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论文(精选5篇)-澳门凯发

2024-06-04 08:02:53 其他教学论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后的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论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感谢网友“on1love”向本站投稿了5篇与“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论文

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改革的论文

论文摘要:近年来,广东省越来越多的高等院校开设了二外日语课程,以适应珠三角地区对既掌握英语又有一定日语水平的复合型外语人才的需求。但实际效果并不如人意,二外日语教学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就此展开分析,并提出了对二外日语教学进行改革的思路与方法,以提高二外日语的教学水平,为我省的经济建设培养更多、更好的“多语”人才。

论文关键词:二外日语,复合型外语人才,语言交际能力,语言交际训练,交际教学法

随着中日经贸关系和人员往来的日益密切,特别是近年来以日本三大汽车厂商为代表的日资企业大量入驻珠三角地区,对日语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多,全国各地的日语专业人才纷纷南下,据不完全统计,在我省从事与日语相关工作的专业人士中,由省外迁来的占了近6成,而我省许多高校也瞄准了这块新的就业“蛋糕”,除增设日语专业之外,更纷纷在英语专业中开设第二外语日语课程,,培养复合型外语人才,以适应新世纪就业市场的需求。然而,实际上,许多院校的二外日语教学效果并不如人意,存在着许多急需解决的问题。

二外日语教学中的问题

(一)、师资力量不足,水平有待提高

相对来说,我省历史上与日本的政经关系并不十分密切,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日语教学开展得并不广泛,只有很少几所院校开设日语专业,因此,日语教学资源匮乏,师资严重不足,当近年来各校纷纷增加日语课程时,一般都优先考虑专业外语课程的师资的配备和培养,而相对轻视二外教学,大都安排教学经验不足,教龄短的年轻教师,甚至由外聘教师或在校研究生来承担二外日语的教学,教师更换相对频繁,教学风格,教学重点各不相同,系统性较差。由于师资力量与教学效果相辅相成,所以造成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不佳。

(二)、教学方法简单,教学效果不佳

大部分高校的二外日语会开设共计200学时以下的课时,教学内容多而教学时间短,因此,客观上教师不得不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存在满堂灌、照本宣科等现象,课堂上主要以老师讲授为中心,为了完成教学计划,经常处于赶进度的状态,往往教师努力讲,学生拼命记,学生没有时间练习和消化所学知识,处于被动、消极的学习状态。

(三)、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由于二外日语的教学对象一般都是零起点的初学者,都是要从最基本的假名和语音阶段开始学习,刚开始接触日语时,由于好奇而对日语抱有浓厚的兴趣,大多数学生能按照教学安排完成语音阶段的日语学习,然而,随着单词、句型、语法的增多,部分学生会感到学习吃力,开始产生畏难情绪。到最后,大部分学生已听不懂老师讲授的内容,对日语学习的兴趣也消失殆尽;上课无精打采,师生无法产生互动,上课只是为了应付考试、应付检查,二外日语课成为不讨人喜欢的鸡肋。当学生毕业时,除了成绩单上的学分,二外日语的学习已没有多大的意义了。

很显然,传统的二外日语教学模式需要改革,教师和学生需要重新定位。二外的教学目标是培养适应新形势要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二外教学的时候,采用素质教育方式。二外日语的教学应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不再是单纯的传授者,而更应该担当统筹者的角色。教师负责组织教学,确定教学内容,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学生解决他们无法解决的问题,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外日语教学,重要的不是让学生学会多少单词、多少语法句型,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对所学的二外语言及其所代表的文化产生兴趣,掌握初步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具备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能力,这样,当他们有机会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接触或运用第二外语时,就会迅速进入状态,积极主动地温习并进一步提高二外水平,以满足现实的职业需求。因此,在充分重视二外日语教学的基础上,有必要引进新的教学法,对落后的教学方式进行改革。在这一点,其他国家、其他课程成熟的教学改革经验值得我们吸取。

