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心得随笔(推荐12篇)-澳门凯发

2023-06-21 08:23:28 音乐教学心得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后的音乐教学心得随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网友“lilolilolo”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与“音乐教学心得随笔”相关的素材。

篇1:音乐教学心得随笔

音乐教学心得随笔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下面请欣赏音乐教学心得随笔!

音乐教学心得随笔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提高民族的音乐文化素质。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发展,非智力因素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以下是我工作一年,从课堂教学中得到的心得体会。

一、准确的教学目标和教材分析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前提

要想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课前准备很重要,而备课则是重中之重。我们很多教师在备课时注重的是目标和过程,往往忽视教材分析这一环节,通常是照搬照抄。其实,教材分析要和本课的教学目标相结合,突出鲜明、具体的特点。只有教师真正吃透、理解了教材,才能更好地把握教材,知道音乐作品中哪些要素是真正对学生有用的,是本课学习所必要的。因此,在分析教材时,教师决不能只着眼于文本而忽视以音响为载体的音乐基本表现形式,首先要反复聆听,把自己对音乐作品的感触和理解记录下来,再以理解音乐和表现音乐的基点上进行整理,尤其要把本课涉及的音乐要素分析透彻。一旦把音乐作品分析透了,目标自然而然也清晰了,方法、形式等也相应的水到渠成了。有了教材分析具体细致这个前提,教学目标定位准确清晰也很重要。在每堂音乐课中,大目标是靠小目标去实现,小目标靠大目标去统一,它们之间是整体与局部的关系。所以有了大目标后,制定小目标时必须注意,若干小目标都必需为实现大目标而服务,既要有针对性,又要有坡度,让学生的思维和音乐实践经过“爬坡”的过程,而不是轻而易举地获得成功。同理,教师除了对整堂课的教学目标要清晰外,对每一个环节的小目标也要清晰。在教学环节的每一步都要清楚地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怎样才能达到我预设的目标?”也就是在学生已知与未知之间架桥设阶,以不断激起学生“跳起来摘果子”的热情和欲望,开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只有围绕目标,环环相扣,才能切实课堂教学的高效性。

二、教师要具备丰富的专业知识

在音乐学科领域中,“唱、弹、跳”是所有音乐教师应具备的三大基本功。“唱”即歌唱能力和自弹自唱能力。“唱”在音乐教学中具有很强的示范性和激励性。歌唱教学是训练学生的音乐感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声情并茂的范唱能给学生带来最直接的美的感受。“弹”即键盘弹奏能力和即兴伴奏能力。只有教师具备娴熟的、能为各种风格的歌曲伴奏的即兴能力,才能组织好课堂,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我在课堂教学中发现:只要是教师边弹边唱示范过的歌曲,学生都会学得特别快。歌唱教学也是音乐教师应有的、起码的教学基本功,在音乐教学中具有示范性和激励性。“跳”即舞蹈表演能力。《新课标》强调师生的互动性,使整个课堂处于一种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音乐教师的舞蹈表演能力对于小学音乐课堂来说就显得尤为重要。教师应抓住小学生活泼好动喜欢模仿的特点,从而通过自己的肢体语言来引导学生体会音乐、表演音乐,建立一种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并让学生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响,心灵上受到启迪,乃至意志上受到熏陶、感染,达到“润物细无声”的境地。

三、因材施教,加强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体验是提高课堂

教学高效性的关键按照音乐教学的审美规律,精心创设音乐审美情境,是音乐教学得以成功和优化的保证。因为师生在特定的音乐审美情境中能触景生情,在情感共振中能获得审美情感体验,陶冶性情。创设良好的音乐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但并不是所有的音乐作品都适合用情境化的手法来表现。因为音乐具有不确定的特性,不同的学生对相同音乐作品的理解差异很大,如果教师一味采用情境化的教学手法,会限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很多教师在教学时也注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但大多做得比较浅,最后还是“言归正传”,把学生自由驰骋的思维拉回来,按照教师预设的思路一步一步走下去。

四、要利用学校现有多媒体资源提高音乐教学

多媒体技术作为一种全新的教育手段,出现在了小学音乐教学中。它突破了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限制,大大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通过生动形象的画面、言简易赅的解说、悦耳动听的音乐,使学习内容变枯燥为形象,图文、视频、动画栩栩如生,犹如身临其境,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丰富教学内容,拓宽教学视野,激发学生思维。更好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保质保量地上好每一堂音乐课。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例如,我在在对学生声音的训练中,运用多媒体通过现场录音回放方式,提高学生对自己声音的直观了解,把抽象的现象形成具体的东西,学生也就学得有趣,学得也用心了。

总之,真正有生命意义的课堂教学是动态的,师生互动的,有教案而不“走”教案,有设计而随时又有即兴表演的应变过程。这样的教学发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了学生的独特感受,展现了课堂教学的真实性,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学艺术,体现了音乐学科自身动态生成的特点。教师要把学生看作重要的资源因素,让学生在教学环境、教学文本、教师以及同学的思维碰撞中产生火花。这样,课堂教学才能不断焕发出精彩。

