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研计划(精选16篇)-澳门凯发

2024-06-01 08:05:08 数学教学计划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研计划,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感谢网友“top917”向本站投稿了16篇与“青岛版一年级数学教研计划”相关的素材。

篇1:一年级下册数学教学计划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

一、学生现状分析

学生在经过了一个学期的数学学习后,具有一定的观察、比较和有序思考的能力;积累了一些较浅显的生活经验,具有一定的交流合作意识和较好的学习习惯。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好说好动,精力难以集中,尤其是倾听的习惯和随便插嘴的习惯有待加强。因此,本学期要立足于端正学习态度,提高积极性,抓好基础知识,关注家欣、芷晴、钰城、蒋磊、坚赞等学困生的辅导。

二、教材简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20以内退位减法,图形的拼组,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一),认识时间,找规律,统计,数学实践活动。教材以学生已有的经验为基础设计活动内容和学习素材,注重学生对知识的体验,获得对知识的理解;内容的展开尽量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数与计算的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体现算法多样化;提供关于物体空间关系的更丰富的内容和素材,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1、认识100以内的数及加减法的计算,培养学生的数感,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2、使学生经历和体验学习的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统计意识,学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想。

3、养成良好的观察、书写、思考、倾听、提问等学习习惯。

四、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掌握100以内数,会读写100以内数。掌握100以内数的组成、顺序和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4、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爱护人民币。

5、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6、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五、教学措施

1、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并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主动与每个学生交谈,了解每个学生的情况。教学中,关注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热情,多鼓励学生良好的行为,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3、提出具体的要求:学习习惯、倾听习惯、交流习惯。加强口头表达能力的训练。

4、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5、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的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6、在实践活动中给学生留下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在活动中学习数学知识。

7、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

8、课堂上关注学困生的学习情况,以鼓励、激励为主,重视课堂上辅导督促工作。

六、教学进度安排

周次 日  期 教学内容

1-2 2、24-3.5 位置

3-5 3、8-3、29 20以内的 退位减法

6-7 3、30-4、7 图形的拼组

7-9 4、8-4、23 100以内数的组成

10-12 4、26-5、10 认识人民币

12-16 5、11-6、7 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16-17 6、8-6、18

认识时间

18 6、21-6、25 找规律、统计

19 6、28 总复习

柯木塱小学 杨国雄

-3-5

篇2:一年级数学知识点青岛版

北师大版小学一年级数学《有趣的图形》知识点

认识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1、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的认识,能分辨出四种基本的图形。

2、学会观察,能在生活中找出基本的形状,会举例。

3、能区分出面和体的关系,体会“面在体上”。

4、能找出一组图形的规律。

5、能在复杂的图案中找出基本的图形。

动手做(一)

学生能自己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剪拼出喜欢的图案。

通过折纸、剪拼等活动进一步认识平面图形。

通过折纸对简单的图形进行分解和拼补。

动手做(二)

了解七巧板的组成。通过用七巧板拼图的活动,进一步熟悉学过的平面图形。

初步认识平行四边形,只让学生直观认识,知道形状和名称即可。

动手做(三)

通过欣赏和设计图案的活动,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和圆。

一年级数学《认识元角分》知识点

1元=10角=100分

1角=10分

1元=(2张)5角=(10)张1角=(5张)2角

5元=(5)张1元

10元=(10张)1元=(5张)2元=(2张)5元

20元=(2张)10元=(20)张1元

50元=(5张)10元=(50张)1元=张20元 ()张10元

100元=(10张)10元=(100)张1元

付出的钱数-用去的钱数=找回的钱数(剩下的钱数)

用去的钱数 找回的钱数=付出的钱数

付出的钱数-找回的钱数=用去的钱数(商品的价钱)

教学要求:

1、在观察人民币以及换币、取币等活动中认识1元以内的人民币,知道元与角、角与分之间的进率。

2、初步认识商品的价格,学会简单的购物,培养思维的灵活性、与他人合作的态度以及学习数学的兴趣。

3、对学生进行爱护人民币和勤俭节约的教育。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人民币单位间的进率。

教学难点:各种面值人民币之间的简单换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激趣

1、出示例题第一幅图,让学生仔细观察。

2、提问:你们从图中看到些什么?你们买过东西吗?买东西要用什么?各个国家的钱都有不同的名称,谁知道我们国家的钱叫什么?

3、揭示课题,齐读课题。

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

方法一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在学习中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在职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方法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方法三

手脑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拟电脑的相应构件、原理运作,模拟电脑开发人体的运算、记数潜力。它是通过模拟电脑0、1理论分解计算为一位数的运算和记数,模拟电脑归纳法处理信息的方式(软件)来实现快速计算的。它既是一种计算方法,又是一种训练人的手脑模拟电脑快速运算、记数的方式。

篇3: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研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以专题组织单元,以整合的方式组织教材内容。共设八个专题,分为八组:多彩的春天,家庭生活,保护环境,快乐的夏天,动脑筋想办法,我们的生活多么幸福,我们都有好品质,我们身边的科学。八个专题贴近儿童生活,体现时代特点,蕴含教育价值,把知识、能力、方法、情感融为一体。每个专题内涵都比较宽泛,避免了教材内容的局限性。

每组包括1课“识字”、4—5篇课文和1个“语文园地”,各部分相互联系,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识字课包括词语、三字经、对对子、谜语、谚语、诗歌等多种形式。课文共34篇,内容丰富多彩。“语文园地”包括四个栏目:我的发现──鼓励学生探究发现,引导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主要是识字的方法;日积月累──引导学生积累好词佳句、优秀段篇;口语交际──与专题联系,在双向互动中培养口语交际能力;展示台──给学生提供展示学习所得的舞台。八组之后有五篇选读课文。最后是两个生字表。本册的识字,继续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全册要求认识550个常用字,会写250个认识的字。要求认识的字和要求会写的字,分别在练习里标明。此外,在语文园地里也安排了少量要求认识的字。书后的生字表(一),列出了全册要求认识的字;生字表(二),列出了全册要求会写的字。

二、教学目标

1.喜欢学习汉字,愿意主动识字。

2.认识550个生字,会写其中250个。

3.掌握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初步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4.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拼音字母表》。

