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改进三部曲论文(精选15篇)-澳门凯发

2024-06-06 08:12:13 化学教学论文

以下是小编整理后的化学实验改进三部曲论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感谢网友“dfph”向本站投稿了15篇与“化学实验改进三部曲论文”相关的素材。

篇1:化学实验改进三部曲论文

化学实验改进三部曲论文

摘要:以上三个实验可以说明,对一个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可以首先从安全环保入手,然后运用已学知识,使实验深化,最后温故而知新,使实验加以拓展。我们还可以发现实验改进的共通之处在于,先发现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然后思考分析问题,最后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进行实验改进的三部曲。

关键词:发现思考设计实验

我国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特有的直观性、生动性、趣味性,会使初学化学的初三学生很感兴趣,但只是不稳定和不持久的感知兴趣和操作兴趣。随着学习的深入,越来越多的验证实验,使他们感到枯燥和乏味。因此,化学教师必须优化实验教学设计,改进实验方案,使化学实验教学与探究学习融合起来,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探究功能,不但让学生获得化学知识,学到实验操作技能,而且学生通过科学方法、科学思维的训练,养成科学探究的精神,这样会使学生对化学实验保持持久的探究兴趣和创造兴趣。提起实验改进和实验创新,我认为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我以《化学反应能否产生电能》实验探究为例,进行了三步改进和补充:

实验题目:影响化学反应产生电能大小的因素

1、实验用品:

药匙、导线、镊子、原电池试验器、灵敏电流计、饱和硫酸铜溶液(底部有未溶解的硫酸铜晶体)、铝片、锌片、银片(形状大小相同)

2、实验步骤:(1)(2)(3)同上

实验(4)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计的两端分别与铝片、银片相连接。把铝片、银片同时插入盛有饱和硫酸铜溶液的原电池试验器里,电流表指针偏转,其表示数为_______

实验(5)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计的两端分别与铝片、铜片相连接。把铝片、铜片同时插入盛有饱和硫酸铜溶液的原电池试验器里,电流表指针偏转,其表示数为_______

通过以上电流表的示数,可以直观的把电极对电池的影响勾画出来。

第三步:温故而知新,拓展实验:看到了电极对电池的影响,有的同学对电解质的作用产生了疑问?他们取铝片、银片作为电极,用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铜、硫酸锌溶液分别作为电解质对比研究。但很快又发现了不妥之处,由于硫酸铜、硫酸锌相对分子质量不同,铝片、银片插入相同质量分数的硫酸铜、硫酸锌溶液,并不能保证铝片、银片接触同样多的铜锌离子,致使实验结果出现误差。为了达到标准的实验效果,可将16g硫酸铜和16.1g硫酸锌分别溶于100ml水,配成电解质溶液,教师适时引出摩尔的概念,同时实现知识的更新!实验方案添加步骤如下: 实验(6)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计的两端分别与铝片、银片相连接。把铝片、银片同时插入盛有硫酸铜溶液(16g硫酸铜 200ml水)的原电池试验器里,电流表指针偏转,其表示数为_______

实验(7)用导线将灵敏电流计的两端分别与铝片、银片相连接。把铝片、银片同时插入盛有硫酸锌溶液(16.1g硫酸锌 200ml水)的.原电池试验器里,电流表指针偏转,其表示数为_______

根据电流表的示数,可以直观的把电解质对电池的影响描述出来。

以上三个实验可以说明,对一个化学实验进行改进,可以首先从安全环保入手,然后运用已学知识,使实验深化,最后温故而知新,使实验加以拓展。我们还可以发现实验改进的共通之处在于,先发现化学实验存在的问题,然后思考分析问题,最后设计实验解决问题,这也就是我们进行实验改进创新的三部曲。

一、发现实验问题;

爱因斯坦曾说过:单纯提出和阐述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这一问题更为重要,解决一个实验问题也许只是一个实验技巧,而提出问题,从新的角度考察老问题,则需要学生创造性的想象力,同时标志着科学的进步。发现问题是实验改进的起点,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没有问题或者说没有明确的问题,我们就不知道分析什么,改进什么,也就不可能找到实验方案。纵观中学化学教材中的化学实验,我们不难发现部分实验在设计上存在一些不足,不适应教学发展、学生学习的需要。具体反映在:装置和反应原料的搭配欠佳,操作复杂,实验现象不明显或成功率不高;有的实验的内容、方法、操作技能较为陈旧,实验现象不够直观、鲜明;实验存在对环境的污染,在安全性和环保性上还不能达到要求;缺乏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的需要。因此在实验教学中,我们应该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创造主动思考的环境,让学生愿问;注重呵护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敢问;积极创造实验条件,让实验问题意识养成常规,让学生常问。

二、思考分析实验问题:

实验中存在的问题一旦被发现,我们切忌直接对其进行本能的反映,更不能凭直觉轻易下结论,立即表示赞同或不赞同。这是传统的思维盲区,会导致看问题的片面性。思考分析实验问题时,我们可按照以下步骤进行:第一步应明确实验的意图和真实目的,第二步全面考虑实验的优缺点和影响因素,第三步提出优先着重考虑的问题,第四步选择实验范围,评估实验安全性和可能性。以上的核心工作就是使我们发现和提出的实验问题明确化、详细化,初步确立实验改进的方向。

三、设计实验解决问题:

在以上思考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分析加工,实现有目的的实验改进创新设计。这一阶段要筛选、提取有关的化学实验知识,进一步分析加工,以选定实验方法,完成实验设计。首先是实验方法的确定。实验方法取决于实验改进的目的,实验原理,并受化学实验条件的限制,如安全、可行性等,在综合考虑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条件三者的基础上,确定适合实验改进创新的实验方法。然后是实验药品的选取和实验装置、实验操作的设计。实验药品、装置和操作是实验方法的具体表现。操作时,要关注仪器装置类别、功能、适用范围、装配与使用方法,以及相关装置和操作已经应用的实例,通过比较、选择、改进或创新,从而完成实验装置改进和实验操作创新。

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所起的作用和地位非常重要,而且化学实验的改革有助于学生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综合分析能力的培养。因此,加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是提高教学水平和质量必不可少的环节,同时也是我们每个化学教师在教育教学中都应该不断思考的问题。

篇2: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化学论文

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改进二则化学论文

一、燃烧条件实验的改进

在讲授义务教育化学教材第一章第四节燃烧和缓慢氧化一节内容时,学生对隔绝空气可以灭火很容易理解,但对将温度降低至可燃物着火点以下同样可以灭火,总是持怀疑态度。为了使学生真正理解灭火原理,我们增加了一个降低温度灭火的实验。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向一个250ml的烧杯中加入150ml左右的水,然后再在水中加入适量的nh4no3,并不断搅拌,使水的温度急剧降低;接着将少量豆油倒入一个小铁盒中,并点燃;再用坩埚钳把小铁盒放在烧杯冰冷的水面上,学生这时可以看到由于温度的降低而使火焰一下熄灭。为了使观察到的现象更全面,我们再把小铁盒拿出来,重新点燃,残留在铁盒中的豆油在空气中则再次燃烧起来。至此学生们对降低温度可以灭火深信不疑,同时也加深了对灭火原理的理解。

二、氢气流吹泡实验的`改进

按照义务教材演示实验[3-4]的装置做氢气吹泡实验,吹的泡泡不能连续,有时控制得不好,泡泡也比较校为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我们将此装置做了如下改动:先将胶头滴管的玻璃尖嘴换成不带尖嘴的玻璃管,然后剪掉胶头滴管胶头的顶部,再将市面上销售的小孩吹彩泡玩具的多孔塑料头剪下来插入已经剪开的胶头顶部,蘸些洗涤液,从玻璃管处通入氢气,就可在多孔塑料头处吹出连续且体积较大的氢气泡。

篇3: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的改进探讨论文

改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化学课堂内容更为生动有趣,让学生在灵动的氛围内充分吸收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本文将从做好辅助工作,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等三个方面来举例论述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改进方案。

1做好辅助工作

提升化学实验课教学效率,教师应注意做好辅助工作,指导学生掌握化学实验流程,培养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活动的兴趣。例如在解析“酸碱性”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做用ph试纸测量溶液酸碱性的化学实验,观察ph试纸的颜色变化,从中判断溶液的酸碱性。告诉学生:酸碱性在化学中用ph表示,同时,ph也是代表溶液中氢离子浓度的一种符号。物质溶解于水以后便分离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物质不同,其水溶液中所含的阳离子和阴离子也不同。但是,无论哪种溶液,总是含有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当溶液中氢离子浓度大于氢氧根离子时,溶液呈酸性,ph<7,反之,则呈碱性,ph>7。ph值越大,碱性就越大,反之,ph值越小,酸性越大。在讲解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告诉学生化学变化就是化学反应,这种变化会产生新物质,一般都伴随着发热、发光、产生气体或沉淀等现象,像磁铁生锈、燃烧火焰、食物变质等。物理变化不会产生新物质,水结成冰或者冰融化成水就属于物理变化。然后,让学生做净化水的化学实验,给这一杯浑浊的水中加入明矾,告诉学生明矾具有吸附不容性杂质的`功能,然后将水过滤,除去水中的可溶性杂质与异色异味,接着加入消毒药品,除去水中的有毒物质,这时候,浑浊的水已经变成了可以引用的纯净水。最后再告诉学生明矾净化水可以使铝离子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该实验属于化学变化。这样可以初步调动学生做实验的兴趣,巩固学生的化学基础。

