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整理15篇)-澳门凯发

2024-04-09 07:46:56 音乐教学论文

下面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感谢网友“凤儿”向本站投稿了15篇与“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在学前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奥尔夫认为学习音乐就要让孩子去倾听和感知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节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学习各种音乐技巧的最佳境界。结合一线教学经验对如何实践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进行分析与讨论。

奥尔夫认为学习音乐就要让孩子去倾听和感知生活中丰富多彩的节奏,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进入学习各种音乐技巧的最佳境界。鉴于此,本文以乐理视唱练耳教学为例进行分析与讨论。

一、节奏

学习音乐,首先就要掌握节奏。实际上许多学生缺乏基本的节奏感,恒拍不稳定,拍子时慢时快,杂乱无章,经常混淆一拍与二拍音符的时值。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就可以学习奥尔夫的音乐体验学习方式,让学生先静下来倾听自己的心跳,感觉和体验身体里的节奏律动,慢慢跟上并形成稳定的心律节拍。然后我们再趁热打铁进行十六分附点音符节奏,切分节奏的练习。我们可以学习奥尔夫的语言节奏教学,让学生用自己最熟悉的、最密切的语言来填充视唱音乐旋律的节奏,这个环节可以是儿歌或童谣,也可以是学生自创自编的语句。这样的节奏教学方式具有很强的灵动性,与幼儿的实际认知相结合,学生很感兴趣,也很容易入手,又与幼儿园的音乐教学紧密结合,是学前音乐阶段必须掌握的教学技能。

二、动作

节奏与动作是息息相关的,奥尔夫运用了“声势”教学法,让学生以身体当乐器,通过身体动作发出声响练习方式。以前我们在教学《基础乐理》有关 “拍子”学习中通常是用手打出节拍的强弱,现在我们可以加以丰富和拓展,比如:用拍手表示强拍,拍腿表示弱拍,这样让身体充分参与律动,通过声音的响亮与暗淡来掌握拍子的强弱。这对节奏感比较弱的学生有很好的启发和引导作用。如果是三拍子的'话,我们可以让他们借助跺脚或拍肩膀来拓展练习。奥尔夫音乐教育理论的优势在于其着眼点不在于抽象理论解说和乐谱背诵,而在于通过体验去想象和感知,这对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幼儿教学有重要的启发意义和指导作用,学前教学的学生一定要掌握其中的精髓。

三、乐感

传统的音乐教学模式往往先对基础乐理诸如音高、音色、音量、音乐特征、音乐情绪、曲式、风格进行相似的介绍,可能还需要结合相应的图示让学生去理解、记忆。这样的音乐教学法忽略了学生的参与和感受,不能让他们形成良好的乐感体验,如此停留在识记上的音乐教学,许多孩子听过就忘。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借鉴奥尔夫的“原本性”的音乐教学案例来强化学生印象,帮助他们在体验中生成乐感,迁移知识技能。例如,学习乐句时,奥尔夫要求学生随着乐句的开始或结束做动作,用双手举起表示高,用双臂平展表示飞翔,上下起伏表示高与低……这样的体验式学习,可以将抽象的乐理和概念通过形象的肢体表演以形象的方式展现出来,便于学生在体验中去理解、去感受,易于理解和学习。

总之,学前教育专业面对的是幼师,他们的教学对象就是以形象认知为主的幼儿,所以我们一定要引导他们学习奥尔夫音乐教学的精神,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在幼师的岗位上抓住幼儿的形象认知,整合音乐资源,设置符合学生认知的音乐教学模式,最终实现教学目的。

篇2: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运用论文

学前教育钢琴教学中奥尔夫音乐教育的运用论文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目前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学法之一,尤其是在学前的音乐教育上。现今的家长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兴趣爱好的培养,那么利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对学前儿童进行教学也成了众多界内人士研究的重点问题之一。基于此,笔者将根据自身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知识来具体分析一下如何运用奥尔夫音乐体系对学前儿童进行钢琴课教学。希望此文能给以后的研究和学习者提供一些帮助。

关键词:学前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体系;教学经验

钢琴课是一门艺术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课程,学习钢琴有助于锻炼学生的乐感,提升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学前儿童对钢琴学习的主要目标是能够灵活认谱和进行一些乐曲的简单弹奏,但就目前的学前钢琴教学课来看,大多数教师因为缺乏相关的教学经验和专业知识会影响学生对钢琴的学习。为了走出目前在学前钢琴教学中的种种困境,笔者将结合实例通过分析奥尔夫音乐体系在学前钢琴教学课中的实践运用来总结一些相关教学经验。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含义及影响

奥尔夫音乐教学是由德国著名的作曲家奥尔夫提出的,是20世纪以来最有影响力的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其内容认为音乐并非独立存在的,而是与舞蹈、语言、乐器相互联系的,倡导人们主动参与进音乐的创作和演奏中去。奥尔夫音乐教育倡导的教学方法为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音乐,即学生通过肢体语言和音乐实践的游戏来学习音乐,感受旋律和音乐节奏等等。在这个实践的过程,可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对于学前儿童对音乐兴趣的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目前,在大多数学前钢琴教学课中,尽管许多学生能够熟练的掌握演奏技巧并也有基础的认谱能力,但他们只是机械的模仿和学习,并非从内心感受到学习音乐的乐趣,这样的情况是很不利于学生以后的音乐学习的。因此,学前音乐教师的更应对学前儿童进行奥尔夫音乐教学的模式,积极引导学生参与音乐实践,使其在实践中感受音乐带来额快来,进而能够真正的喜爱上音乐,最终走向梦想的音乐殿堂。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钢琴课的具体应用策略

1、坚持综合性原则进行学前钢琴教学

学前音乐教学的任务与其他阶段的教学目标是不同的,有其特殊性。学前钢琴教育的主要目标识培养幼儿阶段的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并非灌输给其专业领域的知识。为了能够很好的实现这一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加持综合性原则进行教学,即结合其他学科所学的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学习钢琴和音乐,而非生硬的对其灌输理论知识。讲解知识点的时候,要注意对知识点进行迁移,如,教师在教学生弹奏《小星星》这首简单的儿童音乐时,可以先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学这首歌是什么时候的事情或者问问他们是几岁学习的这首歌等等。或者在学习完这首乐曲时,可以给学生分组,让他们自己来借助乐曲编舞等等。这就很大程度上减少了钢琴学习的单调性和枯燥性,还可以锻炼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动手动脑能力,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钢琴的兴趣,提高他们的综合实践能力。

2、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

奥尔夫教学理论认为发挥学生创造能力最好的方法有两个,一是挖掘其表达能力二是锻炼其独立思考能力。在进行学前钢琴教育时,教师若是想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首先应转变传统的教学模式,给学生营造一种轻愉快的学习气氛,学生在这种学习气氛下更有表达自己的欲望。教师在代领学生学习新的乐曲《新年好》的弹奏时,可以先尝试做一个轻松的导入,如,“我们在什么时候吃的好吃的最多啊?”或是问学生,“什么时候我们会穿上红色的衣服啊?”等,学生在猜问题的过程中,畅所欲言,课堂气氛也会轻松愉快,这就激发了学生的表达欲望,锻炼了他们的思考能力。在这样轻松的学习环境之下,学生将更乐于跟着教师学习,这中提问方式的导入学习方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锻炼学生的想象力,除此之外教师在进行课堂导入的时候还可以采用讲故事或是做游戏的方法,这也可以很好地营造轻松的课堂氛围。

3、创新学前钢琴教学的评价方法

在学前钢琴的教学活动当中,教师对学生的教学评价是教学过程中的重点,对于学前钢琴的学习和演奏来说,学生的学习情况反馈的是学习成果和教师教授过程的好坏。传统的钢琴教学评价模式是单一僵化的,其表现形式为教师根据学生演奏的音准和节奏来简单的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单一的总结。例如学生在弹奏《两只老虎》这首儿童音乐时,其面部表情都十分恰当,只是音准有些错误,教师在评价时可能会直接说出学生存在问题而并未对学生表现优秀的地方进行鼓励。这种评价方式死板僵化,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打消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而创新的评价方式旨在充分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对学生进行综合评价,在指出其缺点的同时更应该对其优点大力赞扬。在奥尔夫教学体系当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客观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成果进行总结。如,在学习《祝你生日快乐》这首乐曲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进行自我评价,说一说自己弹奏这首乐曲的优缺点,学生在进行自我评价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反思的过程,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多对学生进行一些鼓励和支持,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三、总结

总而言之,在学前钢琴教学中适当的运用奥尔夫音乐教学体系不仅对学生的学习钢琴有帮助,更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授课水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尊重客观教学规律,遵循综合性教学原则营造轻松的学习气氛,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心理感受对其进行适当的鼓励,这对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有着很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栾晓梅.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

[2]蒋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的应用初探[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01:195-197.

[3]桑楠.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中的实践[j].音乐大观,2014,02:267-269.

