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论文(精选12篇)-澳门凯发

2024-04-02 07:42:31 物理教学论文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中物理论文,仅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大家喜欢,并能积极分享!感谢网友“bawfnog2008”向本站投稿了12篇与“初中物理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初中物理论文

【摘要】提高对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重视,对于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果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要注重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不仅要基于现状,更要对课堂实际教学需要和教学大纲认真探索,只有这样初中物理教学水平才能得到全面提高。

【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方法;初中物理教学

1前言

初中物理学科的重点在于需要学生培养较强的计算能力和抽象思维能力,因此这就给物理学科教学增加了许多困难。正所谓学遍数理化,走遍世界都不怕,由此可见物理学科的重要性。初中物理知识与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息息相关,学习初中物理知识,可以发现我们生活中物理知识的奇妙。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终身学生对物理的认识,我们就要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方法进行创新,唯有这样才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物理水平。

2以培养自主式教学模式为起点,开创全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基于初中物理学科所学内容的特点,如果继续沿用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难以满足学生、教师、社会的需要,传统的教学模式,多采用填鸭式教学,通过大量的做题来提高物理成绩,这样的教学模式会大大打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模式的创新,必须要注重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和兴趣,才能从根本上保证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对于初中物理教学方式方法的创新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认真研究学生

研究学生包括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也包括初中生心理特点。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有了解清楚学生的物理知识基础和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对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有针对性的调整,建立一套适合学生自身特点的教学模式,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2.2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教学

初中物理学科既有深度难度,又充满了生活趣味,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领导能力,使学生能够参与到日常课堂教学中,增强课堂的活跃气氛。让学生在活跃的课堂气氛中,积极主动的学习物理知识。

2.3积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

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学习意识的培养直接关乎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当充分认识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的重要性,教师在为学生提供良好氛围的同时,积极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与习惯。自主学习的模式,有助于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形成,而且只有学会自主学习的学生才能够积极迸发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从而能够在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能够取得较大的进步。

3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打破现阶段初中物理教学模式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物理教师通常采用“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向学生传达物理知识。而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是一种全新的科学教学模式,是一种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教学方法。而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模式,应当注重以下几个问题。

3.1注重学生探究精神

所谓“教学”,就是简单的“教”与“学”。物理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应当充分重视学生对探究精神的培养,努力的发掘学生的探究意识。探究精神是学生物理知识学习过程中至关重要的动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探究精神的培养,才能激起学生学习物理知识兴趣与欲望。

3.2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

教师在以探究式的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为导向的前提下,在教学过程中,积极开展探究式教学活动,制定合理的探究式方案,为学生合理的安排探究方法。教师在开展探究式教学模式的同时使学生自己的探究精神与探究意识不断得到提升,从根本上提升教师的教学质量。

3.3注重激发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物理教师在探究式活动中,应当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意识的激发,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意识,不仅有利于物理教师的日常教学,而且有利于学生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意识。独立思考意识是使学生拥有特立独行的见解与培养思维能力、合作能力的前提。

4以科学技术、科学知识为基础,对物理教学方法实施本质创新

科学技术的进步直接关系这各行各业的发展,在初中物理教学方法与模式上也同样适用。在初中物理教学过程中会遇到很多物理实验,而这些物理实验都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息息相关,因此,教师只有从科学技术与科学知识的学习中,才能从本质上对初中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进行创新。一方面,教师应当注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的运用,在学生学习物理学习方法的同时,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

物理实验不仅仅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而且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物理老师在确保学生的安全情况下,让学生自主实验,有利于学生在充分掌握所学物理知识的同时感受学习物理知识学习的重要性与物理知识的可实践性。教师也可以教授学生一些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使学生能够在家就能完成物理实验,使学生看到物理现象无处不在,认识到物理知识的重要性,从而提升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通过借助多媒体现代信息设备展示物理过程与现象,提升学生学习物理的氛围,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物理实验中存在一些高危实验,学生不能自主进行实验,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方法,通过ppt的途径播放给学生,使学生在学习实验知识的同时,充分理解物理实验中的实验现象与内容。物理教师只有充分借助科学技术与知识,才能提升物理教学的整体质量。因此,物理教师应当自主学习科学知识与科学技术,以丰富传统的教学课堂。

5结语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体现在教学的过程中,这不仅与物理教师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也与学生息息相关。传统的物理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注定被科学的教学模式与教学方法所淘汰,物理教师只有充分转变教学观念,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创新,对传统的教学方法进行革新,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提升物理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张浩.浅谈如何创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模式[j].成才之路,(33).

[2]刘益森.启动探究型物理课堂教学模式初探[j].新课程(教研),2010(06).

[3]李乐民.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主体参与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学术教育),(12).

[4]严斌.纲要导学,自主建构———浅析初中物理自主型课堂教学模式[j].知识窗(教师版),2009(09).

篇2:初中物理论文

摘要:本文主要分析了初中物理教和学中“设疑”应该注意的问题,同时阐述了“设疑”的有效方式,最后总结了“设疑”对初中物理学习的重要性,旨在促进这种教学方式的推广,使学生学习不断进步。

关键词:初中物理;教和学;设疑

1初中物理教和学“设疑”应注意的问题

1.1创造设疑的情境

对于初中的物理,逻辑思维占有很重要的比重。初中的学生往往会受到奇特新颖的事物的影响,并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研究表明,一定的问题情景能够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老师应该注意根据教学的目标设置一定的问题情景。同时,老师还要清楚学生的爱好习惯,使得设疑的情景更加独特新颖,吸引学生参与进来。设疑还要具有一定的目的性,应该主要围绕教学的内容展开,不能与所学的知识不相关,实现促进学生学习的根本目的。

1.2创造民主的课堂气氛

老师在教学中,要注意角色的转换,这样更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传统的教学方式中,往往是老师一个人在进行知识的讲授,没有注意到设疑的重要性,长时间的教学中没有向学生提出问题,形成很好的互动,就会导致学生的学习的自主性降低。因此,要想在教学中设疑能够有良好的效果,就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平等、自由、轻松的课堂气氛,让学生能够有心理安全感,从而为学生提出问题创造一个良好的平台。同时,老师还要对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进行鼓励,通过正确的引导促进学生学习主观性的发挥。

1.3引导学生思维的发散

学生在学习中发现问题是一个成长的过程,因此,需要老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在教学中,老师要带动学生一起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训练学生打破砂锅问到底的质疑精神。同时,老师也要注意提出问题的难度和提出问题的方式,不能设置太难或太多的问题对学生不断追问,这样会给学生形成很大的`压力,要通过正确的方法引导学生思维。

2初中物理教和学“设疑”的有效途径

2.1“设疑”的情境要合适

设疑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但是,设疑的情景要具有趣味性和探索性,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例如,在学习惯性的知识点时,老师可以用生活中的例子进行引导:如果不小心踩到西瓜皮,身体会想后倾倒,但是如果在坐车时突然刹车,身体会向前倾倒。通过这两个常见事例的对比,学生就会在心中产生疑问,求知欲就会促使学生有效进入到对惯性这一知识点的思考。再比如,在学习能量转换的知识点时,可以创造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比如不同的能量是如何产生与转换的,能量的合理利用等问题,通过情境的激发,促进学生知识的延伸。

2.2“设疑”的目标要明确

从教育的目标来看,我们希望设疑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引发学生思维的活力,教学应该是活的,学生才能够灵活地进行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学生要能够将书本上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的生活中,因此,设疑的取材也要尽量来源于生活,还原于生活。例如,在学习热现象时,老师可以用实际的生活进行引导:开水冒出的“白气”和冰块冒出的“白气”有什么差异,二者是否都是由于热现象导致的。在没有学习知识之前,学生可能会对这两种想象有一定的误解,通过设疑的方式能够纠正学生的错误,让学生知道,一种是由于热想象产生,一种是由于空气中的水分受冷液化产生。

