼儿刚刚脱离婴儿期,他们最接近于人的自然本性,没有生存和学习的压力,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探索欲望在心中萌芽并发展,促使他们去游戏、去追求、去探索。另一方面,他们借助于游戏这样一种类同于社会氛围来解决需要与现实矛盾,以达到对现实生活的体验和感悟,消除紧张,满足好奇心。通过观察,我发现,区角活动的开展能有效促进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孩子通过互相交往,互相合作,共同商讨,提高孩子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有效促进了孩子良好个性的发展。

一、区角活动的开展为孩子交往提供了良好的'心理环境

区角活动的设置是自由的,开放的,孩子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相应的区角进行活动,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了探索、求知、交往、合作的机会,使孩子的欲望得到满足。在娃娃家这个区角中,孩子们可以通过商讨和自己的意愿选择角色,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体验快乐和满足,表达自己的情感。在没有任何约束的和负担的情况下孩子们自由交往,还可以进行自我调节需求,他们一会儿做妈妈哄娃娃睡觉,一会儿带娃娃去理发店剪头发,高兴时还可以和娃娃一起去看表演,孩子在自由、温馨的环境中尽情活动,游戏的积极性越来越高,也就越投入。我们班的洋洋一直比较孤僻,平时不爱与人交往,话也很少,开展区角活动后,他非常喜欢当菜场服务员,每次都会选择在菜场里当服务员,当有顾客来买菜时,他总是积极地介绍,不仅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性格得到了很大的改变,家长反映在家也愿意和周围的小伙伴交流了,变得开朗了。

二、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协商、合作的机会

现在的独生子女都是家里的掌上明珠,在家里说一不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所以对孩子进行协商、合作教育十分重要,在幼儿园的集体教育中,教师虽然比较注重对孩子这方面的培养,但针对性不强,而区域活动的特殊性恰恰弥补了集体教育的不足。如在理发店游戏中,有三个孩子都想当理发师,可是理发师只能有两个,怎么办呢?孩子们只好自己商量,或者改变角色,当理发师的小助手等;或者采用轮流的方法解决矛盾,在这个过程中,孩子学会了等待,学会了合作,学会了相互协调。

三、区域活动为孩子提供了广泛的范围

“小菜场”等等区域是孩子们自己的天地,孩子们在属于自己的空间里感受、发现和创新,自由自在地交往。孩子们一会儿是娃娃的妈妈,带着娃娃去买菜,一会儿又变成了菜场服务员,为大家称菜,一会儿又变成了顾客去光临理发店,孩子们你来我往,十分忙碌,孩子的双手和头脑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孩子们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探索、操作,获得了更宽广的交往天地,精神得到了愉悦。

四、区域活动有利于孩子社会性的培养,为孩子适应社会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

孩子们在区域活动中扮演着各种角色,孩子们在反映社会生活的同时,也反映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他们通过不同角色的扮演,学习不同角色的交往方式,想象表现并体会不同的情感,在照顾娃娃时想象表现并体验父母对孩子的呵护;做医生时细心照顾病人,做服务员时耐心热情地接待顾客,做爸爸时礼貌接待客人,学习做菜打扫卫生等等,这些区角活动中角色扮演无形中使孩子增强了自我意识和群体意识。我们班的毛毛小朋友是奶奶的心肝宝贝,家里的小皇帝,自理能力相当差,老师有意识地引导他去做娃娃家的爸爸,在娃娃家给娃娃穿衣服,穿鞋子,喂娃娃喝水、吃饭,通过一次次的尝试,毛毛变得能干了,自己的事情自己抢着做,奶奶笑得乐开了花,这不能不说这是区域活动的功劳。所以说,区域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喂孩子将来参与社会独立活动奠定了基础。

时代的发展需要培养新世纪的人才,良好的个性发展是孩子成才的基础,许多教育实践告诉我们,区域活动是培养孩子良好个性的有效途径,它对孩子起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做为老师要利用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途径,让区域活动真正成为孩子成长的摇篮。

篇9: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论文

幼儿园区域活动的论文

一、幼儿园区域活动的概述

幼儿区域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幼儿教育方法,它尊重幼儿个体发展的差异,能够满足幼儿的个性化发展,在现在已经变成幼儿最为喜欢的一种教育方式。要使区域活动真正的发挥作用,则必须为幼儿营造出一个符合他们个性发展的活动环境,因此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使得区域活动真正的有利于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区域活动是指在一定的活动环境中,幼儿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和发展需要,通过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共享交流的一种主动性的活动,最终达到满足其自身兴趣和需求,充分发挥自身天性和个性的目标[1]。区域活动是目前幼儿认识和学习的一种途径,是幼教改革所前行的一个方向,是发挥幼儿天性的最佳教育手段。但与此同时,区域活动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和弊端,例如:活动的环境过于单一,教师控制过于严格,幼儿的自主性不能得到释放等问题。

二、完善幼儿园区域活动的不足,体现区域活动的价值

(一)优化区域活动环境,创建幼儿发展空间

环境在幼儿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来促进幼儿的健康发展。为幼儿因造一个符合他们天性和需要的活动环境,给他们创造一个自由发展的空间。

根据幼儿的天性,认知程度,语言动作,情感等方面出发,站在孩子的角度上思考问题,为他们创造不同形式的区域活动,例如:音乐区域,体育运动区域,生活角色扮演区域,发现与探索区域,艺术绘画区域,美工区域等,使得孩子能够依据自身的兴趣和爱好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场所,去展示自己的天性和才能。同时,在创设活动环境时,要具有一定的规划性,要参照近段时间来的教学目标和孩子的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的选择和投放一些材料,所选择的材料应该具有多重功能,能给孩子以发挥想象的空间,是他们可以尽兴的研究他们眼中的世界。如是他们了解物体的'沉浮问题时,可以在发现与探索区域准备一些水桶,纸张,木头等,是他们在游戏的过程中对科学知识形成一个直观的了解。