2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

化学教学的基本目标是引导学生活用化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因此,教师理应注重突显基于微课平台下的化学教学目标,借助微课教学视频,让学生认真观察化学实验,聆听每一句解说词,掌握做实验的流程,总结实验结论。例如在讲解《金属和金属材料》这一单元时,让学生观察分离氧化铜的粉末和铜粉的实验,用微课解说词告诉学生:先取出适量的氧化铜和铜粉的混合物置入试管中,接着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并将其过滤,洗涤滤渣,再进行干燥,就可以分离出铜粉。然后为滤液中滴入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并将其过滤,洗涤滤渣,再进行灼烧,此时就可以分离出氧化铜。初步讲完实验流程以后,就可以让小组合作完成该项实验。此外,教师在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的同时应该让学生做好实验记录,并写出化学方程式。最后,教师可以用微课件为学生展示分离氧化铜的粉末和铜粉的化学方程式:cuo+2hcl=cucl2+h2o,cucl2+2naoh=cu(oh)2↓+2naclcu(oh)2叄叄叀鳎茫酰希h2o。这样可以全面提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践能力。在解析“酸和碱”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行观察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实验,并促进微课教学和实验教学的融合,引导学生在欣赏完实验视频之后自行做实验,等学生做完实验以后,教师可以告诉学生:验证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是否已经发生化学反应的基本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是取出少量的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再加入稀盐酸,如果试管中产生大量的气泡,就说明氢氧化钠已经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第二种是固体氢氧化钠放入试管中,加水溶解以后得到了无色透明溶液,再滴入适量的酚酞,如果无色透明溶液变成了红色,就说明氢氧化钠还没有变质,也没有与二氧化碳发生反应;如果溶液不是红色,则说明氢氧化钠已经变质。从而全面增强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实现化学实验教学的目标。

3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

对于学生来说,化学教材中有不少概念知识和理论描述较为抽象难懂,对此问题,教师可以通过对比化学实验来引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知识。在讲解“溶液”时,教师需要细分“溶液的形成”、“溶解度”和“溶质的浓度”这三个课题,先引导学生认知“溶液的形成”,通过做实验来配置溶液,为学生列举重点化学概念知识,告诉学生:化学中的“溶液”是指两种以上的均匀混合物,相对的量可以连续变化,直至溶解度达到极限(饱和)。化学中的“溶解度”是指物质溶解于溶剂成溶液的程度。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的溶解度可以是完全溶解或者是部分溶解。化学中的“浓度”是指单位溶液中所含溶质的量叫做该溶液的浓度,溶质含量越多,浓度越大,一般用单位溶液所含溶质的重量的百分比表示。最后,教师需要将本单元的实验活动“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的配制”作为任务,让学生在做完实验之后将实验报告上传到微课件中,这样不仅可以进一步完善微课内容,而且能够加强学生对化学概念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实验兴趣,提高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结束语:综上所述,全面改善化学实验课教学方法可以为学生营造活泼的学习氛围,指导学生掌握化学概念知识与实验理论,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新实践技能。教师应注意做好辅助工作,运用微课教学视频提升学生的化学实验能力,强化学生的概念知识掌握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兰芳,刘淑丽.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小学教育,2013(12)

[2]匡婷.微课与导学案结合在初三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湖南师范大学,2015(05)

[3]黄兰.微课在初中化学实验课堂教学中应用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浙江师范大学,2015(05)

[4]秦淑珍.微课在中学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以烟台市中学为例[j].化学教学实践,2012(29).

篇4:九年级化学演示实验改进的探究教育学论文

关于九年级化学演示实验改进的探究教育学论文

摘要: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 认识化学规律, 而且是将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转化成形象化学过程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中学化学; 实验探究; 演示实验; 家庭小实验;

演示实验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重要教学手段, 通过演示实验不仅可以使学生直观地形成化学概念, 认识化学规律, 而且对学生实验基本操作培养起着直接的示范作用, 更重要的还在于它可以培养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 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案。我参加了沙区教研室主持的关于“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改进的研究”这一课题。在课题研究中我积极探索了关于在演示实验教学方面的改革, 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心得。我将演示实验的教学中进行了一些探索和改进, 应用到教学中, 取得良好的效果。

一、引导学生积极地思维,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对于刚接受化学启蒙教育的初中学生来说, 实验观察的形成不是自发的, 主要靠教师的引导和启迪, 要让学生明白, 慢不经心地“看”。不等于观察, 观察应是有目的地, 积极主动地向未知领域进行探索的一个过程, 例如, 对“镁带的`燃烧”一实验, 曾做过如下对比:教师不加任何说明就动手做实验, 耀眼的白光把学生全都吸引住了, 他们象看焰火一样地欣喜若狂, 但实验过后询问他们“观察到什么”时, 绝大多数人仅回答出“耀眼的白光”而已, 若再深入问一下:“还看到什么, 想到什么, 得出什么结论”时, 就没有回答得出了, 可见, 教师如不注意引导, 实验就成了“看热闹”。学生只能得到一些不完整的模糊表象, 在这种情况下, 教师应不失时机地向学生讲明应怎样观察, 观察什么, 即观察的目的, 顺序及内容, 如“镁带的燃烧”实验, 应注意从颜色、光泽、状态等方面, 镁带和生成物的区别, 观察顺序是反应前――反应中――反应后, 由此可以回答出:反应前是银白色的金属光泽, 燃烧过程中发生耀眼白光, 放出热量, 反应后生成白色粉末状物质;这样做的结果, 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明显提高课堂演示实验效果。从而使学生认识物质变化的本质和规律, 使观察能力上升到一个更高层次, 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素质。

二、强化演示实验教学, 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

课堂教学中的演示实验, 最能调动学生的情绪, 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人教版新教材上下册共有55项演示实验内容。这些实验有的是对化学概念、原理的阐述, 有的是对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分析、验证, 有的则属于实验基本操作技能。对这些演示实验, 我全部安排在45分钟课堂教学中完成, 并力求做到演示操作规范、实验现象明显、分析表述准确简练。对部分演示实验装置或实验操作还作了适当的补充和改进, 以增强实验效果。如, 在讲述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时, 我补充了氢氧化钠与co2反应的演示实验:用橡皮塞将气球固定在装有二氧化碳的锥形瓶上, 然后向其中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会非常明显的看到气球胀大。然后提出问题:为什么烧瓶中的小气球会自动胀大?由于实验现象饶有趣味, 所提出的问题富有思考性, 既使学生认识氢氧化钠与酸性氧化物反应的性质, 又与所学的物理知识联系起来, 启迪了学生的思维, 收到明显的教学效果。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索,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随着教学的深入, 教师可适当地对某些课堂演示实验进行改进、增补、精心设计一些问题,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初步培养学生实验设计能力。

对于初中生, 可从简单实验入手, 如讲到“二氧化碳比空气重”这一物理性质时, 教师可因势利导, 设计如下问题让学生思考。

1. 课本上的演示实验有什么不是之处?

2. 证明“氢气比空气轻”的演示实验是如何做的?

3.能否根据同样的原理设计一实验证明“空气比二氧化碳重”等, 此时, 学生思想很活跃, 纷纷提出各种改进方案, 教师归纳、分析、引导, 最后师生共同设计出一个改进方案:在大烧杯中放进一只充满空气的小气球, 小气球沉入杯底, 然后往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气体, 气球很快上浮。此实验直观、有趣、醒目, 又能与前面知识相联系, 学生感受很深。这样改变了过去学生被动“听”的状态, 大大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四、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拓展, 培养研究方法

从实验现象到某一化学概念, 规律的形成, 往往跨度很大, 教师不仅要重视教给学生如何通过分析实验结果而形成概念或规律, 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如何进一步深入理解概念或规律的思路和方法, 例如讲解“质量守恒定律”一节时, 指导学生自己操作:在一锥形瓶内装上少量稀硫酸, 然后在其一侧内壁小心地贴上一小片镁带, 塞好塞子进行称量, 天平称平衡后可暂时不动砝码, 取下锥形瓶让稀硫酸漫到镁带, 立即看到镁带周围有许多小气泡产生, 这说明瓶内物质发生了化学反应并产生氢气, 迅速将锥形瓶放回托盘上, 观察天平依然平衡, 实验后教师启发学生分析:反应前、后的物质各是什么?其中什么物质发生了变化?什么没有变化?……, 综合、概括、自然而然得出结论:“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质量总和”。这样引导学生沿着科学家进行的科学研究、发明、创造的道路走, 不仅扩大了演示实验的教学效果, 而且为学生指明了探索事物、掌握知识的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1]刘兆春在实验平台上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中小学实验与装备》第1期.