2.3“设疑”的时机要合适

在物理的教学中,设疑的时机是很重要的,如果没有正确把握,就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效果。如果在课堂开始之前进行适当的问题导入,引导学生产生思考进入到学习状态,例如,在学习动能这一章节时,可以提出问题,水沸腾时,水壶的盖子会发生跳动,是什么导致这样的现象发生的。学生一旦激发了好奇心,就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来。

2.4“设疑”的方式和适当

在初中物理知识的学习中,老师应该要重视知识的归纳和总结,学生在具有规律性的知识结构中往往更容易掌握和记忆。因此,设疑还要具有归纳性,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反思。同时,设疑还要具有创新性,在一个问题结束之后,可以适当地提出新问题,对所学的知识进行拓展。例如,在学习滑动摩擦力时,老师也可以进行设疑:在同样的情况下,拉空车会比装满货物时更加轻松;在推箱子时,将两个箱子并排放置会更难推动,这是为什么?通过问题的分析和对比,学生就会发现,滑动摩擦力和质量、接触面积有关。这些设疑的难度不大,学生根据自己所学的知识就能解决,在思考的同时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点的记忆和掌握。

3结束语

“设疑”在初中物理的教学中,能够有效促进学生对知识进行深入分析,提高学生的创造性。因此,在教学中,老师应该合理运用“设疑”的方法,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志军.浅谈物理思维程序的训练[j].学周刊,2015,18:163.

[2]赵晋春.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利用生活现象创设问题情境的应用研究[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1.

[3]赵鑫.初中物理教师课堂提问的调查研究[d].西北师范大学,2014.

[4]黄海旦.浅谈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j].赤子(中旬),2013,10:1.

篇3:初中物理论文

摘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微课可以与常规教学相得益彰,共同为学生的教学服务。微课这一形式打破了时空限制,有着不能替代的高效性、便捷性的特点。结合初中物理教学的特点,微课可以完成很多的教学目标。在师生关系促进,班级教学氛围打造方面,微课也有互动性强,交流沟通顺畅等优点。

关键词:微课;物理教学;教学流程

一、注重教学设计,将微课的教学流程融入整门课程的教学中

教学需要提前的教学设计,通过设计来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全程的布局,使得时间和内容可以优化,做到高效化。将微课引入到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从整体上明确微课会在哪个环节或知识点的学习中应用,做到重点突出,特点鲜明。从学习流程上来看,微课的环节并不是教师就让学生自己学,自己练习,老师就没事干了。在微课录制好投入应用后,教师还要将微课教学融入自己的教学体系,学生通过微课学习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让学生结合微课进行自主的学习,对知识点进行初次认识,在对知识点进行理解的基础之上进入下一个阶段,那就是与老师进行交流探讨的阶段。在老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讨论阶段,学生可以将自主学习阶段中的难点或者不理解的知识与老师在课堂上一起讨论研究。老师也应该通过一些测试练习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更好地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教师特别要注重教学反思,因为对于很多老师来说,微课教学还是新生事物,并不会感觉到非常熟悉,所以教学反思中要不断对已有的教学加以调整,使之更加科学高效人性化。

二、初中物理教学中可以借助微课进行新知识导入,效果显著

一个好的开头会让学生接下来更加专注,兴趣高涨,进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传统初中物理教学,新课导入常常采用“语言式导入”和“演示实验”导入。语言式导入,如介绍相关科学家或物理学史,讲述相关的小故事,讲解生活中常见的物理现象等。演示实验导入,顾名思义就是教师借助物理实验适时导入新课。这是较为常见的两种导入方式,常用而且效果较好,可是如果用的太多了,学生们会感觉单调,甚至会有学生感到太浪费时间却做了一些好像没有多大用处的安排。为了解决这些弊端,教师可以考虑用微课的方式来进行新课的导入。

例如,教师可以用微课来代替语言式导入,也就是将本来教师口头叙述的故事通过微课呈现出来。这比较容易实现,而且很受学生的欢迎,声音、画面再加上音乐,讲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物理学故事用更加生动的方式呈现出来。这当然需要老师在课前进行视频的制作和剪辑工作,看起来非常耗时耗力,但微课是可以反复使用的,因此,教师们要在这个环节多下一些功夫,争取多出精品。好的微课还可以跟其他老师分享,这是一件惠及更多学生的行为。所以,很多教师的教学实践和教学研究都表明,微课这种教学形式,在课堂导入的环节使用,可以更直观、准确、生动、高效的达到教学目的。“良好的开端,就是成功的一半”,而吸引学生的最好时机,就在一堂课刚刚开始的时候。教师要转换思维,用更加灵活的思维去看待教学过程,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手段,促进高效课堂的生成。

三、借助微课教学解决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学科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往往成为教师教学中耗费心力和时间较多的环节,方法运用不当还可能效果甚微。教学具有过程性,在整个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反馈,使得教学过程不断优化。如果将微课巧妙的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就可以拓宽解决教学重点和难点的渠道。微课的录制具有较强的前瞻性,教师要充分估计学情,做好预设,并注重学生知识的生成。新授课是教师指导下的课程,因此必然存在着问题的预设。

这要求在制作微课前教师要精心设计,课前充分调研,通过作业、同步训练、随机访问等方式,了解学生学习中的难点,这样才能有的放矢。不过,如今新的教学理念也提醒各位教师,课堂教学并不完全是教师提前预演的实现,伴随着师生的互动,课堂教学具有了生成性的特点。这个过程是教师和学生相互的思想碰撞中实现的。教师面对学生突然提出的问题,要认识到其在培养创造力和持久的物理兴趣方面的长远意义,不可以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目标放弃或者忽视这些问题的解决。所以,教师要加强课堂的应变能力,与学生保持密切的沟通,课堂上学生提出的疑问或出现的状况,尽可能在课堂之上加以解决,如果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耗时较多,那就需要放在课下,总之要保持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可以有更多自主的感觉,学习的效果提升。总之,微课是一种新的教学方式,它的发展与信息技术的发展密不可分。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可以发挥自身很多的功能,然而这些功能更多需要教师结合自身学科特点和教学经验来进行实现。微课将会与传统教学一起为学生的初中物理学习提供更广阔的天地。

参考文献:

[1]赵旭升.微课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j].物理教学探讨,2016,(11):64-65+72.

[2]马振华.以微课为载体精心设计初中物理课堂[j].中学物理,2016,(06):55-56.

篇4: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

物理是一门历史悠久的自然学科,物理科学作为自然科学的重要分支,不仅对物质文明的进步和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而且对人类的思维发展也产生了不可或缺的影响。从亚里士多德时代的自然哲学,到牛顿时代的经典力学,直至现代物理中的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等,都是物理学家科学素质、科学精神以及科学思维的有形体现。随着科技的发展,社会的进步,物理已渗入到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

有一次,我在厨房帮助妈妈煮菜,没想到忙没帮成,还帮了倒忙――把胡椒粉和盐混在了一起。哎,这下可完了,盐和胡椒粉颗粒都这么小,现在只有三个办法了:一是耐心地把它们一点一点地分出来;二是把盐和胡椒粉倒入有孔的小盒子让胡椒粉漏出来;三是借助科学的手段来把它们分离。

说干就干,我先采用了第一种方法。

我拿来了两只干碟子.带上一次性手套,一点一点地分。可是才不到两分钟我已手脚发麻,看看碟子,才几个盐巴。我顿时像一只泻了气的皮球,对这一招失去了信心。

第一招不见效,我只好采取第二招。

我把胡椒粉和盐巴一起倒入小盒子,使劲的摇晃,我原先是这样想的:盒子中有小孔,胡椒粉比盐巴的颗粒小,胡椒粉通过小孔漏下来,而盐比胡椒粉大,所以不会掉下来。可是我错了,这种方法也不能使他们很好地分离,不是孔太小了胡椒粉和盐都没有漏下来,就是孔太大胡椒粉和盐都漏下来了。

我们何不用摩擦起电的方法来分离盐和胡椒粉呢?于是我找来了要用的小塑料汤勺,小盘子。

这一次,我拿着小塑料汤勺在衣服搓了又搓,使它能够产生静电,因而达到把胡椒粉吸起来的效果,等到摩擦了一定的时间后,我将汤勺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果然不出我所料,胡椒粉像着了魔似地沾在了汤勺的底部,最后感觉胡椒粉被牢牢地吸在了汤勺上。这真是一个奇迹!我迅速将胡椒粉放在了事先准备好的小盘子里,一边大叫“我成功了!我成功了!”原来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产生了静电,因为胡椒粉比盐巴轻,所以就吸起来了!我终于发现怎样将混合在一起的胡椒粉和盐巴怎样分离了!