篇2:音乐教学随笔

音乐教育要唤起人生来具有的音乐本能。在音乐教育中,音乐只是手段,教育人才是目的,通过提供学生感受音乐、表现音乐、创造音乐的机会,使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有些教师在上课、尤其是在上公开课时,为了追求课堂完美展现,事先为学生策划演出程序、节目编排、场地布置、选择节目服装等等,忙得焦头烂额。整节课,学生在教师预先安排的条条框框中表演所谓的“完美”,咋看好像气氛活跃,条理清晰,有条不紊。而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学生像是教师手中的木偶。

新课标告诉我们音乐学科具有不同于其它学科的特征,它本身的非语义性和不确定性使它具有特殊的.学习方式――体验的方式,大胆放手,相信学生中蕴藏着极大的潜力,给学生充分的自由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实践。让学生全方位的、全身心的参与,亲自、主动、去探寻、领悟、体验时对音乐真正理解和把握。教师只要择机恰当帮扶,对个别小组,个别学生编演排练中遇到的困难及时给予帮助。例如:提供排练场地、修改乐谱、声乐训练、演奏技术指导、策划中提出的合理建议、必要的伴奏、及时的评价等。

音乐教学重结果还是重过程,教师如何参与、参与的程度如何,音乐知识、识谱还要不要了;因此,教师对新课程理念要有深刻的认识,和准确的把握。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去掉课堂教学中的浮华,还课堂教学以真实面目。

篇3:音乐教学随笔

在第三次“专家走进音乐课堂,促进青年教师成长”的研讨活动中,专家抛出了“如何让学生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这一问题,让我深思很久。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一种求知的愿望,是他们力求认识事物、渴望获得知识的一种意向活动。教育家夸美纽斯指出:“兴趣是创造一条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之一。”由此可见,教学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是何等的重要。实践证明,当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油然产生时,就会使之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学生就愿学、爱学、乐学,而且学得活、学得好、获得较大的成功。那么,在教学中如何保持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呢?下面我就这三堂鲜活的课例,谈点粗浅看法。

一、重视与学生的情感交流,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教与学双边活动的顺利进行,需要融洽的师生感情作基础。教师爱学生,关心学生,时刻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理解、信任、关怀和鼓励,这样不仅会赢得学生的尊敬和信赖,而且教师的言行也就会成为他们学习的动力,进而提高他们对教师所教课程的学习兴趣,从而产生学习欲望;反之,任何伤害学生感情的言行,都会使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增长厌学情绪。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用充满感情、亲切的语言鼓励和引导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用生动有趣、富有启发性的语言带领学生积极思维,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在这三堂课中,我发现王明月老师特别注重感情的投入,如学生回答不出,她会微笑说:“不要着急,等会儿想好了告诉大家,好吗?不要气馁!”当学生注意力分散时,她会突然间表扬一位班上特别调皮的学生如何地认真,让其他的学生瞬间转变,把注意力都集中到课堂上,所以她的整堂课学生都保持着高昂的学习激情。

二、安排得当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指出:“学习的最好的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学习兴趣是对学习内容的一种力求认识的倾向、伴有积极的情绪色彩。学习材料包括课内外两个方面。因此,教师要在平时注重教学积累,时刻关注音乐新知识,一方面要挖掘教材中的兴趣因素,把兴趣附着在知识上;另一方面要注意捕捉学生生活中的兴趣点,并善于把学生虽有所感却又不甚明白的课外问题恰当地引入教材。因为学生都是带着特别想知道的问题听讲的,所以在整个听课过程中都特别认真注意,而且感到非常有兴趣,从而对知识产生了研究和创造欲望,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三、以精湛的专业素质,让学生保持学习兴趣。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大力开展,音乐教学不断改革深化,这就需要高素质的教师配合素质教育及有专业知识精深,功底深厚的教师才会有高质量的教学,才能使其学生对其授课产生浓厚的兴趣。因此,教师更要转变观念,更新知识,加强学习,提高自身的唱、弹、说、听的能力,还要具备丰富的相邻学科的知识,要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跟上时代潮流,并能结合教材创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教学。记得卫婧老师在执教五年级《萤火虫》一课时,卫老师亲切活泼的教态、华丽优美的钢琴伴奏把孩子们带到了萤火虫的世界,一堂课,学生都沉浸在华丽优美的钢琴声中,学生演唱歌曲的兴趣很高,歌声感染着每一位听课的老师。

篇4:音乐教学随笔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妈妈·老师》中的《鲜花爱雨露》一歌,是一首欢快活泼的儿童歌曲,它以鲜花爱雨露的比喻引导出我们爱老师的主题,歌词简洁生动,寓意深刻。我认为这首歌曲最优秀的地方就是蕴含了深厚情意,很容易感染他人,打动儿童的心灵。在实验3班上午第四节课教学中,正遇中午的瓢泼大雨,音乐教室里亮着灯,学生们刚好唱会了这首《鲜花爱雨露》,这时他们的班主任(以后统称王老师)正好走进音乐教室站在门口,等着送学生放学,他的出现给了我灵感,我立即抓住时机说:“同学们,我们把这首歌送给王老师好嘛?”“好──” 随即歌声中充满了欢乐的气氛,孩子们尽量地表现着自己,从学生的表情上可以看出,他们师生之间的情谊很真挚。当教学进行到以小组为单位,用《鲜花爱雨露》这首歌曲做题材,进行创编表演,我说:“同学们,把编排出来的节目献给王老师,我们比一比,看看哪个小组的节目能够表达出你对老师深深的爱。”