5.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

6.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切实过好认读关,体会文中的感情和语气。

7.借助图画阅读,了解课文的意思,乐于与人交流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词句。

9.对写话有兴趣,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

10.根据表达的需要,学习使用逗号、句号、问号、感叹号。

11.学讲普通话,逐步养成讲普通话的习惯。

12.能较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感兴趣的见闻。

13.能认真听别人讲话,努力了解讲话内容。

14.听故事,看音像作品,能复述大意和精彩情节。

15.表达自信,与人交谈态度自然、大方,有礼貌。

三、教学措施

1.识字写字教学。

本册安排的550个要求认识的字,绝大多数是常用字。相信学生能够用已经形成的初步的识字能力来学习这些生字,鼓励他们用自己喜爱的方式识字。采用多种方式加强同学间的交流与合作,如,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当小老师,等等。

采用多种形式,注意加强生字的复习和巩固,防止回生。

加强写字指导,不但要写对,更要写好。最好每节课上都让学生写几个字,切实保证写字质量。

2.阅读教学。

重视朗读的指导。在学生读正确、读流利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读出感情。这种感情不是教师强加给学生的,而是在教师指导学生读书的过程中学生自悟、自得的。在教学中,应尽量避免单调枯燥的技术性指导,而是引导学生入境,入情,充分体会课文的情感因素。采用多种方式,如,给画面配音,分角色朗读,等等。

在进行课文教学时,重视学生个人的阅读感受,除了讨论书中的思考题之外,给学生质疑问难的机会,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

重视课外阅读的指导,引导学生选择好的读物,给他们创造交流课外阅读成果的机会。

3.口语交际教学。

重视创设情境,使学生入情入境地进行口语交际。在口语交际课之前,提早布置准备工作。

除专门的口语交际课,重视日常教学中的口语交际活动,引导学生在日常生活中主动进行口语交际,不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四、教学进度及备课安排

篇4: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本学期,我组成员将本着“努力工作,愉快工作,享受工作”的工作态度,认真贯彻上级文件精神和学校办学理念,以教导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效减负、培养素质、提高质量为重点,积极开展教育教学的学习和研究,在教研和实践中,不断探索、不断创新、不断超越,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及业务能力。为学生提供广阔的数学学习空间,从而让学生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和快乐。让每一位学生在新学期有更高的发展与提高。

二、教研组情况分析:

本组由7名数学教师组成,是个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的教学实体,其中冯以兰老师、刘英老师经验丰富、任劳任怨,经常为组内教学提供及时的帮助;其余5为老师对教学工作也是非常的认真、负责,能在课堂上游刃有余,和学生打成一片。

三、工作目标:

1、认真学习《数学课程标准》领会实质与精神,树立科学的教育价值观、现代教育观,以先进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指导我们的教学工作。进一步熟悉教材的特点和体系,做好教学计划。

2、进一步规范和落实教学常规管理,向35分钟要质量。在教学中“精备、精选、精构、精讲、精练”一节课,真正做到提高教学质量功在课上。给学生更多自主发展的空间,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重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提高学生数学素质。培养创新型的人才。

3、发挥教研组的作用,加强集体备课,把随机和固定的教研时间结合起来,解决教学中的疑难问题。教研组教师互相听课,评课、使教研组形成一个教学研究的氛围,努力探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课堂教学新模式。充分发挥二年级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聪明才智,凝聚集体智慧,不断提升实施新课程的水平,提高自身驾御课堂的能力,为每一位老师搭建平台和新课程一起成长。

4、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生动有趣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的兴趣,利用现代的教学方法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口算能力、计算能力、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5、增强多媒体信息技术运用于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意识,能主动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课件,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从多方位、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让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6、结合学生年龄心理特征,在教学中适当做到学科渗透法治教育,让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

单元集备和单元过关安排:

四、单元集备安排:

三月份:集体备课1-3单元。

四月份:集体备课4-6单元。

五月份:集体备课7—9单元。

六月份:制定复习计划

五、单元过关安排:

每一单元结束后,进行单元检测,以查缺补;每个月进行月考一次,实施措施:

1、加强教师学习,进一步确立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本学期仍然要加强教师的培训学习,学习新课程教学法。

2、课堂始终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焕发活力的地方。所以,一切教学活动都应以学生为主体,努力创设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中领会知识,感悟知识,经历过程,并注意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充分发展其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探索意识与创新意识。

加强课堂教学后的反思,数学后记的撰写。教学后记的撰写可以从正反两方面分析教学中的得与失,原因分析、改进对策等。

3、完善评价体系,构建新的评价机制。

评价策略:注重过程,促进发展,强调多元。

4、加强教研组建设,切实提高教研效率。

积极参加学校教研工作,互相听课、评课共同提高,全学期听课不少于16节。

六、教学专题研究计划

三月份

1、拟订本学期的数学教学计划、数学教研活动计划;

2、深入研究本册教材、教参,更好把握本册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3、集体备课1-3单元。

四月份

1、认真参加各级各类赛课展示课。

2、积极参与新课程改革赛的活动,认真听课、评课。

3、集体备课4-6单元。

五月份

1、针对前期教育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本组教师学习相关新标准、理念,以指导教学,并使教研组活动落到实处,同时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集体备课7—9单元。

六月份

1、认真研究、制定计划,进行有效复习。

2、对一学期的教研工作进行总结。

3、期末检测及数据统计、分析。

七、本学期二年级数学组公开课安排如下:

冯以兰、刘英、王丽、吴小姗、邹小双、张问琴、雷敏

篇5:一年级数学下册教研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学期我们将坚持“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目标,以实施新课程改革和提高教育质量为重点,在学校工作的统一部署下,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

作,最终促进老师、学生共同发展。

二、工作重点:

1、认真落实并自觉执行学校有关规章制度,通过教研组的`理论学习、备课、听课与评课、作业批改等活动,把教研组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切实提高教学质量。

2、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心理及生理特点,制订出适合他们的教学计划。抓好平时的课堂教学,提高平时的课堂教学质量。抓好学生的学习常规,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贯穿于整个教学的全过程。抓好学生的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3、严格按照学校教学工作的要求,加大备精品课的力度,深入分析教材,从教材本身着手,拓展数学的外延,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

4、充分发挥教研组功能,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交流心得体会,互学互助。

5、结合一年级数学的教学目标,努力工作争取达到目标。再次优化教学计划、教研计划和培优辅差计划。

6、加强团队建设,努力争创优秀团队。

三、教研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全体教师通过进一步解读新课标,以新的教学理念来指导教学,积极实践、探索新课程下的课堂教育教学规律。立足于课堂教学实践,用好新教材,通过反复探索、研究、反思、实践,把课程改革的精神扎扎实实地落实到具体的课堂教学中。

2、加强教材研讨、集体备课的研讨,在教学中坚持以备课研究为重点,以课例研究为核心。教案以手写为主。

3、优化课堂教学,强化质量意识。本学期将把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作为我组的重点工作。教学后写出深刻的教学感悟和体会,反思要深刻。通过互相听课、评课,取长补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科研能力。

4、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除每周开展一次教研组活动外,还多开展民间活动,以教研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5、充分利用采用集中学习、教师自学、网络学习的方法,使教师及时了解最前沿的教改信息,扩展教师知识视野,不断更新教育教学理念,丰富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提升教师的理论水平和教学教研水平。

6、加强及格率、优生率的监控,找准后进生的后进点,因人制宜制定合理的补差计划。给后进生多创设机会,品尝成功,树信心。多与后进生谈心,多做情感交流。

篇6: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4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活动二,5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活动三:6的组成。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2、猜数:一个数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几?