在学习中,同学们要树立科学意识,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经历观察、思考、实践、创新等活动,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训练科学的思维方式,不久你就会拥有科学家的头脑,为自己今后惊叹不已的发展,为今后美好的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篇5: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

物理学是一门基础科学,是整个自然科学和现代技术发展的基础,对促进社会的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学好物理就必须改变过去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实验是物理教育本质的自然回归,符合素质教育的理论和实践的要求。而课堂上的演示实验正是中学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是建立物理概念和规律、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不可缺少的环节,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探索精神以及良好的学习方法。也是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科学素质的重要手段之一。针对演示实验的改革问题,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做法,与同行们研讨。

演示实验生动有趣,易形成悬念,它在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在学习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追根求源探索知识上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作法,与本文就此谈谈自己的肤浅体会和作法,与同行们研讨。

一、认清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目前,我们的学生普遍感到物理“难学”,其原因之一就是物理实验教学还很缺乏,尤其是农村由于金费不足实验器材还不到位。而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国家,他们非常重视物理实验教学和研究问题的方法,如日本初中物理的课时数只有75课时,但安排的学生实验却有20个,演示实验有130个,并且绝大多数都是研究性实验,基本形成以实验为中心的课堂体系。可见,他们的学生在实验方面得到训练和能力培养比我国的学生多得多,他们学生的实验心理素质比我国中学生强。可喜的是我国相关教育部门已经充分认识到这点,所以在当前我国中学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再次强调了实验教学的重要位置并且落到了实处。如国家花大力气为农村学校免费完成了实验室建设和“农村四配套工程”等,国家的重视程度我们有目共睹。那作为教师我们更应该与时俱进,除了完成书本上的指定实验以外还必须研究教材中哪些地方学生感到抽象、容易混淆、接受困难,并结合教学实际,研究解决的方法,努力开发一些直观的演示,同时在教学中引进近代物理学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现代科学的新成就。这样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使学生的眼界更加开阔更容易接受。例如“分子间作用力”的演示,可在两只乒乓球间夹上一段弹簧,球的外侧套上橡皮筋,平衡时,引力等于斥力;增大球距时,引力大于斥力;缩小球距时,引力小于斥力。这样不仅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学习兴趣,更多地拓宽学生视野丰富他们的想象,而且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更新实验教学的思路

演示实验作为一种教学手段,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需要教师认真研究和准备。有的教师轻视课前演示实验的准备工作,结果造成演示失败或出现意想不到的情况,以致在

课堂上手忙脚乱,“强行”让学生接受结论,教学效果很不理想。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的是思想认识存在问题,对实验教学不重视或持怀疑态度;有的是疏忽大意,以为实验内容简单,以前做过或曾看见别人做过;还有的是怕麻烦。这些都是演示实验教学的大忌。教师在课前首先要准备好与实验有关的全部仪器、材料。其次是在课前反复操作,直到熟练的地步,对于在实验中可能出现的故障做到心中有数并能及时排除。第三是掌握演示时间,注意与教学进度紧密配合。第四是教师要考虑除大纲和教材中规定的演示实验外,还可以适当补充哪些小实验,或对现有的实验作必要的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蒸发吸热这一问题时,教师可用方座支架、小烧瓶、细玻璃管、有色水和小烧杯等组装一个伽利略气体温度计,用它来演示蒸发吸热现象比直接用普通温度计演示现象清晰、直观。第五是要考虑在演示过程中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启发学生思维,最大限度地发挥演示实验的作用。

人们的许多物理知识是通过观察和实验,认真地加以思索和总结得到的。如对于彩虹,自然界在特定雨天后才能看到,平时看不到。在课堂上用三棱镜做光的色散实验让彩虹出现在教室里,使学生感到新奇;再引导让学生去讨论解开雨后彩虹形成的这个谜。实验就是在人工控制条件下使物理现象重复出现供人们观察的工作。在这里学习的就不仅是色散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了这种探索事实的根本方法──实验。

物理就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物理的定义、定理、规律、定律都建立在大量的实验和实践活动中,所以我认为,实验教学不仅局限可以在课上,也可以在课下;可以使用实验室所配备的器材,也可以自备自制教具,甚至可以使用我们日常生活中的现有物品,经常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做实验,如用水和玻璃做光的色散实验等,这些器材学生更熟悉,更有利于使学生明白物理就在身边,物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而且通过这些课本上没有出现的器材启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大家一起来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来说明我们要知道的内容,或者,这种类似的方法我们可以用来解决其他什么问题等等。调动学生刚刚起步的创新的意识和创新的精神。

总之,我们不是为做实验而做实验,我们做实验是学习这种研究事物内在联系,研究问题的方法。

三、改革实验教学的方法

1、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实验

观察是实验的第一步,也是创新的前提。观察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案例一:在演示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时,可先让学生细致观察,然后出示以下问题:①本实验需要研究观察什么?怎样观察?观察时光屏、透镜、火焰三者的位置关系如何?②在光屏上会出现什么样的像?③适当改变距离后像的大小有何特点?光屏上是否一直都

有像,若没有是在什么情况下?为使学生养成细致观察的习惯,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教师应该在没有出示以上问题时就让学生自由观察。待观察一段时间后,老师再让学生回答以上问题。肯定有部分学生观察方法不当,老师可指导学生重新观察,这样做一定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掌握正确的观察方法,从而留下深刻的印象。

在观察中,要引导同学讨论观察的方法和应注意的问题。可以提示看到的不同的现象是由不同的原因引起的,但是具体到是哪些原因,应该由学生通过多次的实验得出一定的结论,而不是老师在黑板上把各种条件罗列出,让学生按部就班。那样做实际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是不利于学生形成创新思维的。

2、要与学生紧密配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演示实验本来就是教师利用课堂时间为学生演示,在操作的同时又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观察、思考和分析的一种物理实验教学方式。在传统的实验教学模式中,课堂演示实验一般以教师为主体,学生仅仅是旁观者,而且很多实验学生根本看不清,特别是后边的学生。不同程度的限制和阻碍了学生智能和潜能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实验心理素质的提高也不利于其创新能力的培养。因此,不能把学生当作被动接收的“仓库”,完全没有发挥出演示实验的作用,是不可取的。教师要在演示的同时引导学生观察,不断启发提问,让学生分析、讨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实验结论合情合理地被推导出来。 演示实验时还要注意不仅要现象清楚,而且还要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大演示实验的可见度。投影放大、机械放大、自制可见度大的仪器进行演示等都是常用的方法。甚至在实验操作上让学生积极参与,让学生充分了解实验的内容,多次重复,加深印象,巩固记忆。如让学生上前来读数或动一动手。案例二:在进行马德堡半球演示时,先让两个“大力士”上来拉,不能将两个半球拉开,打开活塞,让空气进入半球中,再让两个力气最小的学生来拉,却很轻松地将两个半球分开了。两相对比,说明大气压强不仅存在,而且还不小,全体学生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演示实验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参与,不仅有显示学生实验技能的机会,又能得到科学方法的训练及能力的培养,加深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规律,同时可领略物理学的思想,培养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