在排练时,正当各个小组非常活跃,排练的非常热闹之时,我发现有一个小朋友很沉默,他没有参加小组的排练,坐在自己的座位上,低着头,悄悄地哭了。我很诧异,走过去问为什么,她说:“王老师不教我们了!” 随之,眼泪止不住地流了下来,其他孩子见状也安静了下来,教室里原本欢乐的气氛沉静了,我又一次抓住时机:“同学们,我感受到了你们和老师之间的感情,大家非常爱王老师,非常舍不得,这样吧,现在把你们所有的爱都凝聚成最动情最美好的歌声,送给老师!” 紧接着,学生们的歌声是令我吃惊的,轻柔、深情、动听,他们温柔地随着歌曲的拍子晃动身体,有的孩子眼睛盯着王老师,原本活泼欢快的歌曲,此时却是如此深切传情,歌声之后,王老师和我还有许多孩子的眼睛里都浸满了泪水。

后来,我才知道,“王老师不教了” 只是一场虚惊,那只是老师在生气时的一句玩笑话,谁会想到孩子们竟如此认真了。通过这件事,他们师生的感情更加融合。

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利用所有的偶发事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来带动学生的情感。正是这样的教材,给了老师和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能够就地取材,适时取材。

篇5:音乐教学随笔

【故事背景】

从事高年级音乐教学已两年,并对高年级的学生音乐课堂学习兴趣进行调查,许多学生反映他们不爱唱课本中的歌曲,认为课本中的歌曲老套,不好听,而喜欢听流行歌曲。如周杰伦,s、h、e等等歌星演唱的歌曲。而且书本中的乐曲也不喜欢听,也觉得欣赏不了,太单调、太不时尚。

【故事分析】

就教育现状而言,如果只为完成教学任务,只为上课而上课,音乐课就缺少趣味性,只剩下老师讲,学生听。千篇 一律,久而久之,学生对音乐课就失去了兴趣,不再与教师积极的配合,音乐课也就成为了一些学生的“休闲课”和“玩儿课”。

爱因斯坦有一句至理名言“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任何知识的基本动力,是学生与音乐保持密切联系,享受音乐,用音乐美化人生的前题。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兴趣。

而对于现阶段地大多数学生而言,流行歌曲几乎成了他们音乐中的代名词。尽管他们知道除了流行歌曲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各具特色的.音乐,但占据他们思想的的大部分是流行歌曲。像井底之蛙,看不到外面的精彩。我们只能用引导的方法,从流行歌曲入手,从他们感兴趣的东西出发,指导学生从本质上认识流行歌曲,了解流行歌曲的精华的糟粕,分析流行歌曲优缺点,从而转移和更新目标,使之与我们的教学目标达到一致的效果。

【采取措施】

一、借题发挥,从歌曲不同形式去理解

有一次,讲到民歌时,让学生列举民歌,学生竟有说《你是我的玫瑰花》。还在全班唱了起来,当时针对这样的情况,我没有制止,让学生唱完,然后还表扬学生唱得很好。然后开始借题发挥,说出这首歌曲的特点,与民歌的不同,再自然而然地引入民歌的特征。学生安静得出奇,我放弃了原来的教学计划,但这样的发挥却激起了学生的兴趣,并且使他们了解民歌与流行音乐的区别,又让学生了解了民歌的特征。

二、顺水推舟,从不同内容去理解音乐

有时按计划教材上的内容,学生会提出“老师,又教这么老的歌曲,可以换首歌曲吗?”这时我不会批评学生,让学生自己讨论,“我们为什么要学这首歌曲”。学生讨论很激烈,“学习老歌曲让我们知道中国的历史。”“可以学习老一辈的精神。”“学好了这些歌曲,对学习别的歌曲有帮助。”学生七嘴八舌地,反省了一些不理解老歌意义的学生,他们这样的讨论的结果比我再怎么讲教的作用大。最后学生主动地学唱了这首歌曲,我也在适当地时候安排学生欣赏一些歌曲。比如,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用这种方法处理过程也很自然,课堂气氛不会进入尴尬境地。

三、巧妙设防,从不同角度去理解音乐

对我们从教多年的教师来说,都深有体会。课堂上往往会有许多突发事情发生,在课堂上不能按部就班。例如,我在上民族打击乐《鸭子拌嘴》时,每次都会笑,对于这种情况,我就先介绍此乐曲的特征,认真告诉他们以前地学生听了会怎么笑,而有一些逗人的神态,结果学生听了反而不笑,而是认真地听这首歌曲。这就运用了给的期望值越高,反差越大,失望越多的原理。所以学生没有大笑。而且觉得民乐中鼓点的精美。于是我也顺利地上完了这课。