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把分开的两个手合在一起

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说明:通过鼓掌,使学生理解合与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

(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教师讲解:2合2合起来是4,并写出表达式。

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22

(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3、比较两种分法

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1)学生自主操作。(通过摆两种颜色的圆片,探究5的合成)

(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2、拿出两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6个。(方法如5的合成)

[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通过摆圆片、“手势法”的练习,学生能有序的记忆。]

四、游戏活动,运用巩固

1、“轻松入门”: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2、“快乐学习”:填一填

3、“小试牛刀”:看图画一画

4、数学游戏:教师说游戏规则,同桌之间经行。

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以游戏巩固,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完整揭示课题:6以内数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内各数的合成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再次得到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地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生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 2 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 2 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 2 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 3 1=)

⑶4 3 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 3 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 4 2)

⑸3 4 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 4 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 2 4=?5 0 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

篇7: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期末测试题

一、口算。

27 14 =       72 c19 =       43 c30 =     70 26=

59 c 5 =         70 8 =        6 28 =     24 54 =

5 34 =          63c5 =         24 60 =    40 18 =

二 、填一填。

1、9个十和8个一合起来是( )。

2、59是由( )个十和( )个一组成

3、与39 相邻的数是( )和( )。

4、五十九后面一个数是( )

5、2元7角 = ( )角 1元 =( )角 1米=( )厘米

6、读数和写数都从( )位起,从右边起第一位是( )位,第二位是( )位,第三位是( )位。

7、找规律。 10、15、20、( )、( )。

8、早晨太阳从( )方升起,傍晚太阳从( )方落下。

9、一张桌子高80( ),黑板长约4( )。

10、60里面有( )个十,50里面有( )个十。

11、8个十是( ),10个十是( )。

12、( )个十是90,个十是40。

13、七十九后面一个数是( )。

14、写出三个个位上是4的数()( )( )。

15、比78大1的数是( );比100小1 的数是();

16、50比( )大1,比( )小1。

17、1元=( )角 1角=( )分 18角=( )元( )角

16分=( )角( )分 2角9分=( )分 60分=( )角

三、在o里 填〈 、〉、= 。

78 c8 o78 c50 35 50o35 5 1元o100分

49 4o49 40 57 7o60 4 4角8分o50分

48 6o52 c8 23 7 o2 26 20厘米o2米

四、我会用竖式计算

26 13 = 73 c 17 = 63 29 =

49 6 = 69 c 7 = 53c 24 =

五、连一连

正方形 圆形 长方形平行四边形 三角形

六、应用题

1、小明有50元钱,买了一个书包花了34元,买了一本故事书花了8元,小明还剩多少元钱?

2、树上结了许多桃子。小猴摘了9个,还剩45个,树上原来有多少个桃子?

3、操场上原来有92个同学,走了27个,又来了15个。现在一共有多少个同学?

4、小芳今年10了,小芳的妈妈今年38岁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并列式计算。

[青岛版一年级下册数学期末试卷]

篇8:小学一年级数学青岛版知识点

一年级数学上册数与代数的知识点总结

1、第一单元《生活中的数》。基于儿童数数的经验,结合具体的情景认识10以内的数的意义,会认、会读、会写0——10的数,会用它们表示物体的个数或事物的顺序,初步体会基数与序数的含义,初步感受“数”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初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第二单元《比较》。通过比较具体数量多少的数学活动,获得对“>、<、=”等符号的意义的理解,并会用这些符号表示10以内的数的大小;经历比高矮、比轻重、比长短等实践操作或数学思考活动,体验“比”的方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并在描述或倾听各自思考过程的交流中,体会学会有条理的表示自己思想和学会倾听的重要性。

3、第三单元《加减法〈一〉》。经历从实际问题抽象10以内的加减算式,并加以解释和应用的过程,体会加减法的含义,初步感受加减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能正确口算10以内的加减法,掌握10以内数的分解与合成的技能;通过整理加、减法算式,并探索其间规律性的活动,培养与发展数感。

4、第七单元《加减法〈二〉》。经历表示11——20的数的具体操作及其概括过程,初步体会用十进制记数的位值原理,会数、读、写20日内数,掌握它们的顺序,会比较它们的大小,结合解决问题的活动,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经历与同伴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体会算法的多样性,学会20以内的进位和退位,逐步的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加减法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第八单元《认识钟表》。结合日常作息时间,学会认读钟面上表示整时、半时的时刻,了解记时的书写方法,并会用“快几时了”或“刚过几时”等词语描述时间,经历简单而熟悉的操作活动,体验时间的长短,培养珍惜时间的态度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一年级奥数:巧记数学知识点

哎!

身上书包怎么这么重呀?

两千克嘛!

手里铅笔怎么这么轻呀?

几克嘛!

比千克还大的单位是啥?

吨啊!

千克、克还有吨就是吉祥的一家。

卡卡西!

哎!

铅笔盒子有两分米长吗?

有啊!

橡皮擦儿有两厘米宽吧?

对啦!

最常用的长度单位是米?

差不多!

厘米、分米和米就是吉祥的一家。

贝卡!

啊!

这些单位要牢记在心间。

为啥?

使用错误造成生活不便。

还有呢?

还会惹出一大堆的笑话。

哈哈哈!

一定要把单位换算正确地记下!