3、采用多种实验方法,活跃学生思维

笔者认为在帮助学生掌握实验原理的基础上,允许学生用不同的器材、不同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在实验中,学生需要在各种因素中进行取舍,对所得信息进行筛选。这就要求学生在确定的目标下,有全局观点和善于妥协,在不同情况下善于应变,培养学生的应变能力,使学生分析、抽象概括、综合表达能力都得到训练和发展。

4、创设实验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

创新教学的构成要素是研究性、引导性、发现性、归纳性等有机的结合起来,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中创造性的应用现代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将多种教学方法进行优化组合,用“创造性的教”为学生“创造性的学”创造环境和条件。因此除了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之外,在学生的模型制作、游戏、调查小实验活动中,也可以发展创造活动,鼓励学生创造。

例如,学习固体能传声的知识后,引导学生自制土电话

四、建立实验教学评价中的意识创新

教师对教学目标的完成情况进行评估,为制订下一个目标做准备,这是一个学科目标的结束。如果说学生已经掌握了知识的重点、难点,形成了相应的技能技巧,那么教师应该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总结,学生掌握了什么,超越了什么?谁做得最好?由教师和学生总结这个经验,从而形成再创新能力,这个环节是必不可少的。

在以往的教学评价当中,往往是以学生的一次次考试的成绩来评价每一个学生,在具有创新意识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这个评价方法自然也应该有所改进,而实验教学的评价似乎成了其中的重点。新的评价观点应该重视学生在实验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实际操作时就应该努力避免死板、缺乏创造力的观点,这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之一。

总之,创新教育能使学生学会学习,开发智力提高素质,增加了锻炼的机会,增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能力。而其在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实施,也会给我们培养大量的适应现代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提供一个可行的方式方法。

篇6:关于初中物理论文精选

【摘 要】探究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亲身体验物理,在体验中感受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 物理 探究

《新课标》阐明了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法之一。所谓探究式教学,就是以探究为主的教学。具体来说是教师启发诱导,以学生独立自主学习和合作讨论为前提,以现行教材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为学生提供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讨论问题的机会,让学生通过个人、小组、集体等多种解难释疑尝试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一种教学形式。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初中物理探究教学的体会。

一、创设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对自己感兴趣的一切现象、事物、规律等,总是主动积极地去认识、探究。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设法激发学生探究的乐趣,引起探究的动机,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身边的物理现象、实验等方法来刺激学生隐藏在内心深处的求知欲,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培养起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还要充分利用学生对物理现象的好奇心、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动机,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学习

的积极性、参与性和实践性。

二、注重合作交流

在现代社会生活和科学工作中,个人之间和团体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是十分重要的,要想在激烈的竞争中干出一番大事,要想有所发明创造,只有依靠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教师在安排科学探究活动时,要注意培养学生这方面的良好素质。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教师在引导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必须重视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探究者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异,探究者共同研讨、交流,彼此表达与相互倾听,具有一系列价值:探究者通过“相互交流”,会明白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解释,有利于摆脱自我中心的思维倾向;在合作、相互表达与倾听中,探究者的想法、思路会明晰化、外显化,探究者可以更好地对自己的理解和思维过程进行审视和监控;在讨论中,探究者之间相互质疑,其观点的对立及相互指出对方的逻辑矛盾,可以更好地引发探究者的认知冲突和自我反思,深化各自的认识;探究者之间交流、争议、意见综合等有助于激起彼此的灵感,促进彼此建构新的假设和更深层的理解;探究中的合作、分享与交流,可以使不同探究者贡献各自的经验和发挥各自的优势,从而使探究者完成独立难以完成的复杂任务。因此,教师要创造良好的“合作交流”氛围,引导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活动,使学生发表自己的探究成果和方法,倾听他人的探究经验,并进行客观的比较和鉴别,从不同的角度改进自己的学习经验,提高认识,克服独立探究中的片面性

和局限性,正确理解所获得的知识。

三、重视引导探究方法

科学的方法是行动的指南。教师不能仅仅停留在教给学生知识的层次上,更应对学生的学习方法进行指导,引导学生了解物理知识形成的过程,培养学生探究学习的能力。教师要以问题为纽带,及时引导和指导学生把直观现象加问号的问题转化为要探究的科学问题;适时引导学生回忆与问题有关的现象,把已有的知识经验和要探索的内容联系在一起,区分有关因素和无关因素,对问题提出初步的猜想与假设;通过讨论,修改选择设计出最佳实验方法;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并且认真观察实验现象,及时准确地收集实验数据,而学生在探究实验的过程中会得出各种现象及数据,再对数据进行分析、比较、概括后得出结论,并验证自己的猜想和假设;指导学生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思路、方法、步骤、结果处理等,检查是否有错误和疏漏,从而对探究活动的可靠性进行评估。科学探究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合作与交流”七个要素。探究的教与学是通过内容的操作来体现的,探究活动的组织形式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的探究方式,探究过程可包含几个或全部要素。例如:陈述性知识或操作技能的学习,可采用教师提供有关知识和背景材料或指导阅读课文―操作或讨论―得出结论―应用反思的探究方式。如学会使用天平这一节,指导学生看书、天平挂图与天平实物,让学生分组讨论顺序和天平使用的

注意事项,得出使用方法与注意事项,最后进行作业。

教师应重视学生怎么学,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鼓励学生在原有的知识水平、能力水平的基础上学习创新。教学设计要以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创新能力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为宗旨,以指导型探究为主要教学方法,以问题解决为主线,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注重生活实际,培养探究能力

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相当密切,在物理教学中,我们要学会将学生的探究视点从课堂引导到社会,开展广泛的社会调查及其他学习活动,切实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在交给学生探究式学习任务时,同时将探究评价量规发给学生,学生在进行探究活动时可以作为活动依据。笔者通过不断尝试,从学生学习的每一个方面展开探究活动,一方面使学生更好地领悟科学思想和精神,经历发现科学的过程,另一方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其终身发展夯实了基础。实验结果表明,教师让学生感知探究模式,激发探究欲望,内化探究方法和分析探究结果,可使学生自己学会如何去自主学习,去主动地获取科学知识,从而掌握科学探究的方法,在学习中体验科学探究的快乐,养成良好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创新能力。 总之,探究式教学就是要让学生亲身经历基本的科学探究过程,学习科学的探究方法,亲身体验物理,在体验中感受物理,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物理的兴趣,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一定的学习能力。

篇7:初中物理论文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应用多媒体技术提出几点应用策略,以期对增强初中物理教学效果有所借鉴。

关键词:初中物理;多媒体技术;自主探究学习

1前言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获得普遍应用,而且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初中物理教师也要将这一手段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作用,加强多媒体与初中物理的有机结合,努力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水平。