【教育效果】

音乐教学的内容相对于其它学科,它有一定的时代性,更何况现在的学生生活属于高度信息化状态,音乐课就更要体现时尚性。如果还在死啃现有的教材,不再灵活的运用一些适合学生心里发展的教学意识和教学技能,势必会使本来已经呆板的课堂走入死胡同。所以我觉得不要顽固地坚持自己的正统音乐,要了解流行乐坛、音乐动向,在教学实践中,融入当今多元化的音乐。使音乐课更活、更有时代性、更有美感。音乐课有了美学生自然就会喜欢上音乐课了。

篇6:音乐教学心得

音乐教学心得

音乐课是人文学科的一个重要领域,是实施美育的主要途径之一。音乐教学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使音乐艺术净化心灵,陶冶情操,启迪智慧音乐是人类最古老,最具有普遍性和感染力的艺术形式之一,是人类通过特定的音响结构实现思想和感情表现交流的必不可少的重要形式。在我教小学音乐得这半年时间,本人根据自己的教学,做了以下几点反思:

一、学会“听”音乐

音乐学习的各个万面都涉及到听觉的作用,审美主体对于音乐的各种听觉感受能力(节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声感、结构感、形象感等等)是审美能力的基础。学谱的基础也应该首先放在听觉能力的培养上。听得多了,就自然会有一些音高的感觉,有了先入为主的音高再唱简谱,学生更容易掌握音准的概念

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让学生欣赏,以听领先。做为音乐老师不能剥夺学生玲听音乐的权力,一首乐曲要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玲听去充分体会音乐中美和丰富的情感。重视“听”的教学,强化“听”的功能。当学生进教学时我用的音乐就是今天要学的歌曲,让学生有个无意识印象,但这种欣赏教师是有意指导,为下一步学好歌曲作好辅垫,这时学生却在无意中学会倾听。在真正要学习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赏,这属于诱导性的欣赏,启发学生:“刚才你们听到歌曲的是什么情绪的?你听了有什么感受?”诱发学生联想,指导学生欣赏,从而对歌曲的情绪、节奏、表现的内容等有初步了解,同时旋律、节奏,在学生脑中有一定印象,起来了熟悉旋律等作用。这也是许多老师提出的先唱歌词再唱简谱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听学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兴趣,所以在听的时候要变化多种形式,在给学生美的感受的同时强化他们听的感觉。

二、利用创编旋律来提高识谱能力

创造性能力培养应该贯穿于音乐学习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识谱教学中的各项内容和能力培养,都应该以即兴活动的形式给学生机会,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旋律等音乐基本要素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在即兴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敏锐听觉、迅速反应、富有表现力的节奏感,对音乐结构、形式的感知、对音乐的形象、表现的理解、高度的集中注意和默契的相互配合。

新的课程标准让我们一改以前的灌输方式,偏重知识传授和技能训练的传承式教学取而带之的是一种综合知识的运用和注重创造性思维的现代教育理念。在音乐识谱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需要充分发挥和调动教师与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主动走入音乐中去寻找,探索和创造,在美妙的音乐中挖掘自己的潜力,培养并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审美力和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三、音乐教学的多元化

由于经济形社会环境的现在文化传播媒介的广泛,流行、商业化的艺术音乐等,都成为现在学生盲目追宠的所谓新风尚。音乐课堂上学生都在以他们的审美要求去审美着歌曲。是不是够流行,够不够酷…等这些因素。为了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的树立,又不让学生厌倦音乐课首先就是投学生所好,从他们的兴趣出发。所以音乐教学不能再是传统的学习观,提倡学科综合,音乐教学的综合包括音乐教学不同领域之间的综合:音乐与舞蹈、戏剧、影视、美术等姊妹艺术的综合入手。上音乐课时,我就从学生喜爱的一部动画片的主题曲或影视着手,让学生自主的去感受参与鉴赏。学生主动的参与进来从而老师学能从中,引导学生兴趣的去学习了解音乐的不同领域。如自己很喜欢这首歌曲就,把你对这首歌的喜欢之请,容入歌曲中,让聆听者知道你喜欢这首歌曲。以这种教学手段引领学生知道音乐不单单只是开口就唱,还到表达人内心的.情感。音乐教学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师教,学生唱。让学生更加喜欢音乐课就要让音乐课堂丰富、多元。充分利用艺术之间的这种相融通关系,充分以挥与运用各种艺术门类的来同表现手段,整合成综合合性的音乐教学万式,如用形体动作配合音乐节奏,用表演及情节表现音乐情绪,情感,用色彩或线条表现音乐明暗、相同与不同等等。所以要培养学生有正确的审美观与审情趣,先让学生喜欢你的音乐课堂。