歪歌大家唱:

哈哈,卡卡西、庄库和贝卡就是编辑部可爱的吉祥三宝哦!可是不要忘了精灵古怪的宝萝哦。

同样道理,克、千克、吨是质量单位,毫克、微克也是质量单位呢。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吨=1000千克 1千克=1000克

1克=1000毫克 1毫克=1000微克

米、分米、厘米是长度单位,兆米、千米、毫米、丝米、忽米、微米、纳米、皮米、飞米、阿米等也是长度单位家族中的成员呢。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

1兆米=1000千米 1千米=1000米

1米=10分米 1分米=10厘米

1厘米=10毫米 1毫米=10丝米

1丝米=10忽米 1忽米=10微米

1微米=10纳米 1纳米=10皮米

1皮米=10飞米 1飞米=10阿米

考考自己:

1 米=()纳米

1 吨=()毫克

1千米=()皮米

1克=()吨

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

方法一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在学习中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在职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方法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方法三

手脑速算是以人的不同器官模拟电脑的相应构件、原理运作,模拟电脑开发人体的运算、记数潜力。它是通过模拟电脑0、1理论分解计算为一位数的运算和记数,模拟电脑归纳法处理信息的方式(软件)来实现快速计算的。它既是一种计算方法,又是一种训练人的手脑模拟电脑快速运算、记数的方式。

方法四

提高口算能力-基础性训练。小学生的年龄不同,口算的基础要求也不同。低中年级主要在一二位数的加法。高年级把一位数乘两位数的口算作为基础训练效果较好。具体口算要求是,先将一位数与两位数的十位上的数相乘,得到的三位数立即加上一位数与两位数的个位上的数相乘的积,迅速说出结果。这项口算训练,有数的空间概念的练习,也有数位的比较,又有记忆训练,在小学阶段可以说是一项数的抽象思维的升华训练,对于促进大家思维及智力的发展是很有益的。大家可以把这项练习安排在两段的时间进行。一是早读的时候,一是在家庭作业完成后安排一组。每组是这样划分的:一位数任选一个,对应两位数中个位或十位都含有某一个数的。每组有18道,大家先写出算式,口算几遍后再直接写出得数。这样持续一段时间后,会发现自己口算的速度、正确率都会大大提高。

篇9:一年级数学知识点上册青岛版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1、数数:根据物体的个数,可以用11—20各数来表示。

2、数的顺序:11—20各数的顺序是:11、12、13、14、15、16、17、18、19、20、

3、比较大小:可以根据数的顺序比较,后面的数总比前面的数大,或者利用数的组成进行比较。

4、11—20各数的组成:都是由1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20由2个十组成的。

如:1个十和5个一组成15。

5、数位: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

6、11—20各数的读法:从高位读起,十位上是几就读几十,个位上是几就读几。20的读法,20读作:二十。

7、写数:写数时,对照数位写,有1个十就在十位上写1,有2个十就在十位上写2。有几个一,就在个位上写几,个位上一个单位也没有,就写0占位。

8、十加几、十几加几与相应的减法

(1)、10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10加几得十几,十几减几得十,十几减十得几。

如:10 5=15,17-7=10,18-10=8

(2)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的计算方法:计算十几加几和相应的减法时,可以利用数的组成来计算,也可以把个位上的数相加或相减,再加整十数。

(3)加减法的各部分名称:

在加法算式中,加号前面和后面的数叫加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和。

在减法算式中,减号前面的数叫被减数,减号后面的数叫减数,等号后面的数叫差。

9、解决问题

求两个数之间有几个数,可以用数数法,也可以用画图法。还可以用计算法(用大数减小数再减1的方法来计算)。

一年级数学《100以内数的认识》知识点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

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一年级数学轻松学习好方法

1、列条件

找出课本中的一道例题,将例题的已知条件和求解求证一一列出;

2、做题

把题目做出来;

3、检查

检查自己的答案是否有错误;

4、订正

根据题目的答案订正自己做的题目;

5、做对

把题目做对;

6、节奏

找出做题目的节奏感,分几大步?

7、小结

这个题目考什么?

8、改变

对知识点的条件或结论做出改变,重新出题;

9、解题

每做一种改变就是一个新的题目,解出来;

10、整理

整理出一个知识点的所有题目类型。

一个题目按照这十个步骤做下来,学习效果会明显改善。

篇10:一年级数学青岛版下册知识点

一年级下册知识点(数学)

第一重点:认识图形

一、图形可分为(1)平面图形,(2)立体图形

1、平面图形: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2、立体图形: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

二、图形的拼组

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也可以拼成一个长方形,还可以拼成一个大三角形。

2、拼成一个大正方形至少需要4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大正方体至少需要8个小正方体。

3、两个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形。(两个特殊的长方形能拼成一个大正方形),4个长方体能拼成一个大的长方体。

第二重点:分类与整理

分类的方法:一般是(1)按形状;(2)按颜色;(3)按用途;(4)按种类。

在分类的同时,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第三重点:认识人民币

1、人民币的单位有(元)、(角)、(分)。

2、人民币各单位之间的换算:1元=10角;10角=1元;1角=10分;10分=1角;10角=100分;1元=100分。

3、主要题型:

填合适的单位。(注意和生活实际联系)

计算:元 元角 角满10角记得换成1元

元-元角-角“角”不够减向“元”借1元当10角再计算

如:

(1)2元8角 6角=2元14角=3元4角

(2)65元-3元7角=64元10角-3元7角=61元3角

4、解决问题:先画批,找准数据,再列式计算。

列式时用:“几元几角 几元几角”的形式来表示,不用小数形式列式。

5、换钱:1张10元可以换5张2元。

1张100元可以换5张20元。1张100元可以换2张50元。

1张50元可以换10张5元。

6、2.00元=2元;0.50元=5角;59.90元=59元9角;9.25元=9元2角5分。

第四重点:100以内数的认识

1、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个位,第二位是十位,第三位是百位。

读数、写数的方法:读数和写数都要从高位起。

2、单数:个位上是1,3,5,7,9的自然数。

3、双数:个位上是0,2,4,6,8的自然数(0除外)。

4、整十数:个位上是0的自然数(0除外)。

5、5个十,5个一,组成起来是55。(十位上的5表示5个十,个位上的5表示5个一。)

读作:五十五(写语文汉字)写作:55(写数学字)

6、10个一是十,10个十是一百。(一、十、百是计数单位。要写汉字)

数的组成:(注意不同的问法)

例:68是由6个十和8个一组成的;68是由8个一和6个十组成的

68里面有(6)个十和(8)个一,有(68)个一。

68十位上的数是6,表示6个十(写汉字),个位上的数是8,表示8个一(写汉字)。

7、比较两位数大小的方法:先看十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如果十位相同,再看个位,哪位数大它就大。(开口朝大数,尖尖朝小数。)

