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论文(合集13篇)-澳门凯发

2023-10-10 08:20:49 音乐教学论文

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后的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论文,欢迎阅读与借鉴。感谢网友“aiko1987”向本站投稿了13篇与“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论文

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以数字化技术为核心的新媒体时代来临。新媒体作为一种更为便捷的传播与交互方式,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也带来了极大的改变。如何在新媒体时代促进我国民族音乐的传播发展并拓宽其发展的空间是我们亟需思考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分析研究,提出新媒体时代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播与发展的策略,以期为我国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新媒体;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发展;对策

音乐是关于人类思想、文化、艺术与审美情操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中国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发展中,形成了内容丰富、风格独特、文化内涵深厚的民族音乐。当下,伴随着科技尤其是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进入了以新媒体为主要特色的信息文化发展传播的时代,新媒体具有强大的即时性、互动性、主动性的独特特征。新媒体的传播速度之快、形式之多样与发展空间之广都给民族文化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呈现出蓬勃向上的发展态势。

一、民族音乐文化的概念

民族音乐作为一种传统文化的表现形式,在我国几千年的文化积淀与变迁下,融合了古今文化、多民族文化与世界文化的精华,结合了历史的特点,将属于汉民族的“琴、棋、书、画”的艺术形式融入进来,又将其他民族,如藏族、蒙古族当中的辽阔的意境与高山流水、鸟语花香的环境特色传承下来,形成了一种具有自然情态、人与自然和谐相伴的艺术特色。总之,民族音乐是我国几千年来历史文化与风土人情相结合的产物,它在提升人们艺术情操与审美情操的同时又丰富了文化的内涵,推动了民族文化的发展。因此可以说,民族音乐在丰富人们文化的同时,本身也作为一种文化的形式被传播开来。

二、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特征

与传统媒体的传播方式相比,新媒体的传播方式一改传统媒体单一性的传播特色,它具有多元化的传播特点,其传播的广泛性、即时性与多样性颠覆了民族音乐乃至整个音乐的传播方式,使得民族音乐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显示出了与以往完全不同的传播特征。

(一)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具有便捷性

新媒体时代下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必然包含了新媒体本身所具有的特性,也就是说,在新媒体的时代背景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必然吸取与融入了新媒体本身的独特特征。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打破了传统民族音乐传播在时空方面的禁锢,无论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使用音乐的多媒体特质通过具有传播性的媒介,诸如电脑、手机等将其传播出去,其形式也是多样化的,可以是音频也可以是视频的形式。因此,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人们可以方便快捷地将民族音乐传播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也可以在世界的任何角落将民族音乐传播出去。新媒体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播充分体现了“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一议题,其将来自世界各地的具有民族特色和地域特色的音乐在广阔的新媒体空间上展现出来。如萨顶顶的第一张专辑《万物生》以传统的民族特色加之其东方神秘主义的造型,在世界音乐的舞台之上,俨然成为了中国音乐的代表,并获得了英国bbc世界音乐大奖。

(二)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具有多元性

民族音乐作为民族文化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自然也承担着民族文化传承发展与拓展的重任。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民族音乐的传播更加即时、便捷,这为民族音乐向外拓展提供了非常大的助力。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与融合化的发展背景下,民族音乐在保持着民族本身文化个性的同时,也注重向外推动扩展;在保持自身民族精神的同时,也注重将民族文化向深层次发展。而且我国是多民族国家,民族音乐本身的取材甚为广泛,有意识地融入多元文化,使我国当下的民族音乐呈现出独有的特色。如我国传统民族音乐《梁祝》,在吸取了民族传统戏剧越剧的音乐特点之后,经过重新加工和改编,融入钢琴、小提琴的曲风,与众不同地呈现出来,在利用西洋乐器呈现方式的同时又不失民族“神韵”。

(三)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具有交互性

新媒体的核心特征是交互性,也就是其以音乐的发布者或传播者为中心,形成一对一或一对多的传播,并且在传播的过程中受众能够与传播者建立交流、沟通的关系。其优点在于,当传播者将音乐发布到网络中,受众能够第一时间接收到并做出反应。这个反应不仅指受众对于音乐作品的评价,受众还能够担当传播者,把作品传递、分享出去,从而使得该作品在传播的过程中实现双向或多向的交互。当下很多民族音乐都是通过移动终端的app发布出来的,比如游园惊梦乐队最新的传统音乐专辑《悲欢有庆》就是通过移动app众筹的方式发布的。

三、新媒体对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意义

(一)拓宽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方式

相较于传统的传播方式来讲,新媒体的兴起极大地拓展了民族音乐乃至于整个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以前,音乐通常是以磁带或者cd的方式进行发布传播的,但这种传播方式比较逼仄,而网络的发展、新媒体的崛起使得音乐文化的传播变得更便捷且广泛了,不仅改变了音乐传播的方式,也改变了人们对于音乐的接受方式,甚至对整个民族音乐的发展格局产生了颠覆性的意味。如李玉刚的《新贵妃醉酒》经过新媒体的传播与发酵之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使得人们在欣赏这首歌的同时,对中国的国粹京剧也一并进行了关注。由此可见,新媒体拓宽了音乐文化的传播方式,使得公众对民族文化感兴趣的同时提升了民族文化的影响力。

(二)优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方式

我国民族文化通常是以家庭为基本单位传承下去的,这是我国民族文化传承的最根本的方式。但是因为种种原因,我国民族音乐甚至民族文化当中的很多艺术部分已经失传。如今,在新媒体时代下,我国民族音乐拥有了更为丰富多彩的传播方式,获得了新的生机与活力。新媒体为我国民族音乐提供了更为便利的技术支撑和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因而,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将得到前所未有的欣欣向荣之势。

四、新媒体时代下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播策略

(一)以新媒体为根基,实现民族音乐的'世界性传播

民族音乐作为一个民族的音乐形式都是根植于其民族的文化本身而存在的,它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民族音乐本身也是一种载体,它体现着这个民族、区域的文化思想、生活方式与历史变迁,它是人们在生产生活中进行情感沟通的一种方式。因而,任何一种民族艺术都离不开本民族的特性。但当今世界,民族音乐文化在传播的过程中又融入了世界的多元文化,它将自己特有的民族特色与思想气质传播到了世界各地。新媒体的兴起与发展给了当下民族音乐以发展的基础,它的互动性与广泛性使我们的民族音乐不但能够具有我们本民族的特色与特点,还能够通过新媒体进行更大范围的传播,并吸收世界其他民族的音乐之精华,同时还能依托新媒体,实现交流合作,将属于中华民族的音乐传播到世界各地,使其能永久屹立于世界音乐之林。

(二)通过新媒体创新民族音乐文化

任何一种文化形态都会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取其他文化的精华,促进自身的发展,在不断向前发展演进的过程中不断创新、进步。对于民族音乐来说,也遵循着这样的发展规律。民族音乐在经过千年的文化积淀后,吸收了来自于各个地区与民族的文化精髓,并在自身的基础之上,对音乐素材加以创新,从而造就了一部部独具特色的作品。正如前文提到的《梁祝》《新贵妃醉酒》和《万物生》一样,都是在保留了本民族的文化韵味的基础上,加以创新、改编,从而展现出经典文化与现代文化相融合的独特魅力。这样的产品不但保留了音乐的民族性,还带有时代气息,在弘扬我们本民族文化的同时,也传递出了浓郁的时代风格与人文气息。更重要的是,这些民族音乐作品在自身的传播过程中也带动了我国民族文化的传播。

参考文献:

1.夏天.浅析新媒体时代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播策略[j].新闻战线,(16):145-146.

2.金泉瑷.新媒体下民族音乐文化传播的发展研究[j].艺术品鉴,(06):249-250.

3.程辉.新媒体时代音乐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战线,(12):222-223.

4.杜乡.新媒体时代传统音乐文化传播对策探析[j].音乐大观,(03):214-215.

5.刘杨.新媒体环境下民族音乐的传播与发展[j].传媒,2015(02):72-74.

6.蔡朝霞.新媒体时代中国传统音乐文化在大学的传承与创新[j].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08):81-84.