四、培养学生的能动性

学生随着年龄特点等因素,造就大多的学生行为都非常被动,连提问都是极少数学生举手这样的情况越到高年级就越严重。老师上课就像是一个人在自演独角戏,别说是音乐课里律动和创编这些环节能让学生主动参与。看到这样的情况我首先从学生喜欢的流行音乐着手,让学生兴趣主动的参与进教学当中来。如学唱歌曲时向学生提问如何来分析歌曲,如何来演唱这首歌曲,换作另一首歌曲又应该怎样唱等?学习打击乐伴奏时我会问学生这样的方法好吗?你会怎么伴奏?在学习动作时让学生自己或其他同学帮助发现存在问题,并且想办法编创出更好的动作等等。当你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时,会发现学生在学习的同时看问题的思维都发生了改变,变得聪明会动脑筋想了。因此,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是进行音乐课有效教学途径之一。

音乐新课标改革提出了更好的教学理念,实施新课标,这要求我们更善于总结,经常回顾,以更好地实施教学任务。我们将会在新课标的指引下,结合实际情况去更好地开展我们的音乐教学,为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中国大学网)

篇7:教学心得随笔精选

教学常规”是一系列教育教学规范中经常起作用的规章制度、工作规程以及保证这些规章制度正常运行的机制。在学校认真组织下,我学习了教学常规,通过学习,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教师要加强学习,提高认识,努力提高理论修养,自觉加强业务的锻炼,以教学常规为镜子,时刻对照自己的教学行为,更好的服务于学生。通过学习,我开阔了眼界,对教育教学常规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与体会。

一、教学中,备课是一个必不可少,十分重要的环节。曾有一位老教师对我说:“备课备不好,倒不如不上课,否则就是白费心机。”可见认真备课才能为自己在课堂上的熟练驾驭提供保障。深知此点,在平时的备课当中,我认真钻研教材,掌握重难点,为课堂上重难点的突破想好方法,为学生的理解搭好台阶,极力做到思路清晰,贴近学生。

但通过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学习,我发现在自己的备课当中“资源开发充分”做得不够,常规中要求“要根据课程管理政策和课程设置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课程资源”,语文的学习,不仅仅只是书本中那几篇课文,应更多的将眼光拓展到整个“生活”这一大课堂中,可以引导学生观察大自然的万物,学会微笑;可以引领学生倾听社会中多元声音,学会思考;可以引领学生寻找温暖的点滴,学会感恩……这些都是在课文中所要求学生学习的,但往往学生只是雁过而不留声,教师要做的就是要充分调动,调动所有的“课内外的资源”为学生语文学习素养的提高提供帮助,给予牵引。具体到每一篇课文,我觉得应该要让学生学会查找资料,在自己查找的资料中进行筛选,课文学习结束之后,引导他们进行实践体验,让学生在自己亲身实践中感受课文所要渗透的教育思想,让他们通过自己的实践最终自己感悟。

二、备课,要备教材之外还要备学生。最近我在上《小动物过冬》这一课时,我在让学生默读课文之后,想想小动物的过冬方式。因为课前没有布置预习,我上课也十分没有底,对学生的答案做好了充分的准备,还为自己如何点拨、引导着实下了一番心思,没想到上课时竟然都没用上,喊了一个同学起来回答,就已经说得_不离十了,两个同学又一补充,就完成了。这就让我对学生有了新的审视,我认为在我的头脑中,备学生时,就多了一条,充分信任学生,信任学生的理解力,创造力。

三、课堂教学是每一位教师的生命,这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每一位教师都试图让自己的课堂充分生趣,吸引学生,让学生一上课就兴奋。这当然也是我的追求,但在平时教学当中,却也有着许多松懈之处。因为没有他人听课,对自己上课的每一句也不多加雕琢,有时是想到这外过度语就说这个。有人说过,没有人听课时,也要把它当成有人听课,这样才会迅速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水平,只有这样做才会是对自己认真负责,对学生认真负责。

四、教学反思是对自己整堂课的回忆,是对自己课堂中得与失的重新思考。成功了,自己是如何成功,依赖的是什么,下次遇到相类似的问题,我也还可以用这种方法应对;失败了,如何才能成功,通过什么方法可以做得更好?当时自己可以如何应对?这个学期我就很注重教学反思,通过这样的思考,对自己的教学帮助是很大也有很多所得。

五、在学习中我发现对于学生的作业布置,也还存在一些问题,语文的作业不外乎读、抄、背等,但除此之外也还有许多作业形式,可以让学生进行社会小调查,可以让学生设计广告语……多样的作业形式可以让学有余力的同学能够更充分锻炼,让每一个学生都有锻炼的空间与时间。但我校的学生自觉性尚待提高,如何找到这样一个平衡点,才能够将多种作业形式的作用发挥至无限大。

通过此次对《中小学教学常规》的学习,我不仅感受到了整个教育教学的新的发展,更使我有了紧迫感:只有不断学习,与时俱进,才能紧跟教育改革的步伐,做一个称职的人民教师。

教学心得随笔范文3:信息技术学科教育教学体会

信息技术课程由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但发生了质的飞跃,已经由单纯的技能训练上升为全面的信息素养的培养,需要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具体心得有以下两点 :