[2]曹军亭“实验探究法”在化学教学中的应用《中小学实验与装备》20第1期.

[3]苏凌设计探究性实验,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实验教学与素质教育》.

篇5: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研究论文

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方法研究论文

化学是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自然科学.在高中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必然会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大量的实验操作.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高水平的化学实验,不仅有利于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而且有利于学生培养化学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形成对化学课程的学习兴趣和科学素养,所以从学生的角度对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展开探究具有重要意义.

一、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理论分析

新课改要求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方向是提升化学实验在化学教学中的实际作用,使教学更加直观、丰富,使学生在实验中逐渐形成科学素养,所以高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必须注重简约、趣味、安全、科学的统一.在实际的化学课堂实验中,部分学生为达到实验目的,忽略实验本身的科学性,使自身对化学制剂性质的掌握混乱.化学课程的理论内容是对大量化学现象的归纳和总结,化学教学不可能脱离化学实验而单独存在,随着化学教学资源的升级、化学人才培养目标的改变,高中化学实验改进在理论上应该从实验的方法、手段、过程、内容设计、程序步骤等多方面进行,学生不能为了达到教师的实验要求或盲目地体验化学实验的趣味性,而忽视化学规律和化学操作的'科学性,否则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意义将会受到打击.

二、高中化学实验改进的实践分析

1.高中化学实验操作手段改进分析.高中化学实验水平,不仅关系到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科学素养的形成,而且对教学成本、环境保护等方面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所以必须结合多方面因素对高中化学实验进行改进.例如,在讲“碳酸钠的性质与应用”时,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将气球固定于玻璃管口的可行性较低,漏气现象较为普遍,而使用广口瓶,受其体积影响要达到实验效果会消耗更多的试剂,如果所添加的浓硫酸较少,实验将无法达到预期目的,所以针对此实验过程应该用试管替代广口瓶,将原本的双口胶塞替换成两个独立的单口胶塞,将其安装于支管与气球的过渡位置,防止气球漏气,而且气球的脱落可能性被缩减.改进后的实验操作,不仅节省了浓硫酸等化学试剂,而且使实验的操作性、科学性、简约性、安全性都得到提升,在课堂中应用的效果更加理想.通过此实验改进发现,同样利用现有的化学实验资源,将实验操作的手段、方法进行改进,就可能提升实验效果,这要求学生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善于思考和观察,并结合学习的化学规律和现象进行完善和创新.

2.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法改进分析.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升,网络、计算机得到普及,高中化学内容中涵盖的危险性、破坏性较大,不易在课堂上让学生直接进行操作的实验操作、化学现象观察等已经可以脱离具体操作而通过观察视频实现,所以学生的化学实验学习方法应该在传统的实验室操作中融入视频学习法.这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操作性较差的化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学生通过观察规范的化学操作视频,可以对自身操作中的不良习惯进行改正.

3.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受初中化学学习水平的影响,有些学生对高中化学实验产生了抵触的情绪.现阶段,一些教师为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探究式实验教学、渗入绿色化学理念教学、整合实验内容式教学、开发实验的趣味性教学等教学方法应用到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参与化学实验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是挖掘各类教学方法价值的主要途径,所以针对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态度的改进是化学实验改进的根本途径.例如,在“氢气和氮气生成氨气”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利用各种教学方法使学生认识到合成氨的适宜条件是n2和h2的体积比为1∶3;温度不宜过低,在500℃左右为宜;合成氨是体积缩小的可逆反应,压强增大,有利于氨的合成,但压强过高时,对设备的要求也就很高,制造设备的成本就高,应对压强合理的把握.由于部分学生对化学实验并不感兴趣,可能忽略化学实验操作中的催化剂“铁触媒”,使其对化学实验的掌握存在问题,甚至不能正常操作,所以学生学习态度的改进也至关重要.

4.高中化学实验学习方向的改进.在传统化学实验学习中,学生注重化学实验的反应现象,而忽视具体的化学实验操作过程.新课改提出,要求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而化学实验操作本身属于科学性的实践探索,所以学生在高中化学实验学习中应将学习的方向由单纯的化学知识点掌握向多方面能力的培养转变,如思维逻辑、操作能力、想象力、总结归纳能力、判断力等,以此养成化学实验操作的良好习惯,形成科学素养.总之,高中化学实验改进,是培养学生化学思维、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对高中化学教学质量的提升,学生化学知识的掌握与应用能力的培养等都有促进作用,这是现阶段师生的共同需求.

篇6:初中化学创新改进实验课论文

初中化学创新改进实验课论文

摘要:实验是化学学习的基本方法,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在实验中,可以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从而提高化学知识的应用能力。为了强化化学实验的教学效果,提高化学实验教学水平,老师应具备改进实验、创新实验教学的能力。就此,本文提出了个人的一些看法和做法,使化学实验更加贴近生活、效率更高,从而达到全面提高化学学科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化学实验;改进;创新

说起化学,人们脑海中马上会出现这样的画面:各式各样的瓶瓶罐罐、五颜六色的试剂、危险品、防护服等。貌似神秘的化学在学生的头脑中,不只有十万个为什么,更期待走进化学实验室一探究竟,抑或是大展身手。初中化学教材也很重视实验教学,实验分为演示实验、学生探究实验、家庭趣味小实验三种类型。中考试卷中化学实验探究题占总分的40%左右,试题注重“生活情境”。初中化学教材正在使化学知识“生活化”。但是在教学中发现有部分实验设计不够理想,有的效果不明显,有的污染环境,有的实验用时较长。结合教学实践,对实验教学设计提出一些新的想法。传统实验教学的基本模式就是教师讲解、演示,带学生到实验室按照指定的步骤进行分组实验,然后学生写出实验报告,教师再针对实验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归纳总结。这种按部就班的实验固然能培养学生严谨求学的科学态度、小组合作的探究精神,但是不利于学生的`智力开发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种方法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知识面狭窄,不能尽情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缺乏主动的探索精神。作为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尽可能地诱导学生运用已学知识自行探索,使实验课成为生动活泼的、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通过改进和创新实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一、实验改进和创新应该遵循的原则

①科学性。实验原理和操作程序必须经过论证是正确的。②安全性。最大可能地避免使用有腐蚀性药品、毒性的药品,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实验操作,必须有教师现场指导。③可行性。实验易操作、现象明显,实验过程能说明实验所探究的问题。④简约性。经过改进和创新的实验要简单易行,采用比较简单或者现象明显的实验装置,尽量用较少的实验步骤和药品,能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实验。

二、实验改进和创新的主导思想

(一)敢于放手,让学生自己动手

要抓住中学生好奇心强、好动,遇到新鲜事物总想自己动手试一试的特点,让学生主动参与化学实验。要敢于放手,采用一些鼓励、启发式的语言增强学生参与实验的信心,引导其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在学生实验过程中,教师应全程在现场给予指导,启发学生对实验现象和过程进行思考、提出问题,并及时引导学生归纳总结,纠正学生实验中的不良习惯,力求实验结果更加准确。如对学生极感兴趣的“可乐喷泉”实验,可作为课外游戏活动,在操场上演示给全校学生欣赏。也可以在节日的时候组织学生进行小竞赛活动。让学生将买来的“曼妥思”薄荷味糖投入可乐瓶中,几秒钟之后,只见一根硕大的可乐柱从可乐瓶中喷涌而出,喷完后的可乐瓶中只剩下了小半瓶可乐。这项游戏本是11月11日“光棍节”期间的“勇敢者”游戏,很多人热衷于比试谁的可乐喷得最高,还有勇敢者同时吃下这两种食品,看谁吃得多,撑得久。这个实验能增强节日气氛,也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学习了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后,我们可以让学生在家完成“鸡蛋跳舞”的实验。在一个玻璃杯中加入清水,使水的深度比鸡蛋略高几厘米。把一个完好的新鲜鸡蛋放入水中,鸡蛋会渐渐沉入水底。往水中加入浓盐酸,往杯里滴入一滴洗涤剂,将溶液搅拌均匀。一会儿便可以看见蛋壳表面出现气泡,稍后鸡蛋缓缓上升,并且好像在“跳舞”一样不断翻转。然后再课堂上分享这个实验结果和原理,这个课堂也是收获知识的盛宴。