8、当两个数量相差很大时可以用“多得多,少得多”来描述;当两个数量相差不大时可以用“多一些,少一些”来描述。

9、最小的三位数是100;的两位数是99;最小的两位数是10;的一位数是9;最小的一位数是1。

注意题型:

个位上的数是7,十位上的数比个位上的数少3,这个数是。(写完记得对照题意检查一遍)

第五重点: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十位加、减十位,个位加、减个位。

1、不进位的加法20 30=50,67 2=69,68 30=98

2、不退位的减法80-50=30,69-2=67,98-30=68

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的学习方法建议

1.学好数学,必须掌握三个基本概念:基本概念、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

2。在完成主题后,我们必须仔细总结并相互推论。这样,我们就不会花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当我们遇到同样的问题在未来。

3.一定要得到一个全面的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并且不能有偏见。

4.学习概念的最终目的是用概念来解决具体问题。因此,我们应该主动运用所学到的数学概念来分析和解决相关的数学问题。

5.我们应该掌握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在实践中有意识地总结,慢慢培养合适的分析习惯。

6、要主动提高综合分析能力,利用文本阅读进行分析和理解。

7.在学习中,要注意有意识地转移知识,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8.为了贯穿我们所学到的形成一个系统的知识,我们可以使用类比关系方法。

9.每一章的内容都是相互关联的,不同章节之间的比较,以及前后的知识真正整合在一起,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知识体系和内容。

10.在数学学习中,通过对相似的概念或规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不同点和联系,从而加深它们的理解和记忆。明确数学知识之间的相互关系,深入理解数学知识的概念,了解数学知识的衍生过程,使知识有序、系统化。

11。学习数学不仅要关注问题,还要关注典型问题。

12。对于一些数学原理、定理公式,不仅记得其结论,了解这一结论。

13.学习数学,记住并正确描述概念和规律。

14.在学习过程中,要注重理解,解放思想,把抽象化为具体,逐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

15。对概念进行恰当的分类可以简化学习内容,突出重点,明确上下文,便于分析、比较、综合和概念。

16.数学学习是最忌讳的知识歧义,知识点被混淆在一起,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学生应该学会写“知识结构摘要”。

17.学会对问题类型进行划分和组合,学会从多角度、多方面分析和解决典型问题,并从中总结出基本问题类型和基本规律方法。

18.根据同一种数学知识之间的关系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从而达到全局记忆的目的。

19.结合各种特殊培训的特点,更多的学生和教师进行交流,学习他人的智慧,节省时间,提高问题的速度和质量,提高反应能力。

20。学习数学应该是循序渐进的,只要我们打好基础,就可以逐步完善。

21。解决数学问题,关键是要建立正确的数学概念,从数学思维的角度来看,使用数学法则来解决。

22.认真听课是奠定数学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牢固掌握基础知识的根本途径。

23.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可以尝试采用不同的方法,如假设法、特殊值法、整体法等。

24、要深刻认识知识点,认真研读课本,认真倾听,了解现实。

25.认真倾听,一方面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背景,加深理解,另一方面,也可以学习教师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

26.当我听老师的评论时,我想先想一想如何做问题,然后看看老师的解决办法是否一样,也就是想想他们是否和老师一样。阅读并思考老师在黑板上解决问题的过程,想想他们是否能这样写,想想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是否有漏洞。

27.我们要注意三点:第一,学会用笔;第二,注意课后练习;第三,分层预习。

28.不要担心一个或多个课程的糟糕成绩。利用你的优势。他们可以帮助你重建信心,这是成功的第一个关键。

29。在课堂上,我们应该注意以下三点:第一,用心观察,紧跟教学思路;第二,善于做笔记;第三,积极回答问题,敢于提问。

30.如果你想真正的理解、认识和评价自己,要有勇气面对自己和展示自己。

小学一年级数学《20以内退位减法》知识点

方法一: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因为8 7=15,所以15-8=7,15-7=8。

“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这个计算方法看似简单,但要求学生思维力,首先要求学生要熟练掌握20以内的加法才能快速的应用“做减想加”或“想加做减”。

方法二:

“破十法”12-5=10-5 2=7

“破十法”这个计算方法如果让学生自己思考计算方法,它是一个不受欢迎的方法。这方法要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学生才能掌握,首先告诉学生3不够5减时先不减,要找十位借1变成一个10-5得数5再和剩下的2合在一起成了7。

方法三:

“平十法”14-5=14-4-1=9

“平十法”也叫“连续减法”它的特点就在于先把减数拆成补减数的个位和别一个数如:把5拆成4和1,再把14-3=10,最后把10-1=9,这方法的难点在于把减数拆成另外两个数,一定要拆对。

方法四:

“多减加补”13-9=13-10 1=4

“多减加补”这个方法的特点在于:把减数先凑成10,再用补减数减再加上和9凑成10的那个数1,如:9 1=10,再把13-10 1=4。

方法五: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13-5=15-5-2=8

“将被减数个位上补足成够减的数”这个方法是将被减数的个位补到能被减数减,再接着减去补上的数。如:13-5化成15-5-2=8这样学生就更容易掌握了。

篇11:青岛版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

第一单元

1、数一数

数数:数数时,按一定的顺序数,从1开始,数到最后一个物体所对应的那个数,即最后数到几,就是这种物体的总个数。

2、比多少

同样多: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都没有剩余时,就说这两种物体的数量同样多。

比多少:当两种物体一一对应后,其中一种物体有剩余,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多,没有剩余的那种物体少。

比较两种物体的多或少时,可以用一一对应的方法。

第二单元

1、认识上、下

体会上、下的含义:从两个物体的位置理解:上是指在高处的物体,下是指在低处的物体。

2、认识前、后

体会前、后的含义:一般指面对的方向就是前,背对的方向就是后。

同一物体,相对于不同的参照物,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从而得出:确定两个以上物体的前后位置关系时,要找准参照物,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相对的前后位置关系也会发生变化。

3、认识左、右

以自己的左手、右手所在的位置为标准,确定左边和右边。右手所在的一边为右边,左手所在的一边为左边。

要点提示:在确定左右时,除特殊要求,一般以观察者的左右为准。

一年级数学学习方法

把孩子推上讲台,和孩子分享功课

培养孩子表达能力的另一妙招就是经常向孩子“请教”,把孩子推上讲台,

做孩子的“学生”。这虽有明知故问的嫌疑,但并不妨碍孩子的为师热情。他们会很兴奋,很热情的扮演老师的角色。介绍自己今天的学习收获。对一年级小朋友而言,这是一种很好的复习方式

让孩子享受成功的喜悦

俗话”数子千过,莫如夸子一长”,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的能力得到了老师和家长肯定和赞赏。预其说“你不要这样做”还不如“你那样能够做更好”;与其让孩子在没完没了的批评中纠缠与做过的错事,还不如让适时的表扬给孩子的每次进步都鼓掌喝彩!