(二)确切定位教师地位,加强教师的指导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位置,这是我们所应该重视的问题。与其他教学活动中老师所处的主导位置不同,在区域活动中,教师所起的作用是“支持性指导”,简单来说,即使教师从一个活动的主导者转变成为一个尊重孩子天性和想法的支持者和促动者[3]。这样就对教师的活动提出了一个新的要求,教师们需要关注孩子学习的整个过程,只有这样才会对每个孩子的具体发展有所了解,从而在区域活动中针对不同的孩子进行引导。在区域活动过程中,教师所发挥的作用不是去引导和塑造孩子的行为,而是尊重孩子的想法,培养孩子的自主探索意识,扮演一个催化剂或者共同学习的角色。同时,在这一过程中也要把我一个恰当的时机,在合适的时机进行参与,来促进孩子的自然成长。例如在体育运动区域,教师应在孩子把球抛向自己的时候以合适的方法去接,并且以是的那个方式再还会给孩子。在这个过程中促进孩子发展。

(三)实行科学评价,促进幼儿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实行以激励和肯定为主的开放式评价,这样有利于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树立,有利于发挥个性,促进自设的意识升华,为其以后形成健康健全的人格奠定坚实的基础。评价的方式主要以孩子的自主评价,老师的指引评价,同伴之间的互相评价等,但要注意的是,无论是那种评价,都不应过于重视结果,而应注意到活动的过程。孩子的自主评价和铜版纸家互相评价会对孩子的活动具有完善和调节作用,在评价的过程中可以加强孩子之间的交流,不仅能增加活动的趣味性,而且能够通过交流改进自身不足,提高交往合作意识。教师的鼓励性评价不仅可以使孩子明白自身的不足,也可以使孩子大胆的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结语

区域活动使幼儿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发现,自我探索,自我提高,自我完善的一种游戏式的教学活动。因此作为教师,应该通过多方面的努力为幼儿创建一个全方位的区域活动教育环境,使得孩子真正成为区域活动中起到主导作用的角色,使得区域活动能够充分发挥自身应有的作用,为孩子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一个有效的途径。

篇10: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论文

幼儿园活动区域游戏论文

在幼儿园开辟活动区是为了让幼儿能够在更加轻松、自由的环境中获得知识与情感体验。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使幼儿通过参与到实际操作、游戏中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能促使幼儿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幼儿在不同的阶段,其成长与发展的内在需求是存在差异的,为了满足幼儿的发展需要,教师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并开发科学的区域游戏,使幼儿能够在游戏与实际操作中不断成长进步。

一、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

所谓幼儿园活动区的设置,就是指根据幼儿园的活动类型与内容的不同,对幼儿活动区域进行划分,这是一种空间概念。就实际划分情况来看,一般是将幼儿园的活动区划分为公共活动区域和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

(一)幼儿园的公共活动区域

1.大型器械区。可以根据幼儿的需要,设置娃娃区以及滑滑梯和迷宫等区域,可以帮助幼儿练习基本动作,有效提高幼儿的身体协作能力。

2.小型器械区。可以设置像跳马、跳绳、皮球等,既可以移动又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变化的器械,可以使幼儿通过应用小型器械开展活动,增强幼儿的综合运动能力。

3.玩水玩沙区。可以设置沙盘与海洋球等,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会逐渐培养其好奇心与探索的意识。

4.种植饲养区。因为幼儿尚处于认知的初级阶段,容易对周围的事物产生好奇心与探究的心理,可以在班级内设置小型的鱼缸以及植物角。幼儿可以通过种植植物和饲养小动物,获得更加直观的经验与情感体验。

5.专门功能室。一般是包括科技室、安全教育室等在内的,这可以有效地弥补幼儿园出现活动室不足的缺陷,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活动室,使幼儿的综合能力不断提高。

(二)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

在幼儿园开辟班级活动室的功能区角时,要根据幼儿在成长发育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并能根据幼儿的特征不同,设置具有不同特点的功能区角。小班的幼儿是刚刚入园的阶段,年龄相对较小,其各个方面的能力都比较弱,功能区角就要以娱乐为主,可以布置出一些类似于娃娃家的区域,投放幼儿比较感兴趣的布偶、玩具等,在幼儿逐渐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后就可以逐渐完善,增加美工区等。

在中班阶段,幼儿的心智得到一定的发展,认知水平得到一定提升,且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新奇事物的心理逐渐发展,因此,在小班设置美工区以及阅读区等区域的基础上,还可以设置一些幼儿在生活中比较常见的'场景,让幼儿在其中进行操作,如超市、医院等,可以有效地满足幼儿的好奇心与操作需求。在大班阶段,幼儿认知积累到一定的水平,能够逐渐形成逻辑思维,智力得到迅速的发展,幼儿的求知欲增强,教师就可以在中班基础上增设科学区,从而使幼儿的实验和探索需求得到满足与发展。

二、幼儿园区域游戏活动区的设计

(一)选取合理的游戏材料

教师在对区域游戏活动区进行设置的时候,要在区域内投放合理的游戏设备与材料。首先,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发展需要选择游戏材料。教师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与教学中,观察学生能力中是否存在比较薄弱的环节,根据幼儿的能力来进行设置,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满足发展需要。其次,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可以投放一些具有开放性的材料与设备,这样没有固定的玩法与答案,幼儿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有自己的新发现。最后,要保证游戏材料的安全性和卫生。这也是幼儿园教师的一项重要的教学工作,要对幼儿活动区的游戏材料进行及时的消毒与安全处理,避免材料上的一些比较锋利的角对幼儿造成伤害。

(二)准确判断介入游戏的时机

在《指南》中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具体五个方面进行了描述,这就为教师设计区域游戏提供了依据。教师要通过对幼儿科学的观察,来分析在当前阶段幼儿需要对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进行学习与加强,以及怎样才能有效实现这一目的。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对幼儿在其成长中的发展因素进行关注,并能在教学实践中积极应用《指南》对儿童的行为与反应进行科学的分析,从而对其教育行为进行反思,并准确掌握在区域游戏内介入和干涉游戏的时机。在开展幼儿区域游戏时,要尽量避免教师过于强调已经设计好的游戏目标和教学目标,一旦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出现与预期的目标存在差异的现象,教师就马上介入,会使得幼儿产生恐慌和焦虑心理,将游戏中断。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能够准确判断介入的时机,并给予幼儿积极的指导。