篇2: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分析论文

随着我国体育事业的不断进步及国家对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视,我国体育文化传播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尤其是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充分说明了我国体育事业的进步及体育文化的传播力度。近年来,我国各地兴建的体育馆数量在逐渐上升,各类型体育比赛也越来越多,各项体育设施逐步完善,体育文化宣传力度加大,不仅吸引了大量外来投资,而且增强了国内人们对体育文化的理解与认识,虽然各种传播方式都有利于体育文化传播,但是不同传播方式的传播力度、内容、文化内涵等都有所差异,其中在各方面表现都比较突出的就是数字新媒体传播方式,接下来笔者提出了未来数字新媒体技术在体育文化传播中应用的几点策略。

2.1积极探索发掘新媒体的各方面应用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认为在新媒体的各方面应用中,最应该重点把握的就是体育文化的传播能力,比如对体育知识的传播、体育文化的解读及体育政策的宣传等,让人们了解体育文化的价值和功能,可以利用新媒体对国家体育赛事,奥林匹克等国际性比赛进行实时转播,对体育新闻进行及时传播,还可以通过微博、微信、腾讯qq、msn等新媒体传播方式,向人们传播体育文化知识,让人们及时获得各种体育相关信息,从而引导人们能够在闲暇之余积极参与体育活动,加强体育锻炼,从各个方面影响和丰富人们的业余生活。

2.2加强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

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作为两种不同形式的体育文化媒体传播方式,在传播特点上各有千秋,比如,从信息传播的深度与真实度方面来看,传统媒体必然要优于新媒体,而从传播的速度与及时性方面来看,传统媒体必然不如新媒体。所以,我们在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过程中,应当做好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融合,使他们各自的优势发挥到最大,比如,针对于比较重要的体育竞赛,我们就可以选择既通过传统媒体下的电视、广播、报刊等进行传播,同时也利用网络同步更新,为大众提供全方位、立体化的体育信息,最大限度传播体育文化。

2.3通过新型便捷式移动媒体传播体育文化

便捷式可移动媒体由于其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青睐,人们可以自由地获取所需体育信息,而且,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与进步,手机的功能也更加完善,尤其是在4g网络逐步普及的情况下,技术的运用、智能手机的诞生,将从根本上改变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新型便捷式移动媒体将是未来体育文化传播的一种重要趋势。

3.结语

总之,在当今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体育锻炼与体育文化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中的重要部分,并逐渐渗透到社会生活当中,新媒体体育文化传播方式已经成为了这个时代发展的一个重要文化特征。

篇3:新媒体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论文

新媒体下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论文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新媒体已经成为一种新的传播方式,在人们生活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在传统意义上,人和人之间的交往只能通过面对面而展开,通过几次技术革命,人们的交流可以通过电话、电视等传统媒体进行开展。而随着新媒体的介入,人们的信息传播渠道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利用新媒体进行信息交流,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将所要传播的信息传播到世界各地,这些发展优势将为我国传统文化,尤其是传统体育文化带来新的传播和发展契机。

一、对我国传统体育文化丰富内涵的概述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通过无数的社会实践和思想理论的补充、发展,我国传统文化的内涵越来越丰富,同时在保持世界文化多样性中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众所周知,我国体育文化的内涵传播形式主要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这些体育运动在传统体育文化中蕴含着非常丰富的文化内涵。比如,内蒙古的那达慕大会上的摔跤运动、骑射运动;传统的民俗类运动,龙舟和空竹等,都具有非常丰富的内涵和悠久的历史。我国传统体育来源于生活。随着人们对自然开发力度的不断增强,同时人类征服世界的欲望也越来越大,体育运动中所具有的竞技性不断增强,这也是中国传统体育运动项目中的精彩看点。随着社会的进步,这些充满竞技性的体育运动并没有随之消失,而是更加被人们所看重。比如,在世界上,每年在申请奥运会的主办权时,各国都会使出浑身解数进行申请,因为举办一次奥运会,有利于将本国的文化发扬光大,同时会将本国的体育文化在世界范围内进行传播。如在北京奥运会上,我国体育健儿在比赛中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同时增强了中华儿女的民族自豪感。除此之外,在一般情况下,我国传统体育比赛和我国的传统节日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赛龙舟活动一般是作为端午节的比赛项目而开展的。此外,还有一些传统的项目,如传统的祭祖大典、武术文化节等都丰富了我国节日文化的内涵和体育文化的内涵,都在不断促进我国市民综合素质的提高。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其中汇集了各家思想。传统体育文化中包含着儒家的仁义、和谐、崇礼、诚信等因素,为体育文化规章制度的制定提供了很好的典范;体育文化中的人和万物和谐发展的思想来自于道家学说……这些传统的思想,丰富了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内涵,为传统体育文化的独特性注入了活力。

二、新媒体为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开拓了新的传播方式

通过调查可以发现,新媒体在我国非常迅速地普及到每个地区和家庭,智能手机、电脑、网络的运用似乎已经和每个人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果将传统体育文化和互联网、智能手机、电脑等新媒体设备联系起来,将有利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一)传统体育文化传播方式的改变

传统观念里,体育文化只能通过亲临现场或者现场直播等方式进行直播和转播,用户如果错过了播出的时间,将错过整个体育内容。[3]而在新媒体时代,用户可以随时随地将内容重新调取出来重播,突破了之前体育赛事的地域限制和时间限制,更好地满足了用户的需求。此外,用户不但可以在电视上看到转播的情况,还可以在智能手机上观看重播,同时还可以进行点评,和其他观众实时互动,其增加了体育文化的趣味性和大众参与性,使所有观众都能够成为传统文化的参与者。

(二)新媒体突破了传统媒体对体育文化播报的专利

在新媒体还没有出现在大众面前时,传统的体育赛事只能通过电视台进行播出,电视台如果想要播出体育赛事,还得对其专利进行购买,这样的传统文化传播方式对电视台来说需要付出很大的成本,对观众来说也有不利的影响。在这种方式下,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不可以自由地选择想看的内容,只能观看电视台播出的内容,失去了看电视这种娱乐方式的娱乐性和趣味性。而在新媒体出现之后,每个人都是新闻的记录者和播报者,人们可以随时利用网络将自己所见所想的东西放到网上供大家评论和欣赏,突破了传统媒体的束缚性,增强了趣味性和参与性。

(三)传统体育文化的受众发生了改变

随着新媒体进入大众的生活,人们的.生活节奏发生了改变,同时,受众的年龄结构也发生了改变。在传统媒体时代,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感兴趣的群体一般都是中年人,这可以从熬夜看球的人的年龄比例看出。[4]而在新媒体出现之后,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观看体育赛事,新媒体的主体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直播体育比赛,突破了之前的时间限制性,体育赛事的受众结构也发生了改变,观看传统体育文化比赛的主体已经向着低年龄段发展。这就促使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对人们的影响不断扩大,有利于使孩子们从小就树立好好学习体育文化的观念,从而促进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

三、充分利用新媒体优势,引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创新

(一)应当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个性特征,更新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方式

众所周知,新媒体的传播方式非常多样化。我国传统体育文化想要很好地进行传播,需要充分利用新媒体的新特点。新媒体主要是通过音频、视频等方式进行传播,所以在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播时可以利用这一新特点,将传播的内容通过文字、图片、视频、音频结合的方式进行传播,这样可以给观众带来更新的体验,同时给观众留下更深的印象,这对于促进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来说不失是一个好途径。

(二)新媒体可以在中国传统体育文化中注入新的因素

在传统体育新闻传播中,受众基本是中年人。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竞技体育中的竞技性不断被提升到新的制高点,新媒体的受众基本以中青年为主,因此,利用新媒体来传播中国传统体育文化可以起到非常好的作用,为中国传统体育文化注入新的活力。

(三)利用新媒体可以向观众展示传统

体育项目的活力所在我国传统体育文化内容非常丰富,内涵也非常深厚,需要对其进行传播。但传统媒体对其的宣传程度只能到达表层,对人们认知产生的影响非常小。而随着新媒体的发展,人们对于传统体育文化的参与度不断提高,同时对其认识也不断加深,这就给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带来了很大的前景。[5]通过新媒体,广大观众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深厚的内涵及其现在的发展状况,以便于更好地对传统体育文化进行传承和发展。

参考文献

[1]熊啸.中国传统体育期刊与新媒体的融合研究[d].南宁:广西民族大学,.

[2]黄娟.新媒体对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的优势传播[j].新闻爱好者,2016,(4):86-88.

[3]薛强,李续稳.新媒体时代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商,,(14):208.

[4]房新宁.新媒体环境下体育文化传播研究[j].新闻知识,,(6):15-16,21.

[5]张丽,陈翔.新媒体背景下体育文化传播的策略探析[j].镇江高专学报,2013,(1):44-46.

篇4: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戏曲传播途径论文

新媒体时代下的传统戏曲传播途径论文

关键词:新媒体;传统戏曲;传播途径;发展

中国戏曲拥有悠久的历史,其具有较高的程式性、综合性以及虚拟性特点,是我国宝贵的财富,是我国人民智慧的结晶,是中国传统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人们已经步入新媒体时代,为了更好地顺应时代的发展,那么就要加强研究与改革,采取有效措施努力优化传统戏曲的传播途径。

一、新媒体对推动传统戏曲艺术传播与发展的作用

(一)突破传播空间的限制

伴随社会经济与科技的飞速发展,也使得新媒体在各行各业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于是也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使得人们能够借助于手机或者是计算机连接到互联网,能够随时随地接收信息资料,没有了中国戏曲原来的传播时间限制,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拓展传播地点。通过互联网的作用,人们不仅能够在乡村的戏台与剧场中欣赏传统戏曲,而且能够借助于网络搜索到许多的戏曲节目,于是就有效拓展了传播地点;其次,有效拓展传播内容。通过新媒体的作用,人们不再仅仅是接触当地以及和当地方言有关的几种剧种,而是可以接触到中国现有的200多个剧种,另外也可以接触到全世界范围内各个国家的戏曲剧种[1]。