(二)在教学中老师也要不断进行创新

在实验教学中,我们会发现教材中的实验设计也会有不足。如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课题一“分子运动现象”实验,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现象明显,能够激发学生抽象思维意识,可以想象到氨气分子的存在和运动。但是实验有不足之处:①浓氨水的强烈挥发性,会使教室内弥漫难闻的刺激性气味,给师生带来身体的伤害,也造成了空气污染;②浓氨水的扩散过程不明显,实验用时较长;③实验装置不定型,每次实验要临时组合;④装置在讲台上演示,无法移动,部分学生看不到实验现象;⑤不能体现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为解决这些问题,笔者对该实验进行了改进。如图1所示,用一个玻璃三通管把两支具支试管连接起来,三通管之间一支连接一个注射器,下端用止水夹夹住,每个试管上方倒扣一个放有纸花的矿泉水瓶子,纸花上提前喷上酚酞溶液。实验中把两支试管分别放在盛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实验操作简单,装置可以重复使用,实验装置密封,安全环保,再也不用担心氨气的刺激性气味了,仅用很少量的浓氨水而且用时短、现象明显,还能对比出温度对分子运动速率的影响,直观性和趣味性强。

(三)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心理学家认为:“学生获取知识和技能的动力是兴趣,没有兴趣,就不能让他们全身心地投入到活动中去。”因此,有趣味的实验更有助于化学实验教学。教材中、生活中有很多适合中学生操作的新颖有趣的化学实验,因此要抓住中学生的特点―――“爱玩”,让他们边学边玩,让学生在玩中体验快乐,感觉到学习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例如,可乐和雪碧是中学生们再熟悉不过的饮料,如果让他们试着把“可乐”变成“雪碧”,学生们肯定非常感兴趣。取一个可口可乐空瓶,倒入四分之三的蒸馏水。取一只烧杯加入50ml酒精,并加入适量碘片,制作出深褐色酒精碘溶液。将配好的溶液倒入可乐瓶中,一边加一边晃动,最后我们会发现溶液的颜色和可乐的颜色一样,一瓶“可乐”便制作好了。在干燥的瓶盖内放入硫代硫酸钠(大苏打)粉末,然后取一张糯米纸盖在粉末上,再将瓶盖轻轻地盖在瓶口上,小心盖紧,注意不要使大苏打粉末散落在瓶内。将可口可乐瓶用力一摇,很快一瓶“可乐”就变成了无色透明的“雪碧”。原来,硫代硫酸钠和碘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褪去碘溶液的颜色(i2 2na2s2o32nai na2s4o6),这样制作出的“可乐”不会可口,“雪碧”也不会清爽宜人,是绝对不能饮用的。这种实验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激发求知的兴趣,去分析这些现象和结果,不仅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学生独立分析问题的能力。

(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

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化学实验课也需适应新课程理念,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让学生们可以自己决定“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充分发展他们的个性。例如,学生可以自行分组,每组学生自行分配任务,去设计可行的实验方案,让整个实验过程在轻松、愉快、自主的环境下进行,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具创造性,创作出更贴近生活的科学研究。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引导学生,有目的地激发和培养学生持久的认知兴趣,使之不仅成为做好化学实验的动力,也成为促进学生心理素质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比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课题2“水的净化”后面有一个课外实验“自制简易净水器”,实验材料易得,操作简单。用常见的矿泉水瓶、纱布、细砂、小卵石、蓬松棉、活性炭就可以制作。让初学化学的初中生亲自动手,再带到学校来展示成果,使学生真正从内心体验到他们亲自动手实践带来的喜悦、惊讶和满足感,有意识地把实验所带来的直觉兴趣引导到化学实验的研究上来。

三、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基本方法

进行实验创新研究,一定要依据课标,紧扣教材,符合课标和教材的总体要求和阶段要求。成功的实验设计、改进与创新,来源于立意的创新、构思的巧妙。这要求教师在明确化学反应原理的基础上,必须具有较广博的知识,熟悉化学、物理学、生物学等学科的实验方法及手段。如引入法(灵活地把他人成功的方法引入到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中来,这需要在教学和研究中善于发现规律并总结规律,然后找出类似点)和替代法(在实验操作过程中,用具有相同功能或功效的器具和操作方法,替代传统的实验方法)。有句话这样说:“一首诗应该始于欢乐,终于智慧。”我觉得这句话也可以用来形容化学实验课。“始于欢乐”,有趣的化学实验,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兴趣,让学生在快乐操作中获得知识;“终于智慧”,实验操作结束后,学生们不仅学会了知识,还经历了探究过程,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精神和探究能力。实验的改进与创新不仅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创新精神培养,还能增强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有利于落实国家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林洪,陈贵新.《趣味化学实验》选修课程的实践与思考[j].实验教学与仪器,.(05).

[2]余洁贞,沈久明.化学课堂实验改进的探索[j].化学教学,,(4).

篇7: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论文

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论文

摘要:初中阶段的化学学习主要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验操作,其中实验操作在初中化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这主要是因为化学这门学科的特殊性,很多的化学公式需要通过实验观察才能使学生更好地对其进行理解。生本理念在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可以有效地突破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从而有效地提高化学实验的有效性。教师主要对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进行分析。

关键词:生本理念;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创新

生本理念,顾名思义就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理念。在教学过程中,能够尊重学生、围绕学生、肯定学生,一切教学活动都以学生为主导,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教师应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将学生能够完成的学习任务布置给学生自己完成,从而有效地让学生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操作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一、目前初中化学实验教育的研究现状

初中化学是一门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的学科,所以,化学实验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实验是化学现象的具体表现,可以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抽象的化学理论知识,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1]。但是,由于我国长期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只注重对理论知识的讲解,往往忽视对学生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虽然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初中化学教学有了一定的改善,但是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初中化学教学中还普遍存在不重视实验教学的现象。化学实验是学生学习化学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同时,这也是初中化学教师重要的教研活动。在生本理念背景下,很多教师开始探索化学实验教学的方法,但是因为缺少一套完整系统的方法,使得教学的效果没有显著的变化。

二、生本理念下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的研究价值

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的研究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基于生本理念下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是化学实验教学中一次重要的尝试,以学生为主体,可以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了解化学这门课程,从而激发学生对于化学学习的兴趣,提高化学教学的效率。第二,在生本理念下,化学实验的改进和创新,总结和归纳出一套系统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从而为广大的初中化学教育工作者提供参考依据,促进初中化学教育的发展。第三,生本理念下学生可以有更多的动手实践机会,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验操作,明白化学现象,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具体的实验操作,从而让学生更加明确化学学习的方向,促进创新思维的发展,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水平,同时也能够为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和创新策略

(一)制订科学的学习目标,提升实验教学的效率

初中化学教师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应该引导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来进行自主学习,然后在自学的基础上与其他学生及教师进行交流讨论,这样不仅能够充分激发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还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的自主创新意识。而要想更好地进行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以及创新,首先要符合学生的学习目标,使化学实验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2]。例如,在高锰酸钾制造氧气的实验过程中,化学教师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这次实验的目的',然后让他们自己进行装置组建,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找出错误并及时地进行纠正,合理地进行实验基本操作要点的归纳。与此同时,化学教师在这个过程中还应该适时地进行正确的指导,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学生走太多的弯路。在这个实验中具体包括气体的收集、仪器的连接、酒精灯的使用以及药品的取用等多个操作,十分符合初中学生的学习目标。而通过这种实验,不仅能够充分地激发学生亲自动手以及观察实验的兴趣,还能够极大地提升实验课堂教学的效果。

(二)合理地为学生创造各种动手的机会

在实际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学生进行实验一般都会比较耗时耗力,预设的目标也时常完成不了,所以有些教师便直接越俎代庖[3]。有些教师不仅亲自操作一些演示的实验,甚至连很多需要学生动手的实验也直接取而代之,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学习主体意识的发挥。这也就使得很多的实验变成现场版的视频,和我们大力提倡的生本理念是相违背的。生本课堂强调教师应该给予学生的个性以及天性充分的尊重。在实际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合理地利用实验室中的现有器材来对固定的实验进行一定的改进,使得操作更加简便,从而有利于学生动手操作。例如,在化学性质的探究实验过程中,需要利用多支试管来进行铜、铁、锌、镁与稀硫酸以及稀盐酸的反应实验,而学生在实际的实验过程中时常会出现手忙脚乱以及药品撒掉的现象,这也就使得教学的时间十分紧张,进而造成很多的化学教师不愿意让学生进行实验[4]。而有些化学教师则能够将一个培养皿分为几个小格,将这几种金属分别放在这几个小格中,然后倒入硫酸或盐酸,这样能够清楚地进行实验现象的对比,并且操作起来也十分地简便。合理地应用实验室中的一些比较常用的物件也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实验兴趣,使化学课堂的活动效率得到极大的提升。综上所述,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教学方式的改进和创新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围绕生本理念的化学实验教学,能够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导,从而有效地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进行化学实验的探究,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可以有效地提升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质量和效率。

参考文献:

[1]钱勤.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与创新的研究[d].苏州大学,(19):639.