篇3: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运用论文

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运用论文

摘要: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当今的艺术教育体系具有开放性和包容性等优点,虽然经过了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如今仍在全球范围内流传广泛。它对于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有很大的帮助。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旨在给其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学前教育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属于当今社会中最有影响力的教育体系之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将舞蹈动作、肢体语言等多项综合艺术形式融合为一体。提高孩子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和创造能力,同时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说明在音乐教育体系中,重点是将幼儿的音乐、语言、舞蹈进行一个紧密的结合。让幼儿自己能够直接的参与到音乐教育当中,由于它没有固定的教学模式和规范的课程要求,所以非常适用到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具有元素性与综合性的特点,将音乐的多种元素和艺术行为完美的组合。也正是因为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没有固定教学模式,属于最原始的,所以对于学前儿童的教育非常适用。在音乐的表现中要显得朴实无华,具有原本性和纯粹性。

二、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体系的原则

众所周知,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主要由德国著名作曲家奥尔夫创造出来的,也是世界上三大音乐教育体系当中应用最广泛的。它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原则,分别为综合性原则、即兴性原则和参与性原则。综合性原则是奥尔夫指出音乐应该将动作、语言和舞蹈三方面紧凑的结合在一起,让学前儿童能够真正体验到最原始的音乐艺术,提高他们的各项综合能力。即兴性原则主要将音乐知识通过“游戏”体现出来,先用游戏吸引住幼儿,然后让学前儿童自己去尝试和探索,最终明白音乐的真谛。参与性原则,在奥尔夫音乐体系当中体现的是让幼儿积极主动参与到音乐活动当中,让他们能够真正感受到音乐带给他们的乐趣。

三、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运用

(一)采用游戏的教学模式培养幼儿的音乐兴趣

对于学前儿童来说,在学童幼儿时期,能够最吸引他们的就是游戏。故幼儿父母采用游戏的教育模式一定会引起学前儿童学习音乐的兴趣。奥尔夫音乐最大的特别之处就是让学前儿童学童在玩游戏的过程中,不断学习新的音乐知识。学习到音乐知识,让学前儿童自己亲身参与到游戏当中,然后在游戏当中学到丰富的音乐知识。然后学到相关的音乐知识。例如,年轻父母在教幼儿唱《大雨小雨》这首儿童歌曲时,可以在提前整理好大雨、小雨的录音,包括碰铃、鼓这两种音乐器材,然后先给幼儿播放提前准备好的录音,让幼儿先自己辨别出这两种声音的不同,幼儿也会自己根据听到的声音不同,做出不同的肢体反应,在听大雨的录音时,身体可能会进行大幅度摆动,小雨时,脑袋会跟随音乐轻轻地点头,通过这种方式让幼童感受到声音大小的变化,然后父母在通过敲鼓和碰铃,让幼儿体验到声音强弱。这样幼儿在这种游戏的氛围当中就能够体会到声音大小和强弱的区别,培养他们的音乐兴趣,为他们今后更好的学习音乐打下良好基础。

(二)通过即兴方式培养儿童的创新能力

由于学前儿童的情感、表达和联想是多变的,在一定程度上有很大的自由性。可能同一首曲子,每个幼儿都有自己的不同理解,会根据自己的想法,跟随音乐做出不同的表现。所以,父母在采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方法教育幼儿的过程中,可以先从那些简单的表演、改歌词开始,然后再给他们配图、编动作等,一步一步地鼓励幼儿,让他们通过自身的努力展现出属于自己的'创造能力。例如,在学习一首新的儿童歌曲前,父母可以先给幼儿讲个小故事,让家庭成员每人扮演一个角色,首先要让幼儿进入到故事的情景当中,然后幼儿找到自己相对应的角色进行表演。让他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不断地进行创新,慢慢的就会体验到表演带给他们无限的乐趣。

(三)融合其他艺术,开启幼儿的艺术宝库

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过程中,包括大量朗诵、舞蹈、唱歌等一系列的艺术活动。这种艺术整合不单单是每种音乐形式的重复叠加,它实际上是每种音乐形式的结合。是将音乐、舞台剧、美术、表演等这些艺术手段综合在一起,在艺术形式上进行整合,同时内容上进行不断创新。例如,可以让幼儿自己进行知识的整合,然后他们通过自己表演、唱歌等形式,将自己所理解的音乐表达出来,通过这种形式也能够让父母更加清楚幼儿对于音乐知识的理解情况,让教育幼儿学习音乐变得更加简单。父母可以通过这种教育模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提高学前儿童的音乐才能,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艺术表达能力,让学前儿童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综合能力得到很好的发展,开启他们的艺术宝库。

四、结语

学习音乐能够提高幼儿音乐文化素质、审美能力与创造能力,学前音乐教育是人生当中最早的音乐教育,在人一生当中起到特别关键的作用。希望能够通过对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研究与学习,为幼儿学习音乐打下更加牢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白艳.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与职业,,32:156-157.

[2]曹洋.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中的应用[j].陕西教育(高教版),,z1:34.

[3]傅方一.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视界,,27:216-217.

篇4: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浅析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普通高校音乐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本文论述了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在我国普通高校音乐课教学中的运用,通过声势节奏进行教学,可以使课堂教学更有新意、更具创造力。

关键词: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 声势节奏 普通高校音乐教学

随着我国对素质教育方针的推进,高校音乐教育必须顺应时代的发展和学生的变化,不断更新教育观念,运用更加科学、进步和具有创造性的方法进行教学工作。目前,国际上应用比较广泛和成功的音乐教学法之一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它的以人为本、提倡原本性的创造性教学方式受到了音乐教育界的普遍欢迎。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由当代世界著名的德国音乐教育家、作曲家卡尔・奥尔夫所创,是一种着重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训练的教学方法。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奥尔夫教育从原本主要面对儿童的扩展到中学音乐课堂、成人教育、音乐治疗、老年健康等各个领域。由于其互动的教学方法,倡导以人为本的精神和原本性教学的理念非常符合我国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针对普通高校学生这一特殊群体――文化水平较高但缺乏审美能力,音乐素养严重不均衡及其特殊的心理特征等情况,合理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于课堂教学之中,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声势节奏教学,能使学生更快地掌握比较复杂的学习内容。普通高校学生(非音乐专业),既不能像儿童一样慢慢地学,又不能像音乐专业的学生那样系统地学习,而且其身心特点和学习、生活状态也决定了其速成的要求。

在学习初期,教师编排节奏游戏,由学生共同用声势活动的身体节奏(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表现出来,节奏类型以学生最容易接受的为主,例如一般的流行节奏,可伴随同类型音乐进行。这个部分完成后,可以进行综合练习,进行不同类型节奏变化并适当加入一些简单的表演(律动、舞蹈、戏剧表演、指挥和声势)。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加入乐器演奏活动的声音造型,可以选择简单而少量的乐器。随着学习过程的进展,还可以进行一些嗓音造型,但这个部分可以安排得少一些。要以声势节奏贯穿教学的'始终,逐渐增加学习内容,让原本抽象的音乐理论变得简单易懂,这不仅让学生体验了音乐的美妙,还让他们理解了乐曲的体裁、曲式结构和风格特点。这样既提高了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也使学生更快地进入了音乐学习的角色。当学生进入角色以后,其表演欲和创造欲就会被激发出来,对后续的教学产生了积极的作用。以东北财经大学的学生为例,由于学生在中小学期间受到的音乐教育差异很大,造成后来在音乐理论学习上的快慢不一的情况。在进行了声势节奏训练(流行舞曲、弗拉明戈舞、踢踏舞等)以后,学生的学习情绪高涨,变被动为主动,使后续学习进行得很顺利,教学效果非常显著。

侧重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声势节奏教学来指导学生进行即兴性表演和创造性活动。“即兴”是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核心、最吸引人的部分。在学生进入学习状态以后,教师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和讨论的方式来引导学生去寻找各种可能性,比如学生用自己的声音、体态、乐器演奏等等进行即兴发挥、创造,还可以创造自己的记谱法。如奥尔夫所说,自己去创造音乐才是最重要的,当学生用并不专业的音乐材料和手法创作出自己的作品时,就像音乐大师的创作一样有意义、有价值,教师要给以鼓励和认可。

一堂成功的奥尔夫课往往会给人以神奇的、不可思议的感觉,它能给学生创造一种幻觉,即感受音乐似乎并不费力,在轻松愉快的玩乐中,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作为参与者的学生们虽然并没有很多的技巧或理论背景,却也能创造自己的音乐。学生在奥尔夫教学法的训练过程中能够经历一种通常只有专业音乐家才有的合奏感。简而言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活动、用原本性的音乐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运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的声势节奏教学还应该从我国的本土文化出发,弘扬民族音乐,扩大音乐教育的范畴。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要运用民族、民间音乐进行教学。值得注意的是,我们的高校学生和中小学生一样,接受民族音乐的教育都远远不够。当代的年轻人在接受本民族的音乐时甚至要比接受西方音乐还吃力。要提高民族素质,相当重要的一点就是加强民族音乐教育。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强调从本土文化出发,在音乐活动中加强民族音乐文化的运用。我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民族民间音乐博大精深,完全可以成为我们教学中丰富的素材。不光是运用本民族的音乐,在音乐的民族性始终不渝地永葆青春的同时,音乐也正日益向着共通、共融的方向发展,任何国家和民族的音乐教育,都日益把其他民族 (尤其是音乐文化发达和具有光辉古典传统的民族)的音乐包括进来。只有这样才有助于音乐教育的发展和自己民族音乐文化的繁荣昌盛。我国高校音乐教育的内容中也选用了西方各国各民族的音乐。

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中国面临着与世界接轨的挑战。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承担着重要的责任。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奥尔夫教学法,以声势节奏教学为手段,让学生用身体感受、学习不同的民族、民间音乐艺术特有的节奏、旋律和结构特征,并在创作中与其他音乐形式相结合,这种理念本身就是超越一般意义上的音乐教育。

总之,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强调以人为本的创造性的教育方法,它的综合教学模式给受教育者创造了获得全面、丰富、综合审美体验的机会。运用其中重要的原本性节奏进行音乐教育,针对我国普通高校学生个体音乐素养差异悬殊的特殊国情,可以说是一种应用性非常强的音乐教学方法。我国普通高校的非音乐专业学生在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轻松、愉快的教学过程中,既可以学到大量的音乐知识拓展思维,提高观察能力、理解能力、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又可以与他人共同学习,加强互相之间的沟通、交流、团结、协作,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表现力,达到提高全面素质的要求。侧重于声势节奏的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简便易行,符合我国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条件,对我国普通高校音乐教育事业将产生深远影响。

参考文献:

李妲那、修海林、尹爱青著《奥尔夫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上海教育出版社,

篇5: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一、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可能性

(一)多元智能理论的含义

多元智能理论是美国哈佛大学的加德纳教授在1983年撰写的《智力的结构:多元智能理论》中首次提出的,发展到现在逐渐形成一个完整的心理学理论。当时,正值美国进行教育改革期间,这一理论的提出为美国的教育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多元是指人脑发展中的不同层次、不同方面。智能指的是每个人需要解决自己在改造世界中的实际困难或者是进行创造时所需要的不同能力。包括精神产品和物质产品。在加德纳的理论中,人至少包含了八种智能,包括音乐智能、语言智能、数理逻辑智能、空间智能、自我认知智能等。