(三)教师在指导时明确目标意识

在区域游戏开展的过程中,幼儿逐渐从被动的执行者转变为主动的参与者,并沉浸在其游戏的世界里。幼儿并不能像教师一样明确区域游戏的目标与结果,其更加注重参与游戏的体验。因此,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需要和意愿来解决出现的问题。在某些情况下,幼儿还能通过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来解决问题。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获得的经验是综合在一起的,不会将经验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与艺术等不同领域。所以教师在对幼儿的区域游戏进行干预和指导时,就要注意到这一特点,从而进行综合性的指导。并且,幼儿之间是存在个体差异的,教师要根据幼儿的个性不同采取个性化的指导,从而实现教育目标。

总而言之,在幼儿园的中班教学中通过将《指南》作为幼儿园活动区设置及区域游戏的依据,并根据幼儿园的实际状况和幼儿成长发展的需要,设置合理的活动区,使幼儿通过参与到实验、游戏中获得经验和情感体验,从而促使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篇11:幼儿园区域活动设计论文

浙江省长兴县机关幼儿园 胡秋霞

摘要:幼儿园开展区域活动,必须注重各种因素的合理运用。本文从小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特点入手,探讨开展区域活动的各种积极因素,注重区域环境的作用发挥,挖掘环境、材料、人际三大因素的积极效应。构思了学习环境、材料环境、人际环境的区域氛围,介绍设计区域活动的特点和建构方式,实现区域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区域活动;环境;设计

引 言

随着新《纲要》的颁布,幼儿教育的目标和价值取向开始发生了革命性的转变,从着眼于表面,着眼于眼前,逐渐转向关注深层、关注长远的发展。新《纲要》中明确指出:“尊重幼儿在发展水平、能力、经验、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努力使每一个幼儿获得满足和成功。” 区域活动就是一种以个别化学习为主的教育方式,幼儿在开放的时间和空间里,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学习进度,自主地进行学习和积累。它作为一种自由、开放,操作性强的个体学习活动,关注的是对孩子自主学习方法的获得、解决问题和探索问题等方面能力的培养。它重视幼儿对学习的兴趣,特别是个性化兴趣的满足,使学习的原动力得到最大的激发,更为幼儿创新精神、创造潜力的发挥构建了宽广的操作平台。因此,它越来越受到幼教界的关注。随着区域活动的不断深入,人们开始对区域活动中的各个因素进行分析、研究,探求创设区域活动的最佳方式和教育途径,以达到使幼儿身心愉悦、全面健康发展的教育目标。

小班幼儿离开父母,离开熟悉的家,来到幼儿园,陌生而焦虑、恐惧而恋亲的心理会影响他们参与活动的情绪。为此,要给小班幼儿一个“家”的感受和体验,就得发挥环境的教育功能,让环境与幼儿直接对话,让幼儿与环境相互作用,使幼儿在具备有良好的、温馨的教育环境中获得快乐,获得知识。

区域活动作为个别活动的教育或教育教学活动的前期准备和延伸,蕴涵着诸多的因素,它包括环境、材料、幼儿、教师等,而环境则是区域活动中最为重要的因素。它所赋予的暗示、引导、规范、协调和控制幼儿的行为等的自治因素,能够充分调动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幼儿们的操作、探索欲望。因此,牢牢把握住区域环境的氛围营造,对小班幼儿开展区域活动是非常关键的,也是为小班幼儿创设区域活动提供保障。

一、小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几个明显特点

1.喜欢从事模仿性活动,表现出明显的模仿性特点。

2.思维直观,形象具体,喜欢色彩鲜艳,有声响,呈动感,但操作方式,操作程序相对简单的玩具、用具等。

3.喜欢独立游戏、平行游戏等。

4.活动显得比较安静。

5.自主性尚未获得充分发展,大多数活动需要在教师的引导下进行。

6.乐意进行重复性活动。

7.活动较易受周围环境的干扰,注意力容易转移。

8.满足于操作过程。

9.真实与虚拟不分。

二、区域活动设计思路

根据以上小班幼儿参与区域活动的特点分析,我把区域活动设计在学习环境、材料环境和人际环境三大体系中。

区域环境

学习环境 材料环境 人际环境

1.区域活动中的学习环境

所谓区域的学习环境,就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有目的地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要方式,进行个别的、自主的学习的区域环境。它体现“玩中学,学中玩”的教育理念,培养小班幼儿入区活动的兴趣,依托环境的作用,认识周围生活和客观事物,学习生活,学习交往。

根据小班 幼儿的年龄特点和现在儿童普遍面临生活能力差的情况,区域的学习环境围绕从生活区入手,立足社会活动区、感官区,丰富科学人文区、美工区和创造探索区为宗旨,各区域间采用平面、立体、悬挂张贴式的整体结构形式为界限布局,体现学习环境美观、有序的效果,对幼儿所渲染的环境氛围浓厚,在吸引幼儿进行活动的同时也便于教师的管理。

有了一定的界面结构,就可以把相关的区域设置其中。日常较为固定的活动内容设在生活区、社会活动区和感官区,而科学人文区和创造探索区是随主题教学活动的开展逐渐深入。固定的区域设在活动室的最里处(靠窗取光),如,科学人文区、感官区则较为固定而独立,需要安静,同时立体界面的区域能暗示幼儿要集中注意力;社会生活区就相对集中在平面界限的活动区内。不同颜色的塑料地毯,便于幼儿进行区域的区分;玩沙玩水相应设置在盥洗间附近,便于幼儿取水和洗手;走廊和楼梯拐角等设置运动娱乐区,易于幼儿开展活动。

如:我班的社会生活区包括“娃娃家”、“小医院”、“宝宝理发”,科学人文区包括“图书角”、“观察角”,操作探索区包括“构建角”、“益智角”,美工区包括“涂涂画画”、“做做玩玩”,运动娱乐区为“玩沙玩水”。