[2]罗利平.基于生本理念下分析初中化学实验改进及创新研究[j].教育,(3):00305.

[3]吴从良.基于生本理念的初中化学实验改进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中旬),(1):69.

[4]姜自干.以生本理念为指导改进初中化学实验教学[j].读写算(教师版),2016(30):158.

篇8:化学实验改进

化学实验改进三则

1 氯化铜溶液电解实验改进 人民教育出版社中等师范学校教科书(试用本)第二册讲电解原理时,所做的'实验是用2根石墨棒作电极电解u型管中的cucl2溶液.

作 者:陈毅贞  作者单位:河南焦作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454150 刊 名:化学教育  pku英文刊名: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29(9) 分类号:o6 g42 关键词: 

篇9:化学实验论文

摘要:绿色化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重新审视和改革高校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计划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应优化教学结构,树立新型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寻找的二次循环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污染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绿色化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减量即省资源、少污染,减少三废的产生与排放。第二,拒用即不使用一些无法替代、污染性较强的药品原料,进而有效杜绝污染。第三,循环利用,如催化剂、载体,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第四,回收即回收未反应的试剂、非反应试剂、副产物,助溶剂等。可见,绿色化学主要就是强调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探究途径

2.1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学对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鉴于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并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的教育,把保护环境知识一点一点有效地渗透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把本地区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放在教学内容中,如化工厂氯气的外溢,不仅会造成人呼吸困难,而且还会使蔬菜枯萎,损害人体健康。

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还应该把不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气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及不合理处理可能会导致的安全事故告知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回收、做好相应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多增设一些实验后废气物无害化处理的教学环节,多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回收实验废弃物,进行废物利用。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回收的废酸(硫酸、盐酸)用来冲洗厕所,这样既能提升试剂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污染,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废气材料变成宝贝,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目标。

2.2安排绿色化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是从源头制止化学污染的生成。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载体。所以,为实现绿色化教学,教师应尽量挑选一些能够反映绿色教学内容的教材,如果教材中没有特别介绍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实验内容整体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忽视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有效的实验题目,其内容应该围绕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开设大小型的污染实验,如气体摩尔质量的测定、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依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真实反映化学现象,还会消耗大量的药品和水资源,尤其是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模拟化学仿真实验,减少药品的损耗,实现安全、方便、快捷且污染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再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多媒体技术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检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获得和累积化学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升学生科学素质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环保意识、环境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在实验室进行环保、安全和节能减排教育,加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及防范措施,实验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节省药品及试剂用量,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2.5采用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这些实验有可能会排放有毒的废弃物(毒气、毒水、毒渣)污染实验环境,并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这些毒性大、危险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教学。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实验方法,又使这些有毒、危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是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

它是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将绿色化学渗透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提升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实现节约试剂、减少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2.6采用微型实验

对于危险、有毒、昂贵、污染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尤其重要。微型实验可实现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及点滴化,从源头上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杜绝实验过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提升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少试剂药品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显著减少了有毒、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量实验既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又有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7妥善处理三废,达到绿色排放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废液)和废渣(如固体产物、剩余的固体原料、破碎的玻璃仪器、废纸等固体废弃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将影响实验室人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环境。若将酸、碱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会腐蚀、损坏排水管道。若将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水体,不但是一种浪费,还会污染实验室周边水体,且重金属一般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甚至某些重金属能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

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三废一旦产生,应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废气,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的除尾气装置进行处理。对于有些不好处理的三废,应由实验管理工作人员按照三废处理标准严格进行处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用绿色化学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从准备实验到操作实验,最后结束实验都要做到绿色化,从源头抓起,从源头阻止污染,让传统化学实验成为更清洁、无害的绿色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32):22-25.

[2]徐汉生.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24):1-4.

[3]唐嘉,刘俊红.试论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3):48.

[4]刘超.谈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泰山学院学报,2016,(03):12-14.

[5]谢年明.浅论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8):224-225.

篇10:化学实验论文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众多学院大学基础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如何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是当下实验教学改革中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很多专业如化工、材料等学生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融合为一体,在降低教学学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对于教师的考验也更加严格。教师必须在较少的学时中清晰、明确的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因此,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不仅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1传统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老师讲授知识时长较长、与学生互动少的教学方式。同时,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一些冗长的验证和复杂的说明等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此外,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和提升自身能力的机会较少,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有效的提升化学实验方面的动手能力。对于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老师来讲授或演示,但是这些偏向于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加需要学生在不断自己操作中改善和加深记忆。其次,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的特殊性,有些教师课堂内容可能会出现两者知识不融合,联系不紧密等现象,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解不深刻,阻碍了学生对于无机和分析化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

同时,有很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实验设计限定较多,有些仅为了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安排,缺乏多元化,同时不能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最后,由于这门课程是为了向同学讲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一些常见的实验操作。但是很多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导致老师演示操作很多同学看不到或看不清,导致很多同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并不全面。[1]当然,有些同学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学习该课程前不进行认真的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要讲授的基础知识和要点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导致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头脑不清晰,且态度不严谨,不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2]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也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传统的方式单一、内容固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然不能满足现今处于信息社会的学生的需求了。同时,为了响应我国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对于本科教学的要求,课时在逐渐减少,但是讲授的内容和质量不能减少和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呈现课堂内容,如何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升学生积极性,如何能更好提升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等问题。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升教学趣味,加强实验绿色性,加强教学内容基础性是非常必要的。[3]

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的措施

3.1增加教学中实验的设计性

为了加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两者的联系,同时为了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增加实验课程中实验的种类。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讲授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综合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应该重视实验设计和独立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

3.2提升实验的绿色化

由于课堂实验的多元化,使得课堂中使用的试剂种类繁多,且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大多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污染环境。而很多初学化学知识的大学生对于这些试剂的危害认知不清,使用过后的废液会随手丢到下水道中,严重危害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对于试剂的危害性加以强调。同时,在设计实验时,提倡使用低毒性的试剂来代替剧毒试剂,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实验产生的有害废弃物。

3.3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性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重复老师的操作,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必须反思自我的教学方式是否枯燥乏味,应该更多的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的趣味性以引导学生对于知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更加严格监督,以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对于保证数据真实性意识的培养。

4结语

在新的世纪,面对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师必须在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完善和深刻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交些内容,突破自身局限,对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在教学中学会反思自我,努力提升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更好实验操作能力和更强自足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我国不断输出综合素质更高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雪春,王毓德.材料类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6,14(1):153-157.

[2]柳娜,薛冰,郭登峰,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5):130-131.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15):158-158.

篇11:化学实验论文

高职检验无机化学实验课存在问题研究

摘要:无机化学实验课是学生化学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结合实验课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和探索:①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

②合理安排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③注重实验数据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④优化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实验证明,通过这次改革,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课收到了很好地效果。

关键词: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教学改革;实验考核方法

0引言

高等职业教育医学检验技术培养的是具有较系统的医学检验基础理论,熟练地检验操作技能,具有较强的临床检验和实验室诊断思维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具有对各种检验结果进行初步评价的能力,了解常用检验仪器的基本构件和性能,具有良好的职业态度,能从事医学检验和实验室诊断工作的基本能力,在各级各类医院检验科、医学检验中心等相关部门医学检验岗位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无机化学是医学检验专业的文化基础课,它要为学生学习后续的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生理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以及临床检验基础、临床生物化学检验,微生物检验等基础课程和专业课程打下坚实的化学基础[1-3]。

而实验课又是化学的灵魂所在[4-6],是高等学校实践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具有很强的直观性和操作性,是对理论教学的验证和拓展,是学生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7]。

很多的规律和定律都来源于实验,而实验课又可以帮助我们验证所学知识,并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很好地巩固的一种方式,所以实验课在我们无机化学的教学中间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本人根据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实践,针对无机化学实验课中间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几点改进和探索。

1改进实验课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很多实验的定律和结论都是来源于实验,并可以通过实验进行验证的。

但是我们传统的无机化学实验课都是以老师为主,学生为辅的讲授、演示、练习为主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已经比较陈旧,对于学生来说已经没有新鲜感,无法唤起学生对无机化学实验课的兴趣。