(二)多元智能理论在高中音乐教学中的实践可能性

我国古代就很注重音乐对于人的教育作用,《乐》是与其他经书共同组成儒家经典的五经之一,可见其重要。我国高中的音乐教学以鉴赏为主,注重对于情感、表现、创造性的教学。情感是指要在教学中培养学生体会音乐所要表达的人的内心的感情世界。表现是指学生基本能够用音乐表达自己的情绪。创造性指的是要激发学生自己进行音乐创造的兴趣,进而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多元智能理论首先把音乐智能作为人们智力的一个重要方面,给予了音乐教学一定的重视。同时,多元智能理论注重对于学生个体差异的开发,要求我们必须重视每个学生不同的才能,并进行不同程度的开发,这与新课改的精神是相一致的。同时,这一理论要求教师的教学方法进行转变。由以往的规划者以及权威者向引导者以及促进者方面转变。这是因为多元智能理论不再把学生看做千篇 一律的人,而是注重不同才能和不同思维的开发,这就要求教师不能像以往一样,每个问题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要积极鼓励学生产生的不同见解,在各个方面都能有所成就。这与当今社会的发展趋势也是不谋而合的,所以多元智能理论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中都是可行的,可以用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

二、如何在高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多元智能理论

进行多元智能理论框架下的高中音乐教学首先要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校教育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发现适合他的智能的职业以及业余爱好。在新课标中,对于高中音乐教学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以此作为音乐教学的总目标,进行每一环节的音乐教学目标设置。在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时,要注意尊重学生的文化背景,根据教学大纲和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同时要对学生的教学效果、学习效果不同的展现进行考量,以量化的方法进行教学目标的设定,也就是说教学目标是可以客观衡量的。比如,在高一年级时,可以进行三方面的教学目标设定:1.对欧洲民间音乐进行了解,赏析几首具有代表性的欧洲民间音乐,使学生对于欧洲音乐的风格具有初步的了解;2.了解排箫、风笛等一些乐器的特点,学习欧洲音乐的概况;3.分析欧洲民间音乐与艺术音乐的关系。这一目标的设定还要与多元智能理论相结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具体目标是设定:1.音乐智能方面,要能够正确的区分、了解欧洲主要民间乐器的音色,可以找出欧洲民间唱法和美声唱法的不同以及相同之处;2.在语言智能方面,学生能够流利的`表达欧洲民间音乐的风格和特征;3.在自我认知智能方面,学生能够对每一音乐选段形成自己的看法和观点,并具有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4.在人际关系智能方面,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配不同的任务,加强人际交流的能力。在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定就要进行具体的教学实践。根据新课改的精神,为了进一步加强学生的素质教育,使用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这两种教学方法。比如在进行教学时,安排学生自主进行任务目标的多种学习方法。比如在上文提到的任务目标中,可以让学生自主的选择所喜欢的欧洲民乐曲目,采用语言表达、绘画等形式对所选曲目进行了解,并进行解说。合作学习方面,教师可以分配不同的学习小组,进行不同教学任务的安排。可以在小组中安排组长、记录员、会汇报员。组长进行小组的分工和管理,记录员记录大家所表述的内容,汇报员把小组的成果在全班上进行汇报。每个人明确分工,发挥自己最大的价值,培养学生智能的培养。比如说《雪绒花》的教学中,对于感情表述、乐曲精神等进行讨论,最终进行汇报。

三、结语

多元智能理论就是要求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注意对学生不同能力的培养和开发。本文介绍了多元智能理论的基本概念,以及在音乐教学中的可行性。进行了教学目标的设定以及在音乐教学中运用什么样的教学方法。由于知识水平有限,一些地方并不完善,希望本文可以在高中的音乐教学中起到一些促进作用。

篇6: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下的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下的学前音乐教育论文

一、奥尔夫音乐教学法

传统学前音乐教育方式都是老师讲孩子听,老师唱孩子跟。孩子永远处于被动状态。另外,很多学前音乐教师对幼儿教育知识和技能比较枯乏,教育中照本宣科,侧重理论讲解,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孩子多是溜号状态,积极性也不高,经常表现出不配合。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与传统音乐教学有着很大区别,打破了传统音乐理论教学的模式,将课程转变成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则成了引导者、诱导者,教师并不直接把知识传达给学生,而通过诱导手段,帮助孩子们自己去探索知识,让孩子们能够身心快乐自主学习音乐。奥尔夫音乐教学法是德国音乐学家卡尔奥尔夫创立,自该方法创立就被广泛应用到了世界各国的音乐教育中,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音乐教育体系,该教学法对世界教育都产生着深远影响。这种教育方法的理念是“诉诸感性,回归人本”,教育理念与我国素质教育理念不谋而合。所以只有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积极应用和推广这种教育方法,才能保障学前音乐教育有效性和质量达到学前音乐教学目的。

二、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在学前音乐教育中的运用

(一)在音乐基础理论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学前音乐教育中的基础课程是乐理和视唱基础,但实际上目前很多学前音乐教育并不注重这两门科目的学习,甚至不开设这两门科目,加之孩子自身又没有乐理视唱知识,所以表现出对音乐没有兴趣。这两门课程学习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识谱、读谱、唱谱,让学生产生音乐兴趣,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对乐理视唱基础的学习应用了格子节奏练习法,将不同音调的音符放入不同的格子中。这种教学方式将死板学习变成了一种游戏,使课堂气氛不再沉闷,有趣音乐教学内容,更是让孩子们感受到了快乐,在欢声笑语中孩子就学会了音乐知识。另外,在视唱练耳教学中,这种音乐方式也发挥了积极作用,打破了传统音乐教学模式,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使抽象难懂的乐理知识变得简单易懂。

(二)在歌唱教学中的应用

歌唱教学是学前音乐教育的核心内容,想要保障学前音乐教学有效性必须强化歌唱教学。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非常注重歌唱教学环节,在奥尔夫音乐教学法中不再是教师领唱,而是转变成了个体独唱、重唱、合唱、伴唱等多形式的音乐教学模式。这不仅仅丰富了学前音乐教育的内容和歌唱形式,更培养了学生的音乐兴趣,提升了学生音乐素养。目前学前音乐歌唱教学多以教师唱和集体唱为主。在集体唱中引入一些奥尔夫教学的系列曲目,能够有效提高学前音乐教学质量,这些曲目不仅清新流程,且曲风优美婉转,十分适合学前音乐教育。

(三)乐器教育中的应用

乐器教育是学前音乐教育的另一大重点。奥尔夫音乐教学法将互动和表演融合起来,构建了适合幼儿参与的音乐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学习小乐器的操作,让孩子们感受不同的乐器节奏和风格,了解不同乐器的特点,例如碰铃、角铁、木鱼等等。在乐器游戏中,通过让不同乐器发声,进而让孩子对乐器产生好奇,便会自主去探索音乐规律。

三、结语

学前教育是幼儿启蒙教育,音乐教育是学前教育中至关重要的教育环节,对孩子的一生都有着重要影响,将奥尔夫音乐教学法融入到学前音乐教育中,能够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和有效性。

篇7: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论文

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运用论文

一、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

1.1信息传达方式的共性音乐语言是没有国界的,这一点已为世人所公认。音乐之所以可以为任何人群所接受,是由于它具备了下列条件:首先,作为表达音乐惟一载体的声音(是乐音而非噪音),存在于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而这种声音不带有任何被强制的烙印。其次,正如我们在上面内容中已经阐述过的,作为从事二度音乐创作的指挥家、演奏家们,可以享有足够自由发挥的想象空间,可以完全根据自己的经历、情感以及对作品的理解与感受,来完成对音乐作品的诠释和演绎。而作为茶文化大千世界的唯一载体———沁人肺腑的茶香,不也同样具备这种无需任何语言的注释,即可以超越时空、地域、民族、信仰,而为任何人所理解与接受的世界语言的特征吗?在当今世界上,千滋百味的茶香,丰富多彩的茶艺,风靡中国、印度、日本、韩国、欧美等世界各国。泡茶者们采用不同的茶具器皿,选取不同色香的茶叶,向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人群,传达着茶香真谛的信息。在赏茶、闻香、品茶、以及以茶会友、以茶交友的过程当中,茶艺师们无需,也实在是难以用任何语言,来对茶香的定义给出一个准确的界定。而作为信息接受者的品茶者们,同样也无需借助茶艺师任何语言上的翻译,都会自然而然地用心灵去品尝、回味、感悟,并接受蕴藏在茶香的那种别有洞天的精神内涵。如上述,音乐和茶艺在信息传达和信息接受方式上的共同属性,使我们不难看出,在这两种文化的学习与理解方法之间,存在着如此相似的关联之处。这种方法上的相互借鉴,将会使得学生们能够跨越表演技术层面上的障碍,在对现实世界和形象思维之间关系的理解上,变得更加容易一些,从而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具有较高创造力和想象力的目的。这也正是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意义所在。

1.2韵律内在的共性音乐是时间的艺术,而这种音乐的最基本的特征也同样体现在茶艺表演的过程中。音乐的流动是在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稍纵即逝的状态下完成的。但这种流动绝非一种声音或者音响的枯燥无味,无休无止的持续。它是构成音乐的各种要素,表达情感的一系列表现手段的有机组合。由于它的运动形态客观地满足着人类生理和心理上的需求,潜在地始终遵循、对应着人类对客观事物的感受,从而使得我们在倾听音乐时,并没有感觉到它有任何无秩序的痕迹,而是自然地伴随着音乐在时间中的流动,产生一种油然而生的本能心灵深处的共振。这种共振的唤起,则是在任何一种表演艺术中都潜意识地存在着的起承转合的作用。音乐中的起承转合原则,主要是通过音乐主、副题的陈述、连接、展开和再现等一系列运动来体现的。而这一原则也淋漓尽致地体现在茶艺表演的全过程之中。众所周知,音乐的时间流动,只有在一个起承转合的周期完成之后,我们才可以在想象或者叫做幻想的世界中,得到一个完整的被升华了的形象塑造。由于茶艺也同样是依靠时间的周期运动特征,也必然伴随着这一表演过程的始终。随着茶艺表演的时间推移,我们也同时漫步在超现实,自由翱翔的思维天地中,去回味茶道思想精髓,体验仙境琼阁,将茶艺表演中那些直接、间接地传达给我们的.丰富内涵,形成一个更加完整、完美的形象。因此,我们认为,对于时间艺术的音乐,特别是对于蕴藏在音乐作品中的这种内在韵律的学习和理解,将会使得学习和理解同样是时间艺术的茶艺表演,变得更为形象化,更加有利于我们认知和解读茶艺表演,传达给我们的具有丰富内涵的各种信息,从而也更加使我们易于超越有形的表演进而敲开无形的精神世界的大门。