2多媒体技术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分析

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求知欲望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学习的热情高低和学习成绩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兴趣的多少,兴趣是学生的不竭动力源泉[1]。对于刚接触物理知识的学生而言,物理抽象的知识和复杂的原理是挡在学生面前最大的障碍,抑制学生的积极性。而多媒体形象直观的表现特点有效地解决了这个问题,刺激学生感官意识,拉近与物理的距离,激发学生求知欲,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教学活动中,提高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如在教学“杠杆”时,教师可以首先问学生一个问题:“同学们,阿基米德说过一句话:‘给我一个立足点和一根足够长的杠杆,我就可以撬动地球。’你们觉得他是在说大话吗?”简单的一个问题就抓住了学生的思想,成功启发学生积极思维。随后教师可以联系学生生活经验,搜集生活中涉及到杠杆原理的事例,借助学生熟知的镜头导出教学内容,加深学生理解,激发学生求知欲和深入探索的兴趣,比如撬大石头、开啤酒瓶盖,借助杠杆原理,费很小的力却能做到原本不可能的事,深深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兴趣。这样一来,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能动性得到充分发挥,教学效果事半功倍。利用多媒体技术突破知识学习瓶颈多媒体信息技术具有多元化、集成化又有丰富性、交互性等特点,利用多媒体制作课件,能够大大增强教学内容的`直观性与形象性,提高课堂教学的表现力,不但有利于信息的加工和整理,而且便于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帮助学生有效突破教学难点和重点,充分感受到物理课堂的乐趣[2]。教师可以利用模拟性课件进行物理实验教学。所谓模拟性课件,是指用多媒体模仿真实的物理现象,或塑造理论中的理想模型,以供学生观察和学习,帮助学生发现这些物理现象的本质。通过具体教学发现,很多物理知识比较抽象,学生理解起来非常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利用多媒体进行模拟。如在教学“光的反射”时,可以利用多媒体模拟一束光线碰到物体表面而发生反射的现象,同时出现发射光线。为了进一步说明在光的反射中光路可逆,用另一束别的颜色的光线沿着原来的反射光线射入,可以看到光是沿着原来的入射光线射出的。这一过程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了光的可逆性,对下一步实验的进行起到很好的指导作用。

此外,利用以练习为主的课件突破重难点。练习类型的课件,顾名思义,就是通过练习的方式进行训练,通过做一些必要的练习题,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要的知识与技能,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这一类的课件通常采用多媒体给学生提出问题,当学生做出判断之后,再给予相应的指导。如电学中的电路故障、结构、情景分析等都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和难点,容易导致学生产生两极分化现象。如果采用传统教学方式,难以在有限的时间内兼顾所有学生。采用多媒体课件,则可以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让每一位学生都能获得进步和发展,并有效节约大量的板书时间,从而达到令人满意的效果。

利用多媒体技术增强实验教学效果首先,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变微观为宏观。有研究表明,视觉是人们获得信息与感知的主要途径,物理是一门自然学科,视觉体验尤为重要[3]。在具体教学中,不管是概念的构建,还是规律的验证,都离不开学生的观察和想象,没有观察,就没有想象。但是很多物理现象是发生在微观世界中的,难以用肉眼观察和体验,所以阻碍了学生对知识的获取。利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很容易地解决这一难题,将微观世界变成宏观现象,便于学生观察与记忆,从而顺利掌握物理现象和物理知识。如在教学“摩擦起电”时,学生对于“原子推动电子使物体带正电,原子得到电子而使物体带负电”这一物理现象感到茫然,而将其反映在大屏幕上就可以非常形象地展示这一物理运动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认知物理世界,并牢牢掌握物理知识。

其次,通过虚拟实验模拟,增强知识的直观性。在物理教学中,通过实验演示呈现知识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式,但是由于实验受到空间与时间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常常出现力不从心、事倍功半的现象,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利用多媒体技术则可以弥补这一不足之处,利用模拟实验能够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如“电流”是初中物理电学中的重点,但是电流在导体中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对于初中生来说比较抽象,难以理解和把握。虽然教材中配以很多相关插图,但是这些插图却是静止不动的,不能让学生产生电流流动的直观感受。利用多媒体中的动态软件进行设计,则可以很方便地做出导线中正负电流的流动画面,促进学生理解,加深学生印象。利用多媒体技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物理教学的目标之一。“温故而知新”,借助多媒体形象具体的表现特点,建立新旧知识之间的衔接点,开展类比教学,引导学生探究知识规律,找到物理概念的相同点,不但能起到巩固深化的作用,更能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提高学习效率。如在初中物理教学阶段,有一些重要的物理概念,如压强概念、功率概念、速度概念、密度概念等,为了帮助学生熟练深刻地掌握这些基本概念,教师就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类比教学法。例如:在学习速度时,通过多媒体展示动画,让学生明白速度表示在相同的单位时间内,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快慢的单位,从而深化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在学习密度概念时,教师就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类比速度的概念,引导学生明确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可以表示单位体积内质量的大小;在学习功率、压强时同样可以类比学习。这样一来,教学过程水到渠成,一举两得,大大提高教学活动的有效性。

3结语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的优势和作用,可以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激发学生学习主动性,同时根据物理教学的实际,灵活应用多媒体技术,可以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增强物理实验效果。因此,物理教师要将物理课堂和多媒体技术二者有机结合起来,更加有效地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和水平。

参考文献

[1]孙建军.运用多媒体技术优化物理教学[j].科技资讯,20xx(30):98-99.

[2]季国昌.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应用的利弊分析[j].现代物理知识,20xx(1):78-79.

[3]董晓莉.浅谈多媒体课件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应用[j].新课程学习:社会综合,20xx(12):122-123.

篇8:初中物理论文

摘 要:课程改革越来越重视“过程与方法”的培养,初中物理实验教学正是体现这一维度目标的特色内容。科学方法的教育无论是从现在还是长远来看都是实现中华民族科学技术伟大复兴的关键,根据长期在实验教学中的摸索,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如何渗透科学方法提出一些策略上的探讨,希望以此促进物理教师对科学方法教学的思考与研究。

关键词:实验教学;科学方法;渗透;策略

20xx年,教育部在对初中物理课程标准进行修订时,提出了通过物理课程的实施注重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以及应对未来社会挑战能力的指导思想。物理学实验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活动,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而实验教学是塑造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过程。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方法的教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如何在实验中通过科学方法的渗透让学生建立起清晰的科学探究模型、丰富的解决问题方法、具备一定的科学素养是广大物理教师应该注重研究的方向和课题。

一、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存在的普遍性问题

1.思想重视不足

在现行的初中升学选拔的机制下,物理教学的评价仍然以纸笔测验来反应,这一方式是以“知识与技能”这一维度目标的考查占大部分。这样一来物理教师为了保证教学成绩,不得不围绕历年纸笔测验的经验来指导课堂教学,而对繁琐又耗时的分组实验多采用演示、视频实验、课件实验来搪塞,有的甚至以讲授来代替实验,在思想上不重视实验教学,更谈不上在实验教学中对学生科学方法的传授和培养。

2.科学思路不明

物理学史的发展,除了积累了丰富的物理理论知识外,还在科学探索中形成了有效的科学方法,这些方法为世界科技的进步和未来科技的发展奠定了宝贵的实践基础。而目前却有相当部分物理教师在实验教学中未能掌握正确的科学方法,实验时出现实验目的不明确、实验方案不合理、科学方法不明显等问题。

3.方法渗透不准

物理实验中可以渗透使用的科学方法很多,比如,控制变量法、物理模型法、等效替代法、理想实验法、归纳分析、对比法、转换法、放大法、平衡法、积累法等。在实验教学中,有些实验的方法比较明确单一,有些实验中却包含着多种方法的综合运用,有些注重在设计方案环节突出科学方法,有些是在操作过程或是数据分析中运用了科学方法,而教师在实践中往往会过多地突出某一方法的运用,或者一些方法在实验的不同阶段中相互混淆把握不准。

二、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应遵循的原则

“实验不仅是学习和研究物理学的重要方法,还是运用物理学解决其他问题的重要手段。”科学方法不是教出来的,而要遵循一定的原则让学生在实验活动中体验、感悟和内化。

1.渐进性原则

学生刚开始接触物理实验时应以建立兴趣为主,在实验的设计中以渗透单一的科学方法为宜,把重点放在仪器的使用和物理现象的观察上,尝试让学生进行简单的归纳与分析。随着实验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思维水平的提高,学生积累了一定的实践经验,这时应逐步提高对实验的过程性管理和要求,让学生从实验中学会运用科学方法的思维,使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从感性渐进到理性、从经验渐进到理论的层级上来。