学习环境分布图

以上设计体现如下几个特征:

(1) 界面性

界面性是指各活动区之间的界限划分,它由平面、立体、悬挂张贴等形式组合。

平面界限的划分,就是教师通过地面的不同颜色、图案或质地划分的不同区域。如,在多设的并列角“娃娃

家”和“小医院”、“建构角”等就是利用不同颜色的塑料地板进行界限的,幼儿们在活动时一目了然。

立体界限的划分,就是教师运用架子、柜子、钢琴或其他物体进行隔离所划出的不同区域,形成的封闭或开放的空间,它适合幼儿的视线和高度,体现动静布局。在便于幼儿区分和辨认区角的同时,教师也能及时观察、控制幼儿的活动情况。

悬挂张贴式界限的划分,就是教师用画有各种相关活动区的图片或装饰物进行界限划分,帮助幼儿区分的不同区域。如,利用幼儿们搜集的.银杏叶、自画像串挂起来进行区域划分,幼儿们就非常喜欢。

(2) 相容性

所谓相容性是指考虑各个区域的性质,以互不干扰和性质相似的活动区安排在一起的原则合理设置。如,“图书角”和“观察角”放在一起(安静型),“建构角”和“娃娃家”放在一起(动态型),玩水、玩沙放在一起(靠窗近水)。

(3) 转换性

所谓转换性即教师在考虑划分各个区域的同时,也要考虑幼儿可能出现的将一

个活动区内的活动延伸转换至其他活动区的需要。如,“娃娃家”的角色活动可能会延伸到“建构角”,科学区的观察活动可能会延伸到美工区等,各区间还应有一定的通道便于幼儿走动。

(4) 暗示性

暗示性就是教师利用环境的创设,充分发挥区域的暗示作用,让环境成为沉默的“提醒者”。默默地发挥着它特殊的、潜在的教育功能,通过环境的暗示,可以避免由于幼儿拥挤而引起的争执和矛盾,还可以提醒、指引幼儿进行合适的行为。如,“图书角”的墙面上画有两个娃娃一起看书的图像,暗示和引导幼儿要共享材料,安静、认真地阅读。

2.区域活动中的材料环境

材料是开展区域活动的物质基础,材料投放恰当与否,决定着幼儿的活动方式和知识、经验的获得。小班幼儿活动区材料的投放,必须具有他们乐于接受并能暗示、启迪他们开始学习,走向生活的作用,是使每个幼儿都能在自己的最近发展区内得到提高。

材料投放所体现的特点:

个性化:根据小班幼儿的发展水平,投放材料力求突出个性化,赋予幼儿极大的选择和自由度,提供不同层次的操作材料,符合每个幼儿的兴趣爱好,使他们结合自己的认知水平自由地选择。面对不同需要的幼儿,我们提供的材料必须有层次特点。种类上的层次,如:“娃娃角”以提供学习生活为主,而并列的另一个“娃娃角”则增加学习交往的内容,旨在为不同认知需求的幼儿服务;成型上的层次,如,“做做玩玩”所提供的纸可以是成型的白板纸,也可以是不成型的白板纸,供不同程度的幼儿选择、操作;质地上的层次,如,“益智角”里提供的各类材料,幼儿可以根据各自的能力进行活动等。

多样化:体现丰富性、可变性和可操作性的多样化特点,减少小年龄幼儿为争夺玩具而发生矛盾。生活角是训练小班幼儿手指手腕和手眼协调能力的,可提供各种颜色的夹子、穿线板、碎布制作的纽扣鱼、毛毛虫等供幼儿操作,利用废旧物品制作小玩具,小年龄幼儿也特喜欢。

乡土化:幼儿的学习充满着情感色彩,曾经经历的、生活化的、情景性的环境,更能激起孩子们学习的兴趣和愿望。因此,利用本土资源作为活动区域的材料,使幼儿能够感受乡土环境氛围,在熟悉的材料操作中学习本土文化。

材料环境分布图

区域名称 预投材料 环境暗示 社会生活区

相应的儿童家具,生活用品,医疗器械,家用电器(自制),家乡特色食品;各种纸盒,塑料药瓶;镜子,梳子,各种洗涤塑料瓶,电吹风(自制),彩条旋转直桶(自制)等

小脚丫(进区标志);

剪贴各种小房子,小朋友与父母的生活照

科学人文区

儿童画报,图书(低龄读物),图片(识物卡),观察物(植物、动物)等

画有两个娃娃看书的图片等

操作探索区

体积大质地软的积木;洗净的易拉罐,饼干盒;穿线板,纽扣鱼,毛毛虫,熊宝宝,兔宝宝(供幼儿喂食练习);各式动物鞋样(配对练习);各种塑料管,塑料绳(供幼儿排序练习)等各种练习示意图(不同颜色),剪贴大家一起玩的图片等

美工区

质地不同的纸、蜡笔、剪刀、固体胶、颜料、抹布、块面塑板(供幼儿作品展示);小碗、蛋糕盒(供幼儿练习撕纸),橡皮泥等

悬挂彩链(进区标志)等

运动娱乐区

大塑料盆两只(装沙装水),各种塑料小娃娃;塑料瓶、碗、杯、木板,玩沙工具,擦手毛巾等

剪贴玩沙工具(进区标志)等

3.区域活动中的人际环境

区域活动中,教师与幼儿,幼儿与环境,幼儿与幼儿之间的积极有效的互动能促进幼儿探索的欲望和迎接挑战的信心。

(1) 幼儿与教师互动

教师的角色是观察者、支持者、引导者。观察幼儿的情绪反应和行为表现,鼓励支持幼儿的学习和探索精神,使幼儿体验成功。与幼儿建立密切的和谐关系,共同参与操作活动,用亲切的语言和形象的动作,启发帮助幼儿进入角色,引导和鼓励幼儿及时将操作中的发现用简单的语言表述出来,并使幼儿将语言与操作发现联系起来,帮助小班幼儿发展口语能力。观察在先,介入指导在后,认真做好观察记录,对幼儿的活动做出科学的评价。