1.3精神内层的共性音乐是一种精神文化的结晶,它是作曲家丰富感情的一个载体,然而我们却无法从音乐本身这个载体上,去真正知道作曲家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就像在欣赏茶艺表演时一样,我们也无法从那些程序化的表演过程中,完全理解茶艺师所要表达的丰富的思想内涵。然而,也正是这种理解上的主观性和多义性的存在,才赋予了人类的思维和想象力以无限发挥的精神文化空间。因此茶艺程序的原创作,茶艺师表演的二度创作以及品茶者的三度创作,也如同音乐的欣赏过程一样,由于茶具、茶艺师、茶艺表演的过程以及品茶者的不同,特别是因时因地而异所造成的心情、领悟力、当时的环境、外部因素的刺激等,又会使得人们在品茗、欣赏的过程中对其丰富内涵理解的主观性和多义性受到诸多影响。基于音乐和茶艺的欣赏都是对于精神世界之求索的这一共同属性,所以,尽管每次的欣赏过程都是那样千姿百态,变幻神奇,但是,每当音乐的潺潺流动,茶艺师的举手投足,与我们的感受产生联想和共鸣时,我们都无疑会受到一次又一次灵魂的洗、净化与升华。对于茶艺表演内涵的深层面的理解,需要借助人类丰富的创造力和想象力,而音乐欣赏则是可以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创造力和想象力的最有效的手段,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二者精神层面上的共通性,有利于借助人们音乐欣赏水平的不断提高,进而帮助我们透过茶艺表演的层层薄纱,去真正领悟茶艺所追求的精神世界之庐山真面目。综上所述,不难看出,音乐赋予茶艺以灵魂,茶艺赋予音乐以形象。将音乐教育引进茶文化的教学之中,正可谓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上的实施

茶道作为一种综合的艺术创造活动,从茶席设计到表演过程中的每一瞬间,自然优美的动作,相宜的音乐、器具、整体环境的和谐与协调,无不体现创作者、设计者、表演者的综合文化修养与艺术造诣。为此,为了完成音乐教育在茶文化中的作用与实施,我们按照听、学、用三步曲的学习原则,设计了下述包括中外音乐简介;中华民族乐器、外国乐器知识介绍;中外经典声乐、器乐作品欣赏;中外著名音乐家介绍,以及基本乐理知识、音乐载体介绍等课程安排,来提高学生的音乐修养与艺术魅力。

2.1音乐欣赏在音乐教育的实施过程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即是音乐欣赏或鉴赏,即我们前面所说的三度创作。作为三度创作主体的音乐欣赏者们,正是这个过程,完成了一个由对声音的感知、认知到进入精神世界的领悟、升华的质的飞跃。在古今中外浩如烟海的音乐作品(乐器和声乐)当中,我们将选择各个时代,各个流派最具有代表性作家的一些作品,来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的重点内容。其中包括外国音乐中对巴洛克时代,古典派、浪漫派、印象派以及中国音乐中对民歌、民族乐器、戏曲以及曲艺的介绍和欣赏。特别是中国音乐作品将作为音乐欣赏课程中之重点内容,来进行欣赏和介绍,这将更易于引导学生理解领悟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更易于产生在纯精神世界中音乐感召力与学生情感投射之间的互动,从而有助于提高、加快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即从茶艺表演的物质世界,进入到真正感悟中国茶文化真谛的精神世界的过程。在音乐欣赏的教学中,我们尽量做到教师不在学生欣赏作品之前,进行过多的理性知识的介入,以便可以使学生穿透音乐,最大限度地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畅游音乐的神秘殿堂,领略音乐的巨大魅力。通过该课程的学习,除培养学生了解音乐欣赏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具备初步的音乐审美能力,具备一定的作品衡量标准之外,还将努力使学生能够逐步把自己的文化背景、思想观念、人生阅历、感觉联想等融进音乐,从各个层面去感悟自然,感受音乐和生命律动的共振,从而最终进入体验音乐的境界。

2.2民歌学唱民歌学唱是使音乐欣赏课程最大程度地获得效果的手段之一。对音乐的理解也如同对其他事物的理解一样,是一个永无止境,呈螺旋状攀升状态的追求过程。因此,音乐欣赏的过程,是由量变到质变的时间、数量和经验积累的过程。而民歌学唱则是进入这个过程起步阶段的捷径之一。民歌如同茶文化一样,是一种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的艺术。它最接近生活,最易为人们所理解、接收。作者的喜怒哀乐,酸甜苦辣,无须翻译,无须解释,一切尽在不言中。浩如烟海的中国民歌的学习,会在我们的学生眼前展现一个五彩缤纷的世界。特别是大量丰富的茶歌,更是我们打开茶文化宝库的门扉,理解茶文化的真谛不可多得的钥匙。借助音乐所表达的情绪情感和这些歌词语言的提示,在音乐欣赏的过程中,将会更易产生音乐感召和心灵呼应的对撞与共鸣,更易激活人们那原本充满丰富内涵的内心世界。

2.3音乐实践音乐教育三步曲的最后一步是“用”,即音乐实践。在前两步的听和唱的学习过程中,音乐给我们的感官以神奇莫测、千姿百态的刺激,当音乐与人们的情感发生共鸣,就会使人引发心理的愉悦。但是我们教学的目的是在于希望学生能够在完成扮演三度创作的音乐鉴赏者的角色之后,再次攀登一个呈螺旋式上升的音乐实践的阶梯。使学生突破原本局限在个人形象思维的狭小空间,将音乐与人融为一体,更全面完整地理解、诠释音乐整体,从而使自己的表演带给新的音乐鉴赏者以新的感动。音乐实践是一个全方位的再学习的过程,是对音乐作品有创造意义的传达和再现,是使谱面上的音乐变成为有灵魂的鲜活音乐的二度创作,是一个需要学生自己全身心地投入方可完成的精神升华的过程。它使学生在茶文化的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好地应用形象思维的方法去理解、诠释我们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茶文化的真谛,为茶文化的建构,在深度、广度上的进一步拓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结论

通过以上论述,了解了音乐和茶文化融会贯通的历史渊源,音乐成为茶文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茶与音乐的结合可以使人的感官知觉得到全方位的体验,使眼能观其色,鼻能闻其香,口能品其味,耳能听其声,心能得其韵。运用行之有效的手段,使音乐在茶文化中的作用发挥得更加淋漓尽致,使音乐和茶文化教学相得益彰。

篇8: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探究论文

最近发展区理论在音乐教学中的探究论文

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提出:教育对儿童发展能起主导作用和促进作用,但需要确定儿童的两种发展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通过测试衡量学生的现有水平,要让学生发现自我价值,教师进一步发掘学生的潜能,同时培养学生的自信心,领会音乐要素在音乐表现中的作用,增进音乐素养,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内容。音乐课程性质中实践性即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识谱教学也需要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

一、衡量学生水平,完善教学内容

1.通过考查了解学生水平

现在很多教师一拿到教材,不管学生处于什么水平直接教授,其中一部分学生将跟不上教师所教授的知识内容,这势必造成教与学的脱节状态。我们应该先对刚进校的初中生进行一次摸底测试,了解学生所处的水平。据了解,我校有三分之一的学生小学一年级到六年级坚持上音乐课,三分之一的学生到五、六年级不开设音乐课,还有三分之一的学生是外地生,小学从未上过音乐课。这样统计下来就是三分之一的学生识谱,三分之一的学生对歌谱比较含糊,还有三分之一学生对歌谱一窍不通。其实这无形当中把新进校学生分成三个等级层次,这就成了阶梯型,所以要照顾全班学生学习,教师还要将这三个层次水平尽量拉平。中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关键期,此时的学生有最强烈的求知欲和较强的学习能力。让学生知道自己存在的差距,他们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缩小差距,进而帮助自己达到成功。

2.根据学生水平完善教学内容

识谱教学可谓音乐教学之灵魂,唱、奏、赏都会涉及到识谱内容,所以识谱教学必不可少,为了让学生都能更好地上好音乐课,教师要从基础学起,从零教起,让会的学生巩固以前学过的知识,让从未学过的学生快速掌握新知识。例如,我在给学生讲解音名与唱名时,结合图片中的琴键以及五线谱音阶的形象化教学,让知识更通俗易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音名与唱名、线谱与简谱的区别,为后面更好地进行歌唱教学、欣赏教学和演奏教学奠定基础。在竖笛教学中让学生自己说一说竖笛的特点,教师再系统讲解,学生通过对竖笛的认识进一步加深吹奏的兴趣,也让学生迫不及待地想知道对照简谱各音的竖笛指法。从而提高了学生识读乐谱的能力,增强学生自信心,使其能够积极主动地挑战有难度的乐谱,让其有更大的提升空间。

二、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

音乐新课程标准对7~9年级“识读乐谱”的能力要求是:能够跟琴声或录音视唱乐谱;具备识谱能力,能够比较顺利地识读乐谱。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还是有难度的,在层次分明的班级中用以上课标只有一部分学生才能达成目标。为了让小学没上过音乐课的学生尽快达成目标,给这些学生降低教学目标,从认识简单的节奏符号到能够跟琴声视唱简单乐谱,具有初步的识谱能力。这是一个需要大家共同努力的过程,可以给学生留有时间、空间去识读乐谱,进入初中音乐教学时期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学生自主学习,在规定的时间内要求自己认识简单的乐谱,能准确识别音符和简单的节奏。这样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也促进学生自我督促意识的加强,学生知道自己所处的位置,也希望自己尽快达成目标,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对于完成任务的学生来说他们不但有很大的成就感,而且激发了自信心,为完成下一个目标作好准备。