自信不足的孩子更是特别害怕出错,家长更应尽量让孩子感受到父母对他的欣赏。有进步!继续努力!没关系,我相信你一定能行!不要吝啬真心的表扬。

注重孩子学习过程,正视孩子考试成绩

有些孩子入学前就已能认一些字,做一些简单的运算,这样在上学后老师讲这部分内容时,孩子看上去豪不费力就懂了,但事实并不完全如此,有些孩子可能并非建立起有效的学习方法,并非真正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当他们面对新内容,特别是思维含量较高的问题时,孩子就会感到困难,因此常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家长在家看孩子的计算很熟练,就以为孩子的数学学得很好,但真正考查或解决实际问题时,孩子往往有些不适应。或者说不尽如家长之意。这就需要我们家长要多关注孩子的学习过程,关注孩子的学习内容,数学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计算。

作为家长,我们要能将孩子的成绩进行纵向比较和横向比较。所谓的纵向比较,就是将孩子现在同过去不同进期所取得的成绩相比较,是进步,还是退步,抑或是原地踏步着。进步是因为他在哪些方面有所改进,有所完善,分析得出后要加以鼓励,让其发扬光大,开始表扬的频率要高,渐弱之,至形成了习惯。踏步着,退步了是因为他不认真,还是方法不妥,分析得出后对症下药,拉起来后再扶上走一程,稍有进步,作为家长可以借助于老师的口吻,夸张一点表扬,树立起自信,让他自强不息。所谓横向比较,就是能将自己的小孩与同年级、同班级的其他孩子比较一下,找差距和不足,具有良好习惯的孩子,成绩一般都很优秀,而这一切,一方面归功于学校教育,另一主面也不可忽视,家庭氛围的熏陶,对于这些孩子的家长,我们不妨去讨教一番,我想再结合自己孩子的特点进行实践,定有收获。

另一方面,我们要能“不唯分数是问”。分数只能作为评介孩子的一个参照,90分与100分的孩子的数学能力究竟相差多少,不是仅分数就能说明的,我们得具体分析才是。孩子有失误,是纯粹的粗心,还是思考问题的方式有问题。

篇12:青岛版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总结

小学一年级数学知识点手抄报内容

加数 加数=和

如:3 13=16中,3和13是加数,和是16。从一个数里面去掉一部分求剩下的是多少用减法。

被减数-减数=差

如:19-6=13中,19是被减数,6是减数,差是13。

(一)熟记表内加法和减法的得数

(二)知道以下规律

1、加法

(1)两个数相加,保持得数不变:如果相加的这两个数有一个增大了,则另一个数就要减小,且一个数增大了多少,另一个数就要减少多少。

(2)两个数相加,其中的一个数不变,如果另一个数变化则得数也会发生变化,且加数变化了多少,结果就变化多少。

(3)两个数相加,交换它们的位置,得数不变。

2、减法

(1)一个数减去另一个数,保持减数不变:如果被减数增大,结果也增大且被减数增大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则结果也减小,且被减数减小多少,结果也减小多少。

(2)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被减数不变:如果减数增大,结果就减小,且减数增大了多少,结果就减小多少;如果减数减小,则结果增大,且减数减小了多少,结果就增大多少。

(3)一个数减另一个数,保持的数不变:被减数增大多少,减数就要增大多少;被减数减小多少,减数也要减小多少。

小学一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认识钟表:会认读整时、整时过一点或差一点到整时这三种时间。

首先认识时针、分针

时针:粗短

分针:细长

认识整时技巧:分针指向12,时针指向几就是几时整。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就是1时。1: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2就是2时。2: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6就是6时。6: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8就是8时。8:00

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12就是12时。12:00

注意:分针指在12附近,时针马上指着准确的数字,此时是“大约”几时整。

在练习拨针时,时针和分针一定要拨到准确的位置上。

时针和分针并没有正对着钟面上的数,而是稍微偏了一点,像这种差一点不到几时,或是几时刚刚过一点,我们就不能说正好是几时,而应该说“大约是几时”。

注意:“大约是几时”拨针时应该掌握在前后5分以内。

一年级小朋友数学学习方法分享

方法一

课内重视听讲,课后及时复习。新知识的接受,数学能力的培养主要在课堂上进行,所以要特别重视课内的学习效率,寻求正确的学习方法。上课时要紧跟老师的思路,积极展开思维预测下面的步骤,比较自己的解题思路与教师所讲有哪些不同。然而由于各种原因,往往会有一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老师的思路,在学习中出现漏洞,这时候就需要在职老师对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辅导,在辅导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把一天所学的知识点回忆一遍,引导学生正确掌握各类公式的推理过程,从某种意义上讲,这样有利于学生养成不懂即问的学习作风。

方法二

如何培养孩子的口算能力口算也称心算,它是一种不借助计算工具,主要依靠思维、记忆,直接算出得数的计算方式。新大纲指出: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算的基础,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首先要从口算能力着手。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口算能力呢?我的体会是教师念好“基(抓基本)、教(教方法)、练(常训练)”三字经是至关重要的。念好“基”字经“基”是指基本口算。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口算分为基本口算、一般口算和特殊口算三类。这三类口算以基本口算的内容为主,它是计算的基础,基本口算必须要求熟练,而熟练的程度是指达到“脱口而出”,其它两类口算只要求比较熟练或学会。

篇13: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的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1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小学一年级上册第28—29页

本节课围绕的4、5、6的组成设计了三个操作活动。活动一,4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2个蓝色花片和2个红色花片,合起来有几个花片的问题,引导学生动手操作。目的使学生在操作中理解合起来的含义,体验合的方法,并通过摆出的花片学习2和2组成4。活动二,5的组成。教材提出了拿出两种颜色的花片,使它们合起来是5个的活动要求。这个活动具有一定的开放性,学生会有不同的做法。在学生操作交流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本课的重点和难点5的组成式。并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归纳出1和4,2和3这两个组成式。活动三:6的组成。在学生学会了5的组式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和总结归纳出6的组成式。

根据课标的要求和教材的特点结合一年级学生的认知能力,本节课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动手操作、交流、归纳4—6各数的组成式的过程。