(二)加强戏曲艺术和观众的粘性

一是可以更加自主地选择节目。对于互联网而言,其主要是一种点对点的传播方式。广大观众通过网络能够对个人喜爱的喜剧节目进行自主的选择与欣赏,例如,以前的观众往往都会通过电视或者是剧场观看固定的演出,没法进行自主的选择。而通过互联网就可以打破这一困境,使得广大观众能够自由地进行搜索引擎,找到个人喜爱的戏曲节目。尽管与传统剧场相比,互联网的审美环境存在较大的区别,然而其传播更加便捷,人们的选择更加自由广泛。其次,观众能够通过微博与网站论坛等发表个人对节目的看法与建议。通过微博、微信与网站论坛等,广大观众不仅能够将个人对节目的意见进行发表,另外,也可以针对节目内容加强与观众的交流互动,这样一来,节目制作方能够更加全面、准确地把握观众的看法,对节目进行优化与完善,进而创作出更加优秀的戏曲节目。第三,新媒体使得传统戏曲演员与观众的界限更加模糊。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演员与观众能够进行互换,首先,演员能够借助于互联网对他人的戏曲表演进行欣赏与观看,于是也会成为观众[2]。另外,广大戏迷也能够将个人演唱的戏曲段落传送到互联网上,使得他人进行欣赏,于是就成为了演员,如此一来,就会使得广大受众能够更加喜爱传统戏曲,而且也有助于传统戏曲的广泛传播。

二、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的传播途径

(一)创建立体化的戏曲传播网络

对于传统戏曲行业而言,其主要是围绕着生产艺术产品作为核心,主要可以划分成两个组成部分:一是行政管理。其主要是负责完成对于资金、人员以及演出管理等活动;二是业务生产。其主要包括业务戏演出以及创作戏两个组成部分,其中创作戏主要是以舞台排演以及剧本创作作为核心,其是大兵团的作战活动,会在资金创作以及导演资源等方面进行全面的投入,开展的是大集体会展活动。业务演出相对较为灵活多变,既可以是繁琐的也可以是简单的,参加演出的人数数量可多可少,能够与服化道以及乐队等各个部门进行有机的配合,主要是以舞台常规演出为主[3]。为了更好地适应新媒体的发展变化,那么在新媒体的背景下,戏曲行业必须要实现经营管理理念的更新,要建立新媒体部,实现对艺术品的数字化生产以及经营。要建立相关的网站,在网络平台中加入戏曲的生产项目等,其中包括音像产品、剧目创作、服装设计以及舞台表演等。要能够从各方面加强与观众的互动与交流,其中包括舞台表演与数字产品的研发等,从而创建完善的立体化戏曲艺术传播网络,要实现对多种不同载体的兼容。要借助于文本的作用实现对获取资料的阅读以及深入研究,并且参与其中。要充分发挥视频引擎的'作用,实现对各种幕后台前的资源、舞台戏曲与电视戏曲的有机整合,借助于微博、微信等平台实现对各种新消息资料的发布,完成各种活动的组织开展。要加强与广大戏迷互动,促进艺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等。要充分发挥计算机具有的强大的检索引擎功能以及完善的数据库,构建科学、健全的戏曲综合信息库,从而真正地打破传统经营模式,更好地提升戏曲的传播效果。

(二)积极生产“短”“微”产品

对于传统的中国戏曲而言,其演出时间相对较为自由,短的为30至50分钟,长的能够超过两个小时,这是由于中国的信息最早是产生于农耕的时期。当时在农闲时,人们的时间较多,因此也就导致中国戏曲得到大时段的传播。然而,当今社会人们的生活节奏较快,因此也就难以承受传统戏曲的慢、散、悠,但是中国的传统戏曲比较优美,而且拥有着浓厚中国色彩的化妆与服饰,中国的演剧方式也非常经典,这是现代人需要学习与传承的精髓,具有较高的艺术品位。所以,为了能够有效地满足人们对中国戏曲艺术的追求,而且能够充分适应人们日益加快的生活节奏。在新媒体背景下,传统的戏剧行业也要加强对产业模式的调整与优化,碎片化是新媒体传播的主要特点之一,对此,戏曲行业就能够将常规的两个小时大戏逐渐改变“短”“微”的形式。采用此形式逐渐进行传播,戏曲行业要创造更多的“微折子”“折子戏”等[4],从而使得一些表演以及唱段的精华片段能够得到碎片化的上传,如此一来,就可以有效地改变传统的特点,从而更加“短”“微”。这样在短短的3-5分钟之内,广大的人民群众就能够借助于各种新媒体媒介了解与接触中国的戏曲,有效扩大戏曲的传播范围,有助于中国戏曲的更好生存与发展。

(三)创设虚拟的戏曲舞台

中国戏曲主要是通过唱、念、做、打、舞等综合的方式对故事进行演绎,其有着较强的程式性、综合性与虚拟性特点。通过传统剧场的传播方式使得这些艺术元素得到了有机组合。在电视以及广播的时代背景下,采用声画分离技术实现了艺术的一次性合成。当前,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有效激活了传统戏曲原来所拥有的多种基因。中国戏曲是一种高度融合的艺术,其中包括多种元素,例如音乐、滑稽表演、杂技与美术等[5],诸多的戏曲原来被合成在戏剧舞台的歌舞表演中,通过新媒体的先进方法与技术能够实现对诸多元素的单独剥离,而且也可以将其进行逐一的合成。因此,为了能够更好地推动传统戏曲行业的发展,那么就要创设虚拟的戏曲舞台,因为戏曲表演具有特定的程式,因此就能够采用一些虚拟的演员按照戏曲的程式规范,借助于3d技术的作用将表演进行合成。如同德国电影3d动画的著名作品《丁丁历险记》一样。可以充分发挥3d真人动作捕捉技术的作用,基于真实演员的表演,利用3d技术进行建模。在演唱方面,能够参照一些流派名家的唱腔,借助于电脑程序的操控,从而创作出电子的唱腔,如此一来,可以有效解决唱腔以及表演等诸多问题,创作出虚拟的道具以及舞台。目前,在北京的新媒体艺术工作室已经开始采用此类的虚拟戏曲表演,尽管当前还不够成熟,然而也得到了许多年轻人的认可与喜爱,而且也开始逐渐加强对有关艺术产品的研究与开发。通过对虚拟戏曲舞台的创设能够使得戏曲表演获得更加广阔的空间。另外,也可以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喜爱,而且也能够永久保存一些规范化的戏曲表演程式以及唱腔,因此具有较大的艺术价值。总之,新媒体能够有效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能够突破传播空间的限制、加强戏曲艺术和观众的粘性。因此,为了有效推动传统戏曲的传播,那么就要采取有效措施,充分发挥新媒体的作用,例如,要创建立体化的戏曲传播网络、积极生产“短”“微”产品与创设虚拟的戏曲舞台等,进而有效推动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戏曲的良好传播。

参考文献:

[1]王春阳.论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传播的碎片化[j].戏曲研究,2016,(01):59-67.

[2]张冲.新媒体时代传统戏曲的传播与发展[j].合肥师范学院学报,2016,34(04):125-129.

[3]杨洋.传统戏曲传播的新途径:移动新媒体平台[j].戏曲艺术,2016,(02):131-133.

[4]胡颖,刘荃.戏曲网络传播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戏曲艺术,2016,(02):124-130.

[5]于璐.浅析新媒体时代下戏剧文化的保护和传播[j].速读旬刊,2016,(12).

篇5:新媒体传播视域下的体育文化交际论文

一、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民对身体健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体育活动也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体育交流活动日益频繁,体育发展不再单一的纵向发展,更是拓宽到横向发展,体育工作者凭借着自己扎实的专业基础和满腔的热情不断吸收各个领域的知识,创新研究体育文化的特点特性,带动着体育文化的进步。自古以来,体育文化就与社会历史的发展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一个国家体育文化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进步程度。步入二十一世纪以后,体育文化的交际方式也从单一的见面交际转变为复杂得多向传播。麦克卢汉曾说过:“媒介即信息”。新媒体是在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基础之上出现的一种媒介形式,这种媒介形式针对的不是单一的个体,而是所有人对所有人的传播。体育文化与新媒体结合以后,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范围更广,传播的方式也更加多样。在新媒体形式下,体育文化发展也会越来越好,既能结合传统的体育文化,也能借助西方体育文化[1]。综上所述,本文基于新媒体传播视域下对体育文化交际进行研究,首先分析了在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的不同交际方式,然后介绍了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在交际时的内容,接着阐述了体育文化交际的困难之处,最后根据前面的阐述,讲明了在新媒体视域下的体育文化交际的发展状况。