(2) 幼儿与幼儿互动

区域活动中幼儿之间进行交往、互动、合作,这样的学习更加富有意义,能激起幼儿更高水平的思维,互动中幼儿间会互相受影响、鼓励、模仿,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并获得成功。如,平行活动中的交往更能促进幼儿间的互动。

(3) 幼儿与环境互动

在区域活动中环境所赋予的自治因素,使幼儿与环境互动对话,环境发挥了暗示引导作用,规范、协调并控制幼儿的行为。如,“图书角”墙面上画的两个娃娃看书的图片,暗示幼儿安静阅读,协调同伴,材料共享;“建构角”的小脚丫标志,控制幼儿的入区人数等,使小班幼儿在区分辨认不同区域的同时,规范了他们的行为。

小班幼儿能够在自主、自由,充满温馨与亲情的学习环境中;在赋予自治因素的材料环境中;在充满师幼互动的人际环境中顺利地开展区域活动,愉悦、快乐、自然、伴随他们走过幸福的童年,这是我为小班幼儿创设区域活动的初衷。

思考

在为小班幼儿设计区域活动的过程中,考虑的区域环境间的相互作用应该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年龄层次上,需要不断地拓展延伸,使教育价值得到全方位的实现。在从小班幼儿学习生活的起点中,还可以利用平行班、中、大班所创设的区域内容,依托不同风格的学习环境、材料环境、人际环境,以小依大,以大带小,让小班幼儿充分感受人际环境的温暖和亲切,感受不同的学习环境、材料环境,对获取知识和能力发展有促进作用,有利于幼儿身心的全面发展,有利于幼儿开展学习、交往,真正发挥区域活动的教育功能。

致谢

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有幸得到浙江师范大学郑和导师的悉心指导,使我在理论和实践中得到提高,促进了我对专业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受益匪浅。使我的论文得以顺利完成。在此,表示深深的感谢!

参考文献:

[1]杨丽珠.学前教育科学研究与论文写作.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第95-103页

[2] 丁海东.学前游戏论.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第264-280页

[3] 刘焱.学前教育原理.大连:辽宁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第143-148页

[4] 刘焱.幼儿园游戏教学论.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第320-322页

[5] 虞莉莉.幼儿园区角活动设计与指导(小班).浙江教育出版社,.第1-6页

[6] 陈家行.在“区域”中成长——对幼儿园区域的实践与反思.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篇12: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心得体会

区角活动是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现状和发展目标,创设多种领域的学习区域。并提供活动材料,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摆弄、操作去感知、思考、寻找问题的答案。而教师的任务是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

一、建立活动区规则,引导幼儿自主进行区域活动。

活动区是幼儿自由活动的场所,但自由不等于放任,为所欲为。而应该是掌握规则之后的一种自主游戏,在创设活动前就必须考虑规则问题。而制定区角活动的主体应该是教师和幼儿,偏向某一方都是不妥的。

1、在活动前提出规则

有些活动规则具有一定的强制性,要求幼儿在活动中务必要遵守,对于这类规则,我们可以在活动前就向幼儿提出来,比如:使用玩具时需注意的卫生、安全问题,游戏结束后的整理、归放。活动中遇到问题应开动脑筋想办法等等。区角活动规则往往是不可能一步到位的,而是需要逐步完善、逐步到位的。

2、在自然活动中形成规则。

有些孩子经常会带一些自己的玩具到幼儿园,当区角活动时,他们就在一起玩玩具,有时是玩自己的,有时和别的小朋友交换着玩。过了一段时间,通过老师和孩子一起讨论,班上就逐渐有了一个全体认定的规则:无论是谁,不一定要将自己的玩具给别人玩,但是在玩别人的玩具时,一定要事先征求别人的同意。

3、在解决问题中建立规则。

幼儿在活动中遇到问题时,教师不要急着帮忙解决问题,而应当引导幼儿自主的寻找解决问题的措施,并建立起相应的活动规则。比如:在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玩的很尽兴,可到最后却没有多少作品展示,这是为什么呢?当我把问题抛给幼儿后,得到了多种答案。有的说:“我搭了一间漂亮的房子,但被别人捣乱推倒了”,有的说:“收玩具时我们自己拆掉了”还有的说:“我快搭完时,自己倒下来了”等等。“那怎么才能让老师看到你们的作品呢?下次玩的时候你来告诉我好吗?”经过多次玩后,孩子们把发现告诉了我:“玩的时候搭牢一点,建房子时在旁边建一条路,别人就不会不小心踩坏了。不要有太多人挤在一起,以免撞坏。”在大家的建议下,孩子们掌握了保护作品的方法,同时玩游戏的规则也在不知不觉中产生了。

二、根据近期的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需要,提供适宜的环境和材料

首先,要利用有限的空间使每一个区域都有相对宽松的活动范围,同时也有利于材料的摆放与收整。某些内容相近区域的合并有利于材料最大限度的被利用。比如:益智区、语言区、美工区、计算区等放在小箩筐中合并为一个区,可以让孩子资源共享,也便于老师在材料的投放上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浪费。

其次,材料的投放要为教育目标服务。另外,材料的选择要考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我们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有些幼儿总是喜欢在一个区活动,而对别的区角却没有兴趣,但我们又不能强迫那个幼儿一定要离开那个区,或是一定要去某个区活动。此刻,我们就要对照目标看一下,所选的材料是否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再看材料是否具有游戏性。只有材料是玩具,幼儿才爱玩。

三、参与孩子的活动,成为孩子的合作者、引导者。

首先,在活动中,我们要相信孩子。通过观察,我们看到孩子并不是无知和无能的,而是一群非常能干和富有创造力的小主人。因此,在游戏活动中,我们要成为孩子的好朋友、好伙伴,与他们平等相待,将角色转向幼儿的合作者及引导者。