一、营造有利于学生主动创新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 , 陶冶心性,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二、合理选用并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验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譬如“任务驱动 ”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 “任务”情境中,通过完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伦理。因此 , 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 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 意义性、可操作性;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 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篇8:音乐教学感悟随笔

为了让学生感受到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受到音乐的熏陶,我采取了图片与音乐的结合,通过学生品味欣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首先,我让学生观察观察奥地利的地形图,让学生说说像什么,然后再引入课文。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时,我出示了海顿、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的图像或雕像,让学生与这些著名的音乐家面对面,并且了解这些音乐家的一些著名作品。再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时,我让学生在约翰·施特劳斯的《蓝色多瑙河》的音乐声中欣赏了维也纳城市中的一些音乐家的铜像或大理石像,城市中的一些装饰,以及一些以音乐家名字命名的会议大厅等,学生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中,音乐对他们的影响还是很大的。在学习课文第四自然段时,我又让学生欣赏了几段视频,公园里的音乐演奏会,大街上的华尔兹圆舞曲政府会议的仪式等,让他们亲身体验了维也纳的音乐氛围。在欣赏维也纳的国家歌剧院和金色大厅时,我又让学生欣赏了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让学生在发出感慨的同时又欣赏到了名曲。在课后,我又利用时间让学生欣赏了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海顿的《皇帝四重奏》、贝多芬的《田园交响曲》和《英雄交响曲》、舒伯特的《摇篮曲》。

阅读是一种从书面符号中获取和转换信息的过程,具有独立性、个体性。阅读教学要关怀学生内心的情感,感受体验作品的语言魅力。这一过程教师的讲解代替不了,学生的合作学习也取代不了,必须靠自己在阅读中边读边想,开启心智。像《音乐之都维也纳》这样一篇课文提供了优美的语言,在教学中要营造良好的氛围,让学生回归到常态中,在师生对话、互动过程中,使学生潜心会文,感受所蕴涵的精神元素。在教学中最好的表现形式,就是朗读。而对于同一语言材料,每个同学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背景对语言形成独特的感受;不同的感受,就有了不同的朗读处理方法。在教学中,教师要力求鼓励学生在各自感悟语言的基础上,用不同的朗读处理去表达自己的内心情感,从而达到个性化朗读的目的。

在教学中,一幅幅展现美丽的维也纳迷人风采的图片,在舒缓的音乐声中,交替呈现,创设了与课文内容相似的情境,给学生带来强烈的视觉和听觉的冲击。在这样的学习情境下,学生诵读课文的语言文字自然有了独特的感受,真切地感悟语言文字所带来的意境。

篇9:音乐教学感悟随笔

在富有创意的音乐教学实践中,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确立学生的实践主体地位,鼓励学生求新、求异,不断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意识,勤于创新的思维和善于创新的能力。

一、善于营造气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新能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气氛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学生的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他们自由表现的`机会。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的活动空间和时间。使学生在音乐教育活动中消除恐惧心理,鼓励、帮助学生进行大胆的尝试,展开自由的想象和表现。而创造意识是学生在自我表现和自我想象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表达心的中情感。我经常采用课堂音乐教学多样化,来丰富学生的想象力,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思维创造能力的发展。

二、改变教学方式,重视学生即兴创作

最需要动脑筋的是教学方法的创新,这是每一位教师最直接的研究课题,是体现教学成效的重要因素。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而无需动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怎样让儿童真正动起来,挖掘他们潜在的创造力。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奥尔夫认为,即兴是最古老、最自然的音乐表现形式,是情感表露的最直接的形式。奥尔夫的教育活动通过儿童的积极参与和唱奏实践,以即兴活动形式发展儿童的音乐体验、尝试创造音乐的能力。即兴活动重视儿童在“做”的过程中的主动学习,以及想象力、独创性的发挥,因此做不做是关键问题,而做得好不好不是关键问题。儿童在成长、实践过程中的结果可能是幼稚、粗糙、不完美的,但可贵的是儿童的探索精神,是儿童在实践中的体验和获得的经验,是儿童自然的情感、想象力、个性的发展。奥尔夫说过,原本性的音乐是让儿童很早就开始以即兴活动形式,创造性地探索节奏、音响和旋律等音乐基本素材的各种变化和重新组合。即兴是奥尔夫教学法的核心部分。他称此为他的“音乐教学方式的独特之处,音乐学习和创作的基本部分。”

篇10: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关于小学音乐教学随笔

新课标明确提出: “音乐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音乐教育应寓思想教育于音乐艺术之中”。音乐教育含有丰富的德育内容,音乐教学中的德育是以爱国主义教育为中心展开的,音乐教材中还教育学生爱家乡、爱学习、爱劳动、爱科学,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理想,继承革命传统,尊敬师长和团结友爱等,从多种角度帮助学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质。

音乐教学通过生动的音乐形象,在进行审美教育的同时,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寓德育于美育之中,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我在教学实践中把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更好地陶冶学生的情操和道德修养,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德育渗透在歌曲教学中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以优美的旋律,丰富的演唱形式来触动学生的情感,震撼学生的心灵。课堂教学不仅要提高学生的演唱能力,还要让学生在歌唱中去认识人生,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教师应紧紧抓住音乐形象,通过歌曲的演唱、表演、创编等音乐活动,培养学生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自然的情感。