2.整体性原则

物理实验绝不是单个科学方法的体现,多数初中物理实验综合应用了各种科学方法,“不同的科学方法共同作用、相互支撑,这就要求教师权衡一个知识点突出了哪种方法,有选择地突出一些科学方法的同时兼顾其他。”因此不管是教师的演示实验还是学生的分组实验,我们都应该从这整体上考虑,把握教材所关注的重点方法进行渗透。

3.教与学统一的原则

科学方法绝不是“教”出来的,皮亚杰的建构主义理论强调的是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主动建构,而不是把知识从教师头脑中传送到学生的笔记本上,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主要在于他在实验中获得知识和能力的方式。“教”是一种直接而比较系统的方式,但它容易导致学生机械地记忆而不能正确理解和运用;学生主动实验的过程就是“学”方法的过程,在实验探究中主动发现问题、主动学习科学方法、主动思考解决问题的办法更容易把所体验和学习到的科学方法转化为终身的素养,所以,应该把“教”实验与“学”实验统一起来,取长补短。

三、实验教学中渗透科学方法的教学策略

1.利用问题设计渗透科学方法

初中生的思维正处在一个从直观感性思维渐进到抽象理性思维的初级阶段,这就要求物理教师要善于利用引导式的讲授方法来开启学生的智慧,切忌使用填鸭式的灌输,特别是科学方法的传授。笔者所在地区的教研部门这几年以科学探究中的问题设计开展了丰富的研究,达成了利用问题设计来渗透科学方法是行之有效的策略之一。学生在问题引领下很容易发现实验中所需要解决的问题以及如何解决这些问题,而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自然形成了要用科学方法的意识,此时教师再将应用到的科学方法进行归纳,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这些方法内化为科学方法。

例如,在进行《牛顿第一定律》实验时进行了这样的问题设计:

演示:用手推动小车在桌面上运动一段距离后停下来。

师问:“小车为什么会停下来?”

生答:“受到桌面对它的摩擦阻力。”

师问:“如何让小车在桌面上运动得更远呢?”

生答:“用更大的力推小车”“用更轻的小车”“减小桌面的摩擦力”等。

老师引导学生分析得出影响小车运动距离的因素有:小车的初速度、小车的质量和小车受到的摩擦力等。

师追问:“我们要怎样证明小车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呢?”

生讨论后回答:“改变桌面的粗糙程度”“要用同一辆小车”、“要用相同的力推小车”…

通过这三个问题,引导学生意识到:小车运动距离受多个因素的影响,而为了探究运动距离与受摩擦阻力的关系必须控制其他的因素保持不变,进而就要解决如何控制小车质量和初始运动速度等这些变量的问题,在解决这些问题过程中教师引出控制变量的概念,渗透控制变量这一科学方法。

2.利用演示实验渗透科学方法

演示实验除了具有引出物理现象、证明物理规律或作为课题导入部分的功能外,笔者认为,有些实验有必要由老师先进行演示,并在演示过程中直接引出科学方法,让学生在老师的示范下理解这些科学方法的运用。比如,在探究影响电流做功的因素这个实验中,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控制变量的方法,但这个实验的难点之一却是如何应用转换法让学生直观地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为此教师可进行不同电热丝给等质量的两杯煤油加热的演示实验,让学生观察两支温度计的示数来比较电流做功的多少,而在演示过程中通过对温度计作用的分析引出转换法,让学生明白有些实验的现象不容易观察,需要借助一定的材料或现象把它转换成明显能观察到的现象也是物理研究常用的科学方法。

3.利用数据分析渗透科学方法

实验后要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出结论,而对实验数据的处理也要渗透适合的科学方法,比如,算术平均法、比值归纳法、图像分析法等。对实验要分析的数据可以是预期的数据也可以是实验得到的数据,我们可以利用记录数据的表格设计巧妙地渗透科学方法。

例如,为了探究滑动摩擦力与压力大小关系,我们可以事先设计这样一张空表,表中空白部分的“接触面”和“压力”两列是这个实验中预期的数据,在实验前可以填写。当我们把这样的空表展示给学生并要求学生讨论思考后填写前两列可能的数据或内容时,学生会推测:“老师究竟要我在这两列中填写什么呢?”在这样的好奇心的驱动下学生自然会思考实验的过程,而表格中的“接触面”一列就已经体现了控制变量的科学思想。

综上所述,虽然初中物理教材中针对科学方法的表达相对比较隐蔽,但却又贯穿着整个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虽然教材中没有明确的科学方法的定义,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还是有责任将科学方法的教育渗透到每个实验中,让学生通过实验不仅掌握了物理知识、探索了物理规律,更重要的是培养了他们科学思维的习惯和方法,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奠定终身受用的基础。

参考文献:

李焕珍。中学物理实验教学中进行科学方法教育的探索.山东师范大学,20xx.

黄琳雅,黎明,陈清梅。论物理教学中科学方法显化教育的教学原则.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xx(02)。

篇9:初中物理论文

物理是初中生接触的一门新课,学生没接触它之前,就形成了它比较抽象、深奥的印象。物理教师要在学生刚接触物理的时候,就要结合物理教学内容,在教学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等方法,让学生正确认识物理,爱上物理,彻底消除物理难学、难懂的观念。

一、结合学生实际选择课堂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

在课堂中我们收不到预想的教学效果的原因有两点,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吸引不了学生,二是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脱钩,让学生觉得物理离自己太遥远。笔者认为,要想提高教学效率,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教师就要在有限的时间内,采用一些与时俱进的手段、方法、技术等等,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和热情,让学生在课堂上有所回应,对学习情况有所反馈。笔者是这样做的:首先精心设计符合学生实际的教案,并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上进行施教,使教学内容的难点、重点切合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水平。其次,教学方法要能让学生接受,且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二、善于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现在学生接触信息的渠道比较多,思想都比较活跃,如果教师依旧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学生不感兴趣,自然收不到好的教学效果。在教育教学技术不断革新与发展中,学生对教师的教学期待也不愿停留在照本宣科、题海战术的方式上了,他们喜欢直观演示实验、有趣的物理实验、动画。多媒体就是在此背景下产生的新型的教学方式,适时利用它,不仅能让枯燥、艰涩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形象、直观,还能促进学生对知识的深层次理解,同时还活跃了学生的思维,调动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比如,教学“大气压强”这一节内容时,课件中就有抽水机、离心式水泵原理的动画演示、做托里拆利实验的教学视频等,通过多媒体我们可以放大放小,让学生观察一些细微的不易观察的.学习内容,再加上教师有针对性地讲解,就会大大增加学生的感性认识,帮助学生理解难点。

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某些未知知识的动力,只要有兴趣驱使,学生就能主动、积极地进行探索式学习,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必须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学生接受习惯和能力的需要,采取多种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对物理产生浓厚的兴趣。比如,巧用探究实验教学,就可以培养学生兴趣。同样,我们在物理教学中通过探究式的实验也能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探究性的实验教学,首先要创设情境,然后提出假设、实验探究、归纳总结,再到学以致用的这样一个把关注点放在过程的学习方式,充分尊重学生探究的好奇心和欲望,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再比如,一些随时可以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有趣实验。如,“凸透镜的应用”,会让学生看到不一样的“大”世界。总之,只要学生对初中物理学习产生了兴趣,就会从“要我学”变成“我要学”,学好物理就是顺利成章的事了。

四、联系生活实际

我们知道物理知识和语文、数学等学科知识一样,都是源于生活,必将用于生活。作为初中物理教师,我们要通过物理特有的实验、观察、演示等教学方式,把初中物理中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且又比较普及的科学知识有效地传授给学生。如,声、光、热、电、力等,都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理知识作用下的生活资源,把它们的学习放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一定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充分理解物理知识,了解物理在我们生活应用、科技发展中的价值意义。

综上所述,初中物理的有效教学方法很多很多,每个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教学内容,还有学生的接受习惯,有选择地采用适当的方法。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只要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高学生物理成绩的教学方法,都是有效的、得法的,也是可取的。

篇10:初中物理论文

摘要:家庭物理小实验指那些材料易得,简便易做,趣味性强,效果明显的物理实验,在农村学校与家庭更容易取材与开展.开展家庭物理实验是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材内容相应的增加一些课外小实验,让学生在家庭中进行,它在物理教学中的作用很大,能激发学生的爱好和学好物理的愿望,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能加深理解和巩固所学知识,它还能将课内和课外有机的结合起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从而达到培养学生科学素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因此,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家庭实验的功能,正确引导学生开展家庭小实验.