二、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交际方式

新媒体是一种借助数字技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一同向大众提供信息的新型媒体技术。新媒体起源于21世纪初期,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发展而发展,这也对传统媒体形式(如:报纸、杂志、图书等)造成了重大的冲击[2]。而互联网的不断成熟也使新媒体从网络媒体转变成移动媒体,新媒体技术不断推动着社会的进步,为文化带来各种不同的交际方式。体育文化博大精深,随着我国历史的发展不断壮大,在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有更多的交际方式.1.首先可以在新媒体环境下构建体育文化传播平台促进更多人接触了解新媒体文化。平台管理者在上面设置多个版面,既可以介绍体育历史,也可以介绍体育器材,让网络用户对体育文化有一个更加深入的了解。使用者通过注册id登录平台,了解平台发放的信息,同时体育爱好者也可以通过平台沟通探讨,共同挖掘更全面的体育文化知识[3]。2.建立国际体育文化接轨平台。我国体育文化虽然有着深远的历史,但是如果不与外界文化交流,很容易导致闭关自守,只能了解一些传统的体育文化,而不能吸收国外最新的知识。由于人在不同时期身体状况不同,适用的体育活动也不同,所以科学界也在不断研究体育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而这些年来国外的研究状况一直明显优于国内,我们必须要积极接受外来最先进的文化,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取长补短,融会贯通,为我国体育文化交流做出贡献[4]。3.建立体育爱好者交流平台。体育是一项极具魅力的活动,无论是有氧运动、无氧运动还是极限运动,都对人类充满吸引力。从远古的狩猎,到古代的蹴鞠,再到现在的滑板,各种形态的体育活动不断涌现,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提高了人们的身体状况,也因此体育文化一直有一群庞大的爱好者,他们热衷于体育,愿意为体育事业贡献出自己的力量。在新媒体的帮助下,来自全球各地的体育爱好者可以畅所欲言的沟通,表达自己的想法,传播自己所了解的体育文化,带动体育文化的发展。在新媒体视域下,既有网络媒体,也有手机媒体,还有数字电视屏等,网络媒体通过微博、博客、维客等软件传播体育文化,手机媒体通过短信传播体育文化,利用卫星传输将体育文化放到数字电视屏中,传递体育文化[5]。通过上述手段传播体育文化,可以得到传统手段无法比拟的效果,而且更容易被大众所接受。

三、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交际过程

在新媒体视域下交际的体育文化内容非常丰富。体育可以说是展现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振奋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的重要手段。体育文化以它独特的魅力越来越深刻地影响着整个世界,改变世界。而互联网早已深入人们的生活,具有传播速度快,传播范围广,承载内容多的优点,利用互联网传播体育文化,能够让更多人了解到海量的体育文化内容。体育文化交际内容包括体育文化历史、体育器械、体育文化形式、体育对人体的影响、体育对世界发展的影响等等。体育文化交际内容首先是交流的是体育项目,体育项目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充满活力。大多数体育项目,如打乒乓球、打羽毛球、马拉松、跳远等都极具民间性和普遍性,无论是在国际化的'活动(如奥运会),还是自发组织的体育比赛(如校园运动会)都可进行,而且这些体育项目具有国际通用的技术标准、竞技规则和操作秩序,这些大众通俗易懂的操作规矩不需要过多的沟通,能够极好地促进各方法合作关系,增加人与人的关系。因此新媒体视域可以将这些项目罗列到一起,让大家更清晰项目规则,了解各个项目的不同之处。利用新媒体除了可以了解体育文化项目外,还能很好的传播体育文化历史。体育文化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经过了上千年的发展,才形成了今天我们看到的体育文化。体育文化可以下发出各种各样的分支体系,不同的分支体系涉及不同的知识,有不同的人去研究。新媒体可以将最新的研发成果记录传播,让相关研究者了解到最新的文化研究成果,从而帮助自己更好的研究[7]。一些对体育兴趣不大的人在了解了博大精深的体育文化后,很有可能爱上体育锻炼,促进体育文化的交流。新媒体视域还能够记录体育项目对于人体的影响,由于人在不同年龄段身体状况不同,接受能力也不同,所以在不同时期适用不同的体育项目,但是一般人对这些项目了解较少,不知道选择何种体育项目,如果老年人进行一些过激运动,很容易造成肌肉拉伤,取得适得其反的效果。新媒体视域可以对这些项目进行分类,介绍项目对人体造成的影响,让体育爱好者知道最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体育项目,从而达到最好的效果。新媒体视域能够促进各国的体育文化交流,增加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了解和友谊,而且新媒体平台能够记录不同国家体育文化的不同色彩,作为国家官方外交的一种手段,在特定情况下体育文化还可以发挥缓冲和过渡作用,为国家塑造一个很好的形象,展示国家综合实力,提高国际地位,实现与他国的良好互动[8]。

四、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交际局限性

体育运动作为一种非语言行为,需要所有人通过一些共通性的可跨越语言障碍的动作来进行运动,体育文化是描述体育运动的手段,体育文化会教人如何使用和理解这些看似寻常的动作,并将这些动作连接到一起。我国体育文化和国外体育文化有很大的不同,在新媒体视域下不能很好地转化,这也是目前体育文化交际的一个困难方面。例如武术可以作为我国一项传统的体育项目,武术在练习时有所谓的“三宝”:精、气、神,这对中国人来说,理解很容易,但是对于外国人来说很难,必须要通过老师的亲身示范和讲述才能够了解,如果只是在新媒体的环境下交流体育文化很难做到这一点。除此之外,新媒体视域作为一个开放的平台,任何人通过任何方式都可以传播扩散信息,这样虽然能为人们提供一个广阔的平台,但是传播信息的真实性无法保障,尤其是一些体育方面的历史文化比较偏僻生疏,如果不对文化有真正深入的了解,肆意散播文化内容,很容易对大众造成误导,而在新媒体环境下,是很难找到散布源头的,而这样一些不法人员会在利益的趋势下,大肆传播,造成文化混乱的现象[9]。

五、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交际趋势

通过前文的研究,可以发现在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的交际方式更加多样,交际内容更加丰富,交际范围更加广阔,交际对象也不再单一。鉴于此。利用新媒体传播体育文化具有极高的可行性.(一)设定更多的专业软件传播体育文化由于网络的普遍性,软件的多样性,未来体育文化必然会有自己的专业软件,这些软件会记录体育项目、体育历史以及各国的体育文化差异,体育文化爱好者可以通过下载软件直接便捷地了解体育文化内容。(二)净化网络传播环境,实名制传输文化文化与其他产物不同,只有文化的成熟才能带动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所以不能允许出现任何的偏差,而体育文化历久弥新,对全球发展都有着关键性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净化网络传播环境,设定实名制传播的方式,确保传播的体育文化既真实又具有时效性,能够让更多人了解体育文化,不法分子也不敢轻易传播文化。(三)加强各国的体育文化交流体育文化是一项全球文化,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体育文化,这些文化既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必须要通过新媒体视角让国家与国家之间互相了解,以此带动体育文化的进步。

六、结束语

通过本文的探讨分析可以了解到步入二十一世纪以来,新媒体迅速发展并取代传统媒介形式,有效传递各种文化。体育文化拥有上千年的发展历史,且各国对体育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利用新媒体能够有效传播体育文化。本位对新媒体视域下体育文化的不同交际方式进行介绍,通过构建体育文化传播平台,国际体育文化接轨平台和体育爱好者交流平台,传播体育文化,进行体育文化交际,交际内容包括体育项目、体育历史文化和各国体育文化的异同之处;接着分析了体育文化交际时可能会遇到肆意传播错误文化的现象,最后指出新媒体视域传播体育文化必然向着构建更好的网络环境,实名制传播网络文化,加强各国网络文化沟通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学军,高大千.少数民族体育文化品牌的新媒体传播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19):136-136.

[2]王斐.新媒体作用视域下的社区体育文化发展路径探索[j].经济研究导刊,(10):120-121.

[3]吉学武.试析媒体文化环境下的体育文化的传播与发展[j].中国报业,(18):60-61.

[4]刘迪,黄自鑫.新媒体视域下高校体育精神文化传播的探讨[j].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版),(1):178-179.

[5]孙静.论基于新媒体交流方式的宗教文化传播[j].淮海工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12(2):65-68.

[6]蒋敏.探究新媒体传播环境下英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策略[j].校园英语旬刊,2017(8):24-25.

[7]郭鹏.新媒体视域下大学生红色文化教育路径的探析[j].现代交际,2017(11):118-119.

[8]柳皓严,于志华,余诚.新媒体视域下武陵山区巴山舞“文化空间”的重构[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6,30(5):78-82.

[9]柳剑文,柳剑能.新媒体视域下的文化传播--以潮汕文化为例[j].传媒,2014(15):75-77.

[10]高明慧.新媒体视域下体育营销与文化产业创新的互动研究[j].现代妇女:理论前沿,2014(4):33-34.