例如:《国歌》是同学们非常熟悉的乐曲,表现了处于三十年代国家民族深重危机下的'知识分子,为了民族的存亡,依然冲出书斋奔赴抗日前线的主题。首先我通过多媒体让学生了解到当时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歌曲的理解,然后再让学生听歌曲,学生立刻感受到中国人民为争取自由和民族解放而战斗的百折不挠、无所畏惧的精神,在表现歌曲的同时,也体会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从而树立起时代责任感、使命感。

二、德育渗透在欣赏教学中

欣赏教学是以音乐作品为对象,通过聆听感知及联想等辅助手段使学生对作品形成一种全身心的审美体验。教师应紧紧抓住旋律、节奏、音色、拍子等要素塑造的音乐形象,引导学生进入歌(乐)曲的意境,让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美妙的音乐海洋里。

例如:在欣赏歌曲《鼓浪屿之波》时,引导学生坚定“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信念。学生通过感受、体验、理解歌曲的情感和思想内容,在聆听歌曲的同时感受到同胞虽然生在台湾却远离了故土,盼望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盼望亲人早日团聚的一片真情。这种渗透式教学不仅使学生学到音乐知识,还接受了思想教育 ,从而培养起崇高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为早日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而立志学习。

三、德育渗透在课堂教学中

课堂教学是德育的主渠道,德育内容应根据每堂课的教育目标展开,把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学习目标渗透于教学中。教师要认真安排课堂教学的每一环节,指导学生的学习活动,强化学生的德育意识,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德育观,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因势利导,设境悟情,使德育内容生动活泼,让学生在感受、体验、表现音乐的同时,潜移默化中对学生进行德育的熏陶。例如:在欣赏《义勇军进行曲》这支慷慨激昂,用生命和鲜血凝成的战歌时,我转录了天安门前升旗仪式鼓舞人心的壮观场面,激发了学生振兴中华的爱国热情,使学生体验到爱国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受到崇高的民族精神的熏陶。

四、德育渗透在课外活动中

德育作为一种教育过程,是永恒不变的,而作为一种教育方式,其途径又是多种多样的。如果说课堂教学是育人的主阵地,那么课外活动则是育人的广阔天地。教师可以通过合唱、合奏、舞蹈等兴趣小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协作精神和集体荣誉感。为配合学雷锋树新风活动让学生到街头义务扫地、到敬老院帮老人洗衣服等,通过教育教学和公益活动的结合,使学生懂得怎样去做人,要做雷锋那样的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这些不同形式的课外活动,寓教育内涵于艺术和实践活动之中,拉近了学生与社会的距离,帮助学生进一步养成“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的良好行为习惯。

德育是一项重要的育人工作,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应清醒地认识到这样一点,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是音乐教师不容推辞的一项重要职责。我们应充分利用音乐独特的艺术魅力,恰当处理好教育与教学的关系,结合教学内容选择适当的教育形式,让学生在受到美的熏陶的同时,得到良好的德育教育,以达到陶冶情操、净化心灵的 完美世界。

篇11:幼儿音乐教学随笔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它内容丰富,包括:唱歌、音乐欣赏、音乐活动(音乐游戏、舞蹈、律动),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能力的最好途径。幼儿园大班的孩子,有意识控制自己行为的能力较差,具有好动不好静,注意力易转移,抽象思维还未完全起步,形象思维和无意注意占优势的特点。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从而使他们想学、爱学、肯学。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堂课的成功与否,主要是看教师与幼儿之间配合得是否默契。若想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在双方之间架起相互沟通的桥梁。如要保证桥梁的正常沟通,让幼儿能积极地、主动地接受教师的一切授课内容,我认为关键是教师要“童化”自己,和孩子拉近距离,“以童心唤童趣”。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这就是所谓的“亲其师而信其道”。对此,我深有体会,因为在我小的时候,喜欢哪个老师,就特别喜欢上他(她)教授的课,并且这几门课成绩也就最优秀。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唱歌是幼儿园音乐教育的主要内容,在音乐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唱歌也是表现情意的好工具,但对于大多数大班幼儿来说,通常却只是一种机械性的背唱。因此,听起来总觉得干巴巴的,没有感情色彩。孩子们在开始学唱时还有点样子,可等一段时间再去听他们唱时,一首优美的歌曲就面目全非了。三、通过欣赏,提高鉴赏能力

音乐欣赏是人根据乐曲旋律的发展,进行形象思维的一种心理过程,是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大班幼儿尚不具备独立欣赏的能力,他们必须有赖于歌词的引导和教师讲述的启迪,才能完成整个欣赏过程。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思维发展规律,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实践表明:孩子们通过科学的音乐教育,不仅学到了一些必要的音乐知识和技能,同时也培养了对音乐的感受力、记忆力、理解力、想象力和表现力,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篇12:幼儿音乐教学随笔