其次,在幼儿的活动中,我们要关注他们的活动,了解他们当前已有的经验,观察他们对什么感兴趣,是否应在哪方面给予帮助。不能急于用自己心目中的游戏水平做标准来要求孩子。当出现突发情况时,进行随机教育。

四、注重幼儿能力差异,安排适当内容

每一个孩子总会在某一方面表现出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在许多人眼里的乖孩子可能在动手能力方面却差强人意,而一个平时不惹人注意的孩子在建构区可能会有突出的表现。因此,我们根据幼儿的能力差异,设立榜样,组织幼儿“说第一”活动,让幼儿说说自己哪方面最棒。并在区角设立成果展示台,随时放上幼儿的得意之作,展示自己的“绝技”。此外,我们还开展区角内的手拉手活动,鼓励幼儿互相指教,体验同伴间互动学习的快乐。

在区角活动的实践和探索中,我们都在不断的积累经验,只有做到从孩子的兴趣和需要出发,尊重孩子的想法,才是开展区角活动的真正意义所在。

篇13: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是实现大班孩子教育发展目标的良好途径,针对本班孩子的年龄特点,我们给孩子们开设了美食一条街,益智区,阅读区,手工四个活动区,让孩子自由游戏,以促进孩子各种能力的发展。在进行区域活动时,我通过细心观察发现益智区中的“找不同”无人来玩,这种游戏材料是新投放的,“找不同”游戏的材料也算丰富,图片色彩鲜艳,孩子们应该喜欢的,可为什么不能吸引孩子们呢?

我通过认真的观察孩子的行为,分析他们的心理特征,思考这个区域的材料环境,总结出了以下几点原因:

1.材料缺乏趣味性

投放“找不同”这个游戏的目的是培养孩子的观察的能力、有耐心、认真、专心做一件事的好习惯。但是很多孩子来到都是一看看,二翻翻,三就走人了,没有一个感兴趣的。

2.活动中幼儿缺乏成功感

幼儿在其他活动区中活动结束后都有作品给大家展示,从中得到一种满足,快乐,而益智区中的“找不同”却没有作品呈现。

3.材料有难度

两幅画或是两种物体进行比较找出不同之处,这对于大班的孩子来说有些难度,因为这种活动要求孩子必须有耐心、细心、还要专心才能完成。

看过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的人还看了:

1.幼儿园小班学生区域活动反思

2.幼儿园中班健康教学反思

3.小班健康教学反思

4.幼儿园圣诞活动反思

篇14: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中,琪琪和双双两个小朋友在画画。琪琪受了范例的启发,她的画面上出现了许多大树。有的树枝上长出了嫩嫩的小树叶,有的树叶是大片大片的。她一边画一边告诉身边的同伴:“我的大树穿上绿衣服了,大的是妈妈,小的是宝宝。”双双受到了同伴的感染也开始在自己的画面上添上大树和小树。活动结束时,两个孩子的作品基本成型。如果再配上儿歌,相信一定有更多的孩子来尝试画一画的。带着这个想法,我在交流分享的时候,请孩子们一起来根据画面来编儿歌。“大树是妈妈,小树是宝宝。妈妈爱宝宝,宝宝笑哈哈。”在老师和孩子们的一起努力下,一首好听的儿歌、一幅美丽的作品呈现出来了。

一、分析:

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的学习增加了教师与幼儿面对面交流的机会,更加有效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师运用观察和分析的方法引导幼儿正确认识物体形象,形成鲜明表象,创编形象的儿歌导入学习,为动手绘画提供丰富感性知识。根据绘画内容合理创遍儿歌,能够帮助幼儿掌握绘画要领,大胆地作画,形象的语言能调动幼儿极大的学习兴趣。对幼儿创造潜能的开发具有积极的作用。

二、实录:

在“抢椅子”游戏中,我对游戏规则稍作改动,要求抢到椅子坐下的小朋友帮助没有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下来。在第一轮“抢椅子”游戏戏中,每一个幼儿的个性都充分的反应了出来。腼腆内向的丹妮没有找到位置,小朋友拉她坐到自己的腿上,丹妮用求助的眼神看着我,不肯坐上去;个子矮小、聪明活泼的范志豪没有抢到位置,急的从椅子的这一头跑到另一头,跑了两个来回,终于和另一个小朋友分享了一张椅子。出乎我意料的是,前天那位为了抢一个大皮球跟小伙伴吵起来的贝贝竟然招呼没抢到椅子的小朋友坐在自己的腿上;两个经常打架的小家伙竟然抱在了一起,还一起朝我笑,好像在说:“看,我们坐下了吧,我们是好朋友!”

随着椅子数量的减少,我们大一班表现出了惊人的团结力量和合作能力。最后,最多竟然有四个小朋友同坐一张椅子。虽然第四个小朋友根本不是坐下,而是两腿微屈,靠在后面的小朋友腿上!他们笑着,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我,等待着我认同他们的方式。

三、分析:

我被他们在“关键”时刻的合作和分享的精神打动了,也许他们并不知道什么是“合作”、什么是“分享”,难道这不是合作与分享精神的雏形吗?我们常常“以成人之心度幼儿之腹”,过分地夸大了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的不良行为。说实话,刚接这个班的时候,这些孩子们的常规确实使我头痛。但是,在一次次活动中,孩子们一次次向我展示了他们的纯洁、可爱、力量和不平凡!