2、理解和体会合的方法,学会6以内数的组成,培养初步的观察、分析、抽象和推理能力。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逐步发展合作学习的意识,愿意表达自己个性化的做法,初步形成对数学学习的自信心和兴趣。

根据新课程标准和对教材充分理解的基础上,我确定了以下教学重点和难: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动手操作,体会合与分的方法,掌握2—6的组成。

教学难点:理解分与合的方法,了解6以内数的组成。

二、学情分析

(一)注重直观演示、操作,探索简单的规律,发掘学生的'潜能。

低年级学生的认知是以形象思维为主,直接经验是思维表象形成的基础,学生学习所需要的直接经验主要来源于学生已有生活经验和学具的演示、观察、动手操作等教学实践。因此,教学中我借助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借助实物:圆片为教具,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让学生在眼看、手动、脑想、口说中沟通多种感官的信息,在合作探索中抽象知识,体会分与合的思想。

(二)精心创设情境、游戏,激发兴趣

小学一年级的学生年龄小,爱活动,学习兴趣是支持、推动他们投入学习的巨大内动力。因此,我努力创设多种情境,鼓励学生手、口、脑并用,自己去探索,去发现,去解决问题,又通过不同形式的游戏活动,借助多媒体课件,强烈刺激学生的感官,学生保持热情、高涨的情绪,从而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变“苦学”为“乐学”。

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教学环节:

教学过程:

一、炫我两分钟

1、说出10以内数的顺序。

2、猜数:一个数比3大比10小,它可能是几?

3、用我们学过的数字说一句话。

二、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谈话: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说的好吗?我们给他们鼓鼓掌!(学生热烈鼓掌)

同学们在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谁来示范一下?

谁来示范一次,要求越慢越好!大家也照样子慢慢地做几次拍手动作,好吗?(集体模仿)

2、现在谁来说一说我们鼓掌时是怎么拍手的吗?

生:把分开的两个手合在一起

说得真好!看来只有把分开的两手合在一起才能拍响。(板书课题:合)。

在数学王国里呀,也经常用到合的知识,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数的合成。

[说明:通过鼓掌,使学生理解合与分的意义。

三、动手操作,自主探索

(一)学生动手操作合的过程,学习4的合成。

拿出2个蓝色圆片和2个红色圆片,合起来有几个圆片?

(1)放手让学生活动,教师适当引导。

(2)全班反馈,交流摆的结果。

使学生知道两种颜色的圆片摆的先后不一样,结果相同。

教师讲解:2合2合起来是4,并写出表达式。

结合学生的表达,板书22

(3)把两种颜色的圆片分出来。

(4)下面同桌合作,每人拿出一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4个。

(5)交流拿的方法,总结让学生知道,无论哪的是哪种颜色的圆片他们的顺序如何,都是1和3合起来是4个。谁还可以说出几和几合成4?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2、同学们们真了不起,自己学会了4的几种不同合成。

3、比较两种分法

提问:观察这两种分法,同学们们有什么发现?(分成的2个数交换了位置)教师小结:当我们找到一种分法后,可以交换两个数的位置,即可得到另一种分法。

(二)探索5、6的合成。

1、师:同学们们很聪明,一会儿就将4的合成学会了。下面拿出两种不同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5。

(1)学生自主操作。(通过摆两种颜色的圆片,探究5的合成)

(2)让4人合作交流得出的结论。

(3)小组长归纳汇报探索结果。

老师根据学生的反馈板书:

(4)去掉圆片的颜色,使学生归纳几和几合成5。

(5)选择好的方法记5的组成。

2、拿出两种颜色的圆片,使他们合起来是6个。(方法如5的合成)

[说明:在探究新知阶段,通过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交流,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新知,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与探索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猜想意识,让学生的思考力逐步生长。通过摆圆片、“手势法”的练习,学生能有序的记忆。]

四、游戏活动,运用巩固

1、“轻松入门”:看图填空。

(1)学生自己完成填空。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并说出2、3的合成。

(3)先摆一摆,再看一看2可以分成几和几?3可以分成几和几?(2)完成书上练习。

(4)请学生说出2和3的分与合。

2、“快乐学习”:填一填

3、“小试牛刀”:看图画一画

4、数学游戏:教师说游戏规则,同桌之间经行。

小学生的学习大多以无意识注意和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好奇、好胜,注意的稳定性和持久性较差,因此在这一环节,以游戏巩固,可以再次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五、课堂小结,深化认识

1、这节课你学习了什么内容?(完整揭示课题:6以内数的合成)

2、回家把6以内各数的合成说给爸爸、妈妈听一听。

师:今天同学们玩得高兴又学到了知识,老师也为你们感到高兴,老师还有一个小小的要求,请你们把今天学的和做的游戏回家与爸爸、妈妈一起玩一玩,好不好!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小朋友再见!

(简单的课堂小结,让学生的学习成就感再次得到满足;教师对课后的要求,巧妙地将学习活动由课内延伸到课外,由书本延伸到生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2

教学目标:

1、初步感知分类,通过操作学会分类的方法。

2、通过分一分、看一看,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判断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

4、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教学重难点:学会对物体进行分类的方法,并能正确的分类。

教学资源:学具袋、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激趣导课

1、出示小黑板(做习题)

2、出示挂图

二、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一)感知分类

1、你看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

(小组讨论,交流汇报结果)

2、引导:商场是把一样的物品放在一起。

(二)明确分类

1、像售货员阿姨把同样的物品放在一起,就叫分类。(引出课题)

2、小组合作整理学具,让学生体验分类。

3、讨论、汇报。

三、展示汇报,质疑点拨

1、小组里同学把自己所有的'铅笔拿出来,放在一起。

2、互相说一说这些铅笔可以怎样分类。

3、汇报交流。

4、游戏:整理我的小书包

(先自己整理,然后同桌交流是怎样整理的)

四、巩固新知

1、做教材第39页的“做一做”

(出示图片,板演)

2、做练习六的第1题,把同类的圈起来。

(先自己观察,在小组交流,说说是怎样圈的,为什么这样圈)

3、做练习六第2题,涂色

(先让学生自己涂,然后同桌互查)

4、做练习六第3题。

(出示挂图,集体做,说出那个不同,为什么不同)

五、展示提高

1、今天我们学习了分类的知识,课后能运用这一知识做些什么?

2、实践作业:整理自己的小书包,还有回家把自己的玩具分分类。

一年级数学上册教案青岛版3

一、教学内容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过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过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教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 2 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 2 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 2 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 3 1=)

⑶4 3 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 3 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小三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小三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 4 2)

⑸3 4 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 4 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 2 4=?5 0 3=?