改革二外日语教学的对策与建议

(一)、尝试以英语讲授二外,使专业外语与二外充分结合

我国的外语教学,常常招人诟病的一点是重视语法、阅读等书面知识,而对听、说、翻译的训练较为薄弱,往往从小学开始学了十多年的英语,还只能是哑巴英语,甚至很多英语专业的学生也存在英语思维能力不足,实际应用能力较弱的问题。而在二外教学中,最大程度地引进英语,以英语来讲授日语,不仅可以使学生对两种外语进行充分的对比,加深对这两种东西方代表性语言的理解,还可以训练学生们以英语进行思维,切实提高学生的专业外语实际应用能力,解决中国学生在英语课堂和外语角之外,缺少外语环境的问题;而另一方面,日语中存在着大量主要由英语引进的外来语,以英语讲授日语,实际上不失为学好日语的一条捷径。

也许有人会认为这是异想天开,不切合实际,其实,在这一点,我们可以和同是中华文化背景的新加坡进行比较。新加坡从小学起,就实行双语教学,除了华文课外,基本使用英语为课堂语言,而到初中,已经开始选修第二外语了,并且同样是通过英语来学习二外,许多国内去的孩子,也基本可以在一、二年内适应这种情况。建国前,我国的许多大学也是以英语授课,其教学质量还要优于今天。

当然,将英语引入二外日语教学,在现实中还充满挑战,存在许多困难,如缺少教材,需要小班授课,增加课时等等,而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对二外的认识,要把二外教学当做一门独立的学科来重视,培养专业的二外日语教师,专岗专任,把那些英、日语俱佳,责任心强的优秀二外教师和专业外语教师一视同仁,提高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开创精神。由于英语教学开展得更广泛,从业人数更多,因此,产生了更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法,这一点,二外日语教学应该更积极地加以学习并吸取其经验。其中,在外语教学中被广泛使用的交际法更应该在二外日语教学中得以充分运用。

交际法(thecommunicativeapproach)又称功能法(thefunctionalapproach)或功能—意念法(thefunctional—notionalapproach),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初期。它传入中国以后得到广泛地普及,并在外语教学领域中占领了一席之地。所谓交际教学法,是指在结构主义语言学影响下,结合功能语言学理论而形成的。它是一种以语言功能项目为纲,以培养学生交际能力为基本目的'的教学方法体系,是全世界影响较大的外语教学法流派。交际法认为,语言是在真实的交际过程中不知不觉地掌握的,而不是通过教师讲授词义和语法规则习得的,交际教学法注重培养交际能力,并认为语言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使用目的语进行交际的能力,语言教学的内容不仅要包括语言结构,还要包括表达各种意念和功能的常用语句。交际法重视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采用真实地道的语言材料,主张句型加情景来学习语言,鼓励学生多接触和使用外语。

按照交际法的理论:培养交际能力应该是语言教学的根本目的,听、说、读、写四种语言技能的训练必须为交际能力服务。

日语是一种交际工具,日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和发展学生实际使用这种语言的能力。然而,由于受传统教学方式的影响,加上师资培训工作的步伐未能适应新形势的变化,怎样在二外日语教学中更好地贯彻交际性教学原则,培养出能切实掌握英、日语的复合型外语人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课题。本文就此作出初步的探讨。

(1)、灵活选用教材并实施课堂教学

大多数院校的教材为《新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以下简称为《标日》)。该教材主要适用对象为自学者,因此,在很多方面并不适合课堂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如语音部分内容零乱,缺乏系统而完整的语音教学;语法编排散乱,语法系统安排不合理。如动词的活用型及其接续用法就被分散在不同的课目里面来讲解,学生学完后依旧不能把动词的基本型变为各种活用型,等等。因此,针对《标日》教材进行灵活的教学以及选用其他合适的日语教材就显得迫在眉睫。为了培养具有实际运用语言综合能力的学生,可考虑选用英、日语对照教材或几种教材交叉使用,有条件的院校更应该积极自编适合师生互动,比较活泼生动的教材。同时,在不违反教学大纲的原则下,为提高学生的听说水平,可充分运用各种教学资源,自选自编一些“活的”教材,如影视资料,日文歌曲,从语言的实际意义出发来安排语言教学活动和教学形式,以达到语言交际的目的,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由于各地各校以至各个班级的教学条件、学生的特点等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异,这就需要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使用教学材料,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式。