四、策略:

1、平时注意多跟幼儿沟通,发现每一个幼儿身上的闪光点。

2、对幼儿的不良行为更有耐心,帮助并等待幼儿行为的转变。

篇15: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

一、游戏要求:

1、游戏开始前把游戏卡插入自己想选择的游戏区。

2、每个幼儿都要在自己的游戏区内,不能随便乱跑。

3、游戏各个区域的幼儿能分工合作,结束后能整理好玩具。

二、观察对象:星光大道,娃娃家。

三、材料投放:衣服, 摇铃,门票,娃娃。

四、观察分析。

我观察的是星光大道,是给幼儿自己表演的,可是观察了两三天发现去星光大道的幼儿很少,多数都在闲逛,后来我拉了几个幼儿当演员,自己在那卖起了门票,问小朋友:今天xxx要演出了,你们快过来看啊,可是幼儿丝毫没有反应,只有稀稀落落的几个人过来了。他们用钱买完门票后就做在了位子上等节目开始,可是后来演员迟迟不上场,我催他们快点入场,他们说:xxx生病了,主持人没了,我就充当了一下主持人,可是当幼儿上场表演的时候,他们却没有激情,坐在台下的小朋友也丝毫没有兴趣。

五、反思。

幼儿对于表演流程不是很清楚,还没有一定的意识,材料也比较单一,后来第二天自主游戏之前,我讲了一下星光大道的游戏规则,让幼儿先去理发店打理装扮一下,再上场,在放了一首比较激情的音乐,在游戏中我特地挑选了两个比较爱表现的女孩,整个星光大道就顿时变的热闹起来了。

六、观察分析 。

在生活区,老师特地做了一只纸娃娃,娃娃有着长长的头发,是准备给孩子们练习编辩子的,可是只有在刚刚投放的时候有几个女孩子去玩过,过了几天就再也没有人去了。后来,我让一个幼儿来给娃娃编辫子了,她给娃娃编了两条辫子后准备要走,我问他你编好了吗?她说好了,我说为什么一个长一个短呀,她被这个问题难倒了。后来我说你再找个小朋友也来帮娃娃编个头发试试看,看看你们两编的有什么不一样,看我一直在那,有几个在医院的孩子也跑过来了,他说:这个辫子都散了,我问他们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散吗?又有个小朋友说太松了, 小朋友后来就发现编的松的就长,编的紧的就短。

七、反思。

教师新投放的材料,来的幼儿仅摆弄几下就不愿意再碰了,其实我们可以挖掘出更多的东西,发现游戏材料的价值。 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提高玩法的难度,或变换引发新的玩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仅可以让幼儿掌握材料的一般玩法,而且能认识材料的一些特性,使幼儿对有关该材料的知识有更多的体验认识,从而较充分地发掘、利用了现有材料的教育价值。

篇16: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

区域活动室有好几个区域,但是,我先让我们班的幼儿先从超市开始,因为超市是最贴近生活的,他们都有相关生活的经验,刚开始的时候有点紧张,顺序有点乱,对这个区域活动不了解,不熟悉,导致在给孩子们讲时也讲不清楚,后来慢慢的学会了,也就没那么乱了。

幼儿在区角活动中显现出很强的兴趣,但是幼儿的随意性比较强,我们没有好好的指导。我们也在孩子摆弄的过程中急于指导,让孩子自主探索的机会悄然流失。在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表达表现的能力,提供机会和条件,充分展示自己。让幼儿多利用废旧物品参与到区域活动的环境创设中来。对于这个逛超市的区域活动主要创设相应的学习与游戏环境,更好地与幼儿进行有效回应与推动,弥补了集体教学活动的缺陷,给更多孩子富有个性的发展,对幼儿来说,这一开放自主的活动形式,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独立性和主动性,也使幼儿与他人的合作交往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发展。我们进行了游戏式的教学,寓教于游戏中,既让幼儿得到情感上的愉悦,又让孩子从中学会了按类摆放物品。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手段对孩子的发展有很大的帮助,也是我们教师在教学中的一个法宝。

对于区域活动的有效开展还需要在我们不断的实践中总结经验,努力创新,以便吸引幼儿,使幼儿能自觉、主动地去获得感性的知识,促进幼儿的发展,达到教育目的。

篇17: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

一、班级中区域活动的情况:

因为教室的局限性,小班的区域活动多少会受到一些阻碍,比如:区域的摆放不能长时间固定、区域的占地面积较小、区域材料投放的局限等等。

但是,老师们还是根据现有的条件为孩子们创设了较好的区域环境,这学期,我们也可以从各个班级的区域中看到老师们的创设与理念的转变。

班级中的各个区角是孩子们最喜爱玩的地方,但是因为他们是小班的孩子,生活经验欠缺,如果没有老师正确的引导,区域活动就不能很好发挥它的正确作用,从而使孩子们乱玩,什么都学不到,或许还会染上一些不好的行为习惯。

二、本月区域活动的创设:

在活动中,我们是在观察孩子的同时,及时发现他们的困难在哪里,及时给予帮助解决。活动结束后要就本次区域活动做一个交流,相互了解孩子在其他区角的表现。

这次的区域我们根据孩子们在前几次各区域的活动情况,进行了删减和扩充。比如把建构区进行了扩充,把原来的娃娃家也纳入到了建构,为孩子们的建构成果提供了保留和展示的空间。另外把阅读区撤掉融入到日常的教学和生活中。就这样根据不同区域的特点和活动的需要我们重新进行的规划,今天是我们新区域的第一次展示,在孩子们的活动中我发现了重新布置之后不合理和欠缺的地方。

三、本月区域活动的重点:

1、区域活动开展的优势:

活动目标明确

我们区域活动多样化、目标详细化。

五月份的常规目标是:1、引导幼儿利用手中的区域牌自主选择区域活动;2、活动中不随便更换自己选择的区角,逐步培养对活动的坚持性。通过这个月活动,目标基本达到。

五月份的活动目标是:1、角色扮演:逐步明确自己的角色身份,学习模仿成人对自己的关爱;2、建构区:在搬运、取放、堆叠平衡积木的过程中,可帮助幼儿发展手眼协调能力,获得理解空间的关键经验;3、探索区:尝试用瓶盖蘸上颜料盖印,感知数量的一一对应。

2、区域活动的游戏规则化

一个良好、有序的环境是幼儿能够在区域中自由活动的必不可少的条件。我们通过观察制定出幼儿可以理解能够遵守的区域活动规,多引导、多督促、多赞赏来让幼儿遵守规则和各种行为,逐步建立起班级区域活动的有序环境。

3、及时的评价

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评价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也不能很好地表诉自己和其他人在区域中的表现。所以我们很注重区域活动后的评价。我们的评价不仅能培养孩子的规则意识,在潜移默化中也能让幼儿养成正确评价自己和同伴的习惯。一个月下来,已经会有孩子评价同伴在区域活动中的表现了。