三、通过教学策略,提高学习水平

1.师生探究,趣味学习

兴趣是音乐学习的根本动力和终身喜爱音乐的必要前提。识谱教学中也要将知识变得更趣味化,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认识。例如,我在讲解音符时运用了小口诀让学生认识音符。首先,让学生根据所看到的五线谱音符,做一个形象的描述,接着,教师根据学生的描述进行总结,并根据学生的描述编出五线谱音符口诀:圆圆的像鸭蛋全音符四拍,二分音符多条杆二拍,四分音符实肚子一拍,八分音符有尾巴半拍,十六分音符有两条小尾巴四分之一拍。通过口诀式教学,学生在记住音符的写法的同时,还知道每个音符的时值,轻松快乐地完成了教学内容。又如,在欣赏民乐合奏《金蛇狂舞》时,我让学生先跟着我学一组节奏练习,要求是教师我一打完节奏学生就要跟着学,感受这个节奏练习给大家带来的情绪,根据刚才所打节奏出示乐曲中相同节奏的乐谱。根据乐谱图示思考其中特点,通过教师讲解,了解像这样句幅逐渐递减的手法,在我国民间音乐中被称为“螺蛳结顶”。通过这样的趣味教学,让学生容易接受教师讲解知识要点,同时也增强学生的求知欲。

2.生生合作,缩短差距

在竖笛教学中,有三分之二的学生没有学过竖笛。这时我把学生分成小组,每一组安排1~2个会竖笛的学生,而小组里的成员中不会竖笛的学生比例较多,这时给小组布置学习任务,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能准确吹奏的最多一组的同学为获胜组。从而增加了学生的竞争意识,为了做获胜组,不会竖笛的学生会主动向会竖笛的学生请教,加强了学生的学习能力,教授者在教的过程中再次巩固吹奏的指法技巧,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让学生在互帮互助过程中快速提高识谱能力,掌握吹奏指法,为更好地演奏曲目做准备。

四、预估学生水平,加深教学内容

教师要及时发现学生的个人价值,从而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的力量,使学生个性得到发展。我在《唱脸谱》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先了解京剧的行当,根据剧中人物的性别、年龄、身份、地位、性格、气质等,把人物划分为生、旦、净、丑四大行当。请学生先看一组图片并小组讨论,然后,根据自己对京剧行当的`了解,将图片连连看寻对应的行当。让各小组根据图片选出扮演四大行当的同学,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上台展示,同时也让学生身临其境表演京剧四大行当。为了让学生进一步了解京剧的历史及行当,将四大行当的子分类图表展现给学生。根据图片对照图表讲解每个行当的分类,让学生对京剧的行当产生兴趣,为了进一步增加学生对行当的认知,欣赏并学唱京歌《唱脸谱》,让学生思考歌曲中人物角色代表哪些行当,出现了京剧中哪些行当的唱腔,学生会根据自己对行当的理解从歌中寻找答案。不同的行当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地位的人物,不同的行当也有不同的标志性动作。通过对歌曲的理解让学生做旋律接龙游戏,将《唱脸谱》每句拆开唱,每位同学都有接龙的机会,轮到的同学不仅要唱还要加上自己的亮相动作,动作要与自己所唱的词基本吻合。以上实践活动,能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发挥学生自己的力量,使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发展。同时预估学生的水平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充分展示,有些学生独特的表现会超出教师的想象,会给课堂增添光彩!总之,根据学情制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为更好地提高学生自我价值的实现作了良好铺垫。同时,了解学生现有水平,在学生现有水平基础上完成教学目标,向新课标的标准看齐,不断完善教学内容,能让学生在有效的时间内掌握知识要点,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也让音乐有效教学在最近发展区的基础上得到充分地开展,为音乐教学提供了正确方向和路线。

篇9:选择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选择教育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选择教育是一种以尊重学生人格为前提,通过表扬肯定学生自我,实现对学生有效激励作用的“正强化”教育,是在承认差异、尊重差异的基础上看到学生每一点点的进步,用肯定、欣赏的眼光发现学生的可贵之处,使学生看到自己的闪光点,使学生每天都江堰市在进步和成长。

选择教育可以说是素质教育的延伸,集中体现在教师对学生取得未来成就的可能性暗含期待的一种深沉的情感体验。在音乐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尝试:

一、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的前提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民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敏捷主动参与学习活动,从而促进学生的自主选择发展,在课堂上实施教学民主是学生主动参与选择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摆正自己在教学活动中的地位,放下架子走下讲台,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建立一个资源共享的伙伴性师生关系,以平等的态度尊重信任每一个学生,让他们能自由地想,大胆地质疑、积极地讨论交流,满足他们的表现欲,鼓励别出心裁、标新立异,促进学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索创新。我认为只有让学生真正做主人,才能起到锻炼他们主体性的作用让他们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学会学习、自主进行选择、参与、探讨。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就是在做主人的过程中培养出来蝗。只有在做主人的时候思想及行为才会是最主动的。比如我在教材的选择上会让学生充分感觉到自己是音乐课的主人,按照常理,教师在拿到教材之后会通览,再根据自己的意愿和经验把教学内容加以归纳并确定本世纪末学期所要学习的内容。

而我在这学期第一节课的时候,做了一个调查:

1、请以小组为单位浏览教材的目击者录,看一看你感兴趣的单元主题是哪一个?

2、翻一番、看一看你想学习哪首歌曲?想听哪首歌曲或乐曲?然后我把学生的意向作标准,这时的学生非常激动和主动,甚至争论起来,好像他们是教材编委一样。

最感兴趣的是音乐情景剧《森林的故事》和自制小乐器。最喜欢的单元有《动画城》、《可爱的家》、《小乐队》,最想学的歌曲有《哪吒传奇》、《快乐宝贝》、《大风车》、《可爱的`家》、《法国号》、《打秋千》等。目前看来,学生对于自己选择的内容的学习参与度还是非常高的。

二、自主选择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

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在学习活动中给学生自主学习、自主选择、自我发展的机会,使学生在自主性活动中获得一种选择自由,可以随意地按照自己的意志、兴趣去进行活动,这是学生参与学习的最佳境界,因此教师必须解放思想,创设适应学生生动活泼、主动发展的自主学习的环境。

1.为学生创设自主选择活动的空间

在学习过程中,要给学生创设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自主探究,凡是学生能动口就让学生动口,凡是学生能观察的就让学生观察,凡是学生能总结归纳的就让学生总结归纳,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学习过程,使他们在参与学习活动中亲自感受到成功的愉悦。在学习演唱形式一课上,我是这样设计的:小引组讨论并尝试体验,本小组可以用哪些演唱形式(课上)演唱《我和星星打电话》这首歌曲,目的就是利用学生已有的先前经验及学生个体的知识探索、归纳、总结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效果非常好。有人提议、有人反驳,反驳的过程中就是在归纳。而且这些内容并不是老师灌输的,我想在活动结束的时候他们每个人都会把各种演唱形式的特点熟记在心。

2.给学生留下自主选择活动的时间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克服提出问题,便急于让学生回答或一部一答的现象,要留足学生独立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激发他们自我参与的意识,促进学生自主探索,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通过自主选择音乐课堂改革实验,使我深深地感受到,选择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符合生命成长规律的教育,选择教育是唤醒天下父母,让父母领取合格证的教育。

为了更好的满足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表现”和“自我选择”的需要,在以后的音乐教学中,我要不断探索和实践,构建一种“自主选择创新”的课堂模式,努力让每一位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和谐发展,将来成为一名拥有健康、健全人格的优秀人才。

篇10: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要:在以应试教育为背景的教育环境下,音乐教学一向不被人们重视,流行音乐更是被边缘化,但当前流行音乐已成为当代中学生最受欢迎的音乐形式。基于此,文章分析了我国现阶段流行音乐的教学状况,并重点讨论了如何在音乐教学中融入更多学生喜爱的流行乐色彩,同时又能兼顾到传统音乐的传承,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关键词:流行音乐;传统音乐;音乐教学

流行音乐是一种音乐体裁的名称,其最初的意思是指那些面向社会大众的音乐会。流行音乐具有大众性、时尚性、新奇性、娱乐性、商品性、参与性、快速替代性等特点。而中学生的喜欢模仿,喜欢新鲜事物的心理特征决定了他们一定是流行音乐的追捧者。与之相比,传统音乐风格较为单一,与学生实际生活的联系不大,无法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音乐教科书上所提供的风格较为单一的传统音乐,他们更是不愿问津。针对这一教育现实,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讨论。

一、我国现阶段流行音乐教学状况

我国传统的音乐教材内容绝大多数出自于中外经典乐曲,或是在历史中产生深刻影响的、意境较为高深的古典音乐,所涉及的流行乐曲内容很少。由于音乐课时和选材有限,很多教师在进行音乐课教学时,忽略了对流行乐曲的介绍。这样的音乐教学不符合当代学生的音乐喜好,以及对音乐的感受能力。音乐本来是一门艺术类的课程,需要学生用心去感受音乐的美,要达到一种润物无声的效果。如果教师完全照本宣科,重知识传授而轻音乐感受,不顾及学生的审美需要,就会产生反作用,使学生不愿意上音乐课,严重者甚至厌恶传统音乐。中学生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其接受事物时往往具有盲目性,而流行音乐为了商业炒作往往和新闻媒体捆绑在一起。新闻媒体为了占有市场,会主动迎合大众的需求,而非引导大众形成正确的音乐鉴赏能力。在这种背景下,中学生是非常喜欢流行音乐的,但是我们的音乐课堂却不能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分析流行音乐;反而一味地要求学生根据教材掌握一些枯燥的乐理知识或是离自己很遥远的音乐歌曲,这样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二、如何调整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位置