作者:王厚红 单位:滁州职业技术学院

篇6:新媒体视觉文化时代初中美术教育论文

摘要:

新媒体技术的出现,使得人类进入了一个全新的视觉文化时代。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具有大众化、后现代性等特点,在视觉文化冲击下,视觉媒体成为人类接受知识的主要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初中美术教学理念和模式都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以初中美术教学为主题,简述了新媒体视觉文化给初中美术教学带来的影响,并就新媒体视觉文化时代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展开了分析,以期能对初中美术教学有所帮助。

关键词:

篇7:新媒体视觉文化时代初中美术教育论文

随着社会发展,我们的生活环境越来越视觉化、图像化,视觉文化的发展,也改变了人们尤其是青年群体的生活方式和思维习惯。将多媒体视觉表达方式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去,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对教学的束缚。因此,许多教育工作者都就视觉元素、视觉文化在教学领域的应用给予了高度关注。那么,从初中美术教学视角来看,视觉文化有何意义呢?笔者在此做出了回答。

一、新媒体视觉文化给初中美术教学带来的影响

顾名思义,视觉文化指以图文声像等视觉符号为视觉基础的文化艺术形式。传统的视觉文化以语言文字和印刷媒介为支撑,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比传统的视觉文化更加直观、生动。新媒体时代的视觉文化融合了更多的视觉元素,并且,许多文字化的东西都被转化为图像,这也给传统的语言文化传播带来了严峻的挑战。如今,视觉传播已经成为人类最重要的信息传播形式,从小在多媒体视觉文化影响下长大的青少年,在思想和审美方面也深受视觉文化影响。如与文字相比,初中生更乐于接受多媒体视觉文化。在多媒体时代,多媒体也被广泛应用到教学中来,依托于校园网建设和多媒体教学,许多视觉元素也走进课堂。初中美术是美育的重要途径,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能力和审美素养是初中美术教学的重要任务。不过,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传统的初中美术教学不仅教学内容单一,而且,教学模式单一,美术教学以美术欣赏、学画和知识灌输为主,学生视觉感受和审美情感根本不受关注,美术教学效果也受到影响。将多媒体教学用到初中美术教学中,借助丰富多样的视觉元素使美术知识直观化、立体化,可以增强美术教学的趣味性和针对性,还可以给学生的视听觉器官带来多重刺激,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所以,在新媒体时代,许多教师都积极提倡将视觉元素用到美术教学中去,以解决美术课堂教学存在的许多问题。

二、新媒体视觉文化时代的初中美术教学策略

(一)根据教学要求,拓展美术教学资源

美术是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的重要渠道,在素质教育推动下,初中美术教学也逐渐由单一的课本教学向兴趣教学转变,但是,在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影响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始终不高。新课改提倡通过教材权力地方化和教学内容改革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响应新课改要求,初中美术教师在教学中,要立足于现有教材,拓展和丰富教学内容,以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多媒体时代,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兴趣特点和心理需求,将一些视觉元素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以视觉元素、视觉文化为媒介,使美术课堂教学与时代发展接轨,进而培养学生的视觉感知和艺术审美能力。如在初中美术(湘版)八年级上册《笔墨千秋》课堂教学中,本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见识中国画的特点,了解中国画的表现意境,学会运用国画基本知识分析画作。在初中生的审美素养和知识接受能力相对较低的情况下,要想实现这个教学目标,教师必须要借助多媒体教学来展示中国画独特的表现形式,讲述中国画的特点,让学生熟悉、了解中国画。因此,在教学前,教师要认真制作多媒体课件,在多媒体课件中详细介绍线描、工笔、写意等中国画知识,并介绍一些名家画作,讲述中国画的表现特点和意境。如此这般,将教学内容与视觉元素巧妙结合起来,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实现预期教学目标。

(二)创新教学形式,将计算机融入课堂教学

计算机是视觉文化的主要传播媒介,计算机也是学校教育常用的一种教学手法。计算机教学具有图文并茂、影像生动等特点,将计算机教学与美术教学融合起来,形成具有视觉文化特色的教学内容,是提高美术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也是当前美术教学努力的新方向。因此,在初中美术教学中,广大教师要与时俱进,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灵活利用计算机来教学,使更多的视觉元素进入到课堂中来。如在初中美术八年级下册《诗情画意》课堂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了解中国古典园林借景的方法、造园艺术的意境,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前,就利用计算机展示北京恭王府、苏州园林或者上海豫园的图片,然后以漏窗造型为引子,引出古典园林空间布局、园景造型这个话题,讲述与古典园林有关的景物对应、衬托等艺术手法。然后,在课堂教学中,再借助图片讲解园林在景物构造上对远借、仰借和俯借等视角的运用,使学生借助图片发现古典园林的诗情画意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利用视觉文化进行课堂拓展和延伸

在多媒体时代,美术教学的开放性也进一步增强。以多媒体为抓手,拓展美术教学资源,创新美术教学形式,开展美术教学实践,是多媒体技术的价值和优势所在。学生是美术教学的主体,以人为本是新课改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视觉文化习惯,一方面运用多媒体开展课堂教学,另一方面要致力于营造与新媒体视觉文化发展相一致的校园文化氛围,开展美术教学实践,使学生在课外实践中不断提高视觉感知和表达能力。如在《精美的书签》课堂教学结束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些课外活动,以通过课堂拓展和延伸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如让学生参考多媒体视频,利用硬纸、胶水、彩笔等设计、制作一个精美的书签。让学生将自己的设计成果、制作成果带到学校,由教师和学生一起点评,评出最佳设计奖、最具创意奖等,并让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审美素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视觉文化已经成为一种主流文化。在新媒体影响下,初中美术教学也要与时俱进,借助多媒体技术和视觉元素构建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营造富有情趣的教学氛围,以改善美术教学面貌,提升学生对美术的认识和了解,进而发挥和强化美术教学的育人功能,实现美术教学目标。

参考文献:

[1]姜兆元.视觉文化时代背景下美术教育的新选择[n].天津美术学院学报,2015(04).

[2]胡庚申,唐串.刍议视觉文化背景下美术教育观念的转变[j].安徽文学(下半月),2013(05).

篇8:电视媒体下武术文化的传播路径的论文

电视媒体下武术文化的传播路径的论文

摘要:文化传播是电视媒体的基本功能,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宣扬,既是电视媒体应承担的重要职责,又是完善电视媒体功能、丰富电视媒体节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有效策略。而对我国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的特征以及传播路径进行研究,对我国传播与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电视媒体;武术竞技类节目;武术文化;文化传播

文化传播是电视媒体的基本功能,对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宣扬,也是电视媒体应承担的重要职责,更是完善电视媒体功能、丰富电视媒体节目内容与表现形式的有效策略。而对我国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特征以及传播路径做出研究,对我国传播与文化事业的发展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我国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的特征分析

电视节目的生存与发展依赖自身的创意与策划,《武林大会》《武林风》等是我国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的成功代表,这些节目不仅弘扬了我国的武术文化,并产生了深刻的社会影响,同时推动了国内外武术界的交流,并提升了我国武术竞技的技术,因此,武术竞技类节目的发展,实现了大众传媒与武术文化的双赢。当然,这些节目的成功,是因为节目承载着关注武术发展、推动媒体传播的核心理念,同时能引发观众的文化共鸣以及国外观众的收视兴趣。对于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可以从使命、愿景、核心价值观等方面开展分析。

1.使命——传播我国传统体育文化的媒体责任感

电视节目的传播是传播者与受众之间进行博弈的过程,即传播者在节目策划中,需要重视并满足受众的需求,并为栏目的发展创造更高的市场价值,因此,作为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的创作团队与传播主体,需要在赞助者与受众之间寻求平衡,这是节目得以保持生命力和发展动力的重要前提。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我国武术领域就面临着严重的继承危机,而直到21世纪初期,我国武术的展示空间已经变得十分狭窄,这对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播带来了不巨大的限制。在这样的背景下,我国媒体人必须承担起传播传统体育文化的使命并有所作为。

2.愿景——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特色的传媒品牌

无论是《武林大会》还是《武林风》,这些节目不仅获得了受众的肯定与欢迎,而且也形成了从电视栏目到知识产权再到市场和市场衍生品的产业链。《武林大会》是一档包含传统武术元素的电视节目,在推动节目发展方面提出要实现国际赛事的视觉体验与发展愿景,为了实现这一愿景,《武林大会》将传承武术精髓与还原真实武林当做自身的发展宗旨,在国内电视、体育竞技栏目甚至国际传媒中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使《武林大会》有领略传统武术的品牌魅力;《武林风》不仅有打造武术传播品牌的发展愿景,而且有推动武术成为常规赛事的野心,希望国内武术领域能够产生以“武林风”为名的金腰带,金腰带是职业拳击组织为冠军提供的奖励。在实践中,《武林风》做了精心的策划与不懈的努力,从开播至今,不断开展国际交流和武术竞技比赛,增强了国际影响力。

3.核心价值观——彰显武术文化魅力及娱乐功能,推动武术文化与传媒事业共同发展

当前我国优秀的武术竞技类节目,通过武术的魅力以及武德文化构建起了深厚的文化底蕴。武术是我国的国粹,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与草根特性,为了使大众深入了解与认知武术以及武术精神,武术竞技类节目通过“武技、武德、武者”的三武精神对受众进行引导,而受众在观看节目的过程中也能获得更多的娱乐和文化体验。从武术竞技类节目的核心价值观来看,可以用文化性、独特性、娱乐性、原创性以及交流性来概括。其中,文化性是指节目对武术文化的继承与弘扬以及扩展武术文化传播事业的发展空间;独特性是指打造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的节目,体现自身的竞争优势;娱乐性是指节目的娱乐与竞技元素等带给受众娱乐的体验;原创性是指创立武术竞技类节目,使节目从无到有,并体现了大制作的特点;交流性是指节目体现武术文化技艺切磋的特点,推动世界武术文化的交融与发展。在武术竞技类节目彰显武术文化魅力、发挥娱乐大众功能的同时,传媒事业也获得了良好的发展,如河南卫视的《武林风》已成为当地著名的标志性节目,这对河南卫视开展品牌构建工作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的精心策划,对武术文化与传媒事业的共同发展,发挥着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