由于外语课堂交际教学是动态的,它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课堂教学不可以一切按事先所设计的那样运行。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构想设计都会因为某个教学环节的突然变化失去作用。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有较强的灵活性和随机性,以适应动态多变的课堂。

(2)、开展多样化的课堂语言交际活动

二外日语教学,特别是初级阶段,教学内容都比较形象具体,和学生们的日常生活或者生活经验密切相关,易于实施直观教学,近几年各学校也都添置了完整的多媒体教学设备,这也为日语交际法教学提供了必需的物质条件,课堂上可以利用一些基本的教具如图片、模型、实物等,也可以布置或模仿一些简单的教学情景和真实的交际场合,使日语教学变得生动、形象,让学生能有身临其境的感觉,有助于营造日语交际情境和气氛,学生不借助翻译就能够理解所学内容,从而促进学生直接用日语交流,提高学生积极进行日语交际学习的兴趣。

同时,选修日语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多年的英语,对英语的表达方式、语言特点比较适应,因此,教师可以适当地对英、日语的不同特点加以对比,甚至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英日互译,或中日英三语互译,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教学方法及方式多样化,可以使学生的听觉、视觉、运动器官都参加活动,符合青少年的心理学发展规律,容易引起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80后”,“90”后的大学生爱说、爱动,善于模仿,记忆力强,有强烈的竞争意识和表现欲,喜欢尝试着把学到的语言材料随时进行对话、叙述和表演。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堂交际活动适合年轻人的特点,便于学生边学边练,学用结合,使所学语言材料能够在运用中获得巩固和提高。

在二外日语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或设计一些游戏进行语言教学,让学生在娱乐过程中掌握所学内容。既可以参考、借鉴固有的日本民间游戏,如“接词尾”、“划拳”等,以及国内外已有的教学游戏,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匠心独运地设计出紧扣所授语言材料,又为学生所喜爱的游戏。另外,教师也可以在课堂设置教学情景,进行模拟对话训练,内容可以是寒暄、询问(天气、气候、日期、生活起居)、打电话等活动,首先给学生一、二分钟进行准备,然后抽一些学生在全班进行对话示范。

此外,在二外日语教学里也要进行大量的语言操练,对此,教师应尽量创造再现真实的生活语言,讲授日语短文并让学生反复操练这些短文,同时要求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利用课文里的词句,叙述自己对文章的理解、体会以及写日文日记等。

这几种练习都比较接近生活实际,能够较好地把练习和交际恰当地结合起来。

在开展这些课堂语言交际训练活动时,教师应该牢记以学生为中心这一基本原则,即学生可以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学习、操练、认知体验活动,但这并不意味着对学生可以放任自流。相反,教师需要在许多环节上对学生进行指导,教师更需要在总体范围上的组织和管理,发挥积极的主导作用,做到放得开、收得拢,既热烈活泼,又井然有序。

参考文献

1 李秉德.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大学日语(第二外语)教学大纲.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3 李庭芗.英语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4 小島聡子.日本語の教え方.アルク[j]..

篇2: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

浅谈高校二外日语教学

随着中日交流的不断加深,在我国日语已经成为仅次于英语的第二大外语.教师掌握二外日语教学的方法和技巧显得尤其重要.笔者结合二外日语教学的经验,如以下几个方面对日语教学进行探讨.

作 者:袁琼  作者单位:湖南科技职业学院软件学院,湖南,长沙,410118 刊 名:现代企业教育 英文刊名:modern enterprise education 年,卷(期): “”(12) 分类号:g64 关键词:二外日语   教学方法  

篇3: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探索

高校二外日语教学方法探索

本文分析了二外日语教学性质,特别针对目前我国二外日语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因材施教、兴趣教学、积极实践等相应的教学方法,以达到二外日语教学的最佳效果.