一个未曾谋面的陌生孩子由妈妈陪着来上音乐课,奇怪吧!还真未见过需要妈妈陪读的小学生,况且现在幼儿园的孩子都不需要家长陪伴。我心存疑虑,纳闷着准备开口询问,只见班主任风尘仆仆地赶来。

“这个学生是新转来的,曾在先前的学校被老师体罚了,心理有些障碍。”

原来是这么回事!疑惑解除,我立刻赠给孩子一个真心笑容,并轻声问他:“小朋友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好吗?”话音未落,意外的是把他给吓哭了。

满脸无辜的我纳闷极了!可他的哭声却越来越响……

“妈妈,呜呜呜……我怕……我要回家……”

怎么办?这种歇斯底里的情况我可从来没有遇到过呢?

“好孩子,别哭了。”我安慰道“你妈妈在身边呢。”看看他妈妈,非常焦急不安,一个劲地摸他的头进行鼓励。

眼前的一幕使我的脑海忽然有一种奇怪的想法,那就是让他一个人留下来上音乐课。也许这是件很困难的事情,但我相信音乐课可以留下他,我可以留下他。我自信地让他妈妈离开音乐教室,他呢?差点没有跑出去抱他妈妈的腿。

家长和班主任离去,教室里只剩我和一大帮学生。感觉这事情还真刺激,挺有挑战性,但是绝对棘手。我蹲下身子,笑着问他:“你能够告诉我,为什么哭吗?”可他理都不理,瞧都不瞧我:“我要妈妈……”啊,又要歇斯底里地闹了,“你看,有哪个小朋友是妈妈陪着的呢?我们都已经长大了,不需要家长陪着上学了。”

“呜……呜……”

我帮他擦干眼泪,摸了摸他的小脑袋,希望从中安慰他一下。

“孩子们?今天来了一位新朋友,可老师却不知道他的名字叫什么?”

“别哭了,告诉我你叫什么名字?”我期待他的回答。

“呜……呜……”哭声代替了回答。

无奈之下,我只好先把他安置一边,想用我们的音乐课堂来吸引他的注意力。

我们复习了一首游戏歌曲,并离开坐位玩三拍子和二拍子步伐的游戏。

“我们请新同学和我们一起玩好吗?”我向大家提议。

“好!”学生异口同声并表现出极度的热情。

我再一次来到他的身边,蹲下身子:“来吧,和小朋友一起来玩,好吗?你一个人多孤单啊,让我们一起舞蹈。”

……

还是没有反应,唉……

“我怕,呜……”好不容易停止,又哭上了,而且是越哭越凶。

“别怕,老师保护你!”我微笑地对着他,希望能够给他一点归属和力量。

可他仍旧没有任何反应。

“好吧,同学们。我们的新同学还没准备好,等一下再让他和我们一起玩。”

美妙的音乐声,不和谐的哭声,我们却愉快地玩着各种音乐游戏……我想我只能够用各种孩子喜欢的音乐方式来吸引他,帮助他。

大概十分钟过去了,我悄悄瞄了他一眼,发现他不哭了,还偷偷地笑了一下。哈哈,我想可以马上给他一个下台阶试试看了。音乐结束,我第三次来到他的位置“我是来帮你‘搬家’的,老师觉得和我们一起坐,大家都会比较开心。”

他好像有些犹豫,我起身学着动画片里的可爱人物先搬走他的书 “嗨哟,嗨哟……”他笑了笑,是在笑我这个老师幼稚吧。

“好了,现在轮到把你‘搬’过去了。”我用调皮的孩子般的口吻。

他仍在犹豫着……

“孩子,让我拉你的手吧!”我用亲切的目光真切地希望他能理我一下下,足够!

一秒,两秒,三秒……他真的站起来了,^_^,真开心!万岁!我成功了!接着,我想我会更成功的'。

我帮他安排好一个位置,“刚才,我们玩的很愉快,但是新同学没有和我们一起玩,再来一次好吗?”我对学生们说。

“好!”学生一个个显得兴奋极了。

我和蔼、自信地走到他面前“好孩子,和我们一起玩吧!让我拉你的手,由我负责来保护你,好吗?”

他微微点头,不仔细看还真看不出他点头的样子。

音乐响起,我拉着他的手一起舞蹈,在美妙的乐声中,他笑了,很开心,我也特别开心。我觉得这是我从来没有过的成就感,我是多么幸福啊!

让人兴奋的上课时间过去了,他的妈妈一直躲在教室外面旁听,我走出教室,她开心地对我笑,我感觉到一种感激,一种感动……我及时回敬她一个灿烂的笑容,这笑不需要言语,不需要任何说明与标注,因为那是一种爱的交流……

经过对这个孩子的教育之后,我一直在反思,我们的学生,那些稚嫩的脸,那些幼小的心,是多么需要我们教师真情的灌溉啊。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特殊孩子给我们带来了宝贵的教学经历,感谢他们让我们变得更加懂得去爱护每一个小生命。也许当你爱护一个幼小心灵的同时,孩子们也悄悄地爱上了你。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