6、结束语

小朋友们,我们学习了连加的含义和连加的计算顺序及方法,你学会了吗?

篇14: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期末题

(时间:60分钟)

一、认真思考,填一填。

1.看图填数。

( ) ( ) ( ) ( )

2.请你数一数:从60开始,十个十个的数,再数( )个十就是100。

3.填写表格。

商 品

付出的钱 找回的钱

6角

28元

4.全长是100㎝,也是( )m , 离家还有( )㎝。

5. 铅笔的长是( )cm,小刀长( )cm,铅笔比小刀长( )cm。

6.填出钟表上的时间。

( )时 大约( )时 大约( )时 ( )时半

7.右图中共有( )个 ,( )个 ,( )个 ,( )个 。

8.一个数在70和80之间,个位上的数与十位上的数相差2,这个数可能是( )。

9.53与36的和是( ),差是( )。

10.在55、28、38、48四个数中。

( )-( )=17,( ) ( )=83

二、开动脑筋,选一选。

1.比40大,比60小,个位上是5的数是( )。

a.50 b.55 c.60

2.把12个蛋糕放在两个盘子里,有几种放法?

a.6 b.7 c.8

3.4个老师带领39个学生去公园游玩,他们乘坐( )号车比较合适。

a. b. c.

4.下面第( )组小棒能围成长方形。

a. b. c.

5.蚂蚱跳了( )厘米。

a.16 b.9 c.8

三、又对又快,算一算。

1.直接写得数。

20 50= 80-30= 58-8= 70 6= 91-80=

45 3= 36 4= 85 13= 54 9= 28-6=

23 20= 77 5= 24-7= 87-50= 25 30=

72-9= 23-8= 57-40= 45-3= 37 8=

2.用竖式计算。

15 72= 84-61= 80-16-28=

45 28= 50-38= 73-18 26=

四、手脑并用,做一做。

1.连一连(照着下列物体的面画一画,能画出什么样的图形)。

2.在距离 4厘米的地方画一棵 ,在距离 5厘米的地方画一座 。

五、生活问题,解一解。

1.足球有多少个?

2.(1)小红收了多少节?在你认为合适的答案下面画“√”。

25节 42节 30节

(2)小强比小红少收多少节?

3.大象运木头。

(1)两头大象一共运了多少根?

(2)还剩多少根?

4.车上原来有56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5. (1)数一数,把结果整理在表格。

(2) 比 少( )朵,

比 多( )朵。

(3) 、和 一共有( )朵。

篇15: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期末题

一、快( )时,小朋友们出发,路上他们做了一些题。

1.我会填

(1)与39相邻的两个数是( )和( )

(2)10个十是( ),1米=( )厘米

(3)35是( )位数,个位是( ),表示( )个( ),十位是( ),表示( )个( )

(4)小红用直尺测量橡皮如下图:

¬¬¬

小红的橡皮长( )厘米

(5)100里面有( )十

(6)按规律填一填

15、( )35、45、( )

11、22、33、( )、( )

2.我会算

(1)37-8= 4 46= 76-30= 28-9 40=

20 35= 38 9= 45 3= 45-40 32=

(2)列竖式计算

66 23= 14 70= 83-15= 63-7=

二 ( )时刚过,小朋友来到动物园,动物园的大门可真漂亮,小朋友来看它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

△ ○ □

( )个 ( )个 ( )个 ( )个 ( )个

(1)○比□多( )个, 比 少( )个。

(2) ○ 和 一共有( )个。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2、一条红丝带,减去15厘米,还剩25厘米,这条丝带原来长多少厘米?

(厘米)

3、在认为合适的下面画√

男孩 女孩

33 37 60

4、一班有38人,二班比一班少一些,二班可能有多少人?

16人 36人 40人

( ) ( ) ( )

5.小朋友带了一些香蕉给猴子吃。

动物园一共有30只猴子,如果一只猴子吃1枝香蕉,他们带的香蕉够吗?你是怎样算的?

三、( )时,小朋友玩的又饿又渴,他们到商店去买东西。

7元 1元

2元5角 1元2角

1元 3元

(1)我想买矿泉水和饼干,应付多少钱?

(2)我有5元钱,买一瓶可乐,还剩多少钱?

(3)你还能提什么问题?

四、( )时刚过,小朋友的旅游结束了,乘车回家。

乘8人 乘20人 乘45人

全班小朋友有40人,请你设计的乘车方案,看谁想的方法多?那种方法比较理想?

五、一年级有97个同学去逛公园。现在只有两辆车,第一辆车只能坐35人,第二辆车只能坐50人,还有多少人不能上车?

篇16:青岛版一年级数学下期末题

1、100里面有()个十,有()个一。

2、()比30少1.()比18多3。

3、比59大2的数是(),比60小5的数是()。

4、和39相邻并且比39大的数是()。

5、6×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长方形相对的边(),平行四边形相对的边(),()行四条边一样长。

7、能填几?26 ()<50.36 ()<55.

8、80比()大8.90比()小5.

9、最小能填几?25 ()>50.60 ()>85

10、画一条6厘米的线段。

11、画一条比3厘米里面多2厘米的线段。

12、5角 7角=()角=()元()角。5元—4角=()元()角。

13、

读作()读作()读作()

写作()写作()写作()

14、写出5个各位是7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

15、写出5个十位是6的数:___________________。

16、99前面一个数是____,80后面的一个数是____。

17、85后面的第5个数是____。

18、按顺序填数。___9085________70___。

19、一张50元可以换____张20元和____张10元的。6元 9角○10元。

0.8角2元1元5角5分25元3元2元5角

()>()>()>()>()>()>()

609848206182

()<()<()<()<()<()

7米70厘米70米900厘米80米8米

()<()<()<()<()<()

21.、在8、25、36、45、54、79、87、90这几个数中,()更接近80,的两位数是(),最小的两位数是()。

1、小明身高90厘米,再长(),她的身高就是1米。

2、笔算加法和减法时,相同()要对齐,从()位算起。

3、比的两位数少9的数是(),比最小的三位数少1的数是()。

4、用1、8、4三个数字组成的两位数中,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小明吃了4个苹果,家里还剩37个,家里原来有多少个?

6、红红写了45个字,明明比红红多写了5个字,明明写了多少个字?

7、小亮有27颗糖,小红有19颗糖,小红再有几颗糖就和小亮一样多了?

8、小明身上有9元钱,想买一套32元的连环画,还差多少钱?

9、一根木料长1米,用去45厘米,还剩多少?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