四、区域中感到的困惑:

1、材料的投放:

区域活动我们都知道投放材料要多,要有层次性,幼儿有充分选择的余地。但是小班孩子缺乏自主性,动手能力和生活经验也比较缺乏,我们在材料的准备上也很有局限性。在操作时,材料投放过多,孩子就容易分心,而且会影响操作能力,所以在材料的选取、投入方面不能很好地把握。

2、活动内容:

区域活动是体现幼儿自主性、表现幼儿个性的地方。但小班孩子动手能力薄弱,比如剪刀、油画、固体胶的使用等都需要老师一个一个教会。所以在操作活动时我们选择的内容比较单一,比如剪纸小组内大家一起剪纸,撕纸大家一起撕纸,这样虽然活动比较单一,但是这样我们觉得更有利于教师观察幼儿的表现,培养幼儿的常规。我们考虑在幼儿基本掌握操作工具使用方法后再开展分层活动、幼儿自主选择活动。

五、区域中的不足之处:

1、对孩子的观察还是不够深入和细致,特别是针对个别孩子或针对某件事物的观察。

2、我们设置的区域活动还是比较处于老师主导的阶段,接下来要考虑怎样更好地引导幼儿自主地探索学习方法。通过区域活动培养他们的思维活跃。

3、要在幼儿兴趣点上不断生成和改进材料,要考虑幼儿的发展水平提供具有层次性的材料,保证每个幼儿都有机会体验成功,都能在原有水平上得到提高。使幼儿乐于活动。

篇18:幼儿园区域活动教学反思

《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陈鹤琴说:“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数学活动对于我们青年教师是一个很难掌握的领域。今天的《区分单双数(一)》,是一节随堂课。在活动的进展中,就发现了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活动后就及时与领导、同事交流。反思:

一、教具的充分准备应为幼儿的操作学习服务。

在活动的第一部分:感知单数和双数的第3、4小点中:请幼儿按卡片上的数字取出相应的雪花片;请你2片2片地数,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尝试2片2片地数,其实就是让幼儿在操作中,自主探索中去发现今天要学的知识点:2个2个数最后多1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单数;2个2个数刚好数完的,相等的,表示这些数量的数叫双数。这一环节是幼儿在自主探索中发现、构建知识点的关键。而作为老师的我在设计了这一环节,幼儿也对其进行了操作感知,却没有对让幼儿的感知的、发现的进行及时地梳理,以至于落空了这一环节的设计意图;也没有为下面的知识点总结做好铺垫,使得总结成了灌输知识的一个形式了。

作为大班的幼儿了,可以运用记录表,让幼儿在操作中及时地记录,以记录的形式将事物的现象简单地呈现出来,并能容易地找出规律。幼儿可以通过表格来认识到原有知识是不对的或在操作中的一些错误,使幼儿的知识系统化,也让幼儿的发现得到验证。幼儿都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中。于是,教师在总结中出现的表格就是从幼儿那儿提取过来的,教师要小结的知识点也是幼儿们自己发现、总结出来的。

二、知识的学习是幼儿主动探索中的一种积累。

学习者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在建构知识的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更应是是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不管是哪一个领域、每一个知识点都应是教师引导幼儿,结合生活经验及已有知识,在自主探索中,主动构建的一种经验。在这节数学活动中,知识的学习其实是:发现—梳理—总结的一个过程。让幼儿在自主操作、探索中去寻找,去发现,教师就帮着引导、梳理,教师的教其实就是对幼儿在今天的课堂中发现的、积累的新知识的一个小结。

三、数学教育中的生活化、游戏化。

在《纲要》中指出:“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即数学教育生活化。这一点还做的不错。我在活动的开始部分,出示成双的实物:袜子、鞋子。提问:这是什么?有多少?(有几只?有几双?)配对的两个物体是一双,请你想想哪些东西也是一双的?充分挖掘数学教育中生活化的价值。巧妙地抓住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融合,以幼儿的生活与经验为基础选择,注重挖掘生活中的数学教育的因素,提高幼儿的兴趣,增强幼儿的求知欲,自然地营造数学活动的环境。

设计—实践—反思的过程,让我对教材、设计意图的运用都有了更透彻的了解。而在数学领域这一块要学习的还有很多,我会多去翻翻老教材,多走进老教师的课堂,学习她们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法,在认真实践与多反思中去感悟……

四、构图讲述活动让孩子画出讲述重点

虽然意识到构图讲述活动孩子在讲述过程中对图的利用不是很恰当,而且一直在提醒,但是真正的操作起来孩子的表现还是不尽人意。当我发现孩子们还是在利用整幅图的的.某一小部分作为重点进行讲述的时候,我一下想起绘画活动时我们的要求——必须把重要的部分突出,于是我停止了讲述,出示一副背景图让孩子们观察,然后把自己想好故事发生的地点在图上画出来,当孩子们把自己想法画出后大家的争论就开始了,有的说怎么跑那里去了(跑偏了),看不到了,有的说这么大副图你只是利用了一点点呀,哈哈,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了。于是我接着孩子们的话讲出了图的作用,提醒他们在今后的讲述中,必须认真观察图片,找出重点的内容,然后以其为背景进行讲述,如果喜欢其中细小的内容可以作为讲述的某一要素进行利用,丰富讲述的内容。通过对几幅图的观察,孩子们基本把握了如何找出一副背景图的重点部分,如何突出图的精华部分,充分了解背景图在讲述中的作用,相信这样在以后的讲述中他们就会更好的利用背景图,进行精彩的讲述了。

通过这个活动是我反思到:我们教育活动的前提是孩子们的理解,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掌握,幼儿的思维是直观的,很多东西如果单纯是老师在讲,他们很难理解,或许在他们的心里他们在图中讲的就是最重要的,是他们认为最完美的,而作为教师的我们要通过事实让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自己知道该如何修正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会给他们深刻的印象,同时也让他们在以后的活动中引起足够的重视。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