而且经常是理论课已经学习一段时间后,才安排实验课的学习,很多同学在做实验课的时候,已经不记得之前学习的理论知识,这样无法真正做到理论和实验相结合。

针对以上情况,我们采取角色互换法来进行实验课程的教学。

该方法大大增强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度,将整个课堂交给学生来掌握,老师只指出不足和需要注意和指导的地方[8]。

具体方法如下:在实验课开始之前,先将学生进行分组,每个小组在本学期必须负责一个实验的讲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原理、实验步骤以及注意事项等。

其他小组必须讨论并提出自己对于本实验的看法及不同。

在实验的搭建和演示阶段,主要由学生来完成,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这样既提高了学生对实验课程的参与程度增加了学生对无机化学的兴趣,又锻炼了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2合理安排实验,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无机化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设置在大一第一学年并且在一个学期内完成,共72个课时,其中实验课的课时有限共14个课时。

所以只能够开设比较典型的具有代表意义的课。

所以合理安排实验课,提高学生对该门课程知识的掌握程度至关重要。

我们该门实验课程的安排是整个教研室团队根据专业的特点及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后续课程的相关性,选取具有典型意义的无机化学实验课程。

这些实验课程的难易程度、实验的精准度、实验条件的成熟性以及实验的周期性都是经过我们精挑细选之后,并且符合我们的专业特色而开设的课程。

这些课程的安排对于学生对我们书本知识点的掌握具有很好地作用。

课程安排如表1。

3注重实验数据分析,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验教学中间,对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在整个实验教学中占有很重要的作用,它不仅是我们对所学知识的验证,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我们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我们知道一个实验的结果,往往存在不同程度的差异,这些差异有的是仪器的使用不当造成的,有的是没有遵守实验操作准则,有的是没有正确地进行实验操作和记录实验数据。

所以这就要求我们在做完实验之后,一定要对实验所得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得出实验结果的出现差异的原因所在。

例如:我们在做溶液的配置和稀释的实验时,要我们配置9g/lnacl溶液100ml。

我们在做实验之前必须根据已知求出配置质量浓度为9g/lnacl溶液100ml所需要的nacl的质量,才能进行后面的实验。

如果所需nacl的质量求错的话,那么实验结果必定有出入。

又或者是在nacl的质量的称取时,没有很好地把握天平的精确度的话,也会造成实验结果的偏差等等。

所以我们在记录完实验结果与数据后,一定要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找出偏差的原因所在,及时纠正,提高我们对无机化学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在实验结束后,我们通过小组汇报的形式对整个实验进行分析和汇报,包括实验目的、实验要求、实验步骤、实验结果以及实验数据的分析等。

4优化实验课的考核方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传统的实验教学中间,一个实验结束之后,老师是根据学生所撰写的实验报告进行评分的。

有些成绩差或是比较懒散的同学,他就可能在做实验的时候没有认真做,或是只是在一旁观看并没有真正做。

而在撰写实习报告的时候呢,就可能会抄袭那些成绩比较好,或是实验做得比较好的同学的实习报告。

老师呢又是根据实验报告来评定实验成绩的,这就导致了有些懒散或没做实验的同学也可能达到比较高的成绩,造成了成绩评定的不公平性。

所以,我们把实验课的考核也纳入了学生期末成绩的一部分。

具体如下:期末成绩=期考成绩(60%) 平时成绩(20%) 实验课成绩(20%)。

实验课的成绩又由实验课签到5分、实验课仪容仪表5分、实验课的预习10分、实验动手能力30分、实验数据分析与汇报20分、实验态度(包括实验结束后的试验工作台的整理)10分、实验报告20分共同构成。

通过优化实验课的考核方式,能够很好地反应一个学生真实的水平,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5结束语

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我们觉得应该把课堂的主导权交给学生,增加学生的主动参与性。

通过这次改革,我们的无机化学实验课收到了很好地效果,学生主动参与及动手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无机化学实验课的考核达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性。

因此,我们觉得这次的改革是可行的。

参考文献:

[1]张慧双,葛洪玉,朱丽萍.无机化学实验改革创新与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9(5):100-101.

[2]高喜平,李x波,卢雷鸣,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初探[j].化工时刊,2010,24(4):72-74.

[3]王潇,侯向阳,王升文,等.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几点思考[j].广东化工,,36(6):226-227.

[4]蔡秀兰,刘云军.大学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探索[j].科教文汇,2010(5):108-109.

[5]陈晓燕.浅谈无机化学实验改革[j].科教文汇,2010(4):116-117.

[6]李文先.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的改革初探[j].实验室科学,2009(6):28-29.

[7]李德平.高校创新人才的培养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辽宁教育研究,(4):75-77.

[8]魏小兰,邹智毅.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的无机化学实验教学方法[j].实验技术与管理,(5):214-218.

篇12:化学实验论文

化学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分析

【摘要】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当前高等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也是大众创新时代对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针对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改革教学方法,实施开放式教学。

篇13:化学的实验论文

化学的实验论文

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有关化学的实验论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借鉴一下!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分析

摘要: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众多学院大学基础课程中最为重要的一门课程之一,如何能够更好的教授学生相关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正确的实验操作和实验设计方法,是当下实验教学改革中重要的问题。

关键词: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实验教学;改革

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很多专业如化工、材料等学生大学学习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同时也是加深学生的基础理论知识的必要环节。无机及分析化学这门课程将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融合为一体,在降低教学学时、减轻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对于教师的考验也更加严格。教师必须在较少的学时中清晰、明确的讲授更多的专业知识,同时还需要保证教学的系统性和创新性。因此,对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本文不仅分析了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弊端,同时也提出了有效的改革措施。

1传统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传统的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主要采取老师讲授知识时长较长、与学生互动少的教学方式。同时,传统的教学中主要注重理论知识的讲授,包括一些冗长的验证和复杂的说明等内容,容易造成学生提不起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情况。此外,这种教学方式给学生提供的展示自我和提高自身能力的机会较少,学生在课堂中不能有效的提高化学实验方面的动手能力。对于规范的实验基本操作来说,传统的教学方法一般是由老师来讲授或演示,但是这些偏向于实践操作的技能,更加需要学生在不断自己操作中改善和加深记忆。

其次,由于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这门课的特殊性,有些教师课堂内容可能会出现两者知识不融合,联系不紧密等现象,造成学生对该门课程理解不深刻,阻碍了学生对于无机和分析化学知识的更深层次理解。同时,有很多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课堂上的实验设计限定较多,有些仅为了实验技能的训练而安排,缺乏多元化,同时不能对学生自主设计实验和独立思考方面的能力进行很好的培养。最后,由于这门课程是为了向同学讲授如何正确使用实验仪器和一些常见的实验操作。但是很多传统的教学中,由于学生数量较多,导致老师演示操作很多同学看不到或看不清,导致很多同学对于知识的获取并不全面。[1]当然,有些同学对于学习这门课程的态度不够端正,在学习该课程前不进行认真的课前预习,对于课堂上要讲授的基础知识和要点没有一个清晰的认知,导致课堂上跟不上教学进度。在记录实验数据时,头脑不清晰,且态度不严谨,不能很好的保证数据的真实和可靠性。[2]

2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对于课堂教学知识量的需求越来越大,对教学方式的需求也要求越来越多元化。而传统的方式单一、内容固化的教学方式已经显然不能满足现今处于信息社会的学生的需求了。同时,为了响应我国高等学校化学专业对于本科教学的要求,课时在逐渐减少,但是讲授的内容和质量不能减少和降低。因此,我们必须思考如何能更好的呈现课堂内容,如何能更好的与学生进行互动以提高学生积极性,如何能更好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如何能培养学生的自主设计实验能力等问题。因此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趣味,加强实验绿色性,加强教学内容基础性是非常必要的。[3]

3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的改革的措施

3.1增加教学中实验的设计性

为了加强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中两者的联系,同时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自主创新能力,应该增加实验课程中实验的种类。在对学生进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的讲授之外,还需要对学生综合和实验设计能力的培养加以重视。同时在对学生进行评估时,也应该重视实验设计和独立创新性等方面的能力。

3.2提高实验的绿色化

由于课堂实验的多元化,使得课堂中使用的试剂种类繁多,且化学实验中使用的试剂大多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会污染环境。而很多初学化学知识的大学生对于这些试剂的危害认知不清,使用过后的废液会随手丢到下水道中,严重危害环境。因此,在教学中要对学生环保意识和对于试剂的危害性加以强调。同时,在设计实验时,提倡使用低毒性的试剂来代替剧毒试剂,以降低对环境的污染,同时减少实验产生的有害废弃物。

3.3改善教学方法

传统的教学方法主要依赖于教师的讲解,对于学生的独立思考和积极性重视程度不够。学生在课堂上被要求重复老师的操作,极大地局限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教师必须反思自我的教学方式是否枯燥乏味,应该更多的增加与学生的互动和教学的趣味性以引导学生对于知识更加深入的思考。此外,还需要对学生的实验过程和数据记录更加严格监督,以保证学生实验操作的安全性以及对于保证数据真实性意识的培养。

4结语

在新的世纪,面对教学的不断改革和学生需求的多样化,教师必须在不断完善自身对于基础知识理解的完善和深刻的同时,还要不断改善传统的教学方式,调整交些内容,突破自身局限,对更加有效和有趣的教学方式进行不断的探索,同时还要不断在教学中学会反思自我,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培养出具有更好实验操作能力和更强自足创新能力的学生,为我国不断输出综合素质更高的高水平人才。

参考文献:

[1]肖雪春,王毓德.材料类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14(1):153-157.