作 者:窦林娟  作者单位:山东工商学院,日语系,山东,烟台,264005 刊 名:考试周刊 英文刊名:kaoshi zhoukan 年,卷(期): “”(45) 分类号:h3 关键词:二外日语教育现状   兴趣教学法   课外实践   良好师生关系  

篇4:试论如何改进二外日语的教学论文

试论如何改进二外日语的教学论文

【摘 要】二外日语是英语专业本科生的必修课之一,近年来,选修二外日语的学生日益增多。从表面上来看,日语显得好学,大部分学生认为学习日语在语音模仿和词汇意义的领悟方面有便利之处,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往往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本文从选取教材、设置课程和改进教学方法等三个方面提出了对二外日语教学的一些看法。

【关键词】二外日语 教材 课程 教学

随着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取得巨大成功,其各方面实力有了明显提高,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提升,使得其母语也必受青睐,世界范围内学习日语的人也越来越多。在我国,大学中除了学习日语专业的学生明显增多外,选择二外日语的学生也是日益增加。笔者所在学校中,每年选修日语的学生是选修其它语种(德语)学生的3到4倍。那么,针对如此众多的学生,如何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改进二外日语的教学,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在此试从精心选取教材、合理设置课程和改进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精心选取教材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必备工具,一本好的教材会直接影响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据了解,关于二外日语的教学,国内尚无统一编写的教材。一般来讲,绝大部分学校选用的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由张玺恩等编写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然而,随着世界日新月异的变化,中日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频繁。为了顺应时代的发展,编写新的日语教材显得尤为重要。《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新版)于4月正式出版。这是1988年出版的旧版《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的修订本。新版教材的内容结构如下:

第一、新设“入门单元”,集中指导发音和文字。对学习者来说,尤其对自学者来说,新版教材特别设置了“入门单元”,专门就日语发音、日语的文字与书写方法、声调和语调、需要注意的发音等进行了系统讲解。第二、除“入门单元”以外,上、下册各设6个基本单元,每个单元由4课构成。每单元前设置单元扉页,单元后设置单元末。另外配有“日本语能力测试”模拟试题以及附录。第三、各课结构与定位。各课由基本课文、应用课文、语法解释、表达及词语讲解、练习、生词表、专栏构成。

笔者所在的学校,学生学习二外日语选用的教材就是新版的《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这套教材是为我国自学日语的读者编写的,笔者认为作为学生的二外日语教材也同样适用。因为与旧版教材相比,新版教材具有如下特点:第一、内容丰富,信息量大。第二、版式设计充分考虑读者学习的需要,插图、照片丰富。第三、与“日本语能力测试”相对应。第四、译文的处理方法具有独创性。第五、将语言学习置于丰富的社会、文化背景之下。实践证明,只学习目的语国家的语言知识、语言结构,而不了解其语言表达特征、习惯以及相应的文化背景知识是无法达到交际的目的的。从以上特点可以看出,新版教材对于学生来说,作为二外日语教材是非常适合的,建议各高校通过比较,精心选取这套教材。

二、合理设置课程

对于英语专业的学生来说,二外日语这一课程并不是可有可无,它不仅是一门必修课,而且是考研、职称考试等的必考科目。因此,对于学生来说,它的作用非常重要,在教学中的地位则相当于非外语专业的大学英语课程。然而,从各高校的课程设置来看,有的学校是从第四学期开设二外日语,一直开设到第七学期,总学时在256个左右。笔者所在学校二外日语的开设就是从第五学期到第七学期,每个学期为72学时,总共216学时。从大多数学生反映的情况来看,普通认为课时偏少,特别对于准备考研的学生来说,更是显得很紧张。笔者主张最好从第三学期就开设二外日语这一课程,一直开设到第七学期,适当增加学时数量。与此同时,在每个学期要合理安排二外日语的上课时间,调整好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其原因如下:

第一、学生无基础或基础薄弱。各高校中学习二外日语的学生一般都是无任何日语基础的,有的学生即使学过,也只是处于皮毛阶段,对日语并无深入的认识,这与学基础英语课的学生相比,属于质的区别。第二、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压力不大。一直以来,二外日语的教学往往容易被忽视,有的人甚至认为它的开设并不重要。因此,通过适当延长学时数,调整好二外日语与其它课程的关系,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系统掌握一门语言,并通过语言了解相应国家的更多情况是非常必要的。第三、课程设置缺乏合理性。课程的设置是否合理,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果合理,则对学生起正作用,反之,则是负效应。因此,适当延长学时数,将二外日语的教学更加系统化,合理安排授课内容,科学引导学生学习,是各高校及每位任课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

三、积极改进教学方法

教学是老师传输信息和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动过程,教学效果如何直接取决于教学方法是否得当。因此,要想增强二外日语的教学效果,必须大力改进教学方法。

第一、严格把好语音关。学好一门外语的前提条件是必须先过语音关,如果发音不准,对今后单词的记忆及与人进行会话交流都会产生不良的影响。笔者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往往对于长音、拗音、拗长音的发音不是特别清楚,容易将长音发成短音、拗音与拗长音分得不明显。此时,教师就应该认真负责,发挥教师的导向作用,纠正学生的发音,并让他们反复练习跟读,或进行听写练习。

第二、合理运用比较教学法。中国与日本同属于亚洲国家,虽然日本文化在诸多方面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较深,但在一些方面还在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的存在往往会给两国人民的交往带来影响。如中国人讲话比较直接,而日本人讲话则含蓄,而学习日语的大学生一般来讲理解力强,想像力丰富,喜欢把所学的日语与母语相对照和比较,此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进行两国语言的比较,找出不同之处。

第三、培养运用能力。运用能力是衡量学生是否学好一门语言的重要标志。学习外语的目标就是能够熟练的运用它。因此,教师在教学的初始阶段,就应该培养学生这方面的意识,鼓励学生在掌握了一些单词和基础的语法知识以后,就大胆的去运用。培养运用能力的方法多种多样,例如可以利用每节课的前10分钟时间,让学生到前面做个简短的演讲或会话,内容由学生自由选择,然后再让其他学生复述,以培养学生的语言适应能力和听解能力。

外语的学习归根结底是学生自身的学习。二外日语的教学不仅要向学生传授语言知识,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获取用已知知识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因此,教师应该从学生的特点出发,以学生为中心,精心选取适合的教材,合理设置课程的安排,积极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日语运用能力和交际能力。

参考文献:

[1]庞好农.二外日语的教学探讨.重庆教育学院学报,,(4).

[2]汤金树,胡秀聪.英语专业“二外日语”课程教学的几点思考.中国地质教育,,(4).

[3]张敏伶.大学二外日语教学中教师的导向作用.山西财经大学学报(高等教育版).,(4).

篇5: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高校公外俄语教学改革的论文

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高校公外俄语教学改革的论文

认知心理学主要研究人类信息输入与输出之间内部的心理过程,认为人脑是一种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以往的知识结构、行为习惯对人的行为、认知具有重要影响。随着二语习得领域出现问题的增多,传统以语言学视角对教学过程进行解释的局限性开始显露,因此心理学机制的引入逐渐引起研究者的重视。认知语言学家认为,人类可对信息的输入、输出进行控制,将这一机制引入到语言教学活动中,将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1.高校公外俄语教学存在的问题

1.1教学环境因素

在当前高校教育体系中,公外俄语属于公共必修课,与专业课相比,不仅在学生中认同度低,学校的重视程度也明显不足。如在教学配置方面,外语学科应属实践课,但在课程设置上却与理论课无异,课时不足,班容量大。这不仅在潜意识中会引起受众的消极暗示效应,将该课程与其他公共理论课等同而忽略其技能性和实践性,在教学过程中也导致课堂教学效果差,从而难以实现基本的听说读写译这一教学目标。