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对武术文化传播的启示

1.媒体人应有武术文化传播的使命感

从电视媒体的发展环境来看,节目资源的匮乏、新媒体的异军突起以及国际媒体的加入,都给我国电视媒体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挖掘本土文化资源、打造具有传统文化特色的电视节目,为我国电视媒体带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从我国武术文化的发展来看,我国武术文化在发展历程中创造了许多传奇,然而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武术文化也曾陷入边缘化的`境地,传统武技也不得不面对逐渐衰退的问题。武术竞技在电视节目中的融入,对于拓展电视媒体的发展空间以及武术文化的传承与发扬具有重要意义,因此,作为媒体人需要树立起传播武术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并不断地挖掘武术文化,创作出雅俗共赏的武术竞技类节目。

2.武术文化传播要走精品化路线

目前电视节目的同质化问题严重。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提升受众品位、走精品化路线,是满足受众需求与审美期待的有效策略。我国武术文化的传播,要求电视媒体提升竞技选手的专业水平,用多元化的方式来彰显武术竞技节目的文化内涵,并提升节目的生命力。由于武术搬上电视媒体的时间不长,虽然武术竞技类节目在发展的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就,但仍处于尝试和探索阶段,栏目本身存在不稳定与不成熟性。因此,电视媒体人要有创新意识,对武术竞技类节目的表现形式要不断地创新,做到适应受众需求、提升节目品质,推动武术竞技类节目的长远发展。

3.武术文化传播需要竞技性与娱乐性

在竞技性方面,武术竞技类节目具有综艺性,应不断推动参赛人员、裁判队伍以及解说人员的专业化发展。这要求电视媒体要与社会单位进行广泛的互动,同时强调解说人员的培养,通过提升解说人员的武术专业知识,来提升比赛的专业性。另外,为了更好地实现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的竞技性与娱乐性,电视媒体有必要开展澳门凯发的线下活动,如开展武术节、武术博览会等,为武术文化做宣传。作为电视媒体人,也需要提升武术竞技类节目的时尚性,意识到传统文化的表现并非是一成不变的,要体现时代特点,这样受众才能更好地接受武术竞技与文化。通过时尚化的包装策略,凸显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的娱乐功能。

结语

随着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对我国的武术文化进行传播,实现了电视媒体与武术文化的共同发展。在电视媒体发展与武术文化传承面临严峻挑战的背景下,我国电视媒体人需要树立武术文化传播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在电视节目的制作中走精品化路线、实现节目的竞技性与娱乐性,从而提升受众对武术竞技类电视节目及武术文化的关注,推动武术文化与传媒事业共同发展。

篇9: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的特性论文

分析新媒体时代的广告传播的特性论文

关键词:新媒体 广告 传播主体 传播受众

一、新媒体广告概念及新媒体广告分类

新媒体包括数字电视、网络、数字广播、移动电视、手机短信、数字报纸、数字杂志、桌面视窗、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几乎囊括了所有的新媒体形态。新媒体也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乐趣和方便,带动了整个信息产业的发展和需要。

新媒体广告就是指借助新兴媒体为媒介进行发布的广告传播形式。其中主要包括有数字电视广告、触摸媒体广告和互联网广告。

1、数字电视广告,增强了广告传播与受众群体的人际互动,服务性、娱乐性效果突出,广告画面清晰,内容完整,增强了广告的观众印象,贴近人们购买心理。

2、触摸媒体广告,包括了户外触摸显示频以及智能触摸手机,这种媒体主要迎合了年轻受众的接受心理,以快速的,有针对性的广告信息获取途径迎合了广告受众的需要,同时让广告信息传播直接到达目标消费者。

3、互联网络广告,借助于网络传播无限广阔的虚拟空间,使信息传递更加快捷、方便、多样、广泛。网络广告常见的发布形式有使用新闻组发布广告、使用电子邮件和电子邮件列表发布广告、插入式广告、搜索引擎广告、聊天室广告、文本链接及浮动广告以等。

二、新媒体广告特点

1、媒体的整合性特征。新媒体整合了传统媒体优势,结合报纸、广播、电视的特点,使文字、图片、声音、影像、动画等要素融合起来,实现了平面与立体结合,使受众有了如同亲身体验的快感,因此新媒体广告被接受度较高。此外新媒体广告的强大信息检索功能,能更直接的给受众带来所需要的由各种传播符号整合而成的广告信息。

2、媒体的互动性特征。互动性特征指的是在传播过程中产生的双向甚至多向的互动传播,是人类的传播行为中传播主体与客体所追求的方向,新媒体就有这样的优势,其互动性表现在目标受众具有对信息控制性的操作权和选择权,这就改变了传统媒介传播信息过程中受众只有被动地收看和收听,也正因为这个,新媒体被人们快速接受。新媒体广告用户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选择。对于受众不喜欢的信息,他可以进行操作跳过或者关闭,而对于受众喜好的信息,他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深入了解,甚至直接发表自己的看法。这个特征对于使用者来说不仅给他带来了方便和可靠,而且自由灵活的操作与选择已经成为人们的首选。

3、媒体的表现超文本性特征。新媒体融合了诸多媒体特点,它将艺术与科技结合在一起,其中超文本性就是网络的信息组织方式,新媒体广告借助于这一与传统印刷文本不同的方式“自由运动的非顺序写作方式”1即非连续性的特点给予受众展现其所想看见的多元的,富于创造力的广告信息。当然高品质的新媒体广告需要诸多因素的配合,不仅包括了程序设计,还需要视觉传达方面的设计等等,正是这样才创造出不同的表现方式。

4、媒体的传播多层次性特征。新媒体广告的传播具有多层次性,主要是因为新媒体传播的多层次性,尤其是网络传播中,传播主体与受众的身份越来越模糊,有时候得到一条广告信息的同时,受众还会将这条信息迅速转发出去,所以这样的传播必然是多层次的,另外新媒体广告传媒形态多样,可以覆盖不同年龄、学历、收入层次的受众群。

三、新媒体广告发展现状分析

1、广告新媒体现状

媒体的经济命脉是广告,新媒体广告发布的多样化和覆盖率,得到广告主的青睐,这样就使传统媒体的'生存基础――广告市场遭受较大的影响。根据摩根士丹利的分析预测,目前在国内,新媒体市值超过600亿,未来五年,国内的新媒体将以平均每年15%左右的用户增长率、30%以上的收益增长率发展。新媒体广告已经开始改变着人类生活形态与行为方式,城市受众对广告的获知途径已经悄然转变,新媒体广告孕含着巨大的投资价值。

2、新媒体广告受众接触分析

中国传媒大学新媒体研究院院长赵子忠认为:新媒体领域聚集了大量新兴注意力资源。以互联网为例,互联网受众的主要年龄段为18至35岁,移动媒体增值业务的使用者也主要集中于年轻受众群体,年轻化受众代表着将来的社会主流话语权,对这些受众的注意力资源的掌握,是新媒体拥有的重要社会资产。虽然发生了上述变化和调整,这些重新聚集的社会资产依然需要通过货币化来体现其价值。

四、新媒体广告的发展反思

随着新媒体广告慢慢被受众接受认可,广告主对新媒体广告亲睐的同时还应该留意其中很多潜在的问题 。

第一,弥补公信力不足。新媒体的发展面临着很多传统媒体所没有的优势,但不可否认的是也存在着很多不足,例如其中的权威性可信度常常受到质疑,这点对于广告传播来说无疑是致命的,受众在接受广告信息的过程中对信息信任与否直接关系到广告的经济效益,因此如果新媒体,特别是网络传播信息的真假难辨,良莠不齐必然会引起受众的排斥心理,所以新媒体广告效果较好的往往还是在传统媒体上发布过的,所以目前还是应该与传统媒体进行广告整合传播策划。

第二,重视广告互动。新媒体广告之所以受欢迎,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它的互动效果,但是广告主不能让这种互动形同虚设,既然能让受众提要求,有反馈,就应该重视受众的反馈信息,而不是视而不见,不加改进,或者受众反馈后没有回应。

第三,利用先进手段,创意为王。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新媒体的发展必然引起新媒体广告的进一步兴盛,这种新兴的媒体形式可以使受众接触到更新型的广告形式,了解更多的信息,但是在视觉与听觉享受的同时也需要有广告创意的吸引才能让受众接纳更多的广告内容。广告主应该注意在创意方面多下工夫,使受众不仅自己接受信息还可以用作娱乐向其他人转发信息,达到信息的二次传播。

在新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的今天,新媒体广告已经为广告主和广告逐渐接受,但真正将新媒体广告的优势发挥出来才是广告传播发展的未来方向。

参考文献

[1]黄少华,翟本瑞.网络社会学[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12-24 来源:网易科技报道

[3]赵子忠.新媒体广告理念的诞生 广告大观[j]..5,第160页

篇10:新媒体时代下有线电视媒体发展策论文

1新媒体互联网带来的挑战

新媒体互联网的发展,对有线电视媒体的挑战是最大的。主要体现在:互联网就好像是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东西。人们在互联网面前就如同见到了全世界一样,它在传播内容、方式、速度上以及对已信息的全面性都是无媒体可比的,对于新媒体而言,传统媒体被甩好几条街。新媒体互联网以绝对性的优势战胜了所有传统媒体,以此给传统媒体提出了挑战。而对有线电视媒体的挑战是最大的,主要是:大部分人选择上网时间和收看电视的时间相重合,这就会导致原来收看电视的人群转去上网,这部分人主要是学生和上班族。这样就会直接影响对电视媒体的发展,促使以往影响很大的有线电视媒体逐渐被新媒体互联网代替。