关键词:农村初中;物理教学;家庭小实验;作用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实验是获得知识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结合农村家庭特点,取材渠道广,家庭小实验简单易做,开展家庭小实验很有必要.从物理教学过程来看,在抓好课本的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的基础上,结合教材有关知识,通过布置家庭小实验是培养学生能力和加强物理学习的有效途径,也是提高物理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家庭小实验的目的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和探究性,家庭小实验也是传统课堂实验教学向课外的延伸.

一、通过家庭小实验去验证教材中的重要原理或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重要原理或结论是经过多次实验得出的,但是学生对其印象不深或难以理解.针对这种情况,在教学中尽可能地设计一些家庭小实验,让同学们通过家庭小实验再发现这些知识,使知识在头脑中印象深刻,易于理解和记忆,并能灵活运用.如在学习“大气压与人类生活”后,让学生做一个易拉罐自动变扁的实验:取一空易拉罐,内装少量水,瓶底涂上酒精,将易拉罐中的水烧开,然后让它倒扣在装有冷水的盆中,你会听到“嘭”的一声,易拉罐好像被一只魔手压扁了.由此学生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看不见也摸不着的大气压强的厉害.另外如不下落的乒乓球、研究自行车的构造与各部分的作用等等,做好这些小实验能巩固知识,使学生充满信心,激发学习物理的欲望,促进目标教学的`完成.

二、通过家庭小实验突破课堂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

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时,可能会对某些章节知识的认知发生困难,其中很重要的原因是对这些知识没有感性认识,很难透彻理解和掌握这些知识,久而久之,学生对学习物理会缺乏兴趣和丧失信心.例如电学中“短路”的理解,对学生来说是难点,在教学中我让每个学生用两手指将导线的两端紧压在一节电池的两端,时间为5秒钟,结果还未到时间,就有学生感到烫手而把手甩开了,并引导学生思考,如果长时间会导致什么后果?尽管对电池造成了小小的“伤害”,也足以让学生对短路的危害有了亲身的体验,这是任何语言都起不到的效果.

三、通过家庭小实验把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物理与社会、生产、生活是融为一体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中也明确提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家庭小实验可以使物理教学与生产生活联系得更为紧密.例如,在学习到“生活中摩擦”后,布置学生研究“筷子的神力”.引导学生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满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操作提示:1.将米倒满塑料杯;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这些小实验最突出的特征是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使学生认识到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摩擦,生活中处处有摩擦,物理知识真正在生活中找到落脚点,让学生真正体会学以致用.

四、通过家庭小实验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探索

新课程重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研究性学习是学生创新的一种途径.家庭小实验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巩固课堂知识,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从而培养学生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指导学生进行家庭实验要拟好实验计划,突出家庭小实验的趣味性,充分挖掘家庭中的学习资源,突出知识与生活之间的联系,同时要对物理小实验及时进行总结和评价,不断提升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如在研究“带电的气球”时,引导思考:两个气球什么情况下会相互排斥?取材简单:打好气的气球2个、线绳1根.操作提示:1.将两个气球分别充气并封口;2.用线绳将两个气球连接起来;3.将气球在头发(或者羊毛衫)上摩擦;4.提起线绳的中间部位,两个气球立刻分开了.通过这一活动的研究,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摩擦起电现象的存在及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五、教师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指导

初中生毕竟刚刚接受物理知识,且物理知识相对较抽象,没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单靠实验也无法说明问题,所以教师对物理学习的引导作用非常重要,这里强调的是引导作用,不应该是教师主动的传播知识,学生完全处于被动地位,在实验中只有教师细心地辅助引导,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学习才不会只停留在表象.教师在布置家庭小实验时,要注意提醒学生实验的注意事项,特别是安全注意事项,对实验原理进行讲解,还要对实验所用材料进行提示,帮助学生更好的选择实验材料,实验结束后记录下实验现象和实验需要观察的要点问题,并整理好实验器材.教师可以先展示一个小实验,让学生领会实验原理,然后设计自己的实验方案做实验,但是不能照抄照搬,要有所改进,这样可能实验效果会更好.同时,每次家庭小实验后,适时鼓励做得好的同学,特别是有进步的同学,还要组织学生相互交流实验过程和方法,拓展他们的思路,培养相互学习、相互竞争的学习氛围.

通过多次实践,笔者体会到开发和利用好家庭物理小实验,让学生多利用家庭里的生活常见废弃物品,探究验证物理学科知识,能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学以致用的能力,在农村初中物理教学中很有实用性.同时符合物理课程标准指出的:“物理应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理念,亦能提高物理教学效果,实现教与学的双赢.更为重要的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它与课堂教学相辅相成,提高了物理教学的总体质量.

参考文献:

[1]尹海峰.《新课程改革与实践》[j].20xx:169-169.

[2]谭小明.浅谈初中物理家庭小实验的合理开展[j].科学咨询,20xx,05:105.

篇11:初中物理论文

一、课程改革带来的思考

1.教育主体的变化。课程改革中强调以学生为主体,无论是教材的编纂,还是教学方法,都体现出“一切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因此,教师就要根据这一教学理念从根本上革新自己的观念。改变以前教师一个人在课堂上进行讲授,学生死记硬背的教学模式,应在教学过程当中时刻铭记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角度看问题,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公,来发表自己的想法和间接询问自己的疑问,这样才能使得教学效果更加直接有效,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2.师生关系的变革。课程改革当中着重强调了新型的师生关系,教师并不是整个课堂的主导者和权威者,而应当是整个课堂的引导者,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教师不再是一个让学生惧怕的长辈或者是权威者,而是学生的好朋友,与学生进行平等交流的人。通过这种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彻底实施新课改中的教育理念,帮助学生转换自己在课堂中的角色,激发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对于教学理念的额革新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3.教学方法的革新。纸上谈兵并不是教育工作者应该做的事,因此,在观念革新之后,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法方面进行了重大改变和创新,例如,在初中物理的学习过程当中,会多多应用“科学探究式”教学,改变以前先下结论再深入探讨的诟病,让学生在实验当中自己总结结论和规律,变“填鸭式”教学为“探索式”教学,让学生在探索过程当中自然而然地得出结论,深深印刻在脑海里,使得整个教学过程充满了未知的趣味,学生学习起来更加的兴趣盎然,也不再会因为记不住结论,背不下公式而烦恼了。另外,科技的发达让教学载体也更加丰富,‘数字化教学’让解决了教师很多教学上的难题,通过幻灯片等教学手段,帮助教师将我们在课堂上不能进行直观观察和实验的课题通过立体化的直观的形式给学生们展示出来,使得学生们理解起来更加的容易,是课堂过程更加流畅。“分组教学”帮助学生在课堂中成为真正的主题,想自己所想,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和水平进行合理的分配,在小组中个扮演不同的角色各尽其能,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参与到课堂当中来,达到最佳的课堂氛围,学生也因此更加积极主动,对于初中物理这门有些无聊的课程有了更多的兴趣。“情景教学”在初中物理教学中也很广泛,由于初中物理的枯燥和晦涩,很多知识是很难懂的,通过为学生创设熟悉的情景。将初中物理知识整合到生活情景当中去,使得学生有熟悉感和亲切感,对于初中物理的学习就会有更多的兴趣,对于初中物理的作用也会有更为深刻的体会。