1.2 教师因素

在当前公外俄语教学中,仍采用翻译法进行教学,该教学法虽对语法知识传授、翻译能力培养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但与学生本身知识结构偏离甚远,教学效率低;受限于目标、课时等种种因素,对于语言的文化背景介绍不足,跨文化意识薄弱,语言学习的“附加值”贫乏;教师从“给予者”到引导者的自身角色认知转换缓慢[1-3]。

1.3 学生因素

中文属汉藏语系,孤立语,俄语属印欧语系斯拉夫语族,屈折语,二者在语音、构词、句法等方面都相去甚远,公外俄语的学生(一般为零起点)在它们之间建立联系的难度较大;应试教育使学生更注重考试技巧而忽略语言表达能力,这不仅使其难以养成“说”的习惯,还可能在学习过程中产生挫败感,出现抵触心理;学生学习多以就业为导向,如果俄语与自己未来可能的就业岗位匹配度小的话,往往动因不足,效率低下;语言环境的缺失也使得客观上难以实现学以致用,从而导致学生很难对俄语产生兴趣[4]。

2.基于认知心理学的高校公外俄语改革

2.1 教学活动设计

根据认知心理学的特点,教学活动分为:动机激发、建立图式、理解构建、储存记忆、创造重组五个步骤,同时穿插任务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及探究教学法。

动机激发是根据注意力稳定性理论进行设计的。在课程开始阶段,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学习信心,并进行即时反馈与引导。首先介绍俄语学习的必要性与意义,引入俄罗斯的文化背景,吸引学生注意力。课程开始阶段,整体对学生应达到的学习效果进行规划,如完成前五课时,学生应掌握6个单元音字母和6个辅音字母的正确发音及书写,单词的重音规则,肯定句和疑问句的调型以及名词性、数的语法概念,学会42个单词,4个句型和4句简单的礼貌用语。第一学期结束时,学生应掌握俄语基本的语音规则,6个常用调型,名词、代词、形容词的一、四、六格和动词变位法,学会约460个单词,12个句型,若干常用口语,并能进行简单的口语交流;划分学习小组。学习包含阅读、书写、口语、听力等各个方面,学生的合作交流必不可少,所以教师应创造俄语学习的语言环境。同时,分组学习也是任务教学法、合作教学法及探究教学法的必要条件。分组可根据学生性格、认知习惯等进行;指导学生进行有效预习。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在课程讲授中提示重点,教学效果却并不太好,这与学生的参与度低有关,而且50分钟的课堂时间中真正有效的时间仅约20分钟,如何利用这20分钟是一节课效率的真正体现点。所以学生有效的预习不仅可以自己找出重点,提高参与度,还能更有效地利用课堂时间[5-7]。

建立图式阶段是提高学生自学能力的重要阶段。动机激发阶段结束后,学生应已具备一定的学习兴趣,并具有一定的预习能力。课堂初期,记录每个学习小组在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并写在板书上,讲解中点明某一学习小组做重点讲解。俄语学习无法脱离学生原有的汉语思维,教师应利用这一特点,借助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帮助学生建立新的认知体系。如,详细规划等值和非完全等值词语,提高学生对于词汇的辨识度,加强学生对于既有知识的联想,归纳句式结构等方面的差异、强化语法、词汇和基本句式的应用等[8]。早期利用母语与俄语建立联系,在学习时多注意、体会,比较发音、词义辨析、句法构成、语言习惯等方面的差异,形成语言的正迁移,中期不断强化常用语法规则和词汇的应用,后期在已有图式的基础上不断补充信息,输入新的.词汇、语法等完善学生的知识体系。