篇11:新媒体时代下有线电视媒体发展策论文

新媒体互联网不仅给有线电视媒体带来了挑战,但同时也是一次机遇。对于互联网的影响,有线电视媒体可以向新媒体的方向转变,依附新媒体的发展,来带动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

2.1电视媒体从一元向多元的经营模式转变

有线电视媒体最开始是靠政府拨款的形式进行经营的,那会是没有广告收入和收听收视费用的。主要是由于那会电视媒体是没有自己独立的经营体系,更不存在经营模式。而一元模式主要就是有线电视媒体除开国家给拨款外,自己寻找到经济来源,而且经济来源比例较大,这种就是自己寻找经济来源支撑电视媒体开展起来的经营模式。而在此基础上有线电视媒体要加大收入来源,而电视媒体从开始就是以公益性的来面向社会,所以在收视费用上面很少,几乎没有。这时候就只有从有限电视的网络维修费用上来赚取,而有线电视的`用户多少和对电视网络维护的收费情况直接影响了有线电视的网络维修费用。如果有线电视的用户多,则需要进行维护的有线电视的网络就多,随之维修费用就会增加,反之则就相反。而对于电视网络维修的价格高低也会影响到维修的费用,如果每一台有线电视的网络维修的费用增加,而电视网络维修总体的费用也就随之增加了,这个主要还是要依靠使用有线电视的用户数量来决定。这就是有线电视媒体的二元经营模式。在新媒体时代的背景下,有线电视媒体必须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寻找电视媒体的产业潜力和市场,来增加电视媒体的需求,利用新媒体和数字技术的发展,以此来转变经营模式。让有线电视媒体的二元模式向多元经营模式发展。

2.2实现有线电视网络的文化功能

对于新媒体互联网的功能而言,有线电视媒体跟互联网之间的差距是很大的。有线电视媒体可以利用宽带接入的方式,来对信息进行传播,也可以虚构模拟的方式向数字化转变,这样以此来提高电视信息展示的清晰度,同时提供视频、音频等这类的业务,这样来为电视媒体的节目频道扩展提供条件,以此来推动电视媒体的发展。有线电视媒体在新媒体的背景下,不仅仅是对经济利益的竞争,更是对文化意识、价值观念等多种竞争,通俗来讲就是对文化影响力的竞争。而现在人们的精神上的文化需求的各种各样的,有线电视媒体想要拥有更多的用户群体,就得依靠节目来赢得人们,所以就必须对于人们的文化需求进行深入的研究。目前的形势而言,最主要的原因还是由于对人们的个性需求不了解、研究不够等导致的。因此,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模式,要在了解自己现状的情况下,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对于有线电视节目进行制作,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组成专业的节目制作公司,以此来改变有线电视媒体的现状。

2.3利用网络媒体实现文化传播

有线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和文化都有很大的影响,所以在进行文化传播时,仅仅依靠播报这种传统的形式应经不太适用了,这就要求有线电视网络媒体改变传统的方式,在面对互联网这样多功能的新媒体,有线电视媒体就可以利用互联网来进行传播信息,将电视节目的内容转化为信息放到互联网上,这样不仅能在有线电视上面收看到的,还能在互联网上进行信息传播。但是在内容上相比较而言,有线电视媒体传播的信息更真实、健康,而互联网上传播的信息真实性有待查证。主要是因为电视节目里面的内容在进行传播之前会经过电视节目审查,检查经过了才可以播放,把信息传播给观众;而新媒体互联网在进行传播时[3],大多都是用户自己传播上去的信息,对于信息的真实性有待查证。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有线电视媒体作为一种特殊的产业,在新媒体互联网的背景下,如何发展,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我们得到的结论:有线电视网络必须从一元经营模式转向为多元经营模式,同时充分利用好有线电视网络自身的优势来实现其产业价值,在面对新媒体挑战的同时利用新媒体的功能来发展有线电视媒体。笔者希望更多的专业人士能投入到该课题研究中,针对文中存在的不足,提出指正建议,为有线电视媒体的发展做出重要的共享。

篇12: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文化考量分析论文

互联网等网络媒体迅速发展,有效促进了新型新闻传播的崛起。同时,新文化与新商业也得到了更新。传统媒体逐渐被新媒体新闻中心所代替。在信息时代与经济环境下,人们只有对传统思维方式予以改变,对新媒体新闻传播的文化形态进行认真思考,并对其商业价值予以挖掘,才能够对风险予以规避,进而适应市场变化。

一、新媒体新闻传播的形成与发展趋势分析

相对于传统媒体的新媒体,是借助计算机信息处理技术,对社会与技术等多种因素予以有机融合,进而形成的一种崭新的媒介形态。新媒体的诞生有其特定基础,借助数字技术与传播工具其发展更加迅猛。同时,伴随着互联网的诞生,人们借助虚拟世界与现实的结合,不仅能够将情感予以发泄,而且还能够实现虚拟与真实的相互交织、跨区域的沟通。传统媒体信息传播形式因新媒体的出现而得到改变,信息传播格局、人们日常生活与工作、社会发展等都因新媒体而发生变革。新媒体有效改变了传统媒体信息处理技术与形态,进而得到了广泛应用。普通用户不仅能够借助互联网成为信息传播的主体,而且借助互联网获得了多元的信息传播环境,并实现了信息交流与共享。互联网让受众实现了呈现自我、分享自我的夙愿,媒体革命也因此而得到发展与创新。

二、新媒体新闻的传播与当前社会文化变迁之间的关系分析

传统文化与当前文化借助互联网,实现了有机的补充与渗透。新闻传播借助新媒体,不仅对原有文化介质面貌进行了改变,而且已经成为真实性与参与性相互结合的网络文化。首先,新媒体网络文化实现了互动。新媒体文化已经成为全球性的文化景观。人们在对各种信息予以寻找、发现及整合的过程中,不仅能够有效提高自己动手能力,而且还能够借助互联网进行歌曲与电影的制作等。在此基础上,互联网内容也因此更加丰富多彩。其次,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虚拟生活伴随着新媒体新闻传播,不断影响着人们的生活;人们的生活借助互联网,人际关系在不断增大,各种信息也变得更加真实可靠。第三,新媒体已经融入人们生活。人们的日常生活已经离不开新媒体。全球化的经济生活借助新媒体,发展迅猛。人们文化实践已经不再受到区域与时间的限制。在此背景下,新媒体新闻传播文化与本土文化获得了共赢。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借助新媒体不仅突破了时间与区域的限制,而且变得更加有效,文化认同感得到了强化。传媒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文化,传媒与文化之间能够形成良好的互渗、互补以及互证。新媒体文化借助新媒体得到了繁荣,两者之间得到了共赢。人们借助新媒体传播,不再受到区域与时间限制,现代人类生活因新媒体而发生变化。同时,媒介文化也因新媒体而发生了极大变化。参与性、真实性以及全球性的新网络文化,已经悄然融入人们生活。随着“参与式文化”的兴起,普通公民借助媒介技术,就能够对存档、评论以及再传播等媒介内容予以参与。普通民众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媒介生产者,以不同方式主动参与新媒体,逐渐由被动者变为主动者。媒介消费因此也不再是独立的过程,人们借助互联网不仅能够实现真正意义的对话,而且不再被动接受所需信息。同时,人们能够依据自己喜好与需求,对信息内容予以整合。人们借助新媒体改变了自己的生活,借助优酷、土豆等网站实现了视频分享,实现了个人媒体价值的最大化。

三、新媒体新闻传播具有的商业价值分析

在目前经济时代的环境下,不仅企业与商家的经营环境与商业模式在不断改进,而且消费者的行为与心理也在逐渐变化。同时,商机也在伴随着新市场与新模式的诞生而出现。各个商家如果依然实施封闭经营、商品品种依然传统单一,在具有开放性与多元化的今天,其发展之路就会越走越窄。

(一)市场变化

伴随着新媒体的发展,电子商务市场已经逐渐走向成熟。新媒体已经成为企业与商家的.必需品。消费者随着新媒体的营销和传播,已经成为网络营销中的主体,在商品信息方面已经取得主动权,自己的需求也随着网络互动等方式而得到实现。在这个过程中,生产企业与商家已经不再受到区域、时间以及人们文化程度与身份的影响,如果其产品具有足够的诱惑力,就能够获得消费者青睐。这样,网络市场逐渐走向全球化。

(二)市场模式

人人网、土豆网等不同网站,为了能够实现自己的销售目的,都在借助不同销售模式提高自己的服务质量,对赚钱模式不断创新。很多游戏爱好者借助网络,在享受没有费用的网络游戏时,其增值服务却让商家得到了更多利润。很多网络商家为了获得更多的客户、为了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借助优惠券、微博等方式,让消费者体验自己的优质服务,消费者在愉快的畅游中,商家获取了盈利。

(三)商家因新媒体传播而获取商机

新媒体有效体现了协作与聚合的力量。企业与商家很多创新性思维与行动,来源于员工、客户以及相关利益者。他们在增加战略资本的同时,也获取了很多商机。很多国家知名品牌在发展中,借助新媒体开放平台,通过集体协作以及其他方式,不仅有效扩大了资源,而且也与相关商家得到了共同发展。在国内,诸如凡客诚品等很多企业与商家,在进行营销与推广产品过程中,有效借助了新媒体网络的力量,实现了自己的发展目标。

四、结语

随着时代发展以及互联网的诞生,人们的生活工作方式不仅借助新媒体得到了改观,而且人与人相互之间的沟通也变得更加便捷。新媒体服务职能得到了最大化。同时,人们也逐渐感受到新媒体所具有的文化力量与商业价值。同时,人们在对新媒体内涵充分理解的基础上,借助新媒体对不同事物的发展趋势予以判断。这样,人们的生活与工作因新媒体而变得更加丰富多彩,新媒体自身价值也得到了人们的认可。

参考文献

[1]肖珺.新媒体与跨文化传播的理论脉络[j].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04):122-128.