首先,教师要对流行音乐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流行音乐有其局限性,但是音乐课是包含多种音乐类型的,通过对流行音乐的学习、认知也可以提高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所以教师要改变对流行音乐不够重视的态度。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适当加入流行音乐,但是对乐曲的选择有一定的要求。所选的流行音乐最好有深度、旋律优美,适体演唱,避免选入一些旋律单调、节奏简单的作品。比如,《小苹果》《月亮之上》等歌曲,虽然广受欢迎,但是只适合娱乐,音乐鉴赏的价值并不高。此外,教师可以从流行音乐的音乐性来提高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认识。流行音乐包括流行歌曲、流行器乐曲、影视歌曲、摇滚音乐和爵士音乐等。流行音乐风格多样,在博采众长的同时,也满足了不同学生的需求。同时,流行音乐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歌词朗朗上口,语言生动,情感表达直接,符合中学生情感直接、纯洁的特征。如近几年比较流行tfboys组合的歌,演唱者和中学生几乎同龄,学生很容易与其达成情感上的共鸣。在中学生调查中也发现,tfboys的歌曲《青春修炼手册》《魔法城堡》《幸运符号》等最受学生的欢迎,在学生中的传唱度很高。教师可以以此为切入点来分析他们的歌曲:歌词表达了怎样的情感?旋律是舒缓型还是奔放型?演唱歌曲时的难点和重点有哪些?通过分析学生喜欢的作品来教授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兴趣,降低教师授课的难度,师生在音乐教学过程中找到了一个契合点,非常有利于以后的音乐教学。

三、教师要挖掘流行音乐中的传统文化因素

音乐是一种文化的表达,不同的民族有自己民族的音乐。我国传统音乐是在以黄河流域为中心的中原音乐和四域音乐,以及外国音乐的交流融合之中发展起来的。任何文化表达都走不出历史的影子,流行音乐也不例外。其实,很多经典的流行音乐都采用了我国传统的文化,比如,邓丽居演唱的《在水一方》,其歌词正是出自《诗经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在水一方》被多个歌手以多种形式演唱过,可见其受欢迎的程度。类似的歌曲还有《明月几时有》《红豆》《一剪梅》等。这类歌曲不仅仅广受当时人们的欢迎,时至今日仍是历久弥新,听来别有一番韵味,这就是民族文化的魅力。

四、探寻在课堂中引入流行音乐的恰当形式

一节课的好与坏,课堂引入起着很大的作用。尤其是中学生易受情绪的干扰,学习效果往往和上课情绪有关。因此,一节好的音乐课少不了一个好的导入。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谈音乐教学中流行音乐导入的几个方法。

(一)从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导入

越是受欢迎的流行音乐,越有其独特的创作背景。比如,在华语流行乐坛广受欢迎的歌曲《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的意思是闽南语“有空酒瓶卖吗?”这首歌来自于一个真实的故流行音乐在中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与思考李芳(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江苏常熟,215500)事:一个生活孤苦,有些聋哑的残疾老人靠收集空酒瓶养活自己。后来,他在街上捡到一个小女孩,他非常爱这个小女孩,用空酒瓶换钱买廉价的奶粉来养活她,小女孩伴随着一堆如山的空酒瓶成长起来。小女孩有一副好嗓子,在每个清晨牵着老人手,大声喊着:“酒干倘卖无、酒干倘卖无。”知道了这样一个创作背景,学生在学习这首歌的时候一定会更有感情。

(二)从流行音乐的音乐体裁入手

同样是流行音乐,有些歌曲只使用了一种音乐色彩,比如前面提到的tfboys的作品,他们的作品有的表达欢快,有的表达沉闷,这是音乐表现力的不同;有些歌曲却加入了其他的音乐元素,如凤凰传奇的《中国范》,玖月奇迹的《中国风》,还有周杰伦很多的作品。这些歌曲融入了传统京剧的唱腔,也深受青少年的喜欢。

(三)注重流行音乐的隐性功能

相对于流行歌曲朗朗上口、情感外露的特点来说,流行器乐曲更具有隐蔽性。比如,广受中学生喜爱的轻音乐。教师讲授、学生吸收这类音乐都比较困难。学生是否掌握这类音乐也没有一个衡量的标准,如果泛泛而讲,就无法体现音乐本身的价值。另外,学校可以举行舞蹈比赛,在比赛的音乐选择过程中,一定会要求音乐与舞蹈本身、音乐与主题大赛相契合,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音乐的选择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舞台表现力,提升了学生的心理素质。教师要多角度地调动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提高音乐素质由教师的教学任务转化为学生的内在愿望。

五、结语

音乐教师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音乐鉴赏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表现力。教师可以从学生喜爱的流行音乐入手,引导学生学习音乐鉴赏,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音乐素养。当学生有了一定的音乐素养时,音乐的表现力自然会提高。从这点看来,流行音乐走进中学音乐课堂就显得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黄李娜.中国大陆网络音乐的现状分析[d].上海:华中师范大学,.

[2]李艳昆,李占红.在新课标指导下看中学音乐教育中的“流行潮”[j].教学与管理,2007(21):92-93.

[3]侯琳琦.美国网络音乐发展现状分析[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24-26,31.

[4]金晖.无线音乐和互联网音乐系列深度分析[j].卓望通讯,(12):12.

[5]张娟.流行音乐对中学生的影响及疏导[j].社会心理科学,2006(1):97-99,113.

[6]张亚利.流行音乐如何引入中学音乐课堂[j].美与时代,2007(4):122-123.

作者:李芳 单位:常熟市外国语初级中学

篇11:音乐游戏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音乐游戏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摘 要]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巧妙地将音乐游戏融于音乐教学中,往往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丰富学生的音乐体验,促使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学习,从而提升学生的音乐能力。

[关键词]音乐游戏论文

音乐游戏是一种以培养学生音乐能力为目标的游戏活动,它将音乐和游戏有机结合起来,具有音乐性、娱乐性、趣味性和创造性等特点。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灵活巧妙地运用音乐游戏,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音乐体验,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音色的变化、节奏的跳跃,领会音乐的情感内涵,从而提高学生的音乐能力。

一、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听”

音乐是一门听觉艺术,听觉体验是音乐学习的基础。巧借听觉游戏有效渗透音乐知识,可以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音乐知识。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立足于教学实际,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听”,从而强化学生的听觉,提升学生的听辨能力。

例如,教学《你听,什么敲响了》时,笔者设计“听辨音色”的游戏,深化学生对常见打击乐器的认识。笔者事先准备好一个大袋子,并在里面放一些常见的打击乐器,如铃鼓、木鱼、碰铃、双响筒等。然后,将学生的眼睛蒙上,笔者从中取出一种乐器进行敲打,学生听敲打声音猜乐器名称。又如,在识谱教学中,笔者设计了“听唱名”游戏。首先,从班上挑选七个不同身高的学生,让他们按高矮顺序排成一列,分别代表do、re、mi、fa、sol、la、si七个不同的唱名。然后,笔者弹奏唱名,当弹到某个唱名时,对应的学生向前跨一步,并做一个动作,再退回原位置,若学生未能及时回应,则该学生需要表演一个节目,方可继续游戏。这样通过音乐游戏进行听觉训练,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知识,锻炼了学生的音准听辨能力。

二、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奏”

节奏作为音乐的基本要素之一,是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的组织形态,是音乐的骨骼和脉搏。儿童天生活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教师巧用音乐游戏,开展节奏教学,既可以活跃音乐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加深化学生对节奏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节奏感。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要注意从学生的实际认知规律出发,围绕教学目标,紧扣教学内容,巧设音乐游戏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理解、感受节奏,明确节奏的强弱变化,从而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增强学生的音乐感知,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进行节奏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的时值长度,笔者借助“模仿秀”游戏,让学生通过模仿生活中的声音感受节奏变化,如撞钟时的“铛――铛――”,节拍器的.“哒、哒、哒、哒”,闹钟的“嘀嗒嘀嗒”,鞭炮声的“噼里啪啦”等。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逐渐掌握了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

三、巧用音乐游戏,让学生乐在其“演”

“演”是音乐学习不可或缺的环节,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方式。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学生,爱玩、爱模仿、爱表演,教师可巧妙设计音乐游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游戏,让学生大胆表演,在玩中演,在演中学,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增强学生的音乐体验和情感体验,锻炼学生的表演能力和创造力。

例如,在教学“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识别这些音符,笔者设计了“小猫钓鱼”游戏。首先,要求一位学生扮演“小猫”的角色,其他七位学生扮演“小鱼”,然后将“1、2、3、4、5、6、7”这七个基本音符分别贴在活泼可爱的“小鱼”身上,当“小猫”钓到“7鱼”时,身上贴有“7”的学生唱“si”;当“小猫”钓到“3鱼”时,身上贴有“3”的学生唱“mi”……如此反复,学生自然就能掌握音符。再如,教学《动物说话》时,笔者设计了“角色扮演”游戏:要求学生分别扮演小鸡、小鸭、小狗、小猫、小马等动物角色,模仿小动物们的声音,并学一学小动物们走路的样子,即兴表演。这样的游戏充分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了学生的表演和创造才能,展示了学生的个性风采。

总之,寓音乐游戏于音乐教学中对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有效性有着重要的作用。在平时的音乐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运用音乐游戏,立足于教学实际,优选有效策略,让学生在玩中学,在学中玩,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篇12: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音乐在小学美术教学中的运用论文

有人会问:音乐是音乐课的事。美术是美术课的事。二者怎么能混为一谈呢?其实美术和音乐是一对孪生姐妹,时刻相伴相依,都是把美撒向人间,为人类精神营造一片美丽的天空。音乐的美来自听觉;美术的美来自视觉。他们同时为我们的生活增添色彩、涂抹亮光。莎士比亚说:“美,是从生命内容射出的光芒,‘美’若一死,宇宙也就再一度混乱混沌。”

美术与音乐都是借助于情感对学生进行美育的工具,能够净化学生的心灵,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高尚的思想情操。它们的共同点是在一定的艺术氛围感染下,调动学生积极向上的情感,培养他们健康、丰富的精神世界,感受“真善美”的艺术真谛。好的音乐就是一幅美丽动人的画面,好的美术作品又宛如一支美妙的乐曲。

在美术课上,教师完全可以用动人的音乐去陶冶孩子们的心灵,去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去启迪他们美好的思想,为孩子们架起幻想的天梯,给整个教育过程增色添彩。在音乐的陶冶下,无论是感受意境还是幻想画面,学生都能开动脑筋积极创作,并能充分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使美术课堂活泼而有趣。

在新课改的前提下,我们把音乐引入到美术的课堂教学中来,充分体现音乐和美术在审美教育中的不同,把音乐的美与美术的美融合一体,使新课程的内容更充实。那么将音乐与美术有机融合对美术课堂有着什么样的实际意义呢?