理解构建就是用既有的知识对新的概念进行解构。在俄语教学中,所学知识与以往知识链接得越深,学生理解得就越透徹,所以这一阶段教师应深度挖掘学生新旧知识的联系。深度理解的过程就是记忆编码的过程,前期简单词汇、语法等可用汉语进行编码,联系已有观念,后期选取一些关键词,与所学知识相联系,构建知识树。如学到新单词учёа,可以问学生这个词与哪些学过的词相似,让学生回忆所有学过的如учение,ученик,ученица,ученик,учить,учиться等单词,随着课程推进,再对其进行深化,让学生找这些词的共同部分,当学生找出共同部分-уч后,告知这个叫词根,然后引入同根词概念,并由词族串联新的学习内容。

储存记忆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分为两方面,一方面是对自己学习状态的监视,一方面是合理运用记忆策略,提高学习效果。因为内因语言和外部语言的差异,容易使学生产生学习错觉。教师可在每单元设置练习题、要求学生阐述自己的知识体系或进行随堂测验,便于学生掌握自己的学习状态。记忆策略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5分钟、20分钟、1小时、12小时、24小时、2天后……各复习一遍,提高记忆效果。教师在授课过程中注意对新知识进行联系和编码,如词汇、句型、固定结构等,便于学生记忆提取。

创造重组是对已有知识进行运用创设。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一定的俄语知识,应可利用知识进行一定的对话、写作等。只有不断进行运用才能让学生熟练掌握所学知识。根据相关测试及认知心理学的分析,语言能力无法完全反应语言知识水平,在有限时间内,学生更倾向于运用常用或记忆深刻的语法、词汇进行表达,所以教师应反复训练学生这方面的运用。训练可分为随堂和课下两部分:随堂可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对话;课下可进行写作训练、学习探究等任务[9],如用俄语解释新单词,归纳如颜色、方位或日常生活中某类常用词等等。这一阶段多采用任务教学法,给学生布置具体的情景任务,与课前预习相联系,形成一个整体的封闭式教学结构[10]。

在此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适当改变其学习策略,还要注意随学生能力、性格等变化调整教学策略。

2.2 实施评价

本次研究中,65名公外俄语学生大多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进步。初期学生反映学习压力大,学习效率慢,但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后,在课堂效率、教学内容、学习成绩等方面都有所提高。课堂效率方面,学生提出的问题更有针对性,知识输出量提高,课程进度加快;教学内容方面,穿插讲解了俄罗斯国情、民俗、历史、文化等,知识得以拓展;学习成绩方面,平均成绩由之前的62.5提高至74.9,进步显著。虽然也有部分学生成绩下滑,但推测与学习态度、自主能力等有关,需进一步研究。

3.结语

认知心理学是基于人脑处理信息的过程而发展的一门科学,而俄语学习就是信息输入与建构的过程。通过认知心理学的方法对俄语教学进行改革有助于提高教学的科学性及课堂效率。“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基于认知心理学的公外俄语教学改革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对俄语的学习能力,对其在学习和思考方面的综合能力培养也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王金容,夏宏钟.我国高校俄语教育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及认识[j].中国俄语教学,2014,33(1):58-61.

[2]李锡奎,李文华.从大学俄语四级考试角度探查大学俄语教学现状[j].中国俄语教学,2014,33(1):53-57.

[3]吴宝沛,雷秀雅.“认知心理学”课程教学改革的探索[j].中国林业教育,2015,33(2):58-60.

[4]呂红周.俄语专业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俄语教学,2014,33(4):59-62.

[5]杨立明,赵秋野.试论商务俄语专业教学改革与创新[j].中国俄语教学,2014,33(4):56-58.

[6]杨蓉.新疆高校外语学科跨文化教育的区域性特征[j].民族教育研究,2013,24(4):40-43.

[7]张淑霞.探析高校俄语教学策略选择[j].科教导刊,2015,056(23):115-116.

[8]黄东波.俄语公共课在中国的现状及前景思考[j].高等函授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6):11-12.

[9]黄东波.通识教育背景下的大学俄语教师角色转型[j].电大理工,2014,21(2):46-47.

[10]颜志科.高校俄语专业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培养[j].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2013,36(5):64-68,76.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