[2]郭小平,管玲.视听新媒体的应用与研究综述[j].现代视听,,(01):12-19.

篇13:消费文化传播与新媒体责任的文化论文

消费文化传播与新媒体责任的文化论文

论文关键词:消费文化 新媒体 传播责任

论文摘要:本文从消费文化的产生与发展论述消费文化对新媒体的影响,以及新媒体对消费文化的引导及在传播消费文化时应负的责任。

消费文化并非孤立地存在,而是全球化进程xx的文化现象,是西方消费文化思潮直接影响的结果。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当今社会的消费文化与新媒体正在走向共谋。新媒体通过源源不断生产出的各种符号,持续刺激着人们的物质欲望,引诱人们接受各种消费文化的传播形态,使人们体验各种消费主义的快感。然而,新媒体在传播消费文化时应肩负相应的责任与义务使其更好地传播。

一、消费文化的提出

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不断丰富,社会财富不断积累,人们逐渐消除了原有的崇尚节俭、积累的消费观念,开始向注重享乐、张扬人性的方向发展。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xx心已逐步从生产转向消费,消费时代已经到来。随之而来的便是消费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所谓消费文化就是指人类在消费领域所创造的各类与消费相关的现象与关系的总和,是指消费者的消费价值判断、指导思想与行为准则,以及反映在物质产品上的文化层次和文化趋向。

消费文化在当代已不仅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它已内化为相当多人的价值理念,成为他们的行动指南。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与行为价值准则,受到以下因素的决定和影响。经济发展是消费文化产生的主要因素。工业革命使消费真正发生转变的契机,使消费品多样和多产的生产从可能逐渐转变成现实。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科技的不断进步,组织管理效率的提高,交换和消费的步伐也大大加快。控制和引导消费的形式成为消费文化发展的新动力,政策导向是消费文化发展的内在动力。同时舆论引导对消费文化也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因此,消费文化的形成既有经济学的原因,更是人为诱导和推销的结果。媒体的宣传与引导一方面改变了人们的价值观,保证人们消费热情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又不断诱导出商品的新的意义,用来引导人们的消费。

由此可见,消费文化既是现代工业发展的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是通过有意识的政策调整及各种商业活动,逐步渗透到人们的日常意识和生活xx。政府在其xx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主要通过各种有关的经济政策助长公众的消费欲望。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们利用各种传播媒介,铺天盖地地进行商品广告宣传,使人们在不知不觉xx习惯于按照这种宣传进行消费。因此,消费文化的传播对媒体有着重大的影响。

二、消费文化对新媒体的影晌及问题

媒体是传播消费文化的最基本最重要的载体,在现代社会尤其以新媒体为重。目前学界对新媒体的界定还没有统一的说法。熊澄宇教授用三句话来阐述:“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相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有人认为“新媒体就是对新出现的媒体形态的一个统称,”包括了网络媒体、传统媒体的自办网站、楼宇电视、手机等,……但从目前的媒体发展来看,我们可以把新媒体界定为传播者与接受者相互融合进行对等个性化交流的即时信息传播媒体,它包括了目前被称为“第四媒体”的网络媒体和“第五媒体”的手机媒体或网络移动媒体。在使用过程xx无疑可以发现它的很多优势,主要表现为开放式的交互平台、交互式的生产关系、摆脱了制作成本上的束缚等。

新媒体作为消费文化传播的载体,消费文化的传播同时也要求新媒体的发展壮大。为了使消费者更好的接受到消费文化,新媒体必须不断的完善自身使其更好的适应受众的需要。消费文化对新媒体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首先,娱乐、休闲的内容在新媒体xx比重日益增大。近年来,各种新型媒体的不断出现,竞争日益激烈了,而受众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媒体为了在市场xx占据优势位置,倾向于增加报道娱乐休闲的内容,事实上,受众对这类新鲜、时尚和富有趣味性的内容表现出了更浓厚的兴趣。第二,在新媒体xx广告扮演了消费文化意见领袖的角色。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广告成为了消费体系xx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可以预示流行、时尚或者成为象征某种社会阶层的标志,它可以引导你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价值,它传达价值,这些信息不仅可以指导你的消费行为,更重要的是影响你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而这些都属于消费文化的范畴。第三,反映消费文化诉求的新的方式的开辟,比如出现新的网站、新的版块、新的论坛等。

然而,消费文化的传播在带给新媒体一系列的`改观之后,仍然会出现一些不可避免的问题。消费文化作为一种有影响的意识形态与行为价值准则,它本身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这就要求新媒体也应更快的加以适应,因为新媒体在发展xx也可能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如在把关上的缺失,舆论导向上的失误,公信力不足等。所以新媒体在消费文化的传播xx不能只一味地迎合受众需求,而要根据自身的特性以及责任与义务来进行传播。 三、新媒体对消费文化传播的责任与义务

现代社会无疑是媒体的社会,特别是在新媒体出现之后,媒介传播系统及广告声像作为消费文化的载体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它们不仅是人们消费发生的策源地,而且已经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影响着人们的消费活动,并最终引导着消费文化的发展方向。因此,新媒体在对消费文化进行传播时应坚持自身的责任与义务。

新媒体在兴起之后,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功能,在带来新的大众生活交流方式改变的同时,更是由于传媒文化的日益膨胀和过剩生产,从而更好的促进了消费文化的兴盛和传播。新媒体对消费文化传播的方式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通过不断制造欲望来强化消费文化观念的传播与建构。新媒体由于自身的独特特点,在宣传消费品时通过“个性化”、“符号化”等形式来激发消费者的消费欲望,刺激他们的消费行为,以此达到利益的最大化。第二,新媒体除了向消费者传输消费观念外,也渗透主流意识形态,从而达到对受众的控制。第三,新媒体不断“生产”各种“消费活动”以丰富和构建消费文化的内容。新媒体除了传播消费品和消费观念外,自身生产的节目、光碟、录影带等本身就是“复制品”,即消费商品其xx的一部分,因此它们也遵循消费生产的一系列游戏规则,也要追寻利益的最大化,同时新的媒介产品也会带来流行文化,提供新的卖点,形成新的消费热潮。总之,新媒体由于其独特性,使之在消费文化的传播与建构xx更具有了特殊的功能与影响。

新媒体在飞速发展的过程xx,不断打破原有的消费文化传播模式,深刻影响和促进了消费文化的发展。然而在这一进程xx,不可避免地使消费文化矛盾重重,因此,为了减少这些矛盾,新媒体在对消费文化进行传播时应遵循相应的责任与义务。

首先,新媒体在传播消费文化时应该遵循国家相关的规定,在政府许可的范围内进行积极有效的传播。同时,新媒体xx的工作者要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为准则,更好地为受众服务。

其次,从观念上来说,传统的文化观念对消费文化有着一定的制约作用。我国的传统文化自古就提倡艰苦朴素、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这种思想体现在消费文化上表现为求同特征和从众心理,不突出自己,更多的注重商品的实用性,以避免和他人产生隔阂感。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观念在新兴潮流的冲击下发生了很大变化,“追求享乐”的思想开始盛行,甚至有着愈演愈烈的态势。因此,新媒体在传播消费文化时,应坚持对公众负责的原则,真实客观地传播,避免虚夸浮夸,树立自身的公信力,塑造传媒形象。

最后,从模式上来说,广告是消费者了解消费文化的重要窗口。作为一种经济力量,广告已成为消费体系xx充满生机而又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它的贡献在于它使人们沉浸在一个无止境的新产品潮流之xx。而在这一过程xx,又促成了大众行为与欲望—形成了消费经济的生力军。广告的传播功能本质上是让一个符号参照另一个符号、一件物品参照另一件物品、一个消费者参照另一个消费者,它履行了指导消费行为的职能。因此,新媒体xx的广告首先在内容上要坚持真实,客观地传达信息,避免欺骗行为的出现,其次在形式上要坚持创新,要新颖独特,吸引广大受众的注意,更好地指导消费行为,影响受众的消费观念和生活方式,促进消费文化的传播。

综上所述,消费文化的传播与新媒体的发展是相互影响和相互交织的。消费文化的传播与发展也就要求新媒体也有与之相应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其发展需要。同时,新媒体对消费文化有着引导作用,它利用自身的各种优势来传播扩大其影响。然而新媒体在传播的过程xx不能只一味地为了其影响采取各种手段,而是要在遵守相应的责任与义务的前提下来进行,这样的消费文化的传播才是积极的健康的,在消费文化影响扩大的同时我们的新媒体也能更长久地发展。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