[2]柳娜,薛冰,郭登峰,等.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与探索[j].科技信息,(25):130-131.

[3]王丽红,朱团.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改革的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15):158-158.

高校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学研究

摘要:绿色化学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对开展素质教育活动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师应重新审视和改革高校化学实验的教学内容、实验计划及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还应优化教学结构,树立新型的绿色化学教学理念。

关键词:高校;化学实验;绿色化学

1绿色化学的含义

绿色化学又被称为环境无害化学、环境友好化学,利用化学原理和方法来研究和寻找的二次循环利用的无毒害原材料,最大程度上减少污染资源,以便更好地实现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目标。绿色化学主要分为四个方面:第一,减量即省资源、少污染,减少三废的产生与排放。第二,拒用即不使用一些无法替代、污染性较强的药品原料,进而有效杜绝污染。第三,循环利用,如催化剂、载体,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第四,回收即回收未反应的试剂、非反应试剂、副产物,助溶剂等。可见,绿色化学主要就是强调利用一些可循环的资源,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2高校化学实验中绿色化学探究途径

2.1渗透绿色化学理念,优化教学结构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认识到绿色化学对化学教学发展的重要性,这一理念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态度。鉴于此,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绿色化学思想,并加强绿色环保意识的教育,把保护环境知识一点一点有效地渗透于整个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应有意识地把本地区环境污染的典型事例放在教学内容中,如化工厂氯气的外溢,不仅会造成人呼吸困难,而且还会使蔬菜枯萎,损害人体健康。基于此,教师应该让学生切身体验到环境污染给人们带来的危害,并通过多种教学途径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责任感,同时还应该把不经过处理的废水、废气对人们造成的危害,及不合理处理可能会导致的安全事故告知学生,这样才能让学生明白回收、做好相应处理工作的'重要性,还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室习惯。此外,教师还应多增设一些实验后废气物无害化处理的教学环节,多引导学生妥善处理、回收实验废弃物,进行废物利用。例如,化学实验教学中回收的废酸(硫酸、盐酸)用来冲洗厕所,这样既能提高试剂的利用率、减少实验污染,还能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废气材料变成宝贝,实现绿色化学教学目标。

2.2安排绿色化教学内容

要想实现绿色化学实验,教师的首要教学任务是从源头制止化学污染的生成。教材是教学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教学的载体。所以,为实现绿色化教学,教师应尽量挑选一些能够反映绿色教学内容的教材,如果教材中没有特别介绍绿色化学教学内容,教师应该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发展情况将实验内容整体化。传统教学中,教师过于忽视实验过程对环境的污染。为改善高校化学实验教学现状,教师应及时调整实验教学内容,选取合适有效的实验题目,其内容应该围绕基本原理、实验操作开设大小型的污染实验,如气体摩尔质量的测定、醋酸标准解离常数和解离度的测定,从根本上解决污染物。

2.3合理利用多媒体技术,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仍然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无法真实反映化学现象,还会消耗大量的药品和水资源,尤其是容易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影响师生的身体健康。多媒体技术是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新型教学手段,不仅可以将枯燥无味的理论知识用更加生动形象的方式呈现给学生,还可以模拟化学仿真实验,减少药品的损耗,实现安全、方便、快捷且污染的目的。所以,在进行化学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认知情况合理地利用多媒体技术,把实验过程更加清晰地呈现给学生,再结合理论知识的讲授,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多媒体技术对开展绿色化学教学活动具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理应得到相关教育工作者的支持与重视,以便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4将绿色化学教育融入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是我校生物化工、食品工程、制药工程、纺织工程专业大学一年级新生开设的基础实验课,是学生检验无机及分析化学理论知识、获得和累积化学经验知识的重要手段,是提高学生科学素质和化学实验操作技能的重要途径。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将环保意识、环境化学知识与实验教学联系起来,在实验室进行环保、安全和节能减排教育,加强化学实验废弃物处理技术教育,使学生了解常见的环境污染治理方法及防范措施,实验过程中做到规范操作,节省药品及试剂用量,减少实验对环境的污染。

2.5采用模拟化学仿真实验

传统的分析化学实验中,有些实验需要使用一些有毒、有害的化学试剂,这些实验有可能会排放有毒的废弃物(毒气、毒水、毒渣)污染实验环境,并给师生身体健康带来一定的危害。对于这些毒性大、危险性大、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可以通过模拟化学仿真实验进行实验教学。模拟化学仿真实验既让学生学习了实验方法,又使这些有毒、危险、对环境污染严重的实验变成了绿色化实验,对保护自然资源、缓解化学实验对环境的污染等都会产生积极影响,是减少实验室废弃物污染和保护环境的最佳途径。它是化学实验绿色化研究的重要内容,是化学实验摆脱实物教育的一场革命。将绿色化学渗透到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中,改进实验教学方法,不仅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教学目的,还可以实现节约试剂、减少污染、零排放的目标。

2.6采用微型实验

对于危险、有毒、昂贵、污染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尤其重要。微型实验可实现实验器材微型化、实验药品微量化及点滴化,从源头上显著减少污染物的排放,杜绝实验过程给环境带来的污染,达到绿色环保的要求,提高了实验的安全性,减少试剂药品用量,降低了实验成本,显著减少了有毒、污染物质的排放,改善了实验环境条件,极大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微量实验既有利于实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又有利于学生树立环保意识。

2.7妥善处理三废,达到绿色排放

在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教学过程中,会产生一定量的废气、废液(如盐酸、硫酸、硝酸、磷酸、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等酸、碱废液)和废渣(如固体产物、剩余的固体原料、破碎的玻璃仪器、废纸等固体废弃物)。实验室产生的废气、废液、废渣,如处理不及时、不合理,将影响实验室人员、居民的身体健康与环境。若将酸、碱废液直接倒入水槽,会腐蚀、损坏排水管道。若将重金属废液直接排入水体,不但是一种浪费,还会污染实验室周边水体,且重金属一般不能被微生物所分解,甚至某些重金属能通过微生物作用产生毒性更大的金属有机物,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终进入人体。因此,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三废一旦产生,应及时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一些有毒废气,学生可以通过自制的除尾气装置进行处理。对于有些不好处理的三废,应由实验管理工作人员按照三废处理标准严格进行处理。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用绿色化学发展理念作为指导,从准备实验到操作实验,最后结束实验都要做到绿色化,从源头抓起,从源头阻止污染,让传统化学实验成为更清洁、无害的绿色化学实验。

参考文献:

[1]王瑾.绿色化学工艺的开发与应用[j].贵州化工.2016,(32):22-25.

[2]徐汉生.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化学与生物工程,2016,(24):1-4.

[3]唐嘉,刘俊红.试论传统化学工艺的绿色化技术革新[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6,(33):48.

[4]刘超.谈化学教学中绿色化学教育的渗透[j].泰山学院学报,2016,(03):12-14.

[5]谢年明.浅论绿色化学教育在化学教学中的渗透[j].化学工程与装备,2016,(08):224-225.