一、音美结合,创设情景,激发学习兴趣

莎士比亚曾说:“学问必须合乎自己的兴趣,方才可以得益。”在美术课堂上,为了刺激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老师需要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来创设情景。引进音乐,无疑是一种较好的选择。通过聆听音乐让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从而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

比如在教学的导入部分,采取创设情境的方法,运用音乐调动学生的多种感觉,视听结合,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清晰明确,从而激发学习兴趣。另外,在课堂上配以合适的音乐,可以创设出具体、真实的环境氛围,显现和谐、鲜明的形象,促使学生的感、知觉发展,并通过直观感受诱发他们创造性的想象,有效地打开学生的心灵之窗,使其在情绪的勃发与激动中,享受美感,很快地进入学习的角色。同时,课上播放适宜的音乐可以使学生在轻松、愉快、活泼的氛围中掌握绘画技能,在学生作业时配合以合适的背静音乐,能使学生创作出精美超水平的作品。如上《迷彩服》这一课。刚上课我先请学生欣赏关于动物的flash歌曲,随着歌声的播放。学生们的兴趣一下子就上来了。在学生作业时播放了《高山流水》,那是一首琵琶独奏曲。优美抒情的音乐,创设了理想的气氛,为学生的发展性学习提供宽松的环境。从而同学们在悠扬的乐声中专心地、快乐地完成了作业。

二、音美结合,酝酿情绪,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苏霍姆林斯基曾以生动的比喻来说明情感的作用:“感情如同肥沃的土地,知识的种子就播种在这个土壤上。”小学美术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充分发挥艺术教育寓教于乐、生动形象、感人的优势”。因此,在美术课堂中融入富有感情色彩的音乐,极大地丰富着学生的情感体验,让他们在视觉和听觉上得到双重的情感感受,引导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同时,在自己创造的作品中亲身体验与感受其形式美、内容美,创造美。如《甜蜜的梦》。

三、音美结合,引发想象,培养想象力与创造力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能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在想象中引起心灵的振动,产生艺术的共鸣。

而孩子们喜欢幻想,因为他们的生活本身就充满幻想。所以美术需要学生的幻想,绘画课中让孩子们用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他们的内心世界,手工课上让他们把手中奇形怪状的瓜果变成调皮的小老鼠、羞涩的小女孩……学生的想象力的飞翔是无止境、无穷尽的。音乐正是激发这种想象力的源泉。例如在教学《感受声音》的时候,有选择性地播放一些音乐,用音乐的和谐美和韵律美去感染学生。音乐的曲调诙谐,幽默又欢快,让学生根据旋律来想象出画面内容。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作情绪一下子提高了,随着节奏的变化,学生这儿一笔,那里一划,作画时创意大胆、自然、简练,各种各样的形象造型一下子展现在眼前,学生的思维活跃了,能力发展了,兴趣也提高了。

四、音美结合,鼓励参与,培养观察力与感受力

美术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观察力,让他们有观察美的`能力,并通过这种能力的培养,促使学生感受美的能力得到提高。在学生绘画教学中创设情境,使学生在丰富生动的情境中认真观察,深切感受。如《我的同学》在讲人物动态的画法时,学生对人体比例就很难把握,这时光靠老师讲,学生很难理解。在教室里,老师可通过音乐中舞蹈的表演,或播放录音带,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舞曲声中,跟着老师一边唱,一边跳,一边去观察。当学生置身于美妙的舞蹈旋律之中时,便可组织他们进行写生,创作。你就会在学生的画中看到各种线条,形体组成的人物舞姿优美,充满了儿童的创意。这样的教学学生将感到轻松、愉悦,又达到理解人物不同动态时身体各部位变化的目的,容易使学生接受,方便了教学。

音乐,还可以提高学生对作品的感受力。比如画《千变万化的帽子》,我先播放《小黄帽》,古人云:“缘耳而知声,缘目而知形。”让学生在歌声中感受帽子并说出生活中有的一些帽子,这样学生的兴趣一下子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听了音乐后纷纷举手发言,讲述了自己感受和了解的帽子气氛非常热烈。有了初步的感受之后再进行绘画练习,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东西画了。这样既解决教学上的难点,又使课堂生动有趣。

综上所述,当音乐走进美术,在美术教学中适当的播放音乐是行之有效的做法。在推行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做法对于全面培养学生能力,发展学生智力是大有好处的。音乐与美术二者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使学生全面发展得到体现。我们应当让美术课堂回荡着“歌声”“掌声”“笑声”,诱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为美术课的探索性教育所受益终生,使新课程的内容更为充实。

篇13: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一、创设情境,诱发学习兴趣

小学生年龄小,思维以直观为主。

为此,为了诱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优化情境创设,利用生动具体的图片,带动学生的学习情绪,从而促进学生参与课堂。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春到沂河》这一课时,教师创设直观化的情境,将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激发出来。

“沂蒙山”对于小学生而言较为熟悉,而沂河则略显陌生。

为此,教师上网搜集沂河的相关图片,制作成精美的ppt形式,利用幻灯片播放给学生。

在播放ppt过程中,教师播放怡人的背景音乐,让学生的心情随着音乐的旋律变化而起伏,从而渐入学习佳境。

通过图片情境,学生直观感受沂河流水潺潺,两岸春光明媚而动人,学生情绪不断高涨。

师: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学习《春到沂河》,感受沂河的春天的风光,感受具有浓浓山东味的歌曲,好不好?学生纷纷点头,透露出学习的表情与欲望。

二、视频辅助,强化学习体验

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的视频功能,以播放视频、设计问题的形式进行教学,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从而优化音乐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这一课时,教师运用视频辅助教学,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为《义勇军进行曲》,出自电影《风云儿女》。

为了强化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利用多媒体播放电影片段《风云儿女》,让学生感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就像一支战斗号角。

这支战斗号角所凝聚的是中华儿女“不做亡国奴”的怒吼。

通过观看视频,学生深刻了解《风云儿女》的故事情节,爱国主义情感油然而生。

教师设计问题,与学生互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表达的是怎么样的一种情绪?大家在什么场合下见过五星红旗?在这个教学案例中,教师巧妙引进视频,帮助学生了解歌曲背景,再设计问题,促进学生互动,从而强化学生的学习体验。

三、情感交融,激活学习思维

音乐教学要达到情感交融的状态,学生才会学得更起劲,学习效果也才会倍增,思维也才会被激活。

传统以黑板、粉笔为主的音乐课堂教学,很难达到情感交融的状态。

而如果巧妙地将多媒体技术与音乐教学结合起来,则可以快速实现情感交融,激活学生的音乐学习思维,增强学习效果。

例如:在学习苏少版小学四年级音乐《月光下的凤尾竹》这一课时,教师引进多媒体技术,取得很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月光下的凤尾竹》,这是一首葫芦丝独奏曲,是一首浓厚的傣族音乐。

为了调动学生情感,实现情感交融的目的,教师引导学生静下心聆听音乐,听一听音乐中展现的画面。

在聆听之后,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自己脑海中闪现的画面,然后教师再利用幻灯片形式一一播放音乐中的画面,实现情感交融。

为了将音乐课堂推向高潮,教师还引导学生分组合作,为歌曲填充歌唱,并以跟着音乐的节奏、旋律,唱出来。

这样具有创新意义的音乐活动彻底将学生的音乐思维激活,学生纷纷投入填写歌词活动中,并以唱的形式展现出来,音乐课堂非常有活力。

四、拓宽资源,开拓学习视野

互联网中信息资源非常丰富。

小学音乐教材中的资源远远不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教师必须运用多媒体技术,拓宽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学习视野,也让小学音乐课堂有了新内容的融入而变得丰富多彩。

总之,教师有机地将多媒体技术与小学音乐课堂教学结合起来,音乐课堂才会彰显出生命的活力。

教师要不断探寻多媒体技术在课堂的应用途径,并优化运用策略,让音乐课堂“活起来”。

作者:顾春卫 单位:江苏省张家港市三兴学校小学部

篇14: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运用的论文

一、符合学科特点,突出音乐美感

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首要目标,小学音乐教师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务必思考如何展示音乐本身的魅力,而不能着眼画面精美、视频精彩、声音动人等,以至于喧宾夺主、主次倒置,一堂课下来,学生记住了课件内容,音乐一点没弄懂,音乐成为若隐若现的衬托。

小学生只有充分领略音乐作品内在的美,才可以触动心灵,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对音乐的兴趣又能让小学生对音乐的探索欲望在更高的水平上发展、提升,音乐会变成小学生的终身需求。

比如,以《春天悄悄地走来》教学教学为例,笔者制作精美的多媒体课件导入新课,把小学生带入春天万物萌发的环境里,启发小学生回忆在什么季节看过柳叶吐绿的情景,引导小学生感受春天的季节特点及生机涌动的美。

借助文学渲染、音乐烘托、生动的画面等多种媒介,小学生零距离感知春天如梦如幻的色彩,对歌曲中传达的美也有更深的领悟。

到了春天,小学生会自然想到这首歌,主动到广阔的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足迹。

多媒体教学在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应用,不仅提高了小学生的学习兴趣,还给小学生创造出饱含情感、身临其境的真实氛围,唤醒了小学生内心的记忆,给小学生的情感表达提供了机会。

二、结合学生特点,深化音乐认知

小学生心理发育尚不成熟,带有很大的形象性和随机性,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存储、想象及表达都需依靠具体直观的音乐形象。

借助多媒体满足小学生的心理需要,为小学生提供声音、光线、形象、动作等综合刺激,提高音乐的感染力,激发小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记忆、想象和表达。