二、课程改革应进行的反思

1.有些教师未能从根本上更新意识。尽管课程改革进行的如火如荼,但是还是有一些教师为能够从根本上看待这次课程改革,也并未在教育教法以及教育理念上做出根本而彻底的改变,尽管口号喊的很响,却是挂羊头卖狗肉,并未抓到课程改革的本质和实质。有的教师用着新的课本却在依然用老的教学方式,这种方式让学生在新课改的大潮下,得到的是旧的教育,这样对于培养新型的人才是极为不利的。有的教师为了能够应对中国的应试化教育体系,更是懒得作出改变,仅仅按部就班地为国家培养“量身定做”的应试型人才。这种情况是值得教育部门去思考并改变的,不然我们的新课改及你进成为了噱头,成为了一场没有意义的华丽演出,一种过场,这对于中国教育的发展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2.教学实践过于追求形式,未能新中有变。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之中,创新成为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但是在这种过于热情过于高涨的情绪之中,有些教师盲目地追求着“新”,却忽视了这种新是否适合现状,是否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学习,只一味地追求创新,却忽略了受教群体的特点。这种创新是僵化的创新,是违背新课改理念的创新,这样做只会违背课程改革的`初衷是的学生陷入另一个怪圈当中去。例如,幻灯片的应用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得到了很多教师的追捧,也使得某些教师对于多媒体教学表现出过度的依赖和崇拜,过度地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但是,和传统的教学方式相比,多媒体的教学缺少了师生之间的课堂交流和互动。另外,教师对于课件的照搬照抄,根本不考虑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理解能力的差异的行为,对学生学习造成不良影响的同时也失去了教师个人的教学特色。这种照本宣科式的教学模式不仅没有将新课改的价值核心,反而退步到过去的僵化教学理念当中,形成了“穿新鞋走老路”的不良之风。课程改革还有一条很长的路要走,我们作为初中物理教师要尽到作为教师的责任和义务,将自己的教育教学做到最好。

篇12:初中物理论文

摘要:在教学过程的不断发展中,物理实验作为物理教学中越来越重要的部分而受到所有人的重视,但在日常的教学中,有许多的老师对于物理实验的理解存在一定的误区,或者教育方法存在缺陷,这些都是极其不利于学生长足发展的。本文从分析教学过程中出现问题的原因以及重要因素,提出正确的教学方法与好处等几个方面进行叙述。

关键词:教学;兴趣;实验;创新

一、教学前的积极引入

(一)对于实验内容的选择

实验内容对于教学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学生对于实验能力往往不够重视,大部分家长以及学校的关注点都是成绩,但实验能力以及学习能力的培养才真正是决定学生学习情况甚至是日后发展的关键,而作为老师对于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就更要下足工夫,绝对不能用一些不专业,不能为大家带来真正学习收获的实验来教学,同样不能追求数量而忽视质量。有些老师拿出不符合初中生应有的理解水平的实验来教学,看似教学超前,实际是事倍功半,甚至在实验中出现安全隐患问题。实验能力的培养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所有能力的学习都是通过一点一滴积累的,这就要求在实验内容的选择上要逐渐深入,慢慢吸引学生。我们可以说实验内容的选择对于实验的开始、进行,实验的操作、效果,乃至实验教学的质量,学生能力的培养都至关重要。

(二)演示实验与预实验

在学生心目中所有的实验都是艰难而枯燥无味的,如果直接由学生进行操作,一般来说都会面临失败,同时也找不着成功的法门,这就要求老师进行演示实验。中学生对于事物的学习与接受往往来自于兴趣而并非自我实践,老师进行有趣的实验展示会让学生感觉实验的趣味性,同时打消学生实验艰难难以操作的顾虑。教师可以在课前采用演示实验来吸引大家,激发学生对不同现象的探究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兴趣的带动下,课堂气氛也会比预想的活跃很多,让整个课堂充满期待与欢乐。

二、实践与讲述相结合

(一)演示实验

首先要做的就是教师的演示实验,在一项实验中,学生没有足够的知识储备,仅仅靠感觉和意识来操作实验,同样也没有足够的经验来进行预实验,这就需要老师进行学生实验前的演示过程。若不进行实验演示,学生在操作中会产生困难,甚至在做一些实验时有危险发生。在观察的过程中也是对于学生观察能力、思考与探索能力有极大地提高。学生对教师演示实验的学习情况将直接影响自己的实验成功与否。初中生对于实验的动手能力水平较低,水平基本相当。许多学生在观察中只注重实验结果的成功与否,或者是仅仅限于“凑热闹”的阶段。这些情况都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碰到的,这就需要教师坚持不懈地进行日常教育,慢慢的学生的水平会日益提高,从简单的观察现象到后面可以透过现象看本质,从简单的观察实验到后期可以学习老师的操作方法,从实验演示中学习实验原理,教师也可以通过演示实验进行教学,培养学生良好习惯与意识,在耐心引导下学生实验能力必然会有长足发展。

(二)学生实验

在很多实验教学中,由于“时间少”“能力低”等借口,往往很多老师只进行自我展示,却忽略学生自己动手实践的部分,所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想要培养能力,真正掌握物理的奥秘,自己动手往往比老师单独演示来得更关键。在对于演示实验的学习之后学生迫切需要自行实验来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如果失去自我探究的阶段,学习在很大程度上就会变成纸上谈兵,失去实验本来应有的作用与目的。教师在学生的自我实验过程中并非无事可干,初中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还较为低下,教师需要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正确的指导方法来教育学生。学生在实验中会出现一味追求结果与数据的现象,教师需要对这一行为进行及时更正,教育学生科学是需要真诚的态度与真实数据来支持的。同样,对于学生在实验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详细解答,对学生在实验中的创新思维进行大力肯定与深入探究,这些简单的.行为都会对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教育之路上,学生和老师都会共同进步,越走越远。

三、实验中开放与要求并重

(一)开放实验

初中生的创新能力甚至会优于教师,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往往更能促进创新能力的提升,甚至来说实验并非只局限于实验室内,开放式的实验教学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是显而易见的。学生在开放式、创新式的教学中,个性化的提高将与实验能力共同进步。

(二)加强要求

当然,在实验中必须按照要求与规定来操作,使学生规范操作,少走误区,也能极大程度地避免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性问题。只要掌握好开放学习与规范学习的平衡与关键,学生就可以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发挥自身潜力,不断进步。

四、实验反思

任何的实验都是需要有始有终的,而且初中生在实验的学习关键阶段,对于自己实验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加以重视,需要利用自己的思维与头脑发现问题,探究问题并解决问题,在这个阶段中不仅可以提升物理实验水平,更大程度上还能培养与人合作探究,共同工作的能力。老师的总结便可以发现教育中的问题,改进教学理念与方法,有着重点的进行教学,不断推陈出新,用更先进更完善的教育方法进行教学,无论是在管理办法还是教学理论上都要革故鼎新,采用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方式方法进行教学,带来更多的成果与效益。五、总结物理实验的学习并非一朝一夕之事,不同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学态度与教学方法,不同的问题也有不同的处理结果,对所有学生都要因材施教,问题都要因地制宜,合理解决。但对于能力的培养与创新能力的提高都是至关重要的,初中生物理实验能力的提升是长久之事,需要大家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张红霞.初中阶段培养学生的物理实验能力新探[j].中外交流,2016,(23):65.

[2]李宗海.浅谈新课改下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j].中国校外教育(下旬刊),2015,(6):113.

[3]殷国政.初中物理教学中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策略[j].考试周刊,2016,(15):135.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