篇14:化学实验创新论文

摘要: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作为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义务教育阶段的重点学习内容,占据极其重要的地位。

对化学实验展开创新研究的过程,是增强学生动手实验能力,拓宽思维,增长知识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初中化学实验创新方法展开相应研究,以期能为日后化学教学工作者的教学工作,起到参考性的作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化学兴趣。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实验操作;兴趣

为了更好地发挥化学实验教学的指导作用,首先教师应从课本教材入手,并通过学校现有的实验器材和设备,在传统的实验方法的基础上,开展相应的创新探索,最终达到简洁实验步骤,提高实验效果,使学生更加直观地观察实验结果,并收到良好教学效果的目的。

本文所用的化学实验创新方法有:缺点举例法、希望举例法、移植法、替代法、模仿法、逆向法、等值交换法。

一、缺点列举法

缺点列举法,是在现有的实验基础之上,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并对其进行相应的分析和探索,并最终提出一种改进措施进行实验创新,其是化学实验创新形式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创新形式。

课本实验《二氧化碳灭火》,由于烧杯中两支蜡烛先后导致热气流上升,二氧化碳的下沉,实验现象与预期效果不一致。

针对这一问题,可通过实验前准备一张凹形硬纸板,缺口向下插进大烧杯里,即可轻松解决上述问题。

同时,也可利用细沙将蜡烛加以固定,避免二氧化碳流入。

二、希望列举法

希望列举法,主要指以个人意愿角度出发,或受到教学需要的影响,通过列举所想得到的实验效果,以希望点作为根据开展相应的创新探索。

也是化学实验教学中常用的思维方式。

课本实验《氨分子扩散》希望点为:其一,实验装置的密闭;其二,对氨水用量加以控制;其三,有效固定实验装置,达到可重复利用的效果。

基于上述希望点,可在支管弯曲处加入8滴浓氨水,实验效果如下:纱布的中上部,由上至下逐渐变红,但中下部纱布颜色不变。

从而得出结论: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空气密度比氨气大,氨水是碱性物质;同时对氨水进行加热,纱布变红加速,分子运动随着温度的提升而加快。

此外,氨水用量少,玻璃管两端可不使用棉花。

三、移植法

移植法,是借助成熟的科学理论或实际应用,移植到化学实验中,对现有的实验方法和实验设置进行创新。

课本试验《检验物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中,传统实验方法为:将烧杯内部涂有石灰水,并将其放在火焰上燃烧并检验二氧化碳的生成情况。

该实验不但操作复杂,效果不明显,不利于观察。

基于此,本人认为可将燃烧后的气体直接聚集在装有石灰水的容器下面,不但简洁了实验步骤,同时实验效果更佳明显。

四、替换法

替换法,主要通过替换优质性能的材料、实验装置或方式,达到提升实验效果的目的。

课本实验《二氧化碳溶于水》中,传统实验中,二氧化碳用量较大,仅能从肉眼上看到瓶子的干瘪,并不能得出二氧化碳的溶解值。

本人认为,可将塑料瓶置换成能显示物体容积的容器,实验结果更佳明显。

五、模仿法

模仿法,主要通过模仿现有实验中的可利用因素,并加以改进,并创新新的实验方法。

模仿《碳酸钙与盐酸反应》的现有实验,将瓶子倒立,即发生实验反应,反应前后物质质量不发生改变。

随后打开瓶盖放气,天平则失去平衡。

该实验使用的是一次性装置,在多班教学中使用不便,会造成实验器材和化学药品的浪费。

通过模仿法加以改进,保留装有碳酸钙的装置,并将其反复利用。

该装置是密闭装置,反应前后并未发生外形的变化。

同时可借鉴启普发生器的装置原理,通过对瓶子进行倾斜加以反应。

六、逆向法

化学实验中,多会发生常用型实验难以解决实验问题的现象。

基于此,可通过逆向法加以解决。

初中化学课本中检查装置气密度中,多采用增大装置内的气压。

而基于逆向法进行研究,可否通过减小气压开展实验研究呢?本人通过“冷却法”,并将活塞向外抽拉,若装置不漏气而软胶囊会发生形变,从而说明装置漏气。

若未发生形变则说明装置有漏气现象。

以此检测装置的密封度。

七、等值交换法

通过已有的实验装置性能分析,寻找其他仪器或物质加以等值交换。

在排水集气、排空气集气的等实验中,均可利用该方法。

课本实验《测量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中,同温同压环境下,若密闭容器中气体下降升,那么与其相连的储水装置中就会有升水上升,但学生对该原理的理解较为困难。

因此,本人通过等值交换法,对原有的实验进行改进:对注射器活塞进行抽拉,将集气瓶内升气体进行抽取,则有升水流入集气瓶。

创新作为人类所独有的实践探索能力,在初中化学实验中的运用,可以有效地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当前,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虽然已有部分经典实验供学生分析和学习。

但随着时代的发展,这些实验的形式或方法也逐渐落后下来。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感知和探索能力,需对已知的实验形式和方法加以创新改进,以期能更好地服务于初中化学教学。

参考文献:

[1]李德前.例谈初中化学实验创新的思维方法[j].化学教学,(3):65-68.

[2]陈安荣.初探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与创新思维的培养[j].中学教学参考,(14):110-110.

[3]蒋琦.初中化学实验教学创新视角的探索—以高温煅烧石灰石实验创新为例[j].化学教与学,(5):93-93.

篇15:化学实验创新论文

[摘要]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时期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关键词]化学实验;创新;高中化学

随着科技的发展,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新时期教育面临的重要任务。

创造性是人的本质属性之一,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需要从小培养,在科学迅速发展的今天,学校教育尤其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是根据一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一切已知的信息,通过开展积极的思维活动,突破原有事实框架而获得的解决问题的一种全新的方式或产生对社会和个人极有价值的产品的智力活动。

作为一名教师,在思想上要对创新有清醒的认识,创新虽然重要,但并不神秘;它是人脑的功能,人人都有,只是高低程度各不同。

陶行知先生说过:“处处是创造之天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生命伊始,创造即起;生命不止,创造不息。

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职责,我们要培养学生对科学自然观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对科学知识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创新精神。

俗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化学正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

实验教学能为学生正确认识事物及其变化规律提供事实依据,同时培养学生观察现象、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化学实验以其生动的内容和丰富的内涵,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方面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下面笔者谈谈如何在化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化学实验的功能,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一、做好课本实验,唤起创新意识

1.演示实验,注重探究性

高一阶段是学生化学素养的形成阶段,通过实验来探究物质的性质是重要的学习手段和方法之一。

课本中有许多课堂演示实验,这些实验多注重其对课本知识的验证功能,忽略其对知识的探索和创新功能。

有的教师由于怕麻烦,索性不做演示实验或改为在黑板上“画实验”、在题海中“验证实验”,这些做法严重违背了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不仅不利于知识的传授,更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要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思维状态,很容易发现活动本身含有的新颖性、独特性,这就是创新意识的“火花”,只要我们发现和激活这一“火花”,学生就会有更浓厚的兴趣去探究。

在观察领域中,机遇只偏爱那些有准备的人,牛顿观察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伽利略观察体积大小悬殊的石头同时落地发现了重力加速度。

观察是获取知识同时也是探索未知的第一步。

如果说科学家的观察越精细,其创造机会越大的话,那么学生观察越仔细,感触、联想、想象越多,则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越有利。

在教学中,只有注重对学生观察意识的培养,才能真正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在观察na2co3与hcl反应的实验时,一般学生只注意到有气泡放出且速度不同,而认真观察的学生还会发现滴加的'顺序不同,现象不同。

2.分组实验,注重开放性

古人云:“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手脑并用是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一种好形式,而其中的动手操作更是检验课本所学知识并使之完美和创新的最佳活动,这完全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发展和创新”的认知规律。

中学化学课本中有一些学生分组实验,这些实验不仅是课本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到了高二,学生已经积累了大量的化学知识,这时候我们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去做一些分组实验。

在这些内容的教学中,笔者事先制订了周密的观察计划,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观察,做到有的放矢、有条不紊。

鉴于化学学科的特殊性,笔者一直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不一定要求得到和课本一样的结论。

也许学生的结果并不尽如人意,但是不盲从课本,不单纯验证,尊重实验事实并有自己的独到见解,这才是学生实验取得良好效果的关键,也是学生创新意识强化和优化的关键。

但在做学生分组实验时,大多数教师总是对学生不放心,怕学生不会做,怕做错出事故,怕浪费药品等,采取了“先细讲,后示范,再仿做”的方法,这种做法严重限制了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

对此,笔者认为,在引导学生认真预习实验原理方法后,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去完成实验。

对学生的突发奇想,教师应给予赞赏和表扬,鼓励学生大胆尝试,因为只有实践,才能出真知。

二、提出开放性问题,激活创新思维

创新能力的培养,首先要求学生有创造性思维。

开放性问题并不要求一定要有正确的答案,也许问题本身并没有正确的答案,也许有很多不同的答案。

重要的是,开放性问题的探索过程充满了挑战,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这个过程本身比结果更有价值。

例如,在讲金属镁的性质时,笔者首先演示了镁带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

学生看到镁带剧烈燃烧并发出耀眼的白光,感到新奇而兴奋。

此时,笔者趁机提出“怎样才能将燃烧的镁带火焰熄灭”的问题,大大激发了学生的探索热情。

根据以往的经验,学生会不约而同地说“用co2气体灭火”。

此时笔者让一位学生上讲台来进行演示:将燃烧的镁带伸入装满co2的集气瓶中,结果却出乎学生的意料。

学生展开了激烈的讨论,课堂气氛十分活跃。

经过仔细观察燃烧后集气瓶中的物质的颜色和状态,最后得出了“不能用co2来熄灭镁带火焰”的正确结论。

相关文章:

网站地图