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论文(精选18篇)-澳门凯发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您。感谢网友“keyman110”向本站投稿了18篇与“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的应用论文
数形结合是数学学习和研究过程中一种重要思想,其优势就是能把抽象思维转化为形象思维,便于学生认知和理解数学知识,进而提升学习效率.本文以初中数学为研究对象,重点分析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一、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
简单来说,数形结合就是通过把抽象难懂的数字与简明易懂的几何图形相结合,实现抽象数学问题向直观几何问题的转化,从而达到降低问题难度的目的,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内容.数形结合思想一般表现在:一是建构恰当的代数模型;二是建立几何模型解决函数和方程问题;三是与函数相关的几何、代数问题;四是利用图象形式呈现相应信息的应用问题.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题目中数与形的恰当契合点,从而将数与形进行有机结合,达到互补的目的.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一是有助于形成完整的数学概念,便于学生理解记忆概念和优化数学认知结构;二是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简缩思维链;三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强化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和发散思维;四是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提高其学习成绩.
二、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1.推动“数”向“形”的转变
面对一些数量关系过于抽象复杂的题目时,学生常常很难把握其本质要领,此时教师若能巧妙地利用数形结合思想,推动“数”向“形”的转变,那么学生就能直观、形象地理解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讲解某些知识内容时,在“数”向“形”转变的过程中找出与数相对应的形,在问题中提炼出数量模型,通过分析图形解决数量问题,从而简化数学计算.例如,在讲“一元一次不等式(组)”时,教师可以提出问题:判断哪些数是不等式3x>225的解,73、74.6、78、75、80、64、75.1?这个不等式是否有解,如果有,这个不等式有多少个解?这个题目相对来说十分简单,主要考查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无限性”的理解,然后根据无限性引出不等式的解集概念.此题目进行简单除法,即可得到答案为x>75,但为了将解集的无限性表示的更加鲜明,教师可以利用数轴进行表示,在数轴上标明“75”所表示的点,然后向正数方向无线延伸,学生只需将以上数字与75进行比较,找出大于75的数,即可找出满足不等式的答案.这样的做法,不仅能够让学生直观地看清不等式的解集有多少个,而且能够推动“数”向“形”的转变.
2.描述“形”向“数”的转化
图形比数字的直观性更强,可以很好地将抽象思维具体化,但这并不代表数学解题不需要代数计算,因此初中数学教师还要重视“数”的计算,尤其要重视表面看起来无规律、无逻辑性的几何图形,然后根据需要将图形转化为与之相对应的“数”,从而挖掘出数学题目深处隐含的意义.在“形”向“数”转化的描述过程中,教师要将图形尽可能地数字化,将数字尽可能地明晰化,在“形”转化为“数”的过程中融入数值计算,进而发现深藏在几何图形内部的规律.例如,在讲“锐角三角函数”时,教师可利用学生对特殊“直角三角形”和“相似三角形”等相关知识已有的认知,结合具体几何图形给出锐角三角函数概念.这种将数与形结合起来的.方法,描述出了“形”向“数”的转化,便于学生掌握锐角三角函数的本质,从而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
3.增强“数”与“形”的互化
有的数学题目很难通过单一的“形”转“数”或“数”转“形”就得以理解实现,而是需要“数”与“形”的互化.通过融合“数”与“形”的互化解决问题,此种方法适用于平面直角坐标系及函数、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等知识点.例如,在讲“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时,它是一种典型的数与形结合,通过把三边长度与直角三角形结合的方略,使其在直角三角形问题中得到广泛应用.勾股定理的具体定理为:如果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长分别为a、b,斜边长为c,那么a2 b2=c2.也就是说,两直角边与斜边的关系就是勾股定理.当然,这一定理可以通过代数计算或者实际构图得以验证.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是“数”与“形”互化的一种典型表现,它对于学生理解知识点、加深知识印象大有裨益,实现了几何图形与代数关系之间的描述转化.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是一种明智的做法,不仅能够有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多角度看问题的能力,而且能够拓展和延伸学生的数学思维.因此,初中数学教师务必要推动“数”向“形”的转变、描述“形”向“数”的转化、增强“数”与“形”的互化,提升初中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强化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
篇2: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教学法的应用的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教学法的应用的论文
近年来,为积极传播新理念,不断推进新课程改革的步伐,初中数学教学中积极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到目前为止,已涵盖了初中数学科目中不同的细分知识点,教师们结合对教材的精准解读,精心设计了符合初中学校的校情、学情的特色学案,为学生们呈现出一堂堂别开生面的数学课[1].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充分体现了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情景创设真实有效,关注了数学的通性、通法,且能够紧密联系课题,课堂节奏层层递进,分组讨论的环节问题设置有效,及时归纳形成能力,以不同形式、不同角度来帮助学生完成目标[2].初中数学教师要在教学中不断摸索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以期让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学习欲望。
一、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
数形结合是一种极富数学特点的信息转换,可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难为易,用比较简洁的方法使问题得到解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以后,数学问题可以用解析形式来说明问题的精确性和细节,同时又用图形形式来说明问题的直观性和趋势。在中学阶段,有关函数、方程、不等式的绝大部分内容,都可以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进行解析,使学生不仅可以直观地看出问题,大大降低解题的难度,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程度(以逻辑思维为结构的教学方法只适合 11%的学生)。所以说,通过这种方法掌握相关内容,不失为初中阶段学习数学的有效方法之一[3].
针对初中数学中的推理型问题,我们不但要寻求它的解法是什么,还要思考有没有其他的解法,更要反思为什么要这样解,在运用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过程中,既要重视通性、通法的演练,又要注意特殊技巧的运用和解题思维转换的灵活性和流畅性。还需指出的是,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在运用的过程中未必一定要画出图形,但图形早已在自己的心中,这是伴随着解题能力的提升逐步练就的能力。教师和学生们在数学教学中要时刻注意数形结合教学方法在解题中的作用,养成自觉使用数学思想与方法指导解题的思想意识[4-5].
二、初中数学中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策略
(一)在教学中植入数形结合的概念,让学生化生为熟
数形结合百般好,数形分家万事休。在初中数学中要不断植入数形结合的概念,如此才能让学生化生为熟。初中数学教学设计要考虑知识的产生过程,关注学生数感的'培养,并逐步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这样才能由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迁移出新知,不断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效率。总的来说,初中数学更接近数学的核心,即研究数学的主要思想和方法。所以在教学中植入数形结合的概念,是培养学生形成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代数和几何都是小学数学的延伸和拓展,小初衔接工作只有真正落实到具体学科,才能让学生掌握数学学习的基本思想和方法[6].
年5 月2 日,山东省青岛第二十一中学开展了关于“数形结合思想在七年级数学教学中的应用”专家讲座活动,省特级教师明确指出了数形结合教学方法的运用首先要让学生接受数形结合的概念,把教学起点定得相对低一些,努力创设形象生动的教学情境,注重数形结合,多给学生一些时间和空间,引导学生自己去尝试、思考、讨论、操作和交流,从形到数,再由数到形,不断地刺激,加深学生的印象。
(二)教师要适时引导,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能力
数学学科教育的精髓是培养学生勇于担当、善于探索的精神,理解以数形结合为主的学科思想,培养学生未知转化已知、陌生问题转化为熟悉问题的解题能力,掌握利用数形结合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也是初中阶段学生需要具备的认识世界、发现真理的科学素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适时引导,不断培养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方法解题的能力,这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后续知识的学习都至关重要。富有动感和创意的图形,配上简洁明快的文字语言描述,能让学生感受到数形结合所展现出来的数学之美,也能让学生明白,每道题都是让自己学会如何观察特点,如何获取信息,如何联想反应,如何筛选方法,如何组织解答。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只有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让学生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学习方法,才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长久之计。
广东仲元中学的数学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用数形结合的方法解决与函数相关的问题,不仅能够更快地梳理出解题思路,还能让学生灵活运用知识,逐渐摒弃学习数学的畏难情绪,并逐步提高学生运用数形结合思想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使每一道题在学生的头脑中都能快速形成清晰的图像,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也就更加得心应手。
(三)注重数形结合方法的应用,帮助学生快速、准确地找到答案
理论要结合实际,在典型数学问题的解决过程中,教师要注重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比较、实际应用的过程来理解、体验数形结合运用的方法、价值以及适用范围。初中数学研究的对象可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是数,一部分是形,但数与形是有联系的,这个联系在数学教学中就被定义为数形结合的概念。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不仅是数学学习中寻找解决问题突破口的利剑,也是优化解题途径的助推剂,所以在解答数学题时,学生要注重数形结合方法的实际应用,将文字表述出来的题目尽可能地画出图形,以帮助对题意的正确理解和快速的计算出答案[7].
成都市大弯中学开展了数形结合的教学探讨活动,执教的李老师在教学设计中将其引入进了教学内容,层层递进,由浅入深,通过学生地思考、探究和交流,延伸了知识点,并找出了解题的规律。可见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大胆放手,给学生更多的思考空间,在教师的引导下,从考题角度出发,直接让学生面对疑难点,这也是把数形结合方法运用到实际中的必经之路。
三、结语
数形结合教学方法是初中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也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方法和策略,因其灵活巧妙的特点,在教学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也是历年中考的核心,尤其是数形结合思想更是占据了很大的比例。“数缺形时少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是我国着名数学家华罗庚教授的名言,也是对数形结合这种教学方法的高度概括。在初中数学中,只有积极运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方法,才能将一些定律、定理及公式进行直观描述,使抽象变具体,模糊变清晰,不仅极大地降低了数学问题的难度,还能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效率。
参考文献:
[1] 朱家宏。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科技视界,(9):175.
[2] 张立。探析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路[j].新课程,(12):72.
[3] 王美玲。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5(16):132.
[4] 许秀红。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实践[j].中学教学参考,(35):20.
[5] 昝志文。论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中华少年,2016(6):132.
[6] 傅学府。“数形结合”在中学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6):83.
[7] 谢增岳。数形结合思想在解题中的应用[j].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5):97.