比如,《赶花会》教学为例,全曲分为三个片段,分别描述小鸭子出门前的`准备,在赶花会上发生的事情,欣赏完回家的心情。

三个段落的音乐,无论是节奏感的抒发还是音乐情境的描绘都很形象、活泼。

可是,对于小学生而言,光听是听不懂的。

笔者在指导小学生听音乐时,为这段音乐配上相应的动画,让小学生在听与看中理解歌曲的内容。

抽象的音乐变得可见可感,小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里,认识了音乐形象,把握了音乐内涵。

在小学生理解音乐内容的基础上,笔者再让小学生展开想象,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音乐的内容,就水到渠成了。

这样的教学设计不仅遵循小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而且符合音乐课程的特点,保证整堂音乐课小学生保持高度的关注,让每一个小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都得到充分发挥,整个教学流程和谐流畅。

三、营造音乐氛围,促进全面发展

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奇、热衷模仿的阶段,对事物的理解没有经过细致的思考,基本是借助动手操作、参与活动来完成。

小学音乐教师使用多媒体开展音乐教育时,一定要利用这个规律,丰富小学生的经验知识,促进小学生全面和谐,生动,积极的发展。

比如,在《听,谁在唱歌》的教学中,为了达成教学目标,笔者设置三个教学环节:第一个环节中,笔者引导小学生认真倾听小动物的唱歌比赛,用小动物活泼可爱的形象,引起小学生倾听的兴趣。

在这个环节,笔者用各种节奏指导小学生注意小动物的叫声,让小学生感到新鲜新奇,在短时间内,掌握各种叫声的不同特点。

第二环节中,通过多媒体音频合成技术,笔者播放小动物一起唱歌的声音,引导小学生想象小动物唱歌的情景。

把小动物合唱与分唱的效果进行对比,帮助小学生把握歌唱的正确方法,引导小学生辨别音色差别,让小学生知道唱歌必须一个接着一个唱,声音不吵架,这样唱出来的歌才好听,培养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唱歌习惯。

在第三个环节,笔者安排分组角色表演,引导小学生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表达对作品的想像和感受。

有了前面的铺垫,小学生举手抢着表演,极大培养了小学生的表现力和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多媒体教学具有传统教学手段不具备的优势,能够把小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让小学生在音乐课堂上动起来、活起来,提高小学的多方面素质。

总之,在运用多媒体对小学生进行音乐教学时,小学音乐教师一定要牢记音乐教学目标、尊重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发挥多媒体手段的特点,确保三者完美结合,真正服务小学音乐教学。

此外,教师自身的专业素质和文化素质,以及操作多媒体设备的水平,对多媒体的使用效果也是很大的影响因素,广大小学音乐教师要不断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让多媒体技术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发挥更大作用。

作者:孙红军 单位:江苏省建湖县上冈镇中心小学

篇15:论文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论文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在高职高专英语教学中的运用

摘要:提倡创造性思维教学。直接有助于教学方法的改进,间接有助于科学的创造及健全人格的培育。英语课堂应力图将“形式教学”和“非形式教学”有机结合在一起。也就是说,在使学生掌握语言的形式,包括语音、语法、词汇等语言本身的知识的同时。培养其使用语言的能力。主要指产出技能。并且师生应共同评鉴欣赏,强调相互的反馈与尊重,使创造性思维由萌芽进入实用的阶段。文章分析了主要的创造性思维教学理论,撷取高职高专《实用英语》教材中的篇目进行案例研究,力求体现创造性思维的“脑力激荡”原则和“延缓判断”的指导思想。

一、引言

创造(creativity)一词根据《韦氏大字典》的解释,有“赋予存在”(to bring into existence)的意思,具有“无中生有”(make out of nothing)或“首创”(for the first time)的性质。创造力(creativity)则是一种创造的能力(abilily to create),也有学者称之为创造性思维能力(creative thinking abilities)(ellis,1982)。造性思维教学是为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教学。就教师本身来讲,乃是鼓励教师因时制宜,变化教学方式,规划教学内容及活动,以激发和增长学生的创造行为。高职高专教育是一个独立的培养阶段,高职高专英语强调英语的“工具性质”,突出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以“必需够用为度”。高职学生的英语学习呈现四种基本行动方式:听中学、做中学、听懂的东西做出来、做好的东西说出来。由此处理知识与经验、理解与行动改善的互动关系。这不仅是将一种知识和学问灌输到学生的脑子里,而且是要把学生的个体优势引发出来。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就是要基于对学生个体的`发展基础、过程和结果存在着差别的客观认识,并承认其合理性。

二、创造性思维教学研究模式

1.创造性问题解决(creative problem solving)的教学模式

是由美国学者帕尼斯所发展出来的,该模式以系统的方法来解决问题,特别强调总是解决者在选择或执行凯发k8国际首页的解决方案之前尽可能想出多种多样的方法。根据帕尼斯的研究,创造性问题解决的步骤要能够按部就班,循序渐进。如图1:

2.问题解决型教学模式

美国学者吉尔福德曾提出智力结构的教学理念,并据此设计出一种以解决问题为主的教学模式,如图2:

从这个模式中可以看到创造性思维教学仍须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运用各种思维的运作,而获得问题的解决。问题解决的过程始于环境和个体的资料对传达系统的输入,经过注意的过程以个人的知识储存对资料加以过滤选择,然后引起认知的运作,进而了解问题的存在及本质。

3.多元才能发展教学模式

这个模式是美国学者泰勒的创举,它以开放性(发散性)及接纳性为重点,强调在学生提出意见时,量胜于质,且不多做批评,而考虑各种新观念被实现的可能性,这一点其实与帕尼斯相同。泰勒的多元才能发展教学同时还鼓励教师与学生们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最好或独特的意见并能将意见付诸实施,以评估其可能性,具体包括八个步骤,如图3:

4.创造性思维教学三段模式

台湾学者陈龙安也曾就创造性思维教学提出一个三段模式,如图4:

三、创造性思维教学设计要求

对四种创造性教学模式的综合评析综合上述四种教学模式,它们均可用“问想做评”来概括,也就是由问(asking)、想(thinking)、做(doing)、评(evalua-tion)四个要素组成,不妨也用图示来表达,如图5:

1.设计标准

教学模式是一种结构化的组织架构,那么创造性思维教学是否应有一个固定的模式替代遵循呢?本文认为一个良好的教学模式至少应符合五项标准:适合环境、综合性、弹性或适应性、实用性、有效性。

2.设计原则

教师在实施创造性思维教学时,尤其应关注的是发问技巧,由基本的认知、记忆而发展到较高层次的发散、收敛及评鉴的问题,因此,编制创造性问题应有三个原则:问题没有单一标准的答案、问题的答案不是仅限于现有教材的内容、问题的叙述应以学生的知识经验为基础。

同时,实施创造性思维发问时应注意以下要点:问题的内容及叙述的文字要适合学生程度;问题的类型应有变化;发问之后应有适当的停顿时间让学生思考;鼓励、接纳及容忍学生的不同答案;问题的提出应由易到难,由较低认知层次往较高认知层次的方向发展;鼓励学生提出关键性问题或自我引导的问题;从学生不完整的答案中进一步探讨。

四、创造性思维教学活动设计案例

高职英语教学研究要实现从研究“教育教学规律”转变为研究“人的成长规律”,从“怎样传授知识”转变为“怎样了解学生”的观念的转变,(5)并将此观念贯彻于教学过程中正需要用创造性的思维教学策略。

1.教案设计

根据创造性思维教学的相关原理,结合21世纪教育部规划高职高专英语教材《实用英语》设计如下一篇教案。

对象:蚌埠学院(筹)2004级环境工程专业

内容:unit5texta:modem communication:the laser and fiber-optic.revolution

(现代通讯:激光和光纤导致的革命)

教学设想和教学指导:

(1)消除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畏惧心理

(2)掌握科普类文章结构清晰、脉络分明的行文特色

(3)体会因科技进步引发的通讯技术的变革之巨大及网络时代对人素质的要求

(4)语法难点:回忆巩固直接引语变间接引语

活动目标和设计构想:

(1)拆字分析:以学生熟悉的intemet、www、su-perhighway等网络用语开始inter net、www:word wide web、super-/high-/way(发问→自由反应)

(2)讲故事策略,设置悬念:北大一女生突然昏迷,住院后却查不明病因以致生命垂危……怎么办?“上网求教!”……(发问→自由反应→脑力激荡)

(3)问、想、答、推论,理解译文。(软性问题——发散式思维)

(4)分析演练语法概念。(硬性问题——收敛式思维)

(5)学习评价,包括教学活动及成就的自我测量,作品判断等。(发问→自由反应→讨论评析→验证结论,延缓判断学生课堂表现的优劣问题)

教书育人的结合:

沉迷于网上游戏及瞎聊天,是高科技资源浪费!就像养匹千里马却只让它推磨一样。(思维收缩归纳)

2.创造性思维教学的教案设计过程

从创造的本质来看,创造性思维教学是流畅的、独出心裁的、变通的与周密的,它并非特殊的或标新立异的教学方法,它与传统的教学法并不相冲突,而是能与之相辅相成、互为效果,因此它的设计过程可分为以下六步:

第一步分析教材:从课程标准及教参中了解教材的目标与重点,从课本练习及习作中了解教材的内容及难易度;第二步搜集资料:搜集有关的书籍、图片、思考题答案等,以便选取所需要的材料;第三步拟订项目:根据教材的分析,拟订创造性思维教学的项目;第四步应用策略:应用启发创造性思维,编制教学步骤;第五步试用修订:由某个班级试用所编教案,根据试用情形加以修订;第六步效果评估:创造性教学实施后要仔细评估,以了解是否能达到预定目标。

五、结语

创造性思维问题的最大特色是允许没有固定答案的回答,使更聪明者在发散性的问题解决过程中达到更高层次的流畅、变通和独创性。运用创造性思维教学策略所设计的教案是课堂实战的演练文本,是教师自主的无声课堂,它可以体现出教师对高职高专英语教育所持的思想或教学理念,从而有效地指导课堂教学实践。灵活运用创造性思维策略的高职英语教师可根据教学需要、教学对象的变化以及不同的课型设计相应的教案,具有无限的可能性。问题的关键是要善于利用优势,将个性化教学的可能性变为现实性,通过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和高超的教学艺术,讲出让学生受益又爱听的好课来。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