篇3: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论文
数形结合是运用数与形的相互关系来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其中“数”在初中阶段,主要包括实数和代数对象及其关系,它们是比较抽象的。而其中的“形”主要是指几何图形,它们是比较形象的。通过数形结合,利用数和形的各自优点,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使问题简单化、特殊化、具体化,从而使问题轻松得到解决。
一、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过程
(一)有效导入数形结合思维
在初中数学课程教学的过程中,如何充分运用数形结合思维,将数形结合的作用有效发挥出来,最主要的就是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导入数形结合思维。许多学生对数形结合的概念不够了解,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自然巧妙导入数形结合思维.如在对正负数加以讲解时,教师可以先画出数轴,举出相应的数字让学生在数轴上进行寻找,从而使学生对数轴上正负数以及零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另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数轴,让学生对正负数变化、象限以及绝对值有具体的了解,从而使学生拥有较为扎实的数学基础。
(二)有效展开数形结合思维
一般统计的数学概念是初中数学学习中的重点和难点,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存在一些问题。因此教师在对此进行讲解时,可以有效引入数形结合思维,从而来简化求解过程.如在讲解统计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画出相应的坐标,一般坐标上的数字即是离散的点,为了有效算出这些离散点的中位数、平均数以及众数,对数据波动的大小产生的方差以及标准差,教师可以充分利用数形结合,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一个清楚的认知。
(三)有效升华数形结合思维
一般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函数是教学难点,教师在对函数课程进行讲解时,可以巧妙运用数形结合思维,从而提高教学效率。一般函数与函数图像联系较为紧密,两者相辅相成,因此教师在对函数的相关题型进行讲解时,可以让学生有效分离数与形,对函数图像进行直观观察,使学生有效掌握函数的特点以及主要参数,从而对变量与变量之间的'关系加以把握,从而学会知识的融会贯通。如教师在对三角函数进行讲解时,教师可以引申到解析三角形的应用上面来,从而有效体现出数形结合的优势。同时在对直角三角形进行求解时,教师可以借助多媒体设备来展现出三角函数的图像,从而将三角形函数的求解方法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解决直角三角形的问题。
二、数学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知识中的具体展示
(一)有理数中的数学结合思想
数轴的引入是有理数内容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力量源泉。对于每一个有理数,数轴上都有唯一确定的点与它对应。因此,两个有理数大小的比较,是通过这两个有理数在数轴上的对应点的位置关系进行的(实数的大小比较也是如此)。相反数、绝对值概念则是通过数轴上的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来刻画的。尽管我们学习的是有理数,但要时刻牢记它的形(数轴上的点),通过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的运用,帮助初一学生正确理解有理数的性质及其运算法则,相关内容的中考试题,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也可顺利得以解决。
例如:有理数的加法与减法教学时,安排下列数学活动:
1.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处,先向正方向移動3个单位长度,在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停在表示“1”的位置上。用数轴和算式可以将以上过程及结果表示。
2.把笔尖放在数轴的原点处,先向负方向移动3个单位长度,再向负方向移动2个单位长度,这时笔尖的位置表示什么数?请用数轴和算式表示以上过程及结果。
这样设计教学让学生从“形”上感受有理数的加法运算法则,采用人人都可以动手操作的笔尖在数轴上两次移动的方法,直观感受两次连续运动中,点的运动方向与移动的距离对实际移动效果产生的影响,通过“形与数”的转换,加深学生对有理数加法运算法则的理解。在学生充分自由活动的基础上,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审视在数轴上的连续两次运动,探寻有理数加法的几何解释。由表示两次连续运动结果的点与原点的位置关系,确定两数和的符号;由表示两次连续运动结果的点到原点的距离,确定两数和的绝对值。
(二)方程中隐含的数形结合思想
列方程解应用题的难点是如何根据题意寻找等量关系列出方程,要突破这一难点,往往就要根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这里隐含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例如:行程问题教学中,老师应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依据题意画出相应的示意图,才能帮助学生迅速找出等量关系列出方程,从而突破难点。
(三)不等式中蕴藏着数形结合思想
教材在安排“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内容时,创设了这样的问题情境“杜鹃花种植问题”,意图是想让学生理解解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二元一次方程组一样,需同时满足两个约束条件,让学生经历从问题到不等式组的建模过程。为了加深学生对不等式解集的理解,老师要适时地把不等式的解集在数轴上直观地表示出来,使学生形象地看到,不等式有无数多个解,这里蕴藏着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数轴上表示数是数形结合思想的具体体现,而在数轴上表示数集,则比在数轴上表示数又前进了一步,确定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集时,利用数轴更为有效。
(四)函数及其图像内容凸显了数形结合思想
因为在直角坐标系中,有序实数对(x,y)与点p的一对应,使函数与其图像的数形结合成为必然。一个函数可以用图形来表示,而借助这个图形又可以直观地分析出函数的一些性质和特点,这为数学的研究与应用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总之,数形结合的思想逐渐深入初中数学教学中去,并且作为一种有效的数学教学方法,可以将抽象问题具体化,将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在具体数学教学过程中,解决了许多很难理解的、抽象的、复杂的问题,从而激发了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降低了数学学习的难度,提高了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提高了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增强了初中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石丽娟.谈新课标下的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j].试题与研究:教学论坛,2013(34)
[2]王自英.试析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j].新课程学习:下旬,2013(09)
篇4: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应用论文
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应用论文
摘要:“数形结合”这一贯彻在高中数学教学始终的解题思想方法,其本质是“数”与“形”之间的相互转换。在高中数学教学中,通过有效的“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可以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绕过障碍。同时,有效的“数形结合”使代数问题得以用几何来诠释,体现出神奇的数学之美以及思维的灵活之美,在一定程度上使许多复杂问题简单化、明了化。其中,在高中数学里,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运用很普遍最具典型的是平面解析几何。
关键字:高中数学;数形结合;应用
一、数形结合的概念
数学中的两个最基本也最古老的研究对象就是“数”与“形”,它们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恩格斯曾说过:“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的量的关系与空间形式的科学。”我国著名数学家华罗庚也曾说过:“数形结合百般好,隔裂分家万事非。”可见,“数”与“形”反映了事物两个方面的属性。因此,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数形结合”就是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在分析其代数意义的同时揭示其几何的直观意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从而使数量间的空间形式的`直观形象和代数数据的精确和谐并巧妙的相结合。同时,充分利用这种结合寻找解题思路,化繁为简、化难为易,从而解决数学中所存在的需要解决的相关问题。
众所周知,“数形结合”主要指的是数与形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简而言之,数形结合就是指将直观的几何位置、图形关系抽象的数量关系、数学语言相结合,同时通过“以数解形”、“以形助数”的方式使抽象问题具体化,复杂问题简单化,从而油滑解题方法。即通过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结合优化解题途径。所以说,究其本质,数形结合是一个包含“以数辅形”、“以形助数”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的思想,关键是图形与代数问题之间的相互转化,其实质是将直观的图像与抽象的数学语言相结合。此种方法在很大程度上,可以使几何问题代数化或者代数问题几何化。但是,当我们要采用数形结合思想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时候必须注意以下几点:其一,设恰当参数,在合理用参的基础上建立关系,同时由“形”想“数”或者以“数”思“形”,做好数形转化;其二,确定参数的正确的取值范围;其三,要明确某些曲线的代数特征以及相关代数概念、运算的几何意义,并在此基础上对数学题目中的条件和结论进行代数意义和几何意义的分析证明。
二、高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方法的有效应用作用
“数形结合”就是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在分析其代数意义的同时揭示其几何的直观意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因此,“数形结合”这一数学方法的有效运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发挥着非常奇妙的巨大作用。
首先,合理有效的应用“数形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掌握的过渡和衔接。众所周知初中数学内容相对而言较为简单具体,其解答过程模仿性较强。而高中数学内容具有很强的抽象性,其掌握的重点则是在对数学概念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运用。同时,在对数学语言的运用以及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等要求相对较高。因此,在进入高中阶段数学内容的学习时,学生需要一个相对适应的学习过程。相应的就高一所学数学内容来看,“数形结合”——这一从具体到抽象的思维方式恰好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所以说,合理有效的应用“数形结合”有利于引导学生进行初、高中阶段数学知识掌握的过渡和衔接。
其次,合理有效的“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数学,以其独特的符号化、形式化和抽象性给人以“生冷冰硬”的感觉,因此而“难得人心”,是以造成了学生认知上的特殊难度,使得学生怕它不愿学,甚至产生枯燥、厌恶的情绪。然而,高中数学教材中的许多问题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方法得以体现思想。例如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给代数提供几何模型,这样就可以形象、直观地揭示问题的本质。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从而引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所以说,合理有效的“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在有利于培养学生形象思维的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兴趣,增强其学习信心。
再次,数形结合思想能帮助学生树立现代思维意识。具体而言包含以下几点意义:其一,有效的“数形结合”数学方法的运用,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有的放矢地帮助学生从多层次、多角度出发思考问题,使之养成放射性思维的好习惯;其二,有效的“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引导学生进行动态思维与静态思维相结合运用的良好习惯,即以运动、变化、联系的观点考虑问题,更好地把握事情的本质;其三,有效的“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即先形象后抽象,尽可能地将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有机结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学生形成辩证思维能力创造条件。
最后,合理有效的“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有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相互渗透;有利于数学各部分内容相互联系。
三、总结
“数形结合”就是以数学问题的条件和结论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依据,在分析其代数意义的同时揭示其几何的直观意义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数形结合包括“以数辅形”、“以形助数”两个方面。同时有效的“数形结合”方法的运用,往往会使复杂问题简单化、抽象问题直观化,从而达到优化解题途径的目的。
篇5: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
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论文
初中阶段的数学教学除了要将数学知识传授给学生外,更为主要的是要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数学思想方法,这样才能够逐步改变学生学习吃力的问题,也能够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完善和发展。数形结合思想对于学生解题能力的发展和数学素质的提高具有重要意义,促进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要求教师优化教学方法,更好地满足学生数学学习需求
1 加强思想引导,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中要注重有意识的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其中,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引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奠定数学知识学习的基础。首先,在学生刚刚接触有理数、无理数的初衷数学入门知识开始教师就要逐步引导学生更多的接触、吸纳以及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强化教学初期的解题和学习方法指导,先让学生熟悉对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掌握数形结合思想运用的步骤、适用问题等,引导学生将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变成一种主动自觉地意识,让学生对这一方法的应用产生兴趣。其次,教师要善于挖掘初中数学教学中有助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因为数学学科本身就是一门趣味性极强的课程,与现实生活紧密相关,大量的数学趣味游戏、伟大数学家的探索故事、理财、银行业务处理等都和数学有不可分割的关系,当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之后,会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各项数学学习活动,教师在教学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时也会更加顺利。最后,初中数学教学中大量知识都具有其自身规律,如函数图像往往对称分布,在利用数形结合方法学习时能够更好的呈现数学美感,对于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也是大大有益的。例如,在讲解不等式组的解题一课时,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引导学生采用数形结合思想用画图的方式绘制出解集和数轴之间的关联,分要求学生分别计算不等式并得出各自的结果,最后通过在数轴上画图表示的方式找到不等式的共同解集。
2 运用记忆概念,推动方法形成
初中数学中有大量需要理解和记忆的公式定理,在学习这些知识时还需要在记忆基础上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这就需要教师运用记忆概念,引导学生根据学习需求找到恰当的记忆方法,让学生在记忆和理解中自己总结数形结合数学思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促使学生将数学知识内化成自己的能力。数学概念、公式定理的推导证明等知识会占用大量的数学教学时间,如果学生不能抓住关键的学习时期提高学习效率很容易形成知识缺口或者基础知识掌握不牢固的问题,逐渐丧失数学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数学知识主要是由数学符号和图形组成的,那么为了帮助学生记忆知识和促进抽象知识形象化就可以采用数形结合记忆的方法,同时提高记忆的准确度。除此以外,教师也可以鼓励学生有效运用联想法、情境法、讨论法等提高记忆有效性,确保学习效率。例如,在讲解《三角函数》这个章节时,函数变化规律是其中的`概念学习难点,对此可以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画出函数图像,轻松准确的判断函数正负,提高学生对三角函数特殊性的认识。
3 优化教学案例,重视数形结合
数学教师仅仅依靠通过日常教学就让学生有效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含义和运用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只有通过反复训练和强化才能真正应用这一数学思想方法解题。因此,教师要重视典型案例的选择,并着重对教学案例进行分析讲解,根据教学重点、学生的学习需求、数学教学目标等综合设计教学方案,优化和创新教学设计,在其中适时渗透数形结合思想,可以让学生亲自动手演算、画图、讨论、探究等,鼓励学生在解题中发现和解决问题,还可以根据教学主题和数学思想方法渗透的实际需要收集趣味数学游戏、故事等,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学习动机。例如,在讲解二次函数的应用题时,教师要先引导学生对教学案例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究,并掌握判断问题真实意图和问题考查知识点的技巧与方法,接下来要求学生画出响应图像,按照题目给定要求确定几个重点坐标点,最后再准确判断函数图像的定点、开口等。如学校要举办歌唱比赛,需要搭造一个面积是256平方米的舞台,舞台必须是正方形,那么舞台边长长度应该是多少?具体的解题过程中,首先需要让学生明确这道题目需要运用哪个方程和解题方法,如果必要的话还可以让学生自主探究或者合作学习来找到多种解题方法,最终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和搭建空间结构的方法算出舞台长度是16米。
4 综合归纳应用,鼓励探究学习
初中数学题目的规律性、开放性、发散性的特征十分显著,数学教师需要从解题的基本思维着手,首先让学生了解解题方法及技巧增强学生对数学知识点的掌握和应用方法,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也同样如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实际要求创设相应的教学情境,并在学习中不断提出和发现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帮助学生归纳总结规律和方法,让学生逐步掌握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情境,提高学生的综合归纳能力和应用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讲解《多边形》时,教师可以首先让学生发散思维举例说出日常生活以及学习当中看到的由线段组成的图形,如路标、广告牌、房屋结构等,从思想上让学生认识到多边形无处不在,接下来可以仿照对三角形定义的阐述方法描述多边形,引导学生先画出多种不同的多边形,然后观察它们的共同特征和差异,通过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归纳总结出多边形的概念、性质等深层次知识。
初中数学教学涉及到大量的数学学习方法和数学思想,其中数形结合思想是提高学生解题能力和效率的关键所在,只有灵活有效地运用数形结合思想才能完善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初中数学教师在具体教学环节,要注重革新自己的教学理念,推进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各个环节中的渗透,提高学生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有效利用。
篇6: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在数学思想理论中,数形结合是这一理论的典型思想,是培养学生运用数与形的结合方法,达到清晰的解题思路,提高敏捷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领悟到数学的本质,从而使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充满了兴趣。本文从数形结合的思想入手,重点阐述了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运用的策略。
关键词:数形结合法;初中数学
“数”与“形”是贯穿初中数学的两条主线,“数”不能与“形”相分离“,形”不能与“数”相脱节,“以数解形”和“以形助数”两者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并相互转换。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初中课堂教学的教学效率得到提高。
一、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作用
数形结合法是当代广泛应用的教学方法之一,教师通过数形的统一,直观性、形象性的特点很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挖掘学生的空间集合思维潜能,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体化、简单化,使全面掌握数学教材中的理论知识,加深对数学知识的深入探讨,拓展性地向更宽领域的知识迈进,促进课堂教学的效率得到提高。
二、数形结合法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运用策略探析
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数形教学法的运用也要讲究科学性和有序性,运用策略要与学生的.个性思维和特点,科学预设课堂教学部署,使数形结合法的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
1、巧妙导入数形结合法,使课堂教学行如流水般的顺畅
初中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对数形结合的理念并不一定十分清楚,对方法的运用自然也不会有清晰的思维,所以,教师要在讲授时,巧妙地将数形结合法引入到课堂教学中。
2、不断展开数形结合思维,使学生的解题思维更加的清晰
在初中教材中,方程知识是学生感到头疼的数学概念。教师在教学课堂上,有意识地将数形结合法加入到解题思路中,建立直观的数轴与数轴之间交点特点,而用方程组的形式求出问题的答案。“数”与“形”从两个不同的方面来体现数学问题,数量关系可以通过认识图形关系来直观反映,图形关系也从另一方面涵盖了数量关系的内在规律。因此,通过观察数与形的联系,深刻了解和探寻数量关系的内在含义,对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的提高都大有裨益的。
3、拓展升华数形结合思维,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增强
在日常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要从数的方面去分析几何问题,还要从行的方面研究数的问题,将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紧密结合,这样才能找到解题的捷径,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抽象化的问题直观化,引发学生的思考与热情,拓宽他们的创造性思维,使学习思维得到有效的锻炼,综合能力得到加强。
三、结束语
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化,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法,被教师灵活运用,充分展示数形结合的无限魅力,摒弃了传统老套的教学方法,将教学课堂构建成活泼生动的课堂,枯燥的数学内容转变成鲜活的数形变化内容,促使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提高,培养出良好的发散型思维,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1]王美玲.初中数学课程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运用探讨[j].数学学习与研究.(16)
[2]杨双民.论数形结合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分析[j].好家长.2015(21)
[3]金莉莉.探究数形结合法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效果[j].考试与评价.2015(04)
篇7: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论文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数形结合思想论文
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针对数学中如何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界掀起了一个讨论、研究的热潮。数学思想是分析、处理和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想法,是对数学规律的理解认识,掌握这些思想可以为进一步学习高等数学打下良好的基础。关于数学思想归纳起来大致有如下几种:方程思想、分类思想、数形结合思想、整体思想、函数思想、化归思想等。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是应用十分广泛的一种数学思想,在教学中注重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是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一个重要途径。
数形结合是运用形和数的相互关系来解决数学问题的思想方法。“形”与“数”是数学中最基本的2个概念,是直观与抽象在数学中的体现,二者的有机结合,是数学魅力之所在。通过形数结合,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的性质来研究,思路与方法便在图形中直观地显示出来。以形助教,可显现直观,简化解答,往往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在中学数学中应用十分广泛。在数学中如何将数式的准确刻划同几何图形的直观描述有机地结合起来显得尤为重要,它对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完善学生的思维品质起着重要作用。
1数形结合思想的内涵及地位
由于数形结合思想通常是使复杂问题简单化,一般问题特殊化,抽象问题具体化,化复杂为简单,化新知为旧知,化未知为己知,最终使问题得以解决。而任何一个数学问题的提出都是待解决的,在解决的过程当中,经常要用到上述处理方法,这显示数形结合思想在众多数学思想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数形结合作为一种常见的数学方法,沟通了代数、三角与几何的内在联系,借助图形直观地研究数学问题,不仅可以加深对数量关系的理解,而且还可以简化运算过程;借助数式关系,还可以简明地抽象出一些几何问题的证明思路。因此,数形结合,常常能为合理解决有关问题提供一条便于接受的思路,它有助于探求问题途径、避繁就简、巧妙地得出结论,是提高解决问题能力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确立,对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空间观察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都起着很重要的作用;数形结合思想的形成也是培养学生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中“相互转化观点”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形结合思想是在数学教学中要求学生确立的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
2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具体表现
2.1利用图形进行数形结合教学
在数学中有些不等式在求解时方法甚繁,而且有可能在转化时考虑不周反而会与题意不符,造成多解或失根。这就要求老师在教学时要注意树立数形结合的思想,要按照把复杂问题化简单的原则培养学生的视图观察能力,以培养其空间概念。
2.2结合几何解题进行数形结合教学
有些较难的几何证明题,学生看到后往往眼花缭乱,无从下手,此时若借助于代数的方法,可较快地寻求到解题途径。
2.3把握好数形结合的尺度
“数”与“形”是数学研究的两类基本对象,也是矛盾的双方,两者相互依存,既对立又统一。在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方法时,如果片面夸大或抑制“数”或“形”中的一方,常常会使我们的'解题陷入困境或导致错误。
总之,正确理解“数”与“形”的相对性,使之有机地结合起来,掌握好度,对顺利解题很有好处。经验告诉我们,当寻找解题思路发生困难时,不妨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探索;当解题过程中的复杂运算使人望而生畏时,不妨用数形结合的观点去开辟新径。当然,要灵活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就要熟悉某些问题的图形背景,熟悉有关数学式中各参数的几何意义,建立结合图形思考问题的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加深和加强对数形结合思想方法的理解和运用。
3数形结合思想的培养和发展
通过一些例题的讲解使学生首先对数形结合这一重要数学思想方法有一个初步认识,让学生们体会到其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图形结合起来,使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实现抽象概念与具体形象的联系和转化,化难为易,化抽象为直观。通过一些刻意准备和具有代表意义的练习使学生们深刻认识到数形结合的妙处。使之看到有的代数问题,通过把数量关系转化为图形性质问题讨论,或者有的几何问题把图形的性质问题转化为数量关系问题来研究,相应问题就会化抽象为直观,化难为易,一些原来看似很难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使问题简捷地得以解决。这样学生学习兴趣上来了,积极性也提高了,这时老师可再准备一些习题让学生们有意识地训练,并在日后的教学当中教师要尽量发掘数与形的本质联系,促使学生善于运用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并要及时地启发学生注意数形结合与转换,让其对数形结合思想达到能够自觉运用的程度,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通过以上几个方面的探讨,我们己领略到数形结合在解题中的美妙所在了。数形结合思想在数学解题中运用很广泛,它蕴含在课本的字里行间之中,渗透在学习新知识和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过程之中。这就要求教师平常应加强数形结合的教学,强化化数为形,以形表数的意识,这样不但在解题时,可化难为易,简捷地得出结论,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将原有认识结构进一步提高,是深化思维的一种有效训练,使学生既学到了知识,又提高了能力,同时也増添了学习兴趣,使学习变得轻松愉快。
篇8: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数形结合思想在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新课标》明确规定“初中数学的基础知识主要指代数、几何中的概念、法则性质、公理、定理以及由此内容反映出来的数学思想和方法”。可以看出,把数学思想作为基础知识的范畴是过去大纲所没有的,它既是我国数学教育多年研究的成果,也充分反映了数学思想的重要性。数学是一门思维的科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数学科学的核心,而数学思想方法是对数学内容及其所使用方法本质的认识,在培养能力方面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说是提高学生思维品质和能力最重要的途径。若学生在学习中能将抽象的数学语言与直观的图形符号结合起来,把抽象思维与形象思维结合起来,能用代数的方法去研究几何问题,会根据图形的性质及几何知识去处理代数问题,对培养学生数学思想和方法,对解决数学问题有很重要的作用。
1 对“数形结合”概念的理解
初中北师大版教材中数形结合的内容,不完全统计达到214处,可以看出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占据的地位,对于学生来说,到高中将是不自觉的'应用过程,数学中大量数的问题后面隐含着形的信息,图形的特征也体现着数的关系,我们将抽象复杂的数量关系通过形的形象直接揭示出来,以达到“形帮数”的目的,同时我们又要运用数的规律,数值的计算来寻找处理性的方法,达到“数促形”的目的。
在数学思维过程中,逻辑思维是核心,形象思维是先导,但具体的数学思维过程往往是两者交叉运用,浓缩升华的过程。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重视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渗透的目的,让学生逻辑思维和形象都得到提高。
2 利用“形解数”的数形结合
2.1 数形结合在解不等式中的应用。在七年级教材(北师大版)第二章讲有理数及其运算时,引入数轴,这是点和数的一种对应,就是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数轴上的点”和“点所表示的数”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前者是图,后者是数,不等式解集可在数轴上表示出来,用数形结合比较形象直观,尤其是在解不等式组时,可将几个不等式解集表示在同一数轴上,这样就容易求出解集的公共部分,即不等式组的解集,举例如下:
例1:解不等式组
解:由(1)得x>1/3,解(2)得x<6,在同一数轴上表示(1)、(2)的解集 ∴原不等式组的解集为:1/3
2.2 数形结合在方程中的应用。二元一次方程图像解中也渗透了有关数形结合的思想,利用它可以使我们解题时直观明了。
例2:解方程组x-y=5 (1)y=3-x (2)
分析与解:由(1)得y=x-5在同一坐标系中作直线y1=x-5及直线y2=3-x的图像,有图像很直观,可得直线y1与直线y2交点p(4,-1)的横坐标、纵坐标分别为x、y的值,所以方程的解为x=4y=-1,当然这种做法的准确性依赖于作图的准确性,一般情况不太用。一元二次方程中有关根的问题同样与图像有密切关系。
例3:如果方程x2+2ax+a2-a+5=0两实根的大小在方程x2+2ax+a2+a-7=0两实根之间,试求a的取值范围。
分析:如果联想到一元二次方程与二次函数之间的关系,有函数y1=x2+2ax+a2-a+5与y2=x2+2ax+a2+a-7的图像开口向上,且形状相同,又有公共对称轴的两条抛物线。做草图如下:
这样把问题归结为两条抛物线顶点的纵坐标间关系问题,图像已清楚反映出来。同时要考虑顶点与x轴的位置关系,满足题设条件是抛物线y1的顶点纵坐标不小于等于零且大于抛物线y2的顶点坐标。即-a 5≤0-a+5>a-7解得5a<6
3 数形结合在函数问题中的应用
函数与平面图形的对应,建立一次函数y=kx+b(k≠0)中k、b的值与图像的相互对应关系,即k>0、b>0或k>0、b<0或k<0、b>0或k<0、b<0分别与图像的对应关系,二次函数y=ax2+bx+c(a≠0),a、b、c与图像的相互对应关系,即a、b、c的正负分别与图像的对应关系,都是数形结合的具体化。 例4:已知抛物线y=12x2+px+q(p≠0)与直线y=x交于两点a、b,与y轴交于点c且oa=ob,bc//x轴,求p、q的值。
分析:我们可依已知条件作草图,由直线的解析式y=x得出a、b两点的横、纵坐标相等,由此可以先设:点a坐标(t、t),点a与点b是否在一个象限呢?它们之间又有什么关系呢?再看条件“oa=ob”说明是两条线段的长度相等。但我们结合图形转化成几何语言,就是“点a、b关于原点对称”,那么刚才的一个小问题解决了,可以得点b的坐标为(-t、-t),但现在c点坐标还没有用t表示出来,能否找到相互的关系,“bc//x轴”迫使我们去结合图形来观察“b点、c点纵坐标相等”,那么点c坐标为(0、-t),有了a点、b点、c点的坐标,必然可以求出p、q的值。
已知条件尽管较多,却无从下手,这就迫使我们去观察所作的图形,可图形中又只有抛物线、直线一些线段等,令人感到山穷水尽,现在如果我们把已知条件和图形结合起来挖掘了一些隐藏在已知条件背后的图形特征,必然是柳暗花明又一村。
4 利用“数解形”的数形结合
数形结合中的数,除了指实数外,还泛指代数式、等式、不等式、方程、函数及运算等,借助运算也可把复杂几何问题代数化,轻易解决它。
例5:如过等腰三角形一个顶点做一条直线,将它分成两个小的等腰三角形,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各内角。
分析:在这里没有明确这个等腰三角形是锐角、钝角还是直角,所以我们要把各种情况都考虑进去,这样又用到了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但每一步总是以图形为依托用代数求解几何问题。
如图(1)分别为90°、45°、45°
如图(2)ab=bd、ad=cd,设∠a=a、∠b=∠c=β∴∠bda=2β∴a 2β=180°∴a=180°、β=36°
如图(3)ad=cd=bc、∠a=a、∠b=∠c=β、a 2β=180°、2a=β∴a=36°、β=72°
例6:如图,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c任做一条直线与ab、ad的延长线分别交于e、f。求证:ae af≥4ab
分析:这是“形”的问题,但要直接从形入手较难,引导学生将结论变为:(ae af)2-4ab(ae af)≥0从形式上看,联想一元二次方程的判别式,从而把“形”转化为“数”的问题来解决就容易了。
证明:设ab=a,ae=m,af=n,连接ac
则s△aef=s△afc s△aec即1/2mn=1/2am 1/2an∴mn=a(m+n),设m n=p则mn=ap这时又可以联想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关系,可以把m、n看作是方程x2-px ap=0的两根,而m、n为两线断的长,应为实数,故此一元二次方程有实数根。即△=p2-4ap≥0,又∵p>0(m、n为线段长度)∴p>4a∴m n>4a即ae af≥4ab。这道题完全体现了“数帮形”的作用,给学生有耳目一新的作用。
总之,揭示问题的本质,用“数”准确澄清“形”的模糊,用“形”直观启迪“数”的运算,解题过程使形和数各展其长,相辅相成,达到完美的统一。
篇9: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论文
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渗透论文
摘要:初中数学教学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更能全方位提高学生的个人能力,让学生在生活中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数形结合思想是数学教学中一种重要的教学思想,教师可以通过数形结合的授课形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本文将对数形结合思想作简要概述,并探讨其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关键词:初中数学;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应用
随着教育环境的不断变化及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应用,素质教育理念正在不断受到关注。初中数学教学在素质教育推行下逐渐暴露出相应的问题,给教学带来了严重阻碍。教师应当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将传统模式的应试教育逐步转变为素质教育,并合理应用数形结合的教学思想,以此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1数形结合思想的概述
数学教学缺少图形的辅助,直观性会严重缺失,而图形与数学知识无法很好地结合,则会导致数学知识很难得到细致入微地体现,这是对数形结合最充分的概述。数形结合思想,主要就是教师将比较抽象的数学知识、数学语言等与较为清晰、直观的图形相结合,本质上是实现数学中的几何知识与代数知识互相转化。数形结合思想,是直观形象与抽象思维的紧密融合,可以将数学知识变得更加生动、形象、具体,有利于学生在学习中把握数学知识的内涵。初中数学教师应用数形结合思想,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数学成绩,更主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让学生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应用数学知识。这样,教师才会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及自主学习能力。
2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应用
一般来说,初中数学教师若想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数学教学相结合,可从以下几点入手,实现其渗透应用:2.1分析概念:初中数学教师在应用数形结合思想的时候,首先可从分析概念入手,让学生先了解数学概念。数学概念主要反映的是某一类数学知识的本质属性,是数学知识点的浓缩部分,也是数学知识中最为基本的元素之一。教师通过分析数学概念,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后续的推理与判断,也可以在数学概念的基础上探讨数学定理、数学公式等,进而形成完善的数学思想。数学概念还能有效反映出数学知识中的'数量关系、空间关系等。教师在分析数学概念的过程中,可以根据概念的内容、本质来配合相应的图形,让学生利用图形找出数学概念中的重点之处,以此理解数学概念,为后续教学环节奠定基础。2.2开展实践教学: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性是较为重要的一个方面,教师如果可以合理开展实践教学,将数形结合思想与之相结合,可以让学生通过实践教学提高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教师应当认识到,数学教学所应用的观察法、归纳法、类比法等都需要通过学生的实践操作才能得以应用。某教师在开展实践教学的过程中,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道题目:“有a与b两艘快艇,l1与l2分别为b、a两艘快艇相对于海岸的距离,可用s表示,其中,a快艇先出发。当时间t为几分钟时,b快艇可以追赶上a快艇。”如上图1所示,该教师在讲解这道题目的时候,先运用题目中的相关信息,将l1与l2的函数表达式确定好。在此基础上,学生可以利用函数表达式,将其换算为方程组,再通过解方程组得到如上图1所示的交点坐标。这个交点坐标的具体坐标值,就是本题目的最终答案。也就是说,当时间t为15分钟,b快艇可以追上a快艇。正是由于该教师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将其与数形结合思想融合在一起,学生才通过数、形之间的配合成功求出题目答案,以此提高了个人的实践能力及数学知识的合理应用能力。2.3分析例题:除了上述两个方面之外,教师还可以将数形结合思想与例题分析相结合。数学教学中的例题,可以很好地展示数学教学中的新知识,教师通过分析、讲解例题就可以很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及数学方法,学生通过例题还可以学会如何运用数学方法。某教师在讲解下道例题的时候,就将数形结合思想渗透其中,该题为“根据图形求出第n个图形应对应几个正方形”。教师在讲解该例题时,让学生仔细观察上图2,通过这三个图形找出相应的变化规律。学生发现,第二个图形中的正方形要比第一个图形多2个,第三个图形中的正方形要比第二个图形多3个,以此类推,第n个图形应当有1+2+3+4+5+6……+n=n(n+1)2个正方形。正是由于该教师在讲解例题的时候应用了数形结合的思想,因此学生才顺利通过图形求出相应的答案,不仅学会了分析数学问题,更培养了个人应用数学知识的具体能力。因此,教师在例题分析中应用数形结合思想,有助于学生理解例题并合理应用例题。
3结语
初中数学教师应在教学中推行素质教育理念,并不断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等。若想达到这一目标,教师就需要将数形结合思想与数学教学紧密结合,加强数学概念分析、例题分析等。这样,学生在学习数学时通过数形结合的形式,可以更为直观、清晰地认识数学知识,以此提高个人的数学应用能力。
参考文献
[1]朱家宏.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形结合思想的应用[j].科技视界,2015(09).
[2]鲁彦坤.浅谈数形结合的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8).
[3]杨艳丽.数形结合思想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渗透探究[j].教育实践与研究(b),2011(05).
篇10: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分层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在我国的传统教学方式之中老师只是以偏概全地进行知识点的讲解,这种整齐划一的教学形式造成了学生们整体学习效果相差较大,不能很好地提升整体的教学效率.所以利用分层教学的形式来进行教学方式的改革,对于每一个学生的具体情况有着一个清晰的了解,之后再根据这些不同的情况来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教学方式,针对于每个学生的特点进行教学改革提升教学的整体效率.鉴于中学生的数学学习的个体差异很大,因而分层教学就显得尤为必要和紧迫.
一、尊重个体之间的差异,科学地进行分层教学
分层教学在实施的过程中要有着很明确的实施目标与实施的步骤,期间的步骤要很谨慎的进行.在进行分层教学之前就要对于班级里面的学生进行详细的调查,包括他们的整体学习情况、学习成绩、家庭情况、性格等等各个方面,然后依照这些得到数据再进行详细的分析与研究,之后在班级上按照成绩进行分组.但是这种分组要在学生不知情的前提下,保护学生们的自尊心.一般的情况会将学生们分为五个人的小组,其中包括极优生、优秀生、中等生、学习困难的学生这几类,这种分组的方式可以促进学生们之间的共同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可以帮助成绩较差的学生,成绩较差的学生也可以在成绩好的学生的带动下开始自主的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成绩.
二、钻研教材大纲,确定具体的目标
分层教学要求针对于每一位学生确定出相适应的学习目标,这种教学方式就要求老师在上课之前就要钻研教材大纲,然后根据教材大纲进行分层,结合着学生的具体情况定制不同的目标.这种目标可以分成几个,一种是最为基础的目标,这个是要求全班同学必须达到的,之后就可以设置一些中级目标与高级目标,这些目标就不会要求全班的同学都必须要达到,这个目标就要根据学生的整体情况与学习的基础来进行目标的选择.比如在进行“有理数加法”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就分为了两个具体的层次目标,基础层次目标是将有理数加法的法则给记牢之后根据这种法则来进行计算.中层目标是在将法则记牢的基础上对于运算的技巧进行把握.从这两个层次上可以很直观地看出来目标设置的难易度,这种难易度是一层一层叠加的,基础层次的目标可以保证学习困难的学生与中等成绩的学生可以理解与掌握,之后的中层次目标就是对于一些优秀的学生进行提升与知识面的拓展,针对于不同阶段的学生进行不同的层次划分,满足每一个层次学生的学习要求.
三、结合教学目标,设计预习作业
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中对于下一堂课的内容要求学生们首先预习做好充足的准备,之后在课堂讲解的过程中学生们也会更好地进行理解与掌握,这种方式也是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方式.这种分层计算的设计可以让学生们找到一种做计算题的乐趣,激发出了学生的学习与探究的欲望,学生们也可以在预习的过程中找到自己所存在的困难的知识点之后在课堂上着重注意老师对于这些知识点的讲解,更好地提升学习的效率.四、根据讲课的内容进行分层讲解在题目讲解的过程中老师也要注意针对于不同学生的情况进行分层次的讲解,其讲解主要还是针对于基础的.层次,在这个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拔高,注意掌握住一个度即可以照顾到学习较为困难的学生,也可以对于一些较为优秀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拓展.还是在学习“有理数加法”的时候,就进行了分层次的讲解方式,首先要进行运算测试,要求同学们在规定的时间之内进行题目的运算,这种方式可以提升学生们的运算能力.之后就是小组之间对于一个题目进行探讨,主要是探讨题目的不同的运算方式,讨论出最为简便的运算方式,然后老师再进行补充与讲解.最后就是针对于一些成绩优秀的学生进行知识点的拔高,这个时候就会出现“ ”、“-”、“0”这样的情况,要求成绩优秀的学生完成.这种方式就可以照顾到班级上的所有的学生,真正达到分层教学的目的.综上所述分层教学就是一种面对学生与因材施教的教学方式.在分层教学的过程之中首先就是要对于学生们的整体情况有着一个清晰的认知,之后再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情况来制定针对性较强的学习目标,让班级的每一位学生都可以有着一个最为清晰的定位.老师自身也要对于所要教授的内容有着一个极为清晰的认知,根据内容来制定分层目标,而且要具备着很好的耐心保护好学生们的自尊心,以一种引导的态度来进行教学。
篇11: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教育水平也在不断提高,教育方式也变得多样化.根据初中数学的特点,教育工作者引入了合作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合作学习初中数学 应用
在教学探索中,教育工作者发现了传统的教学方式中的一些不足,如只是单方面的授课,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并且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都不高.所以,根据初中数学在讨论中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特点,将合作学习这一学习方式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学生学习的效率,提升学生自身的能力,从而适合社会的要求.
一、引入合作学习的意义
在课程整改之后,对于初中生的学习有了进一步的明确要求.在新的课程中,教育者希望学生可以在学习中提升自身的综合实力,并非仅仅只是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希望学生可以在学习中学会怎样才能高效率地学习,并且意在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与互助精神.这些能力的培养往往比学生表面上的学习成绩的改善更加重要.在学习中引入合作学习,有助于增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在交流中不断地提升彼此,培养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以及人际交往能力,不断地提升学生适应当代社会的综合能力.因此,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
1.合作学习的应用
合作教学可以改善学生的学习现状,学生的综合素质、综合能力都有显著提升.而合作学习主要应用于学生日常学习中,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进行适当的分组,并对小组进行提问,引导学生可以对所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在这一过程中,不仅仅只是学生的讨论过程对于学生成长有意义,而且学生在讨论过程之前的准备过程也很重要,这一准备过程可以激发学生自主对所学问题进行探索,并且在探索过程中发现合作小组成员的优点,并对小组成员优点进行借鉴学习,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合作学习之后,小组学生可以对所探索的问题进行整理总结,提升学生对于事物探索的严谨性,引导学生严谨治学,在学习中严谨细致地对问题进行探索.
2.不断更新学习模式
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学生的日常学习中,可以将学习模式多样化,在学习过程中增加趣味性.在学习模式的不断更新的中,教育工作者可以选择更好的方式来处理各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合作学习中,可以将竞争学习引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促使学生适应这个竞争越发激烈的社会.在学习模式的不断更新中,可以将我国的教育加以完善,从而提升教育水平与质量.
二、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
现阶段,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的现状较好,并且这一学习模式的应用在各地的应用效果也比较理想.例如,在讲“图象及其性质”时,如果在传统的课堂上仅仅只是教师单方面地对图象进行解释,这种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并不强烈.在这种情况下,可以将学生进行适当的分组,分为多个小组,在小组中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自主对图象进行制作,利用图象的不断运动,发现图象的性质,清楚了解制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地方,并进行深刻记忆.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学习,多方面对学生进行提升,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合作学习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用时出现的问题
合作学习的引入可以很好地对学习过程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处理,但是如果不能合适地利用这种学习方法也容易产生问题.合作学习在根本上是将学生的学习方式进行了颠覆,将传统的单方面地接受知识,变为主动地去汲取知识.在这一过程中,这一学习模式刚刚实行的时候,学生中会存在不习惯的情况.在刚开始对这一模式进行推广与使用的时候,教师应该对学生进行适当引导,并且对学生的上课状况进行监督,不可一味地自主学习.一个有着明确方向的自主学习,可以提升学生多方面的能力,并且可以在多角度、多方面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所以,将合作学习引入到初中数学教学中应该因材施教,并且根据现实情况进行调整.总之,随着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教育者也追求更好的教学效果.每一种措施的实施过程注定是艰难的,并且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教师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但尊惠.初中数学合作式教学的对策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1期.
篇12:浅谈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有效创设问题情境
数学内容与生活生产联系紧密。 也可以说,数学是从生活中来,并不断发展推动社会的进步的。 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利用数学特点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快乐学习数学。 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单靠教师的一张嘴是不够的,而多媒体计算机技术具有图文并茂、生动形象的特点,能够为教学创设丰富的情境,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这种优势,促进教学的发展。例如,在讲“三角形中位线的性质定理”时,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有效学习其中的难点内容。 如,在证明“顺次连接四边形四边中点所得到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这个命题时,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进行现场演示,为学生展示不同的`四边形,进行相关操作,使学生直观上看到得到的四边形就是平行四边形。 在教师进行演示之后,可以具体某一个四边形,利用几何画板再次进行现场演示,引导学生观察在拖着四边形一个顶点在平面内缓慢移动的过程中,四边形的形状与对角线的变化的关系,教师可以利用几何画板的测算长度及角度的功能测出两条对角线的长度关系、两对角线夹角度数对于四边形形状的影响。 在情境展示后,教师要鼓励学生根据理解证明此观点。
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现场演示
在数学教学中,许多知识的抽象性是很强的,因此,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抽象的内容演示给学生,可以促进学生理解相关内容,提高教学效率。 教师要把教学内容与信息技术手段进行整合,利用计算机将教学内容加工成文字、图形、影像资料,通过生动的演示,促使学生主动学习。例如,在讲“等腰三角形”时,对于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理解,抽象性很强,学生理解起来有难度,如果教师利用计算机和几何画板中的软件,在大屏幕中作斜三角形abc及其角a 的平分线、bc 边的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之后用鼠标在屏幕上随意拖动点a,利用软件功能,此时△abc 和“三线”在保持依存关系的前提下随之发生变化。 在移动的过程中,学生会直观地发现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和中线三线重合。 这样,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演示,学生能够理解有关概念。 同时,在演示过程中,学生进一步探究的欲望也被调动起来,教学效果显著。
三、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课堂内容
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丰富教学内容,给学生多种感官刺激,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丰富知识,开拓视野,提高自己的审美体验,这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例如,在讲“三角形的认识”时,对于三角形的稳定性,学生的理解不是很深刻,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现实生活中多种物体,利用的是三角形的稳定性。 教师可以把相关内容制成演示文稿: 使画面在舒缓的音乐中徐徐展开,如蓝天中展翅飞翔的飞机、蓝天白云下的埃菲尔铁塔、车水马龙中承载的杨浦大桥等画面。 通过画面,学生可以有效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并能够认识到其稳定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生在优美的画面中,在动听的音乐中,可以感受到数学学习的快乐与价值,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热情也能被调动起来。
四、利用信息技术手段,鼓励学生进行自学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会自学是很重要的。 只有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他们才会不断地追求新知,不断探索,获得发展,而信息技术手段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方便。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重视自学的价值,要引导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学习,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教师不要急于作答,而应该引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上网查资料的方式搜集信息,解决问题,要使学生把使用计算机网络进行学习作为学习的常态,作为学习方式创新的一大措施,使学生充分认识信息技术手段,认识网络的价值,使学生自觉利用网络学习,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这对学生学习数学、未来发展都具有积极的意义。
总之,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重视信息技术的应用,通过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有效掌握有关知识,提高学习能力,从而促使学生全面发展。
篇13: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一、概念界定
1.信息技术。信息化技术从内涵与外延性上划分,可以包括广义与狭义两个方面。广义上信息技术则是指最大程度地充分利用各种方法、工具、技能以及拓展人类信息器官的功能。它是用来管理和处理信息的各种技术的总称,一般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狭义的信息技术则是指利用计算机、广播电视以及网络等获取、加工、存储、运输与使用图文声像等信息的技术。本文所研究的信息技术,则是狭义层次的,属于现代教育技术的范畴。
2.信息技术教育。一是指学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一种教育,如开展计算机课等。二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教育活动,更好地开展教与学的活动。本文所研究的是信息技术教育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第二个层含义,是把信息技术教育当成一种教育手段和开展形式。信息技术教育的形式有课堂教学模式还有远程教育模式等多种,本文主要针对初中阶段数学课堂教学内容融入信息化技术手段进行综合分析。
二、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理论依据
20xx年1月,我国教育主管单位针对中小学阶段的信息化技术管理与应用问题颁布了《关于加快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建设的指导意见(草案)》,引起了教学的深层改革,满足教育现代化的需要。我国数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信息技术的应用对于数学教育影响深远,将改变传统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以及教学形式等。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具体阐述改变方法:
1.信息技术能提高初中数学的教学质量。首先,在数学课堂中运用信息技术,能够增加教学形式趣味的趣味性。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育,如多媒体计算机、教师网等,能够丰富数学教学形式。使老师和学生更加感兴趣。其次,在初中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形象化。初中数学的教学过程中需要运用抽象的逻辑思维,有时学生难以理解和想象。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相关资料,如进行直观的图片展示,对于学生而言更为具体可接受。学生在学习时,将教学内容化难为易,自然就提高了数学的教学质量。再次,在数学课堂中,利用信息技术自然可以获得大量信息资料。师生在数学的学习中,利用信息技术,能够接触先进的数学理念。另外,数学的学习需要融会贯通,也需要适当的练习。网上资源丰富,对于学生的巩固练习是非常便利的。信息技术的运用,可提高数学教学的速度。
2.在数学课堂中信息技术教育是教育改革的要求。教师运用信息技术能够给学生提供一个更加理想的学习环境,将信息技术应用到初中数学教学中,从而改变传统的教学内容、教学模式和教学过程。树立一种新的教学观念,从而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
三、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
1.运用信息技术导入教学情景内容。生活中存在着很多数学问题,在初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将它们图文并茂展示给学生,并且设置一定的悬念。运用信息技术来进行情境导入,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兴趣,吸引他们去主动的探索和思考。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可感。比如学习三维图形等,学生空间感较差,难以想象该种图形。教师用多媒体可以给学生呈现大量三维图形以及生活中的实物,学生在多种感官刺激下,能对所学内容加深理解。
2.将信息技术与数学学科的特点相容合。针对初中数学课堂当中使用信息技术应当充分分析数学学科主要特征,只有清楚地把握两者之间的关联,才能真正意义上将信息技术的优越性发挥出来。如果仅仅将数学教学与信息技术进行生硬的结合、简单的嫁接,便难以发挥它所应有的作用。教者应根据两者的特点,进行恰当有机的结合。
3.正确把握多媒体计算机的地位和作用。在计算机等辅助教学下,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改变。教师可以运用信息技术来指导学生,给他们精心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学生运用计算机等可以更加便利地获取知识。但是计算机对于学生而言是一种认知工具和探索工具,对教师而言还是开展教学的辅助性工具。在数学活动中,教师和学生要适当、恰如成分地运用信息技术,而不能过多地依赖,主次不分,更不能纯粹只是为了赶时髦而去摆花架子。对于教师来说,不能完全舍弃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板书,就不能完全被教师的ppt等课件代替。教师适宜的板书,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清掌握所学内容。作业也不可完全要求学生通过计算机完成,还必须同时考虑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在国内,信息技术广泛运用于教育领域当中,但在实际教学工作中却出现了很多误区,教师和学生并不能真正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课堂中的应用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需要广大学者和一线教师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实验、总结和研究。同时,初中数学老师要不断地学习和运用信息技术,才能更好地将其融入初中数学课堂,真正发挥它应有的作用。
篇14: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
一、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必要性、可行性分析
顾名思义,多媒体指的是传播媒介的多样化。具体说来,可能要包含声音和图像,从人的感官上来讲,要包括视觉听觉等等。而多媒体教学,就是要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媒体特点,通过设计和选择现代媒体,用多种媒体信息作用于学生,来达到比较优化的效果的教学手段。
二、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中的必要性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完善,给我们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要求我们顺应信息化的趋势。信息化的本质是传达的高效精确化,时间或其他成本的集约化。而我们的初中数学由于信息量的进一步扩大,就更迫切地要求一种新的教学手段,来提高我们的教学质量。多媒体的必要意义就在于,社会的进步要求合适的教学手段,知识的记忆要求高效的方法。
三、多媒体教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可操作性
随着国家对于教育投入的加大,我们的教学环境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都有了很大改观。加之大量的多媒体软件,教学软件的研发,使得我们的多媒体教学开展变得更加容易。
总的来说,多媒体教学通过丰富的媒介,能够达到更高效的学习效果。只要有认真的准备,配套的软件,多媒体教学的可操作性还是很强的。
四、初中数学多媒体教学的开展和注意事项
既然多媒体教学有它的必要性和可操作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开展多媒体教学呢?根据教学经验,我们一般需要完善的多媒体设施,还需要内容丰富生动科学合理的教学课件。设施是基础,教学课件的制作是重点。
1、硬件要求
我们的多媒体教学要求有声音和视频的输出工具,比如音响和银幕等等。需要指出的是,多媒体教学也应该包括其他的辅助器具,比如几何用演示模型等,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器具,往往能让教学更加直观。
2、软件要求
多媒体教学的重点是课件的制作。可以说空间的制作决定了多媒体教学的效果。比如,在学习代数的移项、合并同类项中,如果能够将移动和合并的过程用多媒体的动画变色等效果,往往可以得到动态直观。关键是要做到要把丰富的教学内容结合到媒体形式中去,并且做到自然的切入。事实证明,多媒体课件运用好了,效果十分明显。例如,在讲解“点的轨迹”时,学生们可能无法理解轨迹的定义,或者说只记住了书本的定义,而没有知识迁移的能力。这时候我们配合讲解播放一个点的轨迹,并且运用软件做出相关拓展,比如“点动成线、线动成面、面动成体”,这在黑板上或者仅凭口舌,是难以表述得清的。又比如,在学习“圆柱体的面积计算”这一知识点时,如果我们能以多媒体课件准确演示从平面方形到立体圆柱的过度,那么学生自然就不难理解圆柱的表面积计算公式“表面积=底面周长*高”了。
值得注意的是,powerpoint作为一款使用便捷的多媒体软件虽然较为普及,教学中也不要忽视了adobephotoshop,几何画板等工具的应用。总的来说,软件的选用要适合,比如对于动态内容的表现,ppt可能不如几何画板。而有一些需要进行空间图形位移演示的,还需要更专业的软件。不管什么软件,总的目标是孩子们学习知识更直观,更有效率,记忆更加强化。不仅要有文字,还要有图片、模型、声音、视频等等,总之,学习应该是一个生动有趣的过程,而多媒体,则是学习趣味化的一个重要手段。
五、出现的问题和注意事项
在中国掀起多媒体教学热潮的时候,我们也不得不进行冷静的分析,总结一下出现的问题。大概来说,我们的问题主要是不少教学工作者把多媒体教学做成了一项应付检查、华而不实的形式。特别是数学教学,如果不注重课件的设计,很有可能这堂课就变成煎熬:老师讲不下去,学生不知所云。所以,我们必须注意:
注重课件的制作,优质课件的交流。
注重和学生的互动,切勿把数学多媒体教学变成老师和电脑的独角戏。分清主次,不能滥用某一媒体方式,比如文字,声音,图像比例失调等。不能用多媒体取代教师作用。
参考文献
[1] 葛智生. 浅谈初中英语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合理运用[j]. 中国信息技术教育, (06).
[2] 褚蓓蓓,刘丹. 对多媒体技术在教学活动中应用的反思与探索[j] 计算机与信息技术, (08).
[3] 邢大伟. 当前多媒体教学中存在问题及思路优化[j] 考试周刊,2008 (15).
篇15: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
1. 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多媒体的意义
数学是研究客观物质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它具有概念抽象、逻辑严密和应用广泛的特性。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学好当代社会中每一个公民适应日常生活、参加生产和进一步学习所必须的代数、几何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一步培养运算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使他们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并逐步形成数学创新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和初步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多媒体集视听于一体,用鲜明形象、图文并茂、影音交融的演示,能促使学生的各种感官协调作用。结合数学的特性与多媒体的特点,为更好地达到初中数学的教学目标,将多媒体应用于初中数学教学,能够解决许多传统课堂教学中不能够解决或不能很好解决的问题。特别是当教师能够正确、合理地选择和恰当运用多媒体时,能有效扩充信息,加大课堂容量、节省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能更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在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有利于呈现过程,突出教学重点,突破难点,引导学生克服学习障碍。有利于揭示规律、拓展内容、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高速度、高效率地获得数学知识。培养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探究数学问题的能力,能发展学生思维,进而促进创新教育的有效实施。
2.初中数学教学中多媒体的应用
(1)、运用多媒体,有效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
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抓住时机,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例如:在《几何》的多边形教学课中,将五星红旗上的五角星投影出来,都是些美丽的几何图案,让同学们知道祖国不但繁荣昌盛,就连祖国的象征标志也美观大方。在《直角三角形》一课的教学中,将《勾股定理》的史话资料和几何图案制成课件放映出来,让学生知道我国的历史悠久,我们的知识是从书本里、课堂上和生活中得到的,要成为二十一世纪的建设者,我们的知识还远远不够,我们要共同努力,发奋学习。从而渗透爱祖国、爱社会主义、爱科学的思想教育。
下一页更多精彩“多媒体在初中数学教学应用论文”
篇16:知识应用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知识应用下初中数学教学论文
一、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应用的兴趣
只有走进数学世界,置身数学之中自主探究,才能够发现数学的魅力;只有把知识应用于实践生活,才能够发现数学的价值,激发数学的兴趣。
数学的兴趣首先来自师生关系的平等。平等的关系、和谐的氛围,才能够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新课堂提倡师生平等,是为了让学生能与教师、同学之间互动起来,互动与自由的空间是学生自主思维、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数学的兴趣还来自快乐成功的教学过程。要让课堂变得自主、变得趣味、变得让学生体验到数学思维的成果。要结合学生的生活,把学生的知识与生活经验结合起来,让学生发现数学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鲜活的生活。如压岁钱存入银行利息如何计算,每月零花钱如何合理使用,家中电话费的交付情况,让学生亲自动手寻找实际问题并构造数学模型进行解决。使学生了解到数学的神奇,不由自主地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如学习“数据的收集与整理”后,引导学生跑菜市场,了解各种蔬菜的价格,把自己收集的数据信息进行整理、加工,然后以统计表或统计图的形式呈现出来。又如:学“概率”,可让学生就彩票问题讨论,并运用所学知识计算其中奖机会等。
二、用实践性问题引导学生思维探究
问题是激发智慧的工具,问题的价值在于激发学生的思维,问题的好坏一方面反映教师的水平,反映教师是否能够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也反映课堂教学的深度、广度与效度。所以,学生思维的参与度与活跃度是衡量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效果好坏的一个重要指标。
要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的应用意识,可以通过一些实践性的问题引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在解决应用性问题中提升能力。例如:《用字母表示数》的教学,可以这样设计问题:
(1)打出字幕:a、b、c到d家里去玩,来得小d家附近的公园e,几个人玩起了扑克牌,玩着玩着发现几个人的牌总是不一样多,后来发现小a带来的牌少了黑桃k与红桃j。小a突然想起一个问题:我这副牌少了黑桃k与红桃j,那么现在还剩下多少张牌呢?小b小d苦思冥想,小c说:管它n张还是m张呢?干脆咱们再拿掉两张牌,大家不就一样多了吗!……
(2)教师:你们知道这些问题中的字母都表示什么吗?
(3)学生:a、b、c、d表示人,其中的e表示地方,其中的k和j表示扑克牌中的数字,其中的n、m也表示数字。
(4)带领学生做起游戏:四人一组,每组二十根小棒。用小棒搭正方形,讨论、思考一个问题:搭建1个、2个、3个、4个,直至n个这样的正方形各需要多少根小棒?
(5)学生回答n个正方形所需火柴数时答案有3n 1,4 3(n-1),4n-(n-1)等形式,知识在头脑中的形成过程是这样的:一个正方形是4根,两个正方形是4 (4-1),三个正方形是4 (4-1) (4-1)=4 2(4-1)=34-21,四个正方形是4 (4-1) (4-1) (4-1)。那么n个正方形就是n4-(n-1)。
(6)教师对学生的结论组织学生讨论,引出:这里的n表示的是正方形的个数。说明字母表示个数,那么下面的几个问题中,字母又自表示什么呢?你能回答其中的问题吗?
①运动会上,女同学小a用t小时跑完s千米,那么她的速度为________千米/小时。
②你每天的零花钱是n元,你一周共花费多少零花钱呢?
③原来街上的猪肉是x元一斤,现在的价格是原来的85%,现在多少钱一斤?
④某三位数的个位数为a,十位数为b,百位数为c,则此三位数可表示为____
__________.
这个过程把生活问题、体验活动与思维运动结合起来,全面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与应用意识的发展。
三、开拓学生的视野中培养数学思想
数学能力的最高境界体现在数学思想上。只有在实践中引导学生的思维,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才能够培养数学思想。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经验与生活背景,从中发掘出走向抽象规律的路径,才能够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通过联想、推理、综合与分析等形成思想。
在思维中重现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的思维高度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教学才能够在学生这些旧知识基础上提升。例如:在“条形统计图和折现统计图”的教学中,这个是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学过的内容,只不过情境比小学复杂一些。在教学中可以放手让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自己去独立探究,让学生重新感知统计图的画法与要求,在独立思考与互相合作中通过动脑、动手,通过画图、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研究出两种统计图的画法。
亲自动手所学习到的知识与听到的知识是不一样的,教师要大胆放手,鼓励学生去探究。例如:在“定义与命题(1)”中,设计如下问题:
(1)什么是定义?为什么要下定义?理解定义的关键是什么?请举例说明。
(2)什么是命题?理解命题的关键在哪里?请举例。
(3)命题的`结构是什么?本节课还学了命题的哪些知识?
通过这些问题,让学生先自学理解,再进行辩论发言,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更好地理解定义与命题的含义。
从方法上进行思维的指导,让学生学会积极思考的同时学会科学思考。如:在“证明(2)”中,面对例题的思路分析:如何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对于1800?可以这样设置问题:
(1)回顾以前用过的实验的方法验证,是什么方法呢?
(2)提出如何证明此结论?怎样才能够得到1800?怎样把这个三角形凑成一个平角呢?应该添加什么样的辅助线呢?
(3)解决问题后可以提出,要证明1800?除了刚才的方法,还有新的方法吗?
这样的问题能够引发学生思考,教师的方法指导循循善诱,在知识构架中实现了方法的指导。
四.重视知识背景与知识提升的联系
知识与经验背景是学习的基础与起点,思维是从具体到抽象的过程。从生活实际出发,从现实情境中归纳数学规律,能够充分利用知识迁移的效应进行触类旁通,提高思维的质量。
情境的创设能够使数学课堂更加贴近社会生活与学生的实际,使学习过程更加有意义、有现实性与趣味性。例如在学习“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过程中,可以创设这样的情境:
(1)请举例说明一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步骤有哪一些?这些步骤中含有哪些数学思想与方法?
(2)请你尝试一下,运用这种数学方法把二元一次方程组转换为一元一次方程来解题,如果不行可以大家一起讨论协作。
通过这样的情境创设,就把新旧知识结合起来,让学生的思考中通过知识的迁移过程,巩固旧知识,学习新知识。
提供各种生活素材。如在学习几何初步的过程中,要多引导学生观察身旁事物的形体特征,提供各种教具与材料;如在“利息”的教学中,让学生进行储蓄的调查,了解存取款和利息的计算方法等;如在“折扣”问题教学后,选择生活中富有挑战性的折扣问题,设计一个符合学生特点的实践活动课,如“我是一名采购员活动”,让学生通过选择、计算、策划与设计等环节,选择一个最佳的采购方案等。这样的教学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实现知识的拓展与延伸,体现学生的个性化要求。
例如:在“统计图的选择”的教学中,可以先播放一段录像或者提供一份材料(如农民工调查等新闻栏目等),从中间抽取出几个统计图(如条形统计图、扇形统计图、折现统计图等),引入对单只统计图的分析与选择。
再如:在“从不同方向看”的几何教学中,呈现学校建筑群的照片,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感受从不同的方向看会有什么不同的效果,从而引入教学内容等。这样的情境创设,能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对知识的追求,为新知识做好铺垫。
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数学应用意识,是新课程给数学教育工作者提出的崇高而神圣的使命,每位教师都应主动探究,因材施教,使数学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
篇17:初中数学游戏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数学游戏在数学课堂上的作用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游戏对学生获取知识有帮助.因为可以通过数学游戏去对今后将要学到的知识提前做好准备工作.比如这种折纸游戏:用一张正方形的纸进行折叠,打开之后,纸片上的折痕会呈现一连串的几何问题:比如三角形全等,对称,还有众多几何图形的问题,如果一直这样子折下去,当30次以后你告诉他们,它的高度已经超过了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的时候,如果感到惊讶的时候,可以让他们进行计算,这样他们会学到更多的知识.还有在研究三视图的过程中,如果这些课程老师在黑板上讲的话,有的学生肯定理解不了,因为没有实物作为参考,学生们就会觉得枯燥无味,进而对学习失去兴趣,如果运用数学游戏这种方式,让学生们自己去观察,感受这其中的不同,比如可以在将各种形状不同的东西放在桌子上,然后分成几个小组,将学生们四个人一组,然后让他们把在各个不同方向上看到的画下来,然后进行相互比较,尽量可以使这种抽象的问题变得通俗易懂,让学生快乐的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培养其动手动脑的目的.
2.数学游戏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智力及思维能力
适度游戏有益于开发智力,这是游戏的共性,学生们处于生长的黄金阶段,对于游戏通常都具有浓厚的兴趣,数学游戏作为一种游戏,同样也如此.许多的数学问题利用常规方式会比较难以理解,运用数学游戏则有可能变得简单,这就让孩子要换一种思维方式用另一个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打破常规,放开思路,则可能得到一种简洁的方法.这样锻炼了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又解决了问题,真可谓是一举两得.
3.数学游戏有利于提高孩子们的求知欲
数学游戏有利于提高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激发孩子们的求知欲.游戏总是能够激发人的好奇心,趣味性越强,则越让人兴奋,越让人投入其中,就越具有挑战性.好奇心勾起了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同样的好奇心又为学生们对数学的奥秘的探索提供了巨大的动力.这样,学习数学从枯燥的数学公式运算变成了一种高级的精神享受.很多数学家在研究问题的时候,总是先带有好奇,惊讶的态度,然后进行探索,这神秘的问题被揭开之后,又会变得分外高兴.数学游戏有利于培养学生对未知知识的探索,通过游戏引起他们的兴趣,然后一步一步地进行深入,深入之后会涉及到很多未知的知识,这样既可以强化当天所学的,又可以预习明天的课程,一举两得.
二、数学游戏在课堂上的应用
1.在课本中引入数学游戏
教科书一般都有引言与绪论,在其中引入数学游戏,可以培养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比如七巧板游戏,是我们智慧的先人们利用面积的分割和互相拼补的方法,结合具有相同成分的平面图形等面积的方法进而发明创造出来的,可见我们的祖先也是很聪明的.这个可以用来做拼图游戏,可以培养学生的图形的辨别,达到引起兴趣的目的.
2.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在研究正方体长方体的展开图这一节课程中,如果老师只是在黑板上面用粉笔画出一个个展开图的话,学生理解不了,为什么展开后是那样的,同样也肯定就听不懂了,这时候可以引入数学游戏,通过将正方体,长方体的实物剪开,让同学们客观而又真实地看到展开后真的是那个样子,这样有利于学生学好平面几何以及立体几何方面的知识.
3.通过角色的扮演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为尊,这叫尊师重道.在传统观念里,老师是长者,是传播知识的先锋,他的位置只是在三尺讲台上俯视全班,和学生完全处于两个不同的面上.老师是课堂的主人,师生之间多少缺乏有效的沟通,老师一般上完课,就快到下课时间了,学生有问题也来不及提问,学生问题越积越多,最后对数学失去兴趣.所以我们要利用数学游戏来进行互动教学,让老师与学生之间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成为老师,让学生面对面对学生讲课,这样可以消除师生之间的隔阂,提升课堂的互动性,从而更好地进行数学学习.
4.构建讨论小组
只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由自在的汲取知识,这时也可以应用到数学游戏.教师只是传授知识,但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还是由学生们自己掌握的,如果把课堂交给学生,则学生们就不会觉得课堂无聊,自己掌握学习的自主权,所以在课堂中构建讨论小组,让学生探究自己最好的学习方法,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数学游戏只是一种可以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辅助教学手段,其目的就是为了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对知识的认知能力,而不是仅仅为了娱乐放松心情而已,如果这样理解那就错了.这种方式的原理就是让学生去分析并掌握蕴含在游戏中的知识,要注重实用性,让学生在其中可以增长知识,锻炼逻辑思维能力,也就是说,要让学生们参透游戏精神,只有这样数学的学习才会不那么的乏味,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很明显,数学游戏对于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种方式对教育教学的改革也会具有促进作用.
作者:朱艳 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大屯矿区第二中学
篇18:初中数学游戏教学的应用论文
一、数学游戏的作用
首先,数学游戏有助于端正初中生学习数学的态度.在课堂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为之后的课堂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开端.学生在数学游戏中一改以往对初中数学的认识,意识到数学并不如之前想象中的那么枯燥乏味,而是极富趣味性的.从而提高了学习热情,在数学学习中更加认真.其次,数学游戏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具有重要作用.一般来说,数学游戏比专业的数学知识要简单得多,初中生在掌握时能够得心应手.通过做游戏,数学知识潜移默化地灌输到学生的脑海中,既愉悦了学生的心情,又达到了数学教育的目的.再次,数学游戏能够推动新课改的发展.在数学教学中,加入数学游戏内容,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让学生学习到数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团结意识,这与新课改下要求的复合型人才具有一致性,有效推动了新课改的实施进度.
二、数学游戏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1.在课前引入游戏环节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提高教学效果至关重要的第一步.在讲解数学之前,教师可以增设数学游戏这一环节.教师通过对要讲的内容事先进行梳理,然后寻找与内容密切相关的游戏,从而使学生在游戏中开始“数学之旅”.比如,在学习几何知识时,教师可以采取分组玩游戏的方法,让每组之间进行叠纸游戏,比比哪组叠的又快又多,进而给学生传授有关正方形、长方形的知识点,让学生在玩乐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同时,可以让学生展开折叠的图形,使学生对图形的认识从二维上升到三维,从而做到举一反三,深度讲解.在课前引入数学游戏,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促使教学更加顺利地开展.
2.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
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要有效融合游戏,使学生在概念理解上有个更加清晰的思维.比如,在讲“平面直角坐标系”时,由于概念比较抽象,教师可以通过引入游戏规则的方法来进行教学.可以把每个学生的座位构成一个坐标系的形式,然后以其中某两个学生的运动作为象限中的点,让学生可以对坐标系有更直观的印象,从而加强对该知识点的记忆.教师还要把游戏引入到数学中的一些定理、习题之中,循循善诱,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提高课堂效率.另外,教师要积极主动地参与各种游戏,与学生一起“玩”.这样,不仅能够促进师生之间的关系,也促进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3.在教学评价中引入数学游戏
一直以来,有关数学教学评价都过于单一.大多是教师对学生的单向评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可以通过玩游戏的方法来做到多方向评价,实现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从而尽快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并及时改正.比如,组织学生猜数字谜语来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检测和评分.数字谜语中涵盖函数计算、几何图形的面积计算等多种内容.其余的学生和教师进行评分,从而保证评价的公平客观性.另外,在课后可以开展真心话大冒险的游戏,让学生对教师的不足进行评价,从而使教师正视自身存在的问题,通过游戏来了解到学生内心最真实的想法,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
4.规范游戏种类
数学游戏不同于一般的游戏活动,它的要求更加严格.在数学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要做到慎重选择.除了题材要与学生的学习状况相贴合外,还应该要有明确的目的、规则等,使游戏能被更多的初中生所接受.同时,游戏中应该包含一定的奖惩措施,从而使学生重视游戏活动.此外,玩游戏的群体要做到均匀分配,从而确保游戏的公平性,加大各群体之间的竞争力.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切忌盲目滥用,要对实际的教学情况进行分析,从而做到“对症下药”,做到与实际教学状况的一致性.在教学中引入数学游戏,既要有一定的挑战性,又要做到不过于复杂烦琐.总之,从本质上来讲,数学游戏也是数学教学内容的一部分,不仅使教学模式向“学用合一”靠拢,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学生在游戏中自主探寻其存在的一些数学规律,从而自主汲取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数学游戏活动也是一种合作式学习,既包含竞争意识,又包含团队精神,能有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数学游戏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理应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
作者:郑宁宁 单位:江苏徐州市贾